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综述,产业经济学第一次

产业组织综述,产业经济学第一次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内容提要:本文针对产业组织理论做了简要的综述。

首先,从研究方法和理论演化两方面描述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概况;其次,研究并分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如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等)的观点和主张;最后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产业组织理论演化主要流派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概述产业组织理论(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运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因此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理论的创立是以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张伯伦和琼〃罗宾逊各自发表的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理论为标志。

它的出现是与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以完全竟争的市场作为分析前提的新古典学派认为,市场能使厂商的产量维持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因而可实现社会资源及社会福利的最优配臵。

然而,自上世纪20年代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行业转变为垄断行业。

垄断的出现阻碍了资源配臵的优化过程, 降低了社会福利。

为了解释传统理论与现实经济问题的冲突,张伯论和罗宾逊分别于1933年提出垄断竞争理论,试图解释由于市场结构变动导致厂商行为发生变异,并由此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如价格上升、产出不足、消费者剩余减少以及创新动机不足等。

这种分析框架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演进过程中已经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具有经验主义性质的哈佛传统理论。

第二次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有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学派、奥地利学派等,进一步探究了企业垄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等方面的问题,完成了对传统理论的修正和填充。

目前,信息化时代的模块化生产使得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无法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而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又促使产业组织理论的不断演进。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讲解

i 1
CRn为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 行业比重,通常取n=4或n=8。
绝对集中度指标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的集中 度指标。
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配研究,后来被借用来 分析产业中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基尼系数=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 A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学习目标 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马歇尔冲突”的含义。 2、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3、“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含义和“哈佛学派” 的政策主张。 4、“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 5、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含义。 6、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7、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张。 8、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市场绩效的衡量方 法。
2
(Xi X)
i1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H 指数将等于0;在完全垄 断条件下,H指数将等于1;如果市场中所有n家 企业规模都相等,H指数将等于1/n;当n=1时, H指数等于1。
一般来说,n值越大,H指数越小。
2、市场势力的衡量
(1)勒纳指数 L P MC
P
L在0-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 越大。勒纳指数实际上是计量价格偏离边 际成本的程度,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表 明垄断势力越强。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 美国经济学界公认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无论是对产业组 织理论的发展,还是对美国70年代末开始的放松管制 的改革,都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东华大• 学 高长春
二、可竞争性市场理论
• 哈佛学派认为进入障碍高的市场,往往企业少、集中 度高。为了有好的绩效,需要一个竞争者较多的市场 结构。但鲍莫尔认为,不要有较多的企业,只要存在 潜在的进入压力,即存在一个可竞争的市场结构就能 有良好的市场绩效。
•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 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 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 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 关系。
•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 森和贝恩,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东华大• 学 高长春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与贝恩的系统研究
• 张伯伦的垄断竞争学说固然是产业组织 理论的主要来源,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中的一些实证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判别标 准,却得益于20实际30年代以后的一些 西方学者实证研究的结论,其中最有影 响的主要有:

东华大• 学 高长春
(三)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 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 “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是 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有 其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而不喜好那 种产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
• 张伯伦的“产品差别”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的 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不同之处;二是产品 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之处;三是消费者“ 想象”的心理差别。
技术进步程度。技术进步是指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最终通过经 济增长的市场绩效表现出来。
产业组织的技术效率。又称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经济规 模和规模效益实现程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经济规模 企业产量占全产业产量的比例;二是垂直结合的企业的产量占各流 程阶段产量的比例;三是有无开工不足,能力过剩。

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

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

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市场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市场中的竞争机制和市场失灵问题,并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不同企业的数量、规模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垄断市场是市场结构中最极端的一种情况,指的是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市场。

在垄断市场中,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价格和产量来获得超额利润。

然而,垄断企业的行为也容易导致市场效率低下和消费者福利减少的问题。

因此,政府在面对垄断市场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相对于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市场结构中的另一种常见情况。

寡头垄断市场指的是市场中只有几个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市场。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寡头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寡头企业通过价格战、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划分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和获得超额利润。

然而,寡头垄断市场也容易导致市场效率低下和消费者福利减少的问题。

政府在面对寡头垄断市场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以维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除了垄断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也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完全竞争市场指的是市场中有很多小企业,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很小,企业之间不存在垄断或寡头现象。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的利润很低,市场价格接近边际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资源配置效率高和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然而,完全竞争市场也容易导致企业生存困难和市场过度竞争的问题。

