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解(出则弟篇)
解读《弟子规》-出则悌

解读《弟子规》——出则悌一、辩证地认识《弟子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几千年传统社会如果没有规矩,早就陷入了崩溃。
为什么中华文化可以传承数千年,即使外族来袭也依然无法改变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我想,这主要在于社会对规矩是需要的,这种规矩不是说禁锢人们的思想,而是要人们学会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有了这些守则规范,我们才能够经由对这些守则规范的遵守而变成谦谦君子。
因此,我们今天学习《弟子规》时,就要辩证地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成就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生的,其实就是从小养成的好规矩,好习惯。
难怪名人说‚播种习惯收获命运‛。
二、【出则弟】解读【解读】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
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弟,韦束之次第也。
——《说文》。
弟通悌:从心,弟声。
《说文》:‚悌,善兄弟也。
‛本义:敬爱兄长,泛指敬重长上。
《三字经》里提到‚首孝弟,次见闻‛,这里可以看到,即使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孝悌仍然比读书重要。
古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今人还比不上古人吗?《孝经》里面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理顺,莫善于悌」。
教导人如何关怀他人,没有比教孝更有效果的;教导人有节有度,懂得尊敬他人,没有比教悌更好的方法。
《弟子规》的《出则第》原文及释义

《弟子规》的《出则第》原文及释义《弟子规》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弟子规》的《出则第》原文及释义,欢迎参考!《出则弟》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出则弟】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请看第八条:【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
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
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
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
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闹闹。
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怄气,也是不孝。
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
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姐姐,还为他的姐姐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
《弟子规》之“出则悌”

杜环代人养母
杜环是明朝的一名官员,他父亲有一 位朋友去世了,剩下母亲无人照顾,而这 位母亲的小儿子也不知下落。她便去找自 己的亲戚,结果谁也不愿照顾她。万般无 奈,这位母亲只好到处寻找自己的儿子。 杜环得知此事,决定先赡养这位老妇人, 并代老妇人寻找儿子的下落。后来,这位 母亲的儿子虽然找到了,但他匆匆见了母 亲一面,就找借口离开再也没有露面。杜 环则一直赡养着老妇人,对她很孝敬,就 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 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 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 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即代叫:就代为呼叫。
易解: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
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 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 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是快 乐之本。)
《弟子规》之“出则悌”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恭:恭敬。 睦:和睦。 忍:忍让。 泯:消失。
易解: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 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也是孝顺父母的 一种表现。不贪图财物,兄弟之间怎么会产生怨 仇?言语上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会消除了。
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他家有两 兄弟。他对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顾得很周到。 父母去世后,兄弟两人分家,卜式把家中的 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 十几年过去了,卜式的羊群繁殖到了上千头, 他买了房屋,置办了土地。这时弟弟却因经 营不善而破产了,于是卜式毫不犹豫地把自 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卜式的行为感动 了弟弟和所有的人,大家都说他
弟子规—出则弟

弟长子规者—立—入出则弟幼则孝 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
