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草害的科学防治

合集下载

稻田杂草的科学防除技术

稻田杂草的科学防除技术

稻田杂草的科学防除技术作者:王智圣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5期稻田杂草与水稻争地、争肥、争光、争水,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据测定,水稻每年因草害一般要减少收入10%左右,多的超过50%。

另外,杂草不仅诱发病虫害,有的还是多种病虫害的中间寄主。

目前防除稻田杂草主要是将农业技术措施和化学药剂除草结合进行。

一、以农业技术措施防治为主1. 水旱轮作从根本上改变杂草的生存环境,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杂草滋生蔓延的条件,是最经济有效的除草措施。

水田改旱地后,稗草、异型莎草、看麦娘等水生、湿性杂草,1年以后大多死亡。

2. 消灭草籽用盐泥水、硫酸铵、硝酸铵水选种,或采用机械选种,以剔除混杂在作物种子中的草籽;农家肥应堆沤并使其充分腐熟,这样可以将混在其中的草籽消灭;在杂草尚未成熟之前予以拔除。

3. 加强管理①耕作除草。

如在水稻移栽前,先灌浅水使田土湿润,让稗草等杂草萌发,然后反复耕耙数次,可消灭大量杂草;水稻播后15天左右,当杂草萌发量达50%~80%时进行中耕,可消灭大量杂草;秋冬季深翻,将大量草籽埋入深层土中,使其不能萌发。

②以肥灭草。

如施氨水、胡敏酸铵等,可杀死草芽,减少草害;施河泥、厩肥,既可促进作物生长,又能压死或延缓杂草萌发,以后杂草长出时,作物已长高长大,就能抑制杂草生长。

③淹水或晒田除草。

水稻秧田内,当稗草达2~3叶时,灌深水淹没,在淹死稗草的同时秧苗不受影响;水稻分蘖末期进行晒田,不仅可以控制无效分蘖,还能杀死水绵、刚毛藻、青萍等水生杂草。

4. 生物防除放养绿萍,可抑制稻田大量杂草发生;稻田养鱼,特别是养草鱼,可消灭多种杂草;生物防除,如放鸭吃草,或者繁养和释放豚草条纹萤叶甲以消灭豚草等。

二、科学使用化学药剂除草1. 秧田化学除草技术秧田播种后,一般是秧苗先出土,杂草随后而生,但秧苗的生命力不如杂草强,故杂草很快超过秧苗而影响秧苗的生长;同时,由于秧苗与稗草苗期外形相似,人工拔除十分困难。

稻田杂草科学防除技术

稻田杂草科学防除技术

稻田杂草科学防除技术稻田杂草分为三类,稗草、千金子、碎米知风草、杂草稻等禾本科杂草,鸭舌草、野慈姑、节节菜等阔叶杂草和异型莎草、萤蔺等莎草科杂草,水稻每年遭受草害达200多万公顷,约占种植面积的88.2%。

水稻田杂草防除要立足早期治理、综合防除策略,积极推广生态控草技术,采用“封杀结合”的化学除草模式,降低除草剂使用量,延缓抗药性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一、非化学控草技术1.种子精选。

通过对稻种调进、调出检疫,查出稻种中是否夹带了稗草等抗药性杂草的种子,经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汰除杂草种子,控制杂草的远距离传播与危害。

2.农艺措施。

通过深翻平整地、水层管理、肥水壮苗、水旱轮作、轮作换茬等措施来保持水稻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对杂草的竞争力。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可人工拔除杂草,避免新一代杂草种子侵染田间。

3.物理措施。

采取拦截灌溉水流携带的杂草种子、捞取田间水面漂浮的杂草种子、清除田埂上周围的杂草等措施,逐渐耗竭土壤杂草种子库,最大程度降低农田杂草的发生规模。

4.生物措施。

在水稻抽穗前,人工放鸭、养鱼,任其取食株、行间杂草幼芽,降低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密度,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

