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战武器装备
信息化武器装备名词解释

信息化武器装备名词解释电子对抗指敌我双方为达成战略战役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电磁频谱等相关技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打击电磁干扰,保障自身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平台、装备设施及其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
电子对抗又称信息战。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电子对抗己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著名信息战专家范·弗里特里特将电子战与电子对抗称为21世纪战场上“活力最强的战斗”。
电子对抗的基本方法包括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电子摧毁和电子欺骗等。
信息化武器装备是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集侦察监视、信息传输、精确制导、指挥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远程压制和精确打击能力的武器系统。
从信息化角度看,它包括电子战系统、电子对抗系统、通信保障系统、预警探测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等五个层次。
电子对抗指敌我双方为达成战略战役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电磁频谱等相关技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打击电磁干扰,保障自身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平台、装备设施及其作战行动的顺利进行。
电子对抗又称信息战。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电子对抗己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著名信息战专家范·弗里特里特将电子战与电子对抗称为21世纪战场上“活力最强的战斗”。
人们利用物理学原理来研制信息武器装备。
例如电子计算机就是信息武器的典型。
早期的信息武器往往都带有“杀伤破坏性”。
人们在进行信息攻击时,必须注意隐蔽和突然性。
否则,很容易被反击而受到损失。
因此,信息武器也可以称为“软杀伤”武器或“软硬兼施”武器。
其实这一观点只说出了部分事实,还存在着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比如:战争中怎样保护信息设备?如何攻击信息系统?如何选择信息武器的杀伤手段?等等。
这些问题都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比如对电子对抗的定义就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说,电子对抗就是“以各种电子手段为主要手段,在电磁频谱领域内,以电磁波为武器,从侦察、截获、干扰到摧毁等多种手段,对敌方信息系统实施积极主动攻击的一种行动”;有的说,“电子对抗就是指对敌方信息系统实施攻击的过程,即利用电磁频谱,通过电磁能量形式来对付电磁目标”。
信息作战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信息作战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和对策2010年第2期2010,No.2电子对抗ElECTRONICW ARFARE总第131期SeriesNO.131信息作战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和对策逯海军王建林徐敏(61901部队,北京1ooo83)摘要在新的军事变革中,随着战争的中心资源——打击目标和武器装备——从物理层面转移到控制和发动物理层战争的抽象信息过程和内容,作战样式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武器装备建设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文章针对信息对抗领域中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武器装备的本质需求,提出了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的"信息中心论",并提出了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实施"信息中心论"的具体措施,对信息化战争理论创新和武器装备体系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体系信息中心论TheDevelopmentTrendandtheStrategyoftheWeaponEquip forInformationOperationUHajjanWangJianlinXuMin(No.61901army,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Inthenewchangeofmilitary,alongwithcenterresourceofwar,hittingtargetandweaponequip,changingfromphysicdomaintotheabstractprocessandcontentofinformatio n,themodeofoperationhasbeenchangedwithhistoricalleap.ispapergivesthetheoryofinformati oncenterofintegratedjointinformationoperation,thengivestheactualizingmeasureof"thethe oryofinformationcenter".'nIisisveryimportantfortheinnovationofinformationwartheoryandthede- velopmentofsystemofweaponequip.Keywords:integratedjointinformationoperation;systemofweaponequip;theoryofinform ationcenter0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类观察,理解,决策和交流的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社会合作,竞争和冲突方式.人类冲突的最高形式一战争也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近几场高科技战争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军事冲突中的收稿13期:2009年12月913一个显着转折,即从大规模的物理摧毁转向精确的甚至非物理摧毁.