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第九章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黑人问题案例

合集下载

外国法律公平性案例分析(3篇)

外国法律公平性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案例背景: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受理了一起名为美国诉布朗案的诉讼。

此案涉及了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斯图尔特维尔市的一所公立学校,该市在1951年根据种族隔离政策将公立学校划分为黑白两个学校系统。

黑人学生的家长认为这种种族隔离政策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规定的平等保护原则,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简介:原告小路易斯·布朗和其他12名黑人学生家长代表,指控斯图尔特维尔市教育委员会和该市市长等被告,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

原告要求法院判决废除这种种族隔离政策,并要求被告赔偿原告的损失。

法院判决:美国最高法院在1954年5月17日作出了判决,以9比0的多数票通过了判决书。

法院认为,种族隔离政策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规定的平等保护原则。

法院指出,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政策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它给黑人学生造成了损害,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判决要点:1. 平等保护原则:法院认为,第十四条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要求政府不得在种族问题上对不同群体施加不平等对待。

2. 种族隔离政策的不合理性:法院认为,种族隔离政策本身就构成了对黑人学生的不平等对待,因为它将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分开,使得黑人学生无法享受到与白人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3. 教育平等的重要性:法院强调,教育是提供平等机会的关键途径,种族隔离政策阻碍了黑人学生的教育平等。

案例分析:美国诉布朗案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它对美国法律公平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本案例的详细分析:1. 法律依据:法院在判决中明确指出,种族隔离政策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原则。

这一判决基于对宪法条款的准确解读和适用,体现了法律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2. 社会影响:美国诉布朗案的判决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该判决废除了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政策,为黑人争取了平等的教育机会,有助于消除种族歧视,促进种族和谐。

3. 法律发展:该判决对后来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影响美国的法律案例(3篇)

影响美国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在1954年之前,美国南方各州普遍实行“隔离但平等”的种族隔离政策,即黑人学校设施、师资、课程等均与白人学校相同,但黑人学生却不能进入白人学校就读。

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引发了美国黑人民众的强烈不满。

二、案情简介1951年,美国堪萨斯州托皮卡市9岁的黑人学生罗莎·帕克斯在公共汽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乘客,被逮捕。

此事件引起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

195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此案成为了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三、法庭辩论在法庭辩论中,双方律师分别就种族隔离政策是否违反宪法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1. 原告律师:布朗案原告律师阿瑟·戈德堡认为,种族隔离政策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平等保护”条款,即所有人在法律面前应享有平等权利。

戈德堡指出,种族隔离政策导致黑人学生在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遭受歧视,严重侵犯了黑人的基本人权。

2. 被告律师:被告律师代表堪萨斯州教育委员会,认为种族隔离政策不违反宪法。

他们认为,种族隔离政策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且黑人学校设施、师资、课程等均与白人学校相同,因此不存在歧视。

四、法院判决1954年5月17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9比0的判决结果,宣布种族隔离政策违反宪法。

法院认为,种族隔离政策导致黑人学生无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侵犯了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平等保护”条款。

法院判决书指出:“在公共教育领域,将黑人学生与白人学生隔离,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这种做法违反了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

因此,我们判决:种族隔离政策在美国各州公共教育系统中是非法的。

”五、影响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民权运动:该案成为了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激发了广大黑人民众争取平等权利的斗志。

2. 法律变革:该案判决为美国各州废除种族隔离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平等与公正。