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 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 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弟子弟规子规——入—则出孝则弟
兄道友 兄弟睦 财物轻 言语忍
弟道恭 孝在中 怨何生 忿自泯
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 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 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 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 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弟弟子子规规————入出则则孝弟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 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 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 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人生以服务 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 本。)
弟子规——入出则弟则孝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 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 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 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 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
弟子规出则悌解释

弟子规出则悌解释弟子规出则悌解释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弟子规出则悌解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弟子规出则悌解释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言语为福祸之门。
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国父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
’青少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
(敬老尊贤)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
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左顾右盼。
《弟子规-出则悌》逐字翻译注音

《弟子规》逐字翻译注音([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出ch ū则z é悌t ì><出则悌>讲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
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兄xi ōng 道d ào 友y ǒu , 弟d ì 道d ào 恭g ōng 。
兄姐的道义是友爱弟妹,弟妹的道义是恭敬兄姐。
兄弟xi ōngd ì 睦m ù, 孝xi ào 在z ài 中zh ōng 。
兄弟姐妹 和睦相处,父母心中就快乐,孝道就在 其中。
————————————————————————财物c ái w ù 轻q īng , 怨yu àn 何h é 生sh ēng !把钱财物品 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怨恨 怎么会 产生!言语y án y ǔ 忍r ěn , 忿f èn 自z ì 泯m ǐn 。
讲话 包容忍让,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 自然会消失。
————————————————————————或hu ò 饮y ǐn 食sh í, 或hu ò 坐zu ò 走z ǒu ,或者是喝饮料、吃东西,或者是就坐、行走等,长者zh ǎngzh ě 先xi ān , 幼y òu 者zh ě 后h òu 。
都要长辈 在前面, 晚辈 在后面,这是礼让的美德。
————————————————————————长zh ǎng 呼h ū 人r én , 即j í 代d ài 叫ji ào ,长辈 呼唤 别人时,应立即 替长辈传唤, 人r én 不b ú在z ài ,己j ǐ 即j í 到d ào 。
《弟子规》出则弟全文 弟子规出则悌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出则弟全文弟子规出则悌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全文一、弟子规弟子规,即《弟子规范》,是中国传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教材。
它以明代朱熹先生所著的《论语集注》为基础,总结了古代文人学者对于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等基本道德准则的认识和教导。
下面是《弟子规》的全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又学文。
性与场,事不两立。
苟非群,焉能久立?<兄弟惟慎,始可如臧六孔子之提壶入室也。
成名事事须称职,宜友乖,宜己拂。
替人说,己无能。
当人问时,己既默。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生四得:有辱则后,有雠则让,有币则寿,有庆则谦。
能此四者,生而不辱,长而不衰。
二、弟子规解释1. 孝弟首要的是孝顺父母和尊敬师长。
这是一种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认为孝道是一切品德的基础。
