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江苏非物质文化

江苏非物质文化

【江苏文化】江苏当地文化特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当地文化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993年发现的南京汤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早在5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

而在此之前,考古工作者于1954年在泗洪双沟镇东下草湾发现的人类化石,据测定年代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距今约4~5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学界称之为下草湾人,又叫泗洪新人。

距今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据初步调查,江苏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其中淮安青莲岗文化、高邮龙虬文化、海安青墩文化、苏州草鞋山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常州圩墩文化等,五彩缤纷,星罗棋布。

草鞋山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

江苏文化主要由“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组成。

江苏地域文化楚汉文化楚汉文化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中心的区域性文化,它以6000年前的青莲岗文化、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湾新人文化为渊源。

它的显性特征是刚强雄浑。

吴文化吴文化的地域通常指靠近太湖的苏、锡、常地区,其具有清新气息、柔美风格、鲜活灵性,形成了聪颖灵慧、细腻柔和而又视野开阔、乐于创新等显性特征。

金陵文化金陵文化以古都南京为中心,其显性特征是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可谓独树一帜。

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这三大块历史文化又可统属于“都城文化”.淮扬文化淮扬文化以扬州为中心,维扬地区河多水多,船多桥多,呈现出古、文、水、绿、秀的地域风貌,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相结合的显性特征。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位列全国第一,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达2万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6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2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73项。

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文学 (共计21项) 124JSⅠ-8寒山拾得传说苏州市 125JSⅠ-9花果山传说连云港市 126JSⅠ-10九里山古战场传说徐州市九里区 127JSⅠ-11巫支祁传说洪泽县 128JSⅠ-12水漫泗州城传说洪泽县盱眙县 129JSⅠ-13隋炀帝传说扬州市邗江区 130JSⅠ-14彭祖传说徐州市 131JSⅠ-15徐福传说赣榆县 132JSⅠ-16张道陵传说丰县
发布批次
江苏省人民政府先后批准分命名了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3月24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23项) 2009年6月20日,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12项 ) 2011年6月20日,第三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63项) 2015年10月,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45项)
江苏省级非遗名录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民间文学 (共计7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JSⅠ-1白蛇传传说镇江市 2 JSⅠ-2梁祝传说宜兴市 3 JSⅠ-3董永传说东台市,镇江市丹徒区、丹阳市,金坛市 4 JSⅠ-4 《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镇江市新区 5 JSⅠ-5韩信传说淮安市淮阴区 6 JSⅠ-6吴歌苏州市,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 7 JSⅠ-7靖江讲经宝卷靖江市 民间音乐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位列全国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36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2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73项。全省基本建立起国家、省、 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建立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厅)和传习所(传承基地)513个。 截至2014年上半年,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达2万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675项名录,省级以上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32位,省命名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92名。

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制作技艺

丁香萝卜腌制技艺

吴江羊肉制作技艺
(桃源红烧羊肉制作技艺)
桃源湖笔制作技艺
震泽定胜糕制作技艺 吴江酱鸭制作技艺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美术
民俗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李永兴酱鸭制作技艺) 吴江酱肉制作技艺
吴江香大头菜制作技艺 黎里搨马张技艺
吴江蚕桑丝织技艺 (蚕桑养殖技艺、缫丝技艺、 丝绸织造技艺、丝绸后整理技艺)
桑蚕丝绸习俗 中秋显宝 五姑娘
珍珠塔的传说 孟姜女
平望灯谜
蚕丝被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青云木梳制作技艺 生禄斋苏式月饼制作技艺
黎里饴糖制作技艺
传统舞蹈
盆烛舞
平望辣油辣酱制作技艺
松陵松花蛋制作技艺
苏南花烛制作技艺
熏青豆茶制作技艺

风枵茶制作技艺

平望乳黄瓜制作技艺

盛泽盘龙糕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震泽黑豆腐干制作技艺
七都太湖渔歌 丝绸文化楹联 罗星洲道教音乐 芦墟山歌曲调 民乐《巧胜曲》 吴江农民画 盛泽手绘丝绸
同里剪纸 同里走三桥习俗
横扇念佛偈 吴江赞神歌(平望扬歌)
采茶扑蝶舞 吴江莲厢 越剧
锡剧凤派大陆调
京剧
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级别
国家级
(1 个) 江苏 省级 (2 个)
类别
民间文学
曲艺 传统技艺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医药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
民俗


