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三齿多吡啶配体钌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三联吡啶钌分子式

三联吡啶钌分子式

三联吡啶钌分子式在化学领域中,三联吡啶钌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配位化合物。

它的分子式为[C12H9N3Ru],是由三联吡啶(C12H9N3)和钌(Ru)两部分组成。

三联吡啶钌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三联吡啶是一种多齿配体,它以氮原子作为受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由于其结构中的三个吡啶环,它可以同时与金属离子形成三个配位键,从而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这种多齿配体的结构使得三联吡啶钌在催化剂、荧光探针和光敏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次,三联吡啶钌催化剂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工具。

它在有机反应中可以催化多种复杂的化学转化,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羰基化反应等。

这些催化反应可以高效地进行,产率高且选择性好,对于有机合成的研究和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三联吡啶钌也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

它是一种荧光探针,可以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细胞成像和荧光传感。

通过与特定的目标分子结合,三联吡啶钌可以发出特定的荧光信号,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量和定位分析。

这种荧光探针的应用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三联吡啶钌还可以作为光敏剂用于光动力疗法中。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光敏剂和光激发产生的活性氧物种杀灭癌细胞的方法。

三联吡啶钌作为一种有效的光敏剂,可以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产生活性氧物种,进而杀灭癌细胞。

这种光动力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三联吡啶钌分子式为[C12H9N3Ru],在化学领域中具有多种重要应用。

它作为多齿配体、催化剂、荧光探针和光敏剂,对于有机合成、生物医学研究和肿瘤治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三联吡啶钌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三联吡啶配体分步配位合成钌化合物的性能

三联吡啶配体分步配位合成钌化合物的性能

三联吡啶配体分步配位合成钌化合物的性能
2016-10-07 13:20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多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由于在太阳能转换、传感器、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较多的研究集中在2,2′-二联吡啶及其衍生物钌配合物的合成和光物理性质方面。

相应于二联吡啶钌配合物,三联吡啶钌配合物为单一构型的配合物,而不存在异构体。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刚等人设计合成了以对乙烯基苯撑齐聚体为桥的双2,2′:6′,2″-三联吡啶配体,经过分步配位,得到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 光谱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存在强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峰. 常温下由于其激发态寿命太短而无荧光发射,而在低温(77 K)下,则表现出红光发射(639~641 nm). 双核配合物中基于中心离子钌的可逆的氧化电位在+1.25 eV左右,基于三联吡啶单元的第一还原电位位于-1.15 eV左右,第二还原电位则位于-1.38eV左右.。

钌配合物抗癌药物

钌配合物抗癌药物

抗肿瘤钌配合物摘要:钌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无机药物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抗肿瘤钌配合物的分类以及其作用机理。

关键词:钌配合物抗肿瘤机理前言恶性肿瘤具有高致死率,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就目前而言,癌症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手段,即手术、放疗和化疗,其它的如基因治疗及免疫治疗尚不够成熟。

现在,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化疗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

长期以来,用于肿瘤治疗的药物主要是有机化合物。

1969年美国人Rosenberg 发现顺铂(顺式二氯二氨合铂)具有抗肿瘤活性,这一事件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对金属药物的极大兴趣。

随后经过许多科学家大量的工作,终于合成出抗肿瘤的铂配合物,如卡铂[顺式二氨基( 1,1-环丁烷二羧酸)合铂],奥沙利铂[( 1R,2R) -1,2-二氨基环己烷草酸根合铂]等。

顺铂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睾丸癌、卵巢癌、头颈肿瘤和膀胱癌等最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

但它的毒副作用,如肾毒性、骨髓毒性、耳毒性、外周神经毒性、催吐性及长期使用产生的耐药性等,也是十分明显的。

而且许多患者先天或后天对铂类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严重降低了药物的疗效及其抗癌谱。

除此之外不少肿瘤铂类药物并不起作用,因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

这促使一部分研究者将眼光转向开发非铂类金属抗癌药物。

钌类配合物具有与铂类化合物不同的生物活性和毒性,可能具有更高的抵抗人类恶性疾病的作用,其可能成为一类活性强的新型药物。

钌是继铂之后最有希望成为活性高、毒性低的金属之一,将在抗肿瘤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本文将对钌配合物在抗肿瘤及相关方面的研究现状等进行简要评述。

一、钌配合物钌的抗肿瘤活性最早由意大利化学家Giovanni Mestroni发现,之后Olga Nova kova合成了芳烃基配体的二价钌配合物,这种配合物性质稳定并且发现与DNA的键合速度要高于顺铂。

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目前涉及的钌配合物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氨与亚胺类、多吡啶类、乙二胺四乙酸类、二甲亚砜( DMSO)类[2]。

三联吡啶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三联吡啶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三联吡啶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1 前言配位化学早期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沿学科,如今,配位化学在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交叉领域受到化学家门广泛的关注。

