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完整版
茶艺活动策划布置方案模板

一、活动主题【主题名称】:品味茶香,传承文化——XXX茶艺主题活动二、活动背景随着我国茶文化的深入人心,茶艺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为了弘扬我国茶文化,增进茶友之间的交流,特举办本次茶艺活动。
三、活动目的1. 让更多人了解茶艺,体验茶文化的魅力;2. 为茶艺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3. 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茶文化。
四、活动时间【活动时间】:XXXX年XX月XX日(星期六)上午9:00-下午17:00五、活动地点【活动地点】:XXX茶文化博物馆/茶艺馆六、活动对象1. 茶艺爱好者;2. 各界人士;3. 学生群体。
七、活动流程1. 9:00-9:30 开幕式,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及流程;2. 9:30-10:30 茶艺表演,邀请专业茶艺师进行现场演示;3. 10:30-11:30 茶艺知识讲座,邀请茶艺专家讲解茶文化;4. 11:30-12:30 茶艺体验环节,现场提供茶具、茶叶,供参与者亲手体验;5. 12:30-13:30 午餐时间,提供精美茶点;6. 13:30-14:30 茶艺DIY活动,参与者可亲手制作茶艺作品;7. 14:30-15:30 茶艺表演及互动环节,现场观众参与表演;8. 15:30-16:30 茶艺品鉴会,现场提供多种茶叶,供参与者品鉴;9. 16:30-17:00 活动总结及闭幕式。
八、活动布置1. 会场布置:采用简洁、优雅的茶艺风格,布置场地,包括茶艺表演区、茶艺知识讲座区、茶艺体验区、茶艺品鉴区等;2. 舞台背景:悬挂茶艺主题横幅,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3. 茶具摆放:摆放各种茶具,如茶壶、茶杯、茶盘、茶匙等,供参与者体验;4. 茶叶展示:展示各种茶叶,供参与者品鉴;5. 活动用品:准备活动所需的茶艺用品、宣传资料、签到簿、笔等。
九、活动宣传1. 制作活动海报,张贴于各大茶艺馆、茶文化博物馆等场所;2.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朋友圈等;3. 邀请媒体进行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品味文化与人文底蕴的殿堂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品味文化与人文底蕴的殿堂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人文底蕴。
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上海茶文化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和宝山区交界处,是一座集茶文化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是一个令人赞叹的地方,展示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从建筑风格到陈列展览,博物馆充分彰显了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博物馆的外观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园林风格,建筑造型优雅,犹如一座精致的园林。
而内部的展览则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和文物,将茶文化的历史、种类、制作工艺等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馆藏展览区。
展览区按照时间顺序布展,将整个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呈现给观众。
从古代至今,茶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的展览通过珍贵的文物、图片、文字等展示了茶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茶都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交流、品味与思考的媒介。
通过这些展览,观众可以深入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哲学、艺术、宗教等多个方面的内涵。
博物馆展览区的一个特色是茶具的展示,这里陈列了数百种不同类型的茶具。
茶具在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泡茶的工具,更是艺术品的一种。
这些茶具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制作工艺与特色,让观众能够了解到茶具的多样性和美感。
在博物馆中,观众还可以一览茶道表演,欣赏茶艺师们熟练的技巧和优雅的仪态。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人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
除了展览区,上海茶文化博物馆还设有茶叶购买区和茶文化体验区。
茶叶购买区提供了各种优质的茶叶供观众选择购买,观众可以品尝到来自不同产地的名优茶品。
茶文化体验区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观众可以参与茶艺培训课程,学习如何泡茶、品茶的技巧和方法。
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茶文化,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上海茶文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茶文化主题展览和学术研讨会。
