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2)小华有10个苹果,小明有8个苹果,小刚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拥有多少个苹果?(3)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小红比小明小3岁,求小明和小红的年龄。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尝试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运用了哪些策略?(2)这些策略在解决问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如何将所学策略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1)画图表示:将问题用图形表示,直观地看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列表表示:将问题中的信息整理成表格,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3)列式计算:运用数学公式、法则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4)转换问题:将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数学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5)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实践应用(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2)小王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元?(3)小丽的年龄是小强的3倍,小强比小丽小4岁,求小强和小丽的年龄。

学生完成后,相互检查,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认识问题解决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2.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3.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问题等;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节将围绕这些内容,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例如:在解决行程问题时,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能按照步骤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指导学生按照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的步骤进行。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能够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仍然难以迅速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策略选择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用策略。
-例如:在解决行程问题时,学生可能忽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解题失误。
(3)数学思维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需要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数学关系,运用几何公式求解。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实际例题的演示、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核心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简单来说,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在面对各种数学问题时,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一样,在数学世界里,也有各种各样的策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在这一单元中,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列表法”“假设法”“转化法”等。

列表法是一种非常直观且实用的策略。

当问题中的信息比较多且复杂时,通过列表的方式可以将这些信息清晰地整理出来,使我们能够更有条理地分析问题。

比如说,有一道题目:小明买了 2 本笔记本和 3 支铅笔,一共花费了 15 元,每本笔记本 4 元,每支铅笔多少钱?我们就可以通过列表来整理信息:|物品|数量|单价|总价|||||||笔记本|2 本|4 元/本|8 元||铅笔|3 支|_____元/支|_____元|通过这样的列表,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已知的信息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从而更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

假设法在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能发挥奇效。

比如这样一道题:鸡兔同笼,共有 35 个头,94 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我们可以先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腿的总数应该是 35×2 = 70 条,而实际有 94 条腿,多出来的 94 70 = 24 条腿就是因为把兔当成鸡少算的。

因为每只兔有 4 条腿,每只鸡有 2 条腿,每把一只兔当成鸡就少算 2 条腿,所以兔的数量就是 24÷2 = 12 只,鸡的数量就是 35 12 = 23 只。

转化法也是一种重要的策略。

它能将陌生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简单的问题。

比如在计算图形的面积或体积时,经常会用到转化的思想。

例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通过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估算、反比例、比例、分数、小数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比例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比例、分数、小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比例、分数、小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直观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优惠后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典型的问题案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解决问题的策略之替换策略1. 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公式。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题目解析这道题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杯子,小杯和大杯,并且知道它们容量之间的关系(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公式)以及果汁的总量。

我们可以采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因为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公式,所以1个大杯可以替换成3个小杯。

那么720毫升果汁就相当于倒入了公式个小杯。

解答过程小杯容量:公式(毫升)大杯容量:公式(毫升)2. 巩固练习学校买了4个篮球和6个排球共付228元,已知每个篮球比每个排球贵12元,两种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题目解析这里有篮球和排球两种球的价格关系以及购买它们的总价。

因为每个篮球比每个排球贵12元,所以我们可以把4个篮球都替换成排球,那么总价就会减少公式元。

这样就相当于买了公式个排球的价格是公式元。

解答过程排球单价:公式(元)篮球单价:公式(元)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假设策略1. 例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题目解析这题给出了总人数、船的总数以及大船和小船分别能坐的人数。

我们可以假设10只船全是大船,那么一共可以坐公式人,比实际的42人多了公式人。

每把一只小船看成大船就多算了公式人,所以小船的数量就是公式只。

解答过程假设10只船都是大船。

小船数量:公式(只)大船数量:公式(只)2. 巩固练习12张乒乓球桌上一共有34个同学在比赛。

你知道正在单打和双打的乒乓球桌各有几张吗?题目解析这里知道乒乓球桌的总数和同学的总数,单打是2人一桌,双打是4人一桌。

我们可以假设12张桌子全是双打桌,那么就有公式人,比实际的34人多了公式人。

每把一张单打桌看成双打桌就多算了公式人,所以单打的桌子数量就是公式张。

解答过程假设12张桌子全是双打桌。

单打桌数量:公式(张)双打桌数量:公式(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9篇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学内容: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教学准备:小棒、表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