二、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水稻种植方式多样,目前主要有机插秧、直播稻、人工移栽和抛秧等方式。

稻田杂草的发生一般是在播、栽、抛后10天(秧田一般5-7天)左右出现第一个杂草出苗高峰,20天左右出现第二个出草高峰。

1.移栽(机插)田。

移栽(机插)推荐“一封一杀”的控草模式。

在插前1-2天或插5-7天采用丙·苄、苯噻·苄等药剂封闭。

在移栽(机插)前施药,防除杂草幼芽,封闭除草,选用噁草酮、丙炔噁草酮均匀喷雾,在水田整平后,喷雾(泼浇)或撒药土,并保水3天以上,待泥浆沉实后移栽(机插)秧苗。

移栽(机插)后前期施药,在移栽(机插)后1-4天,防除早期萌发杂草,选用双唑草腈药土;移栽(机插)后5-7天,防除稗草、千金子、和莎草及阔叶草,选用嘧肟·氰氟草,或丙嗪嘧磺隆茎叶喷雾。

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

低 , 其 是 丁 草 胺 加 国 产 农 得 时 ( 嘧 尤 苄 磺 隆) 成本低 , 的 除草 效 果 好 。
河南农业 2 1 00年第 1 2期( 上)
四 、水稻 病 虫草 害 的综 合 防
治 技 术
( ) 业 防 治 一 农 1选用抗病虫 、 、 丰产 、 质 品 种 。 优 2 适 时 播种 和移 栽 。 、 3 合 理 密植 与施 肥 。 、 4 合理 排 灌 , 时 露 晒 田 。 、 适 ( ) 二 保护 利 用 自然 天 敌
病 ; 洒 2 % 枯 宁 可 湿 性 粉 剂 , 时 喷 0叶 同 混 入 农 用链 霉 素 4 0 倍 液 , 可有 效 防 00
治叶枯病。
( )k 白 叶 枯 病 三 Z稻 水 稻 白 叶 枯 病 最 近 几 年 在 南 阳 市 也 有 发 生 。该 病 的 发 病 受 水 稻 的 品 种 、
二 、 稻 主要 虫 害 水
( ) 螟 虫 一 稻 水 稻 二 化 螟 和 三 化 螟 是 南 阳 市 水 稻 生 产 上 的 主 要 害 虫 。 稻 螟 虫 的 危 害 造 成 水 稻 枯 稍 、 枯 心 、 半 枯 穗 、死 孕 穗 、 穗 或虫伤 株 , 效 分 蘖减 少 , 白 有 对 水 稻 产 量 影 响 较 大 。 近 几 年 , 稻 二 最 水 化 螟 、 三 化 螟 在 南 阳 市 稻 区 不 同 程 度
气象方面及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近 年 来 抗 病 良种 的选 用 和 大 面 积 推 广 , 合 理 施 肥 与 稻 田 水 分 适 当 的 管 理 。 大 减 大 少 了 病 害 的发 生 。
在 水 田化 学 除 草中 应 根 据 杂 草 群 落 、 主 要 杂 草 种 类 及 生 育 状 况 选 择 不 同 的 除

水稻田常用的14种除草剂

水稻田常用的14种除草剂

水稻田常用的14种除草剂目前,主要危害稻田杂草有15种左右,常见杂草53种,禾本科24种(稗属杂草、千金子、马唐属)、阔叶草19种(鸭舌草、多花水苋、丁香蓼)、莎草科10种(扁秆藨草、野荸荠、萤蔺)。

