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习题答案概要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完整版)

分析化学习题册答案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 分析方法 分析原理2.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结构分析3.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二、简答题答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试样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第二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填空题1、系统,偶然2、系统,偶然,真实值,平均值3、0.002,0.0035,1.7%4、精密度,标准5、空白,对照,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量6、±0.02 ,±0.0002,20,0.27、5,28、准确,不确定9、3 10、28.70 11、系统,系统,偶然二、选择题1、A2、D3、B4、B5、D6、D7、B8、A9、B 10、C 11、C 三、简答题1.解:(1)产生系统误差。

通常应该烘干至恒重,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置于称量瓶中,采用差减法称量。

(2)使测量结果产生系统误差。

一般可通过空白试验来消除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

(3)产生偶然误差。

原因是滴定管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是不确定的数字。

(4)产生系统误差。

应该使用基准物质重新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

(5)滴定终点颜色把握不准,深浅不一致,由此带来的误差正负不定,属于偶然误差。

2.称取0.1000g 的试样时,称量的相对误差为0.1%;称取1.000试样时的相对误差为0.01%。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为±0.1mg ,所以称量的绝对误差一样大,称量的准确度好象一致,但二者的相对误差不一样大,称量1.000g 试样的相对误差明显小于称量0.1000 g 试样的相对误差。

因此,用相对误差表示准确度比绝对误差更为确切。

3.甲的报告是合理的,因为取样质量只有两位有效数字,限制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分析结果最多也只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1.解:应先计算出纯(NH 4)2SO 4试剂中氮的理论含量,再与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ω(B)(理论值)=%100132.13214.01100%)SO)((NH(N)2424⨯⨯=⨯M M =21.21%绝对误差为:21.14%-21.21%=-0.07% 相对误差为:%.%..0301002121070-=⨯-2.解:计算过程(略),结果如下:第一组:1d = 0.24% S 1 = 0.28% RSD 1= 0.74% 第二组:2d =0.24% S 2 = 0.33% RSD 2= 0.87%第二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为38.3,最小值为37.3;第一组的最大值为38.4,最小值为37.6。

(完整版)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弱碱MOH的Kb=1.0×10-5,其0.10mol·l-1溶液的pH值为( D )A.3.00 B.5.00 C.9.00 D.11.002.下列滴定中只出现一个滴定突跃的是( C )A.HCl滴定Na2CO3B.HCl滴定NaOH+Na3PO4C.NaOH滴定H2C2O4D.NaOH滴定H3PO43.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1>V2,则组成为( A )A.NaOH+Na2CO3B.NaOH C.Na2CO3D.Na2CO3+NaHCO34.在Ca2+、Mg2+、Fe3+、Al3+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Fe3+、Al3+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B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配位掩蔽法 D.溶剂萃取法5.有些指示剂可导致EDTA与MIn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属于指示剂的( B )A.封闭现象 B.僵化现象 C.氧化变质现象 D.其它现象6.下列属于自身指示剂的是( C )A.邻二氮菲 B.淀粉指示剂 C.KMnO4D.二苯胺磺酸钠7.高锰酸根与亚铁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C )[已知Eφ(MnO4/Mn2+)=1.51V,Eφ(Fe3+/Fe2+)=0.77V]A.320.0 B.3.4×1012 C.5.2×1062 D.4.2×10538.下列四种离子中,不适于用莫尔法,以AgNO3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D )A.Br- B.Cl- C.CN- D.I-9.以K2CrO4为指示剂测定Cl-时应控制的酸度为( B )A.PH为11—13 B.PH为6.5—10.0 C.PH为4—6 D.PH为1—310.用BaSO4沉淀法测S2-时,有Na2SO4共沉淀,测定结果( A )A.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11.测定铁矿石铁含量时,若沉淀剂为Fe(OH)3,称量形为Fe2O3,以Fe3O4表示分析结果,其换算因数是( C )A .3423Fe O Fe O M M B .343()Fe O Fe OH M M C .342323Fe O Fe O M M D .343()3Fe O Fe OH M M12.示差分光光度法所测吸光度相当于普通光度法中的 ( D )A .AxB .AsC .As -AxD .Ax -As13.在分光光度分析中,用1cm 的比色皿测得某一浓度溶液的透光率为T ,若浓度增加一倍,透光率为( A )A .T 2B .T/2C .2T D14.某弱碱HA 的Ka=1.0×10-5,其0.10mol ·l -1溶液的pH 值为 ( A )A .3.00B .5.00C .9.00D .11.0015.酸碱滴定法选择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 C )A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C .指示剂相对分子量的大小D .滴定突跃范围16.用双指示剂法测某碱样时,若V 1<V 2,则组成为 ( D )A .NaOH+Na 2CO 3B .Na 2CO 3C .NaOHD .Na 2CO 3+NaHCO 317.在pH 为4.42的水溶液中,EDTA 存在的主要型体是 ( C )A .H 4YB .H 3Y -C .H 2Y 2-D .Y 4-18.有些指示剂可导致EDTA 与MIn 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这属于指示剂的 ( A )A .僵化现象B .封闭现象C .氧化变质现象D .其它现象19.用Ce 4+滴定Fe 2+,当滴定至50%时,溶液的电位是 ( D )(已知E φ1(Ce 4+/Ce 3+)=1.44V ,E φ1Fe 3+/Fe 2+=0.68V)A .1.44VB .1.26VC .1.06VD .0.68V20.可用于滴定I 2的标准溶液是 ( C )A .H 2SO 4B .KbrO 3C .Na 2S 2O 3D .K 2Cr 2O 721.以K 2CrO 4为指示剂测定Cl -时,应控制的酸度为( C )A.pH为1—3 B.pH为4—6C.pH为6.5—10.0 D.pH为11—1322.为了获得纯净而且易过滤的晶形沉淀,要求( C )A.沉淀的聚集速率大于定向速率 B.溶液的过饱和度要大C.沉淀的相对过饱和度要小 D.溶液的溶解度要小23.用重量法测定Ca2+时,应选用的沉淀剂是( C )A.H2SO4B.Na2CO3C.(NH4)2C2O4D.Na3PO424.在吸收光谱曲线上,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大,吸光度A增大,而最大吸收波长将( B)A.为零 B.不变 C.减小 D.增大25.有色配位化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与下列()因素有关。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通过实验手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练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通过一些典型的分析化学练习题及其答案,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定性分析题1. 有一种无色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请问该气体是什么?答案: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同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形成白色沉淀。

