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

合集下载

浅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

浅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

浅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作者:田长路来源:《卷宗》2018年第04期摘要:新型城镇化是近些年我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美丽建设的重大措施。

武陵山片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开展扶贫开发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旨在对美丽乡村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进行探索,对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整体进程。

关键字:美丽乡村建设;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政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时间段为2014年至2020年,这一规划为武陵山片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陵山片区具有非常独特的产业布局、交通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要想进行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依托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的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片区的城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与国家平均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美丽乡村建设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升级实现的,对片区城镇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1 美丽乡村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1.1 美丽乡村是新型城镇化的美好愿景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重要引领思想,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更加注重环境质量与生态保护,更加着眼于城乡协调发展,更加趋于共同富裕。

美丽乡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美好愿景,其实现途径也离不开城镇化的建设。

1.2 新型城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美丽乡村的概念包括:穿美话美心灵美、吃美住美生活美、山美水美环境美三个部分,实现美丽乡村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新型城镇化途径,从而也是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

1.3 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与均衡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共同的目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均衡发展各个部分,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而协同推进共同富裕。

试论武陵山片区村落文化的现状及其走向

试论武陵山片区村落文化的现状及其走向
的典型地 区 , 是我 国内陆中西结合部 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 区
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是复兴、 衰退和变异三种现
象 并存 。”【 3 武陵 山片 区少数民族传 统村 落文化 的现状也不 列外。 ( 一 )复兴
和 区域经济 的分水岭 ,是西部大开发和 中部 崛起的交汇地
带 。国土总面积 为 1 7 . 1 8万平方公里 。2 0 1 0年末 ,总人 口 3 6 4 5万人 ,其 中城镇人 口 8 5 3万人 ,乡村人 E l 2 7 9 2万人 。
州 凤凰县 的苗族 2 O世纪 8 0年代后 , 又兴 起了对 自然和祖先
的崇拜。如他们对山神、树神、龙神 、雷神、天王神、土地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4 —0 6 菩萨、土地奶 、家神 等的崇拜 。
基金项 目: 湖 南省教 育厅科研项 目 “ 多元 文化 共生背景 下武陵 山区 ‘ 村落文化建 设 ’研究” ( 项 目编号 1 2 C 0 2 9 4 ) 。 作者简介 :郑流云 ( 1 9 7 4 一) ,男 ,苗 族 ,湖南麻 阳人 ,
在经济全球化 和市场经济功利主义 思想的双 重夹击下 , 当前武 陵山片 区少数民族村落文化 的遭遇令人惋 惜 , 现状更 加令人担忧 。中国社会科学院 的王希恩教授认为 : “ 当前 中
得 了 自由发展 的空间,各种 民间信仰场所得 以修复或重建 ,
各种 民间信仰活 动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 湘西土家族苗族 自治
武陵山片区少数 民族传统村落文化 的复兴主要表现为 少数民族村落传 统群众文化 活动的广泛开展 。 近年来 ,随着
中国综合 国力的不断提升 ,中国文化 国际影 响力 的不 断扩
境 内有 土家 族、苗族、侗族、白族 、回族和仡佬族等 9个世 居少数 民族 。l l 作为 国家层面 的区域发展 战略 ,武 陵山区村 落文化建设 的实施 , 势必给这里 的少 数民族传统文化 的发展 带来更大 的机遇 和挑战 , 如何加 强村 落文化建设是武 陵山片 区少数 民族 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 的重要 内容 。

