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体内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对虾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技术

2.1.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促进对虾生长。 机体组织的更新与修复;为对虾提供能量。 调节生理活动。 实际是氨基酸需求
2.1.2 蛋白质需要量
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为 230~550g/Kg饲料。
种类
幼虾和中成虾 后期幼体 幼虾 幼虾 后期幼体 成虾
单糖 对虾对糖的利用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对单糖的利用
极差。 低聚糖
对低聚糖的利用意见不是很一致,但是对非还原性糖类 的利用要好于对还原性糖类的利用,如海藻糖和蔗糖比 麦芽糖利用要好并能降低死亡率提高饲料效率。
多糖 Shiau 和 Peng ( 1992)证明,与葡萄糖相比,
对虾可以更好的利用玉米淀粉。普遍认为对虾对淀粉 的利用较好,特别是小麦淀粉饲料效率较高,甲壳质
鸡肉粉 血粉:LYS含量高 蚕蛹:CP55-62%,pr.消化率>80%,Lys、Trp
、Met丰富,EE含量高,不易贮藏
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
豆粕:其粗蛋白质含量约为43-45%左右,对虾对 熟化豆粕的蛋白质消化率一般都在85%以上。影 响豆粕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1)大豆粕蛋氨酸 含量較低,(2)热处理不完全的豆粕中含有較多的 抗胰蛋白酶、血球凝集素等抗營養因子。因此提高 豆粕营养价值,宜与其它动物饲料原料搭配使用。 及对生豆粕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Guillaume( 1989)
0.34( 0.03 %Ca) Davis 等( 1993)
0.5 % ~1.0( 1 %Ca)
1.0 % ~2.0( 2 %Ca)
不同磷源利用效果
磷酸二氢钠 68.2% 磷酸二氢钾 68.1% 磷酸二氢钙 46.3% 磷酸氢钙 19.1 过磷酸钙 9.9%
红螯螯虾营养生理研究进展(下)

2020.6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2018A04001);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2018A03005)。
通信作者:张海涛。
刘敏1张海涛1,2孙广文1,2王卓铎1,2(1.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华南水产与畜禽饲料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2;2.湛江恒兴特种饲料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94)四、红螯螯虾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研究1.对维生素的需求维生素非生物体组成部分,但却担负着特殊的代谢功能。
动物需要从外界(通常是饲料)摄入微量的维生素,以维持机体生长。
目前有关红螯螯虾对维生素需求的研究仅见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 1(视黄醇)需求量的报道。
左迪(2016)研究了不同饲料V C 水平(0~3200毫克/千克)对红螯螯虾免疫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 C 能够促进红螯螯虾的生长,机体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増高,但V C 对其成活率、肝体指数无显著影响。
V C 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肝胰腺,V C 添加量过高或不足时均会抑制红螯螯虾的生长,结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肝胰腺中V C 含量的变化,红螯螯虾饲料中V C 的适宜添加量为400毫克/千克。
基于免疫性能考虑,建议螯虾饲料中V C 的添加量为800毫克/千克。
左迪的研究同时表明V C 能增强红螯螯虾的抗病毒能力,对螯虾防御WSSV 侵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吴东蕾(2015)采用了与左迪类似的方法研究红螯螯虾对V C 需求,得出了相似的结果:400毫克/千克的V C 水平最适合红螯螯虾的生长。
罗文等(2005)探讨了不同饲料V E 水平(0.0085%~0.0276%)对红螯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
