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出则弟】 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 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 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 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 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 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 “道” 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 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 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 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 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 每天总是会 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 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 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 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 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 李绩。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 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 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 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 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 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 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 家里能和睦共处, 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 互相的帮助, 互相的关怀。 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 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 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 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 大。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 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

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 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对钱财看得那 么重, 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 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 一旦父母百年之后 (就 是往生之后),往往为了争田产,兄弟姊妹彼此不能和睦相处,可以说是反目成 仇。在现今的社会里头,我们可以见到非常多,为了争家产告到法院去,这些都 是很不应该的。 如果父母当时晓得留下财产会起了这么大的纷争, 一定不愿意留 这么多财产让子女争吵。 所以弟子在家里,身为父母的也要告诫他要节俭,有道是“勤俭持家家业 盛”。如果不能勤俭,物质、钱财看得非常重,很重视物质的享受,将来如果面 对有财产的纷争,这个彼此的怨恨都会从此而产生。所以能轻财物,我们把物质 看得很轻,你能看得很轻,你就有布施的心,会把你多余的财产、多余的财物分 散与人,同时也可以减少许多的怨恨,很多的纷争都是由于钱财太多所引起的。 除了钱财外, “言语忍, 忿自泯”。 为父母的在家里也要特别关心你的小孩, 他们的互相对谈当中, 是不是言语很粗鲁?是不是讲话非常的急, 会伤人?这些 从小我们就要告诫孩子,做父母的更要以身作则。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的家庭夫 妻不合,经常口角的也很多。小孩看到父母是这样的情形,他在心目当中,他也 会起了这种观念,就是父母也会吵,我跟别人吵,当然也是理所当然的。 过去曾经有一个朋友,她告诉我,有一次她跟她的先生吵架,吵得很凶,一 时也没有注意五岁的儿子就在旁边。 后来两个吵得很凶的时候, 突然听到儿子在 一旁拍手大叫:爸爸加油!妈妈加油!结果两个正打得起劲、吵得很凶的夫妻, 突然看到儿子的这一幕,吓一跳,赶快停止。从此夫妻不再吵架,即使有口角也 一定不再子女的面前出现。可见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家里的言行举止态度,讲话 的语气,都要特别的注意小心。 因为孩子很小,他不能明辨是非,他在家里学习的对象就是父母。所以父母 在讲话的时候,我们也要戒,戒什么?言语也要能忍,能忍的话,夫妻就会好言 相向;不能忍的话,夫妻的话语针锋相对,孩子就会向你学习。如果孩子从小看 到父母讲话都是很大声、 很冲, 那可见孩子小小的心灵也会向你学习。 长大之后, 他他的这种耐心肯定也不够,讲话也会很粗鲁、粗鄙,为人所讨厌。 所以从小,我们懂得言语能控制。“忿自泯”,这个忿就是生气。 [精选弟子规 出则悌教案 ]相关文章: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读课文 【出则悌】 什么叫“出则悌”?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悌道恭兄悌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悌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悌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悌悌相处。“悌道恭”,悌悌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悌悌,做悌悌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悌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悌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悌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

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 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悌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 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悌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悌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悌睦,孝在中”。如果兄悌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 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悌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 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对钱财看得那么重,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

