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电缆行业

合集下载

安徽高沟电缆业集群发展的个案研究

安徽高沟电缆业集群发展的个案研究
海 复旦 大学 研究 生 担 任企 业 的 副 总 经理 ; 江淮 电 缆 公 司 现任 总经理 原 来 是铜 陵 市某 大型 国有 企业 的 负
责人 , 老板 的两 个儿 子 甘做 “ 角 ” 目前 , 沟上 规 配 。 高
争 中的风 风雨 雨 的洗 礼 , 乡 村 外 的 大世 界 有 了更 对
群 出现 和进 一步 成 长奠 定 了思想 基础 。高沟镇 原 党 委 书记 的吴德 炳 说 : 在 高 沟 的 乡 土 企 业 家们 身 上 , “
已很 少有 暴 发户 的那种 浮夸 奢 侈作 风 , 也没有 ‘ 富 小
困镇 一跃 成为 安徽 第一 经 济大镇 。高 沟镇 电缆业 集
群 的蓬勃 发展被 理 论 界 视 为 “ 高沟 现象 ” 对 这 样 一 , 个典 型企业 集群 的 发展 经验 和 问题 进 行 深 入 研 究 ,
准为 “ 国乡镇 企业 示 范 区 ” 0 5年 , 沟 电缆 业 全 。2 0 高
集群实 现销 售 收 入 高 达 5 2亿 元 。 随着 电缆 业 集 群
的不 断 发展 , 沟 镇 也 已从昔 日国家 级 贫 困县 的 贫 高
淀着 厚重 的创 业 意 识 和 精 神 , 为企 业 家 在 一 地 的 成
维普资讯
第2 卷 5
第 1 期 1
技 术 经 济
Te h o o y Ec n mis c n lg o o c
Vo .2 1 5.No. 1 1
No v.,2 6 00
200 6年 11 月
文章 编号 :0 2—9 0 2 0 ) 1 0 4—0 10 8 X(06 l —05 4
济发展 上 的 固步 自封 、 因循 守 旧 、 富 即安 、 恶 风 小 厌 险等小 农 思想 的 束 缚 , 这 些 销 售 员 身 上 也 因此 积 在

中小企业集群现状与瞻望——安徽省无为县电缆集群问题探析

中小企业集群现状与瞻望——安徽省无为县电缆集群问题探析

3 营销模 式 简便 、 、 快捷 , 售模 式 销
极 其 活 跃 。 专 业营 销 人 员 , 用 自 身优 利
势 , 企 业传 递 信 息 、 为 拿回 订 单 , 企业 在 和 市场 间架 起 了 一 座 无形 的桥 梁 , 实现
安 徽省 特 种 电 缆 的旗 舰 型 企业 。 高 沟镇 现 有 各 类企 业 3 4家 , 业 4 从
表一: 无为县 电缆产业 20 / 0 5年度 0 62 0 产值 比较情况
\\ 时间 项 目 \\ 20正 20年同比增长 06 05

销 售 收 入 上缴 税 金
8. 9 2 49 . 5
6. 9 % 6 4. 6 % 5 6% 2
化 的 集 群发 展 道 路 。 1 经 营 机 制 比较 灵 活 。 集 群 内 、
人 员达 1 . 2万人 , 目前 已形 成 三 大支 柱
产 业 文 化和 制度 背 景 下 , 成 了区 域 核 形 心 竞 争 力 , 形成 了 与单 个 中小 企 业 截 也 然不 同 的融 资 优 势 。 近 几年 安 徽 省 大 力 发 展 产 业 集 群 。 据 安 徽 省 经 委 提 供 的 数 据 显 示 ,截 至 20 0 6年底 .安 徽共 有产 业 集 群 10个 , 4 其 中超 过 1 0亿 元 的 集 群 有 2 3个 , 群 集 中 的企 业 共 有 1 . 9万个 ,其 中规 模 以 上 的企 业 1 1 72个 , 亿 元 的 有 12个 , 超 4 产 业集 群 年 营 业 收 入 达 14 .8亿 元 , 38 4 集 群平 均 年 销 售 收 入 9亿 元 , 力 作 用 十 实 分显 著 。 总 体 来 看 . 关 于 产 业 集 群 一 定 程 在 度 上 缓 解 了 中 小 企 业 融 资 困 境 问 题 上 已经 取 得 比 较 一 致 的认 识 . 是 对 于 产 但

