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病及其治理
城市病及其治理的讨论提纲

“城市病”及其治理“城市病的出现,是因为城市迅速的发展超出了社会资源的承受力。
有人说,城市病是内分泌失调加添加剂过量。
前者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的阵痛,后者却是外在不良因素导致城市肌理发生病变。
内分泌失调不算重病,可以用中药调理,如果是添加剂过量引起肌理发生病变,那可是大病了,等到病入膏肓就无可救药了。
为了更加彻底的认识城市病的表现及治理策略我们小组进行了讨论:个人的讨论提纲:一.“城市病”的含义在世界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特大城市优先增长,伴随着人口和产业的高度集聚,相当多的城市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住房短缺、贫民窟等,城市学家称之为城市病。
二.“城市病”的表现1.人口膨胀2.交通拥堵3.环境污染4.资源短缺5.城市贫困6.具有人文意义的民居、文物遭到严重破坏7.居民的生活素质无法得到提高等。
三.“城市病”对人体的危害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仅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
1.以车代步。
2.以补求寿。
3.娱乐过度。
4.迷恋电视。
5.睡眠不足。
6.饮食过精。
7.烟酒成癖。
四.“城市病”的治理措施1.加强统一规划。
2.强化配套设施。
3.加大政策扶持。
4.合理利用资源。
5.建立卫星城。
小组讨论的提纲:一.“城市病”的含义“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病产生的原因1.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2.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人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削弱了规划的权威。
3.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在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边建边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城市病的表现及其治理

城市病的表现及其治理1、城市病的表现及其治理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
而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大中城市政府部门的负担,使城市政府陷入了两难困境。
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历程,城市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如果人口的过度集聚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会发生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大型城市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膨胀大型城市通常对人口具有强大的集聚作用,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重导致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出现环境污染、就业困难、治安恶化等城市病。
交通拥堵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之一。
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环境污染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化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
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治疗方法1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中的污染、拥堵、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限制私家汽车发展,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大力控制非引用水使用自来水,鼓励使用中水。
城市病及其治理

浅谈“城市病”及其治理一、“城市病”的含义“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病产生的原因1.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2.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人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削弱了规划的权威。
3.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在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边建边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城市病”的主要表现:1.规划滞后于建设。
2.“马路拉链”随处可见,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3.城市绿地少、公园广场数量不足,标准低,生态环境差。
4.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5.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
城市的形象关键在于有特色。
四、城市病对人体的危害常年在城市居住的人对城市形成的依赖,会导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它不仅能影响健康,严重者还会发生疾病。
1.以车代步。
2.以补求寿。
3.娱乐过度。
4.迷恋电视。
5.睡眠不足。
6.饮食过精。
7.烟酒成癖五、城市病的治理措施1.树立规划权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⑴加大投入;⑵政府带头执行规划。
2.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⑴各级领导必须形成“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的共识;⑵规划一条道路或一个小区,要强调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各类管网要合理布局、科学布局,始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组织施工;⑶政府要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以立法,管理部门依法加强管理。
3.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增绿扩绿工程:⑴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自然资源,合理安排绿地布局,突出园林绿化地方风格;⑵强化绿化监督管理,确保城市绿地面积不被侵占。
都市疾患呈现及其治理

都市疾患呈现及其治理
都市疾患指的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出现的健康问题和疾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疾患的呈现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
探讨都市疾患的呈现情况以及治理措施。
都市疾患呈现情况
1. 空气污染:由于工业化、交通尾气和燃煤等因素,都市地区
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导致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上升。
2. 水污染:城市水源的污染问题严重,致使水源中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等的含量超标,对居民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 饮食问题:城市居民偏好快餐和加工食品,摄入高热量、高
盐分和高糖分的食物,导致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增加。
4. 心理健康问题:城市生活压力大,工作、研究和生活压力的
积累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都市疾患的治理措施
1. 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加强城市垃圾处理、提倡绿色出行等方式来改善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
2. 提倡健康饮食: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广健康饮食理念,鼓
励居民多摄入新鲜、蔬菜和粗粮等健康食品。
3. 增加运动机会:建设更多的公共健身场所,鼓励居民积极参
与体育锻炼,减少生活方式病的发生。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帮助居民有效应对压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结论
都市疾患的呈现问题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
治理。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广健康饮食、增加运动机会和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都市疾患的发生和对居民健康的
影响。
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

