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图案
蒙古族哈木尔云纹的文化内涵及其应用

纹样便是以环形形式出现的一圈围绕的哈木尔云纹形象。蒙古人认为蒙古包的毡顶是最神圣的地方,在 毡顶绘制哈木尔云纹足以显示这种图案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和分量。除包顶之外,蒙古包的其他地方也 会装饰哈木尔云纹,例如在每扇门上绘制独立的哈木尔云纹或者在两扇门上各绘制一半,门闭合以后便 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纹样,秋冬季节人们也会在蒙古包门口挂上贴绣了哈木尔云纹的毡帘。即使在现代社会, 很多蒙古人早已脱离了游牧生活住进砖瓦房,他们还是坚持运用蒙古包的圆顶造型以及上面的环状哈木 尔云纹图案来装饰自己的房子。
(三)哈木尔云纹的形式特征及审美意味 哈木尔云纹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其简洁优美的造型和饱满流畅的线条使之具有灵活的适用性和较好的
包容性,通过线条本身的粗细差异变化和不同的转折处理,便可以产生出千变万化的造型。哈木尔云纹的 构成形式多样,当它作为单独纹样出现时具有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给人结实、稳定的视觉效果 ;当它作 为适合纹样时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起空间限定作用 ;而当它作为角隅纹样用于服饰或纺织品的四角装饰 时,又具有平衡性和对称性。哈木尔云纹也可作为连续性纹样装饰,按照一定的骨骼进行反复,给观者带 来形式上的秩序感与美感。在色彩装饰上哈木尔云纹大多呈现蓝色、红色和白色,这与蒙古族的民族特征 和宗教信仰相关。哈木尔云纹作为一种传统纹样,充分反映了蒙古族早期朴拙的艺术形态,继承了造型艺
一、哈木尔云纹的文化内涵
哈木尔云纹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汉文化中的云纹同属于一个纹样体系,两者虽然都蕴含祈愿吉祥的美 好寓意,在造型上也较为接近,但却是各自民族文化发展下的独特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 审美内涵。
蒙古族各大部落服饰 28页PPT文档

阿拉善冬装
阿拉善查玛艺术
阿拉善文艺
阿拉善穆斯林
女 服
阿拉善穆斯林
中 年 服 饰
巴尔虎部落也是森林百姓之一。巴尔虎服饰分陈巴尔虎和新巴尔虎两种,其
巴 中陈巴尔虎服饰更多地保留了蒙古人古代穿着打扮风格。巴尔虎人不分男女老 少都穿款下摆长袍。陈巴尔虎的长袍都有宽花边儿和开衩装饰,新巴尔虎则窄 边儿,无开衩。巴尔虎服饰的腰带与别的部落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耳悬金银环,手戴银镯子,指上戴金银戒指。这些多是王公贵族及有钱
人家夫人的装饰之物。以前姑娘们分好多小辫,后来只辫一条辫子,为
掩藏没有头饰的头发,头上绕有各种丝绸头巾,戴小耳环。
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的衣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天穿单褂,春秋穿
夹袍或薄棉袍,冬季穿羊皮袍、羔皮袍,外披长毛羔皮大衣。
婚礼
那达慕上服饰展示 新娘装饰
巴 条布帛镶边儿,钉制单条扣绊儿。已婚妇女的袍子做袖口装饰。 阿巴嘎的男士要戴一种叫做“哈阳皮”的椭圆形——前后直径略长的皮帽子。 老人戴“哈阳皮”时,稍微压下前檐,年轻人必须前后边都压低再戴,以示谦虚。
嘎 除此之外还有“玛胡子”、“布车布其”和猎人戴的白面儿黑里皮帽子。“布其 鲁日”帽,也称“玛胡萨”帽,就是现在所说的草原帽。一般用狐狸皮或黑白羊 羔皮缝制。这种帽子是经东阿巴嘎旗北部牧民结合生产生活和审美情趣改进而成,
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男女的装束打扮有其独特之处,男子身着左右下
善 摆开衩的蒙古袍,腰间束绸带,外套坎肩,腰带前系一绣花褡裢,内装 鼻烟壶等珍贵用品,腰后系银鞘,内插蒙古刀和象牙筷,右边别有烟袋
服 和烟管。冬季戴皮帽或毡帽,夏季戴礼帽,也有戴前进帽的。脚穿长筒 式的黑色或棕色皮靴,靴子前端带钩儿。手指戴金、银、铜制成的戒指,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内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
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
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
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
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宗教类物相匹敌。
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
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
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
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谢,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
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
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ppt课件ppt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 国。
元朝建立后,蒙古族成为统治民族,后分裂为许多部 落和联盟。
蒙古族的地理分布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青海、甘肃 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
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锡林郭勒盟、赤 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等地是蒙古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蒙古族的婚礼仪式与庆典
蒙古族的婚礼仪式非常隆重,一般会举行三天 三夜的庆典活动。