结果发现饲料中19.2毫克/千克的V E 可明显提高红螯螯虾的繁殖性能,且V E 主要是通过提高红螯螯虾受精卵的质量来提高其胚胎发育的成活率和孵化率。
Liñán-Cabello 等(2004)的研究也发现类胡萝卜素和视黄醇(维生素A 1)可促进红螯螯虾卵母细胞发育,且这两种物质是雌虾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必需营养素。
食品中氨基酸含量与口感的相关性研究

食品中氨基酸含量与口感的相关性研究导语:食物对人类而言是基本的生存需求,而在追求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人类对食物的味道和口感也有着不同的追求。
而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往往与其中的氨基酸含量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氨基酸含量与口感的相关性。
一、氨基酸对食品口感的影响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组成食物味道的重要成分之一。
例如,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是食物中重要的味觉物质,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
精氨酸则具有增强甜味的作用。
而丙氨酸则能增强酸味的感知。
因此,不同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会直接影响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二、氨基酸含量与食物的咸味关系研究研究表明,食物中谷氨酸的含量与食品的咸味感知密切相关。
一方面,谷氨酸能够与食物中的钠离子结合,增强钠离子在味蕾上的感知,进而增加食物中咸味的感知。
另一方面,谷氨酸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味蕾细胞,增强味蕾对咸味的敏感性。
因此,食物中谷氨酸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食物的咸味感知,而适当的谷氨酸含量可以增加食物的咸味感。
三、氨基酸含量与食物的酸味和苦味关系研究食物中丙氨酸的含量与食物的酸味感知相关。
研究发现,随着食物中丙氨酸含量的增加,食物的酸味感知也增强。
这是由于丙氨酸能够与食物中的酸类成分结合,进一步增强酸味的感知。
而在酸味的基础上,苦味的感知也有一定的关联。
比如,某些氨基酸的味觉质体上存在两种受体,一种受体接受酸味的刺激,另一种受体则接受苦味的刺激。
因此,食物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酸味的感知,也会对苦味感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氨基酸含量与食物的甜味关系研究食物中精氨酸的含量与食品的甜味感知相关。
精氨酸在食物中能够与食物中的甜味物质结合,使甜味物质在味蕾上的感知增强。
同时,精氨酸还能够刺激味蕾细胞释放更多的甜味感知信号,进一步增强食物的甜味。
因此,适当增加食物中精氨酸的含量,可以增强食物的甜味感。
结语:食品中的氨基酸含量直接影响着食物的口感和味道。
食物的咸味、酸味、苦味、甜味等味觉的感知都与其中的氨基酸含量密切相关。
鲜虾贮藏期间蛋白水解产物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鲜虾贮藏期间蛋白水解产物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鲜虾作为一种美味可口的海鲜食材,备受人们喜爱。
然而,由于其易腐败的特性,如何在贮藏期间保持其新鲜度和优质品质是鲜虾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讨论鲜虾贮藏期间蛋白水解产物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鲜虾品质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蛋白水解产物。
蛋白水解产物是指蛋白质在贮藏过程中被酶水解分解产生的化合物。
这些水解产物包括氨基酸、肽和多肽等。
在鲜虾贮藏期间,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和自身酵素的作用,蛋白质开始发生水解分解,从而产生各种蛋白水解产物。
蛋白水解产物的变化对鲜虾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蛋白水解产物的生成会导致鲜虾的香气和味道的改变。
研究表明,鲜虾贮藏过程中,蛋白水解产物的生成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常常被描述为鱼腥味。
这种气味的产生会降低鲜虾的口感和风味,使其失去原有的鲜美。
因此,对于加工和销售鲜虾的企业来说,必须采取措施来减少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降低香气和味道的改变。