政府在面对完全竞争市场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以维护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

产业经济学第7章产业组织理论导论

产业经济学第7章产业组织理论导论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第7章产业组织理论导论
SCP范式
• 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指企业在市场竞争 和相互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和对策。包括产品政 策、价格政策、促削策略和并购行为等。
• 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指产业运行的效率, 是企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实现程度等所达到的状态, 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和优劣。
哈佛学派的贡献
• 哈佛学派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关于市场结构、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企 业行为、企业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等都做 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 析、重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 接受了分析框架就可以做实证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第7章产业组织理论导论
哈佛学派的衰弱
• 该理论主张从80年代开始在美国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其原因:
产业经济学第7章产业组织理论导论
7.1.3产业组织理论关心的核心问题
• 经济学: 资源的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对于某种资源配置方式,如果没有 那种可行的方法使一方得到的改善的同时又不损 害另一方的利益,那么这种配置的方式就是帕累 托最优。
• 产业组织理论: 企业经济规模与市场活力的矛盾——“马歇尔冲 突”。
•芯片 开发 •系统 集成
•板卡 设计
•操作 系统
•芯片、 板卡制 造
•内容 提供
•应用 软件
•培 •系统 训 维护 •售后 服务
PPT文档演模板
产业经济学第7章产业组织理论导论
7.1.2产业组织理论的学科性质及研究领域
• 产业组织理论的学科性质
– 产业组织理论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研究产业 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探讨制定产业政 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国民经济中各产业 的运行和发展,实现资源在产业内、产业间的 有效配置,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

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
四川农业大学经管院
注意: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分歧
1.国际分歧 a.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界认为产业 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学 b.以日本为代表的兼顾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两大 分支学说的产业经济学 2.国内分歧 a.完全赞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产业经济学学科体 系 b.基本赞同日本式的学科体系(国内占主流地位)

第四次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和 能源技术的发明,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产生。
产业是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 步演化而不断发展。
Industrial economics
四川农业大学经管院
一、产业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具体而言,
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
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 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Industrial economics
四川农业大学经管院
二、产业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是介乎于微观经济学和
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领域。
Industrial economics
四川农业大学经管院
产业经济学在经济学大厦中的地位 理 论: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分析方法: 数理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 理论+应用:
产业组织理论 、货币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 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公共选择、政府理论、公共规制)、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开放经济)、
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经济学、
5、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指某一个产业从诞生到被 淘汰或进一步更新的全过程以及对其 他产业演变影响的过程。

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

I n d u s t r i a l E c o n o m i c s 产业经济学第3章产业组织理论(1)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1、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2、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3、产业组织理论发展1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的。

2需要指出的是,产业组织考察的是同一产业的企业,即处于同一商品市场的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

这里所指的商品同一性,主要指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主要性能、必须基本相同,商品之间具有高度的替代关系。

由此可见,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通常是指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狭义的产业或市场。

3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

竞争机制被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给出最优解决的组织形式,它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自由竞争的力量来自于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4Adam Smith亚当·斯密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由于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人、财、物等资源会自动地从资源分配过多、价格下跌的产业向资源分配不足、价格上涨的产业转移,同时又不断地从经济不善、效率低下的生产者向效率更高的生产者转移。

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达到资源在产业间和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5因此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

政府作用及政策的制定,应着眼于如何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以保证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

只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在他们看来,没有比竞争机制再优越的市场组织形式了。

6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尽管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竞争机制的论述,但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