由于稻田同一田块多种杂草混生,多种主要危害杂草对常用除草剂的抗性发展迅速,金狗尾草、水竹叶等难治杂草蔓延迅速,发生面积增大,导致目前稻田杂草防治工作越来越困难。

因此,小编依据目前水稻田除草剂的抗性情况及市场使用情况,对14种常用药剂做了简要介绍。

1 酰胺类除草剂01丙草胺选择性芽前除草剂,细胞分裂抑制剂。

在杂草种子在发芽过程中吸收药剂,根部吸收较差,只能做芽前土壤处理。

用于土壤处理,可防除稻田稗草、异型莎草、牛毛毡、鸭舌草、窄叶泽泻等。

单施时对湿插水稻选择性较差,当与解草啶一起使用时,对直插水稻有极好的选择性。

目前,其抗性风险也较低。

原药生产厂家有:江苏长青农化股份、山东滨农科技、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江苏丰山集团股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利民农化技术等。

02苯噻酰草胺苯噻酰草胺是一种内吸传导型封杀除草剂。

可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对稗草在萌芽至2叶期有特效,对千金子、牛毛毡、泽漆、鸭舌草、节节菜、异形莎草、扁莎草、碎米莎草及多年水生莎草也有一定的防效。

对水稻没有隐性药害,主要表现为缓苗快、根系发达白根多,生长旺盛、分蘖率高,对2~4叶期的水稻小苗安全。

目前,其抗性风险也较低。

在移栽、抛秧稻田,移栽(抛栽)后3~10天(稗草2叶期)、3~14天(稗草3叶或3.5叶期)施药(水稻抛秧或移栽后3~5天,杂草1.5叶期前使用效果最佳),施药方法为灌水撒施。

95%、98%原药11家,如: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江苏常隆农化湖南海利化工股份、美丰农化,其中江苏快达农化股份为主要原药生产厂家。

03丁草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适用于水稻直播、移栽田,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草,如稗草、马塘草、狗尾草、牛毛草、鸭舌草、节节草、异型莎草、水苋菜等。

探讨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

探讨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

探讨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粮食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由传统的数量型朝着现代化质量型转变与迈进。

农业种植中,采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显得十分必要,既满足了人们对粮食作物的需求,又保障了农业生产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这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水稻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植的过程中采用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控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从水稻种植、栽培入手,介绍了水稻种植中无公害栽培的注意重点,以做到全面、科学的病虫草害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要求。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无公害在农作物生产中,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是人们对环境以及健康要求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粮食生产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农作物已从传统的数量要求逐步转向为以质量为主的现代化要求,在这种农业生产趋势下,采用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农作物种植与生产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水稻种植中,采用虫草害和无公害防控技术更是重中之重。

一、水稻病虫害概述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是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关键措施与方法,也是当前水稻种植与生产的核心环节。

在目前的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无公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是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各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中性生物和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协调水稻种植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科学的控制各种病虫草害。

就目前农业生产而言,人们为了保障生态环境的合理发展,在工作中一般都是严禁使用各种剧毒、高毒和高残留的农业药品和化学产品,而是在工作中推广使用无公害、无污染的新型治理方法。

1、水稻草害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稻田杂草丛生,种类众多,各地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其杂草发生的种类和时间也不尽相同。

水稻田除草剂使用方法

水稻田除草剂使用方法

水稻田除草剂使用方法1.按照田地类型选择除草剂:水稻田除草剂根据对杂草的控制效果、用药方式和作物安全性等特点,分为前、中、后期草害杂草防控等不同类型。

根据不同的田地类型选择相应的除草剂,以提高防除效果。

2.选用合适的除草剂品种:水稻田除草剂按照有机磷、光氧化草酮、三嗪、吡唑酮、乙草胺等不同的活性草药成分进行分类。

根据田间效果、草种控制范围和作物安全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以确保除草效果和水稻产量。

3.预先整地:在使用除草剂之前,需要对水稻田进行预先整地。

通过犁田、耙地等手段,彻底翻松土层,使除草剂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土壤中,并且杂草的根系可以被完整地除去。

4.控制施药时间:水稻田除草剂的施药时间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最适宜的施药时间是水稻拔节-抽穗阶段。

此时杂草生长较旺盛,施药后可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同时,要避免在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时候进行喷药,以免对水稻产生伤害。

5.合理控制用药量:除草剂的用药量对防治效果和作物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用药量过低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用药量过高则容易对水稻产生伤害。