2. 有一种无色液体,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

请问该液体是什么?答案:该液体为硫酸。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形成白色沉淀;同时,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泡。

二、定量分析题1. 已知某种含铁的溶液中,每毫升含有0.05克的Fe2+,试求该溶液中Fe2+的摩尔浓度。

答案:Fe2+的摩尔质量为55.85g/mol。

根据题意可知,每毫升溶液中含有0.05克的Fe2+,即每升溶液中含有50克的Fe2+。

由此可得,该溶液中Fe2+的摩尔浓度为50g/mol。

2. 已知某种含有硫酸铜的溶液中,每升含有10克的Cu2+,试求该溶液中Cu2+的摩尔浓度。

答案:Cu2+的摩尔质量为63.55g/mol。

根据题意可知,每升溶液中含有10克的Cu2+。

由此可得,该溶液中Cu2+的摩尔浓度为10g/mol。

三、仪器分析题1. 在红外光谱仪中,一种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光谱图判断该物质的结构。

答案:根据光谱图可知,样品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一个强吸收峰,位于3300-3500cm-1的位置,这表明该物质中存在着羟基(-OH)官能团。

同时,光谱图中还出现了一个吸收峰,位于1700-1750cm-1的位置,这表明该物质中存在着酮基(C=O)官能团。

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一、分析化学概论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 ( D ) (A)0.060 (B)0.0600 (C)pH = 6.009 (D)0.6000 2 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不是三位的是(C ) (A)4.00×10-5(B)0.400 (C)0.004 (D)p K a = 4.008 3 为了消除0.0002000 kg 中的非有效数字,应正确地表示为(D ) (A)0.2g (B)0.20g (C)0.200g (D)0.2000g 4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不是四位的是(B ) (A)0.2500 (B)0.0025 (C)2.005 (D)20.50 5 下面数据中含有非有效数字的是(A ) (1) 0.02537 (2) 0.2009 (3) 1.000 (4) 20.00 (A)1,2 (B)3,4 (C)1,3 (D)2,4 6 下列数据中为四位有效数字的是(C ) (1) 0.068 (2) 0.06068 (3) 0.6008 (4) 0.680 (A)1,2 (B)3,4 (C)2,3 (D)1,4 7在下列数据中,两位有效数字的是(B ) (2) 0.140 (3) 1.40 (3) K a =1.40×10-4(4) pH=1.40 (A)1,2 (B)3,4 (C)1,4 (D)2,3 如果是等式,有效数字就是从小数点开始的(前提是小数点前面不是零),如多是单纯的数字,就不需要考虑上述情况。

