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

合集下载

国内外油气储运工程施工的技术现状

国内外油气储运工程施工的技术现状

国内外油气储运工程施工的技术现状一、国内外长输管道施工技术现状最近几年是我国长输管道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由于管道直径增大,输送压力提高,使得管道壁厚增大,钢材钢级提高,这就要求管道施工技术水平更高,使得施工难度加大。

尤其是世界级的大型管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气新疆东到上海,跨越中国大陆。

干线全长约4000km,经过各种复杂的地形,地貌;管径大(1016mm), 设计压力高(10MPa), 钢级高(X70), 管壁厚(最大厚度26.2mm,最小厚度14.6mm);全线采用三层PE外防腐和内减阻涂层;一类地区采用螺旋焊管,二,三,四类地区采用直缝埋弧焊管;并首次采用管道全位置自动焊,自动超声波(AUT)检测,盾构等技术和符合国际标准的HSE管理该工程大型船跨越工程多:隧道穿越长江,黄河各一次;大型顶管加定向钻穿越黄河1次;定向钻穿越淮河1次,穿越其他大型河流12次,穿越中兴河流80处;穿越黄河1次;穿越公路648处;穿越铁路46处;建设路上隧道14条;沿管道建设伴行路1105km。

线路工程共建设战场35座,阀室138座,其中压气站10座(燃驱压气站6座,电驱压气站4座);通信系统采用卫星通信。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新技术的现状。

1.线路规划我国现今已成功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管道设计,优化了线路方案,提高了选定线效率和对穿越方案的精细解释分析;利用数字高程模(DEM)和数字线划地图(DLG)及遥感影像,生成三维地面立体景观,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空中漫游观察线路。

2.管道自动焊国内管道焊接技术随着油气长输管道建设事业的发展得到了迅速提高,20世纪70年代及以前采用传统手工焊;80年代初,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引进了美国,欧洲的手工下向焊工艺,并逐步推广到大部分施工企业,9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了自保护半自动焊设备和工艺,1995年在突尼斯管道工程首次使用,在库鄯线,苏丹一期等管道工程中得到完善,之后广泛应用于涩宁兰,兰成渝和西气东输等管道工程建设;“九五”末期开始进行管道自动焊(填充,盖面焊)的引进,研制和试验工作,先后在郑州——义马工程,陕京线,涩宁兰等管道工程施工中,对从国外引进的管道自动焊设备及施工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对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道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国产管道自动焊及配套设备进行了工业化现场试验。

国外采油工程方案

国外采油工程方案

国外采油工程方案摘要:本文将针对国外采油工程方案进行深入探讨,首先介绍了国外采油工程的意义和现状,然后针对国外采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最后对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第一部分:国外采油工程的意义和现状国外的采油工程对于我国的石油资源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国内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我国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因此我国需要在国外寻找新的石油资源。

而国外采油工程正是为了获取国外石油资源而进行的工程活动。

国外采油工程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石油资源,比如钻探、注水、注气等,这些手段能够有效地开采和利用国外的石油资源,满足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

目前,国外采油工程正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国外石油资源的勘探难度大,成本高。

新的石油资源往往埋藏在地下很深的地层中,需要用高新技术和设备才能进行勘探。

而且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性,采油工程的风险也很大。

其次,国外采油工程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也备受关注。

一些国外的石油资源位于环境敏感地区,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而且,国外采油工程也往往面临当地政治、经济等问题,需要谨慎处理和应对。

总之,国外采油工程面临着以高成本、高风险、高环境与社会压力为主要特点的问题。

第二部分:国外采油工程方案的问题分析1. 成本难题国外采油工程的勘探和开采成本往往很高。

例如,很多国家的石油资源埋藏在地下非常深的地层中,需要使用深水钻井技术,这种技术成本高昂。

而且,为了应对地质风险,往往需要购买昂贵的保险,这也会增加勘探和开采的成本。

成本高不仅会降低国外采油工程的经济效益,还会增加开采的风险,使得一些项目难以实施。

2. 环境和社会问题国外采油工程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备受关注。

一些石油资源位于环境敏感地区,开采对当地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且,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国外采油工程也往往要面临当地政治、经济等问题,需要与当地政府、企业、公众等进行合作,需要对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协调。

