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导学案.doc

合集下载

《诗经》二首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

12《诗经》二首导学案目标导学1.掌握与《诗经》有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关雎》《蒹葭》这两首诗的内容。

2.熟读课文,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关雎》一、自主学习(1)重难字注音雎鸠..( ) 好逑.( )..( ) 窈窕荇.菜( ) 寤寐..( ) 芼.( )(2)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①左右..流之②琴瑟友...之③钟鼓乐...之(4)知识链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现存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共40篇,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有“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的。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作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等来状物、拟声、穷貌。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二、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

(二)学习《关雎》,理清课文脉络。

(三)朗读指导由舒缓平静到迫切痛苦,再到兴奋轻快。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九年级诗经两首导学案

九年级诗经两首导学案

九年级诗经两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内容、艺术特点等。

2、准确诵读并背诵《关雎》和《蒹葭》两首诗。

3、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

4、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重章叠句等。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两首诗中真挚的情感,体会古人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

学习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2、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品味诗歌语言的简洁之美、韵律之美,感受《诗经》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祀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关雎(guān jū)窈窕(yǎo tiǎo)好逑(hǎo qiú)寤寐(wù mèi)芼(mào)蒹葭(jiān jiā)溯洄(sù huí)萋萋(qī qī)晞(xī)湄(méi)坻(chí)涘(sì)沚(zhǐ)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

五、课堂探究(一)《关雎》1、诗歌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起男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渲染了和谐美好的氛围。

2、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直接表达了男子对美丽善良的女子的爱慕与追求,体现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3、请分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中“悠哉悠哉”的表达效果。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一、《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它涵盖了多个不同时期的作品,据传是由周朝的文学官员所编纂而成。

该书共收录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二、《诗经》的意义1. 文学价值:《诗经》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

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2. 历史价值:《诗经》所记载的古代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给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通过对其中的诗句的解读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信息。

3. 哲学价值:《诗经》中凝练的词句中蕴含了深沉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

这些思考和智慧体现在诗歌中的对爱情、生死、忧愁等主题的描绘中,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三、《诗经》中的两首佳作1. 《国风·郑风·蝴蝶》《蝴蝶》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忠贞不渝的男子在牛背上寻找他心爱的女子的故事。

通过对蝴蝶飞舞的细致描写和男子的坚持不懈,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守和珍惜之情。

这首诗以其深情的描写和美妙的音韵,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诗中的“蝴蝶翩翩,于彼空谷”和“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等描写手法独特,表达了男子坚持寻找心爱女子的心情和毅力。

2. 《国风·周南·关雎》《关雎》这首诗是《诗经》中风格最为典雅的一首诗,描绘了一对男女之间饶有深情的对话。

通过对孤雀引诱和求爱的细致描写,诗人表现了男子对女子的深情以及女子对男子的深情回应。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及“采葛割蒌,白露沾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等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男女间深情和相互倾慕之意。

四、如何导读《诗经》中的两首诗歌1. 提问导读法:在导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诗歌的意义。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 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二、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

《诗经两首》打印导学案

《诗经两首》打印导学案

《氓》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积累整合探究】1.知识卡片⑴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⑵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

《《诗经》二首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

《《诗经》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2. 理解《诗经》中两首诗的内容和意义;3. 能够分析《诗经》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4. 提升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导学内容:1. 《关雎》2. 《采蘩》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思考以下问题:你知道《诗经》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二、进修《关雎》1. 请阅读《关雎》这首诗,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了解《关雎》是一首描写古代爱情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倾慕和追求。

3. 分析《关雎》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

4. 思考《关雎》中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三、进修《采蘩》1. 阅读《采蘩》这首诗,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了解《采蘩》是一首描写生活劳作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倾慕。

3. 分析《采蘩》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蘩为苴服,茀则为襦”等。

4. 思考《采蘩》中的主题是什么?你认为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四、教室讨论1. 小组讨论《关雎》和《采蘩》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分享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思考《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五、总结反思通过进修《关雎》和《采蘩》,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诗经》的背景和特点,还能够提升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课后深入阅读《诗经》,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

以上就是本次《《诗经》二首》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

谢谢!。

《诗经》二首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诗经》二首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诗经》二首导学案必修教案0111 09:48::《诗经》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一.预习1.注音匪()来贸丝匪我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于()嗟女兮不可说()矣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靡()室劳矣隰()则有泮总角()之晏狁()不遑()不来()孔疚()靡盬()寰()宇神裔()肴馔()宅邸()逃遁()象弭()归聘()四牡()骙骙()小人所腓()雨雪霏霏()载渴载饥()2.解释括号前的词语氓之()蚩蚩()匪()来贸丝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躬自悼()矣匪我愆()期总角()之宴靡()室靡家不遑()启居载()饥载渴靡使归聘()岁亦阳()止忧心孔()疚戎车既()驾四牡业业()雨()雪霏霏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棠之华()彼路()斯何岁亦莫()止3、通假字:(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_________通__________(2)于嗟女兮,无食桑葚 _________通__________(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_________通__________(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_________通__________⑸岁亦莫止 _________通__________⑹彼尔维何 _________通__________⑺玁狁孔棘 _________通__________4、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5)雨雪霏霏()5.一词多义(1)言(2)靡①载笑载言()①靡室劳矣()②体无咎言()②所向披靡()③言即遂矣()③徒靡弹药()(3)遂(4)将①功遂身退()①将子无怒()②市罢,遂不得履()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言即遂矣()③出郭相扶将()(5)作(6)以①薇亦作止()①秋以为期()②作在《师说》以遗之()②以望复关()③振奋作声()③以尔车来()6.辨形组词氓()淇()垣()鸠()耽()俎()虻()箕()恒()鸩()忱()徂()陨()靡()聘()霏()遁()睽()殒()糜()骋()菲()循()骙()宴()遑()戍()戎()弥()饬()晏()徨()戌()戒()弭()伤()二.解读文本《氓》(一)理清诗歌脉络1、请写一段文字,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2、全文结构(请用两个字每自然节的内容)一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小结:全诗结构为一部分:1、基调:2、手法:二部分:1、基调:2、手法:。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品味意境,感受《诗经》的美。