这些展览和研讨会通过邀请茶艺家、学者和茶文化爱好者的参与,开展茶文化的研究与交流。
中国茶叶博物馆布展策划设计

上海易道上海易道在在新徽派设计新徽派设计领域的又一次领域的又一次领域的又一次突破突破突破————祁红茶叶博物馆祁红茶叶博物馆祁红茶叶博物馆布展策划设计布展策划设计布展策划设计茶,是一种浸透到中国人骨子是一种浸透到中国人骨子里的里的里的一种文化一种文化一种文化。
是绵延几千年的文明,你要读懂她你要读懂她,,不是几天几月能完成的不是几天几月能完成的。
他们他们承担了这么一个重大承担了这么一个重大的任务任务,,将茶文化内容进行梳理和策划构思将茶文化内容进行梳理和策划构思,,用展示的语言给塑造出来。
而且要在古徽州这个文明之城中而且要在古徽州这个文明之城中,,如何让茶展示接徽州地气如何让茶展示接徽州地气??这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策划设计工作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策划设计工作,,但是他们做到了但是他们做到了,,他们就是国内知名的博物馆知名的博物馆综合型综合型综合型布展设计公司布展设计公司布展设计公司——————上海易道展示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易道展示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易道展示工程有限公司茶是什么?有人说茶是一种饮品,有人说茶是一种心情,有人说茶是一种生活,其实茶更多的是代表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文化元素,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留给世界的礼物。
而祁门红茶作为中国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短短百余载的历史却承载了中国千年的智慧结晶,不仅解答了无数人的疑惑与猜疑,更是为传承古典茶文化,振兴祁门红茶做了一个表率。
设计之初,祁门红茶博物馆的建设这个项目对策划设计人员是既兴奋又紧张的,因为茶叶博物馆如果建成将会给中国茶叶文化增添一抹艳色,但是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因为他们对茶叶以及中国茶文化知之甚少,所以为了更好的做好这个项目,上海易道策划设计师率先来到祁门进行实地考查、调研资料,搜寻祁红遗迹,深入祁红茶企,约访祁红茶研究专家和一线生产老师傅,对话致力将祁红再度振兴的企业老总和政府领导,倾听祁门茶业局对祁门红茶产业的新战略,尽可能详尽地了解祁红的前世今生,也从而为我们怎样进行该馆的内容设计提供了灵感来源。
中国茶叶博物馆设计方案

中国茶叶博物馆设计方案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陈设计方案茶的自然科学中版块主要解读茶的自然属性。
此处空间整体采用亮调为底,点缀茶绿,清新自然。
在实物陈列和图版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及互动装置,动态展示茶的起源、形态、生长周期和分布范围。
百余种名茶的茶样根据茶叶的类别直观呈现于展柜中。
通过设备调控,茶样展柜内将始终保持适宜茶叶储存的温湿度,减缓茶叶氧化速度,延长更换周期,减少工作量。
茶感官体验工坊的设计重新审视定位观众的需求,更多的关注如何获得观众的认同、共鸣和互动。
在展陈手法.上设置了较多的感应多媒体和互动装置体验,真正的做到主题中茶叶的“色、香、味'俱全。
茶的人文历史版块重点解读中国饮茶史,从饮茶起源开始,围绕馆藏文物,辅以图版、装置和多媒体,深度剖析绵延数千年的茶故事。
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辉煌时代。
此处我们设置数字化动态展示的《文会图》、以《撵茶图》为原型的点茶幻影成像装置、以《茗园赌市图》为原型的市井斗茶片景装置等,将帝王之茶、文士之茶、市井之茶等内容以深度剖析、丰富体验的方式呈现于观众面前。
明代废团改散,茶文化进入了新的时期。
此处着重突出明代文人的茶生活,参考明人画作,复原了可进入式的明代茶索。
让广受推崇的明代茶空间直观呈现于观众面前。
杭州西湖是流传千古的风景名胜,西湖龙井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
西湖龙井专题展厅重点展示作为杭州珍贵自然和文化遗存的西湖龙井,以小见大,突出“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城市特质。
龙井茶让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心醉。
此处以图版结合多媒体讲述名人与龙井茶的故事。
龙井茶有自己独特的四季风情,此处以影片的形式展示茶园四季风光,展示龙井茶在四季中的不同状态。
隐秀居非遗互动体验区。
中国茶叶博物馆ppt课件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陈列大楼
陈列大楼设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5个展厅,分别为 “茶的历史”、“饮茶风俗”、“茶具艺术”、“名茶荟萃”、 “茶健康”等5个专题。细致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丰 富多彩的茶文化和中国几千年茶叶文明的历史轨迹。风味茶楼 又称“研露漱香庐”,内设6个不同的茶室,供参观者休息品 茗。近年来中国茶叶博物馆又新辟可供游人参与的田间采茶、 作坊制茶,以及品茶、斗茶、购茶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茶事厅
茶事厅 茶,自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在中国历史
