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阅读指导课

合集下载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年》,使学生了解阿廖沙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感受其乐观、坚强、勇敢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高尔基及《童年》背景,学生自读第1-27章。

2. 第二课时:交流阅读体会,讨论阿廖沙的品质,学生自读第28-59章。

3. 第三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自读第60-85章。

4. 第四课时:总结阅读收获,学生自读第-106章。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外拓展,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简要介绍高尔基及《童年》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自读,提取信息学生按照课时要求,自主阅读相应章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提取关键信息,为后续交流讨论做准备。

3. 交流讨论,深入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讨论阿廖沙的品质,如乐观、坚强、勇敢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证据,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总结收获,提升素养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汲取成长力量。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5. 课外拓展,分组讨论教师给出拓展话题,如“谈谈你对阿廖沙家庭教育的看法”等,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以外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完成情况,包括阅读进度、阅读笔记等。

2. 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表现,如观点阐述、逻辑思维等。

3. 学生课外拓展活动的参与度,如分组讨论、汇报展示等。

五、教学资源:1. 《童年》文本。

2. 高尔基及《童年》的相关资料。

3. 课外拓展话题及讨论指导。

4. 教学PPT、黑板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童年》,了解阿廖沙的成长历程,积累阅读感悟。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阅读伴我成长——《童年》名著阅读教学案例XXXXXX一、教案背景:面向学生:八年级12班、14班学生课时:一课时课前学生准备:查阅关于XXX的相关生平背景及代表作品,阅读XXX小说《童年》,基本熟悉小说中的人物及相应的情节。

二、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名著阅读,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2.品评经典,浸润书香,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主要环节基本的(一)激趣导入,明确童年、童心、成长的主题。

(二)初步了解《童年》的基本内容、作者。

(三)初步交流《童年》中的精彩内容、片段、体会。

(四)交流读书的基本方法。

(五)阅读实践:品评人物,感悟主题。

(六)总结: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中提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

建议教师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对语文而言,读书更是重要的环节。

平时我采用的方法以“自读、感悟、交流、反思”为主,让学生在课前认真的读书,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播放歌曲《童年》。

)师:每位同学都有过幸福的童年,今天让我们走进XXX 的“童年”,真情体会特殊的在苦难中成长的童年。

(二)初步相识《童年》的基本内容、作者。

师:谁能引见一下《童年》这部小说的作者XXX呢?(课件出示作者简介:XXX,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理想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反动文学导师,苏联社会文学的开创人。

XXX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师:之前已经让同学们课外阅读了《童年》这部小说,谁来引见一下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走进小说人物 2
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外祖母的慈祥、幽默、平易近人 外祖母对“我”的关爱
走进小说人物 3
伙伴(小茨冈) 小茨冈是高尔基的知心好友。他性格乐观淳 朴、聪明伶俐、争强好胜、富有同情心。最后他 在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被压死。
走进小说人物 4
房客(“好事情” )
他知识渊博,见识远大,对生活有 透彻地了解与感悟,教阿廖沙用心观察 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 究技巧。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有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它值 得回忆;有人说童年是红色的,因 为它美丽;也有人说童年是白色的, 因为它纯洁!
看封面 知作者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乳名阿廖沙,笔名高尔基,苏联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做木匠的家庭,从小生活经历非常艰辛,有做过 学徒、码头工,糕点师等等,在俄国到处流浪,走遍了大片俄国 土地,经历非常的丰富。
明人物 理关系
外祖母 (伊凡诺夫娜)
外祖父 (卡西林)
两个舅舅(米哈伊尔) (雅科夫)
母亲、父亲 (瓦尔瓦拉) (彼什科夫)
继父 〔叶夫根 尼〕 小茨冈、格利高里、 好事情
走进小说人物 1
外祖父
出于好奇我在表哥的怂恿下把过节才使用的
白桌布染成了蓝色,外祖父一个箭步地冲上来,
“嗷〞的一声狂叫,然后猛地把我往凳子●上一扔,
看目录 晓情节
第一章 幼年丧父 第二章 遭受毒打 第三章 小茨冈之死 第四章 染坊失火 第五章 新家的生活 第六章 可怕的争斗 第七章 两个上帝
第八章“好事情〞 第九章 彼德大伯 第十章 母亲的归来 第十一章 在病床上 的日子
第十二章 母亲再婚
第十三章走向人间
《童年》这本小说中人物众多 ,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 好地读懂故事。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童年》作品简介2. 阅读方法指导3. 重点章节解析4. 人物形象分析5. 主题思想探讨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童年》作品背景和作者阿廖沙。

