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法律自考毕业论文提纲格式
法律自考论文提纲【范本模板】

浅谈我国农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提纲)一、环境权与农民环境权概述(一)环境权的概念环境权的概念,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给予界定。
有的学者给环境权下的定义是“环境法律关系主体有合理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合理保护适宜环境的义务”,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法律关系主体有享用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这种意义上的环境权,是基本环境法律权利和基本环境法律义务的统一。
有的学者给环境权下的定义是:“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健康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也有教授认为,环境权仅指公民环境权,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资源的权利。
本文指的环境权,即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享受一定环境品质的基本权利。
(二)农民环境权的概念农民环境权是农民享有的在健康、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利用环境生产和生活的权利,并在其环境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济的权利。
环境弱势群体是指在自然资源利用、环境权利与生态利益分配与享有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
二、农民环境权益受侵害的现状(一)环境污染转移到农村.1.环境污染是指人们在生产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电磁辐射等造成的对环境的危害,使环境质量恶化,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影响,同时其他的生物的生存以及整个生态系统越来越恶劣。
2。
一些排污企业在农村进行“二次污染".3。
乡镇、村办企业加上地方政府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日益严重,污染迁至农村。
(二)农村自身的环境污染.1。
农业生产的污染.主要指过量滥用化肥、农药、对农作物秸秆的放火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2。
农村生活的污染。
主要指村镇等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因缺乏规划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的生活污染。
3。
农村养殖污染.(三)农村环境不断恶化,农民的生存权、环境权受到极大挑战。
(四)农民环境权维权的现状1.一方面,政府在农村环境侵权救济中严重缺位,政府环境行政立法体系和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
法学论文提纲范文模板(参考)

法学论文提纲范文模板法学论文提纲范文模板法学论文提纲范文一摘要 3-4ABSTRACT 4目录 5-8第一章绪论8-121.1 论文背景和意义8-101.1.1 本论文的背景 8-9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9-10 1.2 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10-111.1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10-111. 2 论文研究实施方案 11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1-12第二章网络消费侵权概述 12-25 1 网络消费界定 12-18 1.1 网络消费的概念 12 1.2 网络消费的起源及发展现状12-131.3 网络消费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3-151.4 网络消费者消费者权利内容及其保护原则 15-18 2 网络消费侵权的基本原理-221 网络消费侵权的概念2 网络消费侵权的分类-203 网络消费侵权有关主体类别 204 网络消费侵权的特点 20-223 网络消费中的侵权表现 22-233.1 网络消费中侵犯财产权表现 223.2 网络消费中侵犯人身权表现 22-23 3.3 网络消费中侵犯精神权益表现234 网络消费者权利救济维护的法律意义 23-254.1实现了网络消费者与传统消费者的平等、公平的保护 244.2 有效维护网络消费者与网络经营者间的利益平衡244.3实现网络消费主体权利的基本价值 24-25第三章国外网络消费权利侵害的法律救济经验 25-283.1美国网络消费强调经营者自律,依托法律规范维护消费者权益 25-263.2 欧盟网络消费维权有所侧重,注重保护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权利263.3日本网络消费者权益维护以对旧有法律的完善为主,注重交易各方权责的明晰界定 26-28第四章我国网络消费中的权利侵害与侵权救济现状28-334.1 我国网络消费中权利侵害现状 28-294.2我国网络消费中权益损害救济现状 29-304.1 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救济体系建设发展现状294. 2 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损害维护救济现状 29-30 4.3 我国网络消费中的侵权与损害救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0-33 4.3.1网络消费侵权救济法律的缺位 30 4.3.2 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使责任主体逃脱制裁30-314.3.3网络交易合同问题成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温床 314.3.4网络交易的特殊性使网络消费者维权成本高314.3.5 网络交易争议中消费者举证成本高 314.3.6网络交易的安全性难以保障,侵害个人隐私权 31-32 4.3.7网络消费支付方式面临财产安全风险 32-33第五章我国网络消费侵权损害救济制度的具体思考33-425.1 我国网络消费侵权损害责任的承担33-365.1.1 网络消费侵权的归责原则 33-34 5.1.2网络消费侵权的构成要件 34-355.1.3 网络消费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和损害认定的具体计算依据35-365.2 完善《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网络消费者的权益内容与保护措施 36-375.3 建构良好的网络消费平台,促进网络消费经济良性循环37-395.3.1 网络消费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37-385.3.2 网络消费平台建设的路径选择 38-39 5.4 我国网络消费侵权的损害救济程序的适用 39-425.4.1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双方协议和解救济路径 39 5.4.2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消费者协会解救济路径 39-40 5.4.3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行政申诉救济路径405. 