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
一、基本知识:
1、隧道类型按长度分L>3000m特长隧道,3000m≤L>1000m长隧道,1000m≥L>500m中
隧道,L≤500m短隧道。

2、隧道的组成:隧道由主体建筑{洞身结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拱部、边墙、仰拱】)
洞门结构}和附属建筑{人行道(或避险车洞)、防排水设施、通风、消防、照明等设施}组成。

3、受力性质和特点:洞身衬砌承受围岩压力、结构自重及其他荷载;洞门承受仰坡和边坡
的土压力及滚石和落石的撞击荷载。

4、作用:二次衬砌:(拱部:墙体以上拱起的弧形构造为拱部,主要支承洞室上面的荷载;
仰拱:墙底以下的向下拱弧形构造为仰拱,主要承受地层向上的压力;边墙:边墙介于两者之间,主要抵抗水平方面的围岩压力。

洞门的作用:稳定洞口边坡、仰坡、防止洞口坍方落方、美化洞口的作用。

隧道工程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隧道工程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1、隧道: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

2、隧道分类:地质条件:土质隧道、石质隧道。

埋置深度:浅埋隧道、深埋隧道。

所处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

断面形状:圆形、矩形、马蹄形.用途:交通隧道(铁路、公路、水底、地下铁道、航运隧道、人行地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按施工方法分:钻爆法隧道,明挖法隧道,机械法隧道(盾构机、TBM掘进机),沉埋法隧道。

3、隧道特点:优点:(1)缩短线路长度,减少能耗;(2)节约地皮;(3)有利于环境保护;(4)应用范围广;缺点:(1)造价高(2)施工期限长(3)施工作业环境差。

4、我国隧道的发展方向:1、推进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技术的发展.2、提高隧道机械化施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3、提高隧道防排水技术,减少隧道病害。

4、推进隧道信息化施工,发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加强现场动态设计与科学的施工管理。

5、隧道防灾救援措施系统化.6、做好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5、为什么修建隧道?答:1、拓展地面空间2、城市道路建设绕避地面建筑,减少交通干扰。

3、解决高程障碍;4、绕避江河、城镇、人口密集区等平面障碍等;5、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6、时避开地面灾害的有效形式。

6、地质调查测绘:是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核心。

1、工程地质技术规范要求;2、地形地貌调查;3、地层、岩性调查;4、地质构造调查(褶皱,节理、断层);5、水文地质调查;6、滑坡落石、岩堆、泥石流等部良地质调查;7、地温测定。

7、隧道工程地质勘探分为:初测阶段和定测阶段。

8、超前地质预报: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导坑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物产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解释及预报,并提出工程措施建议。

9、超前地质预报的好处:在高速铁路隧道和长大隧道施工阶段,重视和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质理论和先进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预测开挖工作方面的地质情况,对于安全施工、提高工效、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

隧道小知识点

隧道小知识点

隧道小知识点隧道是一种在地下或水下穿越山脉、河流或城市等障碍物的人工通道。

隧道的建设需要经过详细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其结构的稳固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隧道建设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环境调查:在隧道建设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环境调查,包括了解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隧道的位置、设计结构和施工方法至关重要。

2.隧道类型:根据隧道的用途和地质条件,可以分为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隧道等。

每种类型的隧道都有其特殊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

3.设计阶段:在设计隧道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隧道的长度、宽度、高度、坡度、曲线半径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通风、照明、排水和安全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4.施工方法:隧道的施工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开挖法、盾构法和爆破法。

开挖法适用于较小的隧道,它通过人工或机械挖掘土壤和岩石来建造隧道。

盾构法适用于较长的隧道,它使用盾构机在地下推进和开挖隧道。

爆破法适用于较硬的岩石,它通过爆炸来破坏岩石,然后进行清理和支护。

5.隧道支护: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护,以确保其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常用的隧道支护方法有钢拱架、混凝土衬砌、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等。

6.隧道安全:隧道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性,需要安装适当的照明和紧急疏散设备,以及防火和排烟系统。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以确保隧道的正常运行。

7.隧道管理:隧道的管理包括隧道的巡视、维护和修复等工作。

隧道管理的目标是保持隧道的良好状态,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隧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工程、环境和安全等多个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严格的施工和管理,才能建造出稳定安全的隧道。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隧道建设将会越来越高效和可持续。