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课件

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课件

四、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
▪ 贝恩等人首先提出了一个由market structure、 market conduct和market performance组成的研 究框架(见图2-1)。
▪ 贝恩等人分析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 模式以及与此相关的市场供需条件和公共政策所 构成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框架,简称为SCP框架。
▪ The Economics of the Pacific Coast Petroleum Industry, 1944.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59. ▪ Northern California's Water Industry, with R.E.
Caves and J. Margolis, 1966. ▪ Environmental Decay: Economic causes and
▪ 非价格绩效:各个品牌的软实力都得到提升。在 激烈残酷的竞争中,有一批企业能够通过高品质 的产品、高水准的服务提升自己品牌在消费者心 目中的位置。在消费者市场上,已经形成一定程 度稳定的品牌排名。
结论
目前中国空调行业开始向良性的方向发 展。集中度的大幅度提高,差异化的不断显 著,让该行业的竞争更加有序。而今后的发 展重点还应该继续围绕产品结构升级,产品 技术提升上。
remedies, 1973. ▪ ----编自
/wiki/Joe_S._Bain
贝恩等人的传统SCP分析范式
市场结构S
企业行为C
市场绩效P
• 买者与卖者的数量 和规模
• 产品差异 • 进入(退出)障碍 • 垂直一体化 • 多样化经营
• 定价行为 • R&D • 投资 • 广告 • 竞争行为 • 购并 • 串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用等造成不完全 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产品差别是同类产品不完全替代的根 本原因;生产条件差异是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 广告宣传则促使人们了解产品特性,扩大心理偏好,意味着垄断 因素的增长。
3、提出了被后人称作“马歇尔冲突”的规模经济与竞争的矛盾 问题。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又阻断 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经济失去活力。
马歇尔在考察工业组织时,首先分析了分工和机械对工业 组织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工业组织的大规模生产的经济 性;再次,探讨了适应工业组织管理的工业家所需才能问 题。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马歇尔的经济理论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 些基本问题。
1、触及了垄断问题,论述了所谓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马 歇尔指出:“实际上,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遵守着报酬递加规律, 从而给予大生产者以很大的优势,那么,这种生产很容易为少数 几家大厂所操纵”。
东华大学 高长春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梅森和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诞生以后, 随着对产业研究的深入,产业组织理论 呈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最具有影响 的是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和鮑莫 尔等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其他相 关理论。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芝加哥学派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 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布罗兹恩和德姆斯。 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因 果关系不同,芝加哥学派或认为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 因果关系,或强调市场绩效市场行为市场结构的 逆向因果关系。 哈佛学派认为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因而损害了资源 配置效率。而芝加哥学派则认为,问题的关键是看是 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 美国经济学界公认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无论是对产业组 织理论的发展,还是对美国70年代末开始的放松管制 的改革,都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尽管如此,还是为后来的产业组织研究给予了很 有价值的启迪。西方学者称其为产业组织理论的 先驱。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来源于张伯伦 的“垄断竞争理论”
1933年,几乎同时问世的张伯伦的《垄 断价格理论》和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 经济学》,围绕着竞争和垄断的关系问 题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的全面研究,奠定 了垄断价格理论的基础。尤其张伯伦提 出的一些观点和概念成为现代产业组织 理论的重要来源。主要有:
东华大学 高长春
当然,马歇尔的近似于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 的概念的表述是含糊不清的。它既涉及了产业间 组织的“各部门之间的机能”,又涉及了产业内 部组织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涉及了企业 内的组织关系。
另外,马歇尔所触及的产业组织的基本问题,只 是散见于其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均未作出专题 理论分析。
东华大学 高长春
1、市场结构
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卖者(企 业)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 地位和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集中度、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卖者或买者的规模结构。可分为 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
第3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 学生了解产业组织理 论的理论框架、了解 研究企业的最新理论 发展,特别对企业理 论中比较有影响的学 派思想(产权经济学、 委托代理理论等)内 容的了解和掌握。
第五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 二、可竞争性市场理论 三、其他相关理论
东华大学 高长春
(四)提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 入和退出问题
张伯伦从理论上证明,伴随着企业进入 和退出市场,集团和非集团企业也可能 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张伯伦指出,决定一个企业成本收益关 系的基本因素是企业“进入”该产业的 难易程度。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五)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 行了分类
张伯伦对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端的 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并且考察了不同 产业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特定产业内的 结构、价格、利润、广告和效率等相互 关系。 这些分析为以后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梅 森和贝恩,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最终形成 与贝恩的系统研究
