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公路的发展史-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公路发展史

中国公路发展史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中······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中
水泥混凝土路 面
水泥混凝土路 面具有刚度大、 强度高、稳定 性好、养护维 修费用低等优 点。
福厦公路段
中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 术标准》规定: 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 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 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 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 制出入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120公里/小时 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有 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中 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 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 路面,设有齐全的标志、 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 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 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 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 地道通过。
沈大高速公路(神州第一路)
成温高速公路景观
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
渝黔高速公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 (1993)
京沪高速公路
感谢观看
秦朝道路
秦,约 合70米,定线的 米 原则是尽量取直; 原则是尽量取直; 路基要高出两侧 地面,以利排水, 地面,以利排水, 并要用铁锤把路 面夯实, 面夯实,以增加 其密实度; 其密实度; 路旁 每隔三丈种一株 青松, 青松,以为行道 树;中央三丈为 皇帝专用, 皇帝专用,两边 还开辟了人行旁 每隔10里建 道;每隔 里建 一亭, 一亭,作为区段 的治安管理所。 的治安管理所。
全国公路的发展不大。 全国公路的发展不大。
现代公路( 年以后) 建立公路机构与专业管理队伍, 现代公路(1949年以后):建立公路机构与专业管理队伍,公路稳 年以后
步发展。八五后,公路普及,全国公路迅速发展。 步发展。八五后,公路普及,全国公路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公路
4,000年前 年前——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年前 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公路发展史

公路发展史

我国公路早期发展与指标普通公路的发展:中国公路发展史中国公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秦朝时期,强调“车同轨、书同文”。

公元前2世纪,我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唐代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清代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即“官马大路”、“大路”、“小路”。

“官马大路”分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2000多km。

2)近代道路(1912~1949年)可细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我国第一条公路是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公路,长30km。

截至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km。

二是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1936年),是我国公路开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阶段。

1927年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

截至1936年6月,全国通车里程达117300km。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公路发展缓慢。

截至1946年12月,全国公路总里程只有130307km四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公路交通以军用为主,公路建设进展不大。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

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通车里程只有75000km。

3)现代公路(1949年以后)细分为七个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全国从上到下建立了公路管理机构,并建立了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专业队伍。

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路建设的重要法规,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全国恢复并改善了原有公路。

截至1953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12.6万km,有路面里程达 5.5万km。

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是公路稳步发展阶段。

公路通车里程和有路面里程都增长了1倍,分别达到25.4万km和12.1万km。

公路发展历程

公路发展历程

公路发展历程1411114061 历史二班臧鑫(1)改革开放前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旧中国的公路交通极为落后,1949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07万公里,公路密度仅O.8公里/百平方公里。

建国初期,公路交通经历一段时期的恢复后开始获得长足发展,1952年公路里程达到12.67万公里。

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开发边疆的需要,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通往边疆和山区的公路,相继修建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并在东南沿海、东北和西南地区修建国防公路,公路里程迅速增长,1959年达到50多万公里。

60年代,我国在继续大力兴建公路的同时,加强了公路技术改造,有路面道路里程及其高级、次高级路面比重显著提高。

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对青藏公路进行技术改造,80年代全面完成,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沥青路面公路。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桥梁建设也得到发展,建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拱桥、双曲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以及各式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在1949—1978年的30年间,尽管国民经济发展道路曲折,但全国公路里程仍基本保持持续增长,到1978年底达到89万公里,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3公里/百平方公里。

(2)改革开放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强劲增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其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开始了有计划的全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国家干线公路网和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先后制定并实施,使公路建设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公路建设在继续扩大总体规模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质量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后面貌;公路建设筹资渠道走向多元化,逐步扭转了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状况,尤其1984年底国务院决定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高等级公路收费还贷,1985年起国家陆续颁布有关法规,使公路建设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中国道路发展史

中国道路发展史

中国道路发展史中国从修建牛、马车路到建成现代化的公路网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古代道路、近代道路和现代公路三个时期。

中国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已有可以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据《古史考》记载:“黄帝作车,任重致远。

少昊时略加牛,禹时奚仲驾马”。

西周时(公元前1066~前771年)道路初具规模。

在道路规划方面有“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环,野涂五轨”(《周礼》)的记载;在道路管理方面有“司空视途”,“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周语》〕的记载;在道路质量方面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的记载。

战国时期秦惠王始建陕西至四川的褒斜栈道。

这条栈道是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一条通道。

秦朝时期,秦始皇在道路修建方面强调“车同轨、书同文”(《史记》),并“为驰道于天下”(《汉书》),修建车马大道,统一道路宽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公元前500年左右,随着一些城市兴起和发展,形成许多商队道路。

公元前2世纪,中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秦汉时期发展了馆驿制度,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

西汉设亭道路延续总长可达十万里。

唐代是中国古代道路发展的极盛时期,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宋代、元代、明代对驿道网的建设和管理也有所发展。

清代的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①“官马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辐射,通往各省城;②“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③“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

