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知识概述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安全小知识范本(2篇)

职业卫生安全小知识范本(2篇)

职业卫生安全小知识范本职业卫生安全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来保障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在职业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着许多小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员工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以下是一些有关职业卫生安全的小知识。

1. 均衡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员工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定期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员工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跳绳等。

3. 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不仅会导致肌肉疲劳和僵硬,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员工应该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活动一下,拉伸一下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

4. 健康工作姿势:正确的工作姿势对于预防肌肉骨骼疾病非常重要。

员工在工作时应保持良好的坐姿或站姿,避免短时间内长时间进行重复动作,如长时间敲打键盘、使用鼠标等。

5.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频繁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压力。

员工应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眼部放松运动,如眼球转动、远近视调节等。

6. 注意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员工应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如在化工行业,员工应注意化学物品的接触,使用防护手套等。

7. 定期健康检查:通过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员工应该按照公司或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以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良好状态。

8. 紧急情况应急处置:在工作环境中,紧急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员工应该了解应急处置措施,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并熟悉逃生路线和安全出口的位置。

这样,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9. 心理健康维护:职业卫生安全也包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概述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概述
77
7
CASST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 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 平。
CTWA=(C1T1+C2T2+….. +CnTn)/8
(2)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 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 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声压级峰值[dB(A)] 140 130 120
12
CASST
5. 职业健康监护 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
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 康监护。
1133
13
CASST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
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 类: 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生产性粉尘,如 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277
27
CASST
直接读数仪表
2288
28
CASST
声级计
2299
29
CASST
非离子辐射探测仪
3300
30
CASST 三、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据卫生部统计,2007年,根据全国30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共诊断 各类职业病14296例。其中,尘肺病10963例,占 新职业病病例总数的76.69%;急、慢性职业中毒 分别为600例和1638例。
13人中毒,2人死亡。
企业法人被判处有期徒刑4 年,同时处以10万元罚款。
109名工人罹患矽肺, 其中28人死亡。
全国各地媒体有大量报道。
自农愿民接中受,体25检人的罹1患08矽名肺。国务院领导专门批示。

职业卫生培训知识模版

职业卫生培训知识模版

职业卫生培训知识模版职业卫生培训是一种针对特定行业和职业的健康与安全培训,旨在帮助员工了解和应对与其工作相关的健康风险和危险。

以下是一个职业卫生培训知识模板,包括相关的主题和内容。

一、职业卫生概述1. 职业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2. 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概述3.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介绍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与管理1.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的步骤和方法2. 职业卫生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3. 职业病防治措施和管理三、职业病防护1. 常见职业病的类型和特点2. 职业病的预防方法和措施3. 职业病监测和报告要求四、工作场所卫生1. 工作环境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2. 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管理要求3. 废物处理和环境清洁要求五、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促进1. 职业安全的基本要求和管理措施2. 职业健康促进的方法和措施3. 心理健康和压力管理六、个体防护用具和装备1. 个体防护用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2. 个体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3. 个体防护用具和装备的维护和管理七、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1. 职业卫生培训的目标和方法2. 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内容3. 职业卫生培训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八、职业卫生案例分析与实践1. 职业病案例分析和讨论2. 工作场所卫生问题的识别和解决3. 职业卫生实践活动和演练九、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估1. 职业卫生监测方法和技术2. 职业卫生评估指标和方法3. 职业卫生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十、职业卫生管理与认证1.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2. 职业卫生管理的关键要素和要求3.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监督和审核以上是一个职业卫生培训知识模板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行业和职业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同时,培训内容应该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通过互动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职业卫生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降低职业病风险和事故发生率,实现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职业卫生概述范文

职业卫生概述范文

职业卫生概述范文职业卫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和预防工作场所中的有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危害,保护和促进工人的健康。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职业卫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职业卫生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保护措施进行综述。

首先,职业卫生的概念是研究和提高工作场所健康环境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职业卫生的目标是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

职业卫生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

首先,它需要对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和职业卫生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估其对工人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