这个转折把冲突的中心资源一打击目标和武器装备一从物理层面转移到控制和发动物理层战争的抽象信息过程和内容.这个转折导致战争理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战样式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对武器装备建设提出了跨越式的需求.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武器装备正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通用化和隐形化方向发展.电子对抗2010年第2期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信息对抗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如何适应这种转折,满足这种需求,是新军事变革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是在信息对抗事业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1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的"信息中心论"武器装备建设要适应这种历史性的转折,就必须抓住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武器装备的本质需求,自主创新,在武器装备研制的指导思想上发生彻底的变革,以指导武器装备研制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知道,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以信息为纽带,引导各种军事力量,使联合作战各单元(作战部队及其所使用武器装备)在特定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在信息作战领域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则是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不仅具备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一切特点,而且信息在作战中的核心作用更加突出.在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中,信息力取代机械力和火力成为最核心的力量.无论是指挥控制系统的运行,武器系统的控制,各作战单元之间的协同,还是整个作战体系的高效运转,无不依赖于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因此,在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中,要坚持以夺取制信息权为主导,把信息从制胜的保障因素提升为主导因素,把信息控制能力作为战斗力构成的核心要素,把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作为攻防作战的焦点,把夺取信息优势并剥夺敌人掌握信息的能力,作为作战首要并贯穿始终的任务.由此可见,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要求武器装备以保障不间断作战信息流为核心目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信息中心论"的观点.其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武器功能多样化,即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的功能多样化,利用以信息力为核心的各种力量来保障不问断的信息流成为其核心功能.由于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以夺取制信息权为首要目的,其武器装备在作战中的作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机械化时期的杀伤和摧毁转变为控制战场信息的生产,收集,处理,分发和使用.通过对信息的控制来实现作战目的.为此,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就需要杀伤,摧毁,信息收集等功能兼备.比如,导弹可以通过信息化使其具备信息收集和发送功能,在打击目标后收集发送打击效果信息.在具体实施方法上可以考虑导弹在击中目标之前释放微型战场监视传感器,达到导弹功能的拓展.而且,从整个战场和指挥决策综合考虑, 导弹新拓展的功能更为重要.二是,常规武器节点化,即信息系统是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作战武器成为信息系统的一个个节点,整个武器装备系统依托信息系统形成一体化,网络化体系.由于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以信息为纽带来实施整体作战行动,信息系统在整个武器装备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同时,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促使各类作战武器和信息系统的融合出现质的飞跃,常规武器装备随着本身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分发和使用等功能逐步增强,逐渐成为信息系统的一个个节点.整个武器装备系统依托信息系统形成一体化,网络化体系,使信息在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和最大效用.三是,信息武器核心化,信息作战武器装备,目前主要是电子战武器装备的作用更加突出,网络战纯信息武器(比如计算机病毒)将成为主要作战武器之一,成为未来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效能的最大增长点.随着电子信息网络系统成为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武器的信息化和"节点化",信息的核心作用逐渐凸现,主要在信息流程的无线传输空间(电磁空间)作战的电子作战武器装备和主要在信息流程的有线空间(网络空间)作战的网络作战武器装备的作用将特别突出.同时,由于纯信息武器对信息武器和电子信息网络系统的可控制性;由于纯信息武器的隐蔽性和易复制性;由于纯信息武器直接针对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分发,使用等各个环节;由于纯信息武器通过对电子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和对信总第131期逯海军,等:信息作战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和对策25 息的控制来影响和控制其它武器装备的能力越来越强,使纯信息武器具有越来越大的控制力和杀伤力,纯信息武器必然成为未来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效能的最大增长点,成为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2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实施"信息中心论"的措施一体化联合作战武器装备的研制要以跨越式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武器装备为信息存在的研制思路,形成以保障不问断信息流为核心的综合功能.