8 用50 mL 滴定管滴定,终点时正好消耗25 mL 滴定剂,正确的记录应为(C ) (A) 25 mL (B) 25.0 mL (C) 25.00 mL (D) 25.000mL这个是精确度的问题 9 用25 mL 移液管移取溶液,其有效数字应为(C ) (A) 二位 (B) 三位 (C) 四位 (D) 五位 10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2g 试样,正确的记录应是(D ) (A)0.2g (B)0.20g (C) 0.200g (D)0.2000g 1分析天平的精确度是0.0001 11 用分析天平称量试样时,在下列结果中不正确的表达是(A ) (A)0.312g (B )0.0963g (C )0.2587g (D )0.3010g 12 已知某溶液的pH 值为10.90,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值为(D ) (A) 1×10-11 mol ·L -1 (B) 1.259×10-11 mol ·L -1(C) 1.26×10-11 mol ·L -1 (D) 1.3×10-11 mol ·L -1这个是精确度的问题 13 醋酸的p K a = 4.74,则K a 值为(A )(A) 1.8×10-5 (B) 1.82×10-5 (C) 2×10-5(D) 2.0×10-514 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为二位的是(D )(A) [H +]=10-7.0(B) pH=7.0 (1) (C) lg K =27.9 (1) (D) lg K =27.94(2) 15 按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将下列数据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0.2546)的是(C ) (A)0.25454 (0.2545) (B)0.254549 (0.25455) (C)0.25465 (D)0.254651 (0.2547)16 下列四个数据中修改为四位有效数字后为0.2134的是(D ) (1) 0.21334(0.2133) (2) 0.21335(0.2134) (3) 0.21336(0.2134) (4) 0.213346(0.2133) (A) 1,2 (B) 3,4 (C) 1,4 (D) 2,3 “四舍六入五成双”,等于五时要看五前面的数字,若是奇数则进位,如是偶数则舍去,若五后面还有不是零的任何数,都要进位。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全书 各章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全书 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 1 页共19 页分析化学习题第一章概论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题1、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B、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C、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D、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为零2、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可以减少随机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B、作空白试验C、对照试验D、校准仪器3、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量稍有不同B、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C、滴定管刻度未经校正D、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4、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随机误差是随机的;B、随机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C、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5、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2.050×10-2是几位有效数字()。

A、一位B、二位C、三位D、四位6、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ml。

A、25.0B、25C、25.00D、25.0007、以下关于偏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B、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C、操作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误差D、由于不恰当分析方法造成的误差8、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何种属于随机误差?( )A、某学生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B、某学生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C、甲乙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但结果总不能一致;D、滴定时发现有少量溶液溅出。

9、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A 、10003.0-⋅=+L mol c HB 、pH=10.42C 、=)(MgO W 19.96%D 、0. 040010、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不是系统误差的是( )A 、砝码被腐蚀;B 、试剂里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C 、重量法测定SiO2含量是,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D 、天平的零点突然有变动二、提高题11、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使用灵敏度为0.0001g 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 )A 、0.1g ;B 、 0.2g ;C 、 0.05g ;D 、 1.0g12、由计算器算得(2.236×1.1124)/(1.03590×0.2000)的结果为12.00562989,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将结果修约为:( )A 12.006B 12.00;C 12.01;D 12.013、有关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分析化学习题参考解答概要

分析化学习题参考解答概要

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1)一、内容提要 (1)二、重点与难点 (5)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6)第 3 章化学分析法导论 (17)一、内容提要 (17)二、重点与难点 (18)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8)第4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24)一、内容提要 (24)二、重点和难点 (32)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32)第5章配位滴定法 (60)一、内容提要 (60)二、重点和难点 (62)三、思考题和习题选解 (62)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5)一、内容提要 (75)二、重点和难点 (76)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76)第7章沉淀滴定法 (91)一、内容提要 (91)二、重点和难点 (93)三、思考题和习题选解 (93)第8章重量分析法 (100)一、内容提要 (100)二、重点和难点 (101)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01)第9章分析化学中的样品制备及常用分离方法 (107)一、内容提要 (107)二、重点与难点 (111)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12)第1章 绪论第2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本章要求1.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有效数字及显著性检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不确定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