2. 谨信谨慎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求言行举止始终如一,信守承诺,不轻易破约。
3. 泛爱众,亲仁广泛地关爱他人,亲近善良、仁爱的人。
这一条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关心,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习如何待人处世。
4. 行有余力,又学文除了学好文化知识以外,还要有充足的精力去从事公益事业,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5. 性与场,事不两立要求修身养性,正直待人。
在各种场合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品行和操守,无论处在任何环境,都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6. 兄弟惟慎对待兄弟姐妹关系要特别慎重,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7. 宜友乖,宜己拂选择朋友要慎重,不选择不良朋友,同时自己也要克制坏习惯,不被不好的影响所左右。
8. 替人说,己无能在适当的情况下为他人说话,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品德,同时不要自夸自大。
9. 当人问时,己既默不要随意透露他人的隐私,也不要轻易说出一些无意义的话。
10.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生四得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宇宙万物都是为了养活人类而存在的。
提倡在生活中要保持谦逊和感恩之心。
以上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该文档总字数:264字。
《弟子规》讲解(出则弟篇)

三、夫妇有别:丈夫和妻子之间要 分工。在古代,丈夫主外,负责家庭的 经济来源;妻子主内,负责家务及孩子 的教育与成长。 四、长幼有序:长幼之间要有次序。 哥哥姐姐对幼者应慈爱、关心;幼者对 哥哥姐姐要恭敬、听从,这样才能和合。 五、朋友有信:朋友之间要互相信 任,也要有信义,不能欺骗对方。
在人际关系里,人对人的关心、 尊重是必需的。可惜现在道德教育越来 越被人漠视。因此,很多人即使读到大 学乃至博士,但由于缺少爱与慈悲的教 育,毕业到社会上以后,处理人际关系 特别糟糕,甚至生存都面临危机。他们 或许认为:“不管我到哪里都特别倒霉, 人人看不惯我!”其实别人看不惯你, 原因在你自己,若认识不到这一点,还 觉得“别人都坏,我最好”,不懂得自 我反省,那就无药可救了。
“言语忍,忿自泯”:兄弟姊妹之间说 话不能过激,否则,一旦说了刺耳难听的语 言,就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古人言:“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 恨难消。”用利刃割伤身体,伤痕容易愈合, 而用恶语伤了人心,别人就会一直不忘、耿 耿于怀。 当然,对他人所说的难听之语,我们没 必要记在心上。《弟子规》后面也说:“报 怨短,报恩长。”报恩的时间越长越好,而 报怨的时间越短越好。
古人特别讲究“目送”,这是很重 要的待客之道。比如客人要走的时候, 你在门口或楼梯口目送他离去,他心里 会很舒服;否则,他前脚刚走,你后脚 就把门“砰”一声关上,好像巴不得他 离开一样,客人心里肯定不痛快。如果 一直目送着他,嘴里也说:“慢走啊, 有空再来玩!”那他也觉得:“主人真 是热情,对我很好啊。”一路上,心里 会一直回荡着这一切。 人与人之间确实需要这些礼节。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主动上前去行 礼问候。长辈有什么吩咐就依言奉行, 没有吩咐就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 让长辈先走过去。 古人的传统值得我们深思。如果人 人能对师长如是恭敬,那么试想,这个 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反之,假如人 人都不能行持,又会变成什么情形?尤 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路上碰到长辈,根 本不知恭敬问询,甚至还会瞪他一眼。 所以,该如何做,大家 自己心里应该好好想一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定是请长辈先坐,先用餐。我们同学在家里用餐的时 候,第一口菜夹给谁呀?夹给长辈、夹给父母,是吗?那,你要说句 什么话呢? (爸爸妈妈请您先用)。 如果爷爷奶奶和你一起吃饭呢,先夹给谁啊?(爷爷奶奶) 学习饮食方面的礼节,看似小事,学问还很大,作的好与坏,可以看出我 们的家教怎么样, 坐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啊? (首先上车之前,就要排队,不能争先恐后地去抢,如果那样,就会很危 险,也有失礼敬。) 上了车之后呢?上了车之后可以做什么? (可以给长辈让座,可以给残疾人让座、可以给孕妇让座。)
• 我们经常看到公共汽车上,老人站在车的中间,摇摇晃晃。年轻人就坐在老人 的身旁,无动于衷,不肯为老人让座位。还有在公共场所的进门处,大家争先 恐后、你拥我挤,根本就没有老幼之分。在家里呢,有好吃的都是小朋友先吃, 有没有人记得要让年纪大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先吃呢?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先到
长辈叫人时,自己听见了应及 时回应,并帮着去呼唤人。如果所 叫的人不在,应当回来禀告长辈, 并进一步询问,有没有需要自己帮 忙的事情。 这个字面意思比较简单,但 你能否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时 时助人为乐,对长辈不离恭敬心? 这还有待于观察。遗憾的是,这么 小的一个行为,现在人也很难做到。
