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2课时)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2课时)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2课时)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

天竺山镇山槐小学董业权

教材分析: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文章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三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提高理解词句的能力。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4.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四.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形态各异:文中指叶子的形状各不一样。飘零:(花、叶等)坠落,飘落。

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输送:运送,供给。茁壮:强壮,健壮。奉献:献给。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五)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叶子很美—→我们要做美的叶子

六.课后反思:

1.《做一片美的叶子》文质兼美,简约洗练,诗一般的语言极具启发性。这样的文章,切忌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教学时应从整体入手,在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诗意在课堂上生成、涌动、回荡。

2.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在亲身实践中,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同时为理解文中的叶子“形态各异”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三.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激趣入题

1、听写生字:

形态各异奉献位置输送

2、读句、读文。

3、谈话:小朋友们刚才下课,老师与你们一同在校园中采集了许多美丽的叶子,从你们绽开的笑脸,老师已看得出来,你们非常开心,对吗?咱们将自己的收获举高!大家看,它们美吗?你们愿意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吗?

4、板书课题:4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细读课文。

1、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引导:大家举起我们采集的叶子,瞧!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成椭圆形,有的成五角形……没有哪两片是相同的。

(3)文中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①找出有关词语。

②读句子。

③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2、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用3分钟简单分享一下)。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3、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四)、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

六.课后反思:

1.在教学中,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文章写出了大树的美和叶子的美,大树因叶子而茁壮、葱翠,叶子因大树而美丽。但由物及人,学生的理解便产生了困难。学生不能理解“叶”和“人”、“树”和“社会”之间所蕴含的含义。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绿叶的奉献精神。

2.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去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让学生观察树叶,查找树叶的知识,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树叶的作用,知道光合作用,树叶对于大树的奉献精神也就很好理解了。通过课前的搜集发展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每个同学对于大树、树叶也就有话可说了。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教育他们要像树叶一样,懂得默默奉献。

3.在教学当中,学生很难理解“奉献”的意思,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做人如做叶子就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知识点上教师要先让学生查词典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用这个词语造句,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将课文蕴含的哲理浅显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真正能够读懂课文,有所感悟。

4.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这些“形态各异的叶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