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大归纳

夏至 6.22
北回归线
秋分 9.23
赤道
冬至 12.22
南回归线
专题四:世界海陆分布
• 七大洲 • 四大洋 • 主要州界
练习
专题五 等高线地形图
1. 2. 3. 4. 5. 6. 7. 图上的数字代表:海拔 山谷、山脊判别 等高线疏密判断 山地5种不同部位: 河流流向:自 向 流。 山地走向: 走向。 爬山线路?
• 在右图上找出重要 的纬线和经线:
专题三 地球的运动
中心 自传 公转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现象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东 升西落 四季冷暖差 异、昼夜长 短变化
补充练习p80
• 说出地球公转的四个节气 的名称、时间、太阳直射点。
名称 时间 太阳直射 点
春分 3.21Leabharlann 练习(1)图中①河的流向大致是 (2)图中标示的②、③两河, 不存在的是? (3)图中A、C两地段中,适合 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 谢谢
• 注意0度经线两侧的东西经、180度经线两侧的东西经。
3. 判别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 注意20oW两侧的东西半球、160oE两侧的东西半球。
练习
• 写出A点的经纬度坐标: • 写出C点的经纬度坐标:
• C点位于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 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 • A点位于低中高纬度的什么纬度地区?
练习
第二章大归纳
专题一:经纬线、经纬度
纬线 经线
形状 相互关系 长度 方向 度数变化规律
专题一:经纬线、经纬度
纬度 经度 0o-180o 东经 西经 东西半球:
起点 度数 划分 表示符号 半球划分 度数变化规律
0o-90o 北纬 南纬 南北半球:赤道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1、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赤道略鼓的椭球体2、经纬线3、图示注:记住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的纬度以及它们用虚线表示,注意赤道即0°纬线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低纬度为0°~30°,中纬度为30°~60°,高纬度为60°~90°。
北半球南半球0°30304、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地图上面,相同的海洋和陆地的形状不一样?答:因为用了不同的制图方法。
5、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70.8%,陆地29.2%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3、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面积由大到小)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由大到小)4、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全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亚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 最大的大洲——亚洲160°E180° 20°W160°E180°西 半 球东 半 球最小的大洲——大洋洲太平洋——最大的大洋,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北冰洋——最小的大洋,最浅,海冰覆盖,全在北半球5、6、(注:黑海、死海不是海,它们是内陆湖。
)7、大洲分界线:欧、亚——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或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亚、北美——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北美、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第三节世界的地形1、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五大地形——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2、地形的区分:3、两大山脉分布带:(1)、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4、中国的地形: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五岳——北岳嵩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恒山5、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6、能一目了然辨认地形分布和高低起伏状况的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蓝色——水域绿色——平原黄色——陆地棕色——高原、山地白色——雪与雪线7、山地的五个地形部位——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海拔由中间向四周降低或由四周向中间升高山谷——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海高低处凸出(河流多流经此处)山脊——等高线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鞍部——两对山谷或山脊或山顶之间的等高线的空白处陡崖——等高线重合处[注:陡崖的相对高度的算法:设高度为H,等高距为h,有n条等高线重合,那么陡崖的高度为(n-1)h<H<(n+1)h]第四节海陆变迁1、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2、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运动、(2)、海平面的变迁、(3)、人类的活动3、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泛大洋”、“泛大陆”——两亿年前大陆破裂——两三百年前形成现在的样子(七大洲、四大洋)4、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2)、板块在不断运动(3)、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地壳活跃。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4、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号称“世界屋脊”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非洲)15、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在这里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适合海水养殖等。
大洋中脊——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较为强烈。
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16、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火山和地震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17、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在台湾海峡的底部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18、魏格纳根据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19、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②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③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④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张裂拉伸——形成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在不断的扩张。
挤压碰撞——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20、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板块挤压碰撞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板块挤压碰撞地中海的面积缩小的原因:位于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板块挤压碰撞红海面积扩大的原因: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板块张裂拉伸安第斯山脉形成的原因: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板块挤压碰撞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板块挤压碰撞21、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陆地分布比例? 2.各大洲的名称?洲界线? (亚欧、亚非、亚北美、 欧非、南北美、南美南极) 3.赤道穿过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 主要在北半球的大洲?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 4.指读四大洋;最大、最深的大洋? 最小的大洋?呈“S”形大洋? 5.找出世界之最: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最大的岛屿?最大的 半岛?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的大洋?
第一节 认识地球
6.地球运动:
运动形 式 方向 中 心 周 期 产生现象
自转
公转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地 轴
太 阳
一 天
一 年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不 同区时
四季产生;五带形成;昼夜长短变 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子长短 变化。
7.地球五带:A、B、C、 D、E的名称、划分依据、 范围、太:海拔?相对高度? 2.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类型?各自特点?