除了香气和味道的改变,蛋白水解产物还会对鲜虾的质地和口感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蛋白质的水解会导致鲜虾肌肉的变软和脱水,从而使其质地变差。
此外,蛋白水解产物的生成也会导致鲜虾肌肉中的肌纤维断裂,使其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弹性。
这些变化会影响鲜虾的咀嚼感和口感,使其变得柔软和易碎。
在研究和实践中,人们对鲜虾贮藏期间蛋白水解产物的控制和减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鲜虾贮藏过程中添加抗氧化剂和抑菌剂来抑制蛋白质的水解。
抗氧化剂可以延缓蛋白质的氧化过程,从而减少蛋白水解产物的生成。
抑菌剂则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进一步减少蛋白质的水解。
此外,调节贮藏条件,如温度和湿度,也可以减缓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控制蛋白水解产物的生成可以减少鲜虾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可以消除这些变化。
鲜虾作为一种易腐败食材,其品质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加工和销售鲜虾时,企业应该尽量减少贮藏时间,提高产品周转率,以保证鲜虾的新鲜度和品质。
红螯螯虾研究进展及在江苏的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红螯螯虾研究进展及在江苏的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殷悦;严维辉;郑友;彭刚【摘要】该文主要介绍了红螯螯虾的生物学特性和主要研究进展,通过优劣势及产业现状对比,分析认为该品种在江苏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期刊名称】《水产养殖》【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红螯螯虾;研究进展;产业发展;江苏【作者】殷悦;严维辉;郑友;彭刚【作者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红螯螯虾又叫澳洲淡水龙虾,学名四脊光壳拟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1]。
原产澳大利亚,个体较大,外形和海中的龙虾接近,但属于在淡水中生活繁殖的虾类品种,其肉质紧实滑脆、味道鲜美可口,是世界上经济价值较高的虾类品种之一。
红螯螯虾体色为绿色或褐绿色,雄性成虾第一步足大螯的外侧顶端有一鲜红、柔软的膜质带[2],故称其为红螯螯虾。
红螯螯虾适温范围较广,为5~35℃,个体规格一般在100~150 g,个别规格甚至可达500~600 g。
雌雄异体。
外生殖器官位于头胸甲腹面,雌虾的生殖孔位于第三步足基部,雄虾的生殖孔位于第五步足基部。
红螯螯虾昼伏夜出,白天基本躲避在水草或缝隙角落等易于隐蔽的地方,傍晚外出觅食,一般在浅水生活,营底栖爬行。
红螯螯虾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虾类,和小龙虾类似,其植物性和动物性饲料均能食用,植物性饵料如玉米、黄豆、青饲料、有机碎屑、丝状藻类、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等都可食用,但更喜食动物性的如螺蚌、鱼肉、丝蚯蚓、水生昆虫等食物,具有贪食争食和相互残杀的习性。
红螯螯虾耐低氧,一般养殖条件下不会出现缺氧现象,但不耐低温。
该虾生长速度较快,夏秋季为生长旺季,一般在经过3~4个月的生长后,其个体规格能达到60~80 g/尾左右,当年养殖成品虾规格在100 g。
水产饲料中氨基酸类诱食剂的研究进展

表1几种常见鱼的初级嗅板数目鱼类品种初级嗅板数目/对鱼类品种初级嗅板数目/对大口鲶30~45日本鳗鲡54革胡子鲶17~22斑点叉尾25~28黄颡鱼32~34泥鳅5~8长吻50~66鲤鱼15~16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0701*******)*通讯作者研究表明,外源性氨基酸类物质不仅具有营养作用,而且对水产动物的摄食行为有着极强的刺激作用,是水产动物良好的诱食剂。
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氨基酸类物质作为诱食剂的研究作一综述,为氨基酸诱食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所述的氨基酸类物质不仅包括一般形式的氨基酸单体,还包括复合氨基酸、氨基酸衍生物和含氨基酸提取物等。
1水产动物的摄食感受器系统与诱食机理水产动物的摄食感受器系统主要包括嗅觉感受器与味觉感受器。
1.1嗅觉感受器鱼类的嗅觉感受器由一些嗅觉上皮内陷形成的嗅囊,以及嗅囊内的嗅觉上皮通过褶皱形成的初级嗅板构成。
初级嗅板的多少与鱼类的嗅觉灵敏度相关,嗅板数目多其嗅觉上皮的相对面积就大,鱼类的嗅觉也就较灵敏。
表1为几种常见鱼的初级嗅板数目。
嗅觉检测结果证明,欧洲鳗能感受浓度为2×10-6mol/L 的芷香酮和3×10-19mol/L 的苯乙醇,是人类嗅觉能力的1000多倍。
