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五岭逶迤腾细浪,
形容绵延不断
对偶
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容巍峨高大
承“千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以五岭、乌蒙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为代表 绵延不断 逶迤 五 突出奔腾气势 岭 腾
乌 磅礴 蒙 走
形容其巍峨高大
突出其疾驰的状貌
作者先用“ “ ”
逶迤 磅礴
”和
这两个词说山势雄险。 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而后用“细
押韵
红军不怕远征难,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纲,它们体现了红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军怎样的精神?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 这是首联 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 红军不怕远 的精神? 征难,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 即总领全诗,意思是 万水千山只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 等闲。 险阻,把历经千山万 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 平平常常的事。
这两句写了红军不怕 远征的艰难险阻,把 红军不怕远 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 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 征难, 的事。体现了红军的 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 万水千山只 的勇毅精神。
等闲。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 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 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 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 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 平淡语气。
联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意思是什么?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 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 的细小波浪;
联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即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 骑田岭、大庾岭。
颈联
1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课件完美版(共10张PPT)

《七律·长征》课件完美版(共10张PPT)
(2)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
前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
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前面我们已经学了生命的珍贵与独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命喝彩,用心的呵护生命,并且努力地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精彩的光芒。有人说,生命如此 宝贵,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化,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的种种可能。 答:(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久遭贬谪的自己比作“沉舟”“病树”,抒发了身世浮沉之感,同时借景物的变化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④顶层设计遵循了系统优化方法,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要求,协调各利益群体,实现系统的最大功能。(3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联想自己的生活经验,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C. 沉溺虚拟空间,远离现实生活,不利于健康生活 用中国民族乐器合奏的拉脱维亚名曲《道加瓦河》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喝彩,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永葆文化生命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②④项符合题 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源泉,①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不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红军长征路线图
飞夺泸定桥
巧步骤,尤其是对文本内容的解读采用“四三二一”的方法,逐个击破文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正确了解此篇课文,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A. 社会是一张无与伦比的“大网”,我们每个人就是这个网上的一个结点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情感的抒发与表达
情感的抒发
这首诗充满了对红军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和自豪。
表达方式
诗人通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等多种方式,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思。
PART 05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评 价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 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 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个人背景
•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当 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 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这 首诗。
经典之作
01
作为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七律长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高度评价
02
该诗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意义。
文学地位稳固
03
经过时间的考验,《七律长征》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篇章,被列为必读作品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
激发创作灵感
该诗对后来的诗人和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 他们的创作灵感。
对仗精妙
诗中运用了许多对仗的修辞手法,如 “万水千山”对“等闲”,“腾细浪 ”对“走泥丸”,使得诗歌语言更加 生动有力。
语言的优美与精炼
语言质朴自然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 ,读来朗朗上口。
精炼传神

5 《七律 长征》课件(共36张PPT)

5 《七律 长征》课件(共36张PPT)

