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发展史共21页

合集下载

中国公路发展史

中国公路发展史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中······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中
水泥混凝土路 面
水泥混凝土路 面具有刚度大、 强度高、稳定 性好、养护维 修费用低等优 点。
福厦公路段
中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 术标准》规定: 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 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 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 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 制出入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120公里/小时 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有 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中 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 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 路面,设有齐全的标志、 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 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 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 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 地道通过。
沈大高速公路(神州第一路)
成温高速公路景观
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
渝黔高速公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 (1993)
京沪高速公路
感谢观看
秦朝道路
秦,约 合70米,定线的 米 原则是尽量取直; 原则是尽量取直; 路基要高出两侧 地面,以利排水, 地面,以利排水, 并要用铁锤把路 面夯实, 面夯实,以增加 其密实度; 其密实度; 路旁 每隔三丈种一株 青松, 青松,以为行道 树;中央三丈为 皇帝专用, 皇帝专用,两边 还开辟了人行旁 每隔10里建 道;每隔 里建 一亭, 一亭,作为区段 的治安管理所。 的治安管理所。
全国公路的发展不大。 全国公路的发展不大。
现代公路( 年以后) 建立公路机构与专业管理队伍, 现代公路(1949年以后):建立公路机构与专业管理队伍,公路稳 年以后
步发展。八五后,公路普及,全国公路迅速发展。 步发展。八五后,公路普及,全国公路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公路
4,000年前 年前——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年前 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公路发展史

公路发展史

我国公路早期发展与指标普通公路的发展:中国公路发展史中国公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秦朝时期,强调“车同轨、书同文”。

公元前2世纪,我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唐代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清代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即“官马大路”、“大路”、“小路”。

“官马大路”分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2000多km。

2)近代道路(1912~1949年)可细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我国第一条公路是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公路,长30km。

截至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km。

二是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1936年),是我国公路开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阶段。

1927年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

截至1936年6月,全国通车里程达117300km。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公路发展缓慢。

截至1946年12月,全国公路总里程只有130307km四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公路交通以军用为主,公路建设进展不大。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

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通车里程只有75000km。

3)现代公路(1949年以后)细分为七个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全国从上到下建立了公路管理机构,并建立了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专业队伍。

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路建设的重要法规,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全国恢复并改善了原有公路。

截至1953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12.6万km,有路面里程达 5.5万km。

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是公路稳步发展阶段。

公路通车里程和有路面里程都增长了1倍,分别达到25.4万km和12.1万km。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

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脚印。

我国的高速公路网的主要规划布局主要可划分为:①首都放射线7条: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②南北纵向线9条: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③东西横向线18条: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成—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④此外,规划方案还有:辽中环线、成渝环线、海南环线、珠三角环线、杭州湾环线共5条地区性环线、2段并行线和30余段联络线。

国家高速公路网(简称“7918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总规模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1.7万公里。

当环岛高速行驰于脚下的时候,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鼓舞人心的每一个时刻吧。

1.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

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全长18.5公里。

全路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双向4车道,中央分隔带宽3米,全封闭,全立交,沿线建有大型互通式立交桥3座,设有完整的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监控系统。

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对其他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推动、示范作用。

2.1989年7月,第一次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是专题研究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今后建设高等级公路的10条政策措施。

中国道路发展史

中国道路发展史

中国道路发展史中国从修建牛、马车路到建成现代化的公路网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古代道路、近代道路和现代公路三个时期。

中国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已有可以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据《古史考》记载:“黄帝作车,任重致远。

少昊时略加牛,禹时奚仲驾马”。

西周时(公元前1066~前771年)道路初具规模。

在道路规划方面有“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环,野涂五轨”(《周礼》)的记载;在道路管理方面有“司空视途”,“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周语》〕的记载;在道路质量方面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的记载。

战国时期秦惠王始建陕西至四川的褒斜栈道。

这条栈道是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一条通道。

秦朝时期,秦始皇在道路修建方面强调“车同轨、书同文”(《史记》),并“为驰道于天下”(《汉书》),修建车马大道,统一道路宽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公元前500年左右,随着一些城市兴起和发展,形成许多商队道路。

公元前2世纪,中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秦汉时期发展了馆驿制度,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

西汉设亭道路延续总长可达十万里。

唐代是中国古代道路发展的极盛时期,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宋代、元代、明代对驿道网的建设和管理也有所发展。

清代的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①“官马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辐射,通往各省城;②“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③“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