武陵山区传统民族手工艺传承与村落振兴研究

武陵山区传统民族手工艺传承与村落振兴研究

}H的传统 手 1一技 艺失 去 存在 的窄 间 ,地 理 自然 条件 严
38
基 金项 目:本 文为“教 育部人文社 会科 学研 究规划 基金 ”《新农 建设 中 以 乡土 文 化 传 承 来保 护 湘 西 民族 传 统 村 落 的 研 究 》阶 段 性 成 果 ,项 目 批 ;住号:15 ̄JA760()22 重庆师范 大学人 才引进 基金项 目《武陵山 片区 乡土建筑 工匠传承发展 与新农 生活空 问创 造研 宄》阶段性 成 果 ,项 目 批 ;住号 :17XRC(1()1 作 者 简 介 :罗明 金 (1972一),男 ,湖 南 邵 阳人 ,毕 业 于 湖 南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院,环 境设 计专业 ,研究生 ,教授 专业方 向:乡土 民居建 筑保护 与利 用研 究
中 图分 类号 :TU一05 文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007—7359(2018)02—0038—04 DOl:1 0.1 6330/j.cnki.1 007—7359.201 8.02.01 5
பைடு நூலகம்
武 陵 山 是 湖北 、湖南 、重 庆 、贵州 四省市 交 界 以
土 家族 、瑶 族 、苗 族 、侗 族 等 多 民族 聚居 地 区 ,农耕 文
武 陵 山区传 统 民族 手 工 艺 传 承 与 村 落 振 兴研 究
罗 明 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 401 331)
!!!
● 摘 ●■● 要 :十九大提 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给武陵山 区这个 中 国现 有 14个“集 中连 片特 困地 区 ”之 一 的地 区 乡村 带 来 了历 史 性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 当地政府采取 了一 系列振 兴措施 。
族银 饰制 作 技 艺 、侗 锦 织造 技 艺 、黑茶 制作 技 艺 、土 家

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要: 从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历史文化 名城名镇名村 、 文化 生态保护 实验 区等方面, 绍 了湖南武陵山片 区物 介
质文化遗产 资源的保护现状 , 武陵山区( 并从 湘西) 家族苗族文化生 态保护 实验 区、 土 工农业物质 文化遗 产、 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 全球 重要农业 文化遗产( I H ) 中国历 史文化名街 、 GA S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地理标志、 文化产业、 游开发、 旅 扶贫开发等方
江西农业学报
2 1 ,4 4 :9 0 2 2 ( ) 15~20 0
AcaAgiutreJa g i t r l a in x c u
湖 南武 陵 山片 区物质 文化 遗产 资源 的保 护与 开发
李 玲 孙志国 , , 熊晚珍 黄莉敏 , , ’王树婷 。
(. 1 湖北科技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咸宁 47 0 2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 , 3 10;. 湖北 咸宁 4 70 ) 3 10
Ab t a t h s a t l n rd c d t e p oe t n sau ft et gb e c l rlh r a e n Hu a r vn i s r c :T i ri e i t u e r tci tt s o a i l ut a e t g s i n p o ica Wmi gmo nan u c o h o h n u i n l n u tio s r a f m h ol i g a p c s h a i a ot l a r l rt ci n t t e C i e eh so c lc l a mo sct a u a e o t ef l w n s e t :t en t n l mp r t u tr e i p oe t n u i. h h n s itr a u t r l a u i f o s r o o i n a c ul c o i u f y. m t w n a o sv l g ,t e c l r c lgc r tci n e p r n a e t.,a d ds u s d te c u tr a u e o h rt c o n a d f u i a e h u t a e oo ia p e t x e i t a a ec n ic se h o n e me r sfr te p oe — m l ul l o o me l r s t n,e p ott n a d u i zt n o et gb ec l r e tg e o r e i ae o t e e a p cs t ec l r c l gc rtc i o x li i t iai f h ao n l o t a i l u t eh r a er s u c si t sr af m h s e t : h u t a e oo ia p oe — n u i nh r s ul l t n e p r n a e ft e Mio n t n i ,i d sr d a r u tr a g be c l r e t e i x e me t a a o a ai a t n u t a a g i l a t i l u t a h r a ,wol u tr e t e d r coy, o i l r h ol y i n l c ul n ul ig rd c l a h r a i t r ul ig e go a i ot n g iu tr e tg y tm , h n s itrc u t rlfmo ssr e ,it n i l u tr e t e n t n e g a h c lb mp ra t r l a h r a e s s l a c ul i e C ie eh so a c l a i l u a u t t n a gb ec l a h r a , ai a g o r p i e ul ig ol s mb lta e rk,c l r n u t y o rd ma u t e id s y,tu s d v lp n ,p v ry alva in a d S n u r o r m e eo me t o et e it n O o . i l o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研究报告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研究报告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传统文化保护研究报告作者:刘丹等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9期摘要:立新寨是武陵山区湘西苗族中的一个有特色的苗族村寨,在建设中特色村寨该如何保持和发扬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特征,和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粹,实现少数民族村寨特色保存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通过对立新寨建设中保护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加大教育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探寻新道路,树立正确观念。

