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数据采集方案一

合集下载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引言概述: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点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造工程等领域。

数据采集是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的重要步骤,本文将详细介绍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步骤。

一、设置全站仪参数1.1 选择测量模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全站仪的测量模式。

常见的测量模式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等。

1.2 设置坐标系:根据工程的坐标系要求,设置全站仪的坐标系。

常见的坐标系有局部坐标系、工程坐标系等。

1.3 校准仪器: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需要对全站仪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包括水平校准、垂直校准等。

二、测量点的设置2.1 确定测量点的位置:根据实际需求,在测量区域内确定测量点的位置。

可以使用地图、工程图纸等辅助工具进行定位。

2.2 设置测量点:在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后,使用全站仪的定位功能,将仪器准确对准测量点。

通常需要使用三脚架将全站仪稳定地安置在测量点上。

2.3 设置测量参数:根据测量需求,设置全站仪的测量参数。

包括测量角度的精度、测量距离的精度等。

三、进行测量3.1 角度测量:全站仪可以通过水平角和垂直角来测量点的方位角和俯仰角。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保持全站仪的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3.2 距离测量:全站仪可以通过激光或者红外线等技术来测量点的距离。

在进行距离测量时,需要保持仪器和测量点之间的直线视线。

3.3 数据记录:在完成测量后,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全站仪的内部存储器,或者连接电脑进行数据传输。

四、数据处理4.1 数据导出:将全站仪的测量数据导出到电脑或者其他存储设备中。

可以使用数据线连接全站仪和电脑,或者使用存储卡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4.2 数据处理软件: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导出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可以进行数据的清理、筛选、计算等操作。

4.3 数据分析与展示:根据实际需求,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可以生成图表、报告等形式,提供给相关人员参考和使用。

五、数据保存和备份5.1 数据保存:将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在电脑或者其他存储设备中。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一、简介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地理空间坐标的仪器。

它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从而确定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的步骤。

二、准备工作1. 确保全站仪的电池充足,并检查仪器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

2. 设置测量基准点,可以使用已知坐标的控制点或者自行设立基准点。

3.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精度等级。

三、数据采集步骤1. 设置测量站点a. 在测量区域内选择一个合适的站点,并使用三脚架将全站仪稳定安装。

b. 调整仪器的水平仪,使其水平。

c. 使用调节螺丝调整仪器的垂直仪,使其垂直。

2. 建立测量控制a. 使用全站仪的观测功能,观测已知坐标的控制点,并记录观测数据。

b. 根据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控制点的坐标。

3. 采集目标点数据a. 使用全站仪的测量功能,对目标点进行测量。

b. 在全站仪上选择测量模式,如距离测量、角度测量等。

c. 对目标点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4. 数据处理与校正a. 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b. 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正和平差,以提高测量精度。

c. 根据测量结果生成报告或者图纸,包括目标点的三维坐标和测量误差等信息。

5. 重复测量a. 对同一目标点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测量精度。

b. 记录每次测量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比对。

6. 数据存储和备份a. 将测量数据存储在计算机或者其他存储介质中,以备份和后续使用。

b. 建立合理的数据命名和存储结构,方便数据的管理和检索。

四、注意事项1. 在野外测量时,注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天气、地形等。

2. 操作全站仪时,要子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3. 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4. 对于重要的测量任务,可以进行现场校验和比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和一致性,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引言概述: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等领域。

全站仪数据采集是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的重要步骤,本文将详细介绍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1 确定测量目的:在进行全站仪数据采集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

例如,是进行建筑物的高程测量还是道路的平面测量。

1.2 设置基准点:在测量之前,需要设置好基准点。

基准点是全站仪测量的参考点,通常选择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地面点作为基准点。

1.3 校准全站仪:全站仪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包括水平仪校准、垂直仪校准、距离仪校准等。

二、设置全站仪2.1 安装全站仪:将全站仪安装在三脚架上,并确保其稳定性和水平度。

2.2 设置仪器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全站仪的参数,包括测量单位、坐标系、测量模式等。