上已吟咏了几千年之久."开门七件事,柴米油 盐酱醋茶。"这句古老的俗语,道出了茶与中 国人民的不解之缘。 关于茶事, 历代茶人进行了无数次探索和尝 试。自陆羽《茶经》问世,茶事方大行其道。 古往今来,茶之种、之制、之器、之藏、之 饮、之用各有其术,各有其道,各有其情。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Documents\Tencent Files\527693832\FileRecv\MobileFile\I mage\P~J4@%[T%5{KCZJ[RO%657 B.png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我国茶叶博物馆整合设计说明

中国茶叶博物馆整合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杭州市西湖风光区双峰茶乡内的缓坡茶地上,周围茶园青翠馥郁,环境幽雅;面向五老峰,背靠吉庆山,处于花港观鱼,龙井、曲院风荷、花园、三台山、茅家埠、双峰等闻名景点的中心地带,是国家“七五”重点旅行项目。
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2公顷,总建筑面积3147平方米。
整个馆区分为展厅、学术交流厅、风味茶室和茶艺游览区等四个部份。
本馆由杭州园林设计院陈樟德主创规划设计,1988年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浙四建公司施工,1991年4月2日完工,于1991年4月24日正式开馆。
1997年实施二期工程,扩大用地面积公顷,建设国际茶文化会议中心,其中主楼建筑面积为2546m², 占地面积1808m², 地下室建筑面积415 m²; 附楼接待室建筑面积520 m², 占地面积311 m²。
建筑形式大体上和一期相和谐,屋面盖紫砂色S形陶瓦。
二、现状分析中国茶叶博物馆建馆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茶文化,研究茶叶生产科学技术,普及茶叶知识,增进中外茶叶科技信息交流。
中国茶叶博物馆既是文博类建筑,又是一处特种旅行场所,为游客提供一个观赏、品尝和博览茶叶之地。
内部功能既要知足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科普要求,又要知足游客参观游览的要求。
总平面布置采纳因山就势布局,前对五老峰,后靠吉庆山,充分利用地形地貌。
全馆分为四组建筑,匐伏于山坡茶地之上。
融于绿色生态自然山林当中,高低错落的层次与山形相呼应,建筑与原有大树组合成优美的景观。
一号楼为主展厅,建筑面积1515平方米,内分序厅、综合厅、历史厅、科技厅;二号楼为学术交流厅,建筑面积610平方米;三号楼为风味茶室,建筑面积522平方米;四号楼为茶艺游览区由云南竹楼、径山茶室、日本茶室、古代茶艺等楼建筑及连廊组成,游览区内有品种茶园、日本庭园和溪流草坪组成的现代庭园。
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布局特点是“园中有馆,馆中有园”,建筑设计力求“土”、“特”、“新”。
【茶文化馆的规划方案有什么】 博物馆规划方案

【茶文化馆的规划方案有什么】博物馆规划方案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
下面是WTT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馆的规划方案,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馆的规划方案1信阳师范学院茶文化馆规划方案一、招标项目名称:茶文化馆设计方案及施工项目招标编号:豫财招标采购-2021-484号-CZ二、招标项目简要说明:项目A茶文化馆设计方案及施工项目。
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见附件三、投标人资质要求:1) 投标人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2) 投标人必须具有具有国家级部委或行业协会颁发的音频、视频、灯光系统集成一级(甲级)或建筑装修装饰施工一级资质;3) 投标人的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购买招标文件时需携带营业执照副本、企业资质及法人授权委托书,原件及复印件,所有复印件加盖投标单位章留存。
四、招标文件发售信息:招标文件出售时间:2021年6月30日起至2021年7月7日。
招标文件出售地点:河南省教育招标服务有限公司117室(文化路80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院内原后勤小院) 邮编:450003招标文件出售方式:现场购买招标文件售价:每本 300 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五、投标文件接收信息:投标文件接收截止及开标时间:2021年7月20日上午09∶30。
投标文件接收及开标地点:河南省教育招标服务有限公司开标室(文化路80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院内原后勤小院)。
届时请参加投标的代表出席开标仪式。
茶文化馆的规划方案2茶祖文化产业园规划方案1、地理位置及规划范围: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茶祖文化园位于湖南省茶陵县云阳山风景名胜区南部,南离衡炎高速出口2.5公里,东离县城中心仅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项目用地263亩,东邻犀城大道,东对城市新规划道路东阳大道中轴线。
靠近新城区商业及居民区,是理想的城市文化公园布局点。
2、设计主题:浓缩中华茶史,展现茶祖伟业。
茶文化主题公园文本PPT课件

出的一缕莲花光所化。山顶上一座茶山,酷似一尊盘坐的弥勒大佛,普洱全城
尽收眼底。春夏之交,早上一轮红日从大佛背后升起,如顶上珠宝跃起,光芒
四射,山林生彩。傍晚又悬浮于大佛面前,苍海云涛,远山镀辉。大佛天然,
相传也是弥勒佛为代佛祖来此度化一方劫难所化。无首默默,千年坐化,似乎
早已睹尽了岁月.苍桑,世情炎凉 .
