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圣才出品】

夏德仁《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

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重要概念

1.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使用非实物性的信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所发生的现象。通货膨胀降低了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发生,归根结底,必然有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加。一般说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它使债务的实际价值下降了;但不利于债权人,不利于固定收入者,因为他们的实际收益或收入减少了。在累进税和税收未实行指数化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会使名义收入增加,从而自动提高纳税等级,由此使纳税人多缴纳税款。②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答: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的是在社会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激增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如生产资源和要素已接近充分利用,或达到充分利用,商品供给和劳务供给的增加受到了限制,或没有能随有效需求的增长而相应地增长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或者说,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超过了按现行价格的供给的增长,使太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这种由于需求增大而引起的物价上涨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自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总支出的增加或者说需求的增加与原先的或预期的成本增加没有联系而引致的通货膨胀。②诱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由于成本

的增加而诱发了总需求的增加所导致的物价持续上涨。③支持或补偿性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一国政府为了阻止失业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用扩张货币政策而增加总需求所导致的通货膨胀。

3.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答: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这种成本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存在强大的、对市场价格具有操纵力量的压力团体(如工会、垄断大公司)所致。其成因主要是指工资推进和利润推进,当然还包括垄断推进及汇率成本推进等因素。因此,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可分为:①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它是指由于工人工资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②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的是垄断组织和垄断企业为了保证一定利润而抬高价格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③操纵价格的通货膨胀,指垄断企业和寡头对部分产品卖价进行操纵,人为抬高价格而引起的通货膨胀;④汇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本国货币对他国货币汇率贬值而引起的出口产品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

4.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答: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由总需求增加和总供给减少共同作用下的通货膨胀。从理论上说,可以区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需求拉上的作用与成本推进的作用常常是混合在一起的。事实上,无论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还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单方面的作用只会暂时引起物价上涨,并不能带来物价的持续上涨,只有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作用时,才会导致持续性的通货膨胀。比如由总需求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中,不仅商品价格将上涨,而且因生产成本的相应提高,必然会使总供给减

少,产出水平回落,从而又引发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使价格进一步提高。此时,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通常会如此),通货膨胀将持续下去。

5.结构型通货膨胀

答: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一种即使整个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也会发生的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通常是由部门结构之间的某些特点引起的。一些部门在需求方面或成本方面的变动,往往通过部门之间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其他部门,以致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在我国,结构型通货膨胀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基础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二是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不相适应,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价格总水平上涨。

6.停滞通货膨胀

答:停滞通货膨胀是指经济停滞不前的同时又发生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停滞通货膨胀的发生有两个背景。第一,20世纪60年代末期,西方许多发达国家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政策,结果物价上涨率并未降低,失业率却大幅度提高,即出现停滞膨胀。第二,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能源危机,石油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提高,从而由供给冲击引发了物价和失业的同时上涨。关于停滞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不同的经济学派看法不一。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停滞通货膨胀主要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如能源危机、工资上涨等,引发总供给曲线AS左移,因而造成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同时提高。货币学派则认为各国政府不断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引起公众对物价上涨率的预期提高,这是使AS 曲线左移,从而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同时提高的直接原因。供给学派经济学家则认为,20

世纪60年代,各国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政府支出增加使总需求增加,导致物价上涨;另一方面,政府税收的提高使企业投资意愿及工人工作意愿降低,导致失业率提高。

7.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

答: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指在膨胀预期的心理作用下持续存在的通货膨胀。假设一个经济体系里的所有价格由市场灵活决定,人们普遍预期一年后价格要比现在高,比如商品出售者考虑到这一预期,以及为一年存货所需支付的利息与仓储成本以后,他们就不愿意在预期价格和后两种成本以下出售自己的商品。如果购买者持有同样的预期,并且其他条件不变,他们就会立即购买这些商品,直到现行价格上涨到预期价格以上。这种在市场各方预期作用下发生的通货膨胀就称为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预期心理加快通货膨胀的作用过程可从三个方面说明:第一,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第二,对于储蓄者来说,一般较为重视实际利率的高低。第三,膨胀预期要求提高货币工资。

8.输入型通货膨胀

答:输入型通货膨胀(Imported Inflation)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通过国际传导过程,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经济有密切关系,而且开放程度越大,输入型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越大。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递途径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国际市场存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会刺激对出口国家出口商品的需求,从而使出口增加;与此同时,出口国对国外进口商品需求减少,这样就会扩大该国贸易顺差,从而总需求增加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第二,国际市场存在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商品出口国呈现贸易顺差状况,在国际固定汇率制度下,储备增加将增加国内货币供给,从而起

到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作用。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直接引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第三,在世界市场上,因石油、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使石油、原材料等基础资料的输入成本提高,相应造成进口国物价上涨,引发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9.菲利普斯曲线

答:菲利普斯曲线是20世纪50年代新西兰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提出的关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替代关系的理论解说和分析工具。菲利普斯在研究英国1861~1913年经济资料时,发现工资的增加在失业率低的年代要快得多。他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雇主们把增加后的工资以提价方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结果出现通货膨胀,并且,这种高就业下出现的通货膨胀与总需求的扩张无关。

菲利普斯原曲线的形态,见图8-7。图8-7中分布各点代表英国1861—1913各年度的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由菲利普斯设计的这条曲线,表示由工资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相反。

图8-7菲利普斯曲线

现代经济学家在使用菲利普斯曲线时,将原图竖轴代表的货币工资变动率改为以价格水平表现的通货膨胀率,并将研究重点放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与一定水平的失业率之间的替换

关系上。应当指出,从本世纪40年代末以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实际情况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使得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与原菲利普斯曲线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仅以1948~1972年美国的情况为例,见图8-8。

图8-8美国1948—1972年菲利普斯曲线

从图8-8可见,整个曲线已向右方移动并且斜度急陡,这表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替换成本加大了。由于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多出现与菲利普斯曲线不吻合的情况,因此,该曲线也受到不少经济学家的攻击和责难。

10.指数连动政策

答:所谓指数连动政策就是一种对货币性契约订有物价指数条款的政策。一般说来,指数连动政策可适用于极广泛的经济活动中,从银行存贷款的利息支付到职工工资的调整,从商品价格的制定到国债利息的确定,这些货币形式的收支均应根据物价指数进行调整。主张采用指数连动政策的主要理由是:①指数连动政策有利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社会稳定;

②指数连动政策可以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③指数连动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的正常发展;④指数连动政策有可能抑制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不过,对指数连动政策持反对意见者也不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