解读《弟子规》-出则悌

解读《弟子规》——出则悌 一、辩证地认识《弟子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几千年传统社会如果没有规矩,早就陷入了崩溃。为什么中华文化可以传承数千年,即使外族来袭也依然无法改变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我想,这主要在于社会对规矩是需要的,这种规矩不是说禁锢人们的思想,而是要人们学会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有了这些守则规范,我们才能够经由对这些守则规范的遵守而变成谦谦君子。因此,我们今天学习《弟子规》时,就要辩证地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成就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生的,其实就是从小养成的好规矩,好习惯。难怪名人说?播种习惯收获命运?。 二、【出则弟】解读 【解读】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弟通悌:从心,弟声。《说文》:?悌,善兄弟也。?本义:敬爱兄长,泛指敬重长上。 《三字经》里提到?首孝弟,次见闻?,这里可以看到,即使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孝悌仍然比读书重要。古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今人还比不上古人吗? 《孝经》里面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理顺,莫善于悌」。教导人如何关怀他人,没有比教孝更有效果的;教导人有节有度,懂得尊敬他人,没有比教悌更好的方法。所以「悌」还包含一个礼节的教诲,孔夫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礼貌很可能在人群当中无法立足。只要你走出自己的房间,就要与人交往,首先就是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交往;离开自己的家庭,就要与族里的其他长辈交际。交往要注意什么呢?《弟子规》为我们提供可操作的礼仪、规矩。 弟道第一条,注意与兄弟交往礼节。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 丁守莲 活动设计背景 《弟子规》是清代学士根据张示孔子言行的《论语》,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所提炼的做人道理,适用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古老的文化中蕴含着的是一脉相承的渊源文化和行为准则。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更加广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逐渐加强,辨别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自己处在特定的环境,小朋友该如何去处理,弟子规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行为参考,帮助孩子们愉快、大方,有礼貌的与人交往。作为简练、深刻的古文,《弟子规》能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们灵性。 活动目标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与生活情景结合,将尊敬长辈、关爱伙伴的诗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乐于积极参加国学诵读活动和歌曲表演唱活动,帮助儿童积累文学底蕴,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及灵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学会做一个长辈们喜欢、朋友们信赖、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小红花、字卡、古筝音乐、曲谱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1、播放课件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之前我们学习了《弟子规》里小朋友爱父母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弟子规》里有关于尊敬长辈、兄弟姐妹们友好互相关爱的故事。 2、再次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义:孔融是怎样吃梨的,我们可以向孔融学习什么?(关心友爱,把好吃的留给别人,谦虚有礼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尊长,勿见能。” 二、诵读导入,培养儿童情绪 带领同学们模仿古人(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复习诵读,引出课题。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韵文,读准字音。 2、借助图文,译文初步理解课文。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四、诵读古文。 1、借助拼音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请小老师领读。 3、去掉拼音读文,课件出示韵文。 4、指名读。 5、男女对读。 6、同桌对读。 五、理解古文含义 1、自己试着看译文,理解意思。 2、教师指导理解句意。 逐句讲解,梳理含义,着重讲解个别补偿用字的含义:“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是说不论是吃饭、喝水,还是就座、行走,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出则弟】 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 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 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 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 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 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 “道” 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 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 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 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 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 每天总是会 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 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 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 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 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 李绩。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 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 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 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 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 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 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 家里能和睦共处, 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 互相的帮助, 互相的关怀。 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 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 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 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 大。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 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

弟子规教案出则悌

弟子规教案11 进度:出则悌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复习: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教学内容教学检讨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 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当我们坐着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 要起立致敬。等长辈坐下,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在公交车或火车 上我们也要让位给长者。 (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 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 视听。」另外在长辈身旁时也不可以大声喧哗,影响到长辈的谈话。 引申: 我们在公交车、捷运、火车上或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 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所以在外面我们要记 得轻声细语。 (三)复习 1.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父母就寝前, 做子女的也要关怀问候,时时刻刻要想到父母生活起居是否安好,这是为人子 之道。出门前要禀告父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回家后要马上面见父母, 让父母亲安心。 实际演练 1.练习问早「妈妈(爸爸)早,昨天睡得好不好?」 2.练习问候「妈妈(爸爸)我回来了!」

二、故事时间 (一)弃老国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就要被抛弃丢到山里。有位大臣非常孝顺把父亲藏在地下室,尽心供养。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命令国王回答他问题,否则就要灭掉国家,国王访遍朝廷中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大臣偷偷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将问题一一解答。 1. 二条蛇,如何判别那一条是公的,那一条是母的?(把它们都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情暴躁的是公蛇,柔顺的是母蛇。) 2. 国王的大象有多重?(把大象放到船上,记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等船沈到相同的位置,再将石头拿起来秤重。) 3. 木杖哪头是树根,哪头是树尾?(放到水里,根的那一头会向下,尾的那一头会向上。) 4.两匹白母马,体型颜色没有差别,如何分别谁是母,谁是子?(拿草去喂,母马一定会让草给孩子吃。) 天神非常高兴,答应保护国土,国王大喜问大臣是谁告诉你答案?大臣将实情告诉国王,并请求国王宣布不淮再抛弃老人,一旦发现有不孝顺的人,马上判罪。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 请其它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 1.短剧演出 剧情: 妈妈在客厅中看书,杰伦和依林正在家中看电视,他们两人笑得很大声并且聊得很开心。忽然门开了,原来是爸爸回来了。 妈妈马上说:「杰伦、依林,爸爸回来了!你们没有叫爸爸?」 两人只回答:「喔,等一下我们快要看完了!」并不理会父母。 2.检讨错误 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 (1)父母呼应勿缓。(母亲说的话两人没有马上回答去做) (2)尊长前声要低。(母亲在看书时,两人说话、笑闹得太大声)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 读课文 【出则弟】 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