关于美国的种族歧视-PPT课件

关于美国的种族歧视-PPT课件
12
一次伟大的演讲
他说,“我们大家都清
楚,我们不是在宣扬暴
力。”“我们已经不搞暴
力了。”听众中有人喊
道,“重复那句话!重
复那句话!”金接着说
,“我想让整个蒙哥马
利,整个国家都知道,
我们是基督教信徒。”
他把“基督教”三个字念
得很清楚。“今天晚上
,我们手中的惟一武器
,是抗议。”在金停顿时,人群响起了热烈的赞扬。 2021/3/1213
这是2005年1月28日,一群来自亚洲的青年在美国纽约参加反对当地电台播放 “海啸之歌”的抗议活动。当天,数百名亚裔人士、部分纽约州议员、纽
约市议员聚集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狂热97”广播电台所在地,强烈抗议该台在前 一周连续4天播放侮辱海啸灾难遇难者并带有种族歧视内容的“海啸之歌”,要求 结束“早晨的琼斯小姐”广播节目并呼吁联邦政府对该电台进行制裁。
9
2021/3/12
10
黑人起来反抗
2021/3/12
11
《 解 放 黑 人 奴 隶 宣 言 》
2021/3/12
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 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 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 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公众国政府行政部 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 的自由,当他们或他们之中的任何人为自己 的自由而作任何努力时,不作任何压制他们 的行为。
当市长Edward P. Smith出面要求大家冷静时,竟被暴
民绑架在电车柱上,若非警察即时解救,恐早已命丧暴徒
2021/3之/12 手。暴民们放火烧了法院拘留所后把Brown带走。
8
他被吊在街灯柱上,手脚被砍,身体被子弹打 成蜂窝状。最后绅士淑女们享用了一顿丰盛的

法律界典型案例美国(3篇)

法律界典型案例美国(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199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谋杀案——美国著名橄榄球运动员奥伦·辛普森的妻子妮可·布朗·辛普森和她的朋友罗纳德·戈德曼被枪杀。

这起案件引起了全美国的关注,因为它不仅仅是一起普通的谋杀案,还涉及到了种族、名人效应、法律程序等多个层面。

经过长达一年的审理,辛普森最终被宣判无罪,这一判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二、案件经过1. 犯罪现场1994年6月12日晚上,妮可·布朗·辛普森和罗纳德·戈德曼在洛杉矶比佛利山的一个公寓门口被枪杀。

现场留下了大量的弹壳和血迹,警方在现场发现了辛普森的指纹。

2. 警方调查案件发生后,洛杉矶警方迅速展开调查。

警方在辛普森的家中和车内发现了大量的血迹和弹壳,以及与死者相匹配的子弹。

此外,警方还发现了一些证人证词,称他们在案发当晚看到了辛普森与死者在一起。

3. 辛普森被捕在警方调查过程中,辛普森被指控为谋杀嫌疑人。

1994年7月,辛普森被捕,并被正式起诉。

4. 辛普森案审理辛普森案于1995年在洛杉矶刑事法院开庭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控辩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控方试图证明辛普森有罪,而辩方则坚称辛普森是无辜的。

5. 辛普森被判无罪经过一年的审理,1995年10月3日,陪审团宣布辛普森被判无罪。

这一判决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许多人对陪审团的决定表示不满。

三、案件争议1. 种族因素辛普森案中最引人关注的争议之一是种族因素。

由于辛普森是黑人,而死者是白人,这起案件被许多人视为种族歧视的典型案例。

在审理过程中,辩方多次强调种族因素,认为这起案件背后存在着种族偏见。

2. 名人效应辛普森作为美国著名的橄榄球运动员,他的名声在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辛普森的名人效应也对案件产生了影响。

一些专家认为,由于辛普森的名人身份,他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3. 法律程序辛普森案在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法律程序的问题。

美国南方文化中的种族和性别问题

美国南方文化中的种族和性别问题

美国南方文化中的种族和性别问题美国南方文化是由欧洲殖民者、非裔美国人以及其他种族移民共同构建而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同种族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种族和性别问题方面。

本文将探讨美国南方文化中存在的种族和性别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种族问题美国南方是种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这个区域的历史与奴隶制、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和民权运动密不可分。

虽然奴隶制在南方地区已经废除了,但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问题仍然存在。

下面是一些关于美国南方文化中的种族问题的案例。

1. 种族歧视在美国南方文化中,种族歧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许多非裔美国人受到人身攻击、房屋租赁限制和就业机会限制等形式的歧视。

例如,黑人在南方州的选举中往往受到阻挠,难以获得选民注册和投票权。

尽管完全废除了“种族隔离”法律,但南方地区许多城市和县仍然存在重重限制和歧视。

这种歧视也波及到了其他族裔,如亚裔、西班牙裔和中东裔等。

2. 种族隔离在美国南方文化中,种族隔离是一种常见现象。

种族隔离主要发生在住房区和学校中。

许多学校都采取了严格的种族分班制度,导致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相互理解。

此外,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居住区也往往存在一定的隔离,这使得他们往往难以获得公平的工作机会、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等。