关键词:特色村寨;传统文化;保护;发展一、立新寨文化概貌立新寨是武陵山区湘西苗族中的一个有特色的苗族村寨,是一个纯苗族聚居的小山村。

立新村地处大山深处,海拔600米以上,苗寨山高坡陡。

全村500余人,耕地面积615亩。

常年以农耕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1460元,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零星的禽牲畜养殖。

在建筑、服饰和节日等方面,立新寨还保存着浓郁的苗族传统文化特色。

(一)立新寨的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文化立新寨服饰,男子多穿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着宽脚裤。

女子则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

立新寨居民喜酸辣,爱吃辣椒、酸菜、糯米粑粑、酸汤、鳝鱼腌制的酸鱼。

常以甜酒、腊肉待客。

过春节,腊肉是年饭必备品。

建筑多以木房子为主。

内置火塘,中间立有生铁铸的三角架。

当地大多是同宗同姓的人,他们每于秋季,楼廊木壁全挂苞谷串,辣椒串,色彩鲜艳别致。

美丽的建筑与秀丽的山川相映成趣。

过去立新寨交通十分不便,主要的运输方式靠肩挑背驮。

运输道路也是曲折的山路。

经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公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二)立新寨的丰富多彩节日当地有各种各样的节日,保留许多传统的习俗,每年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苗年、斗牛节、姊妹节、吃新节、赶秋节等。

三月三又叫沮明歌会,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苗族男女会到野外对歌,同时也进行农副产品交换;四月八的活动内容主要有“吃猪”、上刀梯、苗歌对唱等;赶秋节在立秋的时候举行,是一种庆贺丰收的活动。

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村镇旅游扶贫模式比较研究

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村镇旅游扶贫模式比较研究

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村镇旅游扶贫模式比较研究武陵山片区位于中国的秀美山川中,这里的民族特色村镇以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部分地区的村镇因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而面临着贫困困境。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探索建立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经济,提升村民收入。

本文将对武陵山片区的民族特色村镇旅游扶贫模式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扶贫模式的比较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在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1. 贫困村庄挖掘特色资源发展旅游武陵山区的贫困村庄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许多地方政府开始着眼于村庄内的特色资源,如传统手工艺品、美食、民俗表演等,通过开展民俗文化展示、乡村旅游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独特风土人情。

2. 发展民宿和农家乐为了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部分地区开始发展民宿和农家乐业务。

一些民宿将当地的传统建筑改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客房,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居住体验;而一些农家乐将农田、果园等农业资源与旅游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农耕体验、采摘果实等活动项目。

3. 创新旅游产品和线路一些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开始联合推出一些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如民歌演唱会、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乡村美食品尝等,通过这些特色产品和线路来吸引更多游客。

与此这些产品和线路也为当地村庄的民众提供了参与旅游经济的机会。

1.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新化县位于湖南省武陵山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区。

该县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着力挖掘和保护苗族文化遗产,鼓励当地村庄开展苗家风情展示、苗族手工艺制作、苗族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苗族文化。

新化县政府还大力发展民宿和农家乐业务,鼓励村民将闲置的房屋改造成民宿,为游客提供具有苗族特色的住宿体验;还引导村民发展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业务,推出农家乐产品,通过这些举措来增加村民的收入。

武陵山片区传统建筑特点分析

武陵山片区传统建筑特点分析

武陵山片区传统建筑特点分析作者:滕丹龙自立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11期【摘要】武陵山片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传统建筑形式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