另外,鱼类的嗅觉灵敏度因其不同发育阶段而有差异,研究发现,牙鲆的初孵鱼仔嗅囊内没有嗅觉上皮细胞,而25日龄的稚鱼嗅囊中各嗅觉细胞均已分化成熟,嗅觉功能出现。
对甲壳类动物的研究表明,其嗅觉感受器与脊椎动物的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如龙虾的嗅觉感受器主要集中在附肢第一对触角上,通过神经元树突感受外界信息。
在电镜下,龙虾的嗅觉神经元数目为35万个,能对三甲基甘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牛磺酸等物质产生不同的反应(曾瑞和杨春贵,2002)。
1.2味觉感受器味觉系统的外部器官是味蕾。
鱼类的味蕾遍布体内外,不仅存在于口腔、咽、食管和鳃上,也存在于唇、触须、体侧和鳍上,而甲壳类动物的味觉感受器则主要分布在口器和颚足上。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管理研究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营养需求与饲养管理研究近年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水产品的需求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中,海水养殖日本对虾作为高品质的水产品之一,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对虾在海水养殖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营养需求,并且需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够实现理想的生长效果。
本文将重点针对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营养需求是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免疫能力的基础。
对于日本对虾来说,主要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中,蛋白质是对虾身体组织的构建和修复起着关键作用,能够提供所需的氨基酸。
脂肪则不仅是对虾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
碳水化合物则用于为对虾提供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对虾的生长发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
在养殖过程中,对于日本对虾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正确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且保持对虾的健康生长。
首先,养殖者应该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注意保持适宜的水质环境,确保对虾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中生长。
其次,对虾的饲料需要科学配方,应满足其营养需求。
饲料应该均衡,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消化性,以提高对虾的饲料利用率。
饲喂量需要根据对虾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喂食或是饥饿。
此外,饲养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对虾的健康状况。
对虾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如传染病、寄生虫等。
因此,养殖者需要密切关注对虾的行为、食欲、外观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定期清理养殖环境,保证水质的清洁和流通,也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饲养密度也是影响海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要素之一。
合理的饲养密度能够提高对虾的生长效率,但是过高的饲养密度则会增加对虾间的竞争,造成营养不足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因此,对养殖场容量和饲养密度进行科学的计算和评估是必要的。
同时,注意定期进行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虾类肌肉品质及其种间差异的比较研究

虾类肌肉品质及其种间差异的比较研究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目的、意义)1.研究目的、意义虾类是重要的经济水生动物,其肉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7.8%,脂肪含量为1.3%,另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