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和新娘会穿着华丽的蒙古 族传统服装,在众多亲戚朋友的簇拥下举行拜 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等仪式。
在庆典活动中,人们会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 动,如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以 示祝福和欢乐。
03
蒙古族的传统节庆,每年会在草原上举行盛大的集会,人们赛马、射
箭、摔跤、唱歌、跳舞,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丰收的喜悦。
02
祭敖包
每年夏季,蒙古族会在山顶或草原上堆砌敖包,举行祭祀仪式,祈求
平安、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03
成吉思汗纪念节
纪念蒙古帝国创始人成吉思汗的节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
讲述成吉思汗的伟大事迹。
蒙古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展望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充分挖掘和利用蒙古族 的文化旅游资源,如草 原文化、马背文化、蒙 古包文化等,开发具有 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多元化发展
结合生态旅游、民俗旅 游、历史文化旅游等多 种旅游形式,丰富蒙古 族文化旅游的内容,满 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
展望未来
蒙古族文化旅游在保持 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 断创新和发展,成为国 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 的地之一。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
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
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
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
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类物相匹敌。
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
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
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
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
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
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15•【字号】内政发[2007]57号•【施行日期】2007.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内政发[2007]57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0项),现予公布。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与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见证了草原文明的历史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我区各族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能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各族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重要资源,也是全区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保护和利用好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构建和谐内蒙古,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附件: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七年六月十五日附件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民间文学(共计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NMI―1祝赞词阿鲁科尔沁旗、鄂尔多斯市2NMI―2王昭君传说呼和浩特市3NMI―3嘎达梅林科尔沁左翼中旗4NMI―4格萨(斯)尔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文化研究所5NMI―5巴拉根仓的故事通辽市6NMI―6科尔沁蒙古族传说故事通辽市7NMI―7阿拉善蒙古族传说故事阿拉善右旗8NMI―8鄂尔多斯蒙古族传说故事鄂尔多斯市9NMI―9乌审蒙古族口头诗乌审旗10NMI―10科尔沁潮尔史诗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社会民俗学学院11NMI―11江格尔内蒙古艺术研究所二、民间音乐(共计2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NMⅡ―1科尔沁叙事民歌通辽市13NMⅡ―2爬山调武川县、乌拉特前旗、杭锦后旗14NMⅡ―3火不思镶黄旗15NMⅡ―4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内蒙古艺术研究所、锡林浩特市16NMⅡ―5坐腔土默特右旗17NMⅡ―6鄂伦春赞达仁鄂伦春自治旗18NMⅡ―7鄂温克叙事民歌鄂温克族自治旗19NMⅡ―8达斡尔扎恩达勒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0NMⅡ―9木库莲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1NMⅡ―10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鄂尔多斯市22NMⅡ―11鄂尔多斯古如歌杭锦旗23NMⅡ―12漫瀚