其次,职业卫生需要开展相关疾病的研究。

通过对职业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职业卫生还需要研究工人的健康效应。

通过研究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可以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职业卫生还需要研究和开发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工程控制、职业健康监护、个体防护和宣教等方面的措施,旨在减少有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职业卫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工程控制是预防和控制有害因素的首要措施。

通过调整工作场所的生产工艺、改善设备、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等方式,可以减少有害因素的产生和传播。

其次,职业卫生要求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通过对工人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与工作有关的健康问题。

同时,个体防护也是职业卫生的重要措施。

为工人提供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和培训,提高个体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此外,宣教也是职业卫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和宣传,促使工人养成良好的职业卫生习惯和行为。

总之,职业卫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和预防工作场所中的有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并保护和促进工人的健康。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卫生是指关于以提供安全、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目的的科学和实践活动的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忽视了职业卫生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职业卫生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的健康。

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涉及保护工人健康和预防职业疾病的学科。

职业卫生学旨在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通过调查、评估、监测和干预,职业卫生专家致力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职业卫生重要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例如,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尘埃和噪音等有害因素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听力损伤等健康问题。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工人免受这些危害,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的健康和生产力。

职业卫生知识1. 噪音控制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可能会导致听力受损。

职业卫生专家应通过控制噪音来源、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等方法来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噪音水平,保护工人的听力健康。

2. 化学品管理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化学品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职业卫生专家应对工作场所中的化学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以减少工人暴露的风险。

3. 通风系统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场所中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保持空气清新。

职业卫生专家应设计合适的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

4. 作息规律长期加班、过度疲劳会影响工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职业卫生知识包括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身体健康。

结语职业卫生知识是一项重要的科学领域,它关乎每个人在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了解和应用职业卫生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三篇)

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三篇)

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对从业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事故的工作措施,旨在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是指从业人员掌握的有关职业卫生和安全防护的知识体系,包括职业病的预防、事故的预防、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

以下将对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对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是因工作环境引起的、由于职业因素或工作所导致的疾病。

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业人员应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包括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和防护措施等。

例如,化工厂从业人员需要了解有关化学品危害的知识,掌握化学品的分类、标识和储存等;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方法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

其次是对事故的预防。

事故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工作中的意外事件。

从业人员应掌握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电、防坍塌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在建筑工地工作的人员应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临时用电的安全操作等。

此外,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也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的重要内容。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的装备或设备。

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作业内容,从业人员应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例如,头盔、安全帽等可用于保护头部;防护眼镜、面罩等可用于保护眼睛;防护手套、工作鞋等可用于保护手部和脚部等。

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从业人员应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佩戴和使用,同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还应了解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寿命和存放条件,及时更换和修理损坏的个人防护用品。

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如工作场所的卫生规范、应急救援措施等。

此外,从业人员还应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的水平。

总之,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对于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掌握相关知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遵守工作场所的卫生规范,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可以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风险,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卫生知识知识第一部分职业卫生知识的基本概念(1)职业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第二部分职业卫生知识一、职业卫生知识概述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目前我国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002年4月18日新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共有十类、115种。

尘肺有13种:如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有11种:如外照射急性、亚急性、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病等;职业中毒56种:如铅、苯、汞、锰、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如中暑、高原病等;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如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等;职业性皮肤病8种: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职业性眼病3种:如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等;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如噪声聋、铬鼻病等;职业性肿瘤8种:如苯所致的白血病、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等;其他职业病5种:如职业性哮喘、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

懂得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范文

懂得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范文

懂得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范文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职工免受与工作有关的伤害和疾病的影响。

它包括预防工作场所事故和职业病、提供安全卫生设施和设备、提供培训与教育、进行监督和管理等方面。

作为一名职业安全卫生专家,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

首先,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法规和标准非常重要。

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安全法规和标准,因此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方了解并遵守相应的规定。

其次,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有序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工厂车间,清洁整洁是保证工作安全的基础。

工作场所应保持干净、没有杂物,并且设有指示标识,方便职工辨识和使用。

第三,正确使用和维护工作设备和设施。

无论是机械设备还是电子设备,都需要正确操作和维护。

使用设备时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再次,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是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有效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护目镜、耳塞、防护手套、防护服等,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选择和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另外,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和体检也非常重要。

