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乡村空间规划体系历程、架构与特征
韩国的乡村建设管理制度及其法律保障

程中, 出现了一系列工农、 乡发展失调 的问题。 城 为解决这一问
题, 90 17年韩 国发起 了 “ 新村运动” 韩国实施 “ 。 新村运动” 的项 目都经专家 周密研究后设计, 是现代科学和理念决策的产物。 韩国政府为了支持 “ 新村运动 ” 在 运动之初成立了由内 ,
喊 草地总面积 的5 %( 0 农业振兴地域为2 %) 0 。
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 在农村地域还可以进一步 诚 鲰篷
栏 辑 雷 国际交流 瞄 王l
国的农村 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 新农村 ” 。
( ) 二 农村规 划 的变 化过 程
韩国 自从建 国以来 ,农 村规划的对象和 内容发 生了巨大 变化 ( )。其 中,2 世纪7年代 《 表2 O 0 国土利用管理法 》的颁 布和 “ 新村运动 ”的开始 ,确 立了以村为单位农村 开发规划
・
分为9 道 ( 当于中国的省) 1 个 相 、 个特 别市 ( 首都 ) 6 和 个
: 其中9 市, 个道 由北 向南依次 为: 畿道、 京 江原道 、 忠清 南 忠清北道 、 尚南道 、 尚北道 、 庆 庆 全罗南道 、 罗北道 、 全 济
f济 州岛 ) 一 个特别市指 首尔特 别市, 个广域 市为 : ( , 6 仁
设 新 的集体住宅区的地方。
2 划定标准 : . 一般情况下, 韩国农村地域是按自然部落为
展中国家也必须完成 这一历史任 务。
2 世 纪 6 年 代 , 国 在 推 进 工 业化 、 市化 和 现 代 化 进 0 0 韩 城
: 进行划定 的。 如事前有规划地确定农村地域 , 其每户占用
・
韩国住区规划的发展及其启示

韩国住区规划的发展及其启示朱一荣【摘要】摘要:随着建设集合住宅必要性的增强,韩国从50年代末就开始了对住区规划的自我探索。
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以邻里单位为基础的街区邻里、分级理论、线形轴、城市设计、MA设计等规划模式。
在发展初期,韩国也经历了封闭化的难题,但是它以公共空间日常生活化的设计理念,在实践中广泛地应用了步行绿道,从而间接地化解了该问题。
而且在越趋复杂化的开发环境下,为了实现其规划理念,对设计流程和管理制度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期刊名称】国际城市规划【年(卷),期】2009(024)005【总页数】5【关键词】韩国;邻里单位;步行绿道;MA设计1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住区的封闭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而且近些年来对封闭化现象的相关研究有增多趋势,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提倡街区(block)开发模式。
处于东亚邻国的韩国,虽然建设集合住宅区的时间比我国略晚一些,但发展的速度却非常快;且住区规划也开始摆脱封闭化的难题,向城市空间的日常生活化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韩国住区规划的发展回顾,得到一些必要的经验和启发。
2 韩国住区规划的发展2.1 邻里单位2.1.1 邻里单位的初期1960年代,强硬的工业化政策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迫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在急增的住宅需求下,韩国政府开始建设集合住宅来提高住宅供应的效率。
1962年建设的麻浦集合住宅区可以说是韩国的第一个集合住宅区,但当时并没有考虑到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事实上,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早在50年代初就已在韩国的学界中广为推广,但应用到实践中却是在1966年建设汉江集合住宅区之时。
该住宅区按照邻里单位的设计原则把小学、商业及服务设施布置在了住区的中心;并且沿着东西主要道路形成了商业街,给街区带来了活力。
生活服务设施的沿街布置手法也出现在了之后的盘浦集合住宅区,且一直延续到60年代末。
2.1.2 街区单位的邻里从1970年代的江南大开发时期开始,邻里设计出现了消极的设计手法。
解读韩国的城市规划管理