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对钱财看得那么重,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

弟子规:出则悌

弟子规:出则悌 chū zé tì 【出则悌】 在日常生活中友爱兄弟姐妹 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说: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有孝道。 cái wù qīng yuàn hé shēng yán yǔ rěn fèn zì mǐn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说: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huò yǐn shí huò zuò zǒu zhǎng zhě xiān yòu zhě hòu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说: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zhǎng hū rén jí dài jiào rén bù zài jǐ jí dào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说: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理应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chēng zūn zhǎng wù hū míng duì zūn zhǎng wù xiàn néng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解说:称呼长辈时,不能够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lù yù zhǎng jí qū yī zhǎng wú yán tuì gōng lì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解说: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 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qí xià mǎ chéng xià jū guò yóu dài bǎi bù yú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解说: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 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 才上马或上车。 zhǎng zhě lì yòu wù zuò zhǎng zhě zuò mìng nǎi zuò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解说: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能够坐下。 zūn zhǎng qián shēng yào dī dī bù wén què fēi yí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解说: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 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jìn bì qū tuì bì chí wèn qǐ duì shì wù yí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弟子规讲义出则悌(二)

出则悌 引子 〈出则悌〉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我们在“入则孝”的部分讲完了孩子在家里应该怎么和父母相处,应该遵守哪些规矩礼节。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出则悌”的学习。什么是“悌”呢?“悌”的本意是“敬爱兄长”,泛指“尊敬长辈”。“出则悌”讲的是,家中的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我们和长辈在一起应该遵守什么规矩。 “悌道”实际上就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往往把“孝”“悌”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并视之为做人的根本。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悌”呢?在古代,《弟子规》要求孩子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遵守哪些规范?注意哪些礼节?而我们今天和长辈交往的时候,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我们来看《弟子规》在“出则悌”的部分是怎么要求的。 、

传统中国的家族意识非常强,一个家族几百口人住在一起。包括爷爷奶奶、叔叔大爷、表哥表弟都住在一起。“悌道”对于维系传统社会家族和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是在现代社会,像中国古代那样庞大的家族已经很少了。现在我们的家庭一般就是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三口人,我们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很多人都没有兄弟姐妹,那这是不是就是说“悌道”这种传统美德,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呢?当然不是,在现代社会中“悌”的思想更应该推广为同学、朋友之间的尊重友爱。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家要好好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当哥哥姐姐的,年纪大,懂得道理多,应该在生活上多照顾弟妹,学习上多帮助弟妹。而且,在兄弟姐妹吵架的时候,年纪大一点的哥哥和姐姐要谦让弟妹。那么,当弟弟妹妹的,要听从哥哥姐姐的指导,不能因为自己小就任性不听话。 兄弟姐妹是同一个父母所生,在同一个家庭生活。所以,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是一生里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亲人。我们从小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帮助,互相关怀。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他小时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活动设计背景 《弟子规》是清代学士根据张示孔子言行的《论语》,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所提炼的做人道理,适用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古老的文化中蕴含着的是一脉相承的渊源文化和行为准则。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更加广博,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逐渐加强,辨别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自己处在特定的环境,小朋友该如何去处理,弟子规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行为参考,帮助孩子们欢愉、大方,有礼貌的与人交往。作为精炼、深刻的古文,《弟子规》能帮助孩子们积累丰盛的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们灵性。 活动目标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与生活情景结合,将尊敬长辈、关爱伙伴的诗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乐于积极参加国学诵读活动和歌曲表演唱活动,帮助儿童积累文学底蕴,培养儿童优良的品德及灵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学会做一个长辈们喜欢、朋友们信赖、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xx、字卡、古筝音乐、曲谱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1、播放课件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之前我们学习了《弟子规》里小朋友好父母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弟子规》里有关于尊敬长辈、兄弟姐妹们友情互相关爱的故事。 2、再次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义:孔融是怎样吃梨的,我们可以向孔融学习什么?(关心友好,把好吃的留给别人,谦逊有礼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尊长,勿见能。” 二、诵读导入,培养儿童情绪 带领同学们模仿古人(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复习诵读,引出课题。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韵文,读准字音。 2、借助图文,译文初步理解课文。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四、诵读xx。 1、借助拼音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请小老师领读。 3、去掉拼音读文,课件出示韵文。 4、指名读。 5、男女对读。 6、同桌对读。 五、理解xx含义 1、自己试着看译文,理解意思。 2、教师指导理解句意。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读课文 【出则悌】 什么叫“出则悌” 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悌道恭兄悌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悌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悌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悌悌相处。“悌道恭”,悌悌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悌悌,做悌悌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悌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悌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悌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