无为县“电缆之乡”转型“智能电谷”

无为县“电缆之乡”转型“智能电谷”

无为县“电缆之乡”转型“智能电谷”作者:蒋尚宇胡春雷来源:《经济》2012年第11期安徽无为县,历史悠久,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

自隋代始建以来,有1400年历史,宋代曾与临安、扬州、寿春并称“中国四大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无为经济快速发展,全县有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并且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国中部百强县”、“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强县”、“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强县”、“中国金融生态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以及全国闻名的“电缆之乡”。

无为县的电缆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使整个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做大做强。

一揽子政策优化产品结构为加快推进电缆产业转型升级,由“电缆之乡”向“智能电谷”转型,无为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政策予以扶持。

对固定资产投入在1000万元~30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的“高、新、特”电缆项目,按项目实际投资额年利率6%的标准,分别给予年息20%、35%、60%、80%的一年期贴息;对新上220KV以上超高压项目的企业,新项目所缴纳的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前4年全额奖励、后4年减半奖励”。

从2010年起,3年内新上220KV以上、500KV以上和1000KV以上超高压、特高压项目的企业,政府分别为其无偿提供50亩、100亩、150亩的工业用地或等价的用地补助;大力支持企业间的收购整合,在收购整合过程中对资产进行分离或重组;鼓励企业与“中国100强”、“世界500强”等著名大企业、大集团在本县范围内实现合资,并根据合资规模给予企业法人50万元~100万元的特别奖励;促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对骨干企业实际发生的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设立企业税收贡献奖进行激励,从2010年起,3年内企业当年实际入库税金达1000万元~2000万元、2000万元~5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1亿元~2亿元、2亿元以上的,分别按实际入库税额的3%、4%、5%、6%、7%给予企业奖励;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设立电线电缆企业上市基金,扶持重点企业上市,对进入上市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县财政给予100万元借款用于企业上市的前期工作;对骨干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培训、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

发挥集群效应 打造明星基地

发挥集群效应 打造明星基地

经过 多年的发 展 ,已形 成电力 企业 8 ,2 0 年 销售 收入 5 2亿 了 自己的技术 中心 , 家 05 . 一些企业 为了吸

阻燃 电缆 、 耐高温 电缆 、 船 元 , 舰 入库税 金 2 0 0 万元 。 生产 电缆盘 引人才 、 留住人才 , 一些中心城 市 在

核用 电缆 、 智能 数据 电缆等 高 企业 7 , 0 5 销售 收入 8 0 万 设立 了技术研发 中心 家 20 年 00
来 , 司 凭借 良好 的形 象和 综合 实 公
பைடு நூலகம்
造 等行 业 ,销往 全 国 3 个 省 、 0
公司近年来在不断加大硬件设施 与上海 电缆研 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
治 区 ,部分 产 品 出 口哈 萨克斯 投入 的 同 时 , 力 改进 管理 水 平 , 后 学 、 着 先 合肥 工 业大 学 、 国科 隆 NT 德 K电
目前 , 全县 高新技 术企业 1 家 , 3
入4 . 亿元 , 库 税金 3 5 元 。 08 入 .亿 在 其 中国家级高新技 术企业 2 , 家 省级 是 电缆 基 地 初具 规 模 。以 华 2 0 年安徽 省百 强 民营 企业 中,基 高 新技术 企业 l 家 ,拥 有省级高新 05 1
共实现销售 收入 5 亿元 ,占全 转 化步伐 , 9 使创 新集 群在产业基地初 省 、市科技 进步奖励 1 项 。 6
: 企 业 销 售 收 入 的 7 % 完 成 工 见端 倪 。首 先是 产学 研结 合力 度加 业 8
无为特 种 电缆产 业基地 规划面
加值 1 .2 8 2 亿元 , 占全县工业增 大 。华 菱 、 华星 、江 准 、新亚特 等 电 积 核心 区为 7 6 方公里 , .平 总集群 面