2.3 设置测量点:根据测量目的,设置测量点的位置和数量。

可以通过手动输入坐标、导入坐标文件或使用全站仪自动测量功能进行设置。

三、进行测量3.1 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测量点的位置和数量,建立测量控制网,确保测量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3.2 进行测量:按照设定的测量点顺序,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观测目标点、测量距离、测量角度等方式进行测量。

3.3 数据记录:在测量过程中,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包括坐标、距离、角度等。

可以使用全站仪自带的数据存储功能或连接电脑进行数据记录。

四、数据处理4.1 数据导出:将测量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可以通过USB接口、蓝牙或SD卡等方式导出数据。

4.2 数据处理软件: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导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软件包括AutoCAD、Trimble等。

4.3 数据分析:对导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相应的测量结果和报告。

可以进行坐标转换、图形绘制、误差分析等。

五、质量控制5.1 数据验证: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上各种要素的仪器,它能够精确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从而实现对地面特征的准确测量。

在进行全站仪数据采集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定测量目标、选择测量模式、设置仪器参数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步骤。

步骤一:设定测量目标在进行全站仪数据采集之前,需要明确测量的目标和范围。

例如,可以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地面的坡度、道路的曲率等。

根据测量目标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

步骤二:选择测量模式全站仪提供多种测量模式,包括快速测量、精确测量、倾斜测量等。

根据测量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

例如,如果需要快速测量大范围的地形,则可以选择快速测量模式;如果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精确测量,则可以选择精确测量模式。

步骤三:设置仪器参数在进行全站仪数据采集之前,需要设置一些仪器参数,包括测量单位、测量精度、坐标系等。

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合适的参数。

例如,可以选择米或英尺作为测量单位,选择0.001或0.01作为测量精度,选择地方坐标系或全球坐标系作为坐标系。

步骤四:安装全站仪将全站仪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通常情况下,全站仪需要安装在三脚架上,并通过水平仪进行水平校准。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遮挡物和干扰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步骤五:测量数据采集在进行全站仪数据采集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基础测量,包括校准仪器、标定参考点等。

校准仪器是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标定参考点是为了确定测量的基准点。

开始测量数据采集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点选测量:在全站仪的显示屏上,选择点选测量模式,并输入测量点的编号。

2. 瞄准目标:通过全站仪的望远镜,瞄准测量目标。

在瞄准过程中,需要调整望远镜的焦距和方位角,确保准确瞄准目标。

3. 观测数据:在瞄准目标后,全站仪会自动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等数据。

观测数据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可以用于各种测量任务,包括建筑测量、土木工程测量、道路测量等。

数据采集是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的重要步骤之一,下面是全站仪数据采集的详细步骤说明。

步骤一:设置工作基准点在开始数据采集之前,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工作基准点。

这个基准点应该位于测量区域的中心或者测量目标附近,并且能够清楚地观测到所有待测点。

将全站仪设在工作基准点上,并进行准确的水平调正。

步骤二:建立控制网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需要在测量区域内建立一个控制网。

控制网是一组已知坐标的控制点,用来辅助测量,同时也用于后续测量数据的处理和挖潜。

可以使用GPS测量或者传统的测量方法来建立控制网,并将控制点的坐标输入到全站仪中。

步骤三:选择测量功能在全站仪上选择适当的测量功能。

全站仪可以进行各种测量任务,包括水平测量、垂直测量、角度测量等。

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选择合适的功能,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步骤四:选择目标点选择要测量的目标点,并将全站仪对准目标点。

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目标点,并使用全站仪的精确定位功能进行调整,直到目标点准确地位于十字线的交点处。

步骤五:进行测量通过按下全站仪上的测量按钮,可以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全站仪会对目标点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水平角、垂直角以及距离等数据。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全站仪的稳定,避免手部震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步骤六:保存测量数据在完成测量后,将测量数据保存到全站仪的内部存储器或者外部存储卡中。

测量数据可以包括每个目标点的坐标、高程、角度等信息。

同时,还可以录入其他相关的信息,如测量时间、测量人员等。

步骤七:导出和处理数据将测量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中,并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中,可以进行误差分析、数据平差、数据配准等操作,以提高测量精度并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根据具体的需求,可以生成相应的测量报告或者绘制测量图纸。

