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有机多吡啶铂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三联吡啶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三联吡啶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1 前言配位化学早期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沿学科,如今,配位化学在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交叉领域受到化学家门广泛的关注。
有机-金属配合物在气体分离、选择性催化、药物运输和生物成像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日益成为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1-4]。
多联吡啶金属配合物在现代配位化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常见的多联吡啶配体包括2,2'-二联吡啶(bpy)和2,2':6',2''-三联吡啶(tpy)(Fig. 1),Hosseini就把bpy 称为“最广泛应用的配体”[5],与其类似的具有三配位点的tpy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同样是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6-8]。
Fig 1.三联吡啶的三个吡啶环形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具有很强的σ给电子能力,配合物中存在金属到配体的d一π*反馈成键作用,因而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均形成稳定结构的配合物。
然而,三联吡啶金属络合物的特殊的氧化还原和光物理性质受其取代基电子效应的影响。
因此,通过引入不同的取代基,三联吡啶金属络合物可用于荧光发光装置以及光电开关等光化学领域[9-10]。
在临床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中,不管是有色金属的测定还是作为DNA的螯合试剂,三联吡啶衍生物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11-12]。
2 三联吡啶的合成研究进展正因为三联吡啶在许多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所以对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
三联吡啶的合成由来已久,早在1932年,Morgan就首次用吡啶在FeCl3存在下反应合成分离出了三联吡啶,并发现了三联吡啶与Fe(Ⅱ)的配合物[13]。
目前,合成三联吡啶的方法主要有成环法和交叉偶联法两种。
2.1 成环法成环法中最常用的反应是Kröhnke缩合反应(Scheme 1)[14],首先2-乙酰基吡啶溴化得到化合物2,2与吡啶反应生成吡啶溴盐3,3与α,β-不饱和酮4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二酮5,在醋酸铵存在下进而关环得到三联吡啶。
一种新型多吡啶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太阳光谱响应特性

tefsladad2 2-iyiy4 4-ir i ai( cp )a escn gn .T esut e h r gn n ,' pr l ,' f mc c dby st eodlad h t c rs i ti b d- bo d h i r u
w r h r ce z d b lme tla ay i a d T — .Re p n e p o et o s l rs e t m f 一 ] e e c aa tr e y ee na n l ss n OF MS i s o s r p r t oa p cr o F y u 2
frcn n 一ionmd .Anvl ht odci y,R ( cp )( 一 ) 1 , a yte e oeead2pcl a ie oe po cnutede u dby 22F ( ) w s nh- r i o v s
s e ytecodn t nra tno -P i i l p cm n )rte im(1)uig2F Ta i db oriai ec o f F Twt dc o —y ee u nu I s 一P s z h o i 2 h h m( h n
S n h ss a d Re po s o e t o S l r S e t u f y t e i n s n e Pr p r y t o a p c r m o a No e l p rd lRu h n u m p e v lPo y y i y t e i m Co lx
p e a e y t o pl g r a to r p r d b he c u i e c in,o ia in r a t n,b o n - c lt n r a to n y l ain fo n xd t e ci o o r mi e a y ai e c in a d c ci to r m o z
三联吡啶铂(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性质研究