虾类浸出物成分中含多量的甜菜碱、精氨酸等成分,具有独特的风味。
它们生活于海水或淡水水域,不仅是渔业生产的重要捕捞对象,又是增养殖的主要种类。
该类动物在水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面积养殖的种类主要为沼虾属和对虾属的部分种。
近几年,由于养殖技术水平、营养饲料研究和新型渔业机械等方面的发展,虾类养殖由原来的粗放式养殖向高密度、全人工配合饲料投饵并辅以渔业机械的池塘精养方式转变,全国虾产量逐年成倍增长。
另外,由于海水养殖爆发性流行病后有关虾病病原、病因、病理、传播途径、快速诊断及防治方法等的研究不能适应其发展,促使水产养殖科技研究工作者探索海产虾淡水养殖技术。
目前,主要的发展种类为适应盐度较广的海产虾类,如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等。
然而,随着养殖模式的转变,虾类产量的提高,虾肉品质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个体趋小,肌肉变粗,营养成分下降[1],口味、口感失去虾肉的特有风味。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动物性食品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水产品在动物食品中的比重不断增大(目前已超过20%),作为高档食品原料的虾产品已进入寻常被百姓家庭。
我国国民对虾肉品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这种现状不仅难以满足我国消费者不断增长的质量需求,而且显著降低了虾肉品质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我国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提高虾肉品质已成为当前水产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从虾类肌肉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组成、肌肉组织结构特性等方面研究虾肉品质的形成机理、种类间的差异和影响虾肉品质的内源性及环境等因素,将为虾类品种改良、肌肉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2 国内外研究动态2.1 动物肉品质性状及其影响因素2.1.1 动物肉品质性状及评定肉品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研究比较多且深入的动物类群是畜、禽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虾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内氨基酸含量
虾类在不同发育阶段其体内氨基酸的组成不 同 ∀ 年 增加到 等研究表明日本对虾 干重 其中在蚤 而从糠虾幼
Π εναε υσ ϕαπονιχυσ 从卵到仔虾发育过程中 游离
氨基酸含量从
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期增长最为显著 ∀在糠虾幼体后 非必需氨基酸主要是甘氨酸持续增加 体期到仔虾 第 含量减少约 天 的变态期内 必需游离氨基酸 在虾幼体的发育期中游离氨基酸
Λ
究了褐对虾的仔虾在高渗透压中氨基酸的合成情 况 发现甘氨酸 !脯氨酸和牛磺酸是最重要的氨基酸 渗压剂 牛磺酸主要在低盐度下存在 而脯氨酸则主 要在高盐度下存在于氨基酸库中 虽然不是库中主要的氨基酸 压下由葡萄糖和谷氨酸合成 谷氨酸和丙氨酸 但是在稳定的高渗透 脯氨酸的合成是在高
盐下进行的 并且由高渗透压诱导非常重要 在任何 实验条件下均未发现甘氨酸是由葡萄糖和谷氨酸合 成的 ∀⁄ 虾 ° 等在
1
类立即进行抢救 !护养 争取尽快放回自然环境中 ∀ 对已搁浅死亡的种类应进行必要的测量和观察研究 如加强 工作 找出死亡原因 ∀
主要参考文献
∏± ογ ψ Χηινεσε ϑουρναλ οφ Οχεανολογ ψ αν δ Λι µ νολ 2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大力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新闻媒介 广播 !电视 的宣传教育作用 出版专门的 图书 ! 报刊杂志和宣传材料 在大 ! 中小学开设有关 的课程等等 从而提高公民 特别是广大渔民的自觉 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的意识 ∀ 同时成立救护海洋哺乳 动物的组织机构 对渔网偶然误捕受伤或搁浅的种
姚翠鸾
王维娜
王安利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保定