suǒ
下半部分是“糸”, 不要误写成“系” 。
这首古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通过具体描绘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历程,热情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 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再次朗读诗歌,读出磅礴的气势。 边读边找出总领全诗的句子。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领全诗
英雄气概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写“万水”
湍急的流水拍打着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 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 感到深深的寒意。
这两句写了两个长征故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金沙水”指金沙江,江水汹涌湍急。“拍”字生动地表现出江 水撞击岸边的力量,展现出金沙江波涛汹涌的景象。“云崖”形容江 边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给人一种险峻的感觉。然而,诗人在这里用 “暖”字来描述这一场景,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自然环境角度看,可 能是因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战士们的心情是喜悦 的,这种喜悦之情让他们在面对汹涌的江水和险峻的悬崖时,内心感 受到的是温暖的、振奋的情绪。同时,这也体现了红军战士乐观向上 的精神,即使面对如此险恶的自然环境,依然能从胜利的喜悦中汲取 力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句开篇就展现出红军战士豪迈的气概和坚定的意志。“远 征”指的是长征,这是一次具有伟大战略意义但又充满艰难险阻 的军事行动。当时,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保存实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跨越了众多山川河流,历经无 数艰难困苦。
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核心主题——长征精神,即红军 战士在长征途中所展现出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 精神贯穿于整个长征过程,是红军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精神动 力。在情感方面,诗句洋溢着赞美与豪迈之情。作者通过对红 军战士精神品质的描绘,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赞美,同时也体 ”一词准确地刻画出乌蒙山的雄伟、高大且气势磅礴的 景象。但诗人紧接着说它像“走泥丸”,就像脚下滚动的小泥球一样。 同样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巍峨险峻的乌蒙山与小小的泥丸相对比, 再次体现出红军战士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超脱心境和无畏精神。乌蒙 山的磅礴气势在红军战士的眼中被极大地缩小,这种反差更加强化了 红军战士勇往直前、视困难如无物的英雄形象。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5《七律.长征》课件(共25张PPT)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感悟精神
红军的身上有着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题概括
课文中心思想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5 七律.长征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首著名 的诗歌——《七律·长征》。
背景简介
长征背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远征,是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在1934年至1936年间,为了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
历经艰难险阻,翻越了十八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四条大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途中遇 到的困难。
平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译文: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一切艰难困苦,他 们把万水千山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品读诗歌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 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夸张
译文: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 浪在起伏,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 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
句,共四句,形成七个音节的规律。这种体裁富有节奏感
,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诗歌的意境。
“长征”是这首诗的诗题,是指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 军队的围追剿,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略转移。这两个 词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七律长征这一题目。
整体感知
七律·长征
七言律诗。分四联:
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
品读诗歌 红军长征难在何处?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一、背景介绍1.1 长征的起因1.2 长征的目的1.3 长征的历时二、长征路线2.1 遵义会议前的路线2.2 遵义会议后的路线三、长征的艰险与困难3.1 安全形势3.2 食物供应3.3 路线选择与攻坚四、长征的胜利与意义4.1 突破敌人封锁4.2 获得军队与群众的支持4.3 扩大红军的影响力五、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影响5.1 长征精神的内涵5.2 长征精神的影响及价值六、长征文艺创作的表现6.1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6.2 《七律长征》的意义与创作手法6.3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传承七、结语与思考7.1 长征的历史地位与意义7.2 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附件:1. 长征线路图2. 长征途中的照片集3. 长征相关文献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红军: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色武装2. 国民党:指中国国民党,当时的政府军3. 遵义会议:指1935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政治路线的根本转折点4. 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保护管理条例:中国政府关于保护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的法律法规困难及解决办法:1. 舟曲泥石流灾害:应抓紧时间救援幸存者,提供安全的临时安置点2. 高山草地生态保护:建立严格的保护制度,加强执法,制定合理的人员进出规定3. 长征纪念碑的修缮与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维修工作,严格执行保护管理条例参考文献:1. 《长征》(鲁迅)2. 《从红军长征看战争中的车辆维修》(杨晓雷)本文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路线、困难与胜利,探讨了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影响,以及长征文艺创作的表现。

通过对法律名词的解释和困难的分析,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存在的一些困难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合作解决,以保护和传承长征的历史与精神。

附件:1. 长征线路图2. 长征途中的照片集3. 长征纪念碑的修缮方案附件2:长征途中的照片集附件3:长征纪念碑的修缮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 红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色武装,后为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5《七律长征》课件(共26张PPT)

5《七律长征》课件(共26张PPT)

写作背景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大转 移,开始长征。《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9月红 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工农 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过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读出节奏,借助注释了 解诗歌大意。
词语我会认
融,抒发了作者 的革命豪情,表 达了革命者对战 争、对美的看法。
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充分发扬不怕苦难、 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了 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主题概括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 在长征胜利前夕写下 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 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 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表现出红军顶天立地 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写“万水”
湍急的流水拍打着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 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 感到深深的寒意。
这两句写了两个长征故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金 沙 水
桥 横

对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出了红军对水的征服。这一“暖”一“寒”,既 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 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沪定桥的惊心动 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此联对仗工整,以环境和事物寄寓无 限感慨,极具气势。
结构梳闲