解决方案要解决美国南方文化中的种族问题,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值得探讨。

1. 反歧视教育在美国南方地区,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反歧视教育的宣传和实践。

通过让年轻人接受“平等和多样性”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种族关系,减少歧视,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平等的社会。

2. 文化交流让不同种族之间的学生和社区更多地互相交流也是解决种族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庆祝不同节日和组织其他活动,可以让不同种族之间更加互动、理解和尊重。

3. 聘请多样化的工作人员在学校、社区和政府组织中,聘请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工作人员可以帮助减少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同时也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榜样和机会。

自由平等的经典法律案例(3篇)

自由平等的经典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如火如荼,种族歧视问题日益凸显。

在教育领域,黑人学生和有色人种学生普遍遭受不公平待遇,被迫就读于条件恶劣、教学质量低下的学校。

1954年,美国黑人学生布朗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密苏里州教育委员会,要求废除该州学校系统的种族隔离制度。

此案成为了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自由平等的典范。

二、案件经过1. 原告简介布朗案原告共12名,年龄从5岁至21岁不等,分别就读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和圣路易斯市。

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但共同面临着种族歧视的困扰。

他们被强制就读于质量较差、设施简陋的学校,而白人学生则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2. 被告简介被告为密苏里州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州内各级学校。

该委员会在1954年通过了一项政策,规定将学校按照种族进行划分,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3. 案件审理1954年,布朗案在堪萨斯城地方法院审理。

地方法院支持了被告的教育委员会,认为种族隔离制度符合宪法。

原告不服,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

4. 最高法院判决1954年5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历史性的判决,宣布种族隔离制度违宪,违反了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

判决书中指出:“在公共教育领域,没有合法理由可以支持将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分开,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公正的。

”三、案例影响1. 民权运动的高潮布朗案的判决为美国民权运动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后,民权运动进入高潮,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果。

2. 宪法修正布朗案后,美国通过了一系列宪法修正案,如1964年民权法案、1965年选举权法案等,进一步保障了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平等权利。

3. 国际影响布朗案判决被视为自由平等的典范,对全球民权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国家在民权领域取得了进步,如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印度推行平等教育等。

四、案例启示1. 平等权利的重要性布朗案提醒我们,平等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容侵犯。

任何形式的歧视和隔离都是对人类尊严的践踏。

美国法律案例结合宪法的(3篇)

美国法律案例结合宪法的(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1951年,美国堪萨斯州托皮卡市的教育委员会决定,全市所有公立学校的白人学生和黑人学生必须按照种族分离原则分开就读。

这一决定引发了全美范围内的争议,最终导致了《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的诞生。

二、案件经过1954年,一名名叫布伦达·布朗的黑人女孩因种族原因无法进入白人学校就读,她的父亲洛伦斯·布朗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取消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政策。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审理,1954年5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以9比0的判决结果,裁定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政策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

三、案件判决美国最高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政策不仅对黑人学生的教育权益造成了损害,而且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判决书强调,种族隔离政策是对人类尊严的践踏,违反了美国宪法所规定的平等保护原则。

四、宪法解读1. 第14修正案《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规定,所有在美国出生或归化入籍的人,无论其种族、肤色或先前所属国籍如何,都是美国公民,并享有平等的保护。

这一修正案的核心是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

2. 平等保护条款平等保护条款是第14修正案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政府不得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公民进行歧视性对待。

平等保护条款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法律依据。

3. 种族隔离政策的违宪性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政策违反了平等保护条款。

法院认为,种族隔离政策不仅对黑人学生的教育权益造成了损害,而且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法院判决取消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政策。

五、案件影响《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

该案件判决取消了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政策,为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美国社会逐渐实现了种族平等,公民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六、结论《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结合了美国宪法中的第14修正案和平等保护条款,对美国民权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经典案例法律分析(3篇)