.
12
八.功能分区
生活区:设置餐厅.旅店,供游客吃住.开发茶宴,将传统茶叶的特殊工艺 入菜,吃出健康,吃出情调,吃出文化.
文化园区:了解茶文化发展史,展 示茶中珍品.茶的制作过程.设茶 叶.茶具.茶保健品.茶文化的交流 与传播.
休闲区:以休闲为主.
生态园区:不不仅可以观赏茶山 风光,还可以参与采摘.变静态参 观为参与性的体验.
娱乐的功能完备的市郊公园,还可作为一个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实力的高级别旅游
景观。
2、佛莲山以“绿色生态大区”为建设目标,旅游项目的不足使该目标的实现成为缺
憾。佛莲山茶主题公园以生态旅游为主,建成后可成为标志普洱性的景观,对思茅
的生态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普洱作为历史上茶文化交汇融合之地,公园内充分体现这市内唯一的茶文化的特
干燥温暖的阴阳明显特点。天然地写实中华民族易经古典哲学的原理。其上佳
吉向更显示是出难得的风水宝地。难怪会为历代慧眼所识,游人不断了。天下
奇相媲肩。是自然界少有的过冬避暑最佳胜地。
整个地形九峰环抱,峰峰相扣,天然屏障,环如长城。只西南角山下一个天
然大门口,东北角山顶上一个山垭口似后门。九峰如莲花瓣瓣,相传为佛祖弹
.
5
项目背景及周围环境:
佛莲山,位于普洱东郊五公里处,太阳升起的方向,普洱水流的源头。占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信息产业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展示与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收藏文物及标本为主的博物馆开始关注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即由以藏品为本的博物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博物馆。
博物馆文化研究的重心开始从“物”的研究转移到“人”的研究上来,博物馆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延伸。
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审视并反思这个问题,并努力对“以人为本”的展示新理念进行尝试,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本文试就以茶博为例,初步探讨“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在博物馆的应用和实施。
1 “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自1873年法国卢浮宫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始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在西方博物馆发展初期,一直都以“物”为本,展览围绕着藏品展开,没有过多地考虑、研究观众的心理需要。
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博物馆数量的增多,竞争的加剧,博物馆从业人员才开始意识到“人”的心理,并在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上把“为当代和未来的公众服务的博物馆”作为主题。
到了2001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19次国际博协(ICOM)全体会议和20届国际博协全体大会上,又提出了“管理变革:博物馆面临着经济和社会的挑战”的主题,说明“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仍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因此博物馆提出“以人为本”的宗旨,支持博物馆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也是时代的要求。
国外博物馆无论规模大小,档次高低,一切工作均围绕着观众及社会教育来进行,围绕着为公众服务来展开,始终把人放在主体和中心位置,博物馆通过改进展览、强化服务,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争取更加主动、积极的方式来吸引公众,引导公众来参观博物馆,并为公众提供各种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文化服务项目。
目前我国博物馆界也开始转变传统观念,“以藏品为中心,以馆舍为基础”向“以人为中心,面向全社会”发展;从“侧重藏品的保护和研究”向“以社会教育与文化产业为主,两者兼顾并行发展”的观念转变,只有这样才会转变大多数博物馆面临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局面,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2 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在茶博的尝试在茶博15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对博物馆的展示理念进行重新诠释,对展示对象、展示主题、展示媒体以及展示空间进行重新定位,处处贯穿“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成效显着。
