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应激

合集下载

内质网应激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细胞质内一种复杂的膜系统,能够合成、修饰和折叠大多数细胞内蛋白。

内质网应激是一种细胞反应,其产生于受到损伤的细胞或遭遇环境应激的细胞。

内质网应激会触发一系列反应,包括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不稳定蛋白病理”。

内质网应激的/分子机制内质网应激通常由两种机制引起:第一种机制是质量控制机制(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当ER无法正确合成或折叠蛋白质时,会将其标记为“使命失败”的蛋白,然后进入类囊体降解途径。

第二种机制是ER膜受损的机制,当细胞受到压力、病原体感染等各种应激时,ER膜就会受到伤害,内质网系中的蛋白就会泄漏到细胞质中,这些蛋白被识别为异常的蛋白,并触发了细胞的应激反应。

当细胞遇到内质网应激后,有两个通路可以响应它: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和ERAD(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UPR通路UPR轨通常被周期性的病理情况打击,它产生在细胞遇到异常或积累在内质网中的未折叠蛋白质的情况下,并且能够适应细胞内的低氧、低钙等应激环境。

UPR 信号通过IRE1、PERK和ATF6等3个部分实现,这些部分构成了一个ER膜的三腔道复合物,它们确保了细胞的生长和适应内部与外部环境。

IRE1激活XBP-1s信号途径,能够改变众多基因的表达,用于调节抗应激反应和减轻细胞内压力。

PERK激活eIF2α口袋,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实现降低压力的目的;ATF6移动到细胞核中,刺激启动信号转录,以提高抗应激性。

ERAD通路ERAD是一种能查岗膜式蛋白网络,它主要是为了取消无法“修复”的蛋白质的积累。

ERAD通过特约功能域包围反常未折叠的蛋白质,并在ER膜下部形成一个空腔,然后将此糖岩,用于“TLR标记的降解”。

这一通路是ER膜下部泡胞糖蛋白和环胞糖蛋白的通路,ERAD由众多因素参与,比如蛋白质甘油基化,ERAD与UBXN1,HRD1,SEL1L,XTP3B4等众多部分合作。

内质网应激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内质网应激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内质网应激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就是内质网应激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内质网应激内质网是指细胞质内被膜包围起来的一个隔室,主要起着蛋白合成和折叠的作用。

而内质网应激是指在某些应激因素的刺激下,细胞内的内质网发生了异常的变化,导致蛋白合成和折叠失调。

内质网应激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且是一种特定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

而过度的内质网应激会导致细胞的疾病发生和发展。

二、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中的作用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释放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受阻所引起的代谢疾病。

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可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内质网应激会导致胰岛β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的表达下降和胰岛素原的合成减少,同时还会增加细胞死亡率,从而使得胰岛β细胞数量和功能不断下降,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三、内质网应激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内质网应激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于神经元的死亡和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内质网应激会改变神经元外观和结构,损伤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并通过激活促凋亡因子,刺激细胞死亡。

此外,内质网应激还会导致神经元突触功能的紊乱和突触前蛋白的合成下降,使得神经元的传导功能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四、内质网应激在癌症中的作用癌症是一种由于细胞遗传突变引起的疾病,而内质网应激在癌症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可引起DNA损伤和细胞凋亡抑制,同时也会诱导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侵袭。

内质网应激会导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受体蛋白的表达和活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信号传导,从而导致抗癌基因的失活和促癌基因的激活。

此外,内质网应激还可影响肿瘤细胞内溶酶体、线粒体的功能,并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促进炎症反应,导致肿瘤发生和进展。

内质网应激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与治疗

内质网应激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与治疗

内质网应激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与治疗内质网是细胞内的一个主要细胞器,参与细胞呼吸、蛋白质合成、修饰、转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内质网应激是指各种因素引起内质网功能紊乱或失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应激反应和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内质网应激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作用,比如炎症、肿瘤、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内质网应激在疾病中的作用与治疗。

一、内质网应激的机制内质网应激的发生源于内质网功能的紊乱,即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合成、修饰、转运等生化过程出现了异常。