2、学习《诗经》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引导学习《关雎》㈠朗读,感受音韵美(设计意图: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节奏,还要按照自己的体会读出诗的个性,即读出语气、情感,感受诗的音韵美。

)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出重音)齐读(读出音韵)㈡译读,体会情感美(设计意图:通过译读,理出层次,体会诗的情感美。

)1、译读诗歌:2、体会感悟:⑴这首诗吟唱的是什么情思?君子是如何追求淑女的呢?⑵诗中除了写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还写了雎鸠鸟和采摘荇菜,有什么作用?⑶“窈窕淑女”是君子心中最美好的形象,其实我们还应该赋予“淑女”更多的内涵,你心中的“淑女”又指什么呢?3、再读品味:(读出情感)㈢说读,领悟意境美(设计意图:通过说读,发挥想象,飞扬神思,描绘意境,领悟诗的意境美。

)请发挥想象,描述画面,并以“《关雎》意境真美,你看……”的句式来说话。

㈣背读,提升素养美(设计意图:通过背读,积累名言警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自主学习《蒹葭》㈠朗读,感受音韵美㈡品读,体会情感美㈢说读,领悟意境美㈣背读,提升素养美背诵提示:本诗大量地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蒹葭,白露。

所谓伊人,在水。

溯回从之,道阻且。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四、小结寄语诗歌是情感的抒发,《诗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朴实纯真的情感,也给予我们执着追求梦想的启迪。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寄语:蒹葭丛中觅伊人,溯回溯游永追寻;学海深处竞风流,德艺双馨占鳌头。

五、板书设计《诗经》两首朗读音韵美译读情感美美说读背读意境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诗经>二首》导学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与《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并称“五经”。

《论语》曰:“不学诗 ,无以言。

”句中的“诗”就是《诗经》。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的教化 ,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 ,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 ,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近《诗经》 ,去领略它的无穷魅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第一课时关雎
一、新课导入
雎鸠啼鸣 ,荇菜参差 ,琴瑟钟鼓 ,君子淑女……这一切 ,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 ,大概会更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 ,他们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

今天 ,我们一起走近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诗歌 ,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鸠( ) 窈窕( ) 逑( ) 荇( ) 寤寐( ) 芼( )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①关关:
②洲:
③窈窕:
④逑:
⑤寤寐:
⑥思服:
⑦悠哉悠哉:
⑧芼:
(2)词类活用。

①琴瑟友.之( )
②钟鼓乐.之( )
(3)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今义:。

)
3.用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

4.《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来只称《诗》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 ,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 ,共160篇 ,为当时15个王国的民谣。

风格清新质朴 ,民歌情调浓厚 ,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共105篇。

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 ,以歌功颂德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 ,内容以颂扬为主 ,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 ,进行具体逼真的表达 ,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 ,“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 ,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 ,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 ,兼有杂言 ,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其语言生动传神 ,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诵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作诵读指导。

第一节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 ,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这一节的佳处 ,在于舒缓平正之音 ,并领起全篇 ,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节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 ,声调亦急促 ,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第三节写求而得之的喜悦。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 ,深浅不同 ,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二)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3.全诗共三个小节 ,每小节讲的内容是什么?
(三)主旨探究。

4.《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四)写法探究。

5.《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6.《关雎》这首诗的各章 ,不仅句数相等 ,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 ,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 ,这就叫重章叠咏。

运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感 ,有什么作用?
五、拓展延伸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春秋]孙武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孔子
《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第二课时蒹葭
一、新课导入
金秋之季 ,拂晓之时;芦花泛白 ,清露为霜;瑟瑟秋风 ,苇丛起伏;茫茫秋水 ,清澈澄明。

水上烟波万顷 ,空中雾霭迷蒙。

弯曲的河道 ,水中的小洲 ,宛然在目。

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啊!这就是《诗经》中《蒹葭》一诗描绘的意境。

让我们唱着歌曲《在水一方》 ,一同品味《蒹葭》的朦胧缥缈。

(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诵诗歌 ,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词语。

①蒹葭:②苍苍:
③溯洄:④溯游:
⑤晞:⑥阻:
⑦跻:⑧采采:
⑨涘:⑩沚:
(2)词类活用。

道阻且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蒹葭》。

4.这首诗意境朦胧 ,画面感非常强 ,请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一下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主人公渴慕伊人 ,历经艰险 ,执着追求 ,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二)主旨探究。

4.《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三)写法探究。

5.《蒹葭》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6.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比较阅读。

7.《关雎》和《蒹葭》都是爱情诗 ,它们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8.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经典爱情诗句
1.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2.山无棱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3.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4.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