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拍上拉线的线结及穿线打结
羽毛球拍上拉线的线结及穿线打结

[经验知识]羽毛球拍上拉线的线结及穿线打结的学问一种说法:2个结就是一根线不剪断,拉横线也拉纵线,最后只有两个端头。
4个结就是剪断,横线用一根线、纵线用一根线,最后有四个端头。
2个结容易使纵横向各弦拉力不对称,使球拍受力不均,容易损坏;横线和纵线的拉力不易精确控制;且线过长,容易掉磅;4个结使纵向、横向受力均匀对称;纵横线拉力能较准确控制;利于发力和保护球拍;线相对短,利于保持磅数。
一定要按4个结、纵横分开的方法拉线。
说法二:2个结就是一根线不剪断,拉横线也拉纵线,最后只有两个端头。
但是2个结穿线的话有很多种穿线方法!比如说:普通2结法,张人穿线法,环游世界穿法等等。
4个结就是剪断,横线用一根线、纵线用一根线,最后有四个端头。
这个就只有1种2个结呢,如果拉的不好:容易使纵横向各弦拉力不对称,使球拍受力不均,容易损坏;横线和纵线的拉力不易精确控制。
但是如果是好的穿线师穿2个结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很多球星都是用的2结穿线的!2个结没有那么容易掉磅!所以朋友要是穿线的话,一定要找专业的地方穿线,不然对拍子和线的寿命都有损伤!4个结呢算是比较普通的啦,对拍子保护性不错,拉线拉力也很均匀的。
但是4个结容易掉磅!你想,2个结呢,只有2个结头怎么可能比4个结头掉磅还快呢?打结的学问:打结是穿线的最后一步重要的“收宫之作”,好则是美丽凤尾,差则是粗枝蛇尾,而且在打结更容易标准化的情况下,结都打得不好就更让人怀疑穿线的整体实力了。
打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阻线,有效的约束最后一条拍线使其hold住(注1)弹性,避免连带影响线床的整体性能,不过这个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优秀的穿线师而言,做到基本是远不够的,由此应该自我要求的其他方面,总结如下,1,保持线结外观的标准化与美观化,即两个或者四个结,外观看起来应该基本相同,绕圈线路类似,结构忌松散宜紧凑;2,应该由线孔内部的内结与线孔外部的外结两部分组成,内结更大范围的消除掉磅空间,外结应该平铺在线孔周围,除了实现结的牢固化外,更应该考虑到环绕在线孔周围而实现压力的平均,减少拍框单点受力太大的现象,避免影响拍框寿命。
羽毛球拉线的技巧

羽毛球拉线的技巧
1、竖弦要由拍头上1孔穿入,分别依次向两边对称穿拉。
用一个线夹在拍框顶端夹好中间的两条线。
然后加磅拉线。
用另外一个线夹固定好拉上磅的线同样拉好另外一根,松开中间的线夹,移到刚拉好的线上。
2、第二根线拉好后,可直接拉以后的线。
也可将第一根线重新上磅,将线夹调到拍框的顶端,保证左右磅数均衡。
重新上磅时,避免拉过头,因为线已经拉紧了。
3、将拍子转过来,接下来比较容易,左右依次将线一根一根拉紧。
4、当穿出下9孔后,必须跳到下12孔再穿入(其间跳开两个线孔),在上11孔穿出,再从上10孔穿入,从下10孔穿出,跳回到下8孔穿入打结,完毕。
第 1 页共1 页。
羽毛球拍编织方法

羽毛球拍编织方法羽毛球拍的编织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三种常见的编织方法。
一、传统编织法:1. 准备工作:将羽毛球拍的线材准备好,线材通常是N40、N50等聚酯线,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其他材质的线材。
将线材分成8根,每根长度约为1.7-1.9米。
2. 固定线材:将其中一根线材的一端固定在羽毛球拍框架的中间位置,使用夹子将其固定住。
3. 编织网眼:将线材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称为横线,下部分称为纵线。