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悌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悌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悌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悌睦,孝在中”。如果兄悌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悌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

弟子规全部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弟子规-出则悌》

兄弟姐妹一家亲 《弟子规-出则悌》 活动背景 社区围绕弟子规开展系列道德教育活动。这期主题“团结友爱”是继上期“百善孝为先”后的第二次道德教育活动。在熟悉领悟《弟子规-出则悌》知识 基础上,结合八德友学教育,由锦越老师们设计准备了这次的主题社区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情景剧懂得团结友爱,践行《弟子规》出则弟节“兄道友,弟 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活动形式:情景剧表演讨论明理体验践行(情景剧开不起来的情况下换成播放相关视频) 活动参与人:社区居民,家长和学生 活动前准备:播放静定音乐《永恒之地》 活动过程: 一、向孔子圣像行鞠躬礼。 二、师生行礼。 三、诵读《弟子规》之“出则弟”章并读出易解。 四、主持人发言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客人,你们看,他们来了。 五、情景剧《皮鞋兄弟》 主人:(啦……唱着歌儿出厂,前面是右脚鞋,后面是左脚鞋) 我是个快乐的人,喜欢交朋友,嗨大家好,很高兴认识你们。 (右手指鞋)这是我的右脚上的鞋子,(左手指左脚鞋)这是我左脚上的鞋子,我总是喜欢先迈右脚,这样很舒服。(双手拍他们肩)好好工作哟,谢谢啦!(下场) 右鞋:我穿在主人右脚上,总是先走一步,作为皮鞋哥哥,我希望为弟弟开路,踏平一切坎坷,让弟弟走在后面多舒坦。(下场) 左鞋:(傲慢神态)凭什么?凭什么?每次他都走在前面,有好地段他先上, 有好事他先出头,出尽风头,一样的是鞋子,我不服!哼哼!看我找机会整整他!

