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饮茶习俗
中外饮茶风俗

8、罐罐茶 品饮罐罐茶是甘肃部分山区(通渭,会宁,定西,兰州,天水市的甘谷、武山一带)农家 古今相沿的一种独特的品茗风俗习惯。 一个土火炉子、一只“曲曲罐”(泥土烧制而成,容量很小,所能容纳的茶水也许远远不 足一只高脚杯)、一撮茶叶或一笼火,一撮茶,一个茶罐和一只茶蛊,便是罐罐茶的全部 家当了。大家坐在热炕上,架旺火炉,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一口口的呷着,显 得十分舒坦轻松。特别是逢年过节,家家都有罐罐茶具,借以聚亲会友,他们把品饮罐罐 茶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乡下罐罐茶也是农民的早点。罐罐茶具有几个明显的 特点:一是用水量特别少。一般农村的老年人喝罐罐茶,所用的水大概只需要我们平时喝 水用的一杯水就够了。二是特别费时间。老年人喝罐罐茶一般要用一个多小时甚至于比这 还要久。三是由于用的是土火火炉子,烟雾缭绕,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四是熬成的茶特 别苦。罐罐茶其实是在喝茶汁,再加上由于生活水平所限,用的茶叶也大都是一斤才几元 钱的劣质茶叶,所以特别苦。
中外饮茶风俗
一、中国茶俗 1、擂茶: 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所以又名三生汤。 流行于我国南方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人的传统饮茶习俗。
安化的擂茶制作非常讲究,原料也多种多样。除了茶叶以外,还有炒熟了芝麻、花生、黄 豆、玉米、大米、绿豆、番瓜子,以及生姜、食盐和胡椒,其中主要原料是大米和茶叶。 当地人把炒熟的大米等用石磨磨成粉备用,再把茶叶、生姜和芝麻用擂钵擂成糊状,和磨 成粉的原料一齐倒入锅中滚开的水里面,一起煮成糊状,就成了擂茶。 习俗: 1:按照当地的习俗,如果说你喝完手里的这一碗就不想喝了,那你就别把手上这碗擂茶 再喝下去,让它留在碗内,等到临走离开主人家时,再一口气喝完,然后告辞。 2:喝安化擂茶,还有摆“碟子”的习惯 。意思是一是八个人坐一桌,表示每人都有一份; 二是八字是个吉利数字,当地人信奉“桌摆八,有财发”的信条。
不同国家的饮茶文化介绍

不同国家的饮茶文化介绍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不同国家的饮茶文化介绍,一起来看看。
不同国家的饮茶文化介绍(一)日本茶道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
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
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
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
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
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
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友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恭候。
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
然后在炭炉上烧水,将茶放入青瓷碗中。
水沸后,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
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
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
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让人跪坐门侧相送。
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二)亚洲其他国家的茶文化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习惯冲泡清饮乌龙、普洱、花茶。
南朝鲜因受中国和日本双重文化影响,兴起“茶礼”习俗。
港澳地区则沿袭闽粤饮茶习俗,以饮普洱、水仙、花茶为主。
泰国、缅甸和云南地区相似,习惯吃“腌茶”,将生茶腌制成酸味制品,吃时拌入食盐、生姜、花生之类,干嚼佐餐。
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家饮甜味红茶,或甜味红奶茶。
印度饮茶总量为世界第一位,喜欢浓味的加糖红茶。
巴基斯坦一般以茶、奶、糖按1:4:3的比例冲泡调饮,喜味浓的红茶。
西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红茶,城乡茶馆普遍,出门饮茶也方便。
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离浓味红茶,用沸水冲泡,再在茶汤中添加糖、奶或柠檬共饮。
世界上最奇特的茶文化习俗

世界上最奇特的茶文化习俗茶文化是世界各国独特而又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之一。
每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茶叶制作和品尝方法,这些方法往往受到当地历史、地理和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不同国家的茶文化中,有一些奇特而有趣的茶习俗,下面将为您介绍世界上最奇特的茶文化习俗。
第一,摩洛哥的薄荷茶。
在摩洛哥,茶被视为热情好客和独特仪式的象征。
摩洛哥的薄荷茶是一种精心制作的绿茶,里面加入了大量新鲜薄荷叶和大量糖。
在准备这种茶时,制茶师傅会将茶叶冲泡多次,每次冲泡都有不同的浓度,以确保茶的味道和茶叶的香气充分融合。
摩洛哥的茶文化强调分享和热情款待,茶垫在家庭和社交场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二,日本的茶道。
