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羚羊木雕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羚羊木雕》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羚羊木雕》精品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方案学法点津《羚羊木雕》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小说。

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将羚羊木雕“送友”后又被迫“讨回”的过程,反映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少年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情,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感情,尊重他们纯真的友谊。

课文的情节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故事的发生是妈妈查问木雕,其后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叙了“我”把木雕赠送好友的情景,奶奶劝阻父母未成,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为;高潮和结局是“我”违心地取回木雕,好友体谅“我”给了“我友谊的温暖”。

阅读课文关键在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体会课文寓深刻的主题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中,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立意深刻。

小说的主题一方面是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文中还插入一大段有关万芳“仗义”的事,都是揭示了小说主题的另一面——为赞扬孩子间的友谊服务。

加强诵读,学习课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细腻、真切,能准确地展示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更能有效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整篇文章将家长的价值观与孩子的价值观对照着写,发人深思地提出了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

鉴赏品析句子赏析: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写出妈妈的惊慌,“我”受到的惊吓。

2.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3.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

“怕回家挨说”,也可见父母平日为人。

4.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

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把羚羊递到她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

《羚羊木雕》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难点】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自主预习案】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并且把“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的词语抄写一遍;2、速读课文,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填空:“我”把__ 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__ ,__ 发觉了,逼“我”去,“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__ 把__ 还“我”。

“我”对朋友这样反悔,“我”__ (感情)。

3、资料助读----了解“羚羊木雕”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用一种黑色硬木雕刻成的羚羊形状的工艺品。

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

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送木雕。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羚羊木雕是十分珍贵的。

)4.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__ 三个要素;其中___ 又包含_ 和___ 。

本文以____ 为线索贯穿全文。

5.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15):第二部分(16---23):第三部分(24---25):第四部分(26---38):【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白郁金香是一朵代表友谊的花。

友谊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由友谊引发的故事---《羚羊木雕》二、自主探究。

释疑解惑(一)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分角色朗读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两部分。

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

《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羚羊木雕》导学案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 品味语言,了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

4、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

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学法指导:本课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我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让他们采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

同时以“各抒己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将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导语:二、预习·导学1.走进作者: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

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

是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电影剧本有《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等;长篇小说有《第三军团》《极限幻觉》等;短篇小说集有《题王》《惩罚》《空箱子》等。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抹杀( ) 攥着( ) 怦怦( ) 树杈( ) 犄角( ) 藏刀(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做事不与别人商量,按自己的意思决定。

()(2)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3)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4)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分角色朗读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两部分。

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

(1)先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分配好角色。

(旁白、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2)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

(3)评价朗读,注意把握好人物的语气。

5、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情节三个要素;其中情节又包含开端、发展、高潮和高潮。

认真朗读课文后,完成下表。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宁远中学何风玉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3、指导学生学习文章常用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4、启发学生品味文章含蓄的语句及文中所隐含的作者情感倾向,让学生同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作者的情感观和作品的价值观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1、教者简述,快速导入。

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家庭和学校生活并不陌生,对发生在家里的一些事也一定熟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小说,文章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羚羊木雕》……2、初步感知,概括大意。

①边读边勾画文中的生字词,查字词典。

解决生字:怦、杈、攥;词:自作主张、形影不离、合二而一、满不在乎、仗义、怦怦等。

②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文章讲述了的故事。

”的句式说话。

3、深入情节,总理思路。

①学生逐段速读,编写文段序号并标出文中回忆开始和结束的句子。

②提问:回忆部分从叙述方式的角度看属哪种顺序?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全文按情节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四、说读一些对话1、提问:小说人物鲜明生动,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寻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2、提问: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妈妈、万芳、“我”是的人”的句式说话。

五、品读一批词句1、提问:文中有哪些叠词?有何表达作用?同学们用圈点标示,找一找,联系语境说一说。

用“表现了。

”的句式说话。

怦怦:紧紧:静静:偷偷:嘿嘿:慢慢:呆呆:2、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探究”第三题(题目见教科书66面)。

六、探读一组问题1、展示问题,学生默读。

问:①、用一盒糖去换回羚羊木雕,不也算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好办法吗?为什么“我”却不愿意呢?问②:文章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应该怪谁?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处理?问③: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处理的?问④:你想对文中的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呢?2、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第五课羚羊木雕导学案

第五课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培养自读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3.培养学生重情义轻钱财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l)学习掌握自读的方法。

(2)人物形象的分析。

2难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知识准备:1、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爱你们的父母,尊敬你们的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与你们的父母对某事认识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下面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

2、预习㈠.:作家作品简介:张之路,山东诸城人。

他主要从事电影剧本、小说、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

他的作品大多数被拍成电影、电视,受少儿们的喜欢,风靡全国,如《霹雳贝贝》、《魔表》、《非法智慧》等。

他的短篇小说《羚羊木雕》被选入全国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

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犄角(jī)兜(dōu )挽回(wǎn )逮着玩(dǎi )不禁(jīn)寒颤(chàn )反悔(huǐ)怦怦(pēng )树杈(chà)㈢.解释下列生词:(l)犄角: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

(2)仗义:讲义气。

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3)形影不离:成语。

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

挽:拉,引申为扭转。

(5)寒颤:寒噤(jI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

(注意:也作"寒战"。

)(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侮而不承认。

(7)光彩:形容词。

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

本课指后者。

4、自学课文,进行质疑、设疑三、学习过程:(1)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羚羊木雕价值的二字词,并做上记号。