近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虾幼体的长大 其 体内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的比例也相 应变化 ∀另一方面 许多环境因子也对虾体内氨基酸 的种类和组成有重要影响 ∀因此 分析探讨虾类不同 发育阶段体内氨基酸的组成及环境中某些因素对虾 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可以更好地了解虾类生长 的促进和限制因子 从而在提高其生长发育速度 !免 疫力和营养价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一些金属离子对虾体内氨基酸含量具有重要作
用 ∀ 王安利等 ≈ 研究了铜离子对中国对虾体内氨基 酸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铜离子能使对虾肌肉组织 中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 !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 时 总含量升高 ∀ 当海水中外加铜离子浓度为 Λ 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 !鲜味氨基酸及氨基酸总 量均略上升 ∀ 牛磺酸和鸟氨酸则比对照组提高 和 ∀ 缬氨酸 !组氨酸 !丝氨酸含量比对照组提高 和 1 但当外加铜离子浓度大于 1 1 ∀ 时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 鲜味氨基酸含量 和牛磺酸含量降低 酪氨酸保持在高于对照组 ∗
1
饥饿对虾体内氨基酸分布的影响
饥饿会导致虾体内供能不足及蛋白质和氨基酸 等≈ 研究 发
变化 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 现饥饿
了饥饿对斑节对虾血淋巴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的虾血淋巴游离氨基酸浓度明显下降 降
低最多的是谷氨酸 !脯氨酸 !蛋氨酸 !丝氨酸 !天冬氨 酸 !异亮氨酸 !丙氨酸 !甘氨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缬 氨酸 !色氨酸 !赖氨酸 同时 精氨酸 !半胱氨酸 !组氨 酸也有少量减少 ∀ 对于每种被测的氨基酸的总浓度 结合态和游离态 则未因饥饿而受到明显影响 说 明在短期饥饿期间血淋巴中的氨基酸迅速转移可能 主要是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或在导致渗透压的内平 衡和能量释放方面发挥生理和生化作用 ∀ 而马氏沼 虾 Μαχροβραχηιυ µ µ αλχολµ σονιι 幼虾饥饿会导致 肌肉 !消化腺和整个身体中游离氨基酸减少 与肌肉 相比消化腺中减少更多 ≈ ∀ ≥ 谢 发现饥饿 的脯氨酸多 等在 年研究 后分解 饥饿的虾 其他化 了食用对虾 Πεναε υσ εσχυλε ντυσ 脯氨酸的分布与代 的虾比喂饱的虾体内 倍 ∀ 在喂饱的虾体内吸收的脯氨酸绝 谷氨酸约
维生素
的饵料喂养日本对虾后发现 其体内天冬 时 这些氨基
氨酸 !苏氨酸 !丝氨酸 !甘氨酸 !缬氨酸 !酪氨酸含量 比对照组降低 表明在缺少维生素 酸合成其他物质的作用被降低≈ ∀
1
不同盐度对虾体内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许多虾类是海生的品种 水的盐度对其体内的 年
成熟期间的卵巢 ! 肝胰腺和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变 化较明显 性腺体细胞指数
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冬天高而夏秋最低 ∀因此 斑节 对虾在冬天比夏天更可口 ∀
1
不同的储藏及加工方法对虾体内氨基 酸含量的影响
年 × 等研究了斑节对虾在冷储期间的
ε 储存期间其游离氨基酸
氨基酸变化 发现在 ∗ 在第 天增至最高
而且肉比头中含有更多的甘氨
酸 因此肉吃起来较甜 ∀不同的加工方法对斑节对虾 头胸部的氨基酸含量也有影响 ∀ ƒ ¬ 发现虾头胸部 经晒干烤干漂白或先将其分解后再经晒干烤干或漂 白处理 这些方法都使之缺少精氨酸 !蛋氨酸和半胱 氨酸 但经过分离的虾头胸部中含有更多的必需氨
氨基酸含量增加了
1
当
之间时 增至 卵巢中的 其中
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变化最大 可达最大值 1
从 1
体内渗透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盐度为
游离氨基酸在成熟期末是开始时的 1 倍 ∀ 在成熟 过程中所有游离氨基酸都发生数量上的变化 主要是赖氨酸 !精氨酸和甘氨酸 ∀ × 了罗氏沼虾 等≈ 研究
酸主要是甘氨酸 ! 丙氨酸 ! 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 ∀ 等在同年研究了盐度对日本对虾肌肉和 肝胰腺中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试盐度 总游离氨基酸减少了 含量均大于肝胰腺 ∀当盐度从 发现在所有的测 减至 时 肌肉中 并与必需 下 肌肉中游离氨基酸总 主要是非必需氨基酸的 时 体内含水量明
