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专项复习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专项复习

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

1.中国自然

地理特征

2.中国社会

经济地理

特征

1.了解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区域

认知)

2.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我

国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与

保护。(综合思维)

4.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发展条件。

(区域认知)

5.识记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主

要工业区。(区域认知)

6.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

布。(区域认知)

1.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

位能力,考查频率高。一般区

域图中可以提取有关地理位

置的信息有:图中给出经纬

线、区域内特殊的地理事物

(独特形状或轮廓、独特的地

理景观等)。

2.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地形、

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和

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以综合题为主。往往将某种或

几种自然地理要素与某种人

类活动联系起来,考查其相互

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读中国领土四至简图,回答问题。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①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

②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包括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众多的邻国。

①陆上14个: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吉尔吉斯斯坦,F 塔吉克斯坦,G阿富汗,H巴基斯坦,I尼泊尔,J不丹,K印度,L缅甸,M老挝,N越南。

②隔海相望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二、中国的地形与气候

1.地形、地势

(1)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 天山—阴山、昆仑山—b 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雪峰山、长白山—e 武夷山、f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g 祁连山、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 h 贺兰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i 喜马拉雅山

2.气候

(1)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2)气温:

①气温 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地形以及冬季风的影响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 ②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3)降水:

①降水 特征???空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主要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

时间: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②干湿地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干湿地区。 三、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读中国内外流区域图,回答问题。

1.内外流区:a 外流区,b 内流区。

2.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

流量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黑龙江、松花江

水量丰富(流

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

春汛、夏汛)

小(森林茂密) 长(纬度高,位

于中温带,寒

温带)

⑤海河、①黄河、④淮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干旱地区

)

②长江、③珠江水量丰富(降

水量大,流经

湿润区)

汛期长(雨季

长)

小(流域内植

被好)

无(流经亚热

带,冬温在

0 ℃以上)

3.主要湖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1.特征: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主要的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耕地多分布在东部平原丘陵及盆地;林地多分布在山地,草原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2)水资源:我国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3)矿产资源: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产南方居多,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3.合理利用

(1)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

(2)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

五、中国经济发展

1.中国的农业

读中国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重要的农作物: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甘蔗。

(2)农业分布。

①地区分布

②作物分布

(3)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①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2.中国的工业

读中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四大工业基地;①辽中南工业基地,②京津唐工业基地,③沪宁杭工业基地,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密集分布区。

①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③沿海: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高新技术产业区。

①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②开发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3.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读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交通运输网密度:东部大,西部小。

(2)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a陇海线,b青藏线,c宝成—成昆线,d 南昆线,e京哈线,f京广线,g京沪线,h沪杭线,i京九线。

(3)水运。

①海运:沿海航线北方航区以上海、大连为中心,南方航区以广州为中心;远洋航运包括东行、南行、西行和北行四个主要航线。

②河运: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

(4)主要的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

考点一中国的主要地形区特征分析

【例1】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据图完成(1)~(2)题。

(1)有关Ⅰ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2)有关Ⅱ地形区说法正确的是()

A.与Ⅰ地形区气候类型相同

B.与Ⅰ地形区相同,以水田为主

C.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盆地地形,比Ⅰ地形区太阳辐射量多

[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该图是沿106.5°E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106.5°E经线自南向北经过我国的

主要地形区是云贵高原、□1四川盆地、汉水谷地、秦岭、

□2黄土高原、内蒙古

高原。

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1)图中Ⅰ地形区位于秦岭以北,海拔在1 000 m左右,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3水土流失。

(2)图中Ⅱ地形区位于秦岭、大巴山以南,海拔在500 m左右,为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为□4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答案(1)C(2)C

1.我国主要地形区

我国主要地形区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可利用图表对比分析如下:

(1)四大高原

高原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A) 世界最高;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

多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

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

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原

(B) 海拔一般在1 000米左右;地面坦

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

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原(K) 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

(1)根据经纬度判断:根据各大地形区的经纬度判断地形区,就要熟悉各地形区大致的经纬度位置。

(2)根据重要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判断:很多重要山脉是我国地形区的分界线,熟知这些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就可以进行地形区的判断。