4.4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消费者仲裁机构救济路径 40-415.4.5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司法救济路径 415.4.6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事件中其他救济路径 41-42第六章结束语 42-44参考文献 44-47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48致谢48法学论文提纲范文二摘要 3-4ABSTRACT 4-5目录6-8第一章绪论 8-11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8-9 1.1.1研究的背景 81.1.2 研究的意义8-91.2研究的现状 9-101.3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0-11第二章附随义务理论概述11-141 关于附随义务理论的历史考察及产生依据 11-12 2 关于附随义务涵盖内容的争议 12-14第三章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基本理论 14-20 3.1 基于劳动关系下的附随义务14-163.1.1 劳动关系的内涵 14-163.1.2 劳动关系下的附随义务 163.2 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法理基础 16-183.3 劳动合同附随义务与其他义务之比较-20 3.3.1附随义务与基本义务义务之比较3.3.2附随义务与法定化义务之比较-20第四章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相关研究 20-22 4.1 德国 20-21 4.2 英国214.3台湾地区 21-22第五章我国关于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规制现状及问题22-255.1 我国关于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规制现状 22-235.1.1 《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225.1.2 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22-235.2 我国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现有法律规制问题 23-25 5.1《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之问题235.2 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之问题23-25第六章我国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体系之构建 25-361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类型化研究 25-311.1先合同义务 26-281.2履行中的附随义务28-29 1.3 后合同义务 29-31 2 违反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31-36 1 归责原则的选择31-32 2 违反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责任方式32-36 结语36-37参考文献 37-39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9-40致谢 40法学论文提纲范文三摘要 3-4Ab strat 4目录 5-71 前言 7-91.1 选题由来71.2 研究现状 7-8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8-92商业贿赂概述 9-151 我国反商业贿赂的立法现状 9-11 1.1 相关法律的规定 9-101.2 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10 1.3司法解释的规定10-112商业贿赂的构成要件 11-12 1 商业贿赂的主体 112 商业贿赂的主观方面 113 商业贿赂的客体114商业贿赂的客观方面11-12 3 商业贿赂的危害12-15 3.1 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12 3.2 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2 3.3 恶化国内投资环境 12-133.4 助长权力寻租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13-153商业贿赂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15-253.1 商业贿赂受贿主体规定粗疏 15-17 3.1.1受贿主体的现行规定容易造成误解 15-163.1.2 商业贿赂的现行规定导致实务中法律适用的争议16-173.2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贿赂的贿赂范围厘定不清-22 3.1我国学者有关贿赂范围的几种学说-183.2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贿赂范围的规定-203.3 反不正当竞争法下贿赂范围的理论争议20-223.4 小结 223.3 行政责任资格罚缺失且处罚幅度小 22-253.3.1 行政处罚种类单一且资格罚缺失 233.3.2行政处罚幅度小 23-254、完善商业贿赂法律规制的建议 25-434.1 准确界定商业贿赂的受贿主体 25-28 4.1.1适格商业贿赂受贿主体的认定标准 25-274.1.2 商业贿赂受贿主体的界定27-284.2 明确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将非财产性利益贿赂纳入商业贿赂的贿赂范围 28-334. 1 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贿赂的贿赂形式采取利益说的合理性分析 28-324.2非财产性利益贿赂的界定 32-334.3 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资格罚33-344.3.1 加大处罚力度 33-344. 3.2 增加资格罚 344.4 建立商业贿赂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 34-43 4.4.1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黑名单制度的介绍及评析 34-374. 4.2 商业贿赂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的合理性分析37-404.4.3 商业贿赂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的具体构建40-43结语43-44参考文献 44-47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47-48致谢 48。
法律毕业论文提纲三篇

法律毕业论文提纲三篇法律毕业论文提纲三篇篇一:法律毕业论文提纲(1)仅供参考(结业论文提要之法律毕业论文提纲(1))标题:xxxxx一:法律毕业论文提纲(1)的前言提出我黎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大量存在无证人出庭作证既奇特又正常的征象。
为引入正文作铺垫。