3.掌握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4.掌握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5.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和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

6.理解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7.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

8.了解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

一、内容提要本章要求读者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有效数字及显著性检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不确定度等基本概念;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和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理解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了解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

分析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1-1 简述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2 化学分析法有什么特点? 1-3 仪器分析法有什么特点? 1-4 如何选择分析方法?1-5 已知铅锌矿的K 值为0.1,若某矿石样品的最大颗粒直径为30 mm ,问最少应采集多少千克的样品才有代表性?解:当K = 0.1,d = 30 mm ,m = Kd 2 = 0.1 ? 302 = 90 (kg) 最少应采集90千克的样品才有代表性。

1-6 取锰矿试样15 kg ,已知K 值为0.3,当破碎至全部通过10号筛时,请问最少试样量为多少?用四分法可连续缩分几次?解:当K = 0.3,d = 2.00 mm ,m = Kd 2 = 0.3 ? 22 = 1.2 (kg)即破碎至全部通过10号筛时,样品的最大颗粒直径为2 mm ,则最少试样量为1.2 kg 。

由15/2n = 1.2,有2n = 12.5,n = 3.6 ≈ 3 (次) 用四分法连续缩分3次后,试样量为1.88 kg 。

1-7 一含Pb 试样0.5250 g 经过适当处理定量地生成PbSO 4沉淀0.4264 g 。

求算该样品中Pb 组分以PbSO 4、Pb 和PbO 等形式表示的质量分数。

解:4PbSO 0.426481.22%0.5250ω==Pb 40.4264M(Pb)0.4264207.21= = 55.49%0.5250M(PbSO )0.5250303.26ω=PbO 40.4264M(PbO)0.4264223.2159.78%0.5250M(PbSO )0.5250303.26ω==?=1-8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 相对密度为1.057含HCl 12%(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2) 相对密度为0.954 含NH3 11.6%(质量分数)的氨水溶液。

解:(1)1.057100012%c 3.5 (mol/L)36.46==(2)0.954100011.6%c 6.50 (mol/L)17.03==第2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2-1 按照误差的分类,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1) 砝码腐蚀。

分析化学问答题概要

分析化学问答题概要

问答题1.根据EDTA的酸效应曲线(即Ringbom曲线),可获得哪些主要信息?(1)由于H+离子存在使EDTA参加主反应的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EDTA的酸效应。

(2)单独滴定某种金属离子时允许的最低PH2.为什么在络合滴定中要用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值?M要准确滴定有一定的PH范围,EDTA的酸效应随PH变化很大,直接影响M能够准确滴定,金属指示剂的使用也有一定的PH范围3.(10分)以2.0×10-2mol/L的EDTA滴定浓度均为2.0×10-2mol/L的Al3+和Zn2+混合溶液中的Zn2+,在pH=5.5时,欲以KF掩蔽其中的Al3+,终点时游离F-的浓度为1.0×10-2mol/L。

