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相关文献(免费共享)
合成生物学及其在细胞工程和人工生命领域的应用论文素材

合成生物学及其在细胞工程和人工生命领域的应用论文素材合成生物学及其在细胞工程和人工生命领域的应用引言:合成生物学是一门集成了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新兴领域。
通过设计和构建基因、细胞和生物系统,合成生物学致力于实现对生命的控制和改造。
其应用不仅可以推动细胞工程领域的发展,还有望开辟人工生命的新篇章。
一、合成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技术1.1 DNA合成技术DNA合成是合成生物学的基石,通过合成DNA序列,可以构建出特定的基因以及生物系统。
近年来,随着DNA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合成生物学在基因工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生物部件的设计与组装在合成生物学中,生物部件是指具有特定功能或效应的基因片段。
通过合成和组装这些生物部件,研究人员可以构建出各种复杂的生物系统,实现对生命的控制和改造。
二、合成生物学在细胞工程领域的应用2.1 合成生物学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构建基因传递系统,并将治疗性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中,从而实现对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这为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并为细胞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2 合成生物学在细胞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细胞组织工程是指利用生物材料和细胞等构建仿生组织,以修复人体受损组织或器官的技术。
合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为细胞组织工程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思路,通过合成基因和细胞工程的结合,有望实现人工器官的制造和组织再生的目标。
三、合成生物学在人工生命领域的应用3.1合成生物学对人工细胞的设计与构建合成生物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设计和构建拥有特定功能的人工细胞。
通过合成DNA序列和细胞器官的组装,研究人员可以创造出具有自主生长和繁殖能力的人工细胞,进一步推动人工生命领域的发展。
3.2合成生物学对人工DNA的合成和应用人工DNA的合成是合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合成和设计人工DNA序列,可以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和性状的生物体。
这为人工生命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合成生物学文献报告

合成生物学文献报告合成生物学是一门由基因工程、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而来的前沿科技。
该领域致力于设计、建构和优化全新的生物系统,通过重组和改造现有生物元件来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全新生物系统。
合成生物学正逐渐成为生物工业、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基于高通量技术的遗传工程和代谢途径优化、基于分子进化和机器学习的蛋白质设计和构建、基于细胞机理以及生物系统构建和仿生优化等多个层面。
其中,代谢途径优化是合成生物学中极具实用价值的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者通过优化微生物代谢途径,使它们能够高效地转化各类原料、生产目标产物,以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在代谢途径优化方面,设计和构建新的途径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将天然代谢途径中不同酶的基因进行重组,依据途径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反应通量调节,达到了生产复杂化合物的目的。
例如,通过将生产异丙醇的代谢途径中的酶进行重组,构建了一条新的代谢途径,成功合成了能够用于医药行业的高价值产物异硫氰酸恶唑甲酯。
除了代谢途径优化,生物系统构建也是合成生物学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合成生物学研究者已经成功构建了多种基于细胞的生物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现各类生化反应、生长扩增和信息传递等生命过程。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改造肠道菌群,构建了一种能够代谢特定药物的微生物群,为医学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此外,利用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们还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之免疫细胞,具有针对癌症细胞的强效杀伤作用。
总体来看,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正在迅速发展壮大。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创新,合成生物学将为人类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推动科技进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合成生物学文献

合成生物学文献合成生物学是一门综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科,旨在通过人为设计、合成和改造生物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或产生有用的产物。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突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合成生物学的研究目标之一是通过基因组编辑和合成来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
近年来,基因组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加精确和高效地编辑生物基因组。
通过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删除、插入或修改生物体中的特定基因,从而改变其性状和功能。
这种能力为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平台。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和合成新的药物分子,以治疗各种疾病。
例如,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设计并合成具有特定药效的化合物,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其引入生物体内,从而实现精准治疗。