国内外石油测井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外石油测井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外石油测井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摘要】发现石油储备层,发现油气层,以及动态监测油气藏的技术手段称之为石油测井。

本文通过对目前石油测井新老技术的现状,从测井技术、测井装备。

测量参数和方法,以及测井技术的资料应用、采集以及评价等方面,阐述国内外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而提出采取合作研发、自主研发以及技术引进等多个方面多种方式的自主创新,实现石油测井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测井技术的思路与整体技术水平。

【关键词】石油测井;测井技术;技术现状;发展前景石油测井或者地球物理勘探测井都被称作测井,测井技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工程技术之一。

测井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早,1927年,油井中第一次第一次获得测量地层电阻率。

国外石油测井仪器历经了五次换代更新。

而我国测井技术工作始于1939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

石油测井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石油测井技术也一代代的更新,即:半自动模拟测井仪、全自动模拟测井仪、数字测井仪、数控测井仪和成像测井仪。

现代测井是在石油工业中技术含量含量的最搞的技术之一,没有权威的石油测井技术,就无法准确判断油气藏含量和位置,就无法进行工程定位和实施后续作业。

可以说测井本身就是一种对未知地质条件的探索和描述,是对钻探井工程质量的判断和评价,是提高采油效率的不可或缺的方法。

一、国内外石油测井技术现状使用传统的原始的分辨率较低的测井技术和测量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石油勘测的需求。

就当代的勘测而言,需要的是高分辨率深层探测和高测量精准度的石油测井仪器。

国外石油工业企业已经将石油测井仪器进行了五次换代,我国内陆即将做到第四代与第五代仪器更新。

1.电法石油测井技术通过使用井下测井仪器,向地层单位发射一定频率的电流,对地层单位进行测量得到地层电阻率的石油测井方法被称作电法测井。

电法测井技术还包括通过发射电流获得地层自然电位的石油测井手段。

2.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又被称作核测井技术。

中石化工程院钻井液技术新进展

中石化工程院钻井液技术新进展
耐高温钻井液降滤失剂、超高密度钻井液处理剂、新型胺抑制剂等 新产品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全年中试生产超过770吨。 ★技术支持
形成“三北一川一海外”的技术支持格局,2012年技术服务10口 (其中伊朗5口,新疆3口,页岩气水平井2口);堵漏井12口。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钻井液技术新进展—创新性技术
2 改善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关键技术
在元坝107井、中原文古4井进行了现场实验
该技术在元坝107井陆相地层进行现场应用,改善 钻井液流变性效果明显,顺利完成高密度井段 (2.33~2.35 g/cm3)施工。
高密度盐水钻井液体系在中原文古4井三开井段应用 (盐度达饱和,密度2.14g/cm3),效果良好。
工程院结构框架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钻井液队伍
队伍情况
大陆架公司 海外中心
钻井液所
战略规划所 实验中心
钻井液领域从业人员超过50人,教授 高工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模拟出的腔体内物质吸收功率的分布
✓ 对彭水、顺9等地区的含油钻屑样品的油、水含量进行了分析,表明样品油 含量从9.1%~12.4%,水含量为1.3%~4.3%。
✓ 在微波功率3.5kW下处理100s柴油基钻屑,钻屑中的油含量由原来的9.64 %降低到0.36%,且回收的油样性质没有变化,可以循环使用。
形成了化学、机械相结合的固相控制和重晶石回收技术方案

钻井新技术及发展方向分析

钻井新技术及发展方向分析

钻井新技术及发展方向分析1 钻井技术新进展1.1石油钻机钻机是实现钻井目的最直接的装备,也直接关系到钻井技术进步。

近年来,国外石油钻机能力不断增强,自动化配套进一步完善,使钻机具备更健康、安全、环保的功能,并朝着不断满足石油工程需要的方向发展。

主要进展有:(1) 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套装式井架,减少钻机的占地面积,提高钻机移运性能,降低搬家安装费用。