在各条道路的重要地点设驿站。

“官马大路”分成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4000余华里。

中国古代道路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如李春创建的赵州桥,工程艰巨的栈道,在中国和世界道路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

中国近代道路〔1912~1949年〕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以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

从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道路发展的时期,但发展缓慢,并屡遭破坏,原有的马车路〔有的也可勉强通行汽车〕和驮运道仍是多数地区的主要交通设施。

新中国公路发展史

新中国公路发展史

新中国公路发展史?
答:新中国公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当时,为了巩固国防、开发边疆和发展经济,国家投资建设了一批干线公路,如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公路建设开始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然而,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公路基础仍然很差,公路等级低、质量差,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开始探索高速公路的建设。

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了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此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等级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我国政府还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达度。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公路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善,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同时,我国政府还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等新型交通方式的发展,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效率和环保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绩。

公路总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大幅增加,公路网密度和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国政府还加强了对公路建设和管理的监管力度,确保了公路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新中国公路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艰辛和奋斗的历史。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公路发展简史

中国公路发展简史

中国公路发展简史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在中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中国公路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单一道路网络到如今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是中国公路建设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主要集中力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也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

当时的公路主要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乡村公路,这些公路的建设主要依赖人力和农业机械,形成了最初的公路网络。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国公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这期间,中国建设了一些重要的公路,如京沪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

这些公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进公路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

在这期间,中国建设了一系列重要的高速公路,如京哈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等。

这些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地区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在这个阶段,中国继续建设高速公路,不断扩大公路网络的覆盖范围。

同时,中国还注重提高公路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强了公路的维护和管理。

这些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公路交通的便利化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公路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现代化阶段的演变过程。

中国公路的发展不仅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人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未来,中国公路建设还将继续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公路桥梁发展史》PPT课件

《公路桥梁发展史》PPT课件
它是目前世界上第 四大双塔双索面斜 拉桥,呈“H”形的 主桥塔高150米 南 浦大桥是我国自行 设计、自行建造的 双塔双索面、迭合 梁斜拉桥
a
22
a
23
日本穿过大 厦的高速路
a
24
悉尼大桥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早期悉尼的代表建筑。 这座大桥从1857年设计到1932年竣工
a
25
大跨径(503米)单
护栏石柱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石狮子,那些很难数清的 石狮,是卢沟桥上最有趣的景致。
a
14
卢沟桥还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历史见证。 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就是在卢沟桥上英勇
抗击了入侵的日本侵略军,揭开了抗日战争历 史新的一页。
a
15
河阳桥
洛阳桥
a
16
a
17
果子沟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
果子沟特大桥是赛果高速公路项目的控制性和标志 性工程,全长700米,特大桥跨径330米,主塔高度分别 为209米和215.5米,是目前国内首座双塔双索钢桁梁 公路斜拉桥,也是新疆最高的公路大桥果子沟大桥在
基金和车辆购置附加
费,专门用于公路建设。
a
3
a
4
沈大高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建设的高速
公路,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八车道高速
公路,全长348公里,1990年完工时
为全部四车道,全立交,全互通。
2002年开始拓宽改造,于2004年改造
完毕,为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
120公里。
a
5
1984年6月27日开 工, 1990年8月20 日,经过6年多的努
古加的坡 州
老大四度 桥
的了个非 的
赵洪小常 设
州水拱平 计

中国公路发展史

中国公路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秦直道 前221—前206年
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 路”“圣人条”,是秦始皇 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 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 要道。直道则是秦始皇为攻 防匈奴,令大将蒙恬率数十 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的国 防道路。南起京都咸阳,北至 九原郡(今内古包头市西南 穿越14个县,7蒙00多公里。 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 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这一时期是公路开始纳入 国家建设规划阶段。1927 年,国民政府的交通部和 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 划及公路工程标准。1932 年,全国经济委员会筹备 处奉命督造苏、浙、皖三 省联络公路,仿照国外中 央贷款筑路办法,筹集基金, 贷给各省作为补助筑路之 用
西安—兰州公路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年)
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神州第一路)
沈大高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建设的高速公路,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八车 道高速公路,1990年完工时为全部四车道,全立交,全互通。是辽东 半岛经济圈的轴心。,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全线总长 375公里,超过了1978年台湾省建成的373.3公里的南北高速公路,被 誉为“神州第一路”。
随着战场的转移,公路遭到严重破坏。截至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前夕全国公路能通车的只剩下75000公里。 从中国近代道路的整个历史时期看,中国公路的发展 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随着交通量和车辆载重量 的增大,线路和桥梁标准逐步有所提
今天的公路
•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全长18.5公里。 • 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75公里, • 1993年底济青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18公里。 • 1995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40公里。 • 1996年9月沪宁高速公路通车,全长275公里。 • 1998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四。 • 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接近世界第三水平。 • 2000年底,京沈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京沪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 2004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 . 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 截至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6万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条东西横向线:
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成-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7918高速公路网(2万亿)
7918网目前已建成2.5万公里,正在建设的有1.6万公里,还有4万多公里需 要在未来时间建设。 2019年末,建成3.5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0%以上;
• 不注重环保
国外景观道路
成温高速公路景观
成温高速公路景观
郑少高速公路景观
动物专用通道
轿车形状的人行桥
玉蜓桥(蜻蜓形状)
日本伊势大桥(海的波浪)
北京十七孔桥
京珠高速公路(广东段)
京珠高速公路(湖北段)ຫໍສະໝຸດ 昆曼生态高速公路洛三线
瑞典高速公路(休息亭)
京珠路(湖北段)
赣南高速公路
襄樊~十堰高速公路
万梁高速公路
北京五环五方桥
渝黔高速公路
同三线(湖北段)
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
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
上海南浦大桥
武汉长江二桥
广东水门桥
千岛湖大桥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大事记
•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全长18.5公里。 • 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75公里, • 1993年底济青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18公里。 • 2019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40公里。 • 2019年9月沪宁高速公路通车,全长275公里。 • 2019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四。 • 2019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接近世界第三水平。 • 2000年底,京沈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京沪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 2019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 . 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高速公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高速公路总量不足 覆盖范围需继续扩大
我国以国土面积计算的高速公路密度为0.26公里/百平方公里,仅为美 国的27%、日本的16%、德国的8%;以国土面积和人口计算的高速公 路综合密度只有0.23,仅为美国的13%,日本的33%、德国的10%。