此外,合成生物学还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和构建,以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或环境信号的检测和监测。
合成生物学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能源领域。
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其能够高效地产生生物燃料或其他有用的化合物。
例如,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设计和合成具有高产能的微生物菌株,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然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合成生物学研究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可以被滥用,用于制造生物武器或恶意生物体,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加强对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监管和安全管理,确保其在可控范围内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通过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开发出新的药物和能源,推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的发展。
合成生物学文献

合成生物学文献综述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它结合了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学系统来实现对生物体的改造和优化。
随着基因组学、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合成生物学已经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对合成生物学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介绍其研究背景、方法、结果和结论。
一、研究背景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背景十分复杂,涉及到生物技术、医学、农业等多个领域。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不断加深,人们对生物体的改造和优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同时,基因组学、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为合成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因此,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方法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因编辑、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敲除、基因敲入、代谢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其中,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被广泛应用于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可以对基因进行精确编辑和改造。
此外,生物信息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如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进行注释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三、研究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合成生物学已经在基因编辑、基因表达调控、代谢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如成功改造了酵母菌的发酵过程、提高了植物的抗逆性等。
2. 合成生物学在基因敲除和敲入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进展,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或抑制功能来实现对生物体的改造和优化。
3. 合成生物学还可以通过设计新的蛋白质来改善药物的生产效率或增强药物的效果,例如通过对药物酶进行基因编辑来实现药物的优化生产。
四、研究结论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看到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合成生物学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农业、医学、工业等。
同时,合成生物学也需要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和挑战,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和优化新的生物系统、如何保证生物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
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林章凛;张艳;王胥;刘鹏【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5(66)8【摘要】合成生物学是以工程化设计思路,构建标准化的元器件和模块,改造已存在的天然系统或者从头合成全新的人工生命体系,实现在化学品合成(包括材料、能源和天然化合物)、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人们利用基本的生物学元件设计和构建了基因开关、振荡器、放大器、逻辑门、计数器等合成器件,实现对生命系统的重新编程并执行特殊功能。
模块化处理生物的代谢途径,并在底盘细胞上进行组装和优化,可以实现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的合成。
目前人们已经在丁醇、异丁醇、青蒿素和紫杉醇等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年来还发展了多种基因组编辑和组装技术,可精确地对基因组进行编辑,人们还成功地合成了噬菌体基因组、支原体基因组和酵母基因组。
在未来的50~100年内,合成生物学将对人类的医疗、化学品制造(含药品)、军事产生渐进性的、渗透性的但颠覆性的意义。