6 2
北 方药 学 2 0 1 3 年第 1 0 卷第 1 2 期
三联 吡 啶铂 ( 1 1 ) 配 合 物 的合成 及 其 自组装 性 质 研 究
何 红 波 田玉敬 1 , 2 姚 日生 ( 1 . 安徽省 合肥工 业人学医学_ T 程学院 合肥 2 3 0 0 0 9 ; 2 . 安徽省合 肥工业大学 化学工
一
中 图分 类 号 : 06 4 1 . 4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 1 2 — 0 0 6 2 — 0 3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S e l f - A s s e mb l y B e h a v i o r o f T e r p y r i d i n e - P l a t i n u m( I I ) Co mp l e x He H o n g b o T i a n Y u j i n g ’ Y a o R i s h e n g ( 1 . S c h o o l o f M e d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 S c h o o l o f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H e f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He f e i ,C h i n a ,2 3 0 0 0 9)
多吡啶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吡啶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与意义多吡啶环配体及其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有机光电器件、有机荧光材料、生物传感器等。
比较常见的配体有1,3,5-三(吡啶-2-基)苯(TAPB),其衍生物如2,4,6-三(4-甲基吡啶-2-基)苯(TMPB)也被广泛研究。
在配体的分子结构中,吡啶环具有较好的π-电子体系,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并显示一定的荧光性能。
因此,对于多吡啶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研究,可以为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目的本研究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成功地制备出多吡啶环配体及其配合物。
(2)对合成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表征,包括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进行组成结构的验证,以及测定物质的热稳定性、光物理性质等。
(3)探索多吡啶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包括发射光谱、荧光量子产率等参数的测定,以及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比较研究。
3.研究内容和方法3.1多吡啶环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在本研究中,将尝试使用简单的有机合成化学方法合成多吡啶环配体和配合物,具体方法如下:先合成出TAPB(1,3,5-三(吡啶-2-基)苯),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化修饰,得到含有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
此外,也会尝试用TMPB(2,4,6-三(4-甲基吡啶-2-基)苯)代替TAPB,制备出其不同官能团的衍生物。
在得到不同的配体后,将与一系列金属离子进行配合反应,如Cu2+、Ni2+、Zn2+等,制备出一系列多吡啶环金属配合物。
3.2结构和性质的表征和研究合成得到的化合物需要进一步的结构和性质表征,使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元素分析等方法验证其组成结构。
在此基础上,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设备,测定物质的热稳定性、溶解度、光物理性质等。
荧光性质研究方面,需要测定多吡啶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相对量子产率等参数,并比较研究不同官能团的影响,以及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荧光性质的变化。
多吡啶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开题报告

多吡啶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多吡啶配体和其配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化学传感器材料等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
其中,多吡啶配体的研究尤其受
到关注,因为它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对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能够
在药物筛选、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多吡啶配体的制备也相对容易,
可以通过简单的化学合成方法得到。
二、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多吡啶配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目的,不同的多吡啶配体被合成和设计出来。
其中,一些常见的多吡啶配体有
二(2-吡啶基)吡啶(DPP)、二(1-萘基)吡啶(NP)、二(2,2'-联吡啶-4,4'-二基)吡啶(L2)等。
这些配体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形成各种
材料。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聚焦于多吡啶配体的制备、结构解析和性质研究。
具体来说,将采用有机合成化学方法合成多种多吡啶配体,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
行表征,进一步研究其与不同金属离子的配合行为及其对应的光学性质和荧光性能。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合成多种多吡啶配体,并且对其结构、配位特性、性质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得到一系列具有应用前景的多吡啶配体或其配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
以应用于材料科学、药物化学、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拓展新型荧光探针的应用。
同时,对于多吡啶配体的设计和制备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的开题报告

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配合物化学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包括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等方面。
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配合物,在催化、药物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拓展无机化学的研究范畴,同时还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2. 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室合成的方法制备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等多种手段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结构和性质分析,并探究其催化、药物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选择适当的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体和配位原子,经典的沉淀法合成对应的配合物晶体,并对其进行结晶和离子交换。
(2)利用X射线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包括确定晶体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子位置、分子间距等信息。
(3)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光谱技术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分析,包括测定配合物的吸收峰、化学位移等信息,进一步明确结构中的原子位置和配位方式。
(4)探究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在催化、药物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3. 研究方法(1)化学合成:利用沉淀法或其他适当的合成方法合成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
(2)晶体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包括确定空间群、确定晶胞参数、分子位置和分子间距等信息。
(3)光谱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光谱技术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分析,包括测定吸收峰和化学位移等信息。
(4)性质测试:通过催化和药物活性测试等实验,探究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在催化和药物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4. 预期成果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1)成功合成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并确定其结构和性质。
(2)对吡啶取代三联吡啶配合物进行催化和药物等方面的应用探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ru(ⅱ)多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质与研究