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课件 (共23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课件 (共23张PPT)
为了阻止红军前进,封锁了江面,控制了渡船。当时敌人疯狂 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先是假 装攻打昆明,时东时西,忽南忽北,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 力部队;另一面我军主力部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非常有意思 的是,当时正好有一条敌人的探子船停在岸边,可是船上没有 人。我们又从江中打捞上来一条破船,就是乘着这两条船渡过 江去,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再后来,在 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我们又找到了5条独船。我们的大部队就是 用了这7条小船用7天7夜就轻轻松松地渡过了江,等敌人发觉 赶来时,我军已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留给敌人的只剩下几 只破草鞋。
七解律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以而都钟百百著美革万称好山万命雄的。的风雄毛师古这暴雨师泽突都天风起过东破南翻雨苍大长京地震黄江江城覆荡,。天回的着险到巨蒋,了大家直 人变王[((注捣民化朝12释南手,))都]京中是风苍城城,令雨黄南。她人::京以比慷指变,雄任慨战化解奇何高争翻放险时歌形覆军峻候和势。。 欢虎欣鼓踞舞龙的盘。今应胜该昔趁,现在这大(好3时)机今痛胜追昔残:敌如,今解胜放过 全天中国翻。地不覆可慨学而那慷贪。图虚名,以放往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 败宜的楚将霸剩王勇项追羽穷。寇自,然界如果(有4知),沽它:会gū体察到兴盛 与不衰败可这沽条名不学可霸改王变。的法则。(不5断)的老发:展朽、。不断的前 进天,这若是有人情类天社亦会老发,展的必然(规6律)。沧桑:引申为革命。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 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 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 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 说说感受。
乌蒙山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 渡 桥 横
联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指什么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 : 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颔 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 广西四省边境。 细浪:小浪花。
红军长征时曾经翻越过的五岭
颈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长征时 曾经翻越过 的五岭
联颔
乌蒙磅礴走泥丸。
指乌蒙山,在云南、 乌蒙的意思?贵州两省之间。
颔 “磅礴”
的意思?
气势雄伟,这里指山 势高大、险峻。
下滚过去。 “乌蒙磅礴走泥丸 ”
的意思是:
小泥球在脚 联 走泥丸的意思: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 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 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颔 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 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 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 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颈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上承“万水”二 字
金沙 水 拍
颈联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七 律 . 长 征
了解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 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 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 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 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 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 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 上抗日。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大渡桥横铁索 寒”: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 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 雄形象。
“金沙水拍云崖 暖”: 形象地状写出了金 沙江两岸悬崖高耸入云、 江面水势奔腾激荡的景 象,描写出红军巧渡金 沙江时险恶而又神奇的 情景。
金沙水拍云崖暖 承“万水”, 以金沙、大渡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为代表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 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 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 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了解长征
1935 年1月,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 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 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 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 建、江西、广东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 草地,历尽艰难,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 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 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 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 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 寒意阵阵。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 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 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 寒意阵阵。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 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 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 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 寒意阵阵。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 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 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 寒意阵阵。
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
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 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 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 一片沸腾的景象。
“大渡桥横铁索 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颔磅礴的意思? 气势雄伟,这里指山
势高大、险峻。
小泥球在脚 联 走泥丸的意思:
下滚过去。 “乌蒙磅礴走泥丸 ”
的意思是: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
颔 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 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 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 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红军走过的乌蒙山
颔 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踏过气势磅礴的乌蒙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 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 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 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颔 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 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 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 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首联
它们体现了红军怎 样的精神? 体现了红军的英雄 红军不怕远 气概和百折不挠的 征难, 勇毅精神。 万水千山只 你还对这个总领全 诗的诗句中的第一 等闲。 句中的哪个词有感 觉?
“不怕” 你感觉到什么了?
“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下笔千钧, 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 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 天立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 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韵
红军不怕远征难,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纲,它们体现了红
总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纲
红军不怕远征难,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 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 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 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 挠的勇毅精神。
“只等 闲”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 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 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 凡的基调。
具体感悟“远征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 难”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 喜 “ 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 ” 更 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 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 往和自信。
承 上 启 下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 三军:
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 小,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 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 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这样更显出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 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 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 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 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乌蒙磅礴走泥丸。 反衬手法,突 出表现红军敢 于战胜一切困 难的高大形象 和伟大气概。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军怎样的精神?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 这是首联 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 红军不怕远 的精神? 征难,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 即总领全诗,意思是 万水千山只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 等闲。 险阻,把历经千山万 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 平平常常的事。
了解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 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 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来, 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 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 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 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 上抗日。
毛主席在长征途中
找找感觉
试着朗诵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金沙水拍云崖暖,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 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
金沙水拍云崖暖,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 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
1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 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 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 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万水千山”
还有哪个词?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什么意思?“等闲”两字则将困
形容山无数,水 难轻轻一瞥,加深了 无数,隐含着困 对“不怕”的表述, 难多,艰险多。 是泛指,不是实 指 。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一词概括了
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 “千”和“万” 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
这是首联
这两句写了红军不怕 远征的艰难险阻,把 红军不怕远 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 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 征难, 的事。体现了红军的 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 万水千山只 的勇毅精神。
等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