有机-金属配合物在气体分离、选择性催化、药物运输和生物成像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日益成为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1-4]。

多联吡啶金属配合物在现代配位化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常见的多联吡啶配体包括2,2'-二联吡啶(bpy)和2,2':6',2''-三联吡啶(tpy)(Fig. 1),Hosseini就把bpy 称为“最广泛应用的配体”[5],与其类似的具有三配位点的tpy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同样是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6-8]。

Fig 1.三联吡啶的三个吡啶环形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具有很强的σ给电子能力,配合物中存在金属到配体的d一π*反馈成键作用,因而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均形成稳定结构的配合物。

然而,三联吡啶金属络合物的特殊的氧化还原和光物理性质受其取代基电子效应的影响。

因此,通过引入不同的取代基,三联吡啶金属络合物可用于荧光发光装置以及光电开关等光化学领域[9-10]。

在临床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中,不管是有色金属的测定还是作为DNA的螯合试剂,三联吡啶衍生物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11-12]。

2 三联吡啶的合成研究进展正因为三联吡啶在许多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所以对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

三联吡啶的合成由来已久,早在1932年,Morgan就首次用吡啶在FeCl3存在下反应合成分离出了三联吡啶,并发现了三联吡啶与Fe(Ⅱ)的配合物[13]。

目前,合成三联吡啶的方法主要有成环法和交叉偶联法两种。

2.1 成环法成环法中最常用的反应是Kröhnke缩合反应(Scheme 1)[14],首先2-乙酰基吡啶溴化得到化合物2,2与吡啶反应生成吡啶溴盐3,3与α,β-不饱和酮4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二酮5,在醋酸铵存在下进而关环得到三联吡啶。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荧光性质及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机制研究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荧光性质及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机制研究
c r ce ie ee e tl nay e ,I haa trz d by lm na a l s s R,NM R n a d FAB— S.The DN A— i d n r p ri s o om pe M b n i g p o e te f c lx
【 (p )ODCI 】 weesu id b b op ins e ta f o ec n p cr n ic st to s T eC — Ru b y 2 P r tde ya s r t p cr , u r se t e taa dvs o i meh d . h O o l s y odn t n f 【 (p )ODCI 】 wi Co wa as iv s g td T e e ut n iae ta r iai o Rub y2 o P” t h ” s lo n et ae . h rs l idc td h t i s 【 (p )ODCI 】 b u d t Ru b y 2 P o n o DNA yp r itr aain T e bn ce o lx【 ( p )( b at nec lt . h iu la c mpe Ru b y 2ODCI ) 】 o r P Co c ud b ome y[ ( p )ODCI ] a dCo a d ib u dt o l ef r db Ru b y 2 P n , n o n DNA yitraain F rh r o e te t o b ec lt . u e r, h n o t m
lmiecn poe iso R (p ) c P ad【uby2 DcPc 】 w r vsgt yf oe— u nset rpre f【uby2 t OD I】 n R (p )O I)o4 eei et ae b urs ( n i d l

钌配合物[Ru(bpy)2(PNT)] 2+的合成、表征及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钌配合物[Ru(bpy)2(PNT)] 2+的合成、表征及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Vo . 9 12
20 0 8年 l 2月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CHEMI CAL J OURNAL OF CHI S NE E UNI VERSTIS I E
No 1 .2
2 9 ~2 0 4 6 5 1
钌 配合 物 [ u b y 构表 征.利用 紫外 一 可见光谱 滴定 、 稳态荧 光光谱 滴定 、 N D A热变性和 黏度实验 研究 了配合物 与
D A的相 互作 用. N
1 实验部 分
1 1 仪器 与试 剂 .
Ee na ai E l t V r L元 素分析仪 , ai 0 MH 核 磁共振 波谱仪 , C me r o V r n50 z a L Q系统 (ingnM T U A) Fni A , S a
基金项 目:国家“ 九七三” 计划( 批准号 : 0 7 B 136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2 0 C 8 50 )、 批准号 : 07 0 9 0 7 1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 2 5 18 ,27 10 ) 人才支持计划( 批准号 :N E -657 8 、 C T0 0 -1 ) 教育部重点项 目( 批准号 :180 ) 0 13 和教育部 留学 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批准号 :教外司留 [0 7 2 20 ]4号) 资助. 联系人简介 : 巢 晖, , 男 教授 ,主要从事生物无机化学研究.Ema :csh@ma .yu eu c . i ech l i ss .d .n l
平上 了解 生命现 象 的本质 .近 年来 , 设计合成 小分 子过渡金 属配合 物 , 研究 其与 大分子 D A 的相互 作 N
用受 到了广泛关 注 , 其是钌 (I) 吡啶配 合物 ,因易 于构 造一 个 既 为刚性 又 带手性 的八面 体构 型 , 尤 I多

