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释和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市场结构的理论框架。

它研究了企业在不同市场形态下有哪些不同的行为特点和竞争策略,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提供了对企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学的一般发展相伴随,但它的重点在于研究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卡尔顿学派和哈佛学派,他们提出了对市场竞争的更加细致的分析,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过分理想化假设,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结构、企业规模、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

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经济模型的建立,揭示了企业的行为和竞争策略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最为经典的是市场结构理论和竞争行为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典型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占和完全竞争等。

竞争行为理论则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行为策略,如价格、输出和市场进入等。

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构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

在市场结构理论中,垄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或几个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情况。

垄断企业通常能够通过控制市场供给、操纵价格和限制市场进入等方式来获得额外的利润。

垄断市场的形成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垄断、自然垄断、政府管制等。

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行为和竞争策略也呈现出一些特殊性,如价格歧视、重复垄断等。

与垄断相对应的是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大量小型企业存在,每个企业对市场价格都是价格接受者,无法对价格进行操纵。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只能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来获取利润。

此外,还有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其他市场形态,每种市场形态都具有其独特的企业行为和竞争策略。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产业内部的竞争与垄断问题,探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完全竞争模型,到不完全竞争模型,再到现代的产业组织理论。

完全竞争模型假设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信息完全透明,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是价格接受者,市场绩效是最优的。

不完全竞争模型则认为,市场结构并非完全竞争,存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不同形式。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是价格制定者,市场绩效可能不是最优的。

垄断竞争模型假设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卖家,产品差异化,信息不完全透明,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是价格制定者,市场绩效可能不是最优的。

现代的产业组织理论则更加注重实证研究,试图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理论假设。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创新、政府政策、消费者偏好等。

在我国,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整市场结构,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市场绩效。

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等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则通过选择优质产品和服务,推动市场结构的优化,提高市场绩效。

产业组织理论对于理解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产业组织理论,才能更好地制定产业政策,优化市场结构,提高市场绩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应用与挑战产业组织理论不仅是一种理论框架,更是指导实际经济活动的工具。

在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和消费者行为中,产业组织理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这一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产业组织理论来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例如,对于垄断行业,政府可能会采取反垄断措施,以促进市场竞争。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一种经济理论,用来探讨为什么企业会选择某种具体的组织结构或管理结构,以及企业内部和外部如何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和市场结构。

它解释了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如何根据其自身的资源约束条件来形成,并解释了企业组织结构可能如何影响企业的效率,生产力以及竞争力。

产业组织理论最初由米尔斯贝芬(Myrdal)、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卡洛斯艾里斯坦(Carlos Alister)和艾伦史密斯(Allan Smith)提出,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企业扩张和重组的影响以及企业如何选择其市场结构的研究。

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会影响其商业成功,这个理论没有一个确定的模式,而是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资源约束和市场环境来变化和调整。

首先,在重组结构方面,企业通常面临着资源约束,包括财务、物流、营销和管理等。

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重组结构来管理和协调这些资源,包括集中式、分散式、网络式结构和专业化结构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内部控制机制和市场机制来管理和协调其资源。

其次,在管理结构方面,企业通常面临着资源约束,包括人力、技术、经济和信息等。

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结构来管理和协调这些资源,包括传统管理结构、现代管理结构、网络管理结构和虚拟管理结构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市场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来管理和协调其资源。

最后,在市场结构方面,企业往往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企业需要谨慎选择其市场结构,以确保最大的竞争优势。

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垄断、垄断竞争和自由竞争等,企业可以根据其资源约束条件和市场环境来选择其市场结构。

综上所述,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和市场结构如何受其自身资源约束以及行业环境影响,并对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

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的理论指导,并且可以帮助企业畅想其未来的发展方式。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它研究的内容涉及经济主体的交换关系,以及在其中的行为和结构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探讨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及具体的经济主体如何彼此合作、交易和竞争。

产业组织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弗里曼(EdwardF.Freeman)和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约翰格林(John R.Goff)发展起来的。

他们将企业组织的行为视为由精明的主体进行的策略性游戏,通过比较分析来测算最优结果。

产业组织理论发挥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帮助经济主体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产业组织理论之所以受到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它可以帮助经济主体更好地理解商业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可以提供有关消费者行为和价格形成机制的信息。

通过对商业关系和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可以指导经济主体如何有效地开展经营和交换活动。