%Synthetic biology is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ized parts, devices and modules to modify the natural life systems or thede novo synthesis of new life systems. Synthetic bi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fields of chemical synthesis (including materials, biofuels and natural compounds), medical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ological parts are used to construct synthetic modules such as toggle switch, synthetic oscillator, genetic amplifier, biologic gates and cellular counter. These synthetic modules reprogramlife systems to perform specific functions. Modularized metabolic pathways are optimized in the cellular chassis to realize the biological production of bulk and fine chemicals, such as butanol, isobutanol, artemisinin, and taxol.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have also developed several genome-editing and DNA assembly techniques, making it possible to perform the precise editing and synthesis of genomes. Moreover, genomes of bacteriophage,Mycoplasma genitalium and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ve also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In the next 50—100 years, synthetic biology will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medical industry, chemical (including drugs) synthesis and military affairs. Synthetic biology will have a gradual but disruptive meaning to the world.【总页数】9页(P2863-2871)【作者】林章凛;张艳;王胥;刘鹏【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相关文献】1.基于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重要平台化学品生物制造的研究进展 [J], 袁海波;李江华;刘龙;堵国成;陈坚2.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微生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J], 李洋;申晓林;孙新晓;袁其朋;闫亚军;王佳3.合成生物学在蛋白质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 [J], 王盼;朱晨辉;赵婧;范代娣4.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微生物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J], 李洋;申晓林;孙新晓;袁其朋;闫亚军;王佳5.半导体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J], 王欣;赵鹏;李清扬;田平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成生物学-改变世界的钥匙

合成生物学-改变世界的钥匙万物生长背后有自然运行的法则。
相对对广袤天地,芸芸万物,人类渺小而历史短暂。
我们不是造物主,但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我们有了不断改造环境、改善生活的能力,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正是这样一部壮丽的史诗。
而合成生物学,是新世纪人类窥自然秘密之一斑后与自然博弈的又一把钥匙。
设计生命、合成生命的技术为人类更好得了解、适应和改善自然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得以探头,遥望美丽新世界。
天空中的飞鸟、陆地上的走兽、碧海里的游鱼、色彩斑斓的花草树木……,不同的生命形式组成了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鸟的下一代之所以是鸟而不会是鱼,是由于在每个生命体内都存在着一种叫做“DNA”的遗传物质,DNA决定了生命的呈现方式,会随着物种延续而传递到子代,这就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必然性。
从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到二十世纪三大科学计划之一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们对生命本质的了解进入了新的纪元。
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以及测序等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人类开始了解DNA如何促使生物细胞发挥功能,并且逐渐通过改造基因,让自然界的生物为人类的健康生活所需的物质、环境“添砖加瓦”。
然而科学家在对DNA的功能研究过程中,发现生物系统太过复杂,严重阻碍了对系统的全面透彻理解及后续的应用。
21世纪初,科学家从工程学的角度出发,探索一种新的针对DNA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标准化操作的生物技术,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
一、缘起“合成生物学”一词首次出现在1911年的《Science》杂志,但直到2000年才开始在国际科研界渐渐传开。
2010年横空出世的人造生命“Synthia”(首个完全人工合成的支原体生命),将名不见经传的合成生物学摆在聚光灯下。
虽然引起了巨大争议,但也因此迅速成为全世界新的科学研究热点,潜在的应用价值促使预言家认为其将催生下一次生物经济浪潮。
“合成生物学”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

“合成生物学”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作者:李若彤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03期摘要:合成生物學研究(syntheticbiology)是一门新兴研究领域,是生命科学在21世纪刚刚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
合成生物学是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进化系统学、生物化学、信息学、数学、计算机和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发展势头强劲,许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合成生物学领域,2010年人工合成生命的出现更是引起了舆论轰动和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鉴于此,文章对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R282.1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012-0021.合成生物学主要研究进展和重要研究成果1.1利用合成生物学理念发展先进智能技术(1)人工构建细胞工厂与系统优化代谢流。
CO2生物固定转化是地球有机碳源的根本来源,但转化效率有待提升。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细胞工厂优化系统代谢流,创造或经过改造的新生物系统可以突破原有生物系统的限制,实现CO2的高效生物转化。