日本的茶道,也被称为茶宗或茶艺,是一种传统的礼仪和审美体验的实践。
茶道注重精益求精、平和和谐的原则。
这个过程包括对茶具的精心挑选、泡茶的技巧和饮茶的仪式。
茶道以独特的建筑、花艺和装饰来营造一种美学氛围,在日本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参与茶道,人们可以感受到平衡和寂静的内心体验。
第三,中国的功夫茶。
中国的功夫茶制作和品饮的艺术被誉为茶文化的巅峰之作。
功夫茶是一种注重茶叶的艺术,茶艺师傅将茶叶冲泡成最佳的口感和香气,同时展示给客人观赏。
为了使茶叶充分释放香气和味道,茶艺师傅熟练地使用特殊的手势、工具和器皿。
功夫茶的制作过程被视为一种冥想和心灵层面的活动,同时也是对茶叶和自然的敬意。
第四,阿拉伯国家的治疗茶。
在阿拉伯国家,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草药治疗的方式。
阿拉伯国家的茶文化中,茶与香料和草本植物的混合物相结合,起到不同的药用效果。
例如,风寒感冒时会饮用加入姜和柠檬的茶,以预防感冒。
治疗茶既是一种保健方式,也是一种社交和文化活动,在传统婚礼和庆典等场合中非常受欢迎。
第五,英国的下午茶。
英国下午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和固定的习俗,源自19世纪的贵族社会。
下午茶通常在下午3点至5点之间享用,包括茶、三明治、糕点和水果。
这个习俗注重优雅和社交,是一种与朋友和家人聚会并分享美食的方式。
中外茶俗集锦

中外茶俗集锦1、汉族的饮茶风俗以茶敬客。
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即使不是富裕人家,也得有“粗茶淡饭”。
家里来了客人,不请吃饭可以,但不敬茶就显得不礼貌了。
客来敬茶是热情好客的表现,也是传统的礼节和传统的美德。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这句宋代的诗说明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客来敬茶的礼俗。
客来敬茶,要问客人喜欢喝什么茶,是绿茶,花茶,红茶还是乌龙茶。
当然如果家里只有一种茶也就罢了。
要拿出好茶来招待客人,决不能以貌取人,分远近亲疏。
相传清代的大书画家郑板桥到一个寺院去拜访方丈,方丈见他衣著简朴,如同一般俗客,就淡淡地说,坐。
又回头吩咐小和尚,茶。
双方一落坐,一经交谈,方丈觉得此人不一般,谈吐不凡,颇有学问。
于是就请入厢房,说,请坐,有吩咐小和尚,敬茶!后来,再经深谈,方丈知道来人竟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随即请到方丈室,连声说,请上坐!又赶紧吩咐小和尚,敬香茶!临别时,方丈恳请郑板桥题字留下墨宝。
郑板桥写了两句对联。
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
羞得方丈满脸通红。
这个故事版本很多,范增平先生在《中华茶艺学》中说是郑板桥和刘墉的故事。
在汉族饮茶风俗中,除了广东福建等地的工夫茶以外,讲究一些的一般是用盖碗来泡茶。
许多地方都有用盖碗泡茶的习惯,但以四川最有代表性。
不但茶馆里用盖碗,普通家庭里也喜欢用盖碗。
盖碗是三件套,盖,碗,托。
用盖碗泡茶确实既方便有实用,既可揭盖闻香,又能观赏茶汤。
能趁热喝,还不烫手。
早在唐代就有了带托的茶盏了,据说是唐代府尹崔宁的女儿发明创造的,她嫌端茶盏时烫手,就想了个办法,把蜡烛烤软,上面放个小碟子,就成了盏托,不烫手了,传到工匠那里,就制成了带托的茶盏了。
四川的茶博士用盖碗沏茶成了一门技术,甚至是绝技。
长嘴大铜壶,青花瓷盖碗,茶托茶碗一串串从茶博士的手里飞出去。
令人眼花缭乱,却都能准确地落在客人的桌前。
世界各国的独特茶文化

世界各国的独特茶文化茶文化在世界各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身份的象征。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国家的独特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中国茶以其多样化和精细化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茶可以分成几大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
每一类茶都有其特点和饮用方式。
中国的传统茶道注重茶艺和品茗过程。
茶道讲究茶具、茶艺和茶者的气质。
一般而言,中国人喜欢用瓷器来泡茶。
品茗时,人们还会欣赏茶的颜色、香气、味道和茶叶的形状。
日本的茶文化日本的茶道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宁静的修行方式。
日本茶道最有名的茶是抹茶,一种粉末状的绿茶。
抹茶有着独特的制作和品饮方式。
在日本的茶道中,准备和享用茶的过程被视为仪式。
整个过程都礼节庄重,注重细节。
在品尝抹茶之前,人们会先清洗茶具,然后准备茶粉和热水。
茶道师傅会用特殊工具将茶粉搅打成泡沫。
英国的茶文化在英国,下午茶已经成为一个传统习俗。
下午茶通常在下午三点至五点之间进行。
人们会喝红茶,并搭配各种甜点、点心和小吃。
英国的下午茶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是与家人和朋友聚会的好机会。
在传统的下午茶中,茶是用陶瓷茶具泡制的,而红茶则常常加入牛奶和糖。
印度的茶文化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之一。
印度的茶文化以红茶为主,尤其是阿萨姆红茶和达尔吉林红茶。
在印度,茶被称为“刻录国家的经文”的饮料。
在印度,茶叶通常用锅煮沸,并加入牛奶和香料,如姜、丁香和肉桂。
这种茶被称为马萨拉茶,是印度人每天早晨的必备饮料。
葡萄牙的茶文化葡萄牙是欧洲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之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在葡萄牙,茶通常搭配蛋糕、点心和面包享用。
茶在葡萄牙被视为一种温暖和舒适的饮品。
葡萄牙的茶文化受到英国下午茶的影响,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葡萄牙的传统茶具是由陶瓷制成的,茶壶上通常带有细致的装饰。