首先,产业组织理论提供不同的经济主体可以以何种方式合作的信息。

通过产业组织理论,经济主体可以理解自身在该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以及与其他经济主体合作有何利弊。

其次,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帮助经济主体预测市场行为,如短期和长期的价格趋势、品牌竞争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最后,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帮助经济主体指导和管理整个市场,从而提高效率和开发新的商机。

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帮助经济主体识别市场的盈利空间,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灵活的营销策略,并实施有效的行为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产业组织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研究内容涉及经济主体的交换关系,以及消费者行为、价格形成机制等。

它可以帮助经济主体更好地理解商业关系,预测市场行为,以及指导和管理整个市场,提高效率和开发新的商机。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主要研究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结构的形成和运作。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贯穿了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并对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产业组织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钱伯斯(Edward Chamberlin)和乔治·斯图尔特(George Stigler)。

钱伯斯在他的著作《垄断竞争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指出企业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实现价格定价权;而斯图尔特则在《经济力量与政府》中提出了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达到高峰。

其中,奥尔森(Oliver Williamson)和威廉斯(William Baumol)等学者关注并发展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决策理论;萨蒙顿(Edward S. Mason)和巴茨拉(Joe S. Bain)等学者则研究了垄断和寡头市场的形成与竞争;斯麦普特(Joseph E. Stiglitz)和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学者则分别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的角度对产业组织进行了理论分析。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围绕着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结构展开研究。

其中,企业行为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经营策略,如定价、产品创新等;市场结构研究主要关注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如垄断、寡头、竞争等市场形式。

在企业行为研究方面,产业组织理论提供了一种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的企业行为模型,即企业通过最大化利润来决策。

它研究了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定价策略,如垄断企业通过价格歧视来提高市场份额和利润;寡头企业通过收购和合并来增强市场竞争力;竞争性市场下的企业则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在市场结构研究方面,产业组织理论提供了一种评估市场竞争程度的框架,即集中度指标。

现代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现代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一、引言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市场经济中企业行为和组织制度的学科,旨在分析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业组织理论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核心模型和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基本概念1. 市场结构:指市场中企业的数量、规模、产品差异化程度、进入壁垒等因素所构成的市场竞争态势。

2. 企业行为:指企业在市场结构下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行动,包括价格、产量、产品创新、广告、市场扩张等。

3. 市场绩效:指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对消费者、社会福利、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

4. 产业组织:指企业在特定市场结构下的组织形式,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等。

三、主要流派1. 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键因素。

2. 芝加哥学派:主张市场力量和效率优先,认为市场结构对企业和市场绩效的影响有限。

3. 新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企业行为的自发性,认为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是相互作用的。

4. 可竞争理论:认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强调市场动态性和适应性。

5. 新产业组织理论:关注新兴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强调技术创新、产业生命周期等因素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6. 后SCP理论:认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强调不确定性、竞争和创新等因素。

四、核心模型1. SCP模型:结构-行为-绩效模型,由哈佛学派提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2. 空间经济学模型:关注地理空间对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3. 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企业在市场结构下的竞争策略和合作行为。

4. 网络模型:关注企业间合作关系和网络结构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五、实证研究1. 市场集中度:通过计算市场份额、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等指标来衡量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可以被用来解释和预测产品的流通、分配和结构性变化。

这个理论提出了组织构造的论证,以及通过社会和机构发展而制定的行业标准,用以解释涉及产业组织各方面的经济行为。

产业组织理论始于20世纪40年代,由著名的经济学家Gardner C. MeansJohn Kenneth Galbraith提出。

它基于经济结构理论、市场动态和企业战略,以及其他多种社会与政策因素。

它指出,经济结构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企业可以识别出特定的行业结构特征,并且可以用来提供洞察力和指导意见。

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结构性分析,以解释企业在结构上的变化,这是建立更加稳固的组织和经济结构的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也涉及市场动态的分析,提出了以下三个主要原则:有效需求,有效供给和有效价格。

这三个原则表明,市场上面临的时机性因素影响着供应主体和消费主体的行为,这会导致市场上的价格变化。

此外,产业组织理论还探讨了企业的组织特征,包括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决策机制、管理过程和利益关系网络等。

产业组织理论指出,企业组织结构有助于实现一个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决定着短期和长期内部及外部行为,参与市场行为的实现力。

最后,产业组织理论也涉及到社会因素,其中包括行业规范、政府政策、文化和技术等。

这些因素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参与到企业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去,影响着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营和管理,以及产品的分销和结构性变化。