二:证人出庭之现状首先提出执法要求证人作证的使命。
引用.齐文远.姚莉.邹斌:>,载>1997年第6期,崔敏:>载>1998年第1期中证人出庭作证征象之稀疏作为本文论据之一,评释这种征象之紧张。
三:证人缺席的危害证人缺席将使执法真实偏离客观真实,对当事人的正当职权造成侵害,同时将侵害执法公正。
重要表现在1无法保证书面证言的真实性;2无法保证书面证言的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提出的证据未被更换,最初提出的证据与庭审中出现的证据系统一物。
引用张卫平主编>清华大学出书社;3褫夺了正当的质证权利。
四:证人缺席的源头分析诉讼是一种执法举动必须依法举行,执法的健全是诉讼运动的保障,这是诉讼的客观要求。
诉讼必须由人即诉讼主体来实验,诉讼主体的意志必将在诉讼历程中打下自身的烙印,这是诉讼中的主观体现。
因此证人不出庭作证作为诉讼中的征象,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探求答案。
即证人不出庭题目的剖析必须置之于整个诉讼的配景下举行——这是本文的重要论点。
五、我国执法在实体方面和步伐方面临质人出庭的范例都存在肯定的缺陷篇二:法律毕业论文提纲(2)前言一,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1):超期羁押的界定二,法学毕业论文提纲(1):超期羁押的危害性(一)超期羁押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二)超期羁押严重妨害了刑事司法程序公正的实现(三)超期羁押妨碍了刑事诉讼的效率,增加诉讼成本(四)超期羁押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三,法学毕业论文提纲(1):超期羁押形成的原因篇三:法律毕业论文提纲(3)1.有合理的项目一般在毕业论文题目之下,编制出两个或三个层次的小项目。
例如,写明:第一,题目(中心论点);第二,三至四个分论点(下位论点);第三,一至四个论据。
自考毕业论文封面封底(安徽大学法学院2017年版)定稿

题目:
专 业
姓 名
导 师
准考证号
考生身份证号
安徽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制
二0年 月 日
论文正文(贴入正文后请删除本行)
导师评语:
一、论文选题价值方面:
A.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B.有一定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C.意义不大
D.没有意义
二、论文观点和论证方面:
A.观点正确且有创见,逻辑严谨,论证严密
B.回答准确,观点正确,逻辑清楚
C.回答基本准确,观点基本正确,逻辑较清楚
D.能够按要求回答提问,观点基本正确
E.答辩时有原则性错误,经启发后仍不能正确回答
补充意见(如有):
成绩:
A.优秀 B.良好
C.中等 D.及格
E.不及格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此页作封底)
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态度方面:
A.写作态度端正,对导师指导意见回应度高
B.写作态度较为端正,对导师指导意见回应度较高
C.写作态度一般,可以回应导师指导意见
D.写作态度较差,不能回应导师指导意见
补充意见(如有):
是否同意参加答辩:
是 否
成绩: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组评语:
A.回答准确,观点正确、简明扼要,逻辑清楚,论证有力
B.论文观点正确,逻辑较为严谨,论证较为严密
C.观点总体正确,逻辑总体连贯,有一定论证
D.观点错误,逻辑混乱或缺乏基本论证
三、论文格式及注释规范性方面:
A.论文格式规范,注释体例符合学术标准B.论文格式较为规范,注释体例总 Nhomakorabea符合学术标准
C.论文格式存在少许问题单总体规范,注释体例总体符合学术标准
自考毕业论文撰写提纲及格式示范【最新版】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论文范文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
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其它类型的论文范文,可以关注笔者其他系列文章。
由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部分内容侵权请联系笔者。
自考毕业论文撰写提纲及格式示范格式示范毕业论文主标题(黑体﹒三号字)——副题(宋体·四号字)考号:(楷体·四号字)姓名:(楷体·四号字)(内容提要)(黑体·五号字)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公诉,检察权在本质上主要表现为公诉权,以公诉权为基本内容的检察权在本质属性和终极意义上应属于行政权。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各项权力都是具体的诉讼程序性权力,与所谓的法律监督权并不存之必然的关联性。
(宋体·五号字)[关键词)(黑体·五号字)检察权公诉权法律监督(宋体·五号字)正文:(宋体·三号字。
)谈论中国的检察体制,探讨检察机关转职托以及检察机关的改革,首要的问题就是对检察权的性质给出一个科学的解释。
目前学术界刘这个问题已经作了初步的探讨,但是意见颇多分歧,归纳起来大致存在以下四种主要观点。
观点一:行政权说,认为检察权就是行政权。
(1)观点二:司法权说,认为检察官与法官同质但不同职,具有同等性,检察官如同法官般执行司法领域内的重要功能。
(2)(注释)(黑体·五号字)(宋体·五号字)(1)龙宗智:《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法学》1999年第10期。
(2)谢鹏程:《论检察权的性质》,《法学》2000年第2朝。
(参考文献)(黑体·五号宇)(宋体·五号字)l、朱勇、李育编著:《*司法制度》,时事出版社1989年版,第37页。
2、张穹、谭世贵:《检察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论文范文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
最终版自学法律毕业论文提纲格式模板参考.docx

自学法律论文提纲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历史演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中文摘要1 前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 文献综述1-4 研究思路与方法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内涵和历史演变2-1 自学考试制度的内涵2-1-1 自学考试2-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2 自学考试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2-3 自学考试制度的历史纵向分析2-3-1 自学考试制度的初创时期(1978—1985)2-3-2 自学考试制度大发展时期(1986—1998)2-3-3 自学考试制度新一轮的探索时期(1999—至今)2-4 自学考试制度的内部横向分析2-4-1 机构设置2-4-2 专业设置2-4-3 课程设置2-4-4 考试大纲设置2-4-5 考试标准和开考专业2-4-6 自学和社会助学3 自学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面临的挑战3-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1 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制度认识不清3-1-2 