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摘录笔记解析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的全部内容。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家书》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家书》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家书》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家书》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曾国藩家书》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

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曾国藩家书》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曾国藩家书》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家书》勤俭节约,未有不兴。

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曾国藩家书》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曾国藩家书读书摘录学习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书摘录学习笔记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修身篇1每天所看的书,句句都是物;切身领悟,探究其中的道理,就是格物。

知道一句话的道理,每天按照实行,这是力行的事。

2格物功夫深:一事一物,都要求它的道理;诚意功夫严谨:日课册子,一天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句话思考,都会记录下来。

3进德:孝悌仁义的品德;修业:写诗作文写字的本领。

4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尚书》不是认识事物难,认识了去实行更难。

5长傲、多言是弊病。

6富家子弟多娇,贵家子弟多傲。

7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太柔就会颓废,太刚就会折断。

8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如落;凶字如冬,万物枯凋。

9此事断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劝学篇1四时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

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

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

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

治家篇1家庭和睦,福泽自然就会产生。

如果一家之中,哥哥说出的话,弟弟没有不奉行的;弟弟有请求,哥哥没有不答应的,充满和气而家道不兴旺的,从来没有见过。

相反而不败的,也没有见过。

2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3四弟的诗又有进步,只是诗的立意不太高远,声调不是很响亮。

立意要高,一定得提高一个层次。

4空说没有好处,一定要多作诗,多临帖,才能谈出体会。

比如有人要进京城,却在家中坐着一步不走,空口说进京的旅程,又有什么益处?就算你说的津津有味,又有谁会相信呢?5弟弟不喜欢打扫卫生,这是败家的表现,以后一定要细心打扫,就算是一张纸一根线,就是竹头木屑,也要打扫干净,要给后辈树立榜样。

第一代人如果疏忽懒散,第二代就会骄奢淫逸,那么就会渐渐出现白天睡觉,晚上打牌,吃鸦片烟这些坏事。

6治家方略:早、扫、考、宝。

a早,早起床。

b扫,洒扫房屋庭院。

c考,祭祀祖先。

d宝,同亲戚邻居经常往来,贺喜吊丧,询问疾苦,救助困难。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

曾国藩家书经典摘录曾国藩,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家书不仅是家族内部的情感交流与教诲,更是蕴含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

以下为您呈现一些曾国藩家书中的经典摘录,并稍作解读。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这句话强调了做事要有恒心和专注力。

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和选择的时代,我们常常容易分心,难以在一件事情上持续投入精力。

然而,只有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一项事业,从始至终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若是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最终只能一事无成。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此句深刻地指出了导致家庭衰败的原因往往是奢侈浪费,个人失败多因贪图安逸,而招人厌恶则常常是因为骄傲自满。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若不懂得节俭,肆意挥霍,必然会走向衰落。

对于个人而言,过于安逸会使人丧失斗志,失去进取之心。

而骄傲则会让人变得自负,难以与人相处,从而招人嫌弃。

“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

” 勤奋能够使人保持良好的状态,不容易腐朽堕落;而安逸则容易使人变得颓废,甚至败坏。

世间万物皆是如此。

这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依靠勤奋努力。

只有不断地付出汗水,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 曾国藩认为,进德和修业是我们能够自主把握的事情。

进德就是培养孝顺、友爱、仁义等品德;修业则是在诗文写作和书法等方面下功夫。

通过自身的努力,每一点进步都是实实在在属于自己的收获。

而功名富贵则是由命运决定的,不能过分强求。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要注重自身品德和能力的提升,不要过于追逐外在的名利。

曾国藩家书摘抄及赏析

曾国藩家书摘抄及赏析

曾国藩家书摘抄及赏析1. 曾国藩家书摘抄加赏析1.“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与父亲书)启发:随年龄增大,事情增多,我也有时会感到易乏易困,注意力、记忆力减弱,当学曾子静心养神,修身养性。