当内质网功能受到干扰时,会导致积累在内质网腔中的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增加,从而产生内质网应激反应。

内质网应激的机制是内质网膜上的内质网受体(IRE1)和蛋白激酶RNA依赖性细胞信号通路(PERK)及其下游性蛋白聚集酶样受体(ATF6)等,接受干扰信号后开始酶谷反应,调节细胞的翻译后修饰机制和折叠质量控制,促进蛋白质的交通运输和通过界面的控制拉伸,抑制内质网腔中蛋白质的聚集和诱导抗应激反应,完成细胞应对内、外环境变化的生理反应。

二、内质网应激在疾病中的作用1. 炎症疾病:内质网应激和炎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炎症会促进内质网应激的发生,而内质网应激则会进一步激活NF-kB、JNK、IRE1等信号通路,增加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导致肺炎、肝炎、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2. 肿瘤:内质网应激与肿瘤的关系复杂,在肿瘤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具有双面性。

一方面,内质网应激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加快肿瘤发展;另一方面,内质网应激也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发展。

3. 心脏病:内质网应激参与了心脏病的多个阶段,包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肥厚、心力衰竭等。

内质网应激会引起心脏异常蛋白质合成和降解,加剧心脏病的发展。

4. 神经系统疾病:内质网应激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尤为重要。

内质网应激不仅会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还会导致神经炎症和自噬现象的发生,加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情,如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内质网应激及其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及其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及其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作用内质网是细胞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蛋白质的合成、折叠和修饰。

内质网应激是指内质网在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或压力后,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的现象。

内质网应激的调节对于维持细胞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并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内质网应激的原理和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内质网应激的原理内质网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器,它对蛋白质的合成、摺叠和修饰等进行重要调控。

在内质网官能异常或受到压力刺激时,会触发内质网应激的保护机制。

内质网应激是指细胞内质网的应答机制,当细胞内出现蛋白质摺叠异常、氧化应激、热应激等情况时,细胞内质网会通过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来保护细胞。

内质网应激的关键因子是一类称为内质网应激信号调节激酶(ERSKs)的蛋白质,其中包括内质网相关蛋白(ERPs),如PERK、IRE1和ATF6。

当内质网感应到摺叠蛋白异常、氧化应激或危险信号等情况时,ERSKs会被活化并调控一系列信号通路,以期回复内质网正常功能。

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内质网的质量控制、蛋白摺叠和转运、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

二、内质网应激对生物医药的应用1.药物开发内质网应激反应是生物学一大重要研究领域,因为细胞内珍贵的重要蛋白质若异常折叠,即有助于许多疾病的出现,例如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等常见疾病与内质网损伤有很大关联。

因此,人们致力于研究设计药物治疗内质网异常,如利用ER调节因子抑制PERK活性,以减缓内质网发炎反应,将会成为新型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方向之一。

2.癌症治疗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可以降低细胞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因此研究内质网应激对癌症治疗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通过对某些药物的筛选,发现能够抑制内质网应对反应的药物可以提高化疗的敏感性,增强癌细胞的死亡。

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异常

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异常

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异常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节奏,而环境的污染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些不利因素使得我们的身体容易出现各种异常,其中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功能的异常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一、内质网应激内质网是细胞内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器,是细胞合成、折叠和修饰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当细胞环境中的压力和蛋白质的合成不平衡时,内质网会出现应激状态。

这种状态会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调节和维护内质网的稳态。

如果内质网应激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内质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内质网应激反应具有多个信号通路,其中IRE1、PERK和ATF6是三个被广泛研究的信号通路。

在内质网应激状态下,IRE1和PERK被激活,分别会启动不同的下游信号通路,以恢复内质网稳态。

IRE1切割mRNA,产生出生物学活性的转录因子XBP1,调节bZIP类转录因子的表达,促进蛋白合成、折叠和分泌等。

PERK则抑制全球蛋白质合成,促进ATF4的表达,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死亡等。

内质网应激反应紊乱会导致蛋白质的合成和折叠异常,不同程度上也与糖尿病、肥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二、线粒体功能的异常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另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是膜结构复杂、细胞内反应的主要场所。

