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趣事_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民国大师们的趣事儿

民国大师们的趣事儿

z爱的 “ 伊兰特”小姐 : 水 你好 !
你 我从 “ 弗”大 学毕业 一年多 了, 哈 记得 我们是在 学校 “ Q Q ”群里认 识的。 此 时此 刻,我怀 着无 比 “ 佳美 ”的心情写 这
信给你。
※蒋 梦麟与原 配离异后 ,迎娶的是 其 莫 逆之 交 兼 同事 高仁 山 的 遗孀 陶 曾 谷 。 12年高 仁山被奉 系军 阀杀害后 ,蒋 梦麟 98 对其妻 陶曾谷 照顾备 至,二人互 生爱 意. 坠 入爱河。婚 礼上 ,蒋梦麟在答 谢宾 客时 说:“ 我一 生最敬 爱高仁 山兄 ,所 以我愿 意 继 续 他 的志 愿 去 从事 教 育 。 因为 爱高 兄 ,所 以我 更爱他 爱过的人 ,且更加 倍地 爱她 ,这样才对得起亡友。 ” ※秦德 君在回忆录 中说 : “ 有一次我 把 买船票 的钱 给茅盾 时,他 把钞 票放 进小 皮 夹里 ,又 取出来 凑在鼻 尖上嗅嗅 ,直说 好香 ,好 香 ,真 舍不得 花掉它 ’。我 一 再 说明那钞 票是偶 尔压在洗 脸的香 皂底下 的,并没有 洒香水 。我后 来才知 道,茅盾 身 上常常洒香 水。” ※苏曼 殊追求 西班 牙牧师 庄湘的女儿 雪鸿, ~日留宿 雪鸿家 中。第二 天起来 . 庄湘对 曼殊说 : “ 雪鸿非 常爱你 ,你是否 愿意做 我的女婿 ? ”曼 殊沉默 良久,最后 哽咽 着 说 : “ 命 难 违 。 ”语 毕 拂 袖而 佛
绍了。”
※黄侃拜访 文坛领袖 王阊运 ,王对黄 的诗 文极 为欣赏 ,不 禁夸赞 道 : “ 年方 你 弱 冠 就 已文 采 斐 然 ,我 儿 子 与你 年 纪 相 当,却还 一窍不通 ,真是钝 犬啊 !”黄侃 听后 直接来 了句 : “ 您老先 生尚且不 通,
更何况您的儿子。 ”

民国名人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民国名人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民国名人家风家训的小故事民国名人家风家训的小故事导语:好的家风来自良好的家庭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1、梁启超全方位爱子女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

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

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

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

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2、鲁迅教子顺其自然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

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

”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关于民国时期勤奋的名人的事例

关于民国时期勤奋的名人的事例

关于民国时期勤奋的名人的事例故事一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故事二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故事三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

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冯•卡门指导下获博士学位。

1943年,他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先驱。

此后,钱学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以他和卡门名字命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并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由于他对火箭技术理论卓有建树,并于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设想,因而在当时被公认为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

民国拯救中国人的英雄事迹

民国拯救中国人的英雄事迹

民国拯救中国人的英雄事迹1、孙中山: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

19xx 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xx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

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xx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xx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xx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2、袁世凯: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xx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19xx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xx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

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xx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3、张作霖:张作霖自幼出身贫苦农家,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势力壮大,清政府无力征剿,就将其招安。

张作霖协助清廷剿灭杜立三等土匪势力,后又消除蒙患,维护国家统一,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号称“东北王”,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

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

与孙中山、段祺瑞及卢永祥结成同盟。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

19xx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4、张学良:19xx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有关名人小故事

有关名人小故事

有关名人小故事一些名人背后很少被我们了解的一些故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有关名人小故事。

有关名人小故事1:“不讲义气”的梁启超袁世凯对梁启超有知遇之恩。

早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躲避缉捕,被迫流亡日本。

直到1912年,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后,主动邀请远在日本的梁启超回国参政,梁启超才结束了流亡生涯。

1915年9月,作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权力虽已达到了顶峰,但他并不满足,又开始觊觎皇帝宝座。

他唆使幕僚美国人古德诺抛出了《共和与君主论》,污蔑共和体制是政治乱局的根源,鼓吹只有君主制才能救中国,胡诌什么中国人需要一个皇帝。

梁启超早就看出了袁世凯的野心,他直截了当地指出:“如果复辟,就是叛国”。

为了驳斥袁世凯的复辟图谋,梁启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毫不留情地揭穿了袁世凯的复辟野心。

