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_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依法

合集下载

法律关系PPT课件

法律关系PPT课件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
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 为完全民事行为能
力人。
•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 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 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九章 法律关系
.
1
• 第一节 法律关系概述
• 一、概念
• 法律关系就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 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或权力和义务)关系。
.
2
• 二、特征
• 1、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 系
• 2、法律关系以法律上的权利(力)、义 务
• 3、法律关系一种体现国家意志的特殊社 会关系
• 4、根据法律规范的性质,法律关系可 以分为公法法律关系、私法法律关系。
• 5、根据相关法律的作用和地位不同,法
律关系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
性法律关系
.
5
• 第二节 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 一、主体
• 1、含义: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 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力) 或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 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
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 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 10
• (3)责任能力: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
• 4、法律关系是合法的、受到法律保护的

第05讲_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种类、基本构成、变动的原因、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第05讲_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种类、基本构成、变动的原因、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②非营利法人,是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③特别法人包括特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主体举例法人营利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非营利法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特别法人特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3)国家在特定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例题1·2015年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无国籍人B.个人独资企业C.公立医院D.国家【答案】ABCD【解析】(1)选项A:属于自然人;(2)选项B:属于非法人组织;(3)选项C:属于非营利法人;(4)选项D:国家作为主权者是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而在国内法上,国家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国内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库券、出让土地使用权)。

【例题2·2017年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人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B.北京大学C.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D.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答案】ABCD【解析】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回顾与总结2.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权利能力是指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反映了权利主体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1)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例题·2019年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权利能力的是()。

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关系

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关系

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我们学习法理学时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该知识点贯串我们学习的每一个部门法当中,为了方便考生加以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律知识:法律关系,欢迎阅读。

概念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

1.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自然人、国家、法人、非法人组织。

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比如物、人身利益、精神财富、行为四种。

2.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

根据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1)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以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

比如合同、遗嘱等。

(2)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法律事件可以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

社会事件如战争、暴乱、罢工等,自然事件如自然灾害、人的自然出生、死亡等。

例1、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其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A.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B.物、非物质性财富、人身和行为C.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D.法律事件和法律行解析: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义务的指向,一般包括人身利益,精神财富,物,行为。

所以该题选择B选项。

例2、以下属于法律关系的是:A 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C同学关系 D婚姻关系解析: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调整形成的社会关系,在上述四个关系中只有婚姻关系是受法律调整的,所以该题选择D选项。

法律知识:法律关系

法律知识:法律关系

法律知识: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我们法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该知识点,甘肃事业单位的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给一个案例是否属于法律关系,这也是最常见的考察方式;第二,法律关系三要素分别是什么;第三,引起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是什么?那我们下面就结合历年考情和考点,从这个四个方面来一起学习法律关系。

第一,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从概念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判断是否属于法律关系的关键首先看它是否在法律规范调整中,其次要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最后法律关系一定是社会关系;比如夫妻关系、同乡关系、拜把兄弟关系和恋人关系中只有夫妻关系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即是法律关系。

第二,何种法律关系根据调整对象和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和刑事法律关系等。

比如,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关系。

第三,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关系三要素主要是指:主体、客体和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及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和国家。

法律关系内容主要是指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放弃,但是义务必须履行,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法律关系客体主要是指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比如甲对其相机享有所有权,精神财富,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人身利益,主要包括与人身相关的各种利益,比如隐私权,生命权和健康权等。

行为,合同的客体主要是行为。

第四,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

根据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法律行为是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要包括合同、遗嘱等形式。

法律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要包括自然事件,比如人的生死、自然灾害,还包括社会事件,比如战争、罢工和暴乱等。

第三章 法律关系(28课时)

第三章 法律关系(28课时)

(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 向的对象。
(一)物 (二)非物质财富 (三)行为 (四)人身
第二节 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为法律所规定,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与现象。
刑法中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1、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 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 4、(普通)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
《刑法》第四章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 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 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第六十八条 【立功】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 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 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三章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 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法律 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 法律关系具有国家意志关系的属性 ➢ 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学法理学课本笔记整理——法律关系

法学法理学课本笔记整理——法律关系

第五章法律关系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一)法律关系是社会内容与法律形式的统一(二)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并得到法律保护的关系(三)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二、法律关系的种类(一)依据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处于抽象状态还是已被具体化:一般法律关系与具体法律关系1.一般法律关系(抽象法律关系)⑴含义:是指抽象法律主体或法律角色之间尚处于法律条文的关系状态之中,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以法律设定或法律宣告的方式存在⑵抽象法律关系概括了法律关系的共性、普遍性,是判断具体法律关系的合理性和实际效力的依据2.具体法律关系(现实法律关系)⑴含义: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已经具体化,是现实中特定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⑵具体法律关系体现了法律关系的个性、特殊性(二)依据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单方确定还是双方确定: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1.绝对法律关系⑴绝对法律关系中主体的一方(权利人)是确定的、具体的;另一方(义务人)则是不确定的,而是除了权利人之外的所有的人⑵表现形式:一个主体对其他一切主体⑶最典型的绝对法律关系:物权关系⑷由于绝对法律关系是对现实关系的确认,而不需要义务人积极的行为,又称确认性的法律关系2.相对法律关系⑴相对法律关系的主体,无论权利人还是义务人,都是确定的⑵表现形式:某个主体对某个主体⑶最典型的相对法律关系:债权关系⑷由于相对法律关系需要义务人积极行为的配合来创设一种新的关系,所以又称为创设性的法律关系(三)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否适用法律制裁: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1.调整性法律关系⑴调整性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在合法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它是主体权利能够正常实现的法律关系,是法的实现的正常形式⑵调整性法律关系又称为第一性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发挥指引作用的过程中,在人们合法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法律关系2.保护性法律关系⑴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不能正常实现的情况下通过法律制裁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它是在违法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