将横线从左到右穿过羽毛球拍框架的一个网孔,然后再从右到左穿过下一个网孔,依此类推。
接下来,将纵线从上到下穿过羽毛球拍框架的一个网孔,然后再从下到上穿过下一个网孔,依此类推。
横线和纵线的交叉点称为网眼。
4. 调整线材张力:完成一个网眼后,用力拉紧线材,使其保持一定的张力。
然后继续进行下一个网眼的编织,直到编织到羽毛球拍框架的边缘。
5. 结束编织:当编织到羽毛球拍框架的边缘后,用线剪将线材剪断,并将其固定在羽毛球拍框架上。
然后将线头烧封,以防止线线头松动。
二、螺旋编织法:1. 准备工作:与传统编织法类似,将羽毛球拍的线材准备好。
2. 固定线材:将其中一根线材的一端固定在羽毛球拍框架的中间位置。
3. 编织网眼:从固定点开始,将线材从里向外缠绕在羽毛球拍框架上。
确保每圈线材之间的间距均匀且网眼大小一致。
绕完一圈后,继续绕下一圈,直到编织到羽毛球拍框架的边缘。
4. 调整线材张力:与传统编织法一样,在每次绕线时用力拉紧线材,使其保持一定的张力。
这样可以增加拍面的弹性和坚固性。
5. 结束编织:当编织到羽毛球拍框架的边缘后,将线材固定在羽毛球拍框架上,并将线头烧封。
三、反向编织法:1. 准备工作:同样需要准备好羽毛球拍的线材。
2. 固定线材:将其中一根线材的一端固定在羽毛球拍框架的中间位置。
3. 编织网眼:从固定点开始,将线材从羽毛球拍框架的内侧穿出,再从羽毛球拍框架的外侧穿入,交错编织。
确保每个网眼之间的线材间距均匀且网眼大小一致。
YY及胜利羽毛球拍穿线法(文字及图示)

在推荐的张力以内穿线,横线的张力要比竖线高10%,但最后5根与竖线的张力要保持一样。
为了使你的球拍保持穿线前的形状,推荐你使用这个张力控制。
必须空拍上线竖线:从顶部中间开始(左右对称操作),分别向两边逐条依次穿至离拍框下部中心第9,直接穿过第12和第10 ,并在第8打结。
横线:先在离拍框下部中心第6打结,再从第9开始穿横线,往上逐条依次穿到第7为最后一根,跳过第6,然后在第5打结。
ARC10/ARC7/NS8000/NS7700/NS7000/AT900 的拍线穿法(单通道线孔设计)见下面左图竖线:从顶部中间开始(左右对称操作),分别向两边逐条依次穿线,跳过A直接穿过B,再跳过C和D、穿过E,然后再跳过F、穿过G,之后跳过H并在I打结。
横线:先在拍框下部红三角处打结,再从H开始穿横线,往上逐条依次穿线,跳过B、穿过A,然后再跳过J、穿过K,再跳过L和M、在N打结。
NS9000X/NS9000S 的拍线穿法(单通道线孔设计)见下面右图竖线:从顶部中间开始(左右对称操作),分别向两边逐条依次穿线,跳过A直接穿过B,再跳过C、穿过D,然后再跳过E和F、穿过G,之后跳过H、通过I,最后跳过J、并在K打结。
横线:先在拍框下部红三角处打结,再从J开始穿横线,往上逐条依次穿线,跳过D、穿过C,然后再跳过B、穿过A,最后再跳过N、在O打结。
最初的YONEX穿线法是一条线穿的,也是大家常常说的‘工厂穿法’。
现在遭到大多职业穿线师BS的穿线方法其实很早的时候是被广大穿线师认可的。
01年前后,YONEX的穿线图纸才开始陆续更新成2线4节穿法,也就是现在大家比较推崇的YONEX穿法,其实这种方法的灵感应该是从网球的子母线穿法继承改进而来,横竖变磅的具体方案也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而得到最终确认,即横线比竖线高2磅。
开始的YONEX穿线方法的横线起始位置是在拍头的8孔(有的是9孔),直接比竖线高2磅,一直穿到最后一条横线,在T头(厂家的说法是三通位方向)7或者8孔收尾。
羽毛球拍穿线法

穿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大家说的比较多的就是YY的“四点法”;GOSEN的“张人法”以及VICTOR 的“威克曼法”。
似乎每个品牌为了增加自己的品牌文化都想自创一套穿线法(不知将来有没有“李宁法”?),但其实这些穿线法都大同小异,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不同,也没有谁好谁差的说法,因为他们都遵循一些基本的法则。