本文主要分析了武陵山片区的吊脚楼建筑和一般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从建筑选址、环境营造、平面布局、构造形式、材料特点、装饰细部、艺术美学等七方面分析了它们的普遍特点,并提出了建筑保护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传统建筑;吊脚楼【Abstract】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is national minority gathered region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s preserved area.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Diaojiao building and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n this area,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 environment, plane layout, structure form,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decorative detail, artistic and aesthetic 7 aspects analy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tentative ideas of building protection.【Key words】Wuling mountain are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Diaojiao Building0 引言武陵山片区范围依据连片特困地区划分标准及经济协作历史沿革划定,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

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作者:江涛何治民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18期摘要: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村落逐渐走向同质化,如何推动这些村落发挥其特色优势,促使其振兴,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文章以具有“红色基因、民族特色、自然景观”三位一体的特色村落楠竹村为案例,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域出发,提出对武陵山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建设发展对策,为民族地区特色村落的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地区;特色村落;建设发展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概念,并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乡村振兴的道路。

此后,为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中央审议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展开。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目的在于实现乡村发展、兴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村落,微观角度是一定区域内居住生活的聚居地,宏观角度还包括相应区域内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即乡土文化。

我国有近100万个村落,这些村落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有一定历史特色、乡土特色等具有自身特性的地域文化、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新时期乡村建设与发展也迎来重要机遇。

然而,现如今村落发展普遍大同小异,地域文化和特色逐渐消失,村落发展逐渐“同质化”,不利于村落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促进地方地域文化与特色相结合,走有特色、可持续、差异化发展道路,推动特色村建设与发展,成为新时期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 评 审认定 并公 示 , 2 0 1 2年 l 2月 1 7 日,住 房城 乡 建设部 、文 化 部 、财 政 部 以 《 关 于 公 布 第 1批 列
在现 有 6 4 6个 中 国传 统村 落 中 ,武 陵 山片 区有
6 0个 。其 中 ,在 贵州 省 的有 l 4个 ,在 湖 北省 的有 1 5个 ,在 湖 南 省 的 有 2 3个 ,在 重 庆 市 的 有 8个
次 为剪纸 、贵 州侗 族 大 歌 、传 统 木 结 构 营 造 技 艺 。
该 片 区还 有 6 8项 国家 级 、3 0 0项 省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产 项 目。 人们 曾经片 面地 把一 些传 统村 落归 人物 质文 化 遗产 范 畴 ,这样 造成 的后 果是 只注重保 护 乡土建 筑 和历 史景 观 ,忽 略 了 村 落灵 魂 性 的精 神 文 化 内 涵 ,
虽 经历久 远年代 ,但 至今 仍 为人们 服务 的村落 。传
统村 落兼 有物 质与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特性 ,而且 在村 落 里这 两类遗 产互 相融合 ,互 相依存 ,是 一个 独特
的整体 ,蕴藏 着 丰富 的历史信 息和 文化 景观 ,是 中
国农耕 文 明留下 的最大 遗产 I 4 。
个 自治 地 方 县 ,1 8个 自治 县 。该 片 区有 1 2 5个 民 族 乡 ,其 中 ,在湖 北 的有 4个 ,在 湖南 的有5 7个 ,
在 贵州 的有 6 0个 ,重庆 的有 4个 。该 片 区 6 0个 中
发 ,申报 全 国特 色 景 观 旅 游 名 村 ,全 面 打 造 旅 游 名村。
指导 意见 》 ( 建村 [ 2 0 1 2 ]1 8 4号 ) ,要 求做 好 传
统村 落保 护发展 工作 。 “ 十一 五 ” 期 间 ,全 国很 多省 市 按 十 六 届 五 中 全会 的要 求 ,为加 快社会 主义 新农 村建设 ,努力实
中 国传 统村 落 。该 片区遗 留有很 多具 有农 耕文 明 的 传 统村 落 ,传统 村落 的调 查工作 量 较大 ,摸底 调查 还不够 详 细 。因 此 ,应该 进 行 传 统 村 落 详 细调 查 ,
中国最 美丽 乡村