修建隧道知识点总结

修建隧道知识点总结

修建隧道知识点总结一、隧道建设的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隧道建设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条件,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隧道施工方案。

地质勘探主要包括地质勘测与地质预测两个方面。

1. 地质勘测地质勘测是指对隧道周边区域进行地质勘察和地质勘探,以获取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地下水情况等地质信息。

地质勘测主要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质分析两个部分。

在野外地质调查中,需要对地表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量,以了解地质条件和地层情况。

同时,需要对地下水情况进行勘察,以确定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涌动情况。

室内地质分析主要是通过室内实验,对采集的地质样品进行分析和试验,了解地质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 地质预测地质预测是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对隧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地质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估。

地质预测主要包括土层稳定性、断层活动性、地下水流动情况等方面。

通过地质预测,可以提前对隧道建设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提高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隧道工程设计隧道工程设计是在充分了解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要求和工程标准,对隧道的结构、尺寸、材料和施工方法等进行设计和规划。

隧道工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指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隧道的结构形式、尺寸和材料等参数。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施工方法和工程要求等因素,从而确定隧道的设计参数,包括隧道断面形式、设计强度、支护方式等。

2. 施工方法设计施工方法设计是指确定隧道施工的具体方案和方法,包括采用的掘进方式、支护方式、排水处理、通风系统等。

在施工方法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施工设备、人员安全等因素,从而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

设计校核是指对隧道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校核和评估,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设计校核主要包括地质条件的合理性、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施工方法的可行性等方面,通过设计校核,可以找出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

隧道工程知识点总结

隧道工程知识点总结

隧道工程知识点总结隧道工程是现代建筑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矿山等领域。

隧道的建设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术,下面将对隧道工程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隧道的分类根据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用途和建设方法,隧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基于地质条件的分类:岩石隧道、软土隧道、水下隧道等。

2. 基于用途的分类: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利隧道等。

3. 基于建设方法的分类:盾构隧道、钻孔隧道、爆破隧道等。

二、隧道的设计与施工1. 地质勘察:隧道工程前期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确定地层结构、地下水位等参数,以便进行隧道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2. 隧道设计:隧道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隧道用途、交通量等因素,确定隧道的剖面形状、支护结构和排水系统等。

3. 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包括掘进、支护和衬砌等过程。

常用的施工方法有盾构法、钻孔爆破法和切削法等。

三、隧道的支护措施为了保证隧道的稳定和安全运营,需进行合适的支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初期支护:包括钢支撑、喷锚、锚杆和网片等,用于支撑土体和石体,防止塌方和坍塌。

2. 终期支护:包括衬砌、灌浆和支撑钢架等,用于保护地下结构,增强隧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3. 地下排水系统: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下水的排除,以防止水压对隧道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

四、隧道灾害防治隧道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灾害风险,如地震、滑坡、涌水等。

为了减少这些灾害对隧道的影响,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1. 地震防护:采用适当的隧道布置、增加隧道的抗震能力等方法,增强隧道的地震抗力。

2. 滑坡防治:通过加固地表、采取防滑坡措施等方式,减少隧道周围地区的滑坡风险。

3. 地下水的防治:采取防水屏障、施工暗挖法等方式,控制地下水的涌入,保持隧道的干燥。

五、隧道通风与排烟隧道工程中,通风和排烟是确保隧道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需采取适当的通风与排烟系统,保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和火灾安全。

隧道工程知识点

隧道工程知识点

1、隧道定义:隧道是一种修建在地下的工程建筑物,1970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的隧道会议综合了各种因素,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作用任何方法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的洞室。

”2、隧道分类:按照穿越障碍和作用的不同,交通线上的隧道可分为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底隧道,地下铁道隧道。

3、隧道主要用途:“作为地下通道,隧道的主要用途有两方面:即用作交通运输通道和水流通道。

4、隧道工程特点:1)、地质条件对其决定性影响;2)、地处偏远,交通运输不便;3)、工作面小,少,施工速度慢;4)、施工环境差;5)、一旦建成,难以更改,设计和施工应完善;6)、受天气气候影响小。

5、地质勘察工作:隧道通过地段的地质调查测绘是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核心工作。

6、地质超前预报内容:地区地质分析与宏观地质,预报不良地质及灾害地质超前预报,重大施工地质灾害临警预报。

7、地质超前预报方法有:地质分析法、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超前水平钻孔法、物探法、特殊灾害地质的预测方法。