美国经典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审理了著名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

该案起源于堪萨斯州托皮卡市,原告是一位名叫布伦达·布朗的黑人小女孩。

她因种族歧视而被当地公立学校拒绝入学。

原告的父母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取消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

案件经过多次审理,最终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美国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是否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原则。

原告方主张,种族隔离制度导致了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之间的不平等,侵犯了黑人学生的受教育权。

三、法院判决美国最高法院在1954年5月17日对该案作出判决,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代表法院发表判决意见。

法院认为,种族隔离制度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原则,即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因此,法院判决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违宪,并要求废除该制度。

四、案件影响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案件之一。

该案对美国法律、社会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消除种族隔离:该案判决标志着美国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被正式废除。

此后,美国各级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消除其他领域的种族隔离现象。

2. 平等保护原则的确立:布朗案强调了平等保护原则在美国宪法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民权运动奠定了法律基础。

3. 教育公平的推进:该案判决促使美国教育部门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扶持力度。

4. 民权运动的发展:布朗案激发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为消除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

五、法律分析1. 宪法解释:布朗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对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原则进行了新的解释。

法院认为,平等保护原则不仅要求政府不歧视任何群体,还要求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历史上形成的歧视现象。

2. 法律推理:法院在判决中运用了法律推理方法,分析了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学生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一批黑人知识分子成为民权运动的领导力量,他们提出振兴黑 人民族、赢得平等权利的方案,在当时出现了两个不同派别, 即以布克· 华盛顿为首的的塔斯卡基运动和以威廉· 杜波依斯为 首的尼亚拉加运动。 • 1881年,布克· 华盛顿在亚拉巴马州创办黑人职业学校塔斯克 基师范工业学院,建立塔斯克基社。他的主张集中反映在1895 年9月在亚特兰大国际博览会上的演讲中。他提出了“就地汲 水”的理论,主张在绝对顺从统治阶级的前提下,同周围的各 个民族的人们建立友谊。
• 二战期间的黑人民权运动
• 二战期间,黑人通过采取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罢工、示威游 行等群众运动来争取平等的公民权。著名的黑人活动家菲 利普· 伦道夫指出:“只有力量才能使既定政策得以实施和 接受”,“力量仅指有组织的、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团结 起来的群众的积极原则。” • 1941年5月,伦道夫号召美国黑人在7月1日向华盛顿进军。 他鼓励黑人“为争取国防工业中的就业而战”;“为黑人 有平等的机会参加空军、海军、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而战”。 他认为,这场运动“将震撼华盛顿”;“会使白人朋友更 加坚定地与我们一起为正义事业而奋斗”;“会为黑人赢 得尊重”;“会激发黑人的自尊”。 • 1941年6月18日倍感焦虑的罗斯福总统与伦道夫及其他黑人 领袖举行紧急会议,要求他们取消7月1日在国防工业中反 对雇工歧视和种族歧视的罢工,但伦道夫加以拒绝。