民间文学
项目名称
吴歌芦墟山歌
同里宣卷 铜罗黄酒酿造技艺
七都木偶昆曲 苏州评弹

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南京地区的传统印刷技艺,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以木板刻印经书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工艺,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代表之一。

2.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丝织品之一,因其色彩艳丽、图案精美而得名。

云锦织造技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技艺精湛,是南京地区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

3. 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是南京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南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每年春节期间,南京市民和游客都会欣赏到各种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灯彩,感受浓郁的节日氛围。

4. 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地方方言为基础,以白话形式讲述故事、演唱曲目,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

5. 南京剪纸
南京剪纸是南京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剪纸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造型精美、风格独特的特点。

剪纸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好。

6. 南京风筝制作技艺
南京风筝制作技艺是南京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和制作,成为各种造型各异、色彩鲜艳的风筝。

风筝不仅是一种玩具,也是一种艺术品和体育竞技项目。

7. 南京泥人
南京泥人是南京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捏制、烧制等工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等形象。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苏绣,碧螺春绿茶制作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端午习俗,苏州评弹,古琴艺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剧等。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声腔、剧种。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花园中的“兰花”。

昆曲起源于14世纪的中国苏州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之一。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也是苏州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结合。

它以优美的歌词、优美的风格和细腻的表演而闻名。

它用鼓和板来控制歌唱的节奏,以曲笛和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苏绣是苏州的地区刺绣产品,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湘绣、粤绣、蜀绣齐名,其发祥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各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优美,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风格精美,被誉为“东方明珠”,中国苏绣的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刺绣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许多奖项。

2006年,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精美的苏绣(环绣山庄牌)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江苏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

“碧螺春”是中国的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此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色,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旋状,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千年历史,因产自苏州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代时被列为贡品,洞庭(山)碧螺春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江苏著名特产。

碧螺春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具有细秀的特点。

“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茅”可以从嫩芽和嫩叶的嫩度看出。

汤色清亮,浓郁醇厚,清新爽口,回味悠长。

碧螺春绿茶的生产工艺采用传统的采制技艺,分为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个工序。

南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通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南通市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南通市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展现了南通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对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剪纸艺术剪纸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手工艺,南通市也有着悠久的剪纸传统。

南通的剪纸艺术以百花齐放、飞禽走兽为题材,形象逼真,色彩明快,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有些老艺人的作品还能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二、皮影戏南通市的皮影戏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皮影戏的制作技艺和表演形式在南通地区得到了保留和传承,成为了当地人民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

南通的皮影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吸引了许多观众。

三、民间音乐南通市的民间音乐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如评弹、评话、评书等。

这些传统曲艺形式不仅在南通市广为流传,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南通的曲艺大师们凭借着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表演经验,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无数的艺术享受。

四、年画南通市的年画源远流长,绘画技艺成熟,内容充实多彩。

南通的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五、篆刻艺术南通市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的篆刻艺术家们凭借着对于文字的理解和对于刻字技艺的掌握,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篆刻作品,成为了当地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代表了南通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展现了南通市人民对于艺术和文化传承的热爱和努力。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之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在南通市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还有许多其他令人称道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例如布艺、木偶戏、绣花等,每一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江苏省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共3批

江苏省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共3批
灌南县
293
JSⅧ-17
戴晓觉膏药制作技艺
连云港市新浦区
294
JSⅧ-18
阙氏膏药制作技艺
淮安市楚州区
224
JSⅧ-4
季德胜蛇药制药技艺
南通市
225
JSⅧ-5
王氏保赤丸制作技艺
南通市
226
JSⅧ-6
五妙水仙膏制作技艺
灌南县
江苏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传统医药(共计1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83
JSⅧ-7
丁氏痔科医术
南京市秦淮区
284
JSⅧ-8
雅妙河戴氏中医喉科疗法
泰州市
285
JSⅧ-9
闵氏伤科疗法
苏州市、昆山市
286
JSⅧ-10
郑氏妇科疗法
昆山市
287
JSⅧ-11
金坛儒林树德堂妇科疗法
金坛市
288
JSⅧ-12
常州钱氏中医儿科疗法
常州市
289
JSⅧ-13
臣字门儿科中医术
仪征市
290
JSⅧ-14
金坛老人山程氏骨伤疗法
金坛市
291
JSⅧ-15
许氏正骨疗法
泰州市
292
JSⅧ-16
曹氏中药热敷接骨疗法
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传统医药(共计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12
JSⅧ-1
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
苏州市
113
JSⅧ-2
唐老—正斋膏药制作技艺
镇江市
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苏文化遗产