中国兵工学会芜湖无为专家服务站授牌暨军民融合座谈会在安徽省无为县举行

中国兵工学会芜湖无为专家服务站授牌暨军民融合座谈会在安徽省无为县举行

中国兵工学会芜湖无为专家服务站授牌暨军民融合座谈会在安徽省无为县举行作者:李可,曹福成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7年第5期本刊讯(李可曹福成) 6 月8 日, 中国兵工学会芜湖无为专家服务站授牌暨军民融合座谈会在安徽省无为县举行。

中国科协学术部魏军锋副部长、中国兵工学会于小虎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徽省芜湖市委张峰副书记、苏文中副秘书长、芜湖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范守斌;无为县委书记奚南山、鲁先贵副县长、副书记吴秀丽、组织部长唐诚,无为县科协、发改委、经信部、科技局、高沟经济开发区、电缆检测中心、电缆工程学会、该县企业家代表等一百余人参加授牌和座谈会活动。

中国科协、中国兵工学会领导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兵工学会是全国兵器科学技术及相关科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机构,是中国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研究工作,致力于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致力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中国兵工学会的重要职责,通过建立与芜湖无为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对推进芜湖无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该地打造世界级线缆产业基地进行长效技术服务,是中国科协和中国兵工学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无为县领导在汇报中表示,电缆行业是无为县首位产业,目前,全县电线电缆及配套企业发展到268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6 家,集团企业51 家,行业从业人员达3 万余人,已成为安徽省发展最成熟、最典型、最活跃的产业集群之一。

国家级线缆检测中心也在无为建立。

今年县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军民深度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努力将无为县打造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目标。

为加快推进该县首位产业转型升级,把高沟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全国特种电线电缆产业基地”和具有影响力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请求中国兵工学会在高沟经济开发区设立专家工作站,作为双方在电缆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领域的合作平台,对该县电缆产业发展在研发创新、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全方位给予指导支持,用专家智慧、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改造提升,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电缆企业走上市融资、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军民融合之路,形成千亿级产业,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特种电缆产业集聚地。

无为县情简介

无为县情简介

无为县情简介无为地处皖中,临江滨湖,承东启西,全县总面积2083平方公里、人口121.4万,现辖20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无为历史悠久,人才荟萃。

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自隋朝始建以来,已有1400余年历史,宋代曾与临安、扬州、寿春并称“全国四大名城”;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无为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和“渡江第一船”始发地。

历史上书画家米芾曾任无为知军三载,诞生了台湾开山之祖陈棱、“父子丞相”王之道和王蔺、哲学家吴廷翰等名仕贤达,现代涌现出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擂鼓诗人田间等仁人志士,当代有位列胡润富豪榜的王传福、姜纯等商界精英。

无为区位优越,优势凸显。

无为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轴”之上、“芜湖核”之内,芜湖、铜陵两座长江大桥横跨两翼,京福高铁正在加快建设,特别是随着北沿江高速、庐铜铁路、芜湖长江二桥、芜湖长江三桥、过江隧道、合杭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将使我县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无为资源丰富,生态良好。

全县拥有40万外出创业大军,是著名的“劳务之乡”。

坐拥84.3公里长江黄金岸线,其中适宜建万吨级以上工业及港口码头岸线11.4公里。

粮棉油及水产品产量均跨入全国百强行列,石油、天然气等储量丰富,米公祠、泊山洞、黄金塔、新四军七师师部旧址等自然人文景观闻名遐迩。

无为山环西北、水聚东南,山清水秀、环境怡人,高沟镇、姚沟镇、鹤毛乡分别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全省生态乡镇”,无城相继获得首届“全省园林县城”和连续两届“全省文明县城”称号。

无为产业集聚,发展强劲。

全县已形成以电线电缆超400亿元产业为龙头,以新型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羽毛羽绒和纺织服装等产业为中坚的主导产业体系,其中电线电缆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四大电线电缆产业基地第2位,是安徽省最典型、最成熟、最活跃的产业集群之一。

在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的带动下,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进入安徽省十强、中国中部百强县行列。

