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 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o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o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o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学会在困难中分解目标,逐步克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我”的脱险经历,体会“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o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难点o理解文章主旨,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3 分钟)o讲述一个关于克服困难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o提问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你会怎么做?2.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o简单介绍莫顿·亨特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o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行查阅工具书解决。
o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o请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梳理文章情节(15 分钟)o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文章情节。
o小组讨论,交流梳理结果。
o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情节:冒险——遇险——脱险。
5.课堂小结(2 分钟)o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章的情节发展。
6.布置作业(5 分钟)o熟读课文。
o思考:“我”在脱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3 分钟)o回顾文章的主要情节。
o提问:“我”在遇险时的心理是怎样的?2.分析心理描写(12 分钟)o学生精读文中描写“我”心理的段落,找出相关语句。
o小组讨论,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o教师引导学生从恐惧、绝望到逐渐有信心、平静的变化进行分析。
3.理解主旨(10 分钟)o组织学生讨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是什么?o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在面对困难时,要将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逐步解决。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3篇)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解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精确复述课文内容;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熟悉,提升自己的思想熟悉,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2、采纳读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尝语言;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勇于克制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士气。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把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镇静应付的信念和决心。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通俗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讲的是小时侯一次在小陡崖上的遇险经受。
从这次经受中,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并且这道理成了他以后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人生阅历。
同时,这篇文章在构造线索、起伏照顾、心理刻画等方面都特别有特点,语言简练流畅、含蓄委婉。
因此,教学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正体把握课文内容,领悟叙述的人生哲理。
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根底上进展探究,理解的写作意图,学到一些写作技巧。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学习上的,家庭中的与人相处时的……,面对这些,你怎么办呢?其实,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今日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受中寻求启发吧。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需留意的:训诫(jiè)迂回(yū)抽泣(chuò)纳罕(hn)头晕目眩(yūn)抖动(chān)(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字词积存)三、默读课文,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2、故事发生的时间?3、爬崖的孩子有几个?出名字的是谁?4、那座陡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5、孩子们为什么去爬陡崖?6、“我”为什么不下来?7、“我”最终是怎样下来的?(本环节的设计所针对的是我所授课的初一学生,听课、读书留意力不够集中,效率差的问题。
七年级上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生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文章的表达技巧。
2.2学会通过阅读,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含义。
1.3感悟文章主题思想,提炼生活哲理。
2.教学难点:2.1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
2.2如何将文章的主题思想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和语气。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纠正发音,把握节奏。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3.2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4.2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
5.分析课文表达技巧5.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5.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文章的表达技巧。
6.感悟主题思想6.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6.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文章的主题思想。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8.作业布置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8.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四、课后反思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
2.在分析课文表达技巧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在感悟主题思想环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

四、教学准备
1.课文课件
2.课堂讨论题目
3.课后作业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论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困难。
2.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二)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在困境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
1.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其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师:同学们,我们注意到课文中有一段描述作者如何一步步爬下悬崖的情节,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作者是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这一过程的。
生1:我发现作者用了“我伸出颤抖的手,慢慢地、慢慢地抓住岩石的边缘”这样的描述,让人感觉作者非常害怕,但又不得不继续。
师:很好,这种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紧张和决心。还有吗?