在 当前 同步 推进新 型 四化 ,统筹 城 乡协调 发展 的形 势 下 ,保 护 中 国 传 统 村 落 ,传 承 农 业 文 化 遗 产 ,开发农 耕 文化 资源 ,建设美 丽 乡村是 我们 所 面
临的重 要课题 。武 陵 山 片 区是 我 国未 来 1 0年扶 贫 攻坚 主 战场 之 一 " ,具 有 文 化 遗 产 优 势 资 源 ¨ 。
中 图分 类号 :F 3 2 3 ’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0 5 2 8 - 9 0 1 7 ( 2 0 1 3 ) 1 1 — 1 5 1 4 _ o 4
中 国传 统村 落 ,原名 古村落 ,是 指 民国 以前 建 村 ,保 留了较大 的历 史沿 革 ,即建筑 环境 、建 筑风 貌 、村落 选址 未 有 大 的变 动 ,具 有 独 特 民俗 民风 ,
源 。其少 数 民族 自治 地 方 ,有 2个 自治 州 ,3 4
2 0 1 1年 底 ,文 化 部 命 名 了 5 2 8个 2 0 1 1—2 0 1 3 年度 中国 民间文 化 艺术 之 乡 ,其 中 ,武 陵 山片 区有

澎 江 学 J - : 千 学 2 0 1 3 年 第 1 1 期
整村 推进扶 贫 ,就是 以扶 贫 开发工 作重 点村 为
对象 ,以增加 贫 困群 众 收入 为核 心 ,以完 善基础 设 施建 设 、发展 社会 公益 事业 、改 善群众 生 产生 活条 件 为重 点 ,以促进 经 济 社 会 文 化 全 面发 展 为 目标 , 整合 资源 、科 学规 划 、集 中投入 、规 范运 作 、分 批 实施 、逐 村验 收 的扶贫 开发 工作 方式 。 国务 院扶 贫办 等 1 2个部 委 制 订 了 《 扶 贫开 发 整 村推 进 “ 十二 五 ”规 划》,并 确定 “ 十 二五 ” 期 间 ,我 国 3万 个 贫 困村 将 实 施 整 村 推进 扶 贫 开 发 。 其 中 ,武 陵山片 区有 2 3 7 1 个 贫 困村 ,实 行 扶 贫 开
2 . 7 实 施 整 村 推 进 扶 贫 攻 坚 ,保 护 历 史 信 息 和 文
化 景 观
国传统 村落 中 ,绝大 多数具 民族 特色 。因此 ,我们 应 该收 集这些 古 村落少 数 民族文 化遗 产 ,传承 少数
民族文 化 。
2 . 5 整 理 农 业 文 化 遗 产 , 丰 富 地 理 标 志 的 人 文 因 素
名 村
丽 乡村 计 划 ,出 台 《 建 设 中 国 美 丽 乡 村 行 动 纲
要》 ,提 出用 1 0年 左 右 时 间 ,把 安 吉 县 打 造 成 为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8 - 1 5
自2 0 0 3年 以来 ,住 房 和 城 乡 建设 部 和 国家 文 物局 联合 公布 了 5批 共 3 5 0个 中 国历 史文 化名 镇 名
世界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项 目相关 的主要是 端 午节 ,其
7个 :务 川仡 佬族 苗族 自治 县 大 坪镇 龙 潭 村 、石 阡 县 国荣 乡楼上 村 ( 楼 上古 寨 ) 、宣 恩 县 椒 园镇 庆 阳
坝村 、宣 恩县 沙道 沟镇 两河 口村 、恩施 市崔 家 坝镇 滚 龙坝 村 、辰 溪县 上蒲 溪瑶 族 乡五 宝 田村 、会 同县 高椅 乡高 椅村 。这 7个 中国历史 文化 名 村 ,均 为 中 国传统 村 落 。 中 国历 史 文化 名村 更注 重保 护 乡土 建筑 和历 史 景 观 ,人们 曾经 把 一些 传统 村落 归人 物 质文化 遗 产
徒具 躯壳 ,形 存 实亡 ;传 统村 落 的遗产 保护 必须 是 整体保 护 。 因此 ,应该 挖 掘 中 国传 统村 落 的非 物 质 文化 遗产 ,建 设 中 国 民间文化 艺术 之 乡 。
2 . 4 收 集 少数 民族 文化遗 产 ,传承 少数 民族 文化
范 畴 。为 了 加 强 中 国传 统 村 落 的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刘 之 杨 , 等 : 武 陵 山 片 区 中 国 传 统 村 落 保 护 与 美 丽 乡 村 建 设