要着眼未来,突出特色,抓住关键,达到目的.未来就是网络战,特色就是综合电子战,关键就是"网电一体化",目的就是提高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能力.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着重用科学发展观和信息技术来解决"信息化"问题.(1)在战略高度重视网络作战武器研制,特别是纯信息武器研制,提高网络战能力,拟定国家网络战攻防组织实施方案,实现军地力量的一体化, 守住"网络疆土".以目前所谓"战略战"的思想,认为战略战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顶级"作战形式,它实施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与存亡.在机械化战争时期,核战争无疑就是战略战,而在信息化战争时期,战略战主要就是网络战.当网络战发展到战略战阶段时,地位更加突出,战争主体包括广大民众,且破坏性空前巨大,网络战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即形成"网络威慑".就像核威慑一样,当交战都具有确保侵入或破坏对方网络的能力,交战双方就会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互不攻击对方网络的规则,甚至国际上也会形成互不攻击对方网络的惯例或达成这种协议.那时,战争的形态就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战威慑下的信息战.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随着各种信息平台广泛应用,网络战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一条简单程序代码的作用可能远远大于一枚导弹,一辆坦克. 网络作战是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最大效能增长点,并随着部队建设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其可能发挥的效能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国家信息网络建设的发展,国家"网络疆土"日益拓展,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要害部门.面对国家网络信息系统这片特殊的"疆土",就像军队不能只保卫自己的军营一样,我们没有理由只守住军队的"网络疆土".同样,未来网络战攻防的战场也不仅仅是双方军队的网络信息系统.另外,国家"网络疆土"攻防力量正在向"全民化"发展,对"军地"网络战力量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训练,是提高国家"网络疆土"安全的必由之路. 为此,应拟定国家网络战组织实施方案,整合军地各种网络攻防力量,力争实现定期的"网络疆土" 攻防演习,有针对性地,全面促进网络战武器,特别是纯信息武器的研制.(2)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目的,加紧武器装备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化研制,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需求.综合电子战系统对抗的出现,一方面是现代战争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电子战系统自身在作战环境,作战空间,武器装备和生存条件等方面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信息化战争基本样式——一体化联合作战需求的结果,是电子战系统内部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表现形式.为此,必须不断提高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对抗指挥决策能力,不断加强电子战战法,特别是综合对抗,体系对抗战法研究,并对电子战武器装备进行体系论证,不断促进适合综合电子战系统对抗武器装备研制,促使综合电子战系统对抗能力不断提升,以适应现代化战争信息对抗的需求.电子战武器装备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化研制,要紧紧抓住复杂电磁环境,一方面根据现有武器装备一体化融合的效能来实现武器装备的一体化融合,另一方面,根据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求研制陆,海,空,天平台一体,三军协同的电子战装备体系——"综合电子战系统",使电子战武器装备作战效能有质的飞跃.(3)建立网络战对抗平台,着力研制"网电"一体化武器装备,贯通电磁,网络空间,取得"网电"一体化建设质的飞跃.电子战从诞生发展至今,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使其已由单一的作为保障手段的电子通信战发展成为集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为一体的新型作战样式;由在作战或战争中处26电子对抗2010年第2期于从属地位和辅助作用发展成为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中,电子战的孪生姐妹——网络战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电子战向更新,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水平发展.而网电一体. 综合运用,也势必会成为未来信息作战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面对现实,加强网络突破,阻塞,控制,破毁,防御技术和网络战战法研究,形成综合网络战战法体系和网络战武器系列,大力提高网络实战水平和辅助决策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为此,不仅仅要研制网络战武器,更要研制针对性武器,要在武器装备研制上有质的突破,特别是要研制"远距离无线注入病毒武器",贯通电磁空间和网络空间,实现"网电"一体化质的飞跃,而建立网络作战对抗平台,是提高网络战实战水平, 研究网络作战战法,提高网络作战辅助决策能力的最佳手段,是开发网络作战武器的最佳平台,是实现网电一体综合运用,为首长和机关提供信息化工作环境和决策支持的必由之路,是进行网络战情报分析的必需环境.