“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一、城市病的含义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
二、城市病危害的表现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
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三、城市病的治疗方法未来大城市发展应该采取多中心组团式,以避免或缓解大城市病的发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采取空间调整的策略。
过去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单中心,摊大饼”,城市是发展中心,周边是居住区,大家早晨往中间走,晚上往外走,使得交通拥堵,并产生热岛效应。
如果改变城市发展方式,如采取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在城市之外构建一个中心,建设城市新区,成为另外一个组团,这就和单中心分开并形成互补,热岛效应也能够解决.所以,未来大城市发展应该采取多中心组团式。
2、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一般情况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城市病”也都会缓解。
比如原来伦敦的大雾、纽约的案件频发、东京的环境事件等,都是“大城市病”的表现,但现在的这些城市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已经得到不断的改善.3、大城市的发展要和周边城市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比如把零部件的生产转移到小城镇。
四、联系实际部分城市围绕单一中心城区往外“摊大饼”,最终导致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例如上海,用百度搜索“上海堵车”,立刻就会出来上百万条相关网页,有抱怨有无奈更有建议,在上海市民的认知中,现如今上海堵车是必然的,不堵车才是偶然的。
上海市作为我国特大型城市的代表,面临着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交通拥堵问题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影响了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大虹桥项目和迪士尼项目都临近于增长边界(外环线),将会建成为新的城市中心由于区域之间在收入、就业机会以及基础教育、医疗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人口还会向上海中心城区继续集聚;而且,客观上城市发展需要各种阶层劳动力匹配,上海增强创新能力和建设科创中心需要宽容、多样化的氛围,这也需要外来人口流入和融合.但同时上海中心城区的承载力日益饱和,如何应对需要未雨绸缪。
(完整word版)城市疾病表现及其治理

(完整word版)城市疾病表现及其治理城市疾病表现及其治理引言城市疾病在当今社会中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高密度人口居住,疾病在城市中的传播和蔓延变得更加容易。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城市疾病表现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常见城市疾病表现1. 空气污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城市中的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因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引发呼吸道疾病,如哮喘、肺癌等。
2. 水污染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城市的水源受到污染,人们饮用污染水会导致肠胃疾病,如腹泻、肝炎等。
3. 社交疏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疏离感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可能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4. 不良生活惯引发的生活方式疾病:城市居民的不健康生活惯,如不良饮食、缺乏运动等,可能导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城市疾病治理措施1. 环境保护与净化:加强工业废气排放控制,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强化水源保护和水处理措施,确保供水安全。
2. 健康教育与预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疾病预防的意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预防生活方式疾病。
3. 心理健康支持: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城市居民应对心理压力。
4. 政府政策与规划:加强城市规划,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设施和疾病监测系统;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减少环境污染。
结论城市疾病对居民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支持和政府规划等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理城市疾病,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请注意:没有内容可以确认请注意:没有内容可以确认- 请注意:没有内容可以确认。
都市疾患表现及其治理