有些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1-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质设施和支持体系薄弱3-1-4 自考制度与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不符3-2 自学考试面临的挑战3-2-1 生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3-2-2 重应试,轻能力3-2-3 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够3-2-4 自考办、主办院校与考生互动不够3-2-5 缺乏教育的氛围4 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建议4-1 提高与自学考试制度相关法规的法律意识4-2 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规的内容4-3 发展与自学考试制度相关的学习制度4-4 考试制度的设置要符合“三化”4-5 为自学考试制度提供政策支持5 结语参考文献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出版的论文、论著二、廉洁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融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摘要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国内研究评述1-2-2 国外研究评述1-3 研究内容1-3-1 主要思想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1-4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1-4-1 研究的重点1-4-2 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概述2-1 与廉洁教育相关的概念2-1-1 廉洁的内涵2-1-2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2-2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2-2-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2-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2-2-3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2-2-4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理论2-3 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2-3-1 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分析2-3-2 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分析第三章江苏省本科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剖析3-1 问卷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路径3-1-1 问卷设计3-1-2 问卷实施3-1-3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3-2 江苏省本科院校大学生廉洁观的现状及问题3-2-1 大部分大学生廉洁观总体上积极向上3-2-2 部分大学生的廉洁道德品质不稳固3-2-3 部分大学生的崇廉信念不坚定3-2-4 部分大学生的廉洁法律素养不理想3-2-5 部分大学生的反腐倡廉认识不明朗3-3 江苏省本科院校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及问题3-3-1 大部分大学生支持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3-3-2 部分大学生廉洁教育未纳入课程体系3-3-3 部分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粗浅3-3-4 部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融入方式欠佳第四章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4-1 理想信念教育4-1-1 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4-1-2 践行正确人生价值观教育4-1-3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利益观4-2 道德品质教育4-2-1 大学生廉洁教育与诚信教育4-2-2 大学生廉洁教育与职业操守教育4-2-3 大学生廉洁教育与家庭美德教育4-3 廉政法律法规教育4-3-1 牢实法制观念,培养廉洁意识4-3-2 提升法律素养,积淀廉洁涵养4-3-3- 学习法律条例,践守廉政法规4-4 反腐倡廉形势与政策教育4-4-1 反腐倡廉知识灌输4-4-2 树立典型示范4-4-3 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经验借鉴第五章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法5-1 幕课法5-2 理论分析法5-2-1 理论灌输法5-2-2 引导自学法5-2-3 参与讨论法5-3 实践教学法5-3-1 课堂实践教学法5-3-2 社会实践教学法5-4 校园文化建设法5-4-1 廉洁课堂文化建设法5-4-2 廉洁校园文化建设法结语参考文献1:关于江苏省本科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的调查2:访谈提纲3:作者在期间论文三、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论文提纲格式范文模板摘要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我国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要求1-1-2 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影响1-2 文献综述1-2-1 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职责1-2-2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及框架的相关研究1-3 研究意义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 研究思路1-4-2 研究方法1-5 研究创新点第2章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基本理论2-1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基本界定2-1-1 职业胜任能力2-1-2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2-1-3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2-2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的理论基础2-2-1 韦伯的组织理论2-2-2 法约尔关于企业人员的能力构成与知识结构理论2-3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在内部审计理论中的地位2-4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影响因素2-4-1 