村 ,其 中名镇 1 8 1个 ,名村 1 6 9个 。 中国历 史 文化
3 0个 。该 片 区 6 0个 中国 传统 村 落 中,位 于 中 国 民 间 文化 艺术 之 乡 的有 2 0个 ( 表2 ) 。 武 陵 山片 区有 丰 富 的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资 源 ¨ 。
2 保 护与建 设对 策
2 . 1 进行 详 细调 查 ,积 极 申报 中 国传 统村 落
整个武 陵 山 片 区有 7 1个 县 ( 市 、 自治 县 、 区) ,有 中国传统 村落 的县 ( 市 、 自治 县 、 区 )2 7
个 ( 表 1 ) ,多达 4 4个县 ( 市 、 自治县 、区) 没有
以及 少数 民族 特 色 ” 。 鉴 于此 ,探 讨 了该 片 区 中 国传 统村 落保 护与 美丽 乡村建 设 的对策 。
1 现 状
住 房城 乡建设 部等部 门组 织开 展 了全 国第 1次 传 统村 落 摸 底 调 查 。 根 据 《 住 房 城 乡 建 设 部 等部
门关 于 印 发 传 统 村 落 评 价认 定 指 标 体 系 ( 试行) 的通知 》 ( 建村 [ 2 0 1 2 ]1 2 5号 ) ,在 各 地 初 步 评 价推荐 的基 础上 ,经传 统村 落保 护和 发展专 家委 员
基 金项 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 1 1 Y J A 8 5 0 0 1 9 ) ;文 化 部 科 技 创 新 项 目 ( 2 0 1 1 0 2 1 ) 作 者 简 介 :刘 之 杨 ( 1 9 6 6一) ,男 ,湖 北 监 利 人 ,副 教 授 ,从 事 农 业 文 化 遗 产 与 农 业 经 济 研 究 工作 。E - m a i l :4 7 2 4 6 5 2 2 9 @q q . c o m。
地 理 标 志 主要 是 针 对 名 优 特 产 的知 识 产 权 保 护 。地 理标 志 传统 特 产 的特 定 品质 、信 誉 或 其他特 征 ,主要 由该 地 区 的 自然 因素或 者人 文 因素 所决定 。其 中的人 文 因素 ,就 包含 有传 统农 业文 化
遗产 。
传 统 村 落 蕴藏 着 丰 富 的历 史 信 息和 文 化 景观 , 是 中国农耕 文 明 留下 的最 大遗 产 ¨ “ 。武 陵 山片 区 有 丰富 的地理 标 志 资 源 ,中 国传 统 村 落 保 存 有 重要 的农 业文 化遗 产资 源 。因此 ,要 整理 中 国传 统
( 表 1 ) 。
入 中 国传 统 村 落 名 录 村 落 名 单 的通 知 》 ( 建 村 [ 2 0 1 2 ]1 8 9号 ) ,决定将 6 4 6个 具有 重要 保 护价 值
的村落 列入 第 1批 中国传统 村落 名 录。 同时 ,这 三 部 门印发 了 《 关 于 加 强 传 统 村 落 保 护 发 展 工 作 的
武 陵 山片 区 中 国传 统村 落保 护 与美 丽 乡村 建 设
刘 之 杨 , 孙 志 国 ,钟 儒 刚
( 湖北 科 技 学 院 鄂 南 文 化研 究 中 心 ,湖 北 咸 宁 4 3 7 1 0 0 )

要 : 中 国传 统 村 落 兼 有 物 质 与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特 性 ,是 我 国 农 耕 文 明 留 下 的 最 大 文 化 遗 产 。全 国 6 4 6
现 生产发 展 、生活 富裕 、生 态 良好 的 目标 ,纷纷制 定美 丽乡 村建设 行 动计划 并付 之实 施 ,取 得 了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