(右鞋前,左鞋后一齐向前走) 右鞋:弟弟,前面有个大水沟,你可要当心呀……(回头) 左鞋:(不等右鞋说完,伸手一推右鞋)你给我下去吧!(右鞋掉入水沟)左鞋:可算到家啦,哈哈,今天真痛快!没了他,看我多快活。(手舞足蹈)哎呀,踩上了一堆香蕉皮(爬起又跌倒,捂着鼻子难闻)吆,臭死了。我光亮的身体不见了,右鞋大哥快帮忙擦吧……唉,他不在了,原来这路上有这么多危险啊,平日多亏哥哥为我带路呀!可是现在他不在了……自己成这样,主人还会要我吗? 主人:(寻找)咦?我的那只鞋呢?(闻左鞋)哎吆吆,这只也这么臭,脏死了,反正也没法了穿了,扔掉算了。(丢进垃圾箱) 孩子:(牵着右鞋)嘿,今天在水沟里捡到一只漂漂亮亮的鞋子,晒干了来穿呀。(走过垃圾箱)哎呦,我今天好幸运,这不是那只左脚上的鞋吗?哈……都归我啦。 左鞋:(低头,缩起来,脸红,不好意思)哥哥,我……我……我错了,该嫌你出风头,不该推你下水沟。 右鞋:(宽容地)没关系,咱哥俩是一对,谁也离不开谁,看,我们这不是又团圆了吗? 主持人:同学们,你是怎么对待兄弟姐妹的?怎么对待身边的同学朋友的?如果没有伙伴的支持和帮助,会怎么样呢?请大家轻轻地起立,立正,慢慢抬起左脚站立。坚持一分钟后,换另一只脚站立。请同学谈感受。 同学1:我站不稳,总是晃悠,觉得好累。 主持人:是的,你看我们的双脚是需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同样,一个家庭中,也需要大家的团结友爱,齐心协力,相互帮助与扶持。在这方面,古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请看—— (播放《李绩焚须》《赵孝争死》) 学生领读:人生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孟子.尽心章句上二十》主持人:同学们,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就是兄弟姐妹,我们大家相聚在这里,同样也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啊。我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也时时上演着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悲欢离合小故事。下面就请听我们同学之间的真实故事。 学生一一上台,讲自己的故事。 主持人:愤怒对人是不好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生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当你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用停、想、选、做、评,这五个步骤来帮助自己。 六、情绪控制练习 1、停: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自己先停下来,不要有任何反应,我们可以用下面几种方法来帮助自己放轻松: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读课文 【出则弟】 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历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 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

弟子规《出则弟》教案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出则悌教案序号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 教学目标 1 培养儿童读书兴趣,提高修养,使人心地趋善,举止文雅。 2、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召学生,培养高尚情操。 点 难 点 教 学 重 背诵所学内容,做到知行合一教学准备小黑板国学教育教材 板书设计 出则悌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识 三、多种方式背诵提问:上节课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 学生回答。无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 出示: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一)多种方式诵读 1、教师:先请同学跟着老师读一遍。(老师示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提 示学生注意停顿) 2、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四位同学来领读。 (二)理解含义 1、教师:读了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思考) 2、指明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3、讲解: 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 (敬老尊贤) 1、师引背。 2、同桌互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 四、反思对照3、分组分句背。 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出差距。学生谈自己的不足。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出则悌教案序号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 2、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点 难 点 教 学 重 背诵,并做到知行合一。教学准备小黑板国学教材录音机 板书设计 出则悌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弟子规出则弟教案

弟子规《入则弟》教案 贺娟 1、静定音乐:端身正坐,闭目,手放腿上。 2、上课起立:由班长喊口令(起立) 3、向大成至圣大师行礼(行三鞠躬礼) 4、向老师行礼(行一鞠躬礼) 教学过程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练习鞠躬礼 1.小朋友遇见师长时要行礼,行鞠躬礼时身体与腿要成90度,口中说:「老师好」。老师先示范一次动作。 2.请学生一排一排到前面练习。 3.并请学生至后排家长区,向所有的家长鞠躬问好:「爸爸妈妈好」(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二)练习坐姿 1.良好的坐姿 请学生到前面示范良好的坐姿,良好的坐姿应该上半身保持挺直,头、颈部不要往前倾,椅子的高度要让膝盖成九十度弯曲, (1)男生:双脚、双膝可以稍微分开,双手置于两边大腿上。 (2)女生:双脚、双膝靠拢,将两手重迭轻放于右大腿上。 示范完后请学生轮流出来练习。 4、读经的方法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所以这句很重要,读经书的时候必须要很专注,要能专心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第一节课跟孩子上课就会很慎重,先要求他们读经以前一定要坐有坐相,书一定要摆正。当他是用恭恭敬敬的心去读,一开始是这个态度,养成以后终身不改。假如第一次上课就坐的歪七扭八,边坐的时候眼睛还飘东飘西,那就很难得到真实受益。 坐都坐好了,对书本恭敬。接下来告诉他们:学问一定要靠平常不断的积累。有一句成语叫「滴水穿石」,石头硬还是水硬?石头。那为什么石头这么硬,居然水可以把它穿过去?为什么?因为它的不断一滴接著一滴,可能到十万滴、百万滴,甚至於更多的时候就能够把它穿过去,以柔克刚。所以这个「滴水穿石」就好比我们求学问,一字一句都要认认真真把它学好、把它读好,到时候你的学问就可以有穿石的力道。所以就告诉小朋友,我们这一只手叫滴水穿石手,每滴一滴,石头快要被我滴破了,我的学问就在这一只手不断专注著指著我念的字当中,每一个字我都把它记起来了,我都把它领会了。所以在读经当中我们都是教孩子,眼睛看书,手指著书,嘴巴跟著念,心也要在,心眼口还有手统统都要专注用上。 (一)、复习 齐背已学《弟子规》的所有内容,并作点评。 (二)新授 1、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出则弟,出则弟就是我们要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要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是学习与兄弟姐妹相处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弟子规.出则悌