1. 空拍上机,穿一根再拉紧一根,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保护线。
如果先全部编好再去拉紧就会使用穿线鈎,在鈎线的过程中对线表面层的伤害很大,有时还会让线纽成‘麻花’状。
2. 拉紧竖线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中间往两边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球拍两边受力更均匀,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为如果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都容易使球拍变型。
3. 横线磅数比竖线高10%。
因为在拉线过程中先拉的竖线此时拉线没有阻挡,当拉完竖线拉横线的时候竖线已拉紧而横线通过竖线时走线是一上一下交错通过,故拉横线时要受已拉紧竖线的阻挡,线有上下弯曲的走向。
因为必须增加10%的拉力才能最终使横线与竖线的实际磅数保持一致。
以上是拉线必须要遵守的三大原则,不论你使用哪一种穿线法,这三点都必须遵守,不然你肯定算不上一个好的穿线师。
再说说作为一个金牌穿线师应当做的工作及细节问题1. 从拿到球拍的那一刻起,首先应当做的工作是检查。
检查球拍的胶粒是否有脱落或破损,如果有则应及时补上或更换,这样既能保护线也能保护球拍。
(但个人认为这个环节最还好是由球拍主人自己去做,当然,如果球拍的主人是现役的职业运动员则例外。
)2. 固定。
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就像羽毛球技术里的后场高远球。
这是基础,做不好就不能拉好线。
固定的得太松就会使球拍在拉线的过程中变型,固定得太紧就会使球拍在拉线前提前变型。
这一项工作需要凭拉线师的感觉来定。
固定这一环节需要拉线机仪器的精确度。
两个支臂一定要左右对称并处于同一水平面。
拍头位置以及拍框与中杆连接处一定要压好,垫子一定要顶住拍框,使球拍在拉线过程中没有松动现象。
关于穿线技术的科普扫盲

关于穿线技术的科普扫盲本帖最后由飞云零狼于 2017-11-27 14:38 编辑首先,我不会穿线,也没有穿过线。
所以,发这个贴的目的是,给刚来中羽的小白,科普一下那些有关穿线的问题。
近几日论坛很多新人,对于不同的穿线方法,以及穿线时到底需要多少磅,感到很困惑,所以在此统一发帖解释,对于中羽的老人来说,这些都是月经贴内容,可以无视了。
不过欢迎各位大佬来补充。
一.穿线的方法1.YY四结就是尤尼克斯官方给出的一根线分成两根,横竖分开穿的方法,有四个线结,因此叫四结法。
四结法统一横线比竖线高2磅。
2.胜利两节在YY四结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不再把一根线分为两段,全程有一根线完成,所以只有两个线结,所以叫两结。
一般而言,也是横线比竖线高2磅。
3.李宁两结这是一种非常基础的两结,和胜利两结较为相似,但是没有胜利两结舒服。
要求中横线和竖线同磅,不需要差磅。
4.高神张人两结张人穿线分为2中,一种叫做基础,一种叫做专业,专业也叫环游,其最重要的思想精髓是双线孔先过横线再过竖线,而且走线不跳线。
基础法的横线是从上到下,环游法的横线是从甜区开始。
张人环游法改变了上述穿线法需要来回跳线的问题,不仅简洁干净,而且对于甜区的硬度和保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目前最好的穿线法之一。
说明中建议横竖同磅,但是说明中无法囊括所有球拍,因此同磅的前提是以拍子不变圆为准,所以再实际操作中还是建议横竖差磅。
还有就是,其实不是所有横竖线都有差值,其实有差值的地方主要还都是集中在甜区位置的。
至于具体数值,30磅以上,横竖差1磅,30磅以内,大拍面差2磅,小拍面差1磅。