•
⒋韩国的新规划体系
三、韩国城市规划种类和制订程序
• “国计法”中将城市规划分为广域城市规划、城市基本规划、城市管理规划、 地区单位规划等。
⒈ 广域城市规划
• 为了使两个以上的市、郡的空间结构及功能相互联系、保全环境、广域设施 系统化,必要的时候建桥部长官可指定广域规划圈。 建桥部长官要指定或变更广域规划圈时,需听取相关市、郡知事或郡守的意 见,并需要通过中央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审议(“国计法”第10条)。 见,并需要通过中央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审议(部长决定城市管理规划(第29条):由建交部部长立案的 以下情况建设交通部部长决定城市管理规划( 29条 城市管理规划;总统令所规定规模以上的城市地域、管理地域、农林地域或 者自然环境保护地域间用途地域的指定及变更相关的城市管理规划; 关于绿地地域变更为居住地域、商业地域或者工业地域且超过总统令所规定 规模以上的城市管理规划;按第38条规定,关于指定及变更开发限制区域的 规模以上的城市管理规划;按第38条规定,关于指定及变更开发限制区域的 城市管理规划;按第39条规定关于城区调整区域的指定和变更的城市管理规 城市管理规划;按第39条规定关于城区调整区域的指定和变更的城市管理规 划;按第40条规定对水产资源保护区域的指定及变更的城市管理规划; 划;按第40条规定对水产资源保护区域的指定及变更的城市管理规划; 总统令指定规模以上、按第51条第3项规定属于第2种地区单位计划区域的 总统令指定规模以上、按第51条第3项规定属于第2 指定及变更相关的城市管理规划。
•
⒉ 解放之后混乱时期(1945-1959) 解放之后混乱时期(1945• 解放后由于缺乏执行城市规划的能力,经济、社会处于混乱状态,城市中开 始出现人口的集中和乱开发,城市规划陷入瘫痪状态。在此时期,城市开发 仍然根据《朝鲜市街地计划令》促进,直到1962年才从《 仍然根据《朝鲜市街地计划令》促进,直到1962年才从《朝鲜市街地计划 令》中分离制定《城市规划法》(都市计划法)和《建筑法》。 中分离制定《城市规划法》 都市计划法) 建筑法》
韩国国土规划的特征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图 !" 韩国国土利用规划体系 资料来源:KRIHS, 国土 50 年: 向 21 世纪的回顾和展望, Seouipress, 1996 年版, P779 图 1 韩国国土规划体系 资料来源: 《国土基本法》 第六条有关内容再整理。
1. 4 国家设立国土规划编制的专门研究结构: 国土研究 院 韩国国土规划由建设交通部来主管, 由国土研究院 (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uman Settiements: 简称 KRIHS) 来研 究规划。KRIHS 于 1978 年成立, 由国土规划与环境研究室、 区域与城市研究室、 SOC 与建设经济研究室、 土地与住宅研究 室、 GIS 研究中心、 民间投资支援中心和东北亚研究中心组成。 KRIHS 拥有 167 位专职人员, 其中 107 人是已获博士学位或 相当水平的。国土研究院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编制国土 规划, 并评价国土规划的执行。国土研究院的基础研究项目 大部分是建设交通部的委托课题。 此外, 韩国还设立了国土规划的专门执行机构, 包括 “大 韩住宅公司” “ 、韩国水资源公司” “ 、 韩国道路公司” “ 、 韩国土 地公司” “ 、韩国高速铁路建设公团” 。1994 年还设立了 “首都 圈新空港建设公团” , 专门负责仁川新国际机场的建设。 1. 5 公众参与规划 《国土基本法》 第十一条规定国土规划的立法过程, 并强 调公众的参与: “ 建设交通部部长, 在确定国土综合规划案之 前, 要召开听众会, 听取来自各区域居民和有关专家们的意 见, 在规划里反映进去听众会所提出的意见” 。之后, 规划案 还要通过 “国土政策委员会” ( 原来称为 “国土建设综合计划 审议会” ) 的审议。国土政策委员会是由 1 人委员长、 2 人副
韩国文化之韩国的建筑和思维结构

韓國人的主要思維方式
( 3. 經濟發展與急性子 )
韓國人時常將‘빨리 빨리’挂在嘴上, 在做某件事 時, 韓國人會要求對方盡快把事情辦好, 這種思維 方式是現代社會的産物。 20世紀60年代以後, 經濟快速發展, 産業化促使 許多人群流入城市, 城市生活節奏變得更加緊湊 如果做事的動作不够快, 就可能會出問題, 甚至可 能會錯過成功的機會, 所以韓國社會開始流行起‘ 빨리 빨리’這句話, 這句話也被認爲是韓國人的一 種美德。
宗廟(종묘) 1
是韓國首爾供奉朝鮮 王朝君主和王妃的靈 位的儒敎祠廟。 1394年由朝鮮太祖李 成桂下令修建。 作爲世界最古老的皇 家儒敎祠廟, 宗廟199 5年被列入世界遺産名 錄。
宗廟(종묘) 2
宗廟每年在5月份的第一 個星期天擧行祭祀朝鮮王 朝君主和王妃的儒敎儀式( 宗廟祭禮)。 宗廟祭禮的音樂是朝鮮宮 廷音樂的一種, 被稱爲宗 廟祭禮樂。 宗廟祭禮和宗廟祭禮樂20 01年被聯合國敎科文組織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 代表作名錄。
韓國人的主要思維方式
( 2. 權威主義與體面 )
遇到老人或長輩時, 通常要彎腰向對方打招呼, 如 果年紀相差很多的話, 晩輩在長輩面前不能抽烟 在韓國, 長輩與晩輩間有許多必需遵守的禮節, 這 受到儒家思想影響的結果。 儒家思想强調要對父母盡孝, 對國家盡忠, 這点也 是長輩與晩輩間應保持一定距離的前提。 長輩永遠比晩輩擁有更大的權威, 在這樣的社會 裏, 權威與體面具有重要的價値。
崇禮門(숭례문)
是位於韓國首都首爾市中 區的一座城門, 落成於139 8年。 1962年12月20日被定爲 韓國第一號國寶。 2008年木造樓閣遭縱火焚 毁, 僅存石造城門。 隣近平民化的市場, 是首 爾乃至韓國的主要地標之 一, 是韓國的國家象徵。
韩国首尔城市规划做法