(2) 高性能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促进石油钻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3) 采用套管和钻杆自动传送、自动排放、铁钻工和自动送钻等自动化工具,提高钻机的智能化水平,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1.2随钻测量技术1.2.1随钻测量与随钻测井技术21 世纪以来, 随钻测量(MWD) 和随钻测井(LWD) 技术处于强势发展之中,系列不断完善,其测量参数已逐步增加到近20种钻井工程和地层参数,仪器距离钻头越来越近。

与前几年的技术相比,目前,近钻头传感器离钻头只有0.5~2 m 的距离,可靠性高,稳定性强,可更好地评价油、气、水层,实时提供决策信息,有助于避免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引导井眼沿着最佳轨迹穿过油气层。

由于该技术的市场价值大,世界范围内有几十家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其中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3 家公司处于领先地位。

1.2.2电磁波传输式随钻测量技术为适应气体钻井、泡沫钻井和控压钻井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电磁波传输MWD(elect romagnetic MWD tool s ,EM MWD) 技术研究与应用已有很大进展,测量深度已经达到41420 km。

1.2.3随钻井底环空压力测量技术为适应欠平衡钻井监测井筒与储层之间负压差的需要,哈里伯顿、斯伦贝谢和威德福等公司研制出了随钻井底环空压力测量仪(annular pressure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 APWD) ,在钻井过程中可以实时测量井底环空压力,通过MWD 或EMMWD 实时将数据传送到地面,指导欠平衡钻井作业。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新进展与展望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新进展与展望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新进展与展望摘要:石油工程企业在工作实践中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强调风险管控,这对于企业工作稳定等有积极地意义,因此在实践中,基于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效率提升的目标对实践工作进行分析与讨论,明确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和落实的策略,这能够为当前的实践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而促进工作获得显著进步,实现企业效益的整体提升。

本文对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新进展与展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工程;技术进展;展望引言对石油工程企业工作开展分析可知,不同工作环节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即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风险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实践中需要基于不同环节的风险差异做相应的安全控制,这样可以保证风险控制效果,而且还会实现风险控制实践中的成本掌控。

当然,在石油工程企业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基于风险控制的实际需要,强调隐患排查是必须的,基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对石油安全工程企业工作中的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利用进行思考,这对于当前工作实践来讲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1石油工程现场技术分析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促进了工业技术升级换代。

石油工程专业领域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业务智能化发展大背景下,井筒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已取得一定成效,研究上总体侧重于基础信息数字化处理、业务流程远程协同高效管理、工程技术人工智能方面,在石油工程现场技术分析和决策支持领域仍需加强工作。

石油工程是根据油气和储层特性建立适宜的流动通道并将地下油气开采到地面的一系列工程和工艺,具有多专业应用、多学科融合、多工艺流程特征。

技术人员进入现场实施石油工程作业,需要进行工程工艺优化设计、工程风险评估与预案制定、作业工况分析与诊断、工程监督与风险管控、工程效果预测与评估等工作。

为此,现场技术人员需开展大量的石油工程技术核查,即针对复杂工况进行工具工艺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查询、关键工程工艺参数分析优化、复杂工况分析诊断、工程工艺实施效果评价等,以核实查证工程实施与工程设计/工程预期的符合情况,指导工程作业方案决策与实施。

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摘要】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作为能源产业的重要领域,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从油气勘探技术的进展以及油气开采工程技术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当前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结合新型技术在石油油气开采工程中的应用,展望了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为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勘探、发展现状、挑战、发展方向、新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的重要性石油油气是现代工业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石油油气的开采和利用直接影响着能源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

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资源开采效率和成本,对于提高石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至关重要。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

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关系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需要在提高产能的注重环保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层面,更是关系到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的未来。

1.2 研究背景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是石油工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了更有效地开采和利用石油资源,油气开采工程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和完善。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石油油气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开采难度,以及现有的开采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限制。