(贵重)①你为什么找这个词来说明羚羊木雕的价值?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说明它的贵重呢?父母的哪些行为说明此物贵重?明确:1、质地好(黑色硬木雕成),产地远(来自非洲),贵重(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等2、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②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给了我,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爸妈是爱我的,羚羊木雕是爸妈爱我的见证,他们希望我能好好珍惜他们对我的爱。

《羚羊木雕》学案

《羚羊木雕》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文章体裁常识。

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人物关系和人物态度。

紧扣文章线索,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人物关系和人物态度。

(2)紧扣文章线索,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资料连接文学常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包含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情节又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等。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在此文中就运用了插叙的方法。

如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严谨,达到了写作的目的一一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友,不理解孩子的心,不尊重孩子们纯真的感情的行为。

一预习检测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犄角()寒颤()树杈()羚羊()怦怦() 恶心()脸颊()挨揍()着落()攥着() 咽喉()逮捕()2•词语自作主张形影不离不可抗拒3•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应选哪项依次填上才恰当()①___________________ 月亮出来了,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我_______ 敲了敲门。

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③妈妈的目光_______ 盯着我。

④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_________ 点燃一支烟。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诗句、名言2.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3.通过小品表演,多角度思考课文内容4.通过辩证,学会重友谊、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习重点学会重友谊、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习难点多角度思考课文导学过程主体活动主导活动一、各小组上黑板展示预习的生字词(2分钟);二、请7位同学用小品的形式表演(8分钟);三、1.2组展示、概括故事情节(5分钟),其他同学补充;四、2.3组展示:女儿既然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猜妥当(5分钟)?一、教师以“代沟”一词引入(1分钟);二、教师点评;三、教师引导点评;四、教师引导点评。

主体活动主导活动五、5.6组展示: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发生?(5分钟)其他同学补充、质疑?六、各小组展开辩论,主题:父母对与错(10分钟);七、各小组朗诵与“友谊”有关的诗句或名言(5分钟);八、学生谈学习收获(2分钟)。

五、教师提示、指导;六、教师引导学生把辩论的结果引入要重“友谊”(1分钟);七、教师点评;八、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预习目标妈妈的神态:紧紧盯着语气:十分严厉咄咄逼人坚定孩子的神态:低着头语气: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成功经验:结构安排覆盖了教学内容,过程设计很有新意,学生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不足之处:字词教学应加强,讨论时应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

改进措施:要在导学过程中提升应变能力,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23、散步预习目标:1.合作完成生字词。

2.选择复述故事或表演。

3.思考:①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②散步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③一家人为什么散步?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④“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⑤怎样理解“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⑥联系实际谈本文对本文的理解。

《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一、自学(自学→质疑→解疑)学习目标1. 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4、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量学(自测→互查→互教)1、通过快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内复述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从文中找出妈妈、爸爸、万芳妈、奶奶、“我”、万芳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并据此分析人物形象。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赞成吗?请说出自己的观点,小组内交流。

三、示学(展示→反馈→导学)1、学生在快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进行交流。

2、从文中找出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赞成吗?请说出自己的观点,小组内交流。

四、用学(自测→反馈→点拨)聪明的同学,请你思考下面的问题:“我”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更妥当?五、测学(巩固→运用→拓展)(一)巩固练习1、给下面的字注音抹()眼泪犄()角怦()怦脸颊()攥()着小刀逮()着玩树杈()2、根据词义写词语(1、)像身子和影子一样不可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2、)自己做事,自己拿主意。

()(3、)对以前允诺的事后悔,而不承认。

( )(4、)完全不放在心上。

()(二)拓展提高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小组内交流。

六、思学(回顾→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热身:自我介绍
一、基本功展示:(5—10分):
1.检测基础知识(秀出风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犄()角怦()藏刀()脸颊()攥()树杈()寒颤()抹()
木雕()
()()
(2)逮挨
()()
2.常识平台
.
线索知识:在文章中,能把文章的材料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人事物等叫文章的线索。常见的记叙线索有:①以人物为线索。如《背影》。②以事件为线索。如《社戏》等。③以物体为线索。如《枣核》。④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春》等。线索可以使文章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二、分析力展示: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抢答题)
(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2)“羚羊木雕”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从写作的角度回答)
(3)围绕它发生什么事?
(4)涉及到哪些人物?
4.分角色朗读: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在朗读中了解了人物的对话,用一句话概括人物:我读出了(人物)是的人。
妈妈:
爸爸:
②注意停顿恰当、速度适合
③不破读,不加字、不漏字
④落落大方,语气、语调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鸡西市第四中学导学指南
学科
语文
时间
2011年9月
第4周
第1课时

备课人
刘金英陈婷
韩丽婷
授课
模式
目标导航
双主高效
教学
手段
表演朗读
多媒体创设情境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学习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与父母交流思想。
奶奶:
“我”:
万芳妈:
万芳:
→→
三、展示提升
你遇到过类似的伤心事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四、当堂检测(5—10):
仿写句子
1、例句:理解是一缕春风,唤醒沉寂的心田;
2、仿句:理解是
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友谊的名言。(至少两句)
五、总结反馈
学习了这篇课文的收获是:
教师导学:
字写得一定要工整。
朗读要求
①清楚、流畅的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