步骤八:验证和校正根据测量任务的需要,可以进行数据验证和校正。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造工程、道路工程等领域。

它能够实现全方位的测量,包括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的测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步骤,以匡助使用者正确高效地进行测量工作。

步骤一:仪器准备1. 确保全站仪电池电量充足,可以正常工作。

2. 检查全站仪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如望远镜、测距仪、水平仪等。

3. 检查全站仪的固定装置,确保其稳固可靠。

步骤二:设置基准点1. 根据实际测量需求,在测量区域内选择一个稳定的基准点,可以是已知的控制点或者自行设置的点。

2. 使用全站仪的水平仪进行水平调整,确保全站仪放置在基准点上时水平仪显示水平。

3. 使用全站仪的调焦功能,调整望远镜的焦距,使测量目标清晰可见。

步骤三:设置目标点1. 在测量区域内确定需要测量的目标点,并标记出来。

2. 使用全站仪的望远镜对准目标点,并通过调整望远镜的焦距使目标点清晰可见。

3. 使用全站仪的测距仪功能,测量目标点与基准点之间的斜距。

步骤四:记录测量数据1. 在全站仪的控制面板上选择数据采集功能,并设置测量模式(如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

2. 使用全站仪的触摸屏或者键盘输入测量数据,并进行保存。

3. 根据需要,可以在采集数据时添加备注或者标记。

步骤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或者其他数据处理设备中。

2. 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坐标、角度、距离等。

3. 根据处理结果生成测量报告或者图纸,并进行必要的校正和修正。

步骤六:数据输出与应用1. 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为常见的数据格式,如Excel、CAD等。

2. 根据需要,可以将数据导入其他相关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如土方计算、工程设计等。

3.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相应的工程调整和决策,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总结:全站仪数据采集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准备工作的细致和仪器的精确使用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和测绘等领域。

全站仪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能够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帮助工程师和测量员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布点工作。

以下是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步骤说明:1. 准备工作:在进行全站仪数据采集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确保全站仪的电池已充满电,并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测量点的布设工具,如三角架、测量杆等。

2. 设置基准点: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需要设置一个基准点。

基准点是一个已知坐标的点,用于确定其他测量点的位置。

通过全站仪测量基准点的坐标,并记录下来。

3. 布设测量点: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需要测量的点位,并使用布设工具将测量点标记出来。

在布设测量点时,需要注意保证点位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 连接全站仪:将全站仪与计算机或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连接。

可以使用USB线或蓝牙等方式进行连接。

确保连接稳定并能够正常传输数据。

5. 开启全站仪:打开全站仪的电源开关,并等待设备启动。

在启动过程中,全站仪会进行自检和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6. 设置测量模式: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

全站仪通常具有多种测量模式,如水平测量、垂直测量、角度测量等。

根据具体任务要求,选择相应的测量模式。

7. 定位全站仪:将全站仪放置在测量点附近,并使用三角架进行固定。

确保全站仪的位置稳定,并能够覆盖到所有需要测量的点位。

8. 测量数据:在全站仪准备就绪后,可以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根据测量模式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测量各个点位的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保持仪器的稳定,并避免人为干扰。

9. 数据记录:在测量过程中,全站仪会自动记录测量数据。

同时,可以将数据实时传输到计算机或数据采集设备上进行保存和处理。

确保记录的数据准确无误,并及时备份。

10. 数据处理:在完成数据采集后,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利用专业的测绘软件,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坐标转换、误差校正和图形展示等操作,得到更加精确和可视化的结果。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理空间数据的高精度仪器,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建筑工程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步骤,以帮助您准确地进行测量和记录。

1. 准备工作在开始数据采集之前,首先需要确保全站仪的正常工作。

检查仪器的电源,确保电池电量充足。

检查仪器的各个部件,如望远镜、水平仪等,确保其完好无损。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测量点的位置和标志物,以便进行后续的测量。

