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02植物营养学培养方案070328
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植物营养学这一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培养未来植物营养学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本文将探讨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植物营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优化课程设置植物营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基础课程方面,应涵盖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生物学等核心知识;在专业课程方面,应设置植物营养诊断、施肥技术、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农业环境保护等课程,以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养。
还应增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农业经济、农业政策与管理等,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加大实验设施投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空间。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还应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提升创新能力。
三、实施导师制,注重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选拔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担任导师,并建立导师责任制。
导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等,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
四、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植物营养学人才,学校应加大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国际会议等方式,让研究生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提升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研究生出国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植物营养学人才。
五、健全评价体系,激发研究生学术潜力健全的研究生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学术潜力的重要手段。
090302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302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植物营养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敬业爱岗,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掌握植物营养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植物营养学科的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熟练地应用一门外国语,阅读和笔译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文献,并能撰写科学论文摘要。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01、植物营养生理与遗传02、施肥原理与技术03、水肥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三、课程设置(见附表)四、主要专业参考书目(作者、书名、出版社)1、植物营养学原理史瑞和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0年2、植物营养学原理鲁如坤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年3、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曹一平等,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4、植物营养遗传学严小龙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5、环境胁迫与植物根际营养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6、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1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2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8、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3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9、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4 张福锁,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10、高级植物营养学钱晓刚自编研究生教材11、植物生理学,王忠,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12、作物生理研究法,张宪政,农业出版社,1992年附: 090302植物营养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植物营养学教案

植物营养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肥技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植物营养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营养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环保意识,了解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和施肥技术。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植物营养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缺乏营养元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营养学的重要性。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肥技术,然后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巩固练习:提供一些植物营养学方面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物营养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
2.教学手段:通过PPT展示教学内容,同时配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讲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提供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回答。
2.作业:布置一些植物营养学方面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书面回答。
3.评价方式:采用平时练习、作业和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提供一些植物营养学方面的图书、期刊和网站,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教学工具:准备一些植物营养学方面的教具和模型,以便更好地进行讲解和展示。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施肥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也了解了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树立了环保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讲授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重点和难点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一些疑问。
今后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和答疑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掌握植物营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独立进行植物营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方案1.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修满课程学分要求,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主要包括植物营养学基础理论、植物代谢与营养、植物养分动态以及植物生物化学实验等。
选修课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择,例如植物营养生理、植物营养与生物技术、作物营养生态学等。
此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综合性和交叉学科的选修课,如农业生态学、土壤学和植物病理学等。
2.科研实践科研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并开展科研项目,完成科研任务,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相关期刊上。
此外,研究生还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学术报告等,提高学术水平。
3.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评价硕士研究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研究生在完成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撰写并提交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具备独立设计和实施实验、撰写科学论文、进行科学探索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要求。
4.学风建设5.团队合作与实习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将有机会参与导师或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还可以申请校外实习或者参与企业项目,了解植物营养应用与实践,并从实践中获得经验。
三、培养效果评估1.学术成果学术成果是评估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
学术成果包括学术论文、专利、科研项目和获奖等。
2.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相关学科竞赛,对研究生进行评估和鼓励。
3.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评估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评定学位论文质量,并作为评定学生毕业的依据。
四、创新培养模式结合植物营养学专业的特点,可采用创新培养模式,如三位导师制、企业导师制等,通过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企业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植物营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高级专门人才。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精选范文: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共2篇) 一、培养目标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业务上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与遗传学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本学科能独立从事研究教学和其它技术管理工作。