• 兄弟姐妹是同一个父母所生,在同一个家 庭生活。所以,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 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是一生里陪伴我们时 间最长的亲人。我们从小懂得尊敬自己的 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 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 能与其他人互相帮助,互相关怀。我们更 要懂得互相礼敬谦让,不要因为一句话就 伤了对方的心。我们内心都是非常地珍惜 这一段兄弟姐妹的情义。处处为对方着想, 绝对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和兄弟姐妹 发生争执、发生争斗。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兄道友”:兄,是兄长,泛指年龄大的哥 哥姐姐,应友爱年龄小的弟弟妹妹,不能 欺负、打骂他们,甚至抢夺他们的东西。 “弟道恭”:弟弟妹妹则要恭敬哥哥姐姐, 对他们要有礼貌,不能经常吵架、打架。 长幼之间要互相友爱、和睦相处。
兄弟姐妹若能和睦、没有争执,就不会 让父母操心,整个家庭其乐融融,所以, 子女和睦也是对父母的孝顺。但我们这个 时代,独生子女居多,自己也觉得“天上 天下,唯我独尊”,没人敢惹、没人敢说。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生活能力往往 很差,不能很好的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处 理的往往不好。
• 现在大多数小朋友都没有兄弟姐妹,也正是因为没有兄弟 姐妹,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只宠爱你一个人,所以很 多人习惯了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非常的霸道自私,凡是 都得听自己的,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甚至和爸爸妈 妈对着干。那么在幼儿园他也不能很好的和同学相处,因 为他不懂得尊重别人,友爱别人,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 学和朋友吵架。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和学校也应该 做到“兄道友 弟道恭”,把同学们当作是自己的兄弟姐 妹一样,大家相互谦让、和睦相处,这样才能让父母和老 师少操心。那我们的幼儿园和学校才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大 家庭。
开始吃饭了,我们还需怎么做啊? (先请爸爸妈妈入座。) 好,“长者先,幼者后”。如果是一家三口用餐, 先请爸爸妈妈入座,请爸爸妈妈坐在哪里呀? (请爸爸和妈妈都坐在正中间的位置。) 这个坐座位也要懂得,家中的主位一定要让长辈先 坐,让父母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可以抢先去 坐那个主位。主位是什么地方啊?主位就是正面 对门的位置这是主位。
弟:通“悌”, 应该读成tì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有位从开封到苏州去做生意的人,在去苏 州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在三岔路口上犹豫 不定,忽然,他看见附近水塘旁边有一位 放牛的老人,就急忙跑过去问路“喂。老头, 从这里到苏州走哪条路对呀?还有多少路 程呀”。老人抬头见问路的是一位三十多岁 的人,因为他没有礼貌,心里很反感,就 说“走中间的那条路对,到苏州还有六七千 丈远的路程。”那人听了奇怪的问“哎,老头, 你们这个地方走路怎么论丈不论里呀?”老 人说“这地方一向都是讲里的,自从这里来 了不讲理的人以后,就不在讲理了”
• 现在我们再来理解,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呀?(自家兄弟 姐们) • (表兄表妹。)就是说亲戚家的孩子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 还有吗?还有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呀? • (同学是。) • 同学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 还有呢 • (朋友是。) • 还有呢 • (同事)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别把钱财物品看的太重要,少计较,兄弟之 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多说好话, 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 恨的事情自然就会消失了。
我们现在在家庭当中来看一下, 孩子现在会不会接待客人?比方说 刚好阿姨来了,小孩在那里玩玩具 或者是看电视,根本无视客人的存 在,这样好不好?这就是不尊敬长 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应该是 停下自己手里做的事,站起来恭恭 敬敬的说一声:“叔叔好,阿姨 好。”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 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 炫耀自己的才能。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荀子也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 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人若没有礼节, 则不会有立身之地;做事不依礼节,那 不可能成功;国家没有礼节,就不会有 安宁之时。
在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礼节呢? 我们每天都要用餐,用餐之前可以做些 什么呢?比方说,听到爸爸妈妈说:开 饭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们可以先帮妈妈盛饭,帮爸爸妈妈拿 筷子。) (可以帮父母来端菜)。 端菜你要注意什么?(要双手拿盘子。) 要很小心、要谨慎,是不是?如果那个盘 子比较烫怎么办?比较烫手,怎么办? (你下面可以垫一块毛巾。) 如果我们被烫到了,父母也会不安的,是 吧?
• 于是赵孝就一路打听强盗所去的方向,到了强盗所 在的山寨,结果看到弟弟赵礼被捆绑在那里,身旁 有一口大锅,锅里的水正呼呼地冒着热气。原来饥 饿的强盗已经打算把弟弟煮着来吃。这个时候,赵 孝顾不上跟弟弟搭话,马上就来到强盗跟前说道: 我的弟弟身体有病,他那么瘦弱,你们要吃就吃我 好了,我比较胖,身体也比较好。弟弟赵礼抢着跟 强盗说到:被你们抓来,要吃就应该吃我,绝对不 能连累我的哥哥.