环境因素2-4-2 政策因素2-4-3 发展状况因素2-4-4 内部审计部门地位因素2-5 章末小结第3章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实践状况分析3-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规定3-2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个案分析3-3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调查分析3-3-1 问卷设计3-3-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3-3-3 调查结论3-4 章末小结第4章国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经验借鉴4-1 国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4-1-1 IIA 的相关规定4-1-2 英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相关规定4-1-3 比利时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相关规定4-1-4 澳大利亚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相关规定4-2 国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经验总结4-2-1 对职业胜任能力和内部审计人员层次的分类4-2-2 体系化结构的设计4-2-3 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设计理念4-2-4 保证框架实施的培训机制设计4-3 章末小结第5章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思路及内容5-1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思路5-2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模式5-2-1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结构5-2-2 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具体内容5-2-3 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设计的局限性5-3 章末小结第6章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保障机制6-1 准则机制6-2 培训机制6-2-1 培训内容6-2-2 培训方式6-3 反馈机制6-4 章末小结结论参考文献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A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29 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相关内容B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调查问卷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摘要第一章绪论1 研究背景2 研究目的与意义2-1 研究的目的2-2 研究的意义3 国内外研究综述3-1 国内研究现状3-1-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内涵研究3-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发展历程研究3-1-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研究3-1-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对策研究3-2 国外研究现状3-2-1 美国的社区教育3-2-2 英国的开放大学4 研究思路及方法4-1 研究思路4-2 研究方法5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5-1 重点5-2 难点5-3 创新点第二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内涵及其特点1 内涵界定2 本质特征2-1 助学性质2-2 教育性质2-3 性质3 特点分析3-1 助学活动具有针对性3-2 助学形式具有多样性3-3 助学对象具有广泛性第三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相关理论分析1 终身教育理论2 学习型社会理论3 人力资本理论4 学习自由理论第四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 发展历程2 发展现状2-1 助学组织主体的现状2-2 助学学员的现状2-3 助学管理的现状第五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 功利主义倾向严重2 助学专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3 助学机构行为失范4 法律规章不完善5 管理体制不健全5-1 纠缠于"管理"和"指导"的管理缺位5-2 机构设置中的指导缺位5-3 机构设置中的管理弱化第六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发展对策1 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助学目标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3 加大支持力度,增加经济投入4 适应社会需要,健全服务体系5 科学制定标准,完善评估机制结束语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最新-。
法律专业论文优秀提纲范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啊封面(写上题目、学校、院系、学号、姓名)内容摘要(第二页)关键词正文(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结语英文摘要以上是本科毕业的论文格式。
首先对论文相关书籍要多看!毕业论文选题尽量找些偏的专门法的题目或者大家都非常之熟悉的题目!关于论文大纲你首先要确定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你的论文题目这个你的论文的基本纲领就出来了然后你觉得论文的重点在哪个论点上!你可以在这个论点上再继续分论点子论点!最后的结尾比较简单根据几个论点总结说明得出结论!呵呵我去年刚答辩的还算顺利法律本科论文写作提纲如何写?格式?毕业论文格式标准1.引言1.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2.编写要求2.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为:30 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
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2.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2.4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5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