我国高速公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沪青平高速公路
彩色路面
彩色路面
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
川藏公路
水毁道路
滑坡道路
沙漠公路
沙漠公路
京良路上的车祸
石太路上的堵车
Thank you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概况
• 快速发展阶段(2019~ )
2019年至今,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 公里,年均完成投资1400亿元。 2019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举突破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 2019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 从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突破2万 公里,只用了4年时间,从2万公里到突破3万公里只用了两年时间,可以说, 仅仅17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创造了世界瞩目的速度。
中国公路的发展史
香格里拉公路
中国公路发展概况
• 4,000年前——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 商代——驿道传送; • 西周——都市为中心的道路体系; • 秦代——修驰道 直道 道路交通网; • 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 唐代——为城市(西安)为中心的驿道网。 • 1912~1949年 全国通车的道路仅8万公里,全国1/3的县
高速公路网的效果
• 加强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使大区域间有3条 以上高速通道相连,并特别加强了与香港、澳门的衔接,在三大都市圈内部将形 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
• 将连接主要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通道,并将连接国内主要 的AAAA级著名旅游城市,为人们旅游、休闲提供快速通道;
• 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将对促进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作出重 要贡献。
• 公路建设每投资1亿元,可以最终创造大约3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直接创造的 公路建筑业就业岗位可达2000个。按静态投资匡算,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 设任务需要投资2.2万亿元,可累计创造国内生产总值6.6万亿元,创造就业岗 位4400万个,将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7918高速公路网(2万亿)
• 7918高速公路网:
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 线组成,总规模8万多公里。
7918高速公路网(2万亿)
7条首都放射线:
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 京-哈尔滨;
9条南北纵向线:
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 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
2019年末,建成4.2万公里,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的高速 公路;
2019年末,实现"东网、中联、西通"的目标,建成5-5.5万公里,完成西 部开发八条省际通道中的高速公路。 国家高速公路网未来建设所需资金约为2.1万亿,其中东部地区4000亿元、 中部地区5600亿元、西部地区1.14万亿元。
不通公路。
中国公路发展概况
我国公路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 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 • 从1978年至1985年 • “七五”时期 • “八五”到目前为止
沈大高速公路(神州第一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1993)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概况
•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 起步建设阶段(1988~2019)
• 将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路,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路,西部地 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路,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机动性;
• 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含港、澳、台三个特殊地区)以及目前城镇人口超 过20万的大中城市;
• 连接全国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包括铁路枢纽50个、航空枢纽67个、公路 枢纽140多个和水路枢纽50个;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我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
跨省市的高速公路。 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 2019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71公里,10年间年均增长477公里。
北京道路的发展
• 北京道路总里程超过19000公里
• 城市道路为4010公里(含3.5米以上街坊路),其中城市快速路165公里, 主干道834公里,次干道638公里,支路1622公里和751公里的街坊路;
• 郊区小城镇道路527公里为各远郊区县内的市政道路。
北京市道路网
高速公路网的效果
• 规划方案将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目前城镇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以及 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范围东部地区超过 90%、中部地区达83%、西部地区近70%,覆盖地区GDP占到全国总量的85%以 上,人们将可以直接感受到高速公路运输系统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
• 尚未形成高速公路网络难以发挥规模效益
目前建成通车的近3万公里高速公路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 在相邻省、市、区之间普遍存在高速公路的“断头路”。一些人 口和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地级城市与省会城市之间、地级 城市之间还不通高速公路。因此,就全国而言,尚未形成规模适 当、布局合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 的规模效益还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