线粒体功能主要与细胞能量代谢和调节、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等有关,线粒体异常可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线粒体功能的异常包括线粒体DNA突变、线粒体膜电位过高或过低、线粒体产生的氧化应激等。

线粒体异常决定了细胞能量代谢的健康,也直接影响细胞内其他重要信号通路的功能。

线粒体氧化应激是一种常见的线粒体异常,这是指线粒体过度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引发氧化应激状态,往往导致细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紫外线、药物等刺激都会促使线粒体产生过度的自由基,进而引发线粒体DNA损伤、蛋白氧化、磷脂过氧化等。

这些过度活性氧因子将影响线粒体的色素颗粒、氧化磷脂酰胆碱、谷胱甘肽等重要物质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引发炎症障碍、细胞凋亡等疾病。

内质网应激可能会导致蛋白质表达异常而对细胞产生性影响

内质网应激可能会导致蛋白质表达异常而对细胞产生性影响

内质网应激可能会导致蛋白质表达异常而对细胞产生性影响内质网是细胞质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其功能在细胞内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内质网受到应激刺激时,其正常功能可能受到干扰,从而导致蛋白质表达异常,对细胞产生性影响。

一、内质网应激的产生原因内质网应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环境压力、细胞内物质不平衡、氧化应激等。

当细胞面临环境压力时,如高温、低温、缺氧等,内质网会进行应激响应,试图恢复细胞的平衡状态。

另外,在细胞内部,当蛋白质合成速度过快,或者细胞缺乏氧气供应时,内质网也会出现应激反应。

二、内质网应激对细胞的影响内质网应激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异常,使得细胞内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均发生改变。

在正常情况下,内质网中的分子众多,如分子伴侣和葡萄糖调节蛋白等,可协助正确折叠细胞内的蛋白质。

然而,当内质网应激发生时,这一平衡状态将被打破,导致蛋白质无法正确折叠,进而产生异常蛋白质。

三、内质网应激与细胞精子发生的关系内质网应激对细胞的影响还涉及到细胞发育的过程,特别是与细胞精子发生相关。

现有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可能会导致细胞精子发生功能异常,影响细胞的正常发育和繁殖。

细胞精子发生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过程,需要正确的蛋白质表达和折叠才能顺利进行。

而当内质网应激发生时,细胞内产生的异常蛋白质可能会影响精子的形成和功能,导致精子发生的异常或失败。

四、对内质网应激的研究和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内质网应激对细胞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当内质网应激发生时,细胞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信号,参与调控细胞死亡和炎症等生物学过程。

而对于这些信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胞内平衡的调节机制,并可能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总结:内质网应激可能会导致蛋白质表达异常,对细胞产生性影响。

内质网应激的产生原因可以是环境压力、细胞内物质不平衡、氧化应激等。

对于细胞来说,内质网应激导致蛋白质合成异常,使得细胞内的蛋白质数量和质量发生改变。

内质网应激及其与多种疾病的关联研究

内质网应激及其与多种疾病的关联研究

内质网应激及其与多种疾病的关联研究内质网是一个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在负责蛋白质的合成、修饰以及折叠等生物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内质网会受到各种压力的干扰,引起内质网应激。

内质网应激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内质网无法正常完成蛋白质修饰折叠等生物过程,从而引起一系列紊乱,导致细胞功能障碍。

内质网应激不仅与许多疾病有关,而且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内质网应激可作为某些疾病的治疗靶点。

一、内质网应激及其机理内质网应激的机制十分复杂,通常被称为ISE(ER Stress Response),即内质网压力应答。

ISE可以通过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生理因素来诱导。

1、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温度、营养供应、氧气浓度等,其中高温、低温和氧气浓度降低都可以导致ISE的发生。

此外,营养供应也是ISE的一个重要诱因。

如细胞在低糖状态下生长和运作可能会引发ISE。

2、内部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变异、炎症以及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等,这些都可能引起内质网应激。