调准格尔旗24NMⅡ―13口簧内蒙古艺术研究所、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协会25NMⅡ―14博乐内蒙古艺术研究所26NMⅡ―15阿斯尔内蒙古艺术研究所27NMⅡ―16二人台牌子曲内蒙古艺术研究所28NMⅡ―17冒顿潮尔内蒙古艺术研究所29NMⅡ―18广宗寺佛乐阿拉善盟30NMⅡ―19蒙古族长调民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31NMⅡ―20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32NMⅡ―21蒙古族呼麦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33NMⅡ―22蒙古族四胡音乐通辽市三、民间舞蹈(共计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4NMⅢ―1呼图格沁敖汉旗35NMⅢ―2脑阁土默特左旗36NMⅢ―3查玛呼和浩特市、通辽市、阿拉善盟37NMⅢ―4双墙秧歌托克托县38NMⅢ―5博舞通辽市39NMⅢ―6俄罗斯族民间舞蹈额尔古纳市40NMⅢ―7哲仁嘿新巴尔虎左旗41NMⅢ―8筷子舞鄂尔多斯市42NMⅢ―9顶碗舞鄂尔多斯市43NMⅢ―10盅子舞鄂尔多斯市44NMⅢ―11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45NMⅢ―12蒙古族安代舞库伦旗四、传统戏剧(共计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6NMⅣ―1皮影戏巴林左旗、开鲁县47NMⅣ―2东路二人台乌兰察布市48NMⅣ―3东北二人转通辽市科尔沁区49NMⅣ―4古如查玛鄂尔多斯市50NMⅣ―5二人台呼和浩特市五、曲艺(共计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1NMⅤ―1好来宝科尔沁左翼后旗52NMⅤ―2乌力格尔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雅布干乌力格尔)旗、通辽市53NMⅤ―3巴尔虎英雄史诗新巴尔虎旗54NMⅤ―4达斡尔乌春(乌钦)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55NMⅤ―5八角鼓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六、杂技与竞技(共计1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56NMⅥ―1阿木尔巴伊斯呼朗阿鲁科尔沁旗(蒙古康乐牌)57NMⅥ―2冰上阿日嘎阿鲁科尔沁旗58NMⅥ―3蒙古族搏克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西乌珠穆沁旗、鄂尔多斯市59NMⅥ―4蒙古鹿棋通辽市、阿拉善左旗、鄂尔多斯市60NMⅥ―5鄂温克鹿棋鄂温克族自治旗61NMⅥ―6蒙古马耐力赛新巴尔虎左旗62NMⅥ―7达斡尔颈力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63NMⅥ―8达斡尔摔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64NMⅥ―9达斡尔扳棍赛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65NMⅥ―10蒙古族赛驼阿拉善右旗66NMⅥ―11沙力搏尔摔跤阿拉善左旗67NMⅥ―12鄂温克抢“枢”鄂温克族自治旗68NMⅥ―13蒙古象棋阿拉善左旗69NMⅥ―14吉日格阿拉善左旗70NMⅥ―15诺日布阿拉善左旗71NMⅥ―16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七、民间美术(共计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2NMⅦ―1蒙古族服饰图案阿鲁科尔沁旗73NMⅦ―2科尔沁蒙古族民间剪纸科尔沁右翼前旗74NMⅦ―3哈尼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内蒙古民协75NMⅦ―4阿拉善佛教岩刻阿拉善盟76NMⅦ―5剪纸鄂尔多斯市、和林格尔县、开鲁县(鄂尔多斯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开鲁县剪纸)77NMⅦ―6蒙古族图案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78NMⅦ―7蒙古族刺绣内蒙古元代瓷器研究学会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9NMⅧ―1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东乌珠穆沁旗、阿鲁科尔沁旗80NMⅧ―2蒙古包内蒙古文联、西乌珠穆沁旗、陈巴尔虎旗81NMⅧ―3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科尔沁右翼中旗82NMⅧ―4莜面饮食制作技艺固阳县83NMⅧ―5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科尔沁左翼后旗84NMⅧ―6鄂伦春兽皮制作技艺鄂伦春自治旗85NMⅧ―7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自治旗、根河市86NMⅧ―8达斡尔车制作技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87NMⅧ―9达斡尔民居营造技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88NMⅧ―10蒙古族驼具制作工艺额济纳旗89NMⅧ―11阿拉善地毯制作技艺阿拉善左旗90NMⅧ―12马海制作技艺鄂尔多斯市九、传统医药(共计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1NMⅨ―1蒙医色布苏疗术乌拉特前旗92NMⅨ―2蒙医乌拉灸术通辽市93NMⅨ―3科尔沁正骨术科尔沁左翼后旗94NMⅨ―4蒙医药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蒙医院十、民俗(共计4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95NMⅩ―1阿日奔苏木婚礼阿鲁科尔沁旗96NMⅩ―2满族婚俗呼和浩特新城区97NMⅩ―3乌珠穆沁婚礼西乌珠穆沁旗98NMⅩ―4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科尔沁右翼前旗屯满族文化99NMⅩ―5哈布图?