职业病的发生往往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及早发现和处理可以避免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职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和体检,以确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灭火和急救知识也是每个职工都应该具备的。

灭火和急救技能的掌握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和财产。

工作场所应配备灭火器和急救箱,并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应急能力。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文化是指在企业或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重视安全、注重职工健康安全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或组织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和管理制度,来确保工作安全和职工健康的机制。

总之,职业安全卫生是每个职工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

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和体检,掌握灭火和急救技能,建立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这些都是保护我们自身和他人安全健康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知识概述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职业卫生知识概述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卫生伴随劳动、生产过程而存在,企业规模愈大,工艺愈复杂,使用的原材料愈多,职业卫生工作也就愈显重要。

现阶段,我国工业经济门类较为完备,生产规模日益状大,职业卫生工作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对职业卫生事宜进行了明确规定,在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中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职责和劳动者应享有的卫生防护权利。

行将颁布的更是对企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和劳动者的职业卫生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目前,国家职业卫生工作遵循“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两为”方针,在业务管理上实行“预防为主,分类管理、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基本工作有三个层面,即:①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评价;②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健康监护;③职业病患者诊断和治疗。

2.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如有毒化学物质、生产性粉尘、有害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等,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损害健康,所引起的疾病,被称为职业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较多,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因而职业病并不仅限某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总称。

按照国际惯例,凡是经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患者依法享有特定的补偿待遇。

法定职业病划定范围的大小,世界各国并不完全一致。

各个国家主要依据本国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和对职业病的认识来确定。

我国1987年修订的规定,现行法定职业病名单分9类102种,其中,职业中毒51种,尘肺12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9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7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疾病2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7种。

法定职业病的诊断权由国家认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行使。

3.钢铁企业中主要职业卫生问题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从原料到成品生产过程极为复杂,其中矿石开采破碎、矿石粉的选矿烧结、高炉炼铁、炼钢和轧钢等工序是主体部分,均存在有毒有害因素,职业卫生主要问题如下。

高温和辐射热:烧结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辐射热,夏季可使气温达40℃以上。

炼铁高炉、炼钢转炉无论在冶炼时段还是出铁水、钢水过程,都要产生高温和强辐射热,作业场所温度可达40℃以上。

热轧工艺、耐火材料生产,炼焦过程也都有强大的热源存在。

高温、辐射热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职工中暑和烧伤。

认真开展防暑降温、预防中暑和烧伤是首要任务。

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矿石开采、破碎、烧结和高炉炉料等作业环节有大量生产性粉尘逸出,烧结机尾部水冷、高炉炉顶操作,炼焦作业会遇到一氧化碳问题。

因此,认真开展防尘、防毒工作,预防尘肺和一氧化碳中毒十分重要。

此外,耐火材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高含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苯、甲苯、焦油、沥青均为毒害较大物质,应该注意防护。

4.职业病发病规律与临床表现特点职业病由生产中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故病因明确。

危害因素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作用于人体到达目标器官(靶器官),在一定剂量(强度)范围,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其严重程度呈剂量(强度)━效应关不同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各不相同,因此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可涉及全身各主要器官和系统。

个体差异与职业病的发病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即在相同作业环境中,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有的人受害较重、有的人受害较轻。

职业危害因素还是工作有关疾病的病因之一,如腰背痛、腕管综合征,颈肩腕综合征、但不是这类病的唯一病因。

5.职业病诊断原则职业病诊断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是一项严肃的工作,须由各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专门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一般采取(诊断小组)集体讨论、诊断的方式。

诊断的核心问题是明确职业危害因素与所患疾病是否有确切因果关系,需要收集和分析下述资料。

病因资料:确定患者受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包括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调查资料,作业场所有害物质强度(浓度)数据,患者体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数据,以及其他特异测试数据。

临床资料:鉴定患者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损害的后果及其病情程度。

应当收集的资料有:疾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常规、生化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等资料。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以上二方面资料,确定:①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作用与临床表现是否相符;②剂量(强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是否一致;③接触时间、方式是否符合职业病发病规律。