另外,曾子对长辈的绝对尊敬及那种纯粹的孝道很值得我学习。

2.“然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从无冻饿之时,家中不必系怀”(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与祖父书)启发:清朝在京的公务员生活也很拮据。

何为国之栋梁?栋梁不见得富甲一方,腰缠万贯,反而很可能是最穷的。

要耐得住贫穷,禁得住诱惑,坚守底线,坚持修行,真心干事。

3.“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引用朱熹名言)启发:对我近期的体育、工作启发很大。

跑步时慢慢加速,充分热身,之后启动“猛火”,加快飞奔一段时间,当汗水飞涌时,可换“慢火”,仅用接近于走路的速度便可保持汗水一直高强度的流出。

对工作呢,在不熟悉时,要“猛火煮”似得狂补,等逐渐熟悉后,改用“慢火”,很少的精力都会出很好的成果。

4.“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启发:让我想起了梁启超的一句话,“今生以关注的太多为撼,只撼自己没有专一”。

浅挖100个坑,不如深挖1个坑。

做事,做学问,必须要“专”。

5.“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与父母书)启发:忽然想到了陶指导。

做工作要讲究轻重缓急,要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时间。

要对食物存在敬畏感,在半年内消掉肚子上的脂肪。

6.“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与诸弟书)启发:读书也罢,做事也罢,主观不努力,不要找借口,不要挑时择地。

曾国藩家书摘抄读书笔记(精选8篇)

曾国藩家书摘抄读书笔记(精选8篇)

曾国藩家书摘抄读书笔记(精选8篇)曾国藩家书摘抄读书笔记篇1读曾国藩家书,我深受启发,此书记述了曾国藩在清道光年间至同治年间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家族、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曾国藩的家书主要记录了他与家人的通信,这些信件涵盖了他的人生各个时期,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成长历程。

其中,我对曾国藩写给弟弟的信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与弟弟们的关系非常亲密,信中充满了亲情和关爱。

在信中,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并对弟弟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曾国藩的家书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他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父母和子女应该相互关爱、相互教育。

他认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让孩子懂得礼仪、尊重他人、有担当。

同时,他也注重子女的学习和教育,他认为子女应该读书、学习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倡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不断进步的基础。

他认为,学习应该注重实践和实用,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同时,他也注重文化修养,认为文化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途径。

他认为,文化应该注重经典、注重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最后,曾国藩的人际关系和处事哲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人际关系应该注重诚信、注重善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他认为,处事应该注重公正、注重实际,不要只看表面、不要只看利益。

同时,他也注重人际关系中的平衡和和谐,认为人际关系的平衡和和谐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总之,读曾国藩家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学习和文化、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人际关系和处事哲学对我的启发和影响。

我相信,这些思想和文化对于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也明白了家庭教育、学习和文化、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人际关系和处事哲学对我的启发和影响。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读完了《曾国藩家书》,感触深刻,这本书信体的作品,记录了曾国藩从道光年间到同治朝大约30年的人生经历,其中有关于治学、治家、治政的诸多见解和思考,值得我们细细阅读和思考,可以对我们的人生和学习产生帮助,有助于我们少走很多人生的弯路,更加平顺。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全副精神、首尾不懈、见异思迁、一无所成、家勤则兴、人勤则俭、胸襟广大、襟怀豁达、扶危救难、功不独居,过不推诿、骄奢倦怠、另起炉灶、高山流水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及感悟赏析:1、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赏析:这段话给我的感触是非常深刻的,有点儿类似于清末学术巨子王国维关于治学和做事业的思考,立志、守心、求得,可见大学问者的境界都是殊途同归的。

读后感·读了这段话,我们从小就学会立志,然后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来打磨自己,让自己变得坚韧,然后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蜕变,成就自己的学问和事业。

2、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赏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这样可以让被人推心置腹的成为自己整成的朋友,同时也能够让揭开一些人的虚伪面目。

而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要做到大巧不工,便是藏锋守拙。

3、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赏析:要做到胸襟开阔,就得有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淡看待人生际遇,功名利禄淡泊,这样便一定会成为胸襟广大的人,拥有虚怀若谷的品德。