(3)根据各地形区的重要特征判断:每一个地形区都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如气候特点、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民居特点、耕地类型等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进行地形区的判断。如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我国平原中东北平原海拔最高,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最低等。

(2019·湖北名校联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据此回答(1)~(3)题。

(1)下图所示的地形分布正确的是()

(2)下列地形结构示意图(非阴影部分表示山区的比例)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3)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分布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解析第(1)题,A项秦岭南侧不是云贵高原,而是四川盆地;C项横断山脉的西侧不是四川盆地,而是青藏高原;D项太行山脉的西侧不是内蒙古高原,而是黄土高原。第(2)题,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第(3)题,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内有沙漠广布,而盆地的边缘接受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形成绿洲;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湿润地区,不可能有绿洲分布。

答案(1)B(2)B(3)C

素养一区域认知:地形类型的判读分析

1.(2014·广东文综)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1

图2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在各海拔段中,<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由此可判断出A项错,C项正确。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由此可判断出B项错,D项错。第(2)题,仔细读图,结合上题可知此地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1 850 m之间,坡度在5°~20°之间。A项中黄土高原两个条件都符合,A项正确。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势低平,两者皆不符合,B项错。塔里木盆地地势平坦,坡度方面不符合题意,C项错。江南丘陵,海拔高度低于500米,海拔方面不符合,D项错。

答案(1)C(2)A

素养二区域认知:自然地理特征

2.[2018·北京文综,40(1),10分]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

往源远流长。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0分)

解析京杭运河沿线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和植被等方面分析。

答案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考点二中国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2】(2019·广州调研)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年降水量(mm) 粮食生产集中度(%)

(1)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A.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

B.由暖温带移向亚热带

C.由湿润区移向半湿润区

D.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

(2)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

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C.农业技术进步

D.交通运输网络发展

(3)关于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C.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D.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

[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从表格中获取信息

答案(1)C(2)B

(3)A

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形成原因

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漠河最冷。1月0 ℃等温

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

边缘,东至秦岭—淮河—

线

①我国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

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

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方离冬季

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

影响弱于北方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

不大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

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却长于南方,得到的光

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

同,北方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气温回升快;

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

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最热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

在此下沉,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②沙漠吸

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

空间分布

地区差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经过大兴

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

马拉雅山东部

夏季

风影

?

?

?

?

?

?

东南季风→东部地区

西南季风→西南地区

季风区

(2)时间分布

季节变化

①季节分配不均,夏秋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南方较小,北方

较大

主要是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造成的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九大商品粮基地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的商品率很高。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发展的区位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商品粮基地优势劣势

三江平原(A)、松嫩平原(B) 土地广阔,耕地面积广,

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

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成都平原(C)、江汉平原(D)、洞庭湖平原(E)、鄱阳湖平原(F)、江淮地区(G)、太湖平原(H) 水热资源充足,地形平坦,

农作物一年两熟;劳动力

丰富,传统经验丰富;交

通便利

人均耕地少,旱涝灾害频繁

珠江三角洲(I) 水热充足,地形平坦,农

作物一年三熟;劳动力丰

富;传统经验丰富;交通

便利

人均耕地少;受市场影响,

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洪涝灾

害较频繁

(2019·吉林调研)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图中A地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图示等值线主要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反映了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第(2)题,A地为珠三角地区,其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主要从该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第(3)题,图示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地势和气温条件较优越,降水较丰富,故生产潜力较大;C地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势高,气候寒冷、降水少,土壤贫瘠,故农业生产潜力低。

答案(1)气候

(2)A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生产为主,以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3)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C地(位于青藏高原内部)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地多;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素养一区域认知:东部季风区地理特征分析

1.(2017·北京文综,3~4)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2)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5°N以北地区降水稀少,A项错误;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B项正确;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C项错误;35°N 以南地区伏旱严重,D项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该区域35°N以南地区伏旱严重,说明包含长江中下游地区,包含部分第三级阶梯,A项正确;该区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丰富,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B项错误;该区域大部分为季风区,东部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大,C项错误;根据我国人口分布规律,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D项错误。

答案(1)B(2)A

素养二区域认知:地形与气候

2.(高考经典题)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