计算说明在此条件下能否准确滴定Zn2+?(HF的pKa=3.18,lgKAlY =16.1, lgKZnY =16.5, pH=5.5时, lgαY(H)=5.5, Al3+-F-络合物的lgβ1~lgβ6分别为6.1,11.2,15.0,17.7,19.6,19.7)解:[F-]=1.0×10-2mol/LαAl(F)=1+106.1×10-2.0+1011.2×10-4.0+1015.0×106.0+1017.7×10-8.0+1019.6×10-10.0+1019.7×10-12.0=1010.0[Al3+]=1.0×10-2/1010.0=1.0×10-12.0 mol/Lα Y(Al)=1+1016.1×10-12.0=104.1故αY=αY(H)+ α Y(Al)-1≈αY(H)lgK´ZnY=16.5-5.5=11.0lgc Zn K´ZnY = - 2.0+11.0 = 9lgc Zn K´ZnY﹥6所以在此条件下可以准确滴定Zn2+4.设计铝合金(含有Zn、Mg等杂质)中铝含量的测定分析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C)A. 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B. 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相等C.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D. 随机误差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2. 在下列分析过程中,不会出现系统误差的是(B)A. 过滤时使用了定性滤纸,因而使最后的灰分加大B. 使用分析天平时,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C. 试剂中含有少量的被测组分D. 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3. 下述有关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A. 横坐标x值等于总体平均值时,曲线出现极大值B. 曲线与横坐标之间所夹面积的总和代表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概率,其值为1C. 纵坐标y值代表概率,它与标准偏差成正比,越小,测量值越分散,曲线越平坦D.分布曲线以x=点做纵坐标为其对称轴呈镜面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现概率相等4. 某试样含Cl-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6.45%0.10%(置信度为90%),对此结果应理解为(D)A. 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36.35%36.55%范围内;B. 总体平均值落在此区域的概率为90%;C. 若再做一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D. 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的把握为90%5.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某氮肥试样中的含量,其百分含量为27.33%,27.35%,27.42%,27.45%,27.30%,结果的平均偏差是(B)%A. 0.15B. 0.05C. 0.09D. 0.076.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采用:(A)A. F检验B. t检验C. Q检验D. 格鲁布斯法7. 有一组平行测定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采用(D)A. F检验B. t检验C. 方差分析D. 格鲁布斯法8. 两位分析工作人员对同一试样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若判断两位分析人员所测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选择哪种方法(C ) A. u 检验B. t 检验C. F+t 检验D. F检验9. 下列数据不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A ) A. pH=11.26B. [H +]=0.1020 ;C. Cu%=10.26D. [Pb 2+]=12.28×10-410. 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a 为12.35,其Ka 值应表示为(C ) A. 4.46710-13 B. 4.4710-13 C. 4.510-13 D. 410-1311. 已知某溶液的pH 为11.02,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表示为(C ) A. 9.550´10-12 mol ×L -1B. 9.55´10-12 mol ×L -1C. 9.5´10-12 mol ×L -1D. 1´10-11 mol ×L -112. 以0.01000 molL -1的K 2Cr 2O 7溶液滴定25.00 mL 的Fe 2+溶液,消耗试液25.00ml ,则722O Cr K /Fe T 应为(C )(M Fe =55.85) A. 0.0003351 g mL -1 B. 0.005585 g mL -1C. 0.003351 gmL -1D. 0.01676 gmL -113. 滴定度是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式之一,其表达式为(A 为标准溶液,B 为被测组分)(B )A. T A/B = m A /V BB. T B/A = m B /V AC. T A/B = V B / m AD. T A/B = V B / m A14. 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等当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D ) A. 等当点 B.化学剂量点 C. 滴定误差 D.滴定终点15. 用同一浓度的KMnO 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 4和H 2C 2O 4溶液,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相等,则FeSO 4和H 2C 2O 4两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B ) A. 2c(FeSO 4)=c(H 2C 2O 4)B. c(FeSO 4)=2c(H 2C 2O 4)C. c(FeSO 4)=c(H 2C 2O 4)D. 5c(FeSO 4)=c(H 2C 2O 4)16. 以下能作为基准物质的试剂是(D ) A. 优级纯的NaOH B. 光谱纯的Co 2O 3 C. 100C 干燥过的CaOD. 99.99%的纯Zn17. 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 A. --2332CO CO HB. -+-OH O H 3C.---3424PO H POD.-+-COO CH NH COOH CH NH 222318. H 3PO 4的pKa 1~pKa 3分别为2.12,7.20,12.4。

当H 3PO 4溶pH =7.3时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B )A. [][]-->2442H PO PO H B. [][]--<2442H PO PO H C. [][]--=2442H PO PO H D. [][]-->2434H PO PO19. 某二元弱酸H 2B 的pKa 1和pKa 2为3.00和7.00,pH=3.00的0.20 mol L -1H 2B 溶液中,HB -的平衡浓度为(C ) A. 0.15 mol L -1B. 0.050 mol L -1C. 0.10 mol L -1D.0.025 molL -120. 浓度为c 的NaH 2PO 4的质子条件式为:(C )A. [][][][][]---+++=+342443PO H PO OH PO H H B. [][][][][]---+++=+342443PO HPO OH PO H 2H C. [][][][][]---+++=+342443PO 2HPO OH PO H HD. [][][][][]---+++=+342443PO HPO 2OH PO H H21. 对于酸碱指示剂,全面而正确的说法是(C ) A. 指示剂为有色物质;B. 指示剂为弱酸或弱碱;C. 指示剂为弱酸或弱碱,其酸式或碱式结构具有不同颜色;D. 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