江苏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1997年,苏州园林中的四大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1年后沧浪亭等苏州园林也被陆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汉族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明清皇家陵寝(5+2)2003年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

修建工程从洪武十四年动工,于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体工程,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建成,历时25年。

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中国大运河中国大运河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江苏段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八座地级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点为全线最多,历史久远,文化资源丰富。

沿线拥有瘦西湖、江南古镇、里运河等著名景点,洪泽湖大堤、清口枢纽等遗产在中国大运河历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昆曲昆曲在2001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舞台置景完美,场面伴奏乐曲齐全,以鼓、板控制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 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 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 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 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 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 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 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011年5月23日,茅山号子经国务院 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茅山号子是起源于江苏兴化茅山地区的一
族民歌,是茅山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用号子
以号词,激发情绪,抒出胸意。茅山号子源
溯到秦灭六国,统一四海的时候。为巩固万
秦始皇大征民夫,修筑长城,以防匈奴人侵
孟姜女寻夫送寒衣,行到山海关的传说。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 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扬州玉雕
泰州的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是起源于江苏兴化茅山地区的一 种汉族民歌,是茅山人民在生产劳动中, 用号子形式配以号词,激发情绪,抒出胸 意。茅山号子源头可追溯到秦灭六国,统 一四海的时候。为巩固万世之基,秦始皇 大征民夫,修筑长城,以防匈奴人侵,传 说孟姜女寻夫送寒衣,行到山海关的传说。
8年前,盐城东台市西溪古镇的“董永传说”, 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
如今东台西溪景区已打造成“董永与七仙女”文化 园景点,利用旅游资源挖掘爱情、孝道的历的历史发展中,江苏人民不断进 取,不断创造,留下了令人称叹的非凡遗 产。苏北、苏中、苏南,不同的地域环境, 造就了江苏非遗的丰富多样而与众不同。 北方的豪迈雄健,南方的温婉细腻,兼而 有之。这一切,共同描绘出绚丽的非遗画 卷,引人入胜。
江苏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 民间文学类:吴歌、梁祝传说、白蛇传传 说、董永传说。
传统手工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 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该工艺产生于宋 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 600 年以上的历史。宜 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品以茗壶为代表,其制器物件 有光器 (又分圆器和方器) 、筋纹器和花器等不同的 造型流派。紫砂器内外一般均不施釉,以纯天然质 地和肌理为美。作为上品茶具,其良好的透气性能 使人尽享茶之色香味,由是紫砂器与中国传统的茶 文化相契合,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民间音乐类:江南丝竹、海州五大宫调、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 传统戏曲类:昆曲、苏剧、扬剧。 • 曲艺类:苏州评弹、扬州评话、扬州清曲。
• 民间美术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扬州剪纸、 苏绣、扬州玉雕、无锡惠山泥人。
• 传统手工技艺类: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南京云 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苏州宋锦织造技艺、 宋代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 作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苏州明式家具制作 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 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苏 州制扇技艺、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南通板鹞 风筝制作技艺。
• 民俗类:苏州端午习俗、秦淮灯会、苏州直水乡 妇女服饰。
传统戏剧: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是元末明 初南戏发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 语言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昆曲音 乐曲调旋律优美典雅,演唱技巧规范纯熟。赠 板的广泛应用、字分头腹尾的发音吐字方式及 流丽悠远的艺术风格使昆曲音乐获得了“婉丽 妩媚,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昆曲历史悠久, 影响广泛而深远,它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 戏曲表演的典范。昆曲艺术形式精致,内涵深 厚。由于昆曲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因此2001 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 物质遗产代表作”。
苏绣是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
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 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 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 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 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 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清代是苏 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 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 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 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