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海拔 地面起伏 共同点 地面起伏小
<200米 >500米
>500米 200-500米
小
小 边缘陡峻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 坡度和缓
地面崎岖不平
四周高,中间低 中间起伏小,坡度陡
海沟
第四节: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假说内容?提出者?证据? 2.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六大板块ABCDEF名称?板块内部与交界处的特点? 板块两种运动形式?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红海不断扩大? 地中海不断缩小? 喜马拉雅山是成因? 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四个阶段?最先证明地球 是球体的事件? 说出几个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三个数据:地球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3.比较经线和纬线: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地理这玩意儿,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冒险地图!地图可是我们地理的好帮手,有了它,就像有了导航,能找到想去的地方。
地图上的方向可重要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要记牢。
地理还会告诉我们不同的自然景观,比如高山、大海、沙漠,那可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还有,天气和气候也归地理管。
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气候呢,则是比较稳定的“性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球球”!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就像是地球的“坐标线”,能帮我们准确定位。
地球表面那可是有各种各样的地形,高山雄伟,平原广阔,盆地像个大碗,丘陵起起伏伏。
大陆和大洋也是地理的重要部分,七大洲四大洋,就像地球的“大家庭”成员。
板块运动可厉害啦,板块之间撞一撞,就会有地震、火山这些热闹的“表演”。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世界上的人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人口增长有时候快得像火箭,有时候又慢得像蜗牛。
人口分布也不均匀,有的地方人挤人,有的地方地广人稀。
人种也有不同,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各有各的特点。
世界上的语言多得让人头疼,不过汉语、英语、西班牙语这些可都是比较常见的。
宗教也不少,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各有各的信仰和规矩。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气候就像地球的“心情”,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雨绵绵。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它们就像气候的“指挥官”。
世界上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热带雨林气候热得像蒸笼,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世界上的国家有大有小,有富有的,也有贫困的。
发达国家科技先进,生活富裕;发展中国家则在努力追赶。
国际合作就像是大家一起搭积木,共同完成大项目。
好啦,这就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让您觉得地理有趣又好懂!。
初一上册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地理第二章知识点(一)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卫星照片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1)月食现象(2)地球卫星照片(3)环球航行,一直向东或向西,最后都能回到原点。
(4)站在远处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
(5)在北半球不同的地方,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
3.(麦哲伦)是人类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航海家和探险家。
4.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5.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
6.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地球仪。
7.借助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理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能直观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
8.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象)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也就是地轴。
9.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点交点,叫(两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与其对应的(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10.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
只有(南极点和北极点是点),其他都是(圆)初二地理上册第一章11.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2.(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界限,赤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称(南纬),南北纬最大度数都只有90°纬度的正确写法:北纬30°写做30°N先写数字在写字母。
13.北纬用字母N表示,南纬用字母S表示,西经用字母W表示,东经用字母E表示。
14.纬度地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地区,30°—60°为中纬地区,60°—90°为高纬地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 西班牙 大西洋南美洲(麦哲伦海峡) 太平洋 菲律宾群岛 印度洋 非洲好望角 西班牙 (一路向西,一洋一陆3、地球的基本数据:(1)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3)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4、经纬线(度)特点及半球划分度数变化规律及半球划分示意图S~66.5°S ),北寒带(66.5°N~90°)南寒带(66.5°S~90°)8、各温度带之间的界线:热带与北(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南)回归线;北(南)温带与北(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南)极圈。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是杨利伟。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
(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1)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2)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3)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亚洲、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非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4)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5)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6)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4、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太平洋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本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的特点及经纬度的划分。
2.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大小、分布及特点。
4.地图上五种地形的表示方法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节认识地球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天圆地方”“盖天说”(认为地是平的,天空是圆的,天盖着地)“浑天说”(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2.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麦哲伦船队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大致如上图所示:从欧洲出发经大西洋穿过南美洲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最后通过大西洋回到欧洲。
其中经过的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后来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读图注意两点:船队航行的方向和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
知识点二地球有多大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知识点三地球仪(重点)1.纬线与纬度(1)纬线①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②特征:纬线的特征主要从指示方向、长度、形状三个方面来描述,列表如下: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纬线长度不相等,并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到极点缩为一点形状圆圈(南北两极为点)(2)南北纬度的划分①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南北纬各有90°。
北纬和南纬分别是北纬90°(90°N)和南纬90°(90°S),如下图所示:越向北度数越大越向南度数越大②纬度的分布规律: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纬线越长,度数越小;纬线越短,度数越大。