5.SZ两结这种方法是国内一位知名穿线大神根据张人环游修改而来,因此并非张人穿线法,是张人穿线法的民间改版,所以很多人叫它张人SZ,其实这是不对的。
这种方法的横线是从底部开始,解决了张人环游穿线师额外需要第三个线夹的问题,即不需要起始夹,同时需要勾线的次数更少,而且相对而言更保磅。
羽毛球知识:羽毛球拍穿线应注意事项

羽毛球知识:羽毛球拍穿线应注意事项羽毛球拍穿线风险提示:1、即使是全新的,若拉线磅数高出锥盖所贴标签的指引范围,即表示自愿放弃销售代理商所提供的质量担保。
2、承受超高张力的拍线,其颠峰性能维持时间将大大缩短,一般少于30天。
3、超高张力的球拍,当使用中意外断线时,拍框会因张力突然失衡而严重变形,导致球拍永久性损坏。
4、超高张力的球拍,拍框的刚性结构富余度大为减少,其薄弱位置若遇到即使是很小的外力作用(如扣球时羽毛球直接碰击到拍框)也可能严重变形,导致球拍永久性损坏,因而在使用和保存时必须额外注意。
羽毛球拍穿线——上机前检验1、高张力的拍线,对拍框线孔胶粒的消耗非常严重,拉线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损坏的线孔胶粒要立刻更换。
2、超高张力的球拍,拍框在受过硬物碰击后,很可能会产生不易察觉的结构隐患。
在处理这些球拍时(尤其在剪线时),一定要远离人的脸部,以免球拍破裂的振击对人身(尤其是眼睛)造成意外伤害。
3、若发现或怀疑球拍有任何结构隐患,绝对不要再冒险尝试拉高张力,否则很可能导致不可修复的恶劣后果。
羽毛球拍穿线——上机1、必须按接线机说明书的要求将拍框夹紧在“6夹点式”拍框固定夹盘上,并要求夹盘带有“基本平面自校准设计”。
2、拍头支柱建议使用经过改良的“3指式”减压支柱,以消除因高张力拉线而产生的过高压力导致拍框头部内侧的凹陷。
3、球拍夹稳时不得用力过大而导致拍框产生“领先变形”,否则必须重新调整夹盘夹具。
注意:采用“6夹点式”夹盘和“3指式减压支柱。
羽毛球拍穿线——穿线顺序1、高张力拉线时的穿线顺序和正常张力接线的要求是一致的。
2、拉横线时的特别处理:由于拍框头部的五条横线和底部的四条横线的长度相对较短,在高拉力的状况下拍线会过早失效。
为改善这九条横线对击球甜区反弹性的贡献,头部的五条横线的拉线张力无需高于25磅,底部的四条横线的拉线张力无需高于28磅。
经过这种特别的减磅处理,有助于扩大击球甜区的面积,并以提高拍线的响应性能和耐用性。
羽毛球穿线流程

羽毛球穿线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羽毛球穿线那点事儿!
咱就说,你有没有想过,一根小小的线,怎么就能让羽毛球拍变得那么神奇?这就好像是给球拍注入了灵魂一样!(例子:就好比一个战士有了称手的武器)
首先呢,得准备好工具,像什么穿线机啊、剪刀啊之类的。
然后呢,把羽毛球拍夹在穿线机上,这感觉就像是把宝贝球拍小心翼翼地放在了一个专属的位置上。
(例子:就像给熟睡的宝宝放在摇篮里一样)接下来可就是关键步骤啦!要从拍头开始,慢慢地把线穿过去。
你问我怎么穿?哎呀,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就好像在走一条细细的钢丝,要特别特别小心。
(例子:就如同在走迷宫,稍不注意就会走错路)
在穿线的过程中啊,还得时不时地调整一下线的松紧,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这时候,我都恨不得自己有一双超级神奇的手,能一下子就把线弄好。
(例子:就好像在驯服一匹调皮的小马)而且,还得和穿线机配合得特别默契,就像和好朋友一起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样。
等线都穿好了,还得把线头固定好。
这一步可不能马虎,要是没弄好,那之前的努力可都白费啦!哇,整个过程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工程!