深海油田、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也是研究背景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了解研究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提高石油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率。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油井射孔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石油工程技术   井下作业   油井射孔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油井射孔技术的现状与展望1概述射孔作业是石油钻井行业的关键环节之一,经过理论和现场实践验证,射孔作业在提高油气井的油气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外的射孔技术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1以提高油气产能为重点的高效射孔,如聚能射孔、复合射孔等。

该类射孔技术重点关注如何高效打通地下油气通道,从而提高油井产能,该类射孔技术目前正朝着大爆量、超深穿透、多级火药、气体压裂增效的方向发展;1.2以保护储层、提高射孔完井效果为重点的射孔技术,主要包括负压射孔、动态负压射孔、超正压射孔和定向射孔;1.3以提高作业效率为重点的一体化作业流程,包括以提高测试结果可靠性为目的射孔与测试结合、射孔与酸化结合、射孔与压裂结合;1.4以提高作业安全和效率为目标的作业流程,包括管柱安全设计、作业优化设计、智能导向射孔、射孔监测诊断。

射孔技术的开发及相应的作业工艺改变了原有的单纯通过射孔打开套管的采收方式,为油田高效开发增添了新的技术途径。

2射孔技术现状2.1深穿透聚能射孔最初采用子弹射孔法穿透套管和水泥环,连接目标区和套管。

但是,子弹可以穿透的深度非常有限,经常不能形成有效的弹孔。

从业者通过借鉴反装甲武器的穿透能力,发明了深穿透聚能射孔技术。

这种射孔技术具有莫霍普特效应,具有良好的破岩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射孔深度。

近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深入开发,对射孔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各国的油服企业均加大了深穿透聚能射孔技术的研究攻关力度,射孔的平均穿透深度也得到了大幅增加。

最具代表性的型号是美国GEO Dynamics公司研制的4039RaZor HMX射孔弹,对混凝土目标的平均穿透深度可达1600mm左右;美国Owen研发的射孔弹,对混凝土目标的平均穿透深度可达1340mm 左右。

四川射孔药厂研制的SDP48HMX39-1射孔药对混凝土靶材的平均穿透深度达到1540mm左右,大庆射孔弹厂研制的射孔弹对混凝土靶材的平均穿透深度达到1350mm左右,国内相关厂家的产品性能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给世界石油工业带来技术革命的几项高新技术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质巡航系统给水平井技术和复杂油井结构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命力,使水平井从过去边缘和高风险技术变成今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常规技术。

钻井监控系统使石油钻井工艺技术迸入了全球实时监控时代,人们可以在办公室与远在万里之遇的井场工程师和技术总监通过网络进行通讯,提高了钻井的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完井技术对石油资源提供了一种更智能化、更灵活可变的管理,同时,智能完井系统给油藏参数监测和生产参数的计量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先进的完井技术在疏松砂岩油藏的长水平井段裸眼完井获得成功,实现了油井长期的无砂生产。

新的人工举升系统在油田的应用可提高产量和减少井下故障,降低采油成本。

近年来,水平井技术带动了世界石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优势明显。

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钻头钻遇油层靠新一代的地质巡航(Geo-Navigaion)系统进行井眼轨迹的准确导向,100%中靶,确保其最大限度地钻遇油层。

在实现油藏和采油生产一体化的优化管理方面,借助网格技术的钻井井眼结构实时监控(Realtime Well Construction Monitoring)技术实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设想,已经可以使相距万里
之遥的钻井现场总监与地质师之间进行有效通讯,交换钻井意见,共同查看钻井的全过程和修改井眼轨迹,真正实现优化钻井。

智能完井系统(Intelligent Completion system)可使人们目睹井下油藏变化的动态参数,并能随时根据生产需要遥控井下各个不同油水层的开关,实现油嘴或水嘴的无级调速,油井管理更高效、更科学和更灵活。