• 一战爆发后美国黑人民族运动深入发展
• 1916—1922年由马库斯· 加维领导的“返回非洲运动”在美 国蓬勃兴起。加维提出“返回非洲”、“建立统一的黑人 国家”的政治纲领。 • 1920年8月,加维在纽约哈莱姆召开世界黑人进步协会首 次代表大会,25个国家的1920名代表与会。大会宣布成立 “非洲共和国临时政府”,推选加维为临时政府总统,确 定了国旗和国歌。随后返回非洲付诸实施。 • 1920—1924年他们派出代表到非洲,与利比里亚政府商谈 建立美国黑人移民区,并派去工程技术人员,成立黑星航 运公司,运去价值数十万元的建筑物资。但利比里亚政府 迫于西方压力,单方面撕毁协议,黑星航运公司也因管理 不善而破产。“返回非洲运动”失败。
• 南部各州还采取文化测试、“人头税”条款、“祖父条 款”、“白人预选制”等各种方式限制乃至取消黑人的选 举权。 • 1866年,田纳西州一些白人种族主义者组建了臭名昭著的 三K党,并很快扩展到南方许多州。其通过各种血腥的恐怖 活动阻止黑人参与政治活动。 • 在1874—1876年的州议会选举中,代表旧奴隶主势力的民 主党掌握了弗吉尼亚、佐治亚、北卡罗莱纳、亚拉巴马、 得克萨斯、密西西比、弗罗里达等州的州政权。到1877年, 黑人重建派势力最强的南卡罗莱纳、路易斯安那两州的民 主政权也夭折了。
• 从1945年初期,美国黑人在属于产联的政治行动委员会组织 下,在44个州中开展争取通过立法、禁止歧视黑人的斗争。 9月,黑人退伍军人在亚特兰大城召开群众集会,抗议种族 主义恐怖活动。 • 1946年1月,黑人组织和进步工会展开了争取国会通过关于 公平就业的常设委员会的联邦立法的斗争。2月,田纳西州 哥伦比亚地区广大黑人自动组织起来,对种族主义暴徒进行 集体的武装自卫。9月,美国反对私刑运动推选进步黑人歌 唱家保罗· 罗伯逊为首的代表团前往白宫,坚决抗议继续对 黑人实行私刑,并要求通过反对私刑的法律。11月,伯明翰 和其他几个大城市的黑人退伍军人举行示威,要求取消人头 税,使黑人获得选举权。 • 1946年和1947年,全国黑人大会和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先后 向联合国递交请愿书,要求联合国采取行动,消除美国对黑 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歧视。
• 1787年制宪会议举行时,虽然北方资产阶级 代表提出废除奴隶制问题,但在南方种植园 主的坚持下,双方达成了“最大的妥协”。 • 根据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对于现有任 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 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即准许 美国在20年之内继续进行奴隶贸易。与奴隶 制相关的另一妥协就是所谓“五分之三条 款”,即黑人奴隶按3/5折算人口,并依此计 算课征税和分配众议院名额。
内战爆发
• 19世纪40年代起,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与北方工商业资本主 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展开 了日趋激烈的斗争,最终导致内战的爆发。 • 南方奴隶主设法保护和扩大以“棉花和奴隶制度”为代表 的利益。他们要求更多的蓄奴州,以扩大棉区并在政治上 抵消加入联邦的新的自由州。 • 北方的废奴主义者则通过建立被称为“地下铁道”的秘密 逃亡路线,帮助南方的奴隶们逃到北方的安全地带。于是, 南、北方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
• 1943年6月,为抗议一白人餐馆拒绝黑人就餐,争 取种族平等组织约65名成员开始静坐示威,最后 取得胜利,在底特律、洛杉矶、丹佛、芝加哥等 城市赢得了一系列胜利,取消了餐厅和电影院中 的种族隔离。 • 新成立的产联支持黑人的民权斗争,吸引黑人加 入工会组织,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150多万 黑人工人加入了工会组织。
1787宪法埋下美国政治制度的严重隐患
• 黑人奴隶要求解放的愿望未能实现 • 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期间,占当地人口 1/5的黑人奴隶为北美13个州的独立做出重大 贡献。在大陆军30万人中,约有8千到1万名 黑人,他们与白人并肩作战屡立战功。 •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的《独立宣言》却因 奴隶主的反对而删掉了反对奴隶贸易和谴责 奴隶制的内容。
• 二战期间民权运动空前活跃