哈撒儿祭祀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包头市九原区100NMⅩ―6梅日更召蒙古语诵经包头市九原区101NMⅩ―7隆盛庄庙会丰镇市102NMⅩ―8科尔沁婚礼通辽市103NMⅩ―9祭敖包锡林郭勒盟、陈巴尔虎旗、鄂尔多斯市104NMⅩ―10巴尔虎博服饰与器具陈巴尔虎旗105NMⅩ―11甘珠尔庙会新巴尔虎左旗106NMⅩ―12敖鲁古雅鄂温克婚礼根河市107NMⅩ―13鄂温克驯鹿文化根河市108NMⅩ―14达斡尔雅都根服饰与器具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09NMⅩ―15土尔扈特婚礼额济纳旗110NMⅩ―16阿拉善烤全羊阿拉善盟111NMⅩ―17阿拉善额鲁特婚礼阿拉善左旗112NMⅩ―18蒙古族祭驼阿拉善盟113NMⅩ―19灯游会准格尔旗114NMⅩ―20六十棵榆树祭鄂托克前旗115NMⅩ―21鄂尔多斯“乃日”鄂托克旗116NMⅩ―22拖雷伊金祭奠鄂托克旗117NMⅩ―23萨岗彻辰祭祀乌审旗118NMⅩ―24十三阿塔天神祭祀乌审旗119NMⅩ―25敖瑞因布拉格祭鄂托克旗120NMⅩ―26鄂尔多斯蒙古族交往礼俗鄂尔多斯市121NMⅩ―27鄂尔多斯蒙古族年俗鄂尔多斯市122NMⅩ―28窝阔台祭奠达拉特旗123NMⅩ―29鄂尔多斯天马旗祭祀鄂尔多斯市124NMⅩ―30诈玛宴内蒙古蒙餐研究所、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委会125NMⅩ―31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祀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委会、伊金霍洛旗126NMⅩ―32阿拉克苏勒德祭祀鄂托克旗127NMⅩ―33察干苏力德祭祀乌审旗128NMⅩ―34木华黎祭祀乌审旗129NMⅩ―35鄂温克萨满服饰与器具根河市130NMⅩ―36蒙古族服饰内蒙古群众艺术馆131NMⅩ―37巴尔虎服饰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132NMⅩ―38乌珠穆沁服饰西乌珠穆沁旗133NMⅩ―39科尔沁服饰扎鲁特旗134NMⅩ―40鄂尔多斯服饰鄂尔多斯市135NMⅩ―41图什业图王府服饰科尔沁右翼中旗136NMⅩ―42达拉根巴雅尔鄂尔多斯市137NMⅩ―43达斡尔摇篮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38NMⅩ―44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市139NMⅩ―45那达慕锡林郭勒盟140NMⅩ―46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市。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特点含图

1、汉族2、蒙古族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
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3、回族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
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4、藏族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5、维吾尔族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
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
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
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苗族姑娘喜戴银饰。
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
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
蒙古族图案

蒙古族图案蒙古族图案图案一词,蒙语统称为“贺乌嘎拉吉”。
从蒙古族图案来看,美好的幻想,艺术夸张及生活的真实描写,是蒙古族图案的主要特征。
因为盘羊的犄角卷曲好看,所以一般类似犄角形卷曲纹样称为“乌嘎拉吉”,而其它类型纹样称为“贺”,随着日用工艺品和图案艺术的发展,人民把一切器物的造型设计和各种纹样都称为图案了。
所以图案,就是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装饰的平面设计图。
蒙古族图案蒙古族图案——艺术分类蒙古族图案艺术。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为自然纹样,其中花草纹有丹、梅、杏花、牡丹、海棠、芍药等,动物纹有蝴蝶、蝙蝠、鹿、马、羊、牛、骆驼、狮子、老虎、大象等,另有山、水、火、云之类。
二为吉祥纹样,如福、禄、寿、喜、盘肠、八结、方胜、龙、凤、法螺、佛手、宝莲、宝相花等。
其中不少纹样同其他民族,特别是同汉族和藏族纹样关系密切,但在运用纹样时却显蒙古族特色。
蒙古族喜欢组合运用纹样,如盘肠纹延伸再加卷草的云头纹,缠绕不断,变化丰富多彩。
技法多以几何形卷草纹为主,利用曲直线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感情,将直曲矛盾的不同形式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
蒙古族图案——组织形式蒙古族图案的组织形式分为三种:(一)连续文样的组织(二)适合文样的组织 (三)单独文样的组织。
I、连续纹样连续纹样,是用一个基本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连接,或向四个方向无限伸展,使它连续成大面积的图案,它的形式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类。
这种连续纹样,可以循环反复以至无穷。
一个单位纹样经过连续以后,可以产生丰富复杂的变化。
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彩陶看,原始人类已经懂得连续纹样的一般规律。
二方连续是蒙古族图案中的一种组织方法,是一个纹样基本单位能向左右或上下连续,形成带子一般的图案。
这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联想有关,并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中总结出来的。
如蒙古族牧民搬家时用的牛车队,总是由十几辆车连在一起走,骆驼的运输,骑兵队伍的行军等都给人以很强的连续感,连续性的思想。
蒙古族的二方连续图案经常用在衣帽的边饰,各种器皿的花边美化等等;二方连续主要分为两种格式:一是上下连续的,叫作纵式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