8、围岩分级:根据岩体的若干指标,按照稳定性将围岩分成不同的级别。

9、围岩的定义:围岩指的是隧道开挖后产生应力重分布岩体(或土体),或隧道开挖后对其对稳定有影响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或土体)。

10、掌握我国铁路隧道的围岩分级方法:我国现行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了要采用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法和按弹性波速度的分级法。

该分级法主要考虑了围岩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岩石强度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中的三方面因素,把围岩分为6级。

11、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三个基本因素:岩性(岩石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的完整性或结构状态)地下水(地下水发育时,围岩级别应该降低)一个附加因素:初始地应力12、围岩压力的定义:围岩压力是指地下开挖空间周围的岩体和支护结构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从狭义上指围岩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13、围岩压力分类:围岩压力按作用力发生的形态,一般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松动压力、形变压力、膨胀压力、冲击压力。

隧道修建知识点总结大全

隧道修建知识点总结大全

隧道修建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隧道的种类隧道按照用途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隧道种类包括:1. 公路隧道:用于道路交通的隧道,一般位于地下,用于连接两个地点,使交通更加便利。

2. 高铁隧道:为了保证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高铁隧道的构造要求更为严格,一般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材料。

3. 地铁隧道:用于地铁列车行驶的隧道,一般位于城市地下,是地铁线路中的重要部分。

4. 水下隧道:挖掘在水下的隧道,使船只、交通工具在水下方便快捷地通过。

5. 轨道隧道:铁路或有轨电车的隧道,一般在山区和城市地下。

6. 特大型隧道:全长在10-100km,横跨山脉、经过地震带、穿越活跃构造区、应用极其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二、隧道设计原则隧道的设计是隧道工程的起点,设计不仅要考虑工程的经济与技术可行性、但同时也必须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与工况。

隧道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地质勘探:在设计隧道工程前,需要对工程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探,以了解地下情况,包括地层、岩石、地下水等信息。

2. 施工安全:设计中考虑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比如避免地质灾害,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等。

3. 施工经济:考虑隧道工程的施工成本,尽量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案来设计隧道。

4. 建筑功能:隧道的设计应该符合实际使用需求,提供良好的交通、通风、照明条件等。

5. 环境保护:设计中需要考虑隧道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噪音、振动、水土流失等。

三、隧道施工技术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过程,需要应用多种技术和设备。

常见的隧道施工技术包括:1. 顶进法:是一种主要用于岩层的掘进方法,通过利用钻机和爆破等工艺,逐步将隧道掘进到指定的位置。

2. 盾构法:是一种主要用于软土和淤泥地层的隧道掘进方法,通过使用盾构机和推进装置,实现隧道的掘进和支护。

3. 喷射混凝土法:在施工过程中,用喷射混凝土机将混凝土喷射到岩石表面,形成支护层,同时保证了隧道的强度和耐久性。

隧道工程基础知识

隧道工程基础知识

隧道工程基础知识隧道工程是指在地下用人工开挖的方式建造的通道,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水利工程、能源工程等多种领域。

隧道工程的建造需要经过严密的设计、规划、施工和监测等环节。

本文将介绍隧道工程的一些基础知识。

隧道工程分类隧道工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按用途分类城市交通隧道城市交通隧道是用于城市内交通运输的隧道,包括地铁线路、轻轨道、公路和人行隧道等。

水利工程隧道水利工程隧道主要用于引水、排水、输水、灌溉等水利工程。

能源工程隧道能源工程隧道包括输送煤气、输送原油和天然气等气体管道,也包括输电线路和泵站等。

按施工方法分类挖掘法隧道挖掘法隧道是指通过开挖隧道地面部分或整个交通隧道的方法构建隧道。

挖掘法隧道又可以分为手工挖掘、机械挖掘和盾构隧道三种方式。

其他施工方法隧道其他施工方法隧道包括千斤顶法隧道、钻孔法隧道、喷射法隧道和包围法隧道等。

隧道工程建造流程隧道工程建造流程包括了多个阶段,其中重要步骤如下:前期工作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选址、勘察和设计。

选址需要考虑交通、地下水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勘察阶段需要进行岩土勘察、地下水勘测和地质勘查等,以确定隧道施工的条件和各种风险。

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前期勘察结果进行隧道的设计,包括隧道轨迹路线、横断面形状、支护方式、排水设计等。