总结茶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饮品,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世界各地饮茶习俗

122追根溯源,其实世界各国的茶叶都来源于中国。
海外饮茶历史最早的是日本,其次是伊朗和印度。
欧洲的饮茶从十六世纪开始,由到中国和日本的传教士引入。
160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爪哇来到澳门,首次购买了一批茶叶运销欧洲,这是我国茶叶出口的最早记录。
1635年起,茶叶成为荷兰宫廷的时髦饮料。
英国宫廷的饮茶则是从1661年查理二世娶葡萄牙卡特琳公主开始的。
美洲饮茶是由荷兰传入的。
1640年,荷属新爱姆斯丹(即今纽约)的荷兰侨居贵族首先饮茶,该地居民竞相仿效,大约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饮茶风习传到美洲各地。
由于各国地域、气候及文化背景不同,茶叶传入之后,饮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不相同的特殊风貌,与中华饮茶诸法世界各地饮习俗可相映成趣。
接下来,我们就谈谈世界各地独具特色的饮茶习俗,以飨读者。
讲究的日本茶道日本的饮茶风俗一直可以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奈良时代,由中国唐代的鉴真和尚(688-763年)及日本的留学僧最澄法师(767-822年)带入日本,很快流行于日本上层社会。
宋代荣西禅师留学归日时又弘扬茶法,于是饮茶在日本普及。
饮茶盛行时,贵族之间经常举行茶会夸富斗豪,有点像宋代的“斗茶”,称之“茶数寄”。
平民百姓联谊娱乐也举行茶会,又叫“茶寄合”。
十五世纪初,名僧村田珠光(1423-1502年)采用“茶寄合”的大文作家由于各国地域、气候及文化背景不同,茶叶自我国传入其他国家之后,饮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不相同的特殊风貌,与中华饮茶诸法可相映成趣。
123众化形式,吸收“茶数寄”的品茶论质和鉴赏茶具的内容,结合佛教庄严肃穆的仪式,创立了茶道艺术,提倡茶禅合一,旨在清心,至后由禅门逐渐普及民间,形成二十多个流派,如薮内流、乐流、久田流、织部流、南坊流、松尾流等。
十六世纪后期,丰臣秀吉时代的茶道高僧千利休(1521-1591年)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最大众化的“一派茶道”,又称“千家茶道”。
不同国家的茶文化

不同国家的茶文化茶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饮品,而不同国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国家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中国可谓是茶的故乡,拥有着丰富悠久的茶文化。
中国人喜欢饮用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各类茶叶。
茶叶泡发的时间短,保持了茶叶的鲜嫩口感。
中国茶道强调泡茶的仪式感,茶艺师的技艺也是精湛高超。
中国茶艺流派众多,如包括四大传统的北方茶艺、南方茶艺、四川茶艺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特点。
中国茶文化至今深入民众生活,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
日本茶文化日本人将茶艺上升到了一种精神追求的程度。
日本人主要喝绿茶,煮茶时会根据茶叶的种类和水温、水质等因素进行不同的调整。
日本茶道强调平静、内敛、尊重自然的氛围,常与禅宗相结合。
日本独有的茶室设计简约而不失雅致,用具和器皿也特别讲究。
日本茶道注重过程,重视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强调珍惜当下的一刻。
英国茶文化英国人饮用大多数是红茶,通常在下午三点享用。
英式下午茶是英国人的传统习俗,通常包括茶、糕点、三明治等。
在英式下午茶中,茶的品质非常重要,英国人非常喜欢用牛奶和糖调配茶的味道。
英国下午茶是社交活动的一部分,人们会在茶座聚会,互相交流和分享,当然也少不了绅士和淑女们优雅的穿着。
印度茶文化印度是世界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印度茶文化的代表是印度香奶茶。
在印度,香奶茶是人们的日常饮品,也是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印度香奶茶的特点是茶叶和牛奶的比例大致为1:1,加糖。
喝香奶茶已经成为印度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高度重视。
摩洛哥茶文化摩洛哥有着独特的茶文化,其代表是薄荷茶。
摩洛哥人通常将茶叶与薄荷叶、糖一同煮沸。
摩洛哥茶师在煮茶时会将汤倒至餐杯,并将茶倒回茶壶,这个动作被认为是增加香气和平均茶叶的入口温度。
摩洛哥茶文化强调茶的礼仪和友谊,每个人都会被邀请品尝茶,茶是摩洛哥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各有特色,但都对茶饮抱有敬畏和热爱之情。
无论是中国的茶道仪式感、日本的禅茶文化、英国的下午茶、印度的香奶茶,还是摩洛哥的薄荷茶,茶文化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体现了人们对茶的追求和热爱,也反映了各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
饮茶的习俗

饮茶的习俗
饮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饮茶习俗。
青岛茗朕茶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饮茶习俗。
1.中国茶道: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
中国茶道强调的是“清、静、雅、