2. 阅读方法指导:如何阅读名著,提高阅读效果。

3. 重点章节解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进行详细解读。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5.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手段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阅读方法和人物形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点章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阅读《童年》过程中的理解能力。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后阅读其他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3.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评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六、教学任务1. 通过阅读《童年》,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童年》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3.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4. 学生能够就作品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七、教学资源1. 《童年》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相关的人物角色分析表。

3. 主题讨论问题指南。

4. 阅读记录表或读书笔记模板。

5. 参考资料或额外阅读清单。

八、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童年》及其作者,概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教授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和批注,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这些方法。

3. 第三课时:分小组阅读和讨论,学生选择重要章节进行深入分析。

4. 第四课时: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征,探讨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童年》的热情。

2. 帮助学生理解《童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导入与阅读指导a. 介绍《童年》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b. 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c.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及技巧d. 分发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2.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a. 讨论阿廖沙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b. 分析其他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与阿廖沙的关系c.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3. 第三课时:主题思想探讨a.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b. 讨论作品表达的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c.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交流4. 第四课时:阅读感悟与反思a.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b.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c. 讨论如何将作品中的正能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阅读成果b. 推荐与《童年》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采用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进行评价。

2. 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通过课堂分享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度,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反思报告进行评价。

4.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后阅读记录和阅读心得进行评价。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高尔基的《童年》这部作品。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反映了俄国沙皇时期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生活。

2. 阅读指导:如何阅读《童年》,关注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

3. 重点章节解析:第一章至第四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高尔基及其作品《童年》。

2. 阅读指导:讲解如何阅读《童年》,提出阅读要求。

3. 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

4.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人物、情节、环境的看法。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解答,重点解析第一章至第四章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把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

五、教学资源1. 《童年》原著: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2. 阅读指导PPT:展示教学内容和阅读要求。

3. 相关视频资料: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 学生阅读笔记模板:规范学生的阅读笔记书写。

六、教学内容1. 重点章节解析:第五章至第八章。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分析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

七、教学步骤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简要回顾第一章至第四章的主要情节。

2. 学生自主阅读:第五章至第八章。

3.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人物心理描写和阿廖沙成长历程的看法。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解答,重点解析第五章至第八章的内容。

八、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作品人物心理描写和阿廖沙成长历程的把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

九、教学内容1. 重点章节解析: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探讨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不同朗读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3.让学生感受阿廖沙的不幸童年,了解他在苦难中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坚强的人。

重点: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难点:让学生如何从作品中感悟到小主人公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童年》。

每位同学都有过幸福的童年,今天让我们走进阿廖沙的“童年”,真情体会特殊的在苦难中成长的童年。

二、作者作品:作者是一位苏联作家,他一生写了无数的作品,为世界文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生答:高尔基。

(补充)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社会文学的创始人。

列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过渡:《童年》是高尔基以“苦难”为主题的作品,作品以他自己3岁到10岁之间的童年生活为原型,小说写了主人公阿廖沙在悲惨黑暗的童年生活中经历苦难和磨练成长起来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后名著导读精彩片段,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节。

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下面我给同学们推荐精彩片段深入了解阿廖沙经历了哪些苦难又心酸的童年生活。

四、精彩片段:(一)“深重的苦难”1.齐读片段一《一起生活了50年后分家》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吝啬自私)这种性格体现在哪些事情上?小结:通过以上片段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贪婪吝啬的外祖父,也看到了一件件和他有关的家庭丑事。

过渡:有人说在外祖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许多的弱点和不足。

再看片段二《我失去了知觉》2.一生朗读片段二《我失去了知觉》问题:通过语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他是如何对待家人的?并从语段中找出依据。