建立网络对抗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为整合军,地科研院所和作战部队各种网络战力量提供载体,是从严从难从实战要求出发,加强针对性,综合性和攻防一体化训练,全面提高网络作战能力的关键措施.(4)以一体化平台建设为契机,促进各级各类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满足实战需求的"扁平网状" 战场电子信息系统.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必将提高作战的信息化程度,但同时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加快各级各类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平时为首长和机关提供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为首长和机关提供科学决策平台,战时转化为有利于战场信息采集,处理,传递和使用的指挥平台.要综合集成目前已有的和将要研制的各种信息平台,为首长和机关决策提供到定性和定量科学依据;要整合各种资源,实现系统内部信息平台有机融合,一体化融合;要达到对现有信息平台的使用价值提升,对系统内部各种信息平台研发促进的目的;要实现信息平台的"网电一体化"框架和网络攻防,电子对抗一体化的决策评估机制;要重视平台的网络防御能力,建成接近实战的信息共享平台.3结束语古人云,"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对以电子战和网络战提出了革命性的要求,依照一体化联合作战武器装备"信息中心论"的思想,走自主创新的武器装备研制路子,是提高电子对抗和网络攻防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复杂电磁环境下信息对抗武器装备发展的正确方向.一体化联合信息作战武器装备的"信息中心论"是加快军事领域内的创新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在武器装备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参考文献1总参电子对抗部,军事科学院战役战术研究部.迈向网电一体战——网电一体战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o1.10.2逯海军,成小菊,余桂芳.网络战是信息化战争时期的战略战[c]//20o6年电子对抗资料情报会议论文集.2006.11.3DomthyE.Denning着.信息战与信息安全[M].吴汉平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4EdwardWaltz着.信息战——原理和运用[M].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二十八研究所译.2005.10.5王凯,孙万国等着.武器装备军事需求论证[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作者简介逯海军(1968.11一),男,甘肃秦安人,信息安全博士.征订2010年《电子对抗》热忱欢迎广大电子对抗界同仁投稿,订阅《电子对抗》.《电子对抗))2010年全年定价60元,订阅方式如下:①邮局;12款天津市大寺泉集北里别墅17号联合征订服务部,邮编:300385电话:022—23973378,23962479②银行转帐户名:天津市河西区联合征订服务部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市尖山支行帐号:0302060509104619603。
信息化战争与武器装备信息化的若干问题探讨

化 武器装备 体 系的整体 性特征 ,着重提 出 了装备信 息化 建设 的对策 与建议 。
关 键 词 :信息化 战争 武 器装备 信 息化 能 力要 求 整体 性
近2 O年来 ,迅猛发展 的信息技 术在军 事领 域 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使得军事理论 、武器装
备 、作战样式都发生 了深刻 的变化 ,并彻底改变 了战争的形态 。先进的信息技术 ,全面提高 了武
在态势显示 、协 同作 战和辅 助决 策 等 方 面的功 能 。所有这 四种能力综合体现在武器系统的作 战 应用方面 ,其重点在于实现集成 、高效 、快速 的 作战指挥 与控制能力方面。
三 、 电子 信 息 装 备发 展 特 点 分 析
求论证和体系 总体 规划提供 了 自动化 、定 量化 、
建设通常做法 :在武器装备中嵌 入先进 的电子器
器装备 的信息作战能力 ,实现 了作 战模式 由单兵
种 、单武器平台对抗 向多兵种 、多武器平台的体 系对抗转变。具有联合作战特征 的信息化战争作 为一种战争形 态已逐渐形成。胡锦涛总书记在党 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 坚持科 技强军 ,按照建
斗力和军 队管理 、教育 、训练等方 面效率的军队 转型和发展 的过程。军 队信息化是推进 中国特色
武器系统信息化能力是现代武器系统研制的
国 防 技 术 基 础
重要指标要求 ,由若 干复杂 的、综合 的性能指标
第l 2 期
能力。例如 ,美 国在 《 合设 想 22 ) 中,将 联 00 信息优势作为实现联合作 战 、精确交战和全方位 防护的前提 。美军还通 过制定 《 联合作 战概念 》 系列文件 ,提 出了对 电子信息装备的具体能力需
军事变革的 内在要求 ,是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 的
2024军理课考前必背(6)信息化战争

军理课考前必背(6)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技术•信息化战争中的武器装备目录•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信息化战争中的战略与战术•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与应对01信息化战争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物理域、信息域和心理域等多维度进行作战的新型战争形态。
特点信息化战争具有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网络中心、智能较量等显著特点。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历程孕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信息化战争的孕育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战争逐渐形成并初具规模。
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信息化战争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各种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推动战争形态向更高层次发展。