例如,某些突变可导致蛋白质合成异常,从而引发ISE。

在炎症过程中,免疫细胞可以升高内质网应答,以应对过多的炎症因素的刺激。

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种疾病在一定程度上都与ISE有关。

二、与多种疾病的关联1、神经精神疾病在神经精神疾病中,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中存在内质网应激的病理生理变化。

神经元依赖于内质网折叠机构的功能,在ISE的过程中,细胞会通过调节分泌化学物质来适应变化。

在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中,动物的内质网应激水平明显升高。

这种应激状态和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病理特征有关,因此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干预是否可能成为阿尔茨海默病和抑郁症治疗的一种途径?2、肿瘤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内质网功能异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其中。

癌细胞常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需要依赖于ISE来应对繁殖和生存的压力。

某些细胞通过抑制特定的内质网应答机制而增加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抗癌化疗的难度。

内质网应激与疾病发生关系的探讨

内质网应激与疾病发生关系的探讨

内质网应激与疾病发生关系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是一种机体响应异常的状态,它在许多疾病的发生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质网应激是指在细胞内环境出现异常时,内质网内已经造出的蛋白无法正常被折叠,从而出现异常。

如果这个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引发许多不同的疾病。

接下来将会具体探讨内质网应激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一、内质网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

心血管疾病包括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等。

内质网应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是因为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受到了慢性压力的影响,在长期的应激下所形成的炎症可能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内质网应激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内质网应激与肝病的关系内质网应激已被证明是许多肝病的共同点之一。

例如,纤维化、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等都与内质网应激有关。

研究人员认为,肝脏中细胞内应激可能是这些疾病一个重要的发生机制。

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病毒感染会导致细胞内应激的发生。

在乙肝感染后,肝细胞内可能出现黑素细胞刺激激素及其受体,这可能导致细胞内应激。

这些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炎症和纤维化。

三、内质网应激与肿瘤的关系在癌症研究中,内质网应激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与癌症的发生相关性很强。

内质网应激可能使癌细胞对环境中的压力和逆境更加敏感甚至导致死亡。

另外一方面,内质网应激也可能对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因此,内质网应激在癌症的发生和治疗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内质网应激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内质网应激可能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也发挥作用,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水平位眼震等等。

这些疾病可能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是细胞内白质或神经元受到了慢性应激原因下的损伤。

而内质网应激作为一种介导机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中也可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总之,内质网应激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内质网应激2.2.1 内质网及内质网应激概述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其膜结构占细胞内膜的二分之一,是细胞内其它膜性细胞器的重要来源,在内膜系统中占有中心地位。

ER 的功能包括:①ER 是细胞的钙储存库,内质网的钙离子浓度高达 5.0mmol/L,而胞浆中为 0.1ummol/L。

并能调节维持细胞内钙平衡。

②ER 是分泌性蛋白和膜蛋白的合成、折叠、运输以及修饰的场所。

ER 通过内部质量调控机制筛选出正确折叠的蛋白质,并将其运至高尔基体,将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扣留以进一步完成折叠或进行降解处理。

③ER 还参与固醇激素的合成及糖类和脂类代谢,内质网膜上含有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对固醇和脂质合成起调节作用。

ER对影响细胞内能量水平、氧化状态或钙离子浓度异常的应激极度敏感。

当细胞受到某些打击(如缺氧、药物毒性等)后,内质网腔内氧化环境被破坏,钙代谢失调,ER功能发生紊乱,突变蛋白质产生或者蛋白质二硫键不能形成,引起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腔内积聚以及钙平衡失调的状态,即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stress,ERS)。

内质网巨大的膜结构为细胞内活性物质的反应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许多信号调控中起到关键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内质网是细胞凋亡调节中的重要环节[39]。

ERS可以介导与死亡受体和线粒体途径不同的一条新的凋亡通路。

当细胞遭到毒性药物、感染、缺氧等刺激时,内质网腔未折叠蛋白增多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起caspase 12活化,继而激活下游的caspase,导致细胞凋亡。

早期的ERS是机体自身代偿的过程,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如果这种失衡超过了机体自身调节的能力,最终的结局将是细胞的死亡。