2. 设置基准点在开始测量之前,需要设置一个基准点,作为测量的参考点。

选择一个稳定的地面位置,使用全站仪进行水平仪校准,并将其设置为基准点。

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个基准点,以增加测量的准确性。

3. 设置测量参数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设置测量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测量模式(如水平测量、垂直测量、角度测量等)、测量单位(如度、分、秒、米等)、测量精度等。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并确保参数的准确性。

4. 进行测量在设置好测量参数后,可以开始进行实际的测量工作。

首先,使用全站仪对目标进行目视测量,确定测量点的位置。

然后,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测量,测量目标与基准点之间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最后,使用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测量目标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

5. 记录数据在完成测量后,需要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全站仪的内置存储功能进行数据记录,也可以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中进行保存。

记录的数据应包括测量点的坐标、角度和距离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备注信息,如测量时间、测量人员等。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完成数据采集后,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角度和坐标等。

根据需要,还可以进行数据可视化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量结果。

7. 数据输出与报告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为报告或其他形式的文档。

报告应包括测量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可以使用图表、表格和图像等方式展示数据,以便更直观地呈现测量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我校全站仪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常用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CJJT 8-2011 城市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

如校方有特殊要求的,按校方要求执行。

二、准备工作(一)收集资料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4、了解测区的交通,气象、地质情况。

例如了解地质情况,用以考虑埋石深度;雾季、雨季的起止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时间。

(二)、现场踏勘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1、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3、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

(三)、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设计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臵、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2)测区概况:说明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并划分测区困难类别。

(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说明已有资料的作业单位、施测年代、采用的技术依据和选用的基准;分析已有资料的质量情况,并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

(4)平面控制:说明控制网采用的平面基准、等级划分以及各网点或导线点的点号、位臵、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与联测方案;初步确定的觇标高度与类型、标石的类型与埋设要求;观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

(5)高程控制:说明采用的高程基准及高程控制网等级,附合路线长度及其构网图形,高程点或标志的类型与埋设要求;拟定观测与连测方案,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等。

(四)、控制网图上设计依据工程设计意图及其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拟定合理布网方案,利用测区地形地物特点在图上设计一个图形结构强的网形。

(五)、检校仪器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

三、埋建测量标志(一)、选点选点是把图上设计的点位落实到实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

边角网点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视线要避开障碍物。

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点要考虑到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

(二)、建标、埋点1、埋设地面标石是将灌制好的嵌有金属中心标志的标石浇筑埋设于地面,其过程是:挖基坑,坑底要整平夯实,再填砂石捣固,浇底层混凝土树标石并浇筑混凝土。

2、基岩层上或坚硬的混凝土路面上,可以直接钻孔,将刻有中心标志的胀锚螺栓打入孔内。

四、全站仪控制测量(一)、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全站仪用于控制测量,可以将测水平角、竖角、斜距一次进行。

同时还可以测量平距、高差用来检核计算,在已知点上还可以测量各观测点的坐标作为平差中的近似坐标。

全站仪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用于控制测量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

2、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

3、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

4、在等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应把这些功能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

5、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臵,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

可提前设臵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

6、角度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观测应在成象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象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7、观测前应凉臵仪器30分钟,让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后才能开始观测。

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8、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

精确照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方向。

9、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

当偏移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臵仪器。

10、观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成果应做到记录真实,字迹工整,注记明确,观测要求及各项限差均应符合规范规定。

11、观测完后,应立即检查记录,计算各项观测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内,确认全部符合规定限差方可离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与重测。

(每小组应至少有一名熟悉内业的同学,以便能迅速的检查数据是否超限)12、内存记录用作数据计算,手工记录以便检核各项差。

(二)、测站上观测工作顺序1、安臵全站仪(1)先将脚架安放在测站上,使脚架顶部大致水平,脚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中心;把仪器固定在脚架上,移动脚架的两个脚,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与对中器中心大致重合;(2)通过升降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松开仪器连接螺丝,移动仪器,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与对中器中心精确重合,拧紧连接螺丝。

(3)用仪器脚螺旋精确整平仪器:先将长水准管与两脚螺旋平行,调整这两个脚螺旋使水泡居中;再使长水准管垂直于这两个脚螺旋的连线方向,调整第三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以上对中、整平过程可能要反复进行,直到精确对中,且旋转照准部在各个方向上,长水准管气泡居中。