例如利用蓝细菌与梭菌的固碳模块及其胞内的碳流与能量流分配规律设计的人工细胞,可利用光能、化学能将CO2高效转化为醇、酮、酸、烯等有机化合物;光能自养型的蓝细菌细胞工厂的设计和构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过改造的蓝细菌可以高效地合成乙醇,2,3-丁二醇,蔗糖等生物燃料及化学品。
在分析—认识—设计—构建的研究策略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养细胞工厂的效率,为形成以CO2/CO为原料、转化合成大宗化学品的新路线、建立清洁、绿色、可持续的生物制造新模式奠定基础。
(2)合成生物学推动下的工业生物技术。
工业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将淀粉、葡萄糖、脂肪酸、纤维素等农业资源转化为化学品、燃料或材料的技术。
工业生物技术的生产规模可达千万吨级。
但其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高密度生长和呼吸产生的大量代谢热会导致系统升温、酸碱扰动、细胞活力下降等问题,需使用大量的冷却水和补加酸碱来控制微生物生长代谢,增加了过程控制的难度和成本。
关于合成生物学的英文文章

关于合成生物学的英文文章Synthetic biology is an emerging field that mergesbiology and engineering, aiming to design and construct new biological systems or redesign existing ones for specific purposes. This innovative approach promises to revolutionize medicine,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t its core, synthetic biology involves the manipulationof genetic material to create organisms with new or enhanced functions. Scientists can now design DNA sequences thatinstruct cells to perform tasks that were previously unimaginable, such as producing biofuels or detecting diseases.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applications of syntheticbiology 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ines. Byengineering bacteria to produce specific proteins or enzymes, researchers can create more effective and targeted treatments for a range of diseases.Agriculture also stands to benefit from synthetic biology, as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can be designed to be more resistant to pests, diseases, and environmental stressors.This could lead to increased yields and more sustainable farming practices.However,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synthetic biology are vast andcomplex. Issues such as biosecurity, the potential for misuse, and the long-term ecological impact of engineered organisms must be carefully considered.Education and public discourse are crucial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synthetic biology. As we continue to push the boundaries of what is possible, it is essential that societyis informed and engaged in the conversation about how these technologies should be used.The potential of synthetic biology is immense, but itmust be pursued with caution and a commitment to responsible innovation. As we move forward,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ientists, policymakers, and the public will be key to ensuring that this powerful technology is used for thebenefit of a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生物学相关文献(免费共享)摘要:通过将组成生物系统的各类单元模块化、标准化,合成生物学希望达成一种新的生物技术发展模式:即从主要开发里欧那个天然生物系统既有功能,变为用人工设计合成的生物系统来完成天然系统不能完成或者完成效率低的功能。
合成生物学通过开展生物元件或者器件、生物途径等多个层次的工程化研究来实现上述目标。
◆综述:1.Boyle PM,Silver PA.2009. Harnessing nature’s toolbox: regulatory elements forsynthetic biology. J R Soc Interface, doi;10.1098.rsif.f8.0521.focus2.McArthur IV GH,Fong SS.2010. Toward engineering synthetic microbialmetabolism. J Biomed Biotechnol,doi:10.1155/2010/459760。
综述了元器件工程(components engineering)、和途径工程(pathway engineering)的进展。
3.Andrianantoandro E,Basu S,Karig D,et al.2006.Synthetic biology:new engineeringrules for an emerging discipline. Mol Syst Biol,2:14-27。
◆合成生物学元器件工程:利用不同调控机制的人工调控器件:4.Boyle PM,Silver PA.2009. Harnessing nature’s toolbox: regulatory elements forsynthetic biology. J R Soc Interface, doi;10.1098.rsif.f8.0521.focus。
系统的综述了国际上相关工作研究:细胞中的转录调控、RNA调控、蛋白质信号转导等生物调控机制都已经被成功的用于构建合成生物调控元件。
转录调控5.Elowitz MB,Leibler S.2000. Asynthetic oscillatory network of transcriptionalregulators. Nature,403:335。