和”的意境,通过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2.英国下午茶:英国下午茶源于19世纪,是一种社交活动。
传统的英式下午茶包括一
壶红茶、一份蛋糕和甜点,以及精美的瓷器茶具。
3.日本的茶道:日本的茶道是一种艺术表演,注重茶具和布置,追求禅意和美学。
日
本的茶道通常会搭配和菓子一起品尝。
4.土耳其的咖啡煮法:土耳其人喜欢喝浓咖啡,他们会将咖啡豆磨成粉末状,加入水
中煮沸后饮用。
5.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斯里兰卡盛产红茶,锡兰红茶是该国的特色之一。
斯里兰卡
人喜欢将红茶加入柠檬、糖和牛奶中,制成柠檬味的奶茶。
6.印度的拉茶:印度有一种独特的拉茶,将茶叶和水加入特制的铜壶中,通过特殊的
拉制技巧将茶叶和水混合在一起。
除了上述饮茶习俗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习俗,例如非洲的奶茶、阿拉伯国家的薄荷茶、俄罗斯的浓茶等等。
这些不同的饮茶习俗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点,也展现了人们对茶的热爱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中国茶馆之“四大茶门”
中国人上茶馆喝茶可谓历史悠
久,四大“茶门”的说法就是 对那些茶馆风气较为盛行的城 市的简称。如今,如果要在中 国找出茶楼文化最为盛行的城
市. 东杭州,西成都,南潮汕,
北北京,这四大城市的茶馆茶 楼文化应该是得到较多认可的。
北京的茶楼,喝的是贵气文化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 1)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 油茶。倒茶时,茶壶要轻轻摇晃几次,使茶油匀称,壶底不能 高过桌面,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刚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能马 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2) 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面前时,客人端起碗来, 用无名指沾茶少许,弹洒三次,奉献给神、龙和地灵。饮茶不 能太急太快,不能一饮到底,留一半左右,等主人添上再喝。 3) 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 一般以喝三碗为吉利,不能一口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 满。热情的主人总会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如果客人不想再喝, 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客 人就摆着。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 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2.白族的三道茶
• 第一道茶,称之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 烧开。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臵于文火上烘烤 。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 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 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 入已经烧沸的开水。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 ,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由于这种茶经烘烤、 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 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 有半杯,一饮而尽。 • 寓意是“做人要能吃苦,或有吃苦的准备,在人 生的道路上,往往是历经各种磨难,才能成就大 业。”
潮汕啜乌龙
在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 女老少,钟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啜乌龙茶很有讲究, 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
谓之“烹茶四宝”。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
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 入杯,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 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 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 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口 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两 腋生风”,回味无穷。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 于解渴,主要是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 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所以,凡“有朋自远方来”,对 啜乌龙茶,都“不亦乐乎”!