信息化战争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战争的时空观念,使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改变了战争形态信息技术手段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和军队的战斗力。
提高了作战效能信息化战争要求军队必须具备高度的信息化素养和作战能力,推动了军队的转型和现代化建设。
推动了军队转型信息化战争的全球性、网络化和非对称性等特点,使得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
加剧了国际安全形势的复杂性信息化战争对现代战争的影响02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技术侦察与监视技术侦察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无人机、卫星等手段,对敌方目标进行远程、隐蔽、精确的侦察,获取敌方情报信息。
监视技术通过战场监视系统对敌方活动进行持续跟踪和监视,实时掌握敌方动态,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利用电话线、光纤等有线传输媒介,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快速传输。
无线通信技术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包括短波、超短波、微波等通信方式,具有灵活、机动性强等特点。
指挥控制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指挥信息的快速处理、传输和显示,提高指挥效率。
信息化武器装备实战运用

非线式作战是针对线式作战而言的。在以往的战争中,一般来讲都是线式作战,因为只有线式作战才能集中兵力兵器进行决战。但在许多作战样式中并非如此,比如传统的游击战。我们熟悉的游击战就是一种非线式、非对称作战样式,一支精锐的小分队突然出现在敌人心脏地带,摧毁敌人的要害目标,并达成预定作战目的。这样的小分队与敌人之间没有堂堂之阵,在力量对比上也是敌强我弱,是非对称的。
三是精确。精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冷兵器时代的百步穿杨是精确,热兵器时代的弹无虚发也是精确,因而不能跨越时代的时空来解释精确的概念,更不能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精确来说明以往武器装备的不精确,因为那些所谓不精确的武器装备在当时也是最精确的。所谓“三非作战”就是指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作战。这三种作战样式都不是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的首创,在以往的战争中都可以找到这些作战样式的影子。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接触式作战,但自从出现了抛掷式武器以后,非接触就成为可能。火枪、火炮的出现,无疑把作战距离拉到了几十米、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距离。到了机械化战争时代,作战距离就更远了,美国和日本在中途岛大海战中,首次实现了脱离接触式作战,两国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在相互不见面的距离上使用远程火炮和舰载机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海战。
信息化武器装备出现之后,非接触的距离增大了,这种增大不是无限增大,也不是非接触的距离越大越好,它是根据作战对手武器装备的作战距离和防御范围来确定的。比如,对方对飞机和导弹的防空探测和拦截范围如果是100公里,这种非接触作战的距离就应该界定在120公里以上;如果对方的防空范围只有5000米,那么非接触作战的距离就应该下拉到6000米左右。非接触作战的范围是在保证己方兵力安全和确保准确打击敌人的前提下界定的,伊拉克战争中地面作战非接触距离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几百米和上千米。作战要强调有效性,而不能限于理论和公式的推导。
浅析信息化武器装备

浅析信息化武器装备
信息化武器装备是为了实现信息化作战概念而不断创新与发展。
含有完整信息系统和
可调节动力驱动系统的武器装备,在改善战斗素质、加速战斗流程、提高管理效能、早期
侦测目标及抵抗空袭的作战效能及行动的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对外来信息的收集、处理
和综合分析,以及对海(空)空目标的侦察和实时供应,实现武器装备的有效监管和控制;第二,通过利用无线技术实现武器装备之间的指挥、调度、交流和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单兵、单坦克、机动突击旅等多种武装装备之间的实时指挥和调控;第三,利用数据库技术
实现统一信息管理,将有关装备资源数据集成归类,以便实现武器装备决策战略计算;第四,利用先进的电子抗干扰技术,确保空中、地表武器装备交互作战的顺利、有效的实施。
实现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落实,需要联合国内外行业专家,开展密切的全方面的技术工
作与研究,以增强国防的系统性、科学化、标准化,突出战斗能力与实战能力,以期达到
防御性能满足作战需求的严苛要求,保障兵力安全、提高作战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今天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不断丰富,它们恰好为空袭、航空攻击、对海攻击、对地攻击和其他战斗模式提供了可视的目标信息和有价值的装备信息,有利于
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更大地发挥战斗力量,有效抵抗敌方的攻击,保护国家安全。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及启示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及启示摘要: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浪潮高歌猛进,当代战争已经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这意味着现代战争已经不是过去单一军兵种的数量、武器装备和战术上的对抗,逐渐演变为多军兵种、全要素、全领域的联合作战体系对抗。
新的战争样式蕴含着新的特点,有着新的制胜机理,只有认真研究,抓紧构建信息化联合作战体系,才能在未来战争中取得先机。