最后啊,我想说,羽毛球穿线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绝对是一件让人很有成就感的事儿!当你拿着自己穿好线的球拍去打球的时候,那种感觉,简直无与伦比!所以啊,朋友们,都去试试吧,相信你们也会爱上这个过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知识] 羽毛球拍上拉线的线结及穿线打结的学问一种说法:
2 个结就是一根线不剪断,拉横线也拉纵线,最后只有两个端头。
4 个结就是剪断,横线用一根线、纵线用一根线,最后有四个端头。
2 个结容易使纵横向各弦拉力不对称,使球拍受力不均,容易损坏;横线和纵线的拉力不易精确控制;且线过长,容易掉磅;
4 个结使纵向、横向受力均匀对称;纵横线拉力能较准确控制;利于发力和保护球拍;线相对短,利于保持磅数。
一定要按4 个结、纵横分开的方法拉线。
说法二:
2 个结就是一根线不剪断,拉横线也拉纵线,最后只有两个端头。
但是2 个结穿线的话有很多种穿线方法!比如说:普通2 结法,张人穿线法,环游世界穿法等等。
4 个结就是剪断,横线用一根线、纵线用一根线,最后有四个端头。
这个就只有1 种
2 个结呢,如果拉的不好:容易使纵横向各弦拉力不对称,使球拍受力不均,容易损坏;横线和纵线的拉力不易精确控制。
但是如果是好的穿线师穿2 个结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很多球星都是用的
2 结穿线的!
2 个结没有那么容易掉磅!所以朋友要是穿线的话,一定要找专业的地方穿线,不然对拍子和线的寿命都有损伤!
4 个结呢算是比较普通的啦,对拍子保护性不错,拉线拉力也很均匀的但是4 个结容易掉磅!
你想,2 个结呢,只有2 个结头怎么可能比4 个结头掉磅还快呢?
打结的学问:
打结是穿线的最后一步重要的“收宫之作”,好则是美丽凤尾,差则是粗枝蛇尾,而且在打结更容易标准化的情况下,结都打得不好就更让人怀疑穿线的整体实力了。
打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阻线,有效的约束最后一条拍线使其hold 住(注1)弹性,避免连带影响线床的整体性能,不过这个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优秀的穿线师而言,做到基本是远不够的,由此应该自我要求的其他方面,总结如下,1,保持线结外观的标准化与美观化,即两个或者四个结,外观看起来应该基本相同,绕圈线路类似,结构忌松散宜紧凑;2,应该由线孔内部的内结与线孔外部的外结两部分组成,内结更大范围的消除掉磅空间,外结应该平铺在线孔周围,除了实现结的牢固化外,更应该考虑到环绕在线孔周围而实现压力的平均,减少拍框单点受力太大的现象,避免影响拍框寿命。
3 ,如有可能,尽量把打结当成穿线的最后一步操作(简称“线后结”),而不是穿线的第一步操作(简称“线前结”)。
4,与竖线“合作”打结,即绕在竖线上面打结,除非逼不得已,否则不建议绕在横线上面打结,更不建议竖线横线都不绕,直接弄个链球一样的结头堵死结孔打结。
不规范的打结实例图片:
图例1:结应该适当平铺,不能全挤在胶粒的左边,这样拍框红线内区域的受力会太大,高磅,或长年如此的话会影响球拍寿命;线圈的线路应该简洁,不应如此复杂。
图例2:这是一个典型的线前结的外观,线体积过大,表明了穿线师对自己穿线的信心有限;线圈线路复杂如鸡肠,如一个链球一样把线孔堵死,把竖线挤到一边;
结的分类线按绕变的个数,与操作的流程有不同的分类,读者可以了解一下其不同
的用途,实现择优而结。
结的分类,按绕弯的个数:一,无绞结;二,单绞结;三,双绞结。
无绞结:最简单的打结法,适合初学者或者剩下的拍线长度已经达不到打其他结的情况。
这种结简单到只能勉强满足结的概念,就好像绑鞋带,只让两根鞋带交叉而不打蝴蝶结,这个交叉的做法我们不能当成打结来对待一样。