度数相同的纬线处赤道外各有两条,并且这两条纬线到赤道的距离相等。
③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如下图所示:④南北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因此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范围是一致的,即北纬度都位于北半球,南纬度都位于南半球,如下如所示:2.经线和经度0°(赤道)北半球90°90°南半球(N)北纬南纬(S)(1)含义: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2)特征:经线的特征主要从指示方向、长度和形状三个方面来描述,列表如下:指示方向南北方向长度所有经线都相等形状每条经线的形状都为半圆(3)东西经度的划分①经度的划分: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
该线以东以西各分成180度。
向东的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的为西经,用“W”表示。
东经180°和西经180°是重合的,合称为180°经线。
②经度的分布:从0°经线开始,东经的度数向东逐渐增大到180°,西经的度数向西逐渐增大到180°。
如下图所示:(4)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上。
确定东西半球的方法:上北下南面对20°W时,西侧(左侧)是西半球,东侧(右侧)是东半球;面对160°E时,西侧(左侧)是东半球,东侧(右侧)是西半球。
面向南方时情况相反。
东西半球的划分和范围如图所示:3.经纬网的作用(1)定位: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2)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其他:军事、航海、航空、交通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学习方法指导在经纬网中判断南北纬和东西经的技巧,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在有0°纬线和0°经线时,面对0°纬线,上为北纬,下为南纬,即“上北下南”;面对0°经线,左为西经,右为东经,即“左西右东”。
2.没有0°纬线和0°经线时,纬度由下向上逐渐增大为北纬,反之是南纬;经度由西向东逐渐增大为东经,反之是西经。
3.有180°经线时,面对180°经线,左为东经,右为西经。
4.有极点时,判断南北纬:如果标有北极,纬线就是北纬;反之,就是南纬。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东西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判断东西经:先判断是北极还是南极,找到0°经线,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沿着箭头方向逐渐增大的经度是东经,反之是西经。
知识点三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现在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绕转轴心、运动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列表如下: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绕转轴心地轴太阳运动方向从赤道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自西向东运动周期约24小时(一天)约365天(一年)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四季冷暖差异,昼长夜短的变化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点一海洋与陆地1.海陆面积比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即:全球海洋面积约占70.8%,陆地面积约占29.2%。
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确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大部分分布在南北球,但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南极大陆)。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知识点二七大洲(重点)1.七大洲的形状和面积单位:万千米2 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
七大洲的大小顺序可以概括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七大洲分布特点(参照地理图册P14页和P16页)(1)从东西半球划分来看,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其中南极洲地跨东西半球,是夸经度最广的大洲,也是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同时也是海拔最高的大洲,因为它气候寒冷,被冰雪覆盖,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2)被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以及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穿过的大陆是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由此推断出地跨南北两个半球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和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只有南极洲。
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和非洲;被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只有南极洲,穿过的大陆只有南极大陆。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3.大洲的分界线(参照地理图册P16页)大洲名称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拓展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之最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亚洲世界上最小的大洲—大洋洲知识点三四大洋(重点)1.四大洋名称、轮廓及面积大小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四大洋的位置(参考地理图册P16)和主要特点大洋名称位置(周围的大洲)主要特点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
美洲、北美洲和南极洲五个大洲所包围 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五个大洲所包围 大西洋东西略窄、南北狭长,形状略呈“S ”形,是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四个大洲所包围 印度洋大部分地处热带,北部多海湾,南部水域开阔,形状略呈三角形,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个大洲所包围北冰洋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被海冰广泛覆盖,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并且是跨经度最广、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洋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知识点一 陆地地形 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上图,A 处的海拔约为1240米,C 处约为240米。
海拔也被称为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AC 两处的相对高度为1240米-240米=1200米。
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2.五种陆地地形(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
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 特点如下表所示:海拔相对高度海平面(2)世界主要山脉山脉是指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条相邻山岭的总称。
构成山脉的主体山岭为主脉,从主脉延伸出去的为支脉。
山系是指在成因上相互联系并沿一定走向延伸的许多条相邻山脉的总称。
知识点二海底地形对照教材P36中图2-44学习,海底地形的特点如下表所示: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万多米拓展知识世界地形之最世界陆地的最高点:珠穆拉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且山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包括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最长的陆上山脉:安第斯山脉(7500米)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万千米)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非洲东部6400米)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巴西)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中国)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巴西)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总面积约7万千米2)最寒冷的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平均气温-45℃,最低达-71℃)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最大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达496.3千米,平均深度5000米)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知识点三学看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在平面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组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及特征地形表示方法地形特征说明山顶闭合曲线内高外低,为山峰。
地形起伏大,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从山麓到山顶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岭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鞍部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凹部分,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