施工阶段施工阶段是隧道建设的关键阶段,包括了隧道开挖、支护和衬砌等过程。

开挖阶段是将隧道路线开挖出来,支护阶段则需要进行支护结构的建设,以保证隧道的稳定。

衬砌阶段则是在隧道内侧进行加强支持,以确保隧道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完工阶段完工阶段是指建造隧道工程的完结和验收,包括试验、检查和验收等步骤。

试验阶段主要包括照明和通风系统的试验,检查阶段则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隧道的质量检查,验收阶段是对完成的隧道工程进行验收,以确保其达到设定的要求。

隧道工程相关技术隧道掘进技术隧道掘进技术是指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和设备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内变电站
通风、消防、照明等
38
9、环保及绿化
• 空气污染 • 水环境污染 • 生态环境的改变 • 市区隧道的洞口景观
39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施工管理重点。
防水系统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①、围岩透水性最大,控制总体性; ②、喷层对应的是透过围岩的水,相对较少,但应控
制住关键部位,阻挡在喷层内; ③、环向排水管将透过喷层的水排出,确保排水管畅
120
11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
100
10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
100
9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
100
8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
100
2010
7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 6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
80 80
5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
80
4 开挖、支护
50
3 开挖、支护
15
主要设备的配备
开挖设备:TBM、开挖台车、风钻 喷射设备:喷射机、机械手 动力系统:电力、高压风 运输系统:装渣机、挖掘机、自卸汽车 通风系统:大容量轴流通风机 防排水系统:抽水机、防水板热合机 二次衬砌系统:钢筋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合
楼、混凝土输送车、混凝土输送泵、衬砌 台车
16
2、支护
⑴、超前支护 ①、超前锚杆 ②、超前注浆小导管 ③、大管棚 ⑵、支护的组合 ①、喷射混凝土 ②、喷射混凝土+钢筋网 ③、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架
46
重点 地段
47
1、进口左洞滑坡
48
2、北固山大道3#桥台
49
北固山大道·挡墙及疗养院
50
3、龙门山庄
51
龙门山庄·浅埋偏压及穿越高层建筑
52
4、隧道出口
53
隧道出口
54
隧道工程管理的重点
1、管好参建各方的组织、协调工作。
2、组织和形成隧道优化设计的管理机构。
3、督促参建各方对地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和探测工作。
18
钢架、纵向联结钢筋
19
20
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由锚杆、钢筋网、钢架和喷射混凝 土组成。
锚杆:分楔形锚杆、注浆锚杆、药包锚杆等。 钢筋网一般采用6~8mm圆钢,焊接而成。 钢架分型钢钢架和钢格栅两种。 喷射混凝土有小碎石、中粗砂、水泥和外加
剂组成。喷射工艺分为“半湿喷和湿喷两 种。
21
3、防水
150 150
5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
150
4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
150
3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
120
2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
120
1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
120
12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
就近的躲避系统
摄像监控 火灾报警监控 洞内空气质量控制 火灾污染超标、交通事故 行人行车横通道
消除事故的治理系统 灭火消防设施,通风、排烟系统
通风、照明系统
通风机通风,洞内照明
交通 保障 系统
人行横通道
提高洞内行车速度, 在洞内设置了行车指 示系统
方便公路维修人员的工作 车道、通道、紧急电话,可变信号
1、开挖 2、支护 3、防水 4、衬砌 5、洞门 6、附属工程 7、路面 8、交通工程 9、环保及绿化
14
1、开挖
①、开挖设备:空压机、钻孔台架、风钻等 ②、钻孔:掏槽眼、周边眼、进度眼等 ③、爆破:硝铵炸药,段发雷管,导爆索 ④、光面爆破的效果:残眼率应在80%以上 ⑤、出渣:装渣机配合自卸汽车
Ⅴ级 75m