治学态度严谨,协作精神良好。
3、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指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其余为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间,考虑到植物营养学科的特点,三年中至少最好有一个完整生长季节进行科学实验。
课程学习不得少于30个学分,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等占3个学分。
硕士生如要延长或缩短学习年限,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科院(系)审查同意,报校长批准,但延长或缩短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10个:1、植物营养生理学主要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和调控;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缺乏和过剩的症状和发生机理,以及这些过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植物在旱涝盐碱高温冷害病虫害通气不良营养缺乏或毒害等环境胁迫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生理学及适应性变化规律,新无机营养元素和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营养机理等,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2、植物营养遗传学特征应用植物营养遗传学原理,采用营养动力学,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高产作物耐缺氮磷钾锌及其它营养元素的营养遗传特征,作物品种筛选及调控营养机理研究,为高效节肥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定位植物营养学是农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营养需求、营养吸收和利用,以及营养调控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植物营养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教学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1. 具备较扎实的植物营养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能够独立开展植物营养学研究和应用技术探索。
2. 具备较强的科研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
3. 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科研工作。
4. 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能够运用植物营养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和环境问题。
5. 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模式本专业采取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模式,以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课程学习:学生需要修完一定学分的课程,包括基础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和学科前沿讲座。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科研训练: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将参与科研项目或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解读等科研训练。
通过科研训练,学生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习实践:学生将参加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企业或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实习实践活动,了解植物营养学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基础植物学(2)生物化学(3)植物生理学(4)土壤学(5)植物营养学2. 必修课程:(1)植物营养与农业生产(2)植物养分元素的吸收与转运(3)植物养分元素的功能与代谢(4)土壤养分与植物营养(5)植物营养与环境(6)植物调控与养分高效利用3. 选修课程:(1)植物分子生物学(2)植物生物技术(3)植物育种学(4)农业生态学(5)植物营养生理(6)肥料科学与技术五、科研和实验实训1. 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进行科研实践和论文撰写。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策划方案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策划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培养目标,这是方案的核心。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们要培养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毕业后,他们应该能在科研、教育、企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这些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课程: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肥料学等,这些课程是专业基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科研训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农业资源利用等。
三、师资力量1.专职教师: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背景的教授、副教授担任专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2.兼职教师: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前沿动态。
3.导师队伍:选拔具有博士学位、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科研指导。
四、科研条件2.科研经费:学校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学生的科研活动。
3.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五、学术交流1.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2.学术会议: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
3.国际合作: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学生出国交流学习。
六、就业指导1.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2.就业信息:发布各类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3.校友资源:利用校友资源,搭建就业平台,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此刻,阳光已经移到窗台上,茶水也渐渐冷却。
这个方案终于完成了,我长舒了一口气,为自己倒上一杯新茶,准备迎接下一个挑战。
课程设置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一成不变。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教材里的内容与现实实践有些脱节。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1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植物营养学(专业代码:090302 授予农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植物营养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理想。
在业务上掌握植物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了解土壤学、作物栽培学与遗传学、植物保护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本学科能独立从事研究教学和其它技术管理工作。
治学态度严谨,协作精神良好。
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1)土壤污染修复与土壤养分良性循环:以黑龙江耕作土壤为基础,研究不同土壤类型栽培条件下的养分循环状况及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探讨适于寒地条件下农田土壤污染物的修复机理和技术研究。
2)植物营养高效利用与调控技术:开展不同作物的植物营养理论和应用研究,掌握作物的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应用植物营养原理及营养调控新技术进行养分高效利用和高产模型的研究。
3)资源合理利用与新型肥源开发研究以无公害、绿色、有机粮食生产为目标,运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并对城乡废弃物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广辟肥源,进行新型、特色肥源的开发研究。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实践教育。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其余为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时间,考虑到植物营养学科的特点,三年中至少最好有一个完整生长季节进行科学实验。
课程学习不得少于30个学分,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和公益劳动等占3个学分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2学分以上(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课程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种。
学位课规定为6门,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含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其它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选修课根据研究生培养方向至少选5门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专业代码__090302_ 名称__植物营养学__ 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4 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3 门共7 学分专业学位课必修 4 门共10 学分
非学位课选修5-6门共12 学分
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共 2 学分
论文选题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共 1 学分
发表论文共 1 学分四、专业课程设置
五、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工作量、
考核方式)
七、文献阅读的基本要求
八、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九、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