在各条道路的重要地点设驿站。

“官马大路”分成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4000余华里。

中国古代道路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如李春创建的赵州桥,工程艰巨的栈道,在中国和世界道路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

中国近代道路〔1912~1949年〕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以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

从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道路发展的时期,但发展缓慢,并屡遭破坏,原有的马车路〔有的也可勉强通行汽车〕和驮运道仍是多数地区的主要交通设施。

中国公路发展简史

中国公路发展简史

中国公路发展简史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在中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中国公路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单一道路网络到如今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是中国公路建设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主要集中力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也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

当时的公路主要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乡村公路,这些公路的建设主要依赖人力和农业机械,形成了最初的公路网络。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国公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这期间,中国建设了一些重要的公路,如京沪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

这些公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进公路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

在这期间,中国建设了一系列重要的高速公路,如京哈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等。

这些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地区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在这个阶段,中国继续建设高速公路,不断扩大公路网络的覆盖范围。

同时,中国还注重提高公路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强了公路的维护和管理。

这些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公路交通的便利化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公路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现代化阶段的演变过程。

中国公路的发展不仅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人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未来,中国公路建设还将继续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公路发展史

中国公路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秦直道 前221—前206年
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 路”“圣人条”,是秦始皇 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 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 要道。直道则是秦始皇为攻 防匈奴,令大将蒙恬率数十 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的国 防道路。南起京都咸阳,北至 九原郡(今内古包头市西南 穿越14个县,7蒙00多公里。 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 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这一时期是公路开始纳入 国家建设规划阶段。1927 年,国民政府的交通部和 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 划及公路工程标准。1932 年,全国经济委员会筹备 处奉命督造苏、浙、皖三 省联络公路,仿照国外中 央贷款筑路办法,筹集基金, 贷给各省作为补助筑路之 用
西安—兰州公路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年)
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神州第一路)
沈大高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建设的高速公路,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八车 道高速公路,1990年完工时为全部四车道,全立交,全互通。是辽东 半岛经济圈的轴心。,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全线总长 375公里,超过了1978年台湾省建成的373.3公里的南北高速公路,被 誉为“神州第一路”。
随着战场的转移,公路遭到严重破坏。截至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前夕全国公路能通车的只剩下75000公里。 从中国近代道路的整个历史时期看,中国公路的发展 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随着交通量和车辆载重量 的增大,线路和桥梁标准逐步有所提
今天的公路
•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全长18.5公里。 • 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75公里, • 1993年底济青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18公里。 • 1995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40公里。 • 1996年9月沪宁高速公路通车,全长275公里。 • 1998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四。 • 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接近世界第三水平。 • 2000年底,京沈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京沪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 2004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 . 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 截至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6万公里。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之一。

以下是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的简要概述:
198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北京至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建成并通车,它是中国第一条符合高速公路标准的高速公路。

此后,中国政府开始长期致力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1992年,中国国家发展计委批准了中国的“八五”计划和“九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强国家高速公路建设。

此后不断增加的投资和不断完善的技术,加速了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

2004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1万公里的历史里程碑。

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全国高速公路网连通工程”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资金支持,工程于2010年完成。

2013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了十万公里的大关,占据全球其它国家的前列,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达到了世界上最高水平。

这使得高速公路在中国的客运和物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起着重要作用。

今天,中国高速公路网络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国,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

我国公路发展史

我国公路发展史

我国公路发展史公路是连接城市和乡村、连接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我国,公路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道路到公路、从古代到现代的漫长历程。

本文将以《我国公路发展史》为题,从古代到现代,梳理我国公路发展的历史轨迹。

古代公路的形成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形成了一些道路。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后,朝廷开始修建官道,作为皇家贸易和行政管理的重要通道。

这些官道通常是由平整的土路和石板路组成,宽度在6米左右,路面平整,能够承载车辆和马匹。

官道的修建,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公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道逐渐衰落,但道路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

唐朝时期,随着交通业的发展,道路的修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唐朝时期,各地修建了大量的驿道,用于传递政府文件、邮件和重要人物。

驿道的修建,不仅方便了政府的管理,也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明清时期,道路的修建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朝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的修建进一步扩大,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建设项目。

清朝时期,道路的修建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公路的崛起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公路逐渐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交通运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4年,中国政府开始规划修建公路,1916年,北京至张家口公路建成,标志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开始。

1921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26年,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公路修建计划,1927年,中央公路局成立,负责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1930年代,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扩大,我国公路的总里程逐步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路部,负责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1950年代,我国公路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公路的总里程从1949年的21.2万公里增加到1957年的58.4万公里,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