2.1 对展示理念的重新思考传统博物馆从业人员习惯用“陈列”(Display)来表达展览器物,而现代博物馆提出的“展示”(Exhibition)的概念则更确切些。
因为陈列只是为了使观众对物件产生兴趣,将物件经过设计的组合、排列,并没有达到与观众交流的目的。
譬如现代的橱窗设计,通常用“陈列”的方式来表达。
而“展示”则比陈列的内涵更进一步,一般可解释为:在一定期间及特定的空间里组织所欲传递的内容,以静态及动态表演的方式,传递给参观者的一种传达方式或现象,必须有吸引人的特点,发挥人与物之间传达功能,进而达到促销、说服、娱乐、启发、教育、宣传、推广的目的。
明确了展示的新内涵后,我们在诠释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时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以器物组合以及辅助展版组成的静态展示层面,通过充分挖掘与茶相关的人文精神,力求通过展厅陈设的室外延伸来强化茶文化主题,体现“和平”、“自然清新”以及“茶与人类健康”等与茶密切相关的理念。
2.2 展示新理念之一:延伸主题展览,拓展更大的茶文化展示空间作为茶文化专题博物馆,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茶文化收藏、研究、展示、教育,通过设立“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六个展厅,展览形式以实物为主,图版为辅,并配以多媒体视听等科技手段来阐述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整个展览主题明确、形式新颖,曾获得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公众调查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观众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公众对主题展示很满意,通过茶文化主题展览也了解了不少茶文化知识,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希望能够更直观感受茶文化,他们更希望在茶博看到各地的茶类并能够品尝到各地的名茶。
为更好地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公众对茶文化知识的需求,我们在茶文化展示上动了一番脑筋,在环境蕴涵主题,凸现茶叶博物馆独特环境的思路中疏理出情境式展示设计的理念。
情境即“氛围”,也就是说要营造一种与主题十分契合的氛围,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
从专业上讲,即设计者在展示中运用空间、声音、色彩、光线等因素来营造展示的环境,让整个环境具有“情绪”效果,使得展示空间里有一种氛围,以造成观众某种情绪的反应,进而顺水推舟,强化讯息的传递,使观众加入这全面而生动的环境,去观看、揣摩、比较知识,使得“沟通”程度增加,使观众加入实体的操作和虚体的想象,而达到说服的契机点。
为实行这一理念,我们在如下方面进行了尝试:我们在茶博室外环境中创建“嘉木苑”——中华茶树品种园,开放式的茶树品种园展示了一百多种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丰富,既有灌木型茶树,也有半乔木型茶树品种,我们还对各品种茶树的产地、名称以及适合制作加工成何种茶类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牌,这样公众可把展厅了解到的茶树品种知识与室外种植的实物进行直观的对照、比较,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室外专门开辟“焙香”,在茶叶采摘季节向观众表演炒茶,展示炒茶技艺和茶叶加工的各道工序,是对展厅陈列的生动补充。
公园般的博物馆,不遗余力地将茶文化向周边环境延伸,有品种各异属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与茶树进行性状比较;有观赏性强且可泡饮的植物,也有非茶之茶,如绞股兰、玳玳、大叶冬青、六月霜、枸杞、杜仲、茶冬槭、薄荷、茉莉、鱼腥草、野山茶、玫瑰、桂花、金银花、杭白菊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冲泡当茶喝,还起到很好的观赏效果,也扩大茶概念的外延。
其次是突出“茶与水”的关系,在茶叶博物馆中营造更加灵动的水系。
我国历来有“水为茶之母”之说,我们将水源引入馆中,并依地势而造假山、叠景石、营水系,再配四时花草以及水生植物,公众一走进茶博,置身于茶园与水流之间,茶与水的关系一目了然。
公众在欣赏美景同时,也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另外,茶博的主干道以天然石材铺设,其中镶嵌了来源于历代碑刻、名帖、书画作品、印章、陶瓷题记的风格各异的一百个茶字,或行云流水、或浑厚苍劲、或古趣盎然,公众在休闲的同时也可感受到“墨香、茶香”,称之为“双香径”。
茶博的环境小品也独具特色,陈列于绿荫草地上的茶圣陆羽、茶祖吴理真各成一景。
此外300多个形态各异、工艺精美的古代柱础,或安置于长廊之下,或作为环境点缀供游人小憩。
茶作为百草之一,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中国传统农业中,天文历法对农业起着决定作用,茶事与节气的关系因此十分密切。
吉庆台附近的圭表和日晷格外引人注目。
圭表可根据正午表影长度的变化来测定节气。
日晷则利用一日之表影方向变化来测定时刻。
圭表和日晷对我国古代的农事生产极有帮助,也可以指导茶叶生产。
传统而先进的农耕文化,进一步营造了茶文化的外延空间。