关键词:信息化;武器装备;现代战争;联合作战引言未来战争精准高效,联合作战已经成为其主要的作战方式,信息化武器装备也成了其取胜的基础和前提,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背景和现代战争的要求,我军一定要重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重要性,加快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构建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并在信息化指挥体系下充分发挥其效能和作用。
一、信息化武器装备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科技的发展大大促进和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也促进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当机械化武器装备被信息化武器装备替代时,新的战争模式、新的作战样式、新的制胜机理变应运而生。
1.提高了战争效率传统的武器装备,往往情报获取、信息传输与指挥控制等方面能力有限,武器装备的打击距离和机动速度有限,使得以往的战争受到时间或空间的束缚很大,战争效率比较低,经常会出现大规模的、持久的狙击战、拉锯战等。
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引进,作战地域和空间不断扩大,指挥员可以在千里之外第一时间掌握战场态势,定下决心,下达命令,直接指挥作战。
武器装备的打击距离不断加大,速度不断提升,使得远距离打击、快速打击、精准打击等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战争效能。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信息化武器装备更先进的一方具有更大的优势。
这些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叙利亚战争中美军的军事行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更新了作战样式以往的常规战争中,基本上都是面对面的直接战争,战场上兵戎相见、攻城略地、消灭敌人、保存自我成了最主要的战争形式。
但是信息化大大拉长了武器装备作战距离和攻击速度和精度,逐步出现了非线式、非接触式的作战样式。
信息化战争的军队特点

面团素决定的。 机械化军队作为以定性指挥决策为主要方式, 以电话、 电报、雷达等通信技术和手段作为主要指挥通信工具,以适应机械化 战场的单一军兵种、单一化战场、单类武器装备进行的单元式较量方 式而产生的指挥体制模式,其体制基本属于纵深梯次化,即树状化结 构。由于指挥决策方式和通信工具的限制,每一级指挥机关只能指 挥控制 3—5 个控制额,如一个军只指挥 3—5 师,而每一师也是只指 挥 3—5 团。这种树状化的指挥体制具有各级作战力量相对集中、各 作战系统结构严密、指挥层次分明等特点,但也存在作战指挥手段科 技含量低、 指挥层次多、 指挥周期反应慢、 对上级指挥机关依赖性强、 指挥控制额少、 难以发挥各级指挥员的独立指挥决策和战场创造性等 问题。信息化军队的作战指挥适应信息化战场的要求,以定性指挥决 策和定性分析决策相结合的指挥决策方式,以地、空、天一体化的自 动化指挥网络为平台, 以作战体系问的整体较量为战场基本较量方式, 因而实行的主要是扁平化指挥体制。 目前,作为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 70%左有的美军,适应扁平化指挥 体制的需求,是以高水平的������ 4 I 系统为主要指挥技术手段,因此指挥 控制额更多、效率更高、科学性更强,而民指挥跨度更大。通过美军 在阿富汗战争中攻击阿军“塔利班”车队,消灭包括拉登的助手阿提 夫在内的近百名塔利班人员的空袭战斗看, 信息化军队的作战指挥体 制可以从战略层跨越战役层、战术层直接指挥到具体武器平台.虽然 指挥跨度大,但指挥效率却非常高,仅 10 分钟左右就完成了“打击 周期” 。充分反映了以������ 4 I 为核心的扁平化指挥体制的指挥控制员颇
战争胜负上的重大作用。 作战功能——一体化:信息化战争打破了机械化战场那种由陆战场、 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构成的战场形态,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整 体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军种都不能左右 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制空权、制海权和制陆权等战场主动权,都必 须是在制信息权下才能夺取和保持,陆战、空战、海战都必须依靠作 战体系这个大系统,即依靠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 去获取信息、 使用信息和控制信息, 才能使军队具有战场观察、 预警、 决策、指挥、控制、打击、防护、保障等功能,才能具有制空、制地、 制海、 制; 天的主动权。 因此, 信息化军队把战场观察、 预誓、 决策、 指挥、控制、打击、防护、保障等各种作战功能都统一在作战体系这 个大系统下,达成了作战功能一体化。科索沃战争中,为了使北约 13 国部队的联军形成一体化作战.美国与北约不仅调用了 50 余颐军 用卫星、4 个航空母规战斗群、700 余架作战飞机及大量的陆军作战 部队,更主要的是启用了北约“联合空战中心能力系统” 、 “北约综合 数据传输系统” 、 “海上指挥控制系统”的������ 4 I 系统,把战场观察、预 警、决策、指挥、控制、打击、防护、保障等各种作战功能,都统一 在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下进行行动,基本达成了通道通畅、效率高等 待点 战斗力构成——“软杀伤化” :由于机械化军队是把歼灭敌人有生力 量和重兵集团作为主要作战目标,因而军队建设必然突出火力、机动 力和突击力等“硬打击、硬摧毁”能力的建设。冷战时期作为机械化 建设的高峰期, 各国军队部突出发展以火力打击为主导的硬打击能力。 信息化军队与机械化军队有一个最大的本质区别, 就是其不仅具 有很强的“硬打击”能力,而且更具有很强的“软杀伤”能力,即具 有电子干力频谱压制、信息;噬断、网络攻击、 “计算机病毒”袭击 等能力。 由于信息化争的作战目标不再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重兵集 团为主,而是以破坏、摧毁瘫痪敌人的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和指 挥控制系统等战场信息化设施主要作战目标,因此,信息化军队在保 持和提升火力、机动力和突击力的时,更突出发展电子干扰、频谱压 制、信息遮断、网络攻击、 “计算机病毒袭击等“软打击”能力,以 增强对敌人战场信息化设施的攻击、破坏和摧毁能力。 “软杀伤”能力作为信息化军队的主要作战能力,具有比“硬打 击”力更强、更有效、更具战场威胁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加快作战进 程、有助争夺战场主动权,而且可以决胜战场、改变战局。如科索沃 战争中,北约队出动飞机轰炸 34850 架次,而电子战飞机出动架次占 总出动率的 40%,南军实施大规模的“致盲” 、 “致聋”为主要作战 目的的“软杀伤、软摧毁”攻击,给南军的战场信息化设施、指挥系 统和军民心理造成重大打击,充分显示了“软打击、软摧毁”在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战武器装备战争工具对任何战争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简要介绍有关信息化战争和信息战的武器装备。