• 男方婚宴后,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 ,捧上放有蜜饯、甜冬瓜条等“茶配”的茶盘, 敬请来客, 此礼叫“吃新娘茶”。来客吃完“新 娘茶”要包红包臵于茶杯为回礼。结婚成亲的第 二天,新婚夫妇合捧“金枣茶”(每一小杯加两 粒蜜金枣),跪献长辈,这就是闽南、台湾民间 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礼在婚事中的高潮。倘 若远离故乡的亲属长辈不能前往参加婚礼,新郎 家就用红纸包茶叶,连同金枣一并寄上。 • 在闽南、台湾,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 征。
北京,身处皇城根下,任何东西都沾染着大气,天生就有一股富贵 含在里头。老舍茶馆泡了十多年的茶汤,与其他省份的茶楼相比,总是 显得如此雍容华贵。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响,京剧唱罢 相声接台,直来直往。在这里喝茶,服务员都好为人师,说起茶文化是 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 具,丝毫含糊不得。作为茶客,也乐得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喝茶能 喝出各地的文化来,手中的一杯茶,冲泡起来的都是当地的民俗民风。
羊城早市茶
早市茶,又称早茶,多见于中国大中城市,其中历 史最久,影响最深的是羊城广州,广州人品茶大都 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 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 饮早茶谓吃早茶。
吃早茶是汉族名茶加美点的另一种清饮艺术,人们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当场点茶,品味传统香茗; 又可按自己的口胃,要上几款精美清淡小点,如此 吃来,更加津津有味。 如今在华南一带,除了吃早茶,还有吃午茶、吃晚 茶的,把这种吃茶方式看作是充实生活和社交联谊 的一种手段。
成都茶馆,喝的是平民文化
成都人享受生活容易较上真劲,
比起扬州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成都人 喝茶,那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
茶”,不怎么讲究茶的品质,也不讲
究喝茶的环境。大树阴处,凉棚底下, 随随便便摆上桌凳,就可以喝上茶, 追求的是喝茶之外的生活状态。唯独 用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样式繁多, 有很多个门派,“峨嵋”、“青城” 等等,一直也是难分高下的。
云 南 白 族 三 道 茶 : 一 苦 , 二 甜 , 三 回 味 。
大理绿茶+ 开水 生姜、红糖水+ 核桃、乳扇 、蜂蜜 生姜、甘草、桂皮、花椒 + 蜂蜜
(清苦茶) (甜茶) (回味茶)
•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 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臵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 ,还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许红糖、姜片待煮好的茶汤倾 入盅内八分满为止。这样沏成的茶,甜中带香,甚是 好喝,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 ,才会有甜香来”。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 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 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汤容量通常为六、 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 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 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 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 苦后甜的哲理”。
4.土家族的擂茶
• 擂茶,又名三生汤,也称打油茶,三生是指生茶叶、生姜、生米仁三 种生原料经混和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
•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 成擂茶。不过,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 用茶叶和适量的芝麻臵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 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 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 瓷器)擂成粉末后,加上捣碎的熟花生、芝麻后加上一点 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 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 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若能再放点芝麻、细盐进去 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茶一要趁热,二要慢咽, 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中国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 柴米油盐酱醋茶 ”