一般来说,经过这些步骤即能作出诊断。

对一时不能确诊的可疑职业病,须随访观察,定期复查。

6.职业病治疗特点职业病是一种病因明确、诊断清楚的疾病,在治疗上有如下特点。

职业病病因明确,为及早去除病因,并予以病因治疗提供了依据,使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职业病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往往是可逆的,故早期治疗效果好,费用少。

以整体观指导治疗。

职业病治疗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须用整体观原则,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有坚实的基础,以提高整体抗病水平,取得良好的疗效。

贯彻个体化治疗原则。

即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修订常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疗效适时调整。

重视对症,支持治疗。

目前很多职业病尚缺乏特异性病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往往是唯一的选择。

预见性治疗。

职业病病情演变规律性较强,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现时情况评价和预见可能的变化,并针对即将发生的病变,包括并发症和后遗症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发生或者减轻其严重程度。

7.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

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①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②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

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③职业性健康筛检。

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

8.职业病的管理职业病管理已由传统式的行政管理、经验管理转向依法监督管理。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是管理主体,它依据有关职业卫生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遵守劳动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职业卫生法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现有的法规。

目前在用的职业卫生法规均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主要有三类,即:①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法规,有防尘防毒,尘肺病防治,女工劳动保护条例,决定或规定等;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联合颁布的规章。

如劳动卫生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健康监护规定、职业病管理办法等;③省级政府或省人大颁布的法规或规章。

如《四川省工业企业劳动卫生管理条例》等。

职业病报告管理。

有卫生监督统计报告、重大职业中毒事故紧急报告等制度职业病范围及职业病患者的处理办法。

有职业病范围规定,统计报告管理体系,职业病患者待遇规定等项。

9.职业禁忌证劳动者原有的疾病或潜在的病症,容易因接触职业性因素而加重,或发生职业病或“工作相关疾病”,因而不宜从事某种作业,这些机体异常功能状态或疾病称为职业禁忌证。

如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不宜从事锰作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不能从事钒作业。

职工在参加工作(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有无该工种的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该工种工作。

在工作岗位变动或长期病假复工前,也应进行健康筛检。

从事某项工作后,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体检,与上岗前体检资料作比较,藉以评价有无职业危害的损伤。

对有职业禁忌证的职工,应按规定不得上岗工作。

对在岗职工,一旦发现职业禁忌证,应及时调离,改作其他工作。

对已经治愈的职业禁忌证职工,则可从事原工作。

10.职业病及职业性外伤致残程度鉴定为配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的保险与赔偿法规实施,我国于1996年颁布了>(GB-J16180-1996),用以规范有关授权机构对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工伤或患职业病后,于国家社会保险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时通过医学检查对伤残失能程度的判定。

根据“标准”规定,申办致残程度鉴定须服从2个规定,一是须先获得工伤、职业病证明。

工伤者须由当地劳动部门出具证明,职业病必须由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证明。

二是致残程度鉴定权由有关授权机构行使,即由授权机构作出的判定结论才有效。

致残程度主要依据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与护理的依赖程度,并还考虑由于伤残引起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判定分级。

残情划分为十级,残情程度依级别值由小到大递减,1级最重,10级最轻。

11.女工职业卫生保护女工健康是我国一贯的政策。

由于妇女的生理特点,某些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妇女健康具有较大的或特殊的影响,故应特别重视女工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妇女不宜从事持续负重20-25Kg以上的重体力劳动,不宜从事高温或低温环境作业、不会引起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长期强制体位的作业以及有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度危险的作业要加强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保护。

女工在月经期不应从事高空、装御、搬运及接触冷水的作业。

怀孕女工应暂时调离以下作业岗位:毒物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高温及高温作业岗位、全身性振动的作业岗位。

怀孕女工不应延长工作时间和参加夜班作业。

在围产期,应尽可能做到产前休息14天,产假满恢复工作时,先安排一定时间的过渡性工作,使女工逐渐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