信息战武器装备有时简称为“信息战武器”或“信息武器”。
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工具包括“信息化武器装备”(简称为“信息化武器”)和“信息战武器”。
我们将尽可能有区分地使用“信息战武器”和“信息化武器”这两个术语,认为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
但有时也不加区分地用“信息武器”指代“信息化武器”和“信息战武器”这两者。
一、信息战武器与信息化武器的基本概念(一)信息战武器所谓信息战武器是指在为争夺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而进行的对抗与斗争中所使用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装备及系统。
这段话表明了信息武器的两个基本属性:其一它是直接参与信息对抗并为争夺制信息权而使用的武器装备及系统;其二它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装备及系统。
信息战武器装备的主要作用是:①用于军事情报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处理和再生,引导己方的兵器系统对敌方目标进行杀伤;②用于对敌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能力加以利用和进行打击;③同时也可用于保障己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能力,免受敌方的利用、破坏和摧毁。
凡是具有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作用的武器、设施、装备或系统都可纳入信息战武器装备。
这样,过去被认为是保障系统的指挥动化系统或C4ISR系统就是很重要的信息战武器类的系统。
信息战武器装备将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主战兵器。
(二)信息化武器所谓信息化武器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与火器能量相结合而形成的信息主导型武器。
信息化武器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武器系统,使其具备了原先不具备的信息探测、传输、处理和控制、制导、对抗等一项或多项功能,从而使武器系统的性能和作战效能得到成倍的提高和增强。
如信息化(制导)弹药的精度倍增、威力倍增,使原有的弹药发挥出几倍于过去的战斗力。
因此,凡是以信息技术为动力,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使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与硬武器系统相结合或融为一体,从而使武器性能产生质的飞跃的武器都可以称为信息化武器。
在普通火炮、炮弹和炸弹上,如果加装了制导或遥感装置,使它能根据己方预先提供的或在投递飞行过程中捕捉到的敌方目标信息去准确地攻击目标,那么,它就成为了一件信息化武器,而不管它攻击的是敌方的信息系统目标还是其它的物理目标。
尽管在这些信息化武器中还采用了除信息技术以外的多种科学技术,如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爆炸材料学等,但使它们区别于普通武器和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所以,将其称之为信息化武器。
(三)信息战武器与信息化武器的区别信息战武器与信息化武器之问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进行信息战中,对信息基础设施或其它信息系统遂行物理摧毁时,一般就需要运用信息化武器;而在信息化战争中,对敌方重心实施精确的物理打击和摧毁时,无疑也要得到许多信息战武器装备或系统的支持。
虽然二者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有许多相近之外,但确为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根本区别在于:第一,信息战武器是以遂行信息本身及信息探测、传输、处理、生成等信息能力的使用和控制方面的对抗为主要功能,被直接用于争夺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的斗争;而信息化武器是以通常的火力杀伤或防护等为主要功能,以杀伤敌方的有生力量、摧毁敌方装备等为使用目的的传统武器,它们在实现信息化之后,虽然被直接或间接用于争夺制信息权的对抗的程度有明显增强,但仍然以物理杀伤或防护为主要目的来使用。
第二,信息战武器从它一诞生起,就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不存在什么信息化或不信息化的问题,或者说它们“生来”就是信息化的;而信息化武器则原本并不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技术的,甚至是基本没有应用信息技术,而是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加以改进(如美陆军正在对车、机、炮武器平台进行的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信息化的。
虽然这里讲了信息战武器与信息化武器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但信息化与非信息化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信息战武器与信息化武器之间的边界也是模糊的。
要精确地区分信息化与非信息化武器、信息战武器与信息化武器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
特别是有些武器就兼有二者的特点和功用。
如电磁脉冲武器,很难说它是信息战武器还是信息化武器。
所以,我们有时就采用比较模糊的提法,以“信息武器”指代这两者。
不管怎样,随着社会信息化、军事信息化的进程发展,全球军事领域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众多信息设施装备的“武器化”将是未来战争工具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二、信息战武器装备的分类关于信息战武器装备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装备的机动方式分为固定式或机动式,可以根据信息战武器所处的空间,分为地面、地下、海上、水下、空中和太空信息战武器。
以下依据信息战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将其分为非杀伤性信息战武器,软杀伤性信息战武器和硬杀伤性的信息战武器。