很多孩子完全不懂这个,比如与长 辈在一起,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懂现 在的电脑啊,英语啊,还有小朋友先进 的玩具什么的。有时候会好奇的问一下, 看一下,比如奶奶拿起你新买的玩具, 在那儿说,这个怎么玩啊?小朋友一把 抢过去说,这个你不懂。再比如,小朋 友和爷爷奶奶出去,爷爷奶奶年纪大, 腿脚不好走不快,小朋友就不耐烦的一 个劲催,还说,快走啊快走啊,怎么慢 的跟蜗牛似的。实际上这个在传统当中 是避讳的,尤其不要在长辈面前过多夸 耀,除非你是要为长辈干活,这是两回 事。比如,奶奶,我帮你把买的东西拎 回家,有劲儿,这个是好的。
孩子小时候会为了玩具打架;大了会 为了钱财杀人。现在社会上这种现象特别 多,有些人打麻将仅仅为了五元钱, 坐出租车为了省一元钱,就会杀人夺 命,非常可怕。若能从小断除对财物 的贪执,就会止息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父亲,他的孩子脾气很不好,他就跟孩 子讲:“你每次发脾气,就到后院那根木柱子上面钉上一个钉子。” 这个儿子一发脾气就钉一个钉子,钉了一个星期左右,孩子一看,密 密麻麻的钉子在上面,突然才警觉到:“我的脾气原来这么不好!” 慢慢就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发脾气的情况慢慢减少了,后来终于 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又跟他说:“你只要今天不发脾气,就到后面 的木柱上拔一个钉子出来。”就这样一天一天把钉子拔掉,拔完的那 天他很高兴,就跟父亲说:“钉子我都拔完了。”父亲带着他到后院 去看,告诉他:“你虽然已经把钉子都拔完了,但是这根木柱能不能 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不可能,已经千疮百孔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说的话就像 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伤口。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 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亲人,千万别因一句错话, 一件错事伤了他们的心。
• 结果这些无恶不作的强盗们,听到兄弟二人 这样的对话,看到了手足之间舍身相救的场 面,被这人世间兄弟的真情实意所感动,不 禁流下了热泪,还把他们兄弟二人给放走了。 • 赵孝和赵礼他们兄弟二人这样的互相爱护, 宁肯牺牲生命的精神,来保全兄弟的生命, 这件事情就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也是一 位深明仁义道德的君王,皇帝就下诏书封他 们兄弟二人做了官,而且把他们这种感化强 盗的事迹昭告天下,让臣民来学习。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不管吃东西或喝饮料,都要请 长辈先用;就座时让长辈先入座; 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可能有人认为:“这没有必要 吧!现在人人都是平等的,长幼可 以一起吃、一起走、一起坐。”这 种想法大错特错。
可现在人不注重这些,一家人吃饭 时,都是先让孩子吃,这完全是错的。 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尊重长辈,让老人 先坐、让老人先吃。假如从小懂得尊重 老人,自己老的时候,子女也会孝顺他。
我们在“入则孝”的部分讲完了孩子在家里应该怎 么和父母相处,应该遵守哪些规矩礼节。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出则悌”的学习。“悌”的本 意是“敬爱兄长”,泛指“尊敬长辈”。“出则悌” 讲的是,家中的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 我们和长辈在一起应该遵守什么规矩。我们今天享 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先辈们辛勤创造的, 所以就要尊重长辈,特别是付出巨大劳动和心血的 父母、祖父母、老师等人。那么,现在的孩子和尊 长交往的时候,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
• 小明今年六年级了,他有一个表弟小强。 每个双休日,他们俩的父母都出去工作了, 于是小强就到小明家玩。小明很喜欢捉弄 人,总是揪他头发、抢他玩具,每次表弟 都被他弄哭,小明却幸灾乐祸,不以为然。 这天小强又被他欺负了,于是就趁小明不 注意,在他的作业本上画满了“天书”, 小明气得火冒三丈,两人就各执一词,打 冷战了。如果你是他们的父母,那你想用 哪六个字来教育他们呢?教育他们该怎么 做呢?
《赵孝争死》
• 古人的兄弟情义,真的是足以让我们听了之后都感动得落 泪。一个故事叫《赵孝争死》。 • 在汉朝的时候,有两个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 兄弟二人非常的友爱。有一年因为粮食减产,饥荒严重, 社会极不安定。盗匪猖獗,四处地烧杀抢掠,甚至出现了 连吃人的情况。 • 非常不幸弟弟赵礼被强盗抓去了,弟弟被掠走的消息传到 了赵孝的耳中。这个时候赵孝心如刀割,非常的焦急。他 心里想,如果弟弟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向父母交待啊? 我宁可赔上自己的生命,也要把弟弟救回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