以韩国首尔为中心的都市圈的城市建设的相关启发摘要:本文主要阐述韩国首都圈的规划建设、新城开发、综合交通体系和根底设施建设、住宅开发、生态环境爱护等方面内容,以及对韩国首尔的城市建设及规划系统进行概括。
韩国首都首尔〔Seoul,旧译“汉城〞〕地处朝鲜半岛中部,因位于汉江之北,古称“汉阳〞。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
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汉城的英文名字按韩国语固有词发音用SEOUL标记,意为“首都〞。
202X年,在市X推动下,汉城的中文译名由使用了600多年的“汉城〞改为SEOUL的谐音“首尔〞。
作为韩国首都,首尔是韩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
以首尔为中心的70km以内的首尔特别市、仁川直辖市、京畿道行政区及其下属的64个次级地方行政区,组成“首都圈〞,总面积1.18万km2,仅占韩国总面积的12%,但韩国近5000万人口中的一半生活在“首都圈〞内,韩国7成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来自“首都圈〞。
韩国首都圈的形成始于1960年代韩国工业化快速启动时期,197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1990年代趋于成熟稳定。
在这40年的时间里,首都圈经历了中心集聚快速开展、中心限制稳定开展、中心扩散外围开展3个重要的开展阶段,城市开展水平不断提高、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化建设成果不断稳固,首都圈从首尔的一城独大开展到地域的整体崛起,从人口、产业等的中心集聚开展到地域均衡布局,同时,通过举办1988年奥运会和202X年世界杯,整个地域的市政、综合交通、生态环境等都大幅改善和提升。
到1990年代,首都圈的城市化率达96%,集中了全国约一半的人口。
韩国首都圈已成为东亚地区著名的超级大都市圈之一,是韩国地域经济的龙头、地域开展的楷模,在韩国的经济社会开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韩国首都圈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借鉴韩国首都圈经过不断开展探究和创新实践,都市圈开展理念更为成熟,开展措施更加得力,首都圈的整体规划建设水平高、成效显著,许多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030首尔规划”概要与特点解读

46大张江与产业发展 │ZhangJiang Report 2014.10 Shanghai Economy The Summa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030 Seoul Plan ”“2030首尔规划”是“2030首尔城市基本规划”的简称,是首尔市在2013年发布的最新规划。
该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在把握首尔市人口、产业、经济、环境、交通、住宅等领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展望未来20年的城市发展愿景,制定反映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框架,并从空间层面对城市愿景及相应的战略核心主题进行具体落实。
“2030首尔规划”概要与特点解读文/ 王周杨2015.08 Shanghai Economy 国 际 | Intern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472014.10 Shanghai Economy ZhangJiang Report │ 大张江与产业发展 Enterprise | 企 业2015.05 Shanghai Economy Creative Economy | 创意经济2015.07 Shanghai Economy 一、规划概要进入21世纪以来,首尔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经济增速减缓、社会阶层两极分化、大都市圈竞争加剧、气候变化、城区老化等问题,需要制定新的战略规划来应对各种层面的挑战。
“2030首尔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城市愿景;(2)核心主题、主要目标与战略;(3)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规划;(4)生活圈规划;(5)规划实施。
1.城市愿景经过市民与专家的广泛讨论,最终将“2030首尔规划”的愿景设置为“充满沟通与关怀的幸福城市”。
该愿景反映了首尔市民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共同愿望,即通过“沟通与关怀”实现首尔城市发展的各项目标,包括生活质量、城市面貌、均衡发展、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等,最终将首尔建设成为“让市民倍感幸福的城市”。
韩国国土空间规划课件