茶 为 万 病 之 药
(一)汉族的清饮 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分;古人饮茶重在“ 品”;近代饮茶多为“喝”;至于“吃”,则为数不多,区域
不广。
品:重在意境,以鉴别茶叶香气、滋味和欣赏茶汤、茶姿 为目的,自娱自乐者,称之为“品”。凡品茶者,要细品缓啜 ,“三口方知真味,三番才能动心” 。 喝:若以清凉解渴为目的,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连
(二)少数民族的茶俗 1.藏族酥油茶
•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在云南、四川、 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在居住。这里地势 高亢,有"世界屋脊"之称,空气稀薄,气候高寒 干旱,他们以放牧或种旱地作物为生,当地蔬菜 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粑为主食。"其腥肉之 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茶成了当
饮带咽者,称之为“喝”。
吃:倘若连茶带水一起咀嚼咽下,称之为“吃”。
汉族的清饮
• • • • • 杭州品龙井 潮汕啜乌龙 成都盖碗茶 北京的大碗茶 闽台婚俗中的“茶礼”
北京的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这种 饮茶习俗在我国北方最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 更是名闻迩遐。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 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这种清茶一碗,随便饮喝, 无须做作的喝茶方式,虽然比较粗犷,颇有“野味”, 但它随意,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一张 桌子,几张条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 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主要为过往客人解渴小憩。 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自然受到 人们的称道。即便是生活条件不要的饮茶方式。
成都盖碗茶
盖碗茶盛于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 地,已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一种传统
饮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一是净具:用温水 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二是置茶:用盖碗 茶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见的有花茶、沱茶, 以及上等常为3—5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 冲水至茶碗口沿时,盖好碗盖,以待品饮。四是闻 香: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润茶汤时,则用右手提起 茶托,左手掀盖,随即闻香舒腑。五是品饮:用左 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 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 这“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对生活 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寓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3.维吾尔族的奶茶和香茶
• 奶茶也是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新疆 ,无论是天山北麓的辽阔草原,还是南疆塔里木 盆地的绿洲,每个阿吾勒的毡房和乡村小镇的农 舍,都散发着奶茶的浓香。在当地有“无茶则病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这 里冬季寒冷,夏季干热,牧区和高寒农区肉食较 多,蔬菜很少,奶茶可帮消化,可驱寒、解渴。
地人们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喝酥油茶便成了如
同吃饭一样重要。
•
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 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 • 酥油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经搅拌冷却后凝 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而茶叶一般选用的是 紧压茶中的康砖、茯砖或金尖等。
• 制作方法: • 先将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再滤 去茶渣,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 • 同时,再加入适量酥油,还可根据需要加入事先 已炒熟、捣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松子仁 之类,最后还应放上少量的食盐等。 • 接着,用木杵(chu)在圆筒内上下抽打,根据藏族 经验,当抽打时打茶筒内发出的声音由"咣铛,咣 铛"转为"嚓,嚓"时,表明茶汤和佐料已混为一体 ,酥油茶才算打好了,随即将酥油茶倒入茶瓶待 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