先进的完井技术主要体现在高难度的疏松砂岩油藏的水平井裸眼完井技术,该技术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水压裂(Water Fracturing)技术结合下入具有独特结构的防砂管(Stand-Along Pre-packing Screen)和管外砾石充填(Gravel Packing)完井技术,成功地实现水平井和多分支井的裸眼完井,从而达到长期的无砂生产。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有杆采油技术
(一)有杆采油技术
作为有杆采油的主要设备,国外抽油机的发展十分迅猛。

近年来,国外研制和应用了自动化抽油机和智能抽油机。

为适应各油田不同情况的需要,国外还研制了相适应的抽油机。

例如,低矮型、前置式、紧凑型无游梁长冲程等抽油机能够适应各种自然地理条件的需要:液压缸式、增大冲程游梁式等抽油机能够适应高含水、含砂、含石膏、含石蜡等石油
抽汲和稠油低渗透油层的开采.斜井抽油机、丛式井抽油机、双驴头抽油机、双井平衡抽油机、紧凑型抽油机等能够适应垂下井、斜井、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抽汲的需要;适应深井抽汲的大型抽油机的最大载荷达到 2 130 kN,最大下泵深度达到4 420 m;近年未美国研制出了冲程长度为30.48 m的超长冲程抽油机以适应长冲程抽油的需要,这是目前世界
上最大冲程的抽油机;为节约动力消耗,还研制应用了异相型、前置式、大圈式、轮式、玻璃钢杆、六连杆等新型节能抽油机。

在有杆泵开采井下工具方面,为提高机采效益,延长检泵周期,国外研制出了很多配套设施。

例如,加拿大Harbiso。

Fischer有限公司生产出了一种高排量、
高压缩能力凡尔罩的有杆泵.其液体通过能力比现有几尔罩高一倍,并能对液体传递螺旋运动,从而延长几尔球的使用寿命;得克萨斯州的回声探测仪公司和得克萨斯州大学分别开发出一种新气锚,
该气锚在套管内偏心,同时分离器靠在套管壁的一侧,这样确保最低量的游离气进入分离器,从而显著提高了气锚的效率;Amoco公司利用碳纤维合成技术研究而成的抽油杆,可以作为连续的合成带状抽油杆取代常规柱状抽油杆,以提高标准游梁式举升系统的工作性能;Madison工程公司生产的一种抽空控制器,能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优化油井抽汲工作,不需要测示功图而只测定交流电压及电机的电流就能判断油井抽空倩况,井能存储一个月的相
关信息,其配套的控制程序能自动调节停抽时间间隔以优化油井的产量。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
(二)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
近几年未,电动潜油泵及其配件的研制取得了新的进展。

ESP公司研制的大排量高效电潜泵,可提高机组在磨蚀条件下的工作特性和延长运行寿命.使其在峰值下的效率达到70%;俄罗斯设计制造的隔膜泵克服了一般的电动潜油离心泵在低排量时效率低的缺点。

为了延长电泵井检泵周期,研究应用了性能优良的电压保护装置。

如Unico公司生产了一种矢通量控制的变频控制器,其功率可达到2.24 *I 04 W,性能优于普通的脉冲宽度调制驱动,效率高,可完全进行电机保护和诊断,并可与遥测装置和计算机配合使用户原油田与有关院所合作,研制井推广使用一种电压保护器,该保护器既能保证瞬时停电不停机,又能够吸收电压波动时产生的瞬时高压,从而确保了机组的正常运行。

对于电动潜油泵的电机保护也至关重要。

MSI公司研制出了一种专利型电机保护器,该装置增强了轴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能有效阻止井液从腔室顶端进入,连接方便;ODI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机密封腔,使用专利型的同心胶囊设计,一个膨胀腔就能进行三道轴密封.相当于三腔密封保护,从而使腔室少且较短,不仅有效地保护了电机,而且缩短了设备的长度.降低了成本。

电动潜油泵的电缆保护工艺技术也是延长检泵周期的重要因素。

ODI公司开发出了一种电缆保护系统,该系统使在泵进入弯曲井段时能够旋转井将电缆线反转绕出曲面,从而避免安装电潜泵时连接马达的电缆易被“狗腿”井段损坏现象发生。

在电潜泵配套设备和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Gentrilift公司研制了一种含气井电潜泵辅助元件——旋流分离器,通过使含气液流…旋流”转动进行气液分离,可用于锥形泵,也可以与另一台旋流分离器串联使用以提高效率。