根据种植面积、生长情况和草种控制范围等因素,合理控制用药量。

6.喷雾施药:水稻田除草剂一般采用喷雾施药的方式。

选用适合的喷洒设备,确保草药能够均匀、充分地覆盖到水稻田里的每一个部位。

喷雾施药时要注意保持喷嘴与地面的距离,以及喷雾的角度和力度,避免产生过多的飘浮药雾。

7.善后处理:施药完毕后,要注意喷雾设备的清洗和储存。

清洗时应使用清水进行冲洗,避免残留的除草剂对下次施药产生影响。

将喷雾设备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进行储存,以防止设备受潮或发生堵塞。

8.注意作物安全:使用水稻田除草剂时,要注意保护水稻作物的安全。

在施药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喷洒到水稻的叶片上,以免对作物产生毒害。

同时,喷药后要及时灌水或洒水,以帮助除草剂更好地渗透到土壤中。

9.注意安全操作:在使用水稻田除草剂时,要注意个人安全。

使用除草剂时,应佩戴防护手套、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到除草剂。

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环境、气候等因素,水稻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这些病害不仅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水稻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水稻病害的防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针对水稻病害的主要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一、水稻病害的主要问题1. 病菌多样性水稻病害的病原体种类繁多,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炭疽病等。

这些病害的病原体种类多样,不同病害之间会相互影响,给水稻生长带来较大的威胁。

2. 病害易传播水稻病害病原体易传播,往往通过土壤、种子、空气等多种方式传播。

一旦水稻田出现病害,往往会快速扩散,对田间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3. 农民防治意识不强部分农民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的防治知识和技术,导致病害防控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二、水稻病害防治的应对措施1. 科学种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合理进行田间间作,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保证水稻健康生长的基础。

2. 合理施肥掌握合理施肥的原则,避免过量施肥和施用过多的化肥,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3. 杂草除治及时清除水稻田中的杂草,避免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减少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4. 科学灌溉合理使用灌溉水质和量,避免因过量灌溉造成水分积渍,导致病害的发生。

5. 合理施药在病害发生的初期,可以使用合理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确保防治效果,避免病害的快速扩散。

6. 加强监测定期对水稻田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发生的迹象,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扩散。

7. 掌握防治技术加强农民水稻病害防治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保证农民对水稻病害的及时防治。

8. 生物防治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采用对水稻病害天敌具有一定优势的微生物、昆虫等有益生物,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9. 合理轮作水稻田间轮作其他作物,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水稻生长。

水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水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水稻田化学除草技术宝应县曹甸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纪竹宝应县地处里下河,素称之为“鱼米之乡”,由于长年“旱水”轮作(稻麦连种,造成了水稻田杂草较为严重,人工除草费工费时,效果又不好,为此,水稻大田进行化学除草势在必行,掌握一定的化学除草技术,不但效果好,而且省工省力。

化学除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已广泛推广应用。

但目前由于农户对除草剂品种选择不对路,施药技术不科学,有时达不到除草效果反而易产生药害,造成田块减产少收。

因此化学除草剂使用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目前在我们宝应里下河地区水稻田优势杂草有:稗草、千金子、野荸荠、野慈菇、水花生、鸭舌草、异型沙草、三角草以及兰花菜等。

但千金子近年已明显超过稗草,发展速度很快,这些类型杂草如不化学防除,将严重危害田块达35%—40%,对产量影响较大,化学除草乃是当前解决农田草害,确保水稻高产、稳产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针对我们宝应县里下河地区草相和栽培方式,本着安全、高效、交替使用的原则,对水稻大田化学除草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1. 直播水稻大田的化学除草直播水稻大田的化学除草在我们宝应里下河地区一般采用“一封、二杀、三补”的用药步骤:1.1在大田平整播种上水后,田间湿润,畦面无积水时每亩用40%的丙草胺150g+10%苄嘧磺隆20g兑水30kg,进行均匀喷雾可有效减少杂草基数。