都市疾患表现及其治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都市疾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都市疾患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其二是城市环境的污染。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都市疾患的表现及其治理方案。
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方式不健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饮食不健康:快餐、烤肉、油炸食品等高脂高热量的食物过多,而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
- 缺少运动:长期久坐不动,缺少运动。
- 烟酒过度:吸烟和饮酒过量对身体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 熬夜过度:长时间的熬夜容易导致身体机能紊乱。
治理方法:-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 营养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脂高热量食品的摄入。
- 积极参加运动:可以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以上,缓解压力,提高身体素质。
-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对身体健康有益。
-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做到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空气污染: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燃煤等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 水污染:城市排污、工业废水等排放都会污染水源。
- 噪声污染:城市交通、工业生产等都会造成噪声污染。
治理方法:- 反对“大污染、大项目”:在城市规模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平衡,反对大污染、大项目。
-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 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管理。
- 建设公众环保意识:培养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环保活动。
- 科学治理:采用科学的治理手段,建立科学的环保工程管理机制。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建立科学的环保工程管理机制等多种手段,可以防范和治理都市疾患,让城市变得更加健康、美丽。
城市病的成因及治理策略研究

城市病的成因及治理策略研究城市病是指城市出现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和影响。
城市病的成因主要有城市规划不合理、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等。
首先,城市规划不合理是城市病的主要成因之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城市用地分配不均衡、城市结构不合理。
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和住宅小区相互搅杂,导致人口聚集、交通堵塞等问题。
此外,由于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性和全局性,导致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其次,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也是城市病的重要成因。
一方面,城市用地的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导致土地资源的紧缺,推动了土地开发的过度,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城市扩张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荒漠化、水资源衰竭等环境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环境污染也是城市病的一个重要成因。
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排放的废气、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空气质量下降、水源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最后,交通堵塞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也是城市病的主要成因之一、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同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扩大,治安问题加剧,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城市病的成因,可以采取如下治理策略。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城市用地过度开发。
同时,加强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治理,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和培训,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
同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流动性,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病及其治理
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一目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1. 规划滞后于建设。
规划服从于建设,建设指导规划,“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规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规划的龙头作用、调控作用发挥不出来,城市建设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2. 城市“马路拉链”随处可见,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在体有给水、污水、雨水、弱电、供电、供热、供气等七种管线,这些管线所在单位的经济状况、时间要求和管线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受城市发展条件限制,能同时规划、同步施工,而且管线所属单位按各自所需,分阶段、分路段挖路施工,使得城市道路经常“开膛破肚”,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又浪费大量资金。
3. 城市绿地少、公园广场数量不足,标准低城市生态环境差。
以随州市绿化现状看,主城区绿化覆盖率仅有38.93%,人均公共绿地
4.27平方米,低于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6.25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比较差,妨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4. 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
中小城市,特别是
内陆城市大气、水资源污染指标均存在超标现象。
5. 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缺乏特色。
城市的形象关键在于有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许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没有自己的个性,到处是似曾相识的街道,“欧美风格”的小区,千篇一律的建筑比比皆是,火柴盒般的高在建筑密集,宛若“混凝土森林”。
针对城市病的上述主要变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2.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人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削弱了规划的权威。
3.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在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边建边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城市病的治理措施
1. 立规划权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一是加大投入,为加
快规划编制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中小城市控制性详规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
二是政府必须带头执行规划。
三是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及法律要求,科学合理调整规划,使规划尽可能满足项目要求,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2. 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
首先各级领导必须充
分认识规划短视行为的危害,形成“统筹兼顾抓规划,立足长远搞建设”的共识,消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
其次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加以立法,管理部门依法加强管理。
3.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增绿扩绿工程。
一要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山林、水体、地形、地貌、植物等自然资源,合理安排绿地布局,形成功能齐全、效益突出、点线面带四位一体的城市园从绿化体系,突出园从绿化地方风格;二是在市大小河流沿岸,以水体为衬托,建设宽阔的防护林和风景林带;三要强化绿化监督管理,确保城市绿地面积不被侵占。
4.加强污染治理,构建城市生态经济。
严格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一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关停、搬迁污染严重的企业,大力控制废气、废水、固体垃圾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行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燃料。
5.注重个性特色,科学为城市定位。
城市规划要充分体现地理、人文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优势,依据山水园林的实际,做到文化特色现代化气息相结合,从特色、优势等方面科学准确地为城市定位,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分工,突出功能,注重实用。
为了防止“城市病”的发生,必须在城市建设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实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