知道外祖父毒打我的原因吗?(残忍粗暴,不顾亲情,蛮横无理,丧尽天良等)过渡:难道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仅仅只耳闻目睹了这些事情吗?不,不是!请看: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读出阿廖沙那些痛心疾首的伤心经历吧!3..男女生分别朗读片段三《各种不可思议的故事场景》问题:读了这些不可思议又让人义愤填膺的故事场景,以及对外祖父这一家之主所作所为的了解,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能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吗?问题:读着这一桩桩丑事,一幕幕悲剧,让我不由地疑惑重重:为什么都是一家人却将亲人变成仇人,让本应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是一个人如此,还是每个人都如此,是一个家庭这样,还是每个家庭都这样呢?阿廖沙在自编的儿歌这样唱:在我们大门口,无数孤儿和老头,哀号乞讨,到处奔走……我们将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现实社会呢?小结:阿廖沙的悲剧经历不仅仅是来自这个小市民家庭的愚昧无知和自私自利,更是和腐朽衰败的旧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

《童年》整本书阅读课堂设计一、内容简析《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述了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岁月。

在年幼的阿廖沙眼里,成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丑陋与无情;母亲在感染霍乱而死的父亲遗体旁声下的小弟弟夭折了;外祖父家里,舅舅们整日为了家产争吵斗殴、愚弄弱者,家里强壮的男性欺负殴打女人、毒打儿童;同时在这个家里,小阿廖沙始终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讲故事的熏陶。

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廖沙暗淡的童年岁月里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带给了小阿列克谢一生的爱和感激。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了解全书作者、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童年》这本书相关资料:作者介绍,小说背景等。

2、请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对阅读整本书的想法。

3、了解了书的大概,看来同学们一定都对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很感兴趣。

课前,老师认真读了这本书,选取了一个章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阅读第十二章,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学们拿出节选,静静读一读。

(2)、通过这一章的阅读,你了解到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3)、生交流,师相机点拨提炼阿廖沙勇敢、善良、热爱书籍、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

4、老师总结: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说得很好。

除了这些事,阿廖沙的成长中还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最终成为了一个健康坚强的小伙子。

除此之外,小说还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

请同学们在课后走进整部小说,静静品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阅读指导课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分析人物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2、批注的阅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赏、读、写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文本人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阿廖沙无比坚强,勇敢、自信的品质;
2、培养学生珍惜童年最美妙好的情感,从而激发我们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的思想意识。

教法: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题导入:伴随着《童年》的歌声,今天让我们随着高尔基深情的目光,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世界吧!
第一板块:“忆童年”——激趣感知活动
1、回忆童年的歌谣
2、回忆童年的游戏
童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童年是多么美好啊!但是前苏联著名的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却是非常的悲惨!
引出高尔基的简介。

为更好的理解文本,推荐给大家一种读书指
导法:
批注笔记法:在阅读时把文章要旨、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

主要形式有3种:1、“眉批”,即批在书头上;
2、“旁批”,即批在句子旁;
3、“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

批注内容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写在书本的空白处。

2、提要: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旁边。

3、批语:随手写下读书时产生的各种感想、见解和疑问。

4、警语:在重要段落或主要论点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批注上“注意!”“重点”等字样。

第二板块:“读童年”——真情体验活动
自己试着给课本的“精彩片段”做批注。

话题1:你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句子或词语吗?能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话题2:文中有你欣赏的写作手法吗?可以指出来并说说你欣赏的原因吗?请自由选择话题,从自己感受最鲜明的、兴趣最浓厚的、发现最独到的、领悟最深刻的方面赏一赏、品一品、说一说,比如一个凝练的词语、一句传神的描写、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巧妙的写法……当然,大家也可以合作探讨。

多媒体显示细读:人物形象、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1.书中的主人公。

这一形象是作家根据自己的苦难经历塑造而成
的。

2.童年的阿廖沙是个善于观察和非常敏感的孩子.艰苦的生活使他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丑恶、贫穷、屈辱和饥饿。

3.无比坚强,勇敢、自信,渴求知识.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第三板块:“议童年”——品悟反思活动
1、头脑中再现悲惨的的画面,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主题情感,你如何理解“磨难促人成长”的道理?
2、反思通过初读,我们对于阿廖沙的成长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你的阅读中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要对自己说的话?
点燃你的创作热情,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你们的感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选择自己的话题自由畅想表达吧!
多媒体出示读书卡片的几种形式,建议大家把刚才的感悟记下来,制作成读书卡片,装入自己的读书成长档案。

板书设计:
童年
阿廖沙坚强、正直……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外祖母善良、能干……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外祖父凶狠、贪婪……侧面描写
课堂小结:
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

希望大家看了高尔基的这段生活经历,能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业:
写一篇《童年》的读后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办一期以童年为主题的手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