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

比一比谁最厉害?师: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打印:板书:一一列举2、揭示课题: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引发列举需要。

出示例题:(小黑板出示)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1)创设情景: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生: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

师:围的时候要考虑什么?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2)猜猜看会有几种围法。

(3)动手操作:师:以两人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并记录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①汇报交流:生1:长8,宽1米。

生2:长5,宽4米。

……②师:如果是180根栅栏用小棒摆又会怎么样?生1:用小棒摆有点烦。

生2:答案可能有重复和遗漏(板书:重复、遗漏)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2、运用填表列举(1) 出示表格:师:用表格列举长和宽的和会怎样?生:长和宽的和一定是9米。

(打印表格每人一张)(2)师:一共列举出多少种围法?师:比较学生两种围法(有顺序和无顺序)哪种好? 板书:有序师:用表格列举与摆小棒相比有什么好处?生:不重复,不遗漏。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依靠直觉和经验的基础上,缺乏系统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购买这些商品需要支付的总金额?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策略。

本单元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策略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局限于一种策略,缺乏灵活性。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策略接受能力较强,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策略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策略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和掌握策略。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策略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策略的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物品,要求学生计算物品的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28页的例2以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五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图、列表等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

一、温故预习:
我们学过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画图、列表、倒推、假设
2、提出课题:利用这些策略可以方便地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揭题)
二、课堂助学
1、师:今天继续来学习新的内容。

出示例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1)自己把题目读一读,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⑵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到提出假设,这时可提示学生:在解决例题1时,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怎样想?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种假设:
a、假设10只都是大船
b、假设10只都是小船
c、假设5只大船,5只小船。

⑶讨论画图:
a、如果10只都是大船,那我们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什么策略来推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呢?
b、你准备怎么来画呢?引导学生:用简明的符号来表示船和人(课件出示10只大船图,并给学生也提供10只大船图)
⑷研究调整:
a、发现矛盾引发思考:
假设10只船都是大船,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空出了几个座位船呢?为什么会少了这些人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
反馈明确:当我们把10只船都假设成大船时,也就是把一些小船看成了大船;当一只小船被看成大船时,每条船会多坐2人,所以会少了8个人(板书:少了8人)
b、借助画图,研究调整:
那需要把几只大船调整为小船,才能使10只船正好坐42人呢?(板书:大船→小船) 先想一想,然后再图上画一画。

(学生在提供的图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选择比较典型的2种画法,上台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想法
追问:你是怎么想到把4条大船调整为4条小船的呢?
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调整策略:一条小船看成一条大船会少2人,少了的8人正好是4个2人,所以要把4条大船调整为4条小船。

2、借助列表,再次感知调整策略
谈话:刚才我们借助画图找到了调整的策略,解决了实际问题。

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方法来寻找调整的策略呢?(列表)有些同学把10只船假设成5只大船和5只小船这样两种不同的船,那接下来我们就借助以前学过的列表的方法来试着推算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2)借助表格调整:
a、填入假设,发现矛盾:假设5只大船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板书少了2人)
b、引导思考,表格调整: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坐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呢?先想一想,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c、集体交流,得出方法:
学生展示方法:
方法优化:选取一次调整成功的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呢?
引导学生:少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板书:小船→大船)
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做2人,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3、.还有其它方法吗?想一想,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4、检验结果
刚才我们算出了有6只大船4只小船,那想知道结果是否正确怎么办呢?你有办法检验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6×5+4×3=42(人)这是对什么进行检验?如果还需要对船只进行检验怎么办呢?6+4=10(条)
5、回顾整理,提炼策略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同步训练
1、鸡和兔一共有8只,它们的腿有22条。

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一种方法找出答案。


⑴按照下面的步骤画图。

①画8个圆,表示一共有8只动物。

②假设8只都是鸡,给每只动物画2条腿。

算一算画出的腿比22条少多少条。

③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腿,给其中的几只动物添上2条腿。

使画出的腿正好是22条。

④鸡有()只,兔有()只。

⑵先假设鸡和兔同样多,再调整。

学生展示,集体交流,说说怎样通过列表、调整,来推算出结果。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