综上所述,产业组织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它可以用来解释、预测和分析产品的流通、分配和结构性变化。

它专注于经济结构理论、市场动态和企业战略,以及社会和政策因素,再结合企业组织机制,解释决策的实施过程,从而提供了一种更深入的视角,有助于掌握及预测市场动态。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穆塞茨、布罗曾、波斯 纳等。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信奉自由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价格理 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 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 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 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 念。
第17页/共31页
4、产业组织政策 促进竞争政策:适用于大多数竞争性产业
政府直接规制政策:适用于自然垄断产业
5、SCP分析框架 ❖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
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 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 源配置效率。
第18页/共31页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英国剑桥 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 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谋而合地 提出纠正传统自由竞争概念的所谓垄断竞争理论。
第8页/共31页
产业组织理论是有关市场经济中企业行为和组织 制
度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 面:
一是企业内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关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 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 尔首先提出的。
•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 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 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 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 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现实市 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
第6页/共31页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 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 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 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 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 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 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 p2 D q1 q2 Q
52
d q3 d’
5.3-3 The Firms’ Equilibrium i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 垄断厂商的均衡
53
(1) Short-run Equilibrium
短期均衡
A、以消费者信度的需求曲线分析 其均衡条件同垄断的短期均衡 相同:即MR=MC, SAC <P
37
(2) Practicable Condition
可行的条件
• A、完全垄断,没有竞争者; • B、能够把市场分割为相互独立的分市场, 产品不能在分市场中流动; • C、存在消费者剩余,不同的消费者愿意 支付不同的价格。
38
(3)The Kind of Discriminative
Price
•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均衡
3
5.1-1 Perfect Competitive
完全竞争
• (1)The Characteristic of Perfect Competitive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4
A、
• 大量的比较小的卖者和买者。 • 卖方和买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price taker)。
54
B、以企业间相互影响的需求曲线的分析
P • 由于感觉到的需求曲线逐步调整向下, MR与MC的交点也在不断改变。 • 一直到相关企业不再跟跌为止, 因此,均衡条件为MR’=MC,d’=D;
P=AR=d’=dn D MR Q
55
(2)Long-run Equilibrium
50
(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关系所决定的 需求曲线(商标的信度理论)
• 当价格在一定的变化内,消费者不离开 该商标的程度, 称为该商标的信度。
D0
• 商标信度的存在,使该
D1
商品的需求曲线 向下倾斜。
51
D2
(2)企业之间相互影响所决定的 需求曲线
• 垄断竞争企业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依赖于 P 生产同一类产品其他企业的行为。