ERS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深入研究ER及ERS,对于完善细胞损伤和凋亡理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为临床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理博依据。

2.2.2 内质网应激的信号通路ER 内环境的稳态一旦被打破,将激活一系列的级联反应通路,包括PERK/eIF2α通路、IRE1/XBP1 通路及 ATF6 介导的通路。

内质网应激激活的信号通路主要有[40]:①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②内质网超负荷反应(endoplasmicreticulum overload response,EOR);③固醇调节级联反应。

其中 UPR 与 EOR 由蛋白质加工紊乱所致,固醇调节级联反应由内质网表面合成的胆固醇损耗激发。

(1)UPR:蛋白质在 ER 内的正确折叠需要许多分子伴侣的协助,当 ER 中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增多时,应激信号通过内质网膜传递到细胞核,继而引起一系列特定的靶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水平下调,以使细胞继续存活,这种反应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

UPR 是一种细胞对抗内质网应激的自身保护机制,有利于细胞内环境的稳定[41]。

目前研究认为,UPR至少包括4种机制:I. 减弱翻译能力,减少新蛋白合成,防止未折叠蛋白进一步积聚;II. 上调内质网分子伴侣等保护性基因的表达,包括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和GRP94,谷胱甘肽等基因增强内质网蛋白折叠能力。

III. 使核转录因子NFKB活化,提高内质网免疫调节和抗凋亡的能力。

IV. 诱导细胞凋亡[42,43],当ER功能严重受累,机体以凋亡方式清除受损细胞以保护器官的功能。

UPR 是一种机体对抗 ERS 的保护机制,通过引发 ER 内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的正确折叠,以及调节细胞内钙浓度,来促使细胞功能恢复。

但如果 ERS 过强或时间过长,则将诱导细胞凋亡。

IRE1、PERK、ATF6 是内质网膜的三种起信号转导作用的跨膜蛋白,它们均对腔内未折叠蛋白的聚集起作用[44]。

IRE1 和PERK 是内质网膜上的跨膜蛋白激酶,在没有应激情况下,和 Grp78/Bip 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而当蛋白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增多时促使 Grp78/Bip 与其解离,然后 IRE1 和 PERK 的寡聚化及其自身磷酸化,刺激下游信号的激活。

ATF6 是含有 bZip 转录因子结构域的Ⅱ型跨膜蛋白。

当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聚集增多时,ATF6 向高尔基体转位,被 S1P(site 1 protease)和 S2P酶切成 p50 bZip 转录因子到细胞核,并激活 XBPI 转录增加,导致 UPR 的活化。

(2)EOREOR 是指正确折叠蛋白在内质网上过度积聚时引起的内质网超负荷,从而导致一系列信号物质的激活,EOR 也使机体自我保护性反应之一。

EOR 效应是激活核转录因子NF κB。

有研究显示,EOR 能被抗氧化剂和钙拮抗剂所抑制;也能被促使钙离子释放的药物所激活,因此推博 EOR 与钙储存释放以及活性氧产生有关[45]。

(3)固醇调节级联反应内质网膜上含有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其无活性的前体大分子与内质网膜和核膜相连,在内质网应激时内质网膜上的固醇耗竭,导致 SREBP 与内质网膜和核膜结合的裂解,从而激活引导固醇生物合成的起动子,即固醇调节因子,引起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增加[46]。

内质网腔内未折叠蛋白增多或钙失衡,引起内质网应激反应信号,经其膜上的三种跨膜蛋白激酶(IRE,PERK,ATF6)传导到核内,使编码 Bip 等伴蛋白的基因表达增加,恢复蛋白质正确构像;eIF2α磷酸化可抑制蛋白质翻译,减少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的堆积,从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但内质网应激反应时间过长或强烈可活化继而引起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

这是与死亡受体和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不同的一条途径。

2.2.3 Caspase-12 的激活与 ERS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ysteme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是基因家族的表达产物,已发现这一家族至少有 14 个成员。