22.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C ) A. Ka=KHIn ;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等当点完全符合;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的pH 突跃范围之内;D.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落在滴定的pH 突跃范围之内23. 滴定弱碱,用标准酸直接进行滴定条件(C ) A. 9a 10c K -≥ B. 42a 1a 10K /K ≥C.8b 10c K -≥D.W a K 10c K ≥24. 以0.1000 mol L -1NaOH 滴定20 mL 0.1000 mol L -1HCl 和2.010-4 molL -1盐酸羟胺(pK b =8.00)混合溶液,则滴定HCl至化学计量点的pH 值为(A ) A. 5.00B. 6.00C. 5.50D. 5.2025. 下列哪种盐不能用标准HCl 溶液直接滴定(C ) A. Na 2CO 3(H 2CO 3的Ka 1=4.2×10-7;K a2=5.6×10-11) B. Na 2B 4O 7•10H 2O (H 3BO 3的Ka =5.7×10-10) C. NaAc (HAc 的Ka =1.0×10-5)D. Na 3PO 4(H 3PO 4的Ka 1=7.6×10-3;Ka 2=6.0×10-8;Ka 3=4.4×10-13)26. 以H 2C 2O 42H 2O 作基准物质,用来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现因保存不当,草酸失去了部分结晶水,若用此草酸标定NaOH 溶液,NaOH 的浓度将(A ) A. 偏低 B. 偏高 C.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27. Fe 3+、Al 3+、Mg 2+和Ca 2+混合溶液中,用EDTA 测定Mg 2+、Ca 2+的含量时,为了消除Fe 3+和Al 3+的干扰,一般采用(A )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络合掩蔽法 D.溶剂萃取法28. 在pH=10时,以铬黑T 为指示剂,用EDTA 滴定Ca 2+、Ma 2+总量时,Al 3+、Fe 3+等的存在会使得指示剂失效,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B ) A. 僵化B. 封闭C. 变质D. 变性29. 以EDTA 滴定金属离子M ,影响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后突跃范围大小的主要因素是(D ) A. 金属离子浓度B. EDTA 的浓度C. 金属离子的络合效应D. 金属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30. EDTA测定水的硬度达滴定终点时溶液所呈颜色是(B)A. 金属指示剂与波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B. 金属指示剂的颜色C. MY的颜色D. 上述A和C的颜色31. 配位滴定中,关于EDTA的副反应系数Y(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Y(H)随酸度的减小而增大 B.Y(H)随pH值增大而增大C.Y(H)随酸度增大而增大 D.Y(H)与pH值的变化无关32. 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B)A. 与金属离子种类有关B. 降低C. 不变D. 升高33. 以EDTA滴定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已经在滴定终点时pM=0.2,KMY=109.0,若要求误差TE0.1%,则被测离子M的最低原始浓度是多少?(C)A. 0.010 mol L-1B. 0.020 mol L-1C. 0.0010 molL -1D. 0.0020 mol L -134.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均分别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D ) A. 0.09 VB. 0.27 VC. 0.36 VD. 0.18 V35.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B ) A. 0.09 VB. 0.27 VC. 0.36 VD. 0.18 V36. 已知1 mol .l -1 H 2SO 4溶液中,V 45.1'Mn /MnO24=ϕθ+-,V 68.0'Fe /Fe 23=ϕθ++,在此条件下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Fe 2+,其等当点(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D ) A. 0.38 VB. 0.73 VC. 0.89 VD. 1.32 V37. Cl -对KMnO 4法测定铁有干扰,这是因为KMnO 4氧化Cl -的速率虽然很慢,但是当溶液中同时存在有Fe 3+时,则反应速率加快,这是由于发生了(B ) A. 催化反应B. 诱导反应C. 连锁反应D. 共轭反应38. 利用下列反应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其滴定曲线前后对称的是(C )A. +++++=+4223Sn Fe 2Sn Fe 2B. ---+=+2642322O S I 2O S 2IC. +++++=+3324Fe Ce Fe CeD.O H 7Fe 6Cr 2H 14Fe 6O Cr 2332272++=++++++-39. 在1 molL -1 H 2SO 4溶液中,V 44.1'Ce/Ce34=ϕθ++;V 68.0'Fe /Fe 23=ϕθ++,以Ce 4+滴定Fe 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是(C )A. 二苯胺磺酸钠(V 84.0'In=ϕθ) B. 邻苯氨基苯甲酸(V 89.0'In=ϕθ)C. 邻二氮菲—亚铁(V 06.1'In =ϕθ)D.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V 25.1'In=ϕθ)40. 以SO 42-沉淀Ba 2+时,加入适量过量的SO 42-可以使Ba 2+离子沉淀更完全,这是利用(D ) A. 盐效应B. 酸效应C. 配位效应D. 