1.2在秧苗二叶一心至三叶期时每亩用40%二氯·苄80g+10%的吡磺隆20g兑水30kg于干田进行均匀喷雾,施药后24小时及时上水,建立3-5cm水层(不能淹没秧心保水5-7天。

1.3在第二次用药后7-10天,视田间草相和杂草基数进行挑治(此时可适当增加用药量2. 机插秧田块的化学除草2.1冬闲田机插秧一律要求栽插前封杀。

其步骤:在机插之前5-7天,大田整平后及时建立5-7cm水层,以不露土为宜,亩用50%的丁草胺150g兑水30kg均匀喷雾,必须封足3天左右,方可退成浅水进行栽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田草害的科学防治
摘要将水稻田主要草害的形态识别、习性与危害进行了阐述,并从防治时期、防治方法、除草剂选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了水稻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关键词水稻;杂草;识别;防治
文献标识码 A
稻田杂草是影响水稻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不仅与水稻争肥、争光、争空间,影响稻苗正常生长,而且成为水稻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传播介体,诱发和加重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水稻田中的杂草种类很多,较常见的有稗草、泽泻、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等。

1水稻田杂草的识别
1.1雨久花属雨久花科、雨久花属一年生沼生草本植物。

主要发生在华北和华东地区。

1.1.1形态识别。

根状茎粗壮,下生纤维根。

植株高30~80cm;全株光滑无毛。

叶片广卵状、心形,顶端渐尖;叶茎生,叶柄较短。

1.1.2习性与危害。

苗期多在春、夏季,花果期在夏、秋季。

多发生在水沟及浅水滩边。

雨久花在东北地区稻田发生数量较大,危害严重;华东地区稻田发生数量较少。

1.2泽泻为多年生沼生草本植物,又称水白菜,生于沼泽、河湖沿岸及稻田中,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是危害稻田的常见杂草。

1.2.1形态识别。

成株高30~100cm,地下块茎球形或卵圆形,须根密生在上面。

叶基生,有长柄,基部鞘状;叶片椭圆形。

花茎从叶丛中抽出,为大型轮生状的同锥花序,花小、色白,小花梗长短不一。

果褐色,呈环状排列,扁平倒卵形,两侧压扁,背部有1~2个浅沟。

通常采用种子及块茎繁殖。

1.2.2习性与危害。

泽泻性喜温暖湿润环境,耐高湿,怕寒冷。

幼苗性喜阴蔽,成苗喜阳光充足,花期6~7月,果期8~9月。

1.3空心莲子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水花生、空心苋等,原产于巴西,最初由北京、江苏、浙江、湖南、四川等省市引种栽培,后迅速繁殖蔓延为野生,成为南方稻田的常见杂草。

1.3.1形态识别。

成株高55~100cm。

茎基部匍匐或全株偃卧,节处生根,
上部斜生,中空,具有不明显的四棱。

叶对生,有短柄,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单生在叶腋处。

花白色,有时不结籽,由根茎出芽繁殖。

可采用种子或匍匐茎繁殖。

1.3.2习性与危害。

空心莲子草适合生长在池塘、沟渠、河滩湿地或浅水中,水田、旱田均能生长,难以清除。

在南方,从2月下旬开始由地下根茎抽出新芽,6~10月开花,11月下旬冰冻后地上部死亡。

1.4异型莎草为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三角草、球花莎草、黄棵头等,广泛分布在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广东、云南等地区。