基于转录调控的合成调控器件:基因振荡器6.Stricker J,Cookson S,Bennett MR, et al.2008. A fast, robust and tunablesynthetic gene oscillator. Mature 456:基因振荡器7.Ajo-Franklin CM, Drubin DA, Eskin JA, et al. 2007.Rational design of memory ineukaryotic cells. Genes Dev,21:2271-2276。
对输入信号具有永久“记忆”功能的转录调节单元。
8.Friedlland AE,Lu TK et al.2009. Synthetic gene networks that count.Science,324:1199-1202。
计数器RNA的调控:9.Isaacs FJ,Dwyer DJ,Collins JJ.2006. RNA Synthetic biology. Natbiotechnol,24:545-554。
位于5‘非翻译区(UTR)的Riboswitch可作为小分子感受器,用于小分子信号调控蛋白质的翻译。
10.Win MN, Smolke CD.2008. Higher-order cellula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ithsynthetic RNA devices. Science 322:456-460。
Riboswitch区域还可以和核酶相连,通过小分子控制核酶的催化功能。
11.Bayer TS,Smoke CD.2005. Programmable ligandcontrolled riboregulators ofeukaryotic gene expression. Nat Biotechnol,23:337。
利用Riboswitch可设计感受单种小分子信号的“翻译开关”,在特定小分子存在时候实现(或解除)对特定mRNA的翻译机制,还可以实现用多种小分子信号的组合输入来调控蛋白质表达水平。
12.Rinaudo K,Bleris L,Maddamsetti R,et al.2007. A universal RNAi-based logicevaluator that operates in mammalian cells. Nat Biotechnol,25。
设计验证了小干扰RNA(siRNA)的组合逻辑调控能力,同一阻遏蛋白由两种具有不同UTR区的mRNA编码,只有当良好总相应的siRNA同时存在时候,其下游基因的抑制才能被解除。
13.Swinburne IA, Miguez DG, Landgraf D,et al.2008. Intron length increasesoscillatory periods of gene expression in animal cells. Genes Dev,22;2342。
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内含子也可以是mRNA层次调节的重要途径。
内含子可能调控的机制之一,是增长mRNA的成熟时间,延长蛋白质表达。
Swinburne 等用一个内含子和自抑制回路的人工基因器件验证了该器件能够产生脉冲式的基因表达,并且脉冲的频率依赖于内含子的长度。
信号转导蛋白调控:14.Moglich A, Ayers RA,Moffat K.2009. Design and signaling mechanism oflight-regulated histidine kinases. J Mol Biol, 358:1433-1444。
Moglich等用感光的LOV结构域(PAS结构域的一个亚家族)替换了一种天然组氨酸激酶中感受氧分压的LOV结构域,成功合成了一种人造感光信号蛋白。
15.Koide S.2009. Generation of new protein functions by nonhomologouscombinations and rearrangements of domains and modules. Curr Opin Biotechnol,20。
综述了近年来通过结构域重排获得新的功能的蛋白质,特别是新的结合蛋白、分子开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元器件的模块化、通用性、多样化:16.Skerker JM, Perchuk BS, et al.2008. Rewiring the specificity of two-component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s. Cell,133:1043-等用细菌双组分系统,展示了仅仅通过两个界面残基的突变,就能改变上游组氨酸激酶和下游效应分子的连接特异性,从而改变了信号通路。
但不破坏相应的调节、调控或者催化功能。
17.Bhattacharyya RP,Remenyi A,Yeh BJ,et al.2006. Domains,motifs,and scaffolds:therole of modular interactions in the evolution and wiring of cell signaling circuits.Annu Rev Biochem,75。
新的相互作用特异性还可以通过在上下游分子中分别引入的“插座”(adaptor)结构域、能够被adaptor特异性识别的配体结构域实现。
Lim等用这一策略改造了MAPK激酶信号传导通路中脚手架蛋白的adaptor结构域,实现了真核细胞中信号通路的重连接。
18.Ellis T,Wang X,2009. Diversity-based,modelguided construction of sysnthesicgene networks with predicted functions. Nature Biotechnol,27。
除了相互作用的特异性以外,相互连接的上下游部件之间的输入输出强度不匹配,也是部件之间不能协同工作的原因,Ellis等通过构建启动子文库,获得一系列有不同定量特性(转录活性)的启动子,实现对其定量测试。
在后续设计的调控网络中,依据数学模型,直接选择使用具有所要求的定量特性的启动子元件。
这一工作很好的战士了合成生物学通过序列变化产生有多样化定量特性的同类功能元件,以及模块化构建复杂生物系统的研究策略。
人工器件的设计与筛选19.Koide S.2009. Generation of new protein functions by nonhomologouscombinations and rearrangements of domains and modules. Curr Opin Biotechnol,20。
在相关天然蛋白结构序列数据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合理设计有可能把对连接片段的筛选范围缩小至数十种,对结构域界面的筛选范围缩小到数个氨基酸为点突变。
20.Mandell DJ,Kortemme T.2009.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functional proteininteractions. Nat Chem Biol,5:797目前,在蛋白质天然结构框架上从头设计新的相互作用尽管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理论模型精度不足的限制。
对一些蛋白质家族,如细菌双组份信号转导蛋白、DNA结合结构域等,对其序列、结构、进化信息的分析有可能让我们判别其像话作用界面剂界面上对像话作用特异性有决定性影响的残基。
对这些位置的序列进行设计或者有限的随机突变可获得新的相互作用特异性。
人工调控元件用于研究天然调控系统21.Kornmann B,Currie E,Collins SR,et al.2009. An ER-Mitochondria tetheringcomplex revealed by a synthetic biology screen. Science,325。
用人工构建的、包含线粒体膜结合结构与和内质网膜结合结构域的人工蛋白导入酵母细胞,用遗传互补的方法发现了内源线粒体-内质网系连复合物。
◆合成生物学途径工程途径设计22.Prather KLJ, Martin CH.2008. De novo biosynthetic pathways: rational design ofmicrobial chemical factories. Curr Opin Biotechnol,19: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