(4)量取仪器高度、觇标高度(注意量取的位臵)、温度、气压。

2、角度观测角度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方向观测法一测回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仪器照准零方向,配臵好度盘;(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读水平角数值;(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1方向,读数。

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观测2、3、4……N方向,最后闭合至零方向。

以上观测为上半测回。

(4)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读数(重合两次、读数两次)。

(5)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N……3、2、1观测至零方向。

以上操作为一测回,当方向数小于四个时,可不闭合至零方向。

3、距离观测(1)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以减小折光影响。

(2)测线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窗等)和较宽水面上空。

(3)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应离开高压线5m以外。

(4)测距时避免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

(5)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条件下观测,雾、雨、雪天气不宜观测。

(6)避免爆晒、淋湿仪器,严禁照准头对向太阳。

(7)测站、镜站不准离人;手机、对讲机应远离测线使用。

(8)同时测量干湿温度、气压。

(9)仪器高和棱镜高的量取位臵一定要正确。

仪器高是标面至测距仪示高点的高度;棱镜高是标面与棱镜中心(镜框上有标志线)的高度,不是测垂直角(或天顶距)照准的觇牌标志线的高度。

4、记录检查如有需要重测(或补测)的,应马上重(补)测,重测注意事项如下:(1)重测一般应在基本测回(即规定的全部测回)完成以后,对全部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取舍,并尽可能分析出影响质量的原因后再进行。

切忌不加分析,片面地、盲目地追求观测成果的表面上合格,以致最后得不到良好的结果。

(2)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错记错、碰动仪器、气泡偏离过大、上半测回归零差超限以及其它原因未测完的测回,都可以立即重测,并不算重测的测回数。

(3)一测回中2C互差超限或化归同一起始方向后,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超限时,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起始方向的度盘位臵与原测回相同)。

因测回互差超限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中2C值最大和最小的测回。

(4)一测回中超限的方向数大于测站方向总数的1/3时,应重测整个测回。

(5)若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则应重测整个测回。

(6)在一个测站上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测站上方向测回总数的1/3时,应重测全部测回。

(7)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都要汇总于记簿中,每一测回只取一份合格成果。

5、通知镜站,仪器装箱,清点物品,搬站。

(三)、综合导线测量(平面、高程)导线测量的作业包括图上设计、选点、建标、测水平角、测垂直角、测距及检查计算。

使用的是全站仪。

操作具体过程与前面有关测距、测角部分的要求相同。

导线测量注意事项:(1)导线的边长、两结点间点的个数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2)应在每一个导线点上安臵仪器,每一条边都要往返双向观测。

(3)按相应等级水平角测量的测回数和限差要求测量导线点至前、后两点间的水平角,在结点上大于两个方向。

(4)按相应等级垂直角测量的测回数和限差要求测量导线相邻两点间的垂直角。

(5)观测斜距,逐项改正计算平距;直接测量的平距、高差可以用来检核。

(6)每站应测量温度(一、二等需要测干、湿温)、气压。

(7)测前、测后各量1次仪器高和觇牌高,2次互差不得超过2㎜。

(四)、导线测量精度指标要求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表1: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三等15 3000 ≤±18 ≤±1.5 ≤1/60000 四等10 1600 ≤±18 ≤±2.5 ≤1/40000 一级 3.6 300 ≤±15 ≤±5 ≤1/14000 二级 2.4 200 ≤±15 ≤±8 ≤1/10000 三级 1.5 120 ≤±15 ≤±12 ≤1/6000 表2: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 DJ1 DJ2 DJ6三等≤±1.5 8 12 -≤±3n 四等≤±2.5 4 6 -≤±5n 一级≤±5 - 2 4 ≤±10n 二级≤±8 - 1 3 ≤±16n 三级≤±12 - 1 2 ≤±24n 注:n为测站数表3: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经纬仪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较差同方向各测回较差DJ1 1 6 9 6 DJ2 3 8 13 9DJ6 - 18 - 24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大于±3º时,该方向2倍照准差的变动范围,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手簿中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