不过这并不影响其重要性,而我通过研究,更想说无绞结是“万结之母”,通过简单的改良,他便可以衍生出更为标准的“单绞结”与“双绞结”,就像细胞一样的简单,但却最终构造了复杂的生物体。
因为简单,所以经常被忽视,我刚学穿线的时候,没人指导全靠自己摸索,就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打结法的存在,而直接接触了的“单/双绞结”——这对我当时的水平来说过于复杂,甚至像穿网球拍才用的种“pro打结法”——这对穿羽毛球拍来说并不实际。
后面通过多次试验,走过画虎类猫的过程,才算基本掌握好单/双绞结。
而在约06 年,回头看了广州拍子店50mmf2 前辈录制的穿线教学视频后,其中多次看到了无绞结这种打结处理后才重视审视了这种被我忽视的无绞结,发现其除了简单,容易掌握外,另外的好处就是可以打在线孔内部防止掉磅,然后再重复使用一两次,又可以在线孔外面防止结松开,唯一不好的就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结的基本环圈
的外观,所以没有办法利用框体来做防掉磅处理,中低磅这个弱势不明显,高磅的话就不大适合了。
单绞结:适用于较小的线孔,即前面发表过的《关于穿线,那些不得不说的知识》里面的图片“羽毛球专用打结法”,可以说是羽毛球拍穿线的“科班/学院派打结法”,可视为“无绞结”的一种改良,如步骤①前面的打结操作完全跟无绞结是一样的,步骤②仅是在前面的基础绞一个圈而已,原理是利用步骤①无绞结可以深入胶粒利用内部空间防掉磅的优点,然后步骤② 再在外部打多一个绞弯,利用拍框的外部结构做压力均衡,即能防止结松开又能当成防掉磅的“安保”,简而言之,即有“内结”又有“外结”是其最大的优点,所以在前面才能称为标准打结法,但从现在拍框结构越来越多样化,拍线越来越细的趋势看来,单绞结的使用也要与时俱进了,如果我们必须认定一种更好的“缺省/默认”的标准打结方法,下面即将提到的“双绞结”会有更多的适用面。
双绞结:适用于正常与较大的线孔,即把单绞结打结时绕的弯增加一个,其他操作相同而打成的结,也是本文会重点推荐的打结种类。
因为现在的球拍钻孔设计越来越复杂,单绞结无法灵活的向上兼容大孔拍,而双绞结可以实现向下兼容小孔拍,兼容性能更大所以笔者在这里会推荐双绞结优于单绞结,但不管哪种结都没有过不过时之分,如果一个穿线师不会根据新的硬件发展趋势学习并更新自己的知识,就肯定会流于平庸。
看到这张迷宫一样的示意图,你可能会有晕头转向的感觉,但如果我们分解成三步来看,你会发现这其实并不复杂,步骤①仍然与无绞结相同,但步骤②回叉球线我们不立即开始,而是再重复步骤①,再卷一个线圈,此时才进行步骤②,回叉线,再像单绞结一样,在线圈上面绞一个圈,即步骤三,收紧后即打成一个标准的“双绞结”。
比较“单/双绞结”,你会发现多的不过是步骤①与步骤②之间的线圈数量部分,其实的操作方法过程是一样的,所以入门可以从“无绞结”开始,慢慢学习“单绞结”,单绞结的第二步重复打多一个线圈,那就成了我更推荐的“缺省/默认使用线结”——双绞结。
值得说的是,步骤②仍然要跟单绞结一样先收紧卡进胶粒中,才进行步骤③,单绞结的步骤①,与双绞结的步骤②,如果不收紧卡进线圈的话,即不让无绞结发挥作用,
这样是达不到成功打结的目的的,这也是平面教材的局限处,有机会你可以跟一些得过正规培训的穿线师现场交流一下。
补充说明:从外观上看这个双绞结已经比较标准,但仍有不足之处,接下来会在“主动补磅”的环节中特别说明。
总结:结合一张直接在球拍上面“解剖”下来的双绞结图片来说明一下标准打结的外观特点,外观的特点可简单的总结成四个字:“二横一竖”,“二横” 的轨迹即是两次无绞结,“一竖”的轨迹即是一个绞圈,线路清晰,体积标准,结构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