洞 大管棚 超前小导管
4.5 30m m
39m
Ⅳ级 90m
超前小导管 100m
Ⅲ级 80m
I-72°30′10.6″(Y) R=1098
Ⅱ级 250m
Ⅲ级 100m
超前小导管 660m
Ⅳ级 660m
I-10°23′50.9″(Z) R=2500
Ⅲ级 620m
Ⅳ级 50m
Ⅴ级 120m
Ⅳ级 50m
180
10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180
9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180
8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180
2011
7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 6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
7
8
三车道公路隧道各级围岩荷载高度示意图
Ⅴ级围岩
Ⅳ级围岩 Ⅲ级围岩 Ⅱ级围岩1.85m Ⅰ级围岩 0.92m
Ⅵ级围岩
各级围岩塌方高度示意图
二、常用的施工方法
1、全断面工法
9
2、上下台阶工法
2、上下台阶工法
10
3、CD工法
11
4、CRD工法
• 4、双侧壁导坑工法
12
5、“眼镜”工法
13
三、一般施工程序
①、洞口的排水系统 ②、洞门:削竹式、端墙式、遮阳式 ③、洞口的景观及环境保护
35
6、附属工程
①、行人、行车横通道 ②、紧急停车带 ③、水沟 ④、电缆沟
36
7、路面工程
• 混凝土路面 • 沥青混凝土路面
37
8、隧道的交通工程
公路隧道
交通工程系统
功能
交通监控
安全 监控系统
监控、
报警、
消防 系统
报警系统
28
4、衬砌
⑴、仰拱 ⑵、隧道铺底 ⑶、矮边墙 ⑷、钢筋绑扎 ⑸、衬砌台车的就位及关注混凝土 ⑹、混凝土养生
29
一次性衬砌
一次性衬砌是传统性设计,无初期支护,开 挖后立即灌混凝土。施工时常采用“先拱 后墙”方法。
这种设计的缺陷是结构防水性能较差,结构 的整体性不好,边墙与拱脚接触处,是最 薄弱的位置;同时在开挖过程中,经常有 坍塌事故发生。这种设计已逐渐被淘汰。
180
3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180
2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180
1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180
12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180
11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80
9 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100
8 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100
2012
7 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6 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130 130
5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180
4 开挖、支护、仰拱、铺底钢筋工程、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4、抓紧开挖支护的安全工作。
5、督促各方研究提高爆破技术,控制震动的影 响范围;有条件时,试验静态爆破技术。
6、落实“初期支护验收”工作。
7、抓好施工人员的组织和合理工序的衔接,以
保证建设工期。
55
隧道施工人员梯度图
年月
工程项目
工人数
12 其它附属
30
11 衬砌、其它附属
60
10 矮边墙、衬砌、其它附属
围岩的分级只要是按统计规律划分:重点是各种围 岩的坍塌高度。按三车道隧道计,各种围岩的塌 方高度和单位荷载重量为:
Ⅰ级:约0.9m; 约25kN
Ⅱ级:约1.8m; Ⅲ级:约3.5m; Ⅳ级:约7.2m;
约47kN 约88kN 约173kN
Ⅴ级:约15.0m; 约345kN Ⅵ级:约31.0m; 约682kN
结构防水
地下工程的防水,是综合性问题,必须在各 个环节上加强措施,主要有:
1、围岩地密实度及防渗性能的提高; 2、混凝土喷层的密实度; 3、防水板的完整性能; 4、二次衬砌的密实度及施工缝的防水处理; 5、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施工管理重点。
25
一般防排水横断面
26
1、一般防排水系统
27
附设防水板
44
北固山隧道设计标准
双向四车道隧道(全:长设紧急停车带)
1、设计速度:80km/h 2、最小半径:400m 3、最大半径:10000m 4、停车视距:110m 5、纵坡:0.3~3% 6、行车道宽度:2×3.75m 7、抗震设防等级:Ⅷ度 8、2030年年巨交通量:38800pcu / d
45
隧道围岩分级
I-71°06′32″(Y) R=1102
Ⅱ级 210m
Ⅲ级 100m
超前小导管 730m
Ⅳ级 710m
I-9°12′04.1″(Z) R=3000
Ⅲ级 640m
Ⅳ级 50m
Ⅴ级 130m
Ⅳ级 70m
Ⅲ级 210m
Ⅱ级 180m
I-63°51′49.4″(Y) R=936
Ⅲ级 140m
Ⅳ级 50m
Ⅴ级 70m
通; ④、防水板是专项防水结构,应以“严格、细致、一
丝不苟”的态度去完成; ⑤、二次衬砌及止水条带,应作为储备措施,以防少
量的水透过防水板,由二衬阻止进入洞内。
40
北疏港·北固山隧道
41
隧道纵断面图
Ⅴ级 80m
明 洞 大管棚 4.5 30m
m
超前小导管 55.5m
Ⅳ级 90m
超前小导管 90m
Ⅲ级 80m
隧道工程基本知识
盖英志 二0一0年元月
1
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