差别价格的种类
39
A、Primary Discriminative Price
第一级差别价格
• 又称完全差别价格,由 Pigou 所提出。 P • 定义: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产品对每一消费者的效用大 小逐一确定的不同价格。 • 在使用第一级价格歧视后生产者 剩余增加了一大块。 • 由于均衡产量有所增加,所以消费 者也得到了一定的消费利益。 Q
Q
43
5.3 The Firms’ Equilibrium i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垄断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均衡
• 这一市场形态最初是由 (美)Chamberlin (1899-1967)与 (英)罗宾逊(J·Robinson)在1933年作出 了分析。
44
5.3-1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ve Market
Q
Q
9
水平的需求曲线的含义
• 水平的需求曲线意味着企业无论如何移 动自己的供给曲线,也不可能改变市场 的均衡价格。 • 即:他是一个价格接受者。
10
5.1-2 Short-Run Equilibrium 短
期均衡
• 短期均衡是指企业数目给定、企业设备 给定的情况下的市场均衡。 • 由于完全信息假设,所有的企业生产函 数、成本函数也就相同。 • 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为:MR=MC, • 但由于P的相对位置不同而有以下情况。
20
分以下三种情况: (1)成本不变
• 当需求增加时,初始时导致价格上升。 • 但新企业的进入,导致供给右移。 • 由于投入价格不变,企业的AC曲线不变,新均衡在原 P 均衡价格水平上重新形成。 P
Q
Q
21
(2)成本递增
• 当需求增加,初始时价格上升。 • 然后,新企业的进入,导致供给曲线右移。 • 但由于投入品价格的上升,新均衡高于初始均衡的价 P 格,表现为是一向右上方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 P
Q
35
5.2-4 Price Discrimination
• 差别价格,也称歧视价格
36
(1) The Definition 定义:
(不是价格差别 price difference)
差别价格是指完全垄断厂商不是因为成本 的不同而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或对同 一消费品的不同购买者,分别确定不同 的产品销售价格。 。
Q
Q
22
(3)成本递减:
• 同理,在成本递减的产业中,行业的 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 更为广泛的解释是技术的改进或学习 曲线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23
5.2 The Firm’ Equilibrium in Complete Monopoly
• 完全垄断(市场中)的企业均衡
24
5.2-1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mhe Long-run Supply Curve of Industry
• 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 在长期,无法采用加总个别企业的供给 曲线而获得长期供给曲线。 • 因为,企业在进出产业的过程中,我们 无法确知需要加总的是哪 些企业。
19
假设
• 为了分析此问题,我们假设: • 1,所有企业都可以获得现有的生产技术。 • 2,产量由更多的是由投入,而不是因为 技术进步。 • 我们仅分析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产 量变动对投入的要素价格的影响程度。
33
接上页
• 只有当需求曲线确定了,才知道所对应的价格。 • 因此,垄断企业的产出数量,取决于边际成本 曲线和它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P • 所以,垄断企业没有同它的产品的需求 曲线无关的供给曲线。 MC
P=AR=D Q MR
34
(4)垄断的经济后果
P • A、效率损失(efficiency loss)或称 重负损失(dead weight loss) • 与完全竞争相比,社会总剩余减少。 • 并且,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再 分配给生产者。
•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45
(1)The Definition 定义
• 指许多厂商销售既近似又有差别的产品 的市场。 • 在长期,竞争的厂商较多;在短期,由 于产品的差别性,具有垄断性。
46
(2)The Characteristic 特征
• A、产品之间存在差别: – 实质性的差别: – 非实质性差别: – 销售条件的差别: • 因此,在短期存在垄断性;
47
B、
• 厂商较多:生产者是价格的影响者。
48
C、
• 厂商进出行业较容易。 • 由于这二点,所以在长期限是竞争的。 • 一般而言,品牌竞争的市场即 垄断竞争的市场。
49
5.3-2 The Demand Curve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ve Firm
•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28
C、
• 资源控制: –国有土地; –原料控制;
29
5.2-2 Demand Curve
需求曲线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决策是处理产量与 利润的关系。 • 在垄断条件下,企业是价格的决定者,因此, 决策是处理产量、价格与利润的关系。 • 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即行业的需求曲线;因此,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故有:P=D=AR 同时,AR≠MR
5
B、
• 产品的同质性(homegeneous)。 • 即:无差别产品或完全替代品。
6
C、
• • • • 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 短期——可变投入的自由流动。 长期——所有要素可自由流动。 —— 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市场称为充分竞争(full competitive)的市场,或称纯粹竞争的市场。
7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在短期的供给曲线并不需要其它 信息,而就是它的边际成本曲线。 • 当市场价格已定,是根据边际成本曲线与价格的交点即是 他所选择产量。或者说,他所选择的那个产量,根据边际 成本曲线,就可以与一个价格与此对应。
32
注意:
• 但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 却并不是如此。 • 虽然最佳产量仍然由MC=MR决定,但价格却并不是相应的 MC=MR MR,而是比MR大的AM。 • 即:取决于P(=AR)与MR之间有多大距离, 而这又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 • 即使是同一产量,当需求曲线不同时,会对应不同的价格; 反之也然。
Q
14
5.1-3 Long-run Equilibrium
长期均衡
• 在长期,企业可作二种选择: • 一是选择企业规模(scale of plant) • 一是选择进入或退出产业。所以,比短 期时的选择集大。
15
当:(1)MR>LAC 有超额利润,
• 有新厂商进入或原厂商增加产量。 P P • S曲线右移,价格下降, • 直至P=MR=LAC;
5.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产业组织理论
关于产业组织理论
• 产业组织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 与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现实的结合。 • 它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 和寡头四个部分。
2
5.1 Firm’ Equilibrium in Perfect Competitive Market
26
(3)Cause of Formation 成因

A、自然的进入壁垒,也称自然垄断。 • 一个企业提供了全部市场供给: 垄断 P SAC D MC Q Q Q
27
寡头 P
完全竞争
P
B、
• 由法律设制的进入壁垒: • 公共特许权(public franchise): 特许专利: • 注意:许可证制度只是限制了竞争,但 不会形成垄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