≥
氨基酸组成与代谢等有很大影响 ∀ 水量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化 ∀ 推测当盐度在 基酸含量仅为
1 ∗
在 1 ∗ 1 之间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从
1
等报道日本对虾的仔虾在海水盐度变化时其体内含 但游离氨基酸有很大变 之间时 游离氨基酸在虾 时 游离氨 鲜重 变化较大的氧基
至
鲜重 ∀当
1
பைடு நூலகம்
≥ 达
时 肝胰腺中游离
≥ 在 ∗
研究综述
∞∂ ∞ • ≥
虾体内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Α∆ ς ΑΝΧΕ ΙΝ Τ ΗΕ Ρ ΕΣΕ Α Ρ ΧΗ Ο Ν Τ ΗΕ ΙΝΦΛ ΥΕ ΝΧΕ ΟΦ Α ΜΙΝ Ο ΑΧΙ∆ ΧΟ ΝΤ Ε ΝΤ ς ΑΡΙΑΤΙΟ ΝΣ ΙΝ Τ ΗΕ Β Ο ∆ Ψ ΟΦ Σ Η ΡΙ ΜΠΣ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1 1 ∀≥
蚤状幼体 糠虾幼体 仔虾 1 等 年研究了
斑节对虾 Π . µ ονοδον 蜕皮和全虾体重与其化学组 成的关系 发现谷氨酸 ! 精氨酸是全虾和蜕皮中的主 要氨基酸 其次是亮氨酸和甘氨酸 ∀梁亚全等 年 对斑节对虾的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 虾体肌肉中有各 种游离氨基酸存在 但数量很少 而且比例与肌肉中 结合氨基酸不一致 不同大小的斑节对虾肌肉中氨 基酸组成基本相同 但小虾半胱氨酸 !蛋氨酸含量比 中虾成虾的低 成虾缬氨酸 !异亮氨酸含量比小虾中 虾的低 而酷氨酸 !苯丙氨酸 !天冬氨酸含量较高 随 虾体长大 加 甘氨酸 ! 丙氨酸含量下降 而脯氨酸增 只是雄虾 雄虾和雌虾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
的甘氨酸含量偏低而精氨酸含量偏高 ∀ ⁄ 2° 2 等 年研究了摘除眼柄的斑节对虾在生 殖期的 个阶段 从卵巢未成熟到完全成熟 中肌 肉 !卵巢和肝胰腺组织中的氨基酸组成 ∀ 结果表明 在氨基酸总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只是这 种组织中 谷氨酸含量明显不同 肌肉中的苯丙氨酸 卵巢中的组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 ∂
本文编辑 刘珊珊
研究综述
∞∂ ∞ • ≥
氨酸 ! 赖氨酸及肝胰腺中的精氨酸和亮氨酸在生殖期 的不同阶段也不同 肌肉中精氨酸和谷氨酸比卵巢和 肝胰腺中稍高 但苏氨酸和缬氨酸含量较低 卵巢甘 氨酸含量最低 ∀ 成熟阶段的氨基酸水平相似 ∀ 等 年报道 南方白对虾 Π .σχη µ ιττι
¬ 1 降
ε 以木薯作碳源用乳酸杆菌发酵
基酸 ∀ 沃氏沼虾 Μαχροβραχηιυ µ ϖολλενηοϖενιι 的 头胸部在 大于 后 作为鱼饵料 其表观消化率 !总能和必需氨基酸含量 很高≈
与仿对虾 Παραπεναεοπσισ 相似 ∀
外界因素对虾体内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1
中喂养的斑节对虾其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与 并且适应不同盐度的对虾肌肉中的 的虾血淋 年研 可能这些游离氨基酸 等在 游离氨基酸彼此相似 其中适应盐度为 巴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 在盐度为 时更易被吸收 ∀
某些金属离子和维生素对虾体内氨基 酸组成的影响
有淡甜味
ε 增加 ∀ ε 最高 当加
ε 开始升高
ε 时 它们可能参与了挥发性的特征风
味物质的形成≈ ∀
1
不同季节对虾类氨基酸提取物的影响
虾类的可口程度取决于其肌肉中风味氨基酸的 等在 年研究发现斑节对虾的提取物 其肌肉组织中主要的游
含量 ∀
随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离氨基酸包括牛磺酸 ! 谷氨酸 ! 脯氨酸 ! 甘氨酸和精 氨酸 甘氨酸含量最高 其次为精氨酸 ∀ 甘氨酸含量 冬天高夏天低 精氨酸则相反 其他游离氨基酸没有 显示出随季节不同的明显变化 ∀ 游离氨基酸含量在 月最低 但 月最高 ∀ 甘氨酸和甜菜碱含量的变化 与精氨酸类似 从 月份开始增加 份后逐渐下降 月份最高 月 月份降至最低 ∀ 甘氨酸 !脯氨酸 !丙
∗ ε 加热 ε 降低
蓝蛋白和蛋白质分解形成游离氨基酸 ∀ 尿素 ! 牛磺 酸 !谷氨酰胺为血淋巴中的主要有机成分 ∀当斑节对 虾处于 ∗ 的氨氮中 随环境中氨氮的 增加 血蓝蛋白和蛋白质水平下降 而血淋巴中总游 离氨基酸和牛磺酸增加 ∀之后 暴露在氨氮中的虾改 变了它的排泄方式 血淋巴中积累氨并加速血蓝蛋 游离氨基酸增 白和蛋白质参与调节渗透压的平衡 ∀ 磷酰氨对印度 对虾毒性很大 在急性暴露期间 加 了磷酰氨毒性的影响≈ ∀ 慢性暴露可能由于虾体补偿机制的运作而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