4、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赏析:曾国藩认为,男儿需要有倔强之气,有不服输的勇气和良好的心态,这样会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在逆境中崛起,抓住机会以弱胜强,成就自己的功绩。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曾国藩家书名句赏析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 曾国藩家书名句赏析

曾国藩家书经典语录曾国藩家书名句赏析1、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曾国藩2、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国藩3、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

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4、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

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6、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7、精神越用就越多,阳气越提就越盛。

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轻松。

8、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9、曾国藩九不交道不同不交谀人者不交恩怨颠倒全无性情者不交不孝不悌者不交愚人不交构怨伤心落井下石者不交好占便宜者德薄者不交忘恩负义者不交曾国藩《曾国藩家书》10、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1、道听途说,聪明的人嘲笑你,无知的人为之惊骇。

惊骇之人也最终会弄明白,会说你实际上在欺骗他。

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发誓他们也会怀疑你。

12、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13、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14、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

15、大凡人之自诩智识,多由阅历太少。

16、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17、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曾国藩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

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

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人生莫惧少时贫。

曾国藩20、办大事者,以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读曾国藩家书笔记

读曾国藩家书笔记

读曾国藩家书笔记(1)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吾辈但当尽人力之所能为,而天事则听之彼苍——此为中国最传统天命人事观,若有所成就,勿全归功于己,务时时持感恩敬畏之心。

然何为半?虽曾氏有此言,其为人为军为政,却均倾尽全力,是以人之全力为天之半力,心胸需豁达也需积极,勿以天命开脱。

(2)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尔。

(3)媢嫉倾轧,从谷以来共事者,皆所不免,吾辈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耳——遇到不合意的人和事,总是难免,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倒不是标榜自己如何高尚,对他人的要求低一点,起码自己的失望会少一点。

(4)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满意之选不可得,姑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无论是选择接班人还是合作伙伴,若是求全责备,都无从选起,曾国藩对李鸿章并不满意,但仍能不遗余力提拔栽培之,这既是胸怀,也是看透事态人情。

(5)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

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

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

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劳字。

(“概”具有限制、制约,甚至包含清除、铲除之意。

)(6)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

(7)于有才而无德者,亦当不没其长,而稍远其人。

(8)大约选将,以打仗坚忍为第一义,而讲话宜有条理,利心不可太浓,两者亦第二义也——利心不可太浓,也就是还承认了利心存在的一定合理性,逐利之心人皆有之,一味绝人欲当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但将逐利之心限制在一定程度内,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吧。

(9)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内求淡泊,外成功业,这样两种境界居然能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这是怎样的圣人之道?(10)(11)第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家书摘录
前言:很早前就想阅读此书,一直抽不出时间。

前一段时间听完曾仕强讲的“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觉得还不够味,便又找了电子书来看。

最初用手机读了一点,又觉得不方便,还是在电脑上又从头开始看了一遍。

1.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骆按:如今休去且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

做与不做都是同理,想做就去做,不必择时择地。

2.切己体察,穷其理,即格物也。

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

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骆按:这句话有点王阳明的意思了。

知行合一。

3.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总期不自满足为要。

骆按:乔布斯所言“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也是让人们不自满,不要骄傲的意思吧。

4.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书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5.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6.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禾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7.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一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

8.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骆按:人而无恒,一无所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

9.身体虽
弱,却不宜过于爱惜。

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

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骆按:既然决定做某一件事情,就认准目标,决心去做就好了。

10.凡心中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

骆按:心中所想,你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你的眼睛出卖了你的心。

这段话有点以貌取人的意思,大家都说眼乃心之门户,其实也只是片面的看法吧。

11.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骆按:骄傲与口无遮拦。

12.余阅历已久,觉有病时,断不可吃药,无病时,可偶服补剂调理,亦不可多。

骆按:曾国藩多次在家书中提到“病时不可吃药”或“少服药”,不知是何缘故。

是不是因为古人平常也服药,或者病时所服药物太多呢?
还是要让人靠人体的自愈能力呢?
现代一些中医专家还常说,大病医九分,一般的病医八分,小病医七分。

当时好像还引经据典的,古人不知此吗?
13.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念下场时,
骆按:真是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岂是空谈呢?富贵人家多打算,穷苦人家就不应多计划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4.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
自李白韩退之杜牧之,则豁达处多,陶渊明孟浩然白香山则冲淡处多。