金融支持县域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探讨——来自安徽高沟电缆产业集群实践

金融支持县域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探讨——来自安徽高沟电缆产业集群实践
只 . 沟 电 缆 产 业 集 群 还 没 有 一 家 企 业 获 高
个 有核 心 竞 争 力 的 产 业 集 群 . 除
企 业 集 聚 外 . 还 需 要 产 品 上 下 游 以 及 物 流 、 术 、 息 等 方 面 的 配 套 。 高 沟 电 缆 技 信 产 业 集 群 配 套 企 业 数 量 不 少 . 但 规 模 普 遍 较 小 , 配 套 产 品仅 占集 群 内 部 企 业 需 求 的 5 一 0 。 其 它 生 产 电 线 电 缆 所 需 % 1% 的 原 、 材 料 7 %以上 都是 从 外 地购 入 , 辅 O
薄 ; 是 部分 企 业尽 管 有 品牌 意识 . 由 二 但 于 没 有 完 整 的 试 验 设 备 、 测 设 备 , 原 检 从 材 料 采 购 到 企 业 生 产 . 至 产 品 销 售 整 个 乃 环 节 , 以保证产 品“ 缺 陷” 厂。 难 零 出 二 、 融 支 持 高 沟 产 业 集 群 情 况 金
此 殊荣 , 有 “ 菱” “ 星” 少数 省 级 仅 欣 、华 等
名牌 。 高沟 电缆产 业集 群发 展现 状 不 匹 与 配 。制 约 高 沟 产 业 集 群 品 牌 建 设 的 因 素 主
要有 : 一是 高 沟 电缆 企业 长期 采用 定牌 生 产 或 贴牌 生 产 的模 式 ,企 业 品牌 意识 淡
线 电 缆 和天 长秦 楠 镇 电子 元 器 件 等一 批
有 影 响 的 县 域 产 业 集 群 的 崛 起 已逐 步 成
为 安 徽 乃 至 中 部 地 区 承 接 产 业 转 移 的 重
缺 投入 。部 分企 业也重 视技 术创 新 . 由 但
于 投 入 不 足 , 技 术 创 新 活 动 主 要 锁 定 在 其

2020新版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电线电缆工商企业公司商家名录名单黄页联系方式电话大全184家

2020新版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电线电缆工商企业公司商家名录名单黄页联系方式电话大全184家

安徽捷丰电缆有限公司
高新大道中海油高沟加油站 旁
公司企业;公司;公司
安徽华天电缆有限公司 姚沟工业区108号
公司企业;公司;公司
安徽万泰电缆有限公司 高沟工业园骆合路
公司企业;公司;公司
安徽通达电缆有限公司 新沟村新复路东350米
公司企业;公司企业; 公司企业
安徽星火电缆有限公司
新科路与高新大道交叉口东 公司企业;公司企业;
公司企业;公司;公司
安徽省 芜湖市 无为市
安徽省 芜湖市 无为市
安徽省 芜湖市 无为市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芜湖市 芜湖市 芜湖市
无为市 无为市 无为市
安徽省 芜湖市 无为市
安徽国电电缆集团有限公 司
姚沟工业区高新大道与姚沟 工业大道交口
公司企业;公司;公司
中超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高沟镇新沟街道
公司企业;公司;公司
海源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科路与新街东路交叉口西 50米
公司企业;公司;公司
安徽弘博电缆有限公司 高新大道附近
公司企业;公司;公司
茂林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新沟镇江心洲大道
公司企业;公司;公司
安徽海容电缆有限公司 高沟镇新沟工业区
公司企业;公司;公司
上海众业通电缆
高新大道42附近
购物服务;购物相关场 所;购物相关场所
天马线缆有限公司(高沟分 合新路与高新大道交叉口西 购物服务;家居建材市
公司)
50米
场;建材五金市场
恒源电缆有限公司
高沟镇龙庵长淋工业区
公司企业;公司;公司
金洲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高沟镇龙庵工业区
购物服务;家居建材市 场;建材五金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电缆行业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问题其实往往可以以小见大,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企业暴露的问题往往可以看到整个行业的通病。

中国的电线电缆企业主要集中在几大区域,其中电缆产业最为集中的莫过于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以安徽的无为、江苏的宜兴最为具有代表性,本文将以无为为例进行阐述,通过对比从而折射整个电缆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

