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弟子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优秀教案篇1实验小学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二、活动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参赛对象:一到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第一阶段(xx年11月):以班为单位开展《弟子规》原文诵读训练活动。
第二阶段(xx年12月上旬):学校组织《弟子规》原文诵读比赛活动(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六、活动形式:1、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七、评比办法: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
各年级一、二等奖各取1名。
八、人员分工:1、评委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现场的评奖工作,包括评分、统分、计分和颁奖工作。
2、宣传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音响的调试、比赛的组织、学生主持的选拔培训和活动全程的摄像录影工作。
3、后勤保障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会标制作、奖状书写、会场布置和横幅的悬挂工作。
4、安全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使之稳定有序。
弟子规出则悌教学设计三篇

弟子规出则悌教学设计三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准备了《弟子规出则悌教学设计三篇》,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内容:第一模块:进步分享(15分钟)自己的本周的一个小故事1、首先表扬上周姜勇成主动改错的事。
2、清明上坟。
自己的情况介绍,我们家的习俗是烧经,上供,上土,插一根竹条,等等。
我自己的遗憾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我很小的时候都去世了,每逢过节的时候都很想他们,自己没有尽过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请家长分享,说说自己和孩子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孩子也一同上台。
4、、有时间自己再拿出放大镜,分享自己给夫人的奶奶送放大镜的事,奶奶很高兴。
此外,上周做的好事也可分享,帮一位流浪在宁波的81岁的残疾军人的老师买了火车票,送回重庆。
(事诸父,如事父)第二模块:温故知新(20分钟)复习上次学过的1、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问家长和孩子们:吃东西的时候该怎么样?给长辈夹菜了吗?坐的时候让长辈先坐了吗?走的时候考虑长辈了吗?自己的东西有没有自己拿?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姐妹同学常应什么事情吵架?可以把玩具先让给别人玩吗?复习诵读:独木不成林第三模块:诵读弟子规(15分钟)开始诵读一遍(会背的孩子上台领背)请小朋友上台领背,注意语速,提醒“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之后与他们一一握手。
(这一次有7位小朋友上台背诵)(休息10分钟)第四模块:新课传授(45分钟)(一)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1、先讲故事:故事:仲由负米(带了一袋5公斤的米让孩子们来拎,孩子们很积极)子路是孔子的学生,非常孝敬父母,他因为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
当家里没有米,他为了让父母吃到米,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回家,然而他却甘之如饴。
弟子规 出则悌 教案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出则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弟子规中“出则悌”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悌的品质,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长辈、师长和同学的关爱和尊重。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弟子规的相关内容或简短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出则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悌’是什么意思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体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知识讲解:1. 解释“出则悌”的含义:出门在外时要尊敬长辈、师长和同学,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分享一些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出则悌”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活动实践:1. 分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出则悌”的行为。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2. 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例如在公共场所遇到老人需要帮助,或者在学校里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等。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他们如何体现“出则悌”的行为。
3. 分享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出则悌”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巩固练习: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在家庭中如何体现“出则悌”的行为,并记录下来。
2. 下堂课时,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进行班级讨论。
评价反馈: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2. 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在角色扮演中体现“出则悌”的表现,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或观看相关的电影、纪录片等,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出则悌”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组织班级或学校的公益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出则悌”的理念,帮助他人。
教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到“出则悌”的含义和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悌的品质。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长辈、师长和同学表现出关爱和尊重,同时也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发展。
弟子规教案出则悌5

明朝时有ㄧ位章佳英女士,她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了,之后兄长和嫂嫂也不幸的陆续去世了,此后她就终身不嫁担负起这个责任,将她的侄子抚养长大,虽然她牺牲了自己的婚姻,但也赢得了晚辈对她的敬爱。
(四)复习
1.居有常业无变
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写作业不写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电动玩到很晚。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担心。
(三)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叔伯等与父亲年龄相仿的长辈,要如同对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表兄弟,要如同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友爱。广义来说:对一切年纪与父亲相当的长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一切年龄稍长于我的人,要以对亲兄长一般对待。就如同孔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剧情:
母亲在家里整理东西。
女儿回家后向母亲说:「妈妈,我回来了,请问您有没有看见我的衣服?」(主动走向母亲)
母亲:「不是在椅子上吗?我昨天就叫你收好了啊!」
女儿:「对不起,我忘记了,我现在马上去收,谢谢妈妈。」
母亲:「你今天刚开学遇到新同学会不会紧张?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女儿:「还好啦!老师和同学人都很好,只是上了一整天课有点累了。」
(二)祖逖避难
晋朝时遭遇五胡乱华,有ㄧ位读书人祖逖带着几百户人家一起迁到淮泗这个地方避难。祖逖将马车让给年长的人坐,自己徒步行走。并将家里所有的财物、药品通通拿出来给大家用。在避难的过程中还教导人民怎样去耕种,在路上遇到无名的骨骸,祖逖就组织大家将这些骨骸埋葬好,并举行祭祀。他的这些举动让跟着他的老百姓都很感动,百姓们都认为能够遇到祖逖,就好像遇到自己的再世父母一样,所以当他去世时,人民都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的悲痛。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明白在家庭之外与长辈、平辈相处时应遵循的礼仪和规范。
2、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友爱朋友的良好品德。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出则悌”的要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出则悌”中具体语句的含义和道理。
掌握在不同场合与他人相处的礼仪规范。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出则悌”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培养学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灵活运用“悌”的智慧。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对《弟子规》原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和要求。
2、故事法讲述相关的古代故事和现代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悌”的重要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出则悌”的原则来解决。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加深对“出则悌”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友爱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兄弟姐妹或朋友相处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出则悌”的含义(10 分钟)解释“出则悌”中“出”的含义,即走出家门,在社会上与人交往。
讲解“悌”的含义,即敬爱兄长,引申为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和朋友。
3、学习《弟子规》中“出则悌”的具体内容(20 分钟)带领学生朗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解释其含义,强调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友爱、尊重,这样家庭才能和睦,也是对父母孝顺的表现。
讲解“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让学生明白在与兄弟姐妹或朋友相处时,不要过于计较财物,说话要宽容忍耐,这样就能减少怨恨和冲突。
学习“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长辈,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
4、故事分享(15 分钟)讲述古代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孔融对兄长的尊重和友爱。