2.3 展示新理念之二:立体的、动态的、体验式的茶文化展示,吸引了更多的公众参与当今全球资讯高度发达,公众接受讯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公众了解茶文化的方式也呈多样化,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形式都可对茶文化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那么我们作为茶专题博物馆在展示茶文化时,最应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公众调查意识到应进一步挖掘特色,找出公众关注的重点所在。
在当今的社会,公众被各种各样的传媒包围着,如果要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必须调动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等种种因素,多感观刺激才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于是我们在展示茶文化时,除关注静态视觉外,还参考公众的信息反馈,以立体的、动态的、体验式的方式来展示茶文化,达到公众与博物馆的互动,具体的方法有:2.3.1 挖掘茶艺表演项目,并带动茶艺培训的发展茶艺表演是宣传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茶艺员表演的方式来阐释茶艺(茶的冲泡、品茶环境的营造等)和茶文化。
为了让公众对历代的品茶技艺有一直观的认识,茶博挖掘并整理了禅茶、文士茶、农家茶、擂茶、酥油茶等各种茶艺表演形式,以及绿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等不同茶类的冲泡技艺。
茶艺表演一经推出,受到公众的极大欢迎,前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针对目前茶艺馆从业人员缺乏规范的职业技能标准的现状,茶博向浙江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申请设置茶艺工种并得到批准,茶艺师首次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随着茶艺师工种的职业标准提出和规范,茶博开展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引导并推动了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大大延伸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茶艺培训课程包括茶文化史、茶叶内含物质及茶与人体健康、茶叶加工、分类、贮藏与鉴品、各类名优茶沏泡、茶的礼仪等,系统的茶文化课程设置吸引了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
此外我馆近年来还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茶楼业主和职工及下岗工人进行上岗培训,特别是针对下岗工人的基础茶艺知识培训,一方面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重要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宣传了茶文化,博物馆做到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2.3.2 馆校共建,推出“学生社会实践茶文化套餐”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四大职能“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中的教育功能日益凸现,这也是博物馆走向社会的必然结果。
特别是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更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的博物馆教育内容主要是陈列展览的宣传讲解工作,临时展览筹划服务工作,配合学校举办一些讲座和报告会,普及文化知识,编辑知识性普及读物等。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传统的展厅讲解宣教固然重要,但如果寓教于乐,学生自已通过触觉、味觉、嗅觉去体验,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2003年“5·18”杭州各博物馆实行免票制后,我们适时地推出了名为“学生社会实践茶文化套餐”活动,其活动内容包括:参观讲解、观看茶艺表演、茶文化知识有奖竞答、猜茶谜、观光品种茶园、亲手采摘茶叶、观看现场炒茶、品尝名茶、茶艺比赛等。
学生们来到茶博参观学习,首先进展厅,听讲解员详细的茶文化知识讲解,对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以及茶的种类、茶的生长环境、茶的采制和加工、茶具的演变,以及各地的饮茶习俗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了解;其次通过参观品种茶园,并亲自采摘茶叶、观看炒制茶叶,再亲口品尝,使学生对茶叶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二维平面上,通过亲自体验与参与,在茶博优美休闲的环境中,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茶文化知识,对学校课堂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