去年,无为地区的电缆收益并不理想,一方面与金融危机的波及相关,另外一方面也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及市场的激烈竞争密切相关。

尤其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无为当地的线缆企业暴露了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品牌影响力较小、产品档次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从而直接影响到无为线缆企业的营收。

去年1到4月份,无为县电缆产业总产值虽然有所增长,达到52.3亿,但税收仅为1.77亿,下降近30%。

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样被严重挤压,甚至一些电缆生产企业举步维艰。

据悉,在无为县,规模以上电缆企业中,其中8户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14家企业的利润严重下滑,从而也折射出当今国内电缆企业的弊端:首先,产品结构落后。

当下电线电缆产品主要分为五大类,而安徽无为的电缆产品主要集中在电气装备用电缆以及电力电缆两大类方面,而在电力电缆产品方面,又主要集中在35KV及以下中低压电缆,而引领电力电缆发展方向的220KV以上超高压、特高压电缆目前几乎空白。

如此一来,随着国家电网尤其是特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无为当地的电缆生产企业则难以涉足,尤其在除了国内各高压电缆生产企业外,还有国外合资公司的竞争,无为电缆企业更是缺乏竞争优势。

而无为电气装备用电缆生产企业的产品也主要集中在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氟塑料和硅橡胶电缆等少数品种上,面对当下正迅速发展的铁路信号电缆、风能电缆、核电缆带来的广阔市场同样只能望而兴叹。

此外,同样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海底电缆、石油平台电缆、光纤光缆等产品领域,无为电缆企业更是尚未涉足,由于产品开发不足、产品单一、高端产品少等问题带来的竞争瓶颈十分明显。

而由无为电缆生产企业的境遇再放眼全国电缆生产集中区域,发现除无为外,能够做到产品多元化、高端市场竞争的企业屈指可数,众多企业也只能是一面眼睁睁看着国家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被国外电缆巨头企业所蚕食,但无可奈何。

由此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经刻不容缓,若不想与广阔的市场失之交臂,不想长期处在恶性竞争的中低端市场,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与优化,是必经之路。

其次,管理水平落后。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与同处华东地区的江苏宜兴相比,无为县的电线电缆企业管理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少企业仍然是家族式管理;企业普遍重销售轻管理,内部管理薄弱。

另外,利用资本市场带动企业快速成长的意识有待提高。

截至目前,无为县严重缺乏上市企业。

同时,企业的电线品牌推广意识不强,缺乏中国驰名商标,没有一个中国名牌产品,没有一个国家质量奖企业。

对于品牌意识淡薄的问题,对于业界来说可谓是通病,尽管近年来一直呼吁提高品牌意识,但是目前来看,国内除了远东、上上、宝胜、恒通等屈指可数几家企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他企业均属默默无闻型,而国内电缆企业已达近万家,由此可见,品牌意识淡薄,让超过99%的电缆企业淹没在品牌的海洋中。

第三,市场开拓能力有待加强。

据统计,2009年,无为县电线电缆产业总产值为189亿,占全国的2.7%,而宜兴同一年的电缆产业总产值高达600亿,并且逐步占领高端市场。

在出口方面无为县也存在诸多不足,仅仅通过中石油、中石化及国家大型建筑企业捆绑出口。

2009年,无为县电线电缆产品直接出口仅为22万美元,而宜兴达到2.65亿美元,仅相对宜兴来说就有如此大的差距,放在全国出口范围中,更是微不足道。

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无为县暴露出严重的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并且深陷中低端市场竞争。

而笔者认为,对于集中度低以及中低端市场竞争的问题,即便是宜兴除几家国内龙头企业外,同样面临如此尴尬境地。

放眼全国电线电缆行业,集中度不高已成业内共识,全国排名前10名的线缆企业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10%更是耳熟能详。

而在国外巨头的竞争压力下,国内电缆企业深陷中低端市场无序竞争同样是世人皆知,因此如何打破集中度不高及中低端市场竞争,并非是无为的问题,而是全国电线电缆行业的问题,更是政府的问题。

第四,配套能力不强。

电缆行业是一个重料轻工的行业,成品电缆中铜材等原辅材料占了总造价的90%左右。

因此电缆上下游及物流、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配套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的高低。