分享现代社会中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真实案例,如某家庭中姐姐为了弟弟放弃自己的学业,最终弟弟取得成功后回报姐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出则悌”。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第一章:弟子规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让学生理解弟子规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1.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弟子规的核心价值观弟子规的基本内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和核心价值观互动法:讨论弟子规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出则悌的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出则悌的具体做法2.2 教学内容出则悌的含义出则悌的重要性出则悌的具体做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出则悌的含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出则悌的具体做法第三章:孝敬父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3.2 教学内容孝敬父母的意义和重要性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第四章:尊敬师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敬师长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尊敬师长的具体做法4.2 教学内容尊敬师长的意义和重要性尊敬师长的具体做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敬师长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尊敬师长的具体做法第五章:友爱兄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爱兄弟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友爱兄弟的具体做法5.2 教学内容友爱兄弟的意义和重要性友爱兄弟的具体做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友爱兄弟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友爱兄弟的具体做法第六章:和睦乡里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睦乡里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和睦乡里的具体做法6.2 教学内容和睦乡里的意义和重要性和睦乡里的具体做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和睦乡里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和睦乡里的具体做法第七章:谨言慎行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谨言慎行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谨言慎行的具体做法7.2 教学内容谨言慎行的意义和重要性谨言慎行的具体做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谨言慎行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谨言慎行的具体做法第八章:尊敬他人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敬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尊敬他人的具体做法8.2 教学内容尊敬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尊敬他人的具体做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敬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尊敬他人的具体做法第九章:勤奋学习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勤奋学习的具体做法9.2 教学内容勤奋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勤奋学习的具体做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勤奋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勤奋学习的具体做法第十章:反省修身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反省修身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反省修身的方法10.2 教学内容反省修身的意义和重要性反省修身的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省修身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反省修身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共十个章节。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共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弟子规出则悌教案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出则弟】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请看第八条:【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
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
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
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
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
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
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
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
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
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
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出则弟】 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 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 注意我们的行为。
请看第八条:【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
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 自己独居。
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 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
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 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 “道” 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 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 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
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 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 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 每天总是会 打打吵吵。
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 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 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
因此,如果兄弟姊 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 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 李绩。
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 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 的胡子给烧焦了。
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 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
因为我们距离父 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 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
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 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 家里能和睦共处, 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 互相的帮助, 互相的关怀。
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 孝在中”。
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
怎么说?如 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 不孝了。
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 大。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 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
重要。
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 品。
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对钱财看得那 么重, 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
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 一旦父母百年之后 (就 是往生之后),往往为了争田产,兄弟姊妹彼此不能和睦相处,可以说是反目成 仇。
在现今的社会里头,我们可以见到非常多,为了争家产告到法院去,这些都 是很不应该的。
如果父母当时晓得留下财产会起了这么大的纷争, 一定不愿意留 这么多财产让子女争吵。
所以弟子在家里,身为父母的也要告诫他要节俭,有道是“勤俭持家家业 盛”。
如果不能勤俭,物质、钱财看得非常重,很重视物质的享受,将来如果面 对有财产的纷争,这个彼此的怨恨都会从此而产生。
所以能轻财物,我们把物质 看得很轻,你能看得很轻,你就有布施的心,会把你多余的财产、多余的财物分 散与人,同时也可以减少许多的怨恨,很多的纷争都是由于钱财太多所引起的。
除了钱财外, “言语忍, 忿自泯”。
为父母的在家里也要特别关心你的小孩, 他们的互相对谈当中, 是不是言语很粗鲁?是不是讲话非常的急, 会伤人?这些 从小我们就要告诫孩子,做父母的更要以身作则。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的家庭夫 妻不合,经常口角的也很多。
小孩看到父母是这样的情形,他在心目当中,他也 会起了这种观念,就是父母也会吵,我跟别人吵,当然也是理所当然的。
过去曾经有一个朋友,她告诉我,有一次她跟她的先生吵架,吵得很凶,一 时也没有注意五岁的儿子就在旁边。
后来两个吵得很凶的时候, 突然听到儿子在 一旁拍手大叫:爸爸加油!妈妈加油!结果两个正打得起劲、吵得很凶的夫妻, 突然看到儿子的这一幕,吓一跳,赶快停止。
从此夫妻不再吵架,即使有口角也 一定不再子女的面前出现。
可见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家里的言行举止态度,讲话 的语气,都要特别的注意小心。
因为孩子很小,他不能明辨是非,他在家里学习的对象就是父母。
所以父母 在讲话的时候,我们也要戒,戒什么?言语也要能忍,能忍的话,夫妻就会好言 相向;不能忍的话,夫妻的话语针锋相对,孩子就会向你学习。
如果孩子从小看 到父母讲话都是很大声、 很冲, 那可见孩子小小的心灵也会向你学习。
长大之后, 他他的这种耐心肯定也不够,讲话也会很粗鲁、粗鄙,为人所讨厌。
所以从小,我们懂得言语能控制。
“忿自泯”,这个忿就是生气。
[精选弟子规 出则悌教案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