法律关系的概述

法律关系的概述

法律关系的概述概述法律关系一、引言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下,涉及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它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依据,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公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概述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下,权利人与义务人因特定行为所产生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的联系。

它是法律规范的对象,是法律的具体应用。

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要素:1. 主体:法律关系中必然存在权利人和义务人。

权利人拥有特定权益,而义务人则承担相应责任。

2. 客体:法律关系所涉及的客体可以是人、物、财产等。

不同的法律关系与不同的客体有关。

3. 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主体依法享有的利益或保护,而义务是主体必须履行的责任。

三、法律关系的特点1. 强制性: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和强制执行性。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必须被主体遵守,不按照法律规范履行义务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 平等性:法律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关系。

法律保障各方主体在法律层面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 统一性:法律关系具有统一性,即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相互联系的。

四、法律关系的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关系的存在保证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它规定了公民、企业等主体之间应遵循的行为规范,防止了社会混乱和无序状态的发生。

2. 保护当事人权益:法律关系承载着维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功能。

通过法律关系,权利人可以依法主张自己的权利,而义务人则需要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

3. 促进社会进步:法律关系引导和规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通过建立合理的法律关系,社会可以更好地实现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结语法律关系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它保障了公民权益,维护了社会秩序。

了解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以及其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作为公民,我们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建设和谐、法治的社会。

法律关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法律关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第二单元法律关系【考点1】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P10)(2016年多选题)1.基本概念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内容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

【案例】如“婚姻关系”【考题•多选题】甲、乙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甲、乙之间的下列约定中,能够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有()。

(2016年)A.甲将房屋出租给乙B.二人此生不离不弃C.二人共进晚餐D.甲送给乙一部手机【答案】AD【解析】选项BC不属于法律关系。

2.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解释】根据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单方确定还是双方确定,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1)绝对法律关系中主体的一方(权利人)是确定的、具体的;另一方(义务人)则是除了权利人以外的所有的人。

绝对法律关系以“一个主体对其他一切主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典型的如所有权等物权法律关系、人身权法律关系等。

(2)相对法律关系的主体,无论是权利人还是义务人,都是确定的。

它以“某个主体对某个主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典型的如债权法律关系。

此外,在劳动法、行政法等领域的法律关系中大都也体现出相对法律关系的特点。

【考点2】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P12)(2009年单选题,2013年单选题,2015年多选题,2017年多选题,2018年单选题,2019年单选题)1.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考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15年)A.无国籍人B.有限责任公司的分公司C.公立医院D.国家【答案】ABCD【解析】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包括:(1)自然人,既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选项A正确);(2)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民法总则》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其中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选项C正确)、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非法人组织是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选项B正确);(3)国家(选项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8周岁的乙
B.15周岁的少年天才丙
C.刚出生的甲
D.18周岁的大学生丁
【答案】D
【解析】(1)选项AB: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选项C: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真题2·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主体权利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8年)
A.权利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B.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可分为完全权利能力,限制权利能力与无权利能力
C.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与特别法人均具有权利能力
D.权利能力以行为能力为前提,无行为能力即无权利能力
【答案】C
【解析】(1)选项A:“行为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权利能力”是指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2)选项B: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一定标准,可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选项C:法人等社会组织也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4)选项D: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谈不上行为能力。

【真题3·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人的有()。

(2017年)
A.北京大学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C.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D.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答案】ABCD
【解析】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选项C)、非营利法人(选项AD)和特别法人(选项B)。

【真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15年)
A.有限责任公司
B.国家
C.无国籍人士
D.公立医院
【答案】ABCD
【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1)自然人(选项C);(2)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选项AD);(3)国家(选项B)。

【真题5·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5年)
A.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同时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自然人不包括外国人
C.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
D.法律关系主体既包括权利人,也包括义务人
【答案】D
【解析】(1)选项A: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权利能力,只有当其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才需要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选项B:法律关系主体中的自然人既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3)选项C: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4)选项D: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真题6·单选题】小明今年3岁,智力正常,但先天腿部残疾。

下列关于小明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3年)
A.小明无民事权利能力,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小明无民事权利能力,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小明有民事权利能力,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小明有民事权利能力,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答案】C
【解析】(1)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2)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考点一: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1级)
1.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

(2)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

2.法治的价值在于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坚持和完善法治,可以使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和合法权益受到平等保护;可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可以强化企业合规意识,保障和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要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
2.需要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法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需要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

同时,需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确保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3.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要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

4.健全法治保障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健全法治保障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

5.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机制体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的执行能力和水平。

【千千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