“弟子规.出则悌”课堂教学教案 执教者:都江堰市柳街小学牟远红 教学内容: 弟子规.出则悌 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出则悌部分 2:初步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与人相处,要能够像在家庭一样顺从长辈,团结同学,爱护弟弟姐妹 教学重点 “兄道友------忿自泯。”前八句 教学课件准备: 弟子规前八句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集体背诵弟子规的总序 2:分角色接龙,背诵弟子规的“入则孝”部分 3:争当“小老师”,给大家说说你最喜欢的“弟子规”中的一句话的理解。(选4句集中巩固)。 二:教学新课 1:教师教学生诵读“弟子规.出则悌”部分。 2:学生齐读“弟子规.出则悌”部分,教师正音。 3:分小组诵读。 4:开火车诵读。

5:“小老师”教读领读(4人) 6:教师教学“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哥哥要爱护弟弟,弟弟要尊重哥哥,做父母的孝心也就饱含在其中了。 7:教学“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如果彼此都把财物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姐妹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若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的话,愤恨自然就会消除。 三:课堂巩固 1:熟读弟子规.出则悌。 2:熟读背诵“兄道友----忿自泯。”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怎样在生活中落实好这四句话,才能做到好好孝敬父母 4: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熟读并诵读背诵这四句话。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出则悌部分,大家回去以后在家里诵读给父母听,和他们一起交流讨论你们感兴趣的部分。 2:结合生活实际,请老师,父母和同学们一起把今天学到的“兄道友----忿自泯”部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3:齐读齐诵齐背“兄道友---忿自泯”部分。 4:教师小结,结束下课。

弟子规教案第一课

第一课 一、教学内容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二、教学目标 1. 诵读《弟子规》的总叙部分,理解基本意思。 2. 了解《弟子规》包含五个部分以及这五个部分的大意。 3. 使学生懂得《弟子规》这本书是给小孩子讲做人道理的,是根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三、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在诵读的基础上会背诵。 2. 使学生明白做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讲信用;对别人有爱心,并且要与有仁德的人做朋友,学习他的优点与长处。做到了这些,如果我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认真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了。 四、教学准备 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有关《弟子规》的图片和小故事。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趣味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哪儿呢?(显示PPT) 同学们,看看这是哪儿呀?全班齐说!(小小国学图书馆) (2)“小小国学图书馆”里收录了祖国许多宝贵的书籍,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哦!让我们轻轻地推开国学图书馆的大门,一起进去看一看,图书馆里的学生们在干什么呢?(显示PPT) (3)请大家仔细地看,用心地听。(点击视频) 听出来了吗?对,他们在诵读《弟子规》呢!《弟子规》可是古时候的孩子上学必读的一本书。(显示PPT)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走进图书馆,共同来学习《弟子规》,好吗? 2. 《弟子规》题解 (1)“弟子规”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谁知道“弟子”是什么人? (“弟子”指的就是学生。) (2)教师补充:除此之外,从大的范围来讲,弟子也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那么理所当然就是学生了。 (3)“规”是什么意思?(PPT显示:“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恪守的道理,做人应遵循的规范。) (4)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在哪里了。《弟子规》这本书是给小孩子讲做人道理的,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过渡:了解了《弟子规》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的总叙部分。 3. 理解“总叙” 什么叫“总叙”呢?“总叙”就相当于一本书的序言,放在书籍的开篇,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基本内容。指名读“总叙”部分。(显示PPT) 4. 理解经典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