(一)非杀伤性信息战武器非杀伤性信息战武器是指对敌方目标本身不具有直接杀伤、摧毁、破坏和干扰作用,但可支援、保障己方作战力量和作战武器系统对敌实施作战行动的信息战武器装备。
非杀伤性信息战武器也可称为“支援保障型信息战武器装备”。
非杀伤性信息战武器,依据其在信息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信息探测、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控制类武器系统以及综合信息系统与平台。
•探测传感类信息武器装备探测类信息战武器按其所要达到的侦察目的,可分为战略侦察和战术侦察。
按信息探测装置所在的空间位置,可分为地面(水面)探测、空中探测、太空探测和水下探测装置等。
按其获取信息的途径,可分为电磁波探测、声波探测、力学探测等。
主要设备有:各种军用雷达、红外线遥感装置、微光夜视器材、可见光遥感装置、多光谱遥感装置、激光探测装置等各种电子侦察设备(如无线电通信侦察设备、无线电测向仪、雷达侦察机、雷达告警机、专用电子侦察平台与装置等)声学探测设备、地面传感器等。
•通信传输类信息武器装备通信传输类信息战武器装备主要设施有各种通信设备、信息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用户设备、通信保密设备等。
•信息处理、指挥控制类信息处理、指挥控制类信息武器装备主要设施有各种电子计算机、信息显示设备、数据库系统、数据融合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作战模拟仿真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武器控制系统、军用文电系统、信息安全保密设施、电源保障设备等。
•综合性信息系统与平台在非杀伤性信息战武器中还包含综合了上述几类信息武器装备的多种功能的综合性信息系统与平台。
这里的平台主要指地面和地下大型指挥中心、机载空中指挥所、海上大型指挥平台等。
目前比较完备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大体上有侦察探测类、指挥控制类、定位导航类与支援保障类四种。
在各类信息系统中,有的是全球、全国或战区规模的系统,有的则是空中、空间、地面或海上的单个平台设施,它们在作战应用时,大都互联、互通,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侦察探测类信息系统与平台有预警卫星系统、弹道导弹预警信息系统、战区预警系统、空间监视网、空中警戒与控制系统(如美军、北约等的E-3飞机)、美军的机载联合目标攻击雷达系统(E-8飞机)、侦察卫星、侦察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
指挥控制类信息系统与平台有战略(全球性)指挥控制系统(如美军的GCCS)、指挥中心信息处理与显示系统、国家级指挥中心(含地下、空中、防空等)、战区指挥控制系统、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含空中、海上地面机动式指挥控制中心)和一体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等。
定位导航类信息系统与平台主要有各种导航定位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平台(如美国的GPS)。
支援保障类信息系统与平台是信息战中军事支援与管理设施。
它主要有侧重于对武器系统的人、财、物及业务方面的军事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和管理的后勤、地理、气象、军械、工程信息系统以及各种军事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二)软杀伤性信息战武器软杀伤是指对敌方目标的物质实体不具有直接的杀伤、摧毁和破坏作用,仅对其功能,特别是信息内容和信息能力起干扰、削弱和压制作用。
其作战对象是敌方的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战武器装备和信息化武器装备。
主要包括有源、无源和专用电子干扰武器、光电子武器(有源红外线干扰武器、无源红外线干扰器材和有源激光干扰武器与无源激光干扰器材)有源、无源水声干扰武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发展中的、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以计算机病毒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战武器。
计算机病毒是在目标信息系统内执行恶意逻辑的一类程序。
恶意逻辑,也被称作“传染逻辑”、“坏代码”或“信息炸弹”,可以在软件、固件或硬件逻辑里实现,用来执行干扰、拒绝或破坏功能。
和常规武器一样,它们是入侵型的,必须插入或投掷到距目标信息系统最近的地方。
(想一想如果目标是计算机网络,把信息战武器投掷到电力、灭火或空调系统设备中的支持控制部分,将足以影响到目标系统)。
不象常规动能武器通过释放能量(“爆炸”)来导致物理损伤,恶意逻辑的目的功能是非常依赖于目标,而且效果不能简单地用一般的性能指标来度量(例如:等效于TNT的吨数或压力)。
信息战武器在逻辑上必须精心安排,以对信息目标产生影响。
恶意逻辑一般可分类为细菌、蠕虫、计算机病毒、特洛伊木马程序、逻辑炸弹、陷阱等。
其中计算机病毒程序也许是最出名的,这是由于它不断地产生、投放,持续发展的种类和所带来的广为人知的恣意破坏所造成的。
目前计算机病毒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病毒投放入敌方的信息系统之中,以便在整个系统和网络里迅速传播和蔓延、感染到所有计算机,美国已研制出了一种“芯片固化病毒”,它可嵌入在信息设备中,平时难以发现,一旦需要,即可遥控激活,使对方的信息战武器及系统失控,指挥和通信系统瘫痪。
据悉,在科索沃战争中,自从北约开始对南联盟实施空袭以来,北约的网站便连续遭到俄罗斯和南联盟电脑“黑客”的网上攻击,致使北约一段时间不得不关闭其网站。
尽管今天病毒武器还不能发挥象硬打击武器和电子进攻手段那样突出的战场效应,但它已实实在在地登上了现代战争的舞台。
在今后的信息战中,计算机病毒具有更直接、更危险的攻击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具有比核武器更大的破坏力。
(三)硬杀伤性信息战武器硬杀伤性信息战武器是指对敌方目标及其功能具有直接杀伤、摧毁、破坏作用的信息战武器。
硬杀伤性信息战武器大致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主要针对非信息性目标及人员的杀伤性武器,把它们称为信息化武器更为贴切。
其中最主要和使用最多的是制导武器和遥感武器。
制导武器包括导弹、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遥感武器主要有遥感地震、遥感水雷、遥感引信、遥感炮弹等。
另一类是主要针对非信息性目标的信息战武器。
主要有正在研制与开发的电磁脉冲武器、反卫星武器系统、定向能武器(包括射频能、激光和高能粒子武器)、化学和生物武器等。
反卫星武器系统是一种对敌方的卫星实施摧毁或使其失效的信息武器系统,也称拦截武器,它和空间观测网、地面发射–监控系统组成反卫星武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