中原油田目前对含气比较大的井推广使用了双串分离器,显著提高了电泵井的油气分离效果,基本消除了气体对机组的破坏因素。

井下油水分离器的成功研制,给老油田带未了新的活力。

它不仅能够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
减少设备的腐蚀,提高经济效果,而且其环保效益非常显著。

因此有人预言该技术和三维地震、水平井技术一样,将成为石油工业的一项划时代的技术。

我国东部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期,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对于我国无疑意义更为重大,前景也更光明。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螺杆泵采油技术
(三)螺杆泵采油技术
随着各国稠油、含砂、含气井的数目越来越多,为满足油田开采工艺的需要,近十年来.各国有关制造厂和公司相继推出了井下单螺杆抽油泵系列产品,主要以地面驱动、抽油杆传动为主,同时也生产无杆螺杆泵等产品,在螺杆泵的元件和配套设备方
面也推陈出新。

在传统的地面驱动、抽油杆传动的单螺杆泵的基础上,近几年来,国外还研究出了其他类型的螺杆泵。

如路易斯安娜西Monroe的美国泵系统服务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叶片螺杆泵,其设计在泵长度缩短的倩况下,可获得很高的排量.根据举升深度,己经
设计出了排量高达1272m3/d的多叶片泵。

与地面驱动、抽油杆传动相对应,国内外己经研究出了无杆螺杆泵,如BWM泵公司生产的液潜和电潜马达驱动螺杆泵依靠动力液和井下电机以及齿轮减速装置在井下实现对螺杆泵的传动。

在螺杆泵的配套设备方面.Highland公司生产的螺杆泵专用变频驱动装置,很容易调整泵速,无需水力驱动和变换传动带及滑轮槽轮就可以使其与实际生产吻合,井可人工调节。

Bach自动泵控制器能够监测油井的工作倩况,并能根据事先拟订的程序和油井的状态使螺杆泵以最佳速度工作,通过电压、电流、压力、效率和动液面的高度监控抽油系统实际载荷。

当实际载荷变化时,系统调节螺杆泵的排量和速度,调节量大小由软件控制.保证了螺杆泵精确、高效地运行。

螺杆泵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改进螺杆泵的选择性以增强其适应性,改进螺杆泵性能提高其运行和节能效率,延长螺杆泵的使用寿命等。

国外石油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气举采油技术
(四)气举采油技术
在气举采油技术方面,主要在气举优化设计软件和气举井下工具等方面发展较快。

以美国图尔萨大学人工举升中心为代表研制的气举优化设计软件,在设计上考虑了气举采油的全过程,井将多相流理论研究、井筒内温度分布研究、套管压力不稳定性研究的多项新成果应用于软件之中.使得模型更精确;而且界面更友好,便于气举设计和分析人员使用。

国外气举配套工具己基本形成系列,产品主要有气举阀、偏心筒、封隔器、间歇气举装置、柱塞气举装置、洗井装置等。

例如,BS T公司生产的适用于小套管井的气举阀偏心筒和打捞工具,Dallad公司的Haliburton能源服务部开发的油管传输电动气举阀,借助于地面控制设备和套管柱内的金属电缆可以对其进行控制和调节。

在气举方式上,目前国外出现了一种喷射气举,借助于射流泵将高压高速气体从注气点注入,实现对油管内液体的举升。

国内从1982年开始比较大规模地研究气举采油.目前基本形成了半闭式气举、小油管气举、反举气举管柱、投捞式气举、柱塞气举等配套工艺技术,尤其在气举井恒气量控制技术、2”油管气举采油技术等方面,中原文东油田取得了进展。

随着气举采油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还需要进一步对气举管柱的优化设计模型、气举阀及配套工具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以提高气
举生产的系统效率。

总体而言,人工举升技术向着高效、节能、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