杜苏二公,无美不备,而杜之五律最冲淡,苏之七古最豁达,邵尧夫虽非诗之正宗,而豁达冲淡,二者兼全。

吾好读庄子。

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

吾辈现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

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骆按:豁达之心,恬淡之心。

繁忙中也要有一副悠闲的心思。

15.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

无意恒居十分之七。

往往积劳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

骆按:这就是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16.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17. 朱子言:“为学壁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


骆按:朱老夫子也懂得做饭吗,君子不应远庖厨吗?
朱子的意思是先学个大概,然后再深入学习吗?比如建房子,只是在一种工序上摸索来去是不行,必须先把主体建好之后,再慢慢粉饰吧!
18.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衬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骆按:这样的说辞是要看掘井的目的是什么,不过一般掘井的目的都是为了吃水吧。

与其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掘一井而见泉水,就可以供人使用,用之不竭。

这是说,专心于一事,终身必有所称,起码足以糊口吧。

与这个相类似的有《传习录》当中的一段: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时先生在塘边坐,傍有井,故以之喻学云。

19.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
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骆按:格局大一些,目标较正确,再加上恒信,一般之事皆可为了吧!
20.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毫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
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骆按:这就要看是真立志,还是假立志。

21.余所望于诸弟者,如果而已,然总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

22.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
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
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
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
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关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肢不能行。

四者缺一不可,盖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口诸侄力行之。

23.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带勇亦能,兄之短处在此,屡次谆教弟亦在……仰鼻息于傀儡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
此已露出面耐烦之端倪,将来恐不免与龃龉。

骆按: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诸事应如是,即使稍露不愤之词,色变难矣。

耐烦以不色变为高。

《论语》中“为政”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
曾文正的弟弟稍表抱怨之意,他便出言警告。

耐烦就是不抱怨,不气愤,面色不改变吧。

昨天听傅佩荣讲易经,也说人是很容易感到疲倦的生物,所以更要学着耐烦了。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


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24.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

”皆至言也!
25.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

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

骆按:早起时间充足,早起床是每日按一个好开头。

至于“多走路,少坐轿”,意思是少讲排场,不要太搞特殊化,架子不可端的太高吧。

26. 吾谓读书不求强记,此亦养身之道。

凡求强记之者,尚有好名心横亘于方寸,故愈不能记。

若全无名心,记亦可,不记亦可,此心宽然无累,反觉安舒,或反能记一二处,亦未可知。

骆按:我以前也有过类似体验,若太执着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执着,固执,有恒,根本不是一码事。

一般人的执着也许只是固执,是一种固定思维,是一股争强好胜之心,所谓“好名心”,而非是一种淡然习惯为之的恒心。

27.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昔,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

遽尔摧阻。

骆按:毋惮初难,毋恃久安,毋忧拂意,毋喜快心,
后记:读这本书,还是比较快的,花费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

每天有空的时候,就坐在电脑前读一点,不过感觉还是没有读纸质书有氛围。

坐公交的时候,偶尔也翻几页,只是笔记整理的太晚了。

一懒二拖三不读书!
只有亲自去读才能了解这个人的生活、思想,只是听别人讲述,总归是欠点味道。

整体来说,《曾国藩家书》的可读性非常高,印象最深的是
“有恒”、“每天读书”、“每天写日记”、“戒懒戒傲”,以及他字里行间对家人的关怀。

曾国藩的思想极为朴素,务实。

“进德”、“修业”。

他并不求名,名望
却跟随他。

他自认为无恒,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写日记。

以后还要再读一遍。

2015.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