• 1940年,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有支部355个,成员5 万多人; • 1946年,其支部和成员分别增加到1073个和45万多 人,后者占黑人总数的3.5%。 • 1915—1948年间,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向美国联邦 最高法院提出的26件案件中有24件获胜。 • 1942年,争取种族平等大会在芝加哥成立,主张采 取非暴力直接行动解决种族歧视问题。
• 1868年,南部7个州先后选出了制宪代表会议,黑 人第一次参加了州议会。
• 在黑人人口占大多数的南卡罗莱纳、路易斯安那 两州的议会里黑人代表约占州下议院代表的一半。 黑人进入州议会后,推行了种种民主改革。 • 1869年—1901年间,有两名黑人成为联邦参议员, 20名黑人成为联邦众议员。
奴隶制转化为种• 1672年英国成立了“皇家非洲 公司”,垄断了从非洲至英属 西印度群岛的黑人奴隶贸易。 为提高奴隶贸易的利润,英王 一再下令英属北美殖民地增加 奴隶输入,扩大烟草和水稻种 植园。于是,在适宜种植烟草、 水稻、靛青等作物的北美南部 各殖民地,黑人奴隶迅速增加。
• 1714年北美殖民地的黑人奴隶为5.9万人, 1754年增至29.8万人,独立战争爆发时增至 50万人。 •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成了南部殖民地经济的 基础。
• 1903年杜波依斯出版了《黑人的灵魂》一书, 公开向布克· 华盛顿的妥协路线提出挑战。杜 波依斯认为在种族主义的黑暗统治下,美国 黑人只有奋起抗争,才能实现社会变革,获 得平等,因而要把争取黑人的政治权利、反 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放在黑人运动的首位。 • 1905年,杜波依斯团结一批黑人知识分子在 尼亚加拉大瀑布所在地召开大会,创立尼亚 加拉运动,提出了一系列为黑人争取政治和 社会权利的要求。 • 1909年,他参与创建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 使黑人争取平等权利运动进入了有组织的民 权运动新阶段,该协会成为一战前美国黑人 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团体。
• 在黑人的压力下,罗斯福在6月25 日颁布了著名的8802号执行令(即 《公正就业实施法》),禁止在国 防工业中因种族、信仰、肤色和国 别来源的不同而实行歧视,建立公 平就业实施委员会,对违背行政命 令的歧视行为进行调查。这样,伦 道夫才同意放弃发动向华盛顿进军 的运动。
• 这场运动采取非暴力的方式,展示 了黑人的政治力量,以实际行动表 达了黑人争取和平权利的坚强决心。 同时,也为战后黑人开展民权运动 提供了一个模式,它所开创的大规 模群众性抗议运动形式为后来的民 权运动斗争所广泛采用。
• 宪法第四条第二款保证: “根据一州之法律应 在该州服役或服劳役的人,逃往另一州时, 不得因另一州之任何法律或条例,解除其服 役或劳役,而应依照有权要求该项服役或劳 役之当事人一方的要求,把人交出。” • 这部宪法保留并确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存 在,埋下了美国政治制度的严重隐患,导致 美国在19世纪中期几乎陷入分裂的局面。
第二编 美洲篇
第九章 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黑人问题
一、对黑人种族歧视制度的确立
• 1619年,第一批20个非洲黑人被 运进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
• 起初,黑人是被当作契约佣工看 待,到17世纪中叶,法律规定了 黑人的奴隶地位。 • 1661年,弗吉尼亚制订法律规定 黑人终身为奴隶。之后南部各殖 民地先后通过了类似法令。
• 国会和各州先后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法律,采取了 一些切实的行动保障黑人的权利。如: • 1866年,国会通过了第一个民权法; • 1867年3月,国会通过了《南方重建法》,对南方 11个州实行军事管制,制定确保黑人选举权的新 州法,建立黑人和白人共同组成的新政府。 • 1867年9月,南部10个州举行了选民登记,结果有70 万黑人登记为选民。
• 南方白人并不甘心让黑人真正享受到平等的权利。1865年 12月起,南部各州以整顿政治与社会秩序为名,相继颁布 了一系列《黑人法典》,对黑人在南部的活动作了限制性 和歧视性的规定。如: • 密西西比州要求所有的黑人必须在每年1月出示雇工证明, 否则可以窜流为罪名被任何白人逮捕,合同期未满就离职 的黑人要遭受处罚等。 • 南卡罗莱纳州则不准许黑人加入州的民兵,不准许在未经 州法官批准的情况下携带武器。 • 路易斯安那州规定一切黑人与白人雇主间的劳工争执依雇 主的意见决定是非。
• 在1896年的普莱西诉弗格森案中, 最高法院的判决认为只要在公共场 所实行种族隔离时,对黑人和白人 提供的设施是“平等的”即不违反 宪法,从而确立了“隔离但平等” 的原则。 • 从此,奴隶制转化为种族隔离制而 在美国社会中得以长期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