1.4.1形态识别。

成株高25~65cm,秆丛生,扁三棱状。

条形叶基生,短于秆,顶端渐尖,叶鞘紫绿色,中脉隆起。

伞形花序,顶端着生多数小穗。

小穗长圆形,黄褐色。

每株可产生数万至数十万个小坚果,坚果三棱状,倒卵形,浅黄色。

采用种子繁殖。

1.4.2习性与危害。

异型莎草主要危害水稻和低湿地农作物,是水稻秧田和本田的常见杂草。

繁殖力强,能在稻田中成片生长。

在我国南方各省5月上旬出苗,6月下旬开花结实,生育期2个月。

成熟种子经2~3个月休眠即开始萌芽,每年繁殖2代。

北方每年繁殖1代,5月中旬出苗,7月开花,8月种子成熟。

1.5节节菜为千屈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秦岭以南各省区。

1.5.1形态识别。

成株高10~15cm,茎披散或近直立,呈不明显的四棱形,光滑,有时下部伏地生根。

叶对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背脉凸起。

穗状花序腋生,花小,淡红色。

蒴果椭圆形,有横条纹。

种子狭长卵形或呈棒状。

以匍匐茎和种子繁殖。

1.5.2习性与危害。

节节菜主要生长在水田或湿地上,是稻田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杂草。

花果期9月至次年4月。

1.6鸭舌草为雨久花科一年生沼生或湿生草本植物,别名鸭仔菜、兰花草、菱角草、田芋等,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

1.6.1形态识别。

成株高20~30cm。

主茎极短。

植株基部生有匍匐茎,海绵状,多汁。

叶5~6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

总状花序从叶鞘内伸出,花被蓝紫色。

蒴果长卵形。

种子较细小,椭圆形,灰褐色,有纵条纹。

以种子繁殖。

1.6.2习性与危害。

主要危害水稻等水田作物。

鸭舌草4月下旬开始发生,5~6月发生量大,9~10月开花结实,11月枯死。

喜欢生于湿地或浅水中,繁殖力强,但出苗不整齐,水稻生育中期仍见有新苗长出。

1.7水蓼又称辣蓼、水马蓼、水蓼吊,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1.7.1形态识别。

成株高30~70cm,全株有辣味,茎直立或下部伏地,着地生根,多分枝,无毛。

叶互生,有短柄;叶片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

花序穗状细长,顶生或腋生,常弯垂;花疏生,淡红色或淡绿色;瘦果卵形,暗褐色,稍显三棱。

以种子繁殖。

1.7.2习性与危害。

水蓼性喜湿润,可常年生活在水中,根系发达,常大面积密生危害农田。

主要危害水稻和其他低湿地作物。

1.8大狼把草又称鬼叉、鬼针、鬼刺、左老婆针,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后传人我国并造成危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河北等地。

1.8.1形态识别。

成株高20~9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棱,常带暗紫色。

叶对生,有柄,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下部有疏短柔毛。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枝端,花黄色,均为管状花。

瘦果扁平,长圆形至倒卵形,有刺状冠毛1对。

以种子繁殖。

1.8.2习性与危害。

大狼把草长在稻畦、水沟边及周围水湿地,是危害稻田的重要杂草。

花果期9~11月。

1.9眼子菜为眼子菜科多年生水生漂浮草本植物,别名竹叶草、水上漂、鸭子草等,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分布。

1.9.1形态识别。

根状茎匍匐,茎较细长,节上生根。

叶片分浮水叶和沉水叶2种。

浮水叶黄绿色,叶表光滑,长椭圆形;沉水叶狭长,叶缘波状,褐色。

穗状花序生于浮水叶的叶腋,花黄绿色。

小坚果宽卵形,背部有3脊,基部有2个突起,花柱短。

1.9.2习性与危害。

眼子菜花果期6~8月。

长在稻田、池塘及河流浅水处,以地下茎繁殖,繁殖力强,是危害稻田的恶性杂草。

1.10碎米莎草为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1.10.1形态识别。

成株高10~85cm,秆丛生,扁三棱状。

叶基生,比秆短。

穗状花序长圆状卵形,小穗排列松散,斜展扁平,长圆形。

小坚果三棱状倒卵形,黑褐色。

以种子繁殖。

1.10.2习性与危害。

碎米莎草生于湿润的农田、路旁或荒地,5月上旬出苗,6~7月达发生高峰,8月开始开花,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