同离子效应41. BaSO 4沉淀在0.1 mol L -1 K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合理的解释是(B ) A. 酸效应 B. 盐效应 C. 配位效应 D. 形成过饱和溶液42. CaF 2在pH 3.00的溶解度较pH 5.00的溶解度为(B ) A. 小B. 大C. 不变D. 不确定43. 佛尔哈德法测定时的介质条件为(A ) A. 稀硝酸介质B. 弱酸性或中性C. 和指示剂的PKa 有关D. 没有什么限制44. 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 -时,未加硝基苯保护沉淀,分析结果会(B ) A. 偏高B. 偏低C. 无影响D. 不确定45. 法扬司法测定时的介质条件为(C ) A. 稀硝酸介质B. 弱酸性或中性C. 和指示剂的pKa 有关D. 没有什么限制46. 摩尔法所用的指示剂为(A ) A. K 2CrO 4B. K 2Cr 2O 7C. 吸附剂D. 铁铵矾47.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是(C ) A. 浓、冷、慢、搅、陈 B. 稀、热、快、搅、陈 C. 稀、热、慢、搅、陈D. 稀、冷、慢、搅、陈48. 获得晶形沉淀应控制的沉淀条件为(C ) A. 聚集速率>定向速率B. 定向速率=聚集速率C. 聚集速率< 定向速率D. 定向速率≈聚集速率49. 正确的饱和甘汞电极半电池的组成为:(B)(A)Hg Hg2Cl2(1mol L-1)KCl(饱和)(B)Hg Hg2Cl2(固体)KCl(饱和)(C)Hg Hg2Cl2(固体)HCl(1mol L-1)(D)Hg HgCl2(固体)KCl(饱和)50. 离子选择电极中,常用的内参比电极是:(B)(A)Ag电极(B)Ag/AgCl 电极(C)饱和甘汞电极(D)AgCl 电极51. 活动载体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检测限取决于:(C)(A)响应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B)膜电阻(C)响应离子与载体生成的缔合物或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D)膜的厚度5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可用于:(B)(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C)校正方法误差(D)估计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53.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测定时,需要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这是因为:(B)(A)减小浓差极化(B)加快响应速度(C)使电极表面保持干净(D)降低电池内阻54. 在电位滴定中,以E/V-V(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曲线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D)(A)曲线突跃的转折点(B)曲线的最小点(C)曲线的最大斜率点(D)曲线斜率为0的点55. 对于电位滴定法,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A)在酸碱滴定中,常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B)弱酸、弱碱以及多元酸(碱)不能用电位滴定法测定(C)电位滴定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D)在酸碱滴定中,应用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比用指示剂法指示终点的灵敏度高得多5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醋酸电位滴定是通过测量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B)滴定终点位于滴定曲线斜率最小处(C)电位滴定中,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应该每加入0.10.2 mL 滴定剂就测量一次电动势(D)除非要研究整个滴定过程,一般电位滴定只需准确测量和记录化学计量点前后1 2 mL的电动势变化即可的透光度为20%,试液透过率57. 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定标液c1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光度为:为12%;若以示差光度法测定,以c1(C)(A)40% (B)50% (C)60% (D)70%58. 若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测量误差为T=0.01,当测得透光度T=70%时,由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D)(A)2% (B)8% (C)6% (D)4%59. 邻二氮菲法测定铁时,应在加入盐酸羟胺摇匀后应放置至少2分钟后再加邻二氮菲显色剂,若放置时间不足,则分析结果很可能会:(C)(A)无影响(B)不一定(C)偏低(D)偏高60. 邻二氮菲法测定水中微量铁含量的分析步骤是:(B)(A)还原-发色-调节pH-比色-酸化(B)酸化-还原-调节pH-发色-比色(C)发色-酸化-还原-调节pH-比色(D)调节pH-发色-还原-酸化-比色61. 光度分析中,某浓度待测物以1.0 cm吸收池测得透过率为T,若仅浓度增大一倍,其它条件不变,则透过率应为:(A)(A)2T(B)2/T(C)T2(D)T62.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三者的关系为:(B)(A)增大、增大、增大(B)减小、不变、减小(C)减小、增大、减小(D)增大、减小、不变63.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C)(A)选择的测定波长不同(B)使用的光程不同(C)参比溶液不同(D)标准溶液不同64.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组分峰间距决定于相应组分在两相间的:(B)(A)保留值(B)分配比(C)扩散速度(D)理论塔板数65. 