通过对配位剂 dppz、tpphz 的 1H—NMR 核磁谱数据的分析,证明了合成结果的正确 性。
对晶体 5 所做的 X 射线粉末衍射实验所得数据和单晶衍射实验所得数据进行了比较, 可以看出峰位峰形吻合,由此可以说明晶体 5 结构的正确性。
dppz
N
N
H
diol
N
N
N
N
N
N
tpphz
III
Abstract
Ru (Ⅱ) complexes with pyridine have many excellent properties in photochemical, electr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and so on.They are, however, became a study hotspot of scientific workers for a long time. Recently, they are been applied in antineoplastic drugs, the DNA probe, optical materials,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and many other fields. In this paper we main reserch the complexs of Run(phen)2nL2n+ (phen:1,10-phenanthroline; L: phen derivatives), and discuss the crystal structure, electronic spectral properties, IR spectrum, 1H NMR spectroscop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experiment and TGA–DSC experiment.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函衄 Ⅱ5o7 ) l25
N t a n ☆ ∞ 嘶 au l r 咖 0 02 2 03 )
(
研 Lbr o ao t y ar
州h
凸∞咖 岫 嘈 ,
嘶 , 岫 嘈 209 ) 103
A s at h e t n m Ⅱ) 0 口∞c 1 l d [ ,- [,0pe日tD I I ) a en bt c r Tr h i ( c叫d er eu u 讲 1 g ∞ 4 5 ]1 1]In lI 1 P hv be f I l lH e( I e
aecluae .T e e e t o l lr Ⅱ l Le∞ tetidod r o l ero cl q r ac ltd h f cs fmo  ̄ a I tr 8 cl h r-re ni a Via h n n
a ∞ b Im m e y
aedsusd. r i se c
z iy fh 。Dk 葛 a l e 田p罾 bi 7。 t t
Kew rs rt nu (  ̄ od u eim Ⅱ)cm l , o p i I ,Z- a ,hr-drnni a ta fc h o pe pi  ̄d eb l x y n d B r t do e oler pi l et c_ i r n o c e
O t a P oet s f uhnu 1)P l yih o l e p cl rpr e teim(1 o p r m C mp xs i i oR y d e
JAN I G.C JWu a- ( ttKy[6 S e e d咖 a C HA0,Hu 。 i L .R n Hu I u- a L ,Ho g I n。 J .[ i- in 。cd I  ̄ g N a ’, 咖 u ∞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有机多吡啶铂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2016-07-17 13:14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铂(II)配合物1~3的合成线路平面四边形多吡啶铂(II)配合物因其独特的配位几何和丰富的光化学物理性质及在化学传感器、电致发光、抗癌药物、光催化等众多领域中表现的良好潜在应用, 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广泛研究. 由于重原子效应, 铂(II)金属配合物通常能产生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 使原本禁阻
的跃迁变为允许, 从而表现强的荧光发射性质. 此外, 配体的结构性质对铂(II)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在新型铂(II)金属配合物光功能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中, 有机配
体的设计合成尤为重要和关键.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陈景林等人应用2,2′-联吡啶-6-甲酸甲酯(bpym)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6-甲酸甲酯(mbpym), 制得3个铂(II)配合物[Pt(bpyc)Cl](bpyc=2,2′-联吡啶-6-甲酸根, 1),[Pt(mbpyc)Cl](mbpyc=4,4′-二甲基-2,2′-联吡啶-6-甲酸根, 2)和
[Pt(mbpyc)(PPh3)](ClO4)(3). 配合物3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Pt(II)中心离子与mbpyc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以及三苯基膦的1个磷原子配位, 构成一个变形的N2OP平面四边形.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配合物1~3的乙腈溶液在320~450 nm 范围内有一个弱的低能量吸收带,它会受三齿螯合配体取代基和辅助配体的影响,可归属为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1MLCT)、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1LLCT)和配体内的电荷转移跃迁(1ILCT),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TD-DFT)计算结果一致. 在室温固态荧光发射光谱中,配合物1~3均有一个荧光发射峰,它也受
辅助配体和三齿螯合配体取代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