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30字。
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法学论文提纲

法学论文提纲法学论文提纲模板法学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1、毕业论文大纲题目。
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
代写论文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
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
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
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
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代写论文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
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
论文结论要求明确、代写论文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
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
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代写论文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目录序言 1一、香港基本法解释权的立法 2(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落实 3(二)基本法解释权存在的法理依据 41.法律需要解释 42.立法原意 43.法律解释权 64.基本法解释权的配置 7(三)基本法制定程序中的瑕疵 8(四)基本法解释权立法的重要影响因素 10二、香港基本法第158条的解读和适用 11(一)基本法性质的认定 11(二)基本法解释权的归属 14(三)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原则 151.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162.维护香港高度自治原则 163.法治原则 174.高度信任原则-->17(四)基本法解释权配置的特征 181.解释权行使主体复合 182.立法性与司法性并存 183.常委会完全解释权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有限解释权 18(五)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程序 18(六)基本法解释权行使的效力 19三、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高度自治权的关系 21(一)香港高度自治权的内涵 21(二)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 22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基本法解释权与其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 22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的关系 23(三)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立法权的关系 23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立法会的立法权的关系 23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立法会的立法权的关系 24(四)香港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1.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2.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本法解释权与香港的行政权的关系 25四、香港基本法解释权制度的完善 25(一)完善基本法解释权制度运行的配套立法 26(二)关于香港基本法解释权配置和行使主要所涉及到的机关的建议 27 结语 29参考文献 30后记 33法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模板二摘要 3-4ABSTRACT 4引言 7-8第1章法官释明概述 8-131.1 法官释明的含义 81.2 释明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8-101.3 释明性质的澄清 10-111.4 释明的分类 11-131.4.1 辩论性释明与处分性释明 11-121.4.2 消极释明与积极释明 121.4.3 事实释明与法律释明 12-13第2章法官释明的.理论基础及其意义 13-242.1 释明制度与相关诉讼原则的关系 13-172.1.1 释明制度与辩论主义 13-142.1.2 释明制度与处分主义 14-152.1.3 释明制度与诉讼指挥权 15-162.1.4 释明制度与当事人平等原则 162.1.5 释明与程序参与原则 16-172.2 释明制度具有重要法律价值 17-212.2.1 公正价值 17-192.2.2 效率价值 19-202.2.3 社会价值 20-212.2.4 权利保障价值 212.3 法官释明能够促进实质正义目的的实现 21-222.4 法官释明可以防止诉讼中遭遇突袭 22-24第3章我国法官释明的立法、实践及其问题 24-343.1 我国建立法官释明制度的必要性 24-263.1.1 释明制度能够理顺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24-25 3.1.2 释明制度能够弥补当事人的诉讼能力缺陷 253.1.3 释明制度制度能够提升司法公信力 25-263.2 我国释明制度的立法评析 26-303.2.1 法官释明的立法梳理 26-303.2.1.1 立法中的应当释明 26-283.2.1.2 立法中的禁止释明 28-303.2.1.3 释明的其他规定 303.3 我国法官释明的司法实践探索 30-313.4 当前我国法官释明存在的问题 31-34第4章完善我国法官释明制度的具体构想 34-424.1 法官释明的基本原则 34-364.1.1 公开原则 344.1.2 中立原则 34-354.1.3 适度原则 354.1.4 同等原则 35-364.1.5 个案释明原则 364.2 释明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 36-374.3 释明的行使主体 37-384.4 释明的内容 38-394.4.1 举证的释明 384.4.2 诉讼请求与事实主张的释明 38-39 4.5 释明的方式 394.6 不当释明的救济措施 39-42结语 42-43致谢 43-44参考文献 44-45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5法学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模板三摘要 3-5Abstract 5-6绪论 10-20一、研究范围 10-11二、史料概述 11-14三、学术史回顾 14-20第一章秦法制传统的形成和延续 20-36第一节秦法制形成的背景 20-24一、历史和民族背景 20-22二、百家学说影响的背景 22-24第二节秦早期成文立法管窥 24-33一、商鞅量孝公十八年铭 