张伯伦的垄断竞争学说固然是产业组织 理论的主要来源,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中的一些实证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判别标 准,却得益于20实际30年代以后的一些 西方学者实证研究的结论,其中最有影 响的主要有: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伯尔和明斯对经济力集 中的实证研究。
伯尔和明斯于1933年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和私有财产》, 对股份制的发展更易使资金集中到大企业手中,造成经济 力集中、扼杀竞争、价格刚性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取 得了为梅森和贝恩所借鉴、吸收的启发性成果: 一是贝恩的市场集中研究是在经济力集中研究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二是贝恩衡量市场绩效的“X非效率”得益于伯尔和明斯两 权分离的股份公司内部非效率的实证研究成果; 三是明斯通过工业产品价格的实证研究,首次提出管理价 格,认为工业产品的价格往往是靠企业间的协定管理着价 格,具有刚性。这为贝恩对价格协调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有 价值的参考依据。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可竞争性市场理论
哈佛学派认为进入障碍高的市场,往往企业少、集中 度高。为了有好的绩效,需要一个竞争者较多的市场 结构。但鲍莫尔认为,不要有较多的企业,只要存在 潜在的进入压力,即存在一个可竞争的市场结构就能 有良好的市场绩效。 鲍莫尔提出了沉没成本的概念,即进入市场又退出市 场后不能收回的费用。 根据鲍莫尔的理论,集中度只是一个次要的指标,关 键是要看影响进入障碍的沉没成本的情况。 该理论适用于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产业,但在制造业, 符合可竞争市场的特点的产业较少。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始于马歇尔 的经济理论
说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开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其依据是: (一)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 首次把“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并提出 近似工业产业组织的“工业组织”概念。
“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最为 妥当”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集团问题
由于供给者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产 生了同类产品企业间的价格、产量协调的生产 者集团。同时集团内企业因其产品的一定相互 替代性而消除不了竞争。这就产生了集团内企 业间、集团企业与非集团企业间纵横交错的竞 争关系。 张伯伦提出的集团问题,实际上是指集团内的 一个企业既受集团内其他企业,又受集团外企 业制约而决定其行为的问题。
东华大学 高长春
(四)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的主要内容
贝恩对产业组织研究、分析框架通常是假定市 场结构(Structure)决定市场行为 (Conduct),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 (Performance)。 贝恩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在产业组织分析中的突 出地位。 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 场绩效和产业组织政策四方面的内容。
贝恩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利润率作为测量垄断 度指标的尺度,使垄断度指标成为推测市场结 构和市场行为的重要因素。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三)约翰•莫里斯•克拉克“有效竞争” 概念提出和对其度量标准的研究,催育了
贝恩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继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概念之后,包括梅 森在内的许多学者对有效竞争的标准进行研究, 促进了产业组织研究的深入发展。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贝恩在长期实证研究 中,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并加以理论化、 系统化,于1959年发表了《产业组织》,标志 了以梅森、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 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
东华大学 高长春(三)界定了“产差别”的内 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一般来说产品都是有差别的。这种标准可能 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只要它对购买者 有其重要性,使购买者喜好这种产品而不喜好 那种产品,都可能构成差别的标准”。 张伯伦的“产品差别”有三层含义:一是商品 的品质、包装等产品本身的不同之处;二是产 品销售条件、服务态度的不同之处;三是消费 者“想象”的心理差别。
非价格行为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获得较高 的利润,包括:产品和技术开发;销售活动,包括销售 策略、网络、服务、广告等。
组织调整行为是指企业合并、兼并、联合等行为。
东华大学 高长春
3、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产业市场运行的效率。说明和描述实际的市场 绩效,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配置效率。是反映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指标。贝恩认为,可用产 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于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一)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条 件,提出垄断竞争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在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这两种 极端的市场形态之间,存在着广阔的“中间地 带”。 因为“产品如有任何程度的差别,即可以说该 售卖者对他自己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但却 要或多或少地遭到不完全替代产品的竞争。这 样则每人都是垄断者,而同时也是竞争者,我 们可以称他们为‘竞争的垄断者’,而称这种 力量为‘垄断竞争’特别相宜”。
东华大学 高长春
(二)勒纳、卡莱基的垄断指 标的探索。
1934年,勒纳依据完全竞争和垄断性市场中价 格决定机制的差异,以利润为基础来测定垄断 度,得出企业的垄断度和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倒 数相等的结论。
之后,卡莱基将其从个别企业扩展到产业和整 个国民经济,并将垄断度和所得分配率联系起 来,应用于经济动态分析。
东华大学 高长春
2、市场行为
所谓市场行为,是指产业市场上企业为获得更大的 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战略性行动。这 种行动受市场结构的制约,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 并直接影响市场绩效。卖方的基本市场行为可分为 三类: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调整行为。
价格竞争与价格协调是最基本的价格行为,它们以控制 和影响价格为直接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