色谱峰的宽或窄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D)(A)保留值(B)分配系数(C)扩散速度(D)塔板数66. 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是:(D)(A)保留值(B)调整保留值(C)相对调整保留值(D)分配比67. 在气相色谱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D)(A)组分和载气(B)载气和固定液(C)组分与载气及固定液(D)组分与固定液68. 假如溶质的分配比为0.1,那它在色谱柱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D)(A)0.1% (B)10% (C)90% (D)91%69. 具有分配比为9.7的溶质,通过包含2.2 g固定相的柱,死体积为2.4 mL,该溶质的调整保留体积为:(B)(A)26 (B)23 (C)16 (D)1170. 在其它条件相同下,如使理论塔板数增加一倍,对二个接近间隔峰的分离度将会:(B)(A)减少2倍(B)增加2倍(C)增加1倍(D)增加2倍71. 在一根1 m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68,若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应为:(C)(A)2 m (B)3 m (C)5 m (D)9 m72. 气-液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的:(C)(A)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小(B)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大(C)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大(D)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小73. 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B)(A)不存在分子扩散(B)不存在涡流扩散(C)传质阻力很小(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74. 根据范氏方程,下面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A)最佳流速时,塔板的高度最小(B)最佳流速时,塔板的高度最大(C)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D)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75. 气相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D)(A)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C)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76. 气相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下限温度取决于:(C)(A)应该不低于试样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B)应该超过固定液的熔点(C)固定液呈现液态的最低温度(D)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77. 气相色谱中,实验室之间能通用的定性参数是:(D)(A)调整保留体积(B)相对保留值(C)保留指数(D)相对保留值和保留指数78. 对色谱柱分离效率影响最大的是:(A)(A)柱温(B)载气的种类(C)柱压(D)载气的流速79.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使被测物保留时间缩短的原因是:(C)(A)增加塔板数(B)增大流动相分子量(C)升高温度(D)增加固定相的量80. 在气液色谱中,二个溶质的分离度,下列哪个没有影响:(B)(A)增加柱长(B)改变更灵敏的检测器(C)较慢的进样(D)改变载气的性质81. 萃取过程的本质可以描述为:(D)(A)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过程(B)金属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过程(C)缔合物进入有机相的过程(D)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的过程82. 液-液萃取分离中,同一物质的分配系数与分配比的数值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在两相中的:(A)(A)存在形式不同(B)浓度不同(C)溶解度不同(D)化合能力不同83. 含Na+、Zn2+、Fe3+、Th4+的混合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时,最先流出柱子的离子是:(A)(A)Na+ (B)Zn2+ (C)Fe3+ (D)Th4+84. 含Mg2+、Ca2+、Ba2+、Sr2+的混合溶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时,最先流出柱子的离子是:(A)(A)Mg2+ (B)Ca2+ (C)Ba2+ (D)Sr2+85. 属于阳离子交换树脂是:(D)(A)OHRNH3(B)OHCHRNH32(C)()OHCHRN33(D)ROH86. 属于强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是:(C)(A)OHRNH3(B)OHCHRNH32(C)()OHCHRN33(D)ROH87. 用纸色谱分离La和V时,以乙醇-HNO3为展开剂,溶液渗透至前沿离原点的距离为20.6 cm,其中La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为12.2 cm,则La的比移值为:(B)(A)0.41 (B)0.59 (C)C. 0.69 (D)1.6888. 等体积萃取,要求一次萃取率大于90%,则分配比必须大于:(D)(A)50 (B)20 (C)18 (D)9二、填空题1.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形状的两个参数为:x和;它们分别反应了测量值的集中趋势和分散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