以虫草素为配体的钌多吡啶(Ⅱ)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以虫草素为配体的钌多吡啶(Ⅱ)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细 胞 A 7 长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抑 制作 用 , 其 抗 肿 瘤 活性 优 于 配 体 虫 草 素 ; 式 细 胞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3 5生 且 流 配
合物 1是通 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 长。结论 以虫草 素为配体 的钌多吡 啶配合 物具有一 定的抗肿瘤活性 。
Su i n te c ttxc p o et s o u h nu (I c mpe e o r iae y tde o h yoo i r p r e fr t e im I) o lx s c o dn td b s i
c dyc pi i , AN ogw i, A G Xa .i ,H N nj U ogd n ME We -e LU J HU G D n .e’Y N i xn Z E G We -e i e o i
Abta t 0bet e oSu y o h y txcpo et so teim (I ) c m lxscodn t y s c: jci T td n te ct oi rp re fr h nu r v o i u I o pee oria d b e
crye i.Meh d he teim(I)c m lxscodn t ycry ei R ( ) ( O ] l od cpn to sT rer h nu I o pee oria db od cpn[ u L 2 D A) c2 u e
广 东 药 学 院 学 报
Jun lfG a g ogP am cucl o ee Jn2 1 ,6 3 o ra o u n dn hr aeta C lg u .0 0 2 ( ) i l
以虫草 素 为配 体 的钌 多吡 啶 ( 配 合物 的 Ⅱ)

三联吡啶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三联吡啶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三联吡啶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1刖言配位化学早期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沿学科,如今,配位化学在有机 化学与无机化学的交叉领域受到化学家门广泛的关注。

有机-金属配合物在气体分离、选择 性催化、药物运输和生物成像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日益成为化学研究的热点 领域[1-4]。

多联吡啶金属配合物在现代配位化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常见的多联吡 啶配体包括2,2'-二联吡啶(bpy )和2,2':6'2'-三联吡啶(tpy )(Fig. 1),Hosseini 就把bpy 称为“最广泛应用的配体” [5],与其类似的具有三配位点的tpy 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 研究同样是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6-8]。

Fig 1.三联吡啶的三个吡啶环形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具有很强的 (7给电子能力,配合物中存在金属到配体的d 一 n *反馈成键作用,因而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均形成稳定结构的配 合物。

然而,三联吡啶金属络合物的特殊的氧化还原和光物理性质受其取代基电子效应的 影响。

因此,通过引入不同的取代基,三联吡啶金属络合物可用于荧光发光装置以及光电 开关等光化学领域[9-10]。

在临床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中,不管是有色金属的测定还是作 为DNA 的螯合试剂,三联吡啶衍生物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11-12]。

2三联吡啶的合成研究进展正因为三联吡啶在许多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所以对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十分重 要。

三联吡啶的合成由来已久,早在 1932年,Morgan 就首次用吡啶在FeCR 存在下反应合成分离出了三联吡啶,并发现了三联吡啶与Fe ( II )的配合物[13]。

目前,合成三联吡啶terpyridine tpy的方法主要有成环法和交叉偶联法两种。

2.1成环法成环法中最常用的反应是Kr? hnke 缩合反应( Scheme 1)[14],首先2-乙酰基吡啶溴化得到化合物2, 2与吡啶反应生成吡啶溴盐3, 3与a 3■不饱和酮4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二酮5,在醋酸铵存在下进而关环得到三联吡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三齿多吡啶配体钌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2016-06-30 12:52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三齿配体及其混配合物的合成
核酸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 它包含了遗传信息并参与这些信息在细胞内的表达,从而促成代谢过程并控制这一过程. 由于核酸介入了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正常生命活动,并与致癌等生命的异常情况也密切相关. 人们为了从基因水平上理解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通过分子设计来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核酸往往是药物设计时重要的作用靶之一. 金属配合物可望作为DNA光谱探针和结构探针,因此引起了人们对配合物与DNA作用机理的广泛研究.
目前,多吡啶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的报道,多集中在双齿多吡啶钌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面,对三齿多吡啶钌配合物与DNA 的相互作用的报道并不多.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蒋才武等人合成了两个新型不对称三齿多吡啶配体,3-(1 ,10-菲咯啉基-2)-1 ,2 ,4-三唑(PHT) , 3-(1 ,10-菲咯啉基-2)-5-甲基-1 ,2 ,4-三唑(PHMT) ,及其混配配合物[Ru(tpy)(PHT)]2+(Ru1)和
[Ru(tpy)(PHMT)]2+(Ru2) ,通过元素分析、FAB-MS , ES-MS , 1HNMR , IR , UV-vis ,发射光谱和电化学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运用电子吸收光谱、竞争性结合实验和粘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它们均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 结合,且Ru2与DNA的作用比Ru1与DNA的作用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