这个家族包括一个含有半胱氨酸的五肽结构,能在底物的 N 末端天冬氨酸残基处裂解底物,从而通过蛋白水解激活或灭活底物蛋白对细胞凋亡起调节作用。

caspase 是执行细胞凋亡的主要酶类,绝大部分细胞凋亡依赖于 caspase 的存在[47]。

caspase 12 是 caspase 家族中较新的成员,也是这个家族中唯一定位于ER 的成员,它的氨基端与 Caspase 1 和 Caspase 11 分别有 39%和 38%同源性。

caspase 12 高水平表达在肌肉、肾、肝组织中,在脑组织中有适当表达。

Toshiyuki 等[48]将细胞破碎超速离心分为核、线粒体、微粒体(内质网膜)、溶解碎片,经免疫组织化学和 western 印迹证实 caspase 家族中仅 caspase 12 存在于内质网膜上。

正常生理情况下,caspase 12 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

内质网损伤可以特异地激活 caspase 12 酶原,使 caspase 12 发生重组,并与其它内质网应激分子协同作用切割并激活 caspase 9 酶原,继之裂解 caspase 3 酶原等效应 caspase,效应 caspase 切割多 ADP 聚合酶和其它细胞底物,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的实现[49]。

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caspase 12 在死亡受体或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中不被活化。

caspase 12 缺陷鼠能抵抗 ERS 引起的凋亡而其他死亡刺激仍可发生凋亡。

这表明caspase 12 与 ERS 介导的凋亡密切相关,与不涉及 ER 的凋亡信号通路无关[38]。

因此Caspase 12 被誉为是介导 ERS 致凋亡通路的关键分子。

ERS 介导的细胞凋亡是不同于死亡受体及线粒体途径的一种新的细胞凋亡途径,caspase 12作为凋亡起始因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有研究认为ERS时,胞质中的caspase 7自身活化,迁移到内质网膜上切割 caspase 12 前体,产生活性 caspase 12[50]。

活化的 caspase 12 易位至胞浆中,活化下游的 caspase,导致细胞凋亡,这个过程可被 caspase 12 的抗体阻断。

caspase 12的激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51]:①钙蛋白酶(calpain)的活化:calpain是胞质中另一类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其活化依赖于钙离子的存在,在ERS时,ER钙平衡打乱,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引起calpain活化,剪切定位于ER膜上的caspase 12前体,使之活化并释放入细胞质。

② TRAF2依赖性机制:在非应激细胞中,TRAF2与caspase 12前体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而发生ERS时,caspase 12前体与TRAF2分离,引起caspase 12活化。

③ caspase 7的转位:ERS时使caspase 7移位至内质网表面,与caspase 12形成复合物,并在Asp94和Asp341处切割caspase 12前体,破坏了膜与caspase 12的联系,导致caspase 12活化并释放于细胞质。

活化的caspase 12进而直接激活caspase 9,而caspase 9可通过裂解caspase 3酶原等效应caspase,切割多ADP聚合酶和多种其它细胞内的底物,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④ GRP78,caspase 7,caspase 12。

复合物途径:最近研究表明[52],ERS诱导伴侣蛋白GRP78表达并重新分布于ER膜,与caspase 7和caspase 12形成复合物,阻止。

aspase 12从ER释放,ATP的加入可解离这种复合物并促使caspase 12向细胞质转位,进入细胞质的活化的caspase 12启动ERS反应性凋亡级联反应,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在此过程中,caspase 12起了关键作用。

鉴于Caspase 12在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中的特殊位置,Caspase 12被认为是内质网应激引起细胞凋亡的一个代表性分子[53]。

2.2.4 ER 的钙稳态ER是细胞内的钙储存库。

钙离子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身体各种组织中,并参与体内众多重要的生命活动,钙稳态在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ER钙离子浓度高达 5.0 mmol/L,胞浆中则为0.1ummol/L。

ER通过内质网膜上的IP3通道释放钙离子到胞质中,通过钙泵将胞质中的钙摄入到内质网中,从而维持胞内钙的平衡[55]。

钙在内质网内以钙离子或钙结合蛋白的形式存在。

而钙结合蛋白与蛋白质折叠及修饰有关[56],ER的分子伴侣和折叠酶大多数是强力钙离子结合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