目前,无为县的电线电缆配套企业虽多,但普遍规模较小,配套产品仅能满足无为所需的5%-10%。

而生产铜导体材料的仅为一家,且实际年产量仅为3万吨,仅占无为所需铜材料总量的1/10。

而此外所需的原、辅材料都必须从外地采购,再加上物流运输、公共技术服务和三产服务配套等方面的不足,造成无为电缆企业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

原材价格居高不下,涨价缆企苦,跌价缆企亦苦的现象已经不足为奇,另外人力成本优势不在、应收账款问题突出、"三角债"问题等,都直接造成电缆行业的生产成本高,利润率被严重挤压,再加上产生过剩、开工率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电缆生产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最后,装备研发能力不足。

无为县电缆生产企业普遍落后,全县仅有3条进口生产线,集中在2家企业中。

在2009年,无为县建成12条35KV生产线,但设备利用率仅有13.4%。

在研发上同样遇到比较突出的难题,企业间存在争相模仿、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人才紧缺,技术投入不足,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等。

另外,骨干企业核心带动力不强,大企业新上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小企业普遍跟风模仿大企业产品,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无为县全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重只有18%。

重复建设严重、综合素质人才严重缺失、研发能力落后等问题同样是中国电缆行业的通病--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平均投入研发经费不足销售额的1%。

由此不难看出,如何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保持紧密的联系,以吸收优秀的科研人才;如何提高创新意识,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投入更大的经费用于产品、技术研发已成亟待解决之难题。

从无为县电缆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系列问题,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是国内整个电缆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国内电缆行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燃眉之急,更是企业做大做强、行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手段。

无论是扩大市场还是提高利润率,都不是在某个单一方面做足就能实现的,而需要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的发展。

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PVC塑料控制进货不严造成或使用劣质PVC塑料。

还有2个批次产品标签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

在此次抽查不合格的6个批次产品中,有2个批次产品标签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

导致该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造成了无印刷标识或标识不符合标准规定要求;其次是生产过程中未严格进行生产管理,造成印刷标识不清晰,无法辨识。

作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电线电缆产品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主要用户集中于电力、煤炭、建筑等基础建设领域,是重要的基础配套行业。

早在2009年,云南省质监局对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开展连续5年的跟踪监督抽查。

从抽查结果来看,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在92%以上,产品质量较为稳定。

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2.73%,2010年则达到100%,但在2011年则下降至93.33%,2012年又攀升至96.12%。

事实上,同质化严重带来的问题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企业往往为了控制成本谋取利润,故意降低产品质量,以次充好。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科研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也是云南电线电缆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当前,云南开展电线电缆产业相关专业研究机构较少,高端科研创新人员、中低端技术人员都较缺乏。

一企业人士坦言,人才是很多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云南的电线电缆企业主要以生产产品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行业95%以上产能集中在低端产品上,产业平均投入研发经费不到销售额的1%。

而行业配套产业偏弱也是企业难以回避的现实,据称,云南企业生产电线电缆的原材料很多都靠从外省购入,制约着产品质量的提高。

同时导致生产成本相对过高,产品竞争力不足。

产业集中度不高是电线电缆行业的尴尬问题。

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企业已达7000多家,小规模的企业更是数不胜数,电线电缆行业生产集中度低,最大的企业所占的市场分额也不过在1—2.5%。

因为集中度过低,从而增加了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不稳定性,甚至造成一部分中小生产企业在竞争中被市场所淘汰,或者勉强维持或者濒临倒闭。

要解决集中度偏低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大整合行业资源力度,努力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方式,才能增加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稳定性。

业内称,云南的情况就更为突出,到目前还没有形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大型企业。

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线缆行业则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且两极分化明显,市场集中度比较高。

其中,美国前10名占有市场份额为67%的市场,日本前6名占有市场份额65%,法国前5名占有市场份额达到90%。

在云南,很多小企业质量意识不高。

数据显示,云南的小型企业数量约占行业企业总数的95%,其市场份额约占省内市场的60%(2011年数据)。

但是,部分小型企业主体责任淡薄,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水平偏低,质量控制不够全面严格,产品质量对行业总体质量水平影响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