2.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精神品质。
(三)写作训练
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
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
(一)课堂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请学生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课堂讨论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闷热、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3)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2)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坚定信念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和它在文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1)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困难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启示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会在困难面前勇敢前行。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2、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语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的氛围和人物的处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这些困难看起来似乎难以克服,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恐惧和无助。
但是,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再迈出第二步,一步一步地坚持下去,或许就能战胜困难,迎来成功的曙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克服困难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1)出示生字词:闷热、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2)请学生读出生字词,教师正音。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模仿、表演,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寓意,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困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理解寓意。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分享朗读感受,讨论课文内容。
3.讨论交流(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2)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主要事件。
4.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2)学生分享分析心得,讨论文章主题。
5.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感受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6.课堂小结(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困难的经历,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深入,能够较好地把握文章主题。
2.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表现积极,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3.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勇敢面对困难,我在行动”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精选18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使用工具书,解释新词;2.朗读并复述故事,把握文章内容;3.理解故事蕴含的哲理,得到人生启示。
一、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①啜泣()②嶙峋()③眩目()④纳罕()⑤训诫()⑥凝视()2.解词:①纳罕:②小心翼翼:③训诫:④头晕目眩:⑤瘦骨嶙峋:⑥灰心丧气:⑦心惊肉跳:⑧高不可攀:3.作家作品介绍莫顿·亨特(1927~1998)(Morton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其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已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2013新编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七课。
4.预习质疑二、课堂探究三、课后反馈阅读理解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
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已。
七年级语文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教学目标1、识记生字词。
2、能够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理清文章内容,并能把握文章主旨。
二、教学重点1、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三、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2.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个人体会教后反思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二、学习字词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②投影出示练习。
a.给加点字注音。
b.按拼音填空。
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略)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地表达语气。
(教师可以投影出示以下问题,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 (可以概括回答)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2、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
(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教师可提要求:①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②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③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难点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
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媒 体教 具 课时
录音机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师生互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动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945 年 1 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 项任务, 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执行侦察任 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 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 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 20 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这个,不 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 后,是飞临德国,这并不困难。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 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 段经历的启 示。 同学们,知道这位英勇的飞行员是谁吗?(莫顿? 亨特)他小时候到 底经历了 一件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 相信我们从中也能获得启发。 二、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加点字读音: 蕴含 yùn 告诫 jiè 颤 chàn 抖 嶙峋 línxún 晕倒 yūn 迂回 yū
头晕目眩 xuàn 啜泣 chuòqì 罕见 hǎn 屡次 lǔ 耸立 sǒng 峭壁 qiào 凸 tū 小心翼翼 yì 屡次 lǚ 2、理解下列各词意义: 耸立:高高地直立。 峭壁:陡直的山崖。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如荆、玫瑰、茉莉等。 颤抖:哆嗦;发抖。 迂回:回旋;环绕。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 恐惧:惧怕。 疲乏:①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②因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 细胞、组织、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 屡次:一次又一次。 灰心丧气: (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沉。 应付:①对人对事采取方法措施。②敷衍了事。③将就、凑合。课文中用 的是第一种意思。 三、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 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四、课文研读 1、默读课文(注意速度) 2、检查默读效果: ①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文中记述了几个人去攀爬悬崖?其中两个有名字的分别叫什么? ③文中提到,孩子们所攀爬山的悬崖有多高?其中的石架又有多高? ④"我"在攀爬悬崖的过程中,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父亲说:"下来吧,晚饭 做好了!" ⑥课文中的两个"啜泣"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恐惧和伤心,后者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 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6、研讨问题(分小组)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7、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 经验教训? 2、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3、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 4、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5、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6、在日常 生活中父母是怎 样教育我们克服困 难的? (学生选择一两个问题进行述说) 五、小结 从这篇课文中, 可以学到作者小 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 这是战 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 只要把它分解开来, 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 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 明起来。 六、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 ,不听母亲告诫,在外冒险,陷入困境,你父亲 会……”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 过程 的思想认识,正 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与 2、采用读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 方法 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2020 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 17 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 新 人教版
课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标要求】 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能较熟练地 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 课 标 解 读 与 教 材 分 析 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 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故事性较强。写的是“我”在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感悟的 是人生的哲理: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 就不大了,只要着眼于眼前的一小步,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知识与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技能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型 新课 上课课时数
பைடு நூலகம்
⑤"我"是怎样爬下悬崖的?当时"我"的心理状态又是怎样变化? (学生通过回答上述问题,了解故事梗概。 ) 3、抽生复述。 (抽优生) 复述指导: (1) 起因 (1――3) 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经过 (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结果 (16-23) 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启示 (24 ) 走一步 , 再走一步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 可谓"脱险",请 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4、朗读训练。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 语调、速度。 ) 5、课文主旨研讨 ①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 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②"我"爬山的原因? 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③"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 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④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 难、战胜困难。 ⑤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看见了。"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