25-29二、青川木简《田律》 29-30三、虎符铭 30-32四、立法技术的快速成熟 32-33第三节秦法制的延续性 33-36第二章秦的基层司法官吏 36-56第一节县级机构的组成人员及其司法职责 37-40 第二节佐 40-46一、佐和史是县级“少吏”的二种基本成分 40-42二、佐的职责及其司法角色 42-44三、佐的来源和升迁 44-46第三节史 46-56一、史的来源和司法职责 46-54二、史的升迁 54-56第三章秦地方司法案例分析 56-98第一节癸、琐相移谋购案 57-75一、案卷文本 57-60二、案情概要 60-61三、法律适用 61-75第二节尸等捕盗疑购案 75-83一、案卷文本 77-78二、案情概要 78-79三、法律适用 79-83第三节芮盗卖公列地案 83-98一、案卷文本 84-86二、案情复原 86-88三、法律适用 88-93四、司法程序 93五、秦“列”制蠡测 93-98第四章秦地方司法案卷分析 98-134第一节较完整案卷的分析 101-122一、官吏被劾纵弗论案 101-102二、统一战争中奔命卒逃亡案 102-104三、即讯爰书 104-105四、失踪报案爰书 105五、洞庭郡交办巴郡卒人案件的文书 105-107六、覆狱查询文书 107-113七、乡官行书不当案 113-114八、县尉行政不当案 114-115九、县司空失弗令田案 115-117十、县吏失拜爵案 117-118十一、乡长官劾船人践更案 118-119十二、县吏被劾论罪不应律令案 119-120十三、小史詈骂乡长官案 120-122十四、官吏私令劳役者出庸案 122第二节残缺案卷的辑录和分析 122-134一、劾文书 122-124二、上级交办论罪的文书 124-125三、上级交办调查案情的文书 125-126四、同级交办案件的文书 126五、讯问记录 126-130六、讯问记录和鞫狱文书 130七、诊书 130-131八、同级间移交案卷的文书 131九、当罪或报谳文书 131十、具狱记录 131-132十一、性质不明的残缺案卷 132-134第五章与秦地方司法有关的其它问题 134-164第一节秦法制在楚故地的推行 134-144一、秦国制度的全面推行 135-137二、秦国移民政策与法制的关系 137-139三、楚因素对秦制度的影响 139-142四、秦楚之际楚政治文化的短暂复兴 142-144第二节《封诊式》类文献的形成及其编纂技术管窥 144-151 一、《封诊式》类文献的形成和传播 144-146二、《封诊式》编纂技术管窥 146-151第三节《奏谳书》类文献的性质再探 151-161 第四节《法律答问》类文献的编纂 161-164 结语 164-168参考文献 168-181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81-182 后记 182-18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专业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论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法律机制的完善
摘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一直在致力于探索一条既适合于本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监管新路子。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时至今日,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未来金融业发展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适应。
金融监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最优金融监管模式,只有立足现状,结合一国金融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水平建立的监管治理措施才是最有效的。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的修订、《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商业银行法》的出台,我国的金融监管确立了“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
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面对开放的竞争环境和全新的竞争格局,金融创新加剧,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大,尤其是综合经营的趋势在逐步深化,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分业经营的模式以及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给“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带来诸多挑战,“一行三会”之间的监管协调愈加显得紧迫。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探讨,认为我国应该立足国内分业监管的客观现实,建立并完善以央行为主导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协调机制一行三会
正文提纲:
一.国内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探索
(一)国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现状
(二)国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情况
二.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二)监管内容和范围过于狭窄,制约了监管效率的提高。
(三)监管的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
(四)缺乏金融监管法律协调功能,监管成本较高。
(五)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和行业自律制度不健全。
(六)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督管理存在利益冲突.
三.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议
(一)健全法制并明确监管协调机制的部门、职能、权利边界
1.建立监管协调组织体系.
2.明确以人民银行为主体的监管协调机制。
(二)加强内外协调以维护金融安全
1.对内协调机制建设。
2.对外协调机制建设。
(三)扩大金融监管协调合作的范围,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1.建立信息共享责任约束制度。
2.建立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共享的数据库.
3.加强国际层面上的监管合作,搞好金融机构监管的合作与协调.
(四)逐步落实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下的配套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监管机构是分是合:这并不关键—谈当前监管框架下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西部论丛,2007(11)
2。
何慧.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当务之急.上海金融报,2007-2-2 3。
李成;张炜;匡桦;;监管机构间博弈的金融监管非均衡与系统风险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