• 基于这种思路,第一次国土空间综合 计划首先优先建立和整备可引导国民 经济发展的大规模工业基地,同时为 连接大城市和各地区之间扩充和整备 交通、通信、水资源及能源网络,以 提高生产效率。
. 但是,急速工业化伴随着急剧城市 化,形成了以汉城和釜山为中心的 工业化和城市化地区,大城市人口 过度集中导致经济收人的区域差异 拉大和国民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 也造成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深刻差 异。
. 基于以上原因,为消除弊端,奠定长 期高速发展的基础,同时为道、郡( 县)综合建设计划及城市计划等各级 区域计划指明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方 向,为创造良好的国民生活环境,需 要制定利用和开发全部国土空间的计划
•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 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它是以协调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与 人口、资源、环境为宗旨,以国土 资源的综合开发、生产力的合理布 局、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与保护为 主要内容,按一定程序编制的国土 空间开发整治方案。
•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国家或地区长远性 的指导决策计划,具有系统性、整体 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 优先于或指导国家其他建设性计划, 具有最基本、最高等级的地位,过去 的计划期为10年,今后的计划期为20 年,属于长期计划。
• 为了有效地利用国土土地资源, 1972 年制定了《国土利用计划法》,规定 了土地利用计划的具体程序,并且限 制国土土地资源的无秩序利用。 1982 年制定了《首都圈整备计划法》,抑 制首都圈的过多扩散,并促进区域平
• 生活环境设施跟不上人们的需求、农 耕地的过分蚕食、自然资源的破坏和 环境污染等。 20世纪80年代,社会上 形成对解决这些国土空间开发问题的 强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乡村空间规划体系历程、架构与特征韩国乡村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
韩国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韩国都只是落后的农业国。
据韩国银行的统计资料显示,1953年韩国人均GDP仅为66美元,1960年为79美元,直到1965年韩国人均GDP也仅为108美元。
与当时的中国情况接近,在世界范围内均属于贫困、落后的国家,当时的韩国乡村居民生活贫苦、民生凋敝,乡村发展活力明显不足。
第一次国土规划(1972—1981年)随着第一次国土规划的开始以及“新村运动”的兴起,韩国乡村经济开始起飞,乡村面貌也开始大为改观,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不仅如此,为了顺应社会产业发展,韩国政府开始积极开展乡村空间规划与开发,不仅对乡村空间发展布局进行重新设置,而且还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韩国乡村空间规划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73年,韩国政府提出了“新村工厂”计划,积极引导首尔、釜山等地区工厂向乡村地区进行扩散与转移,对乡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次国土规划阶段(1982—1991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韩国政府开始注重乡村空间功能价值的实现,在乡村空间规划设计中融入了乡村公共设施建设以及乡村综合开发等功能,力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第三次国土规划阶段(1992—2001年),韩国将重点放在培育西海岸工业空间和地方城市国土开发的分散化层面,对乡村空间规划的发展略有忽视。
第四次国土规划阶段(2000年至今),乡村空间规划、开发布局重新迎来发展契机。
2000年,韩国开始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化”管理模式,整合城乡管理机构并颁布各项法律法规,2003年,以《国土基本法》为基础的《关于国土计划及利用的法律》(简称《国土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韩国进入城乡“一元化”管理新格局。
《国土规划法》实施十余年来,韩国乡村发展实现新的突破,经济发展不断向好、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韩国乡村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架构
早在1963年,韩国建设部①就制定了《国土建设综合计划法》,并将其作为国土规划领域的最高法律,以保障国土规划的法律地位。
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1972年韩国颁布了《国土规划法》,正式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随后韩国一直在逐步完善国土利用管理框架。
在长达40年的发展实践中建立了完备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图1)。
根据土地利用计划的性质可分为最高计划、特别计划、基本计划和细节计划。
最高计划是以《乡村建设综合计划法》为基础的乡村建设综合计划,其中,不仅包括乡村的土地开发利用,还包括土地的整顿、土地布局等多个层面;特别计划是以《乡村空间规划设计计划法》为基础的乡村空间整顿计划;基本计划是以《空间规划利用管理法》为基准的土地利用计划;细节计划是依据个别法的利用计划。
总之,韩国以《国土基本法》《国土规划法》为基本准绳,构建起完整的空间规划架构,为保障并进一步推进城乡“一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国乡村空间规划体系的主要特征
经过长期探索、实践,韩国乡村空间规划目前形成了完备的发展架构,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体系化等鲜明特征。
(1)全面性与系统性。
韩国乡村空间规划的全面性体现在规划内容的全面和政府管理的系统性。
韩国是世界公认的对国土管理非常严格的国家,在乡村空间规划中,往往会针对乡村产业格局、生态环境、文化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细致入微的规划工作,政府在规划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从国家到道(相当于中国的省)再到市与郡(相当于中国的县)多个层级的政府形成了完备的执行和监督系统,为韩国乡村空间规划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层次性与体系化。
在乡村空间规划过程中,韩国尤其注重通过多层次的规划形成完整的体系,从各层次的法律法规制定到各层次的规划编制,多层次、重细节的规划体系是韩国乡村空间规划独具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是多层次的规划与法律法规为韩国乡村空间规划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制度基础、形成了完备的乡村空间规划体系。
(节选自《韩国乡村空间规划的发展经验与政策启示》,原作者李钢、郑辽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