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

2019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
2019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

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要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初步读懂文章。

教学过程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

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

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

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

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

学校。该校 1918 年 5 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

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

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

生评议。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⑴ 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

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⑵ 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⑶ 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

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

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

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 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

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

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 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 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 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⑷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 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 1 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是2~ 8 段,论证中心论点 ; 第三部分是第 9 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

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

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

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

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布置作业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

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 1 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 2 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 3 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 4 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

第 5 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 6 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 7 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

第 8 段,论述“要乐业”。

第 9 段,归结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要点

1、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统一的。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总

结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粗读全文,然后提问

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的统一的。

2、要求学生能根据论据找出论点,根据论点找出论据,从而认识课文中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二、读议课文第二部分课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层

第一层 ( 第 2~ 5 段 ) ,提出有业之必要。这是确立全文

论点的基础。第 2 段,共 3 句话,第 1 句和第 2 句是转折关系,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这是提出本层的分论点,第 3 句和 1、 2 两句是因果关系,说出先谈

“有业”的原因。第 3 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

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第 4 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 3 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事实

论据。第 5 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 3、4 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

“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

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

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

第二层 ( 第 6~ 7 段 ) ,论述“要敬业”。第 6 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②再讲为什么可

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

打下基础。③赞美敬业的人。第7 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

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

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

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

第三层 ( 第 8 段 ) ,论述“要乐业”。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

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

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

“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

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

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三、结合本文总结

启发学生思考本文各部分论证思路列表分析。

四、总结归纳

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课文论据丰富

多样,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所引的各种事例,有的详细叙述,有的简略提及,最简的甚至只有一句话。哪些该详,哪

些该略,全看论证的需要而定。这类论据是使论点令人信服

的基本依据,所以必须真实可信,充分确凿。

第二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论、俗语格

言等,因为提出言论的这些名人有一定的权威性,俗语格言

被人们普遍认可,所以这类论据也就有比较强的说服力了。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