袁世凯获知消息,十分恐慌,急忙派人以给梁的父亲做寿礼名义送给梁启超二十万大洋,恳请梁启超高抬贵手,不要在报上发表这篇文章。

结果,梁启超严词拒绝了这一请求。

袁世凯见拉拢不成,就采取恐吓的伎俩,逼其就范。

他派人告诉梁启超:“你流亡国外十几年,那种艰苦的滋味想必早已尝够了,现在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何必自找苦吃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袁世凯亮出了底牌。

面对威胁,梁启超毫不畏惧,从容笑答:“我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再流亡一次简直轻车熟路。

”梁启超毫不留情面,他把《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这篇文章发表在《大中华》月刊上,其余各报迅速转载,读者争相购买,一时间洛阳纸贵。

1916年1月1日,袁世凯不顾国人的反对,恢复帝制,上演复辟闹剧。

梁启超联合蔡锷将军,发起了讨袁护国战争,其余各省迅速响应,纷纷宣布独立,反对帝制。

袁世凯仅做了83天皇帝,就被迫宣布“退位”,不久一命呜呼。

对袁世凯来说,梁启超是有点不够哥们“义气”;对国家来讲,梁启超敢于不讲情面,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这是值得尊敬和赞扬的。

民国文人趣事:梁启超在麻将桌上口授社论文章

民国文人趣事:梁启超在麻将桌上口授社论文章

民国文人趣事:梁启超在麻将桌上口授社论文章麻将是国人自创的休闲游戏。

不知其源,但似乎是清朝晚期才流行的游戏。

它不仅深受市井百姓青睐,就是民国大师,也乐此不疲。

他们与麻将的不解之缘,也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梁启超是麻将的超级爱好者,并有一言:“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

”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有一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订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

”来客不解,听他解释后方知,原来就是约了麻局。

麻将对梁的诱惑力、吸引力之大,可以想见。

而坊间也有梁曾发明三人与五人麻将的玩法,以及他能快速解牌的传说。

他的很多社论文章都是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

徐志摩麻将打得最漂亮,他善于临机应变,牌去如飞,不假思索,有如谈笑用兵,十战九胜。

徐对鸦片与麻将还有一番妙论:“男女之间的情和爱是有区别的,丈夫绝对不能干涉妻子交朋友,何况鸦片烟榻,看似接近,只能谈情,不能爱,所以男女之间最规矩最清白的是烟榻,最暧昧最嘈杂的是打牌。

”张恨水也与麻将有不解之缘,他小说中的人物很多都是麻将高手。

每天晚上九点,报馆来索稿的编辑便排队在张家门口等候,张低头在稿纸上奋笔疾书,数千字一气呵成,各交来人。

一次,他在麻将桌旁上了瘾,报馆来人催稿,他左手麻将,右手写稿,麻将、交稿两不误。

闻一多年轻时不会玩麻将。

留美期间,一次到教授家做客,饭后美国教授拿出麻将提出玩几圈助兴。

闻一多连忙解释对麻将一窍不通,甚为窘迫。

美国教授根本不相信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还不会打麻将,以为他有意推托。

闻一多只好硬着头皮上阵,临时参阅说明书,边看边学边打。

一晚上他没和一牌,甚是窝囊。

此后,他在友人的帮助下,才慢慢学会了打牌,以应付类似的局面。

文化名人当中,也有牌技很差的。

辜鸿铭的牌技就很差,还因而获得了“光绪(光输)皇帝”的雅号。

胡适虽然也喜欢打麻将,但水平并不高,经常输牌。

相对胡适的胜少败多,胡夫人在方城战中,可谓每战皆赢,这让平生不信鬼神的胡适,“小心求证”出“麻将里头有鬼”,亦不失为一趣闻。

民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民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民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令人动容的历史故事。

其中,有些故事展现了人们的英勇和坚韧,有些则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那个时代的一些精彩故事。

在民国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不安的局面。

其中,抗日战争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名叫邓演达的抗日将领,他率领部队浴血奋战,坚决抵抗日军的侵略。

在一次战斗中,邓演达带领部队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除了抗日战争,民国时期还发生了许多其他令人感动的故事。

比如,有一位叫做陈景润的科学家,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进行科学研究,最终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还有一位叫做宋庆龄的女性,她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些故事无一不展现了民国时期人们的坚韧和奋斗精神。

然而,民国时期也存在着许多动荡和变迁。

政治斗争、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普通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流离,他们的命运备受摧残。

这些动荡和变迁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印记。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既有英雄壮举,也有平凡人民的苦难。

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令人捧腹的民国军阀趣事_幽默故事

令人捧腹的民国军阀趣事_幽默故事

令人捧腹的民国军阀趣事
第二次东征,张发奎任第一独立旅旅长,在紫金县热汤圩与林虎部万余人相遇,双方兵力悬殊,独立旅陷于绝境。

张发奎遂把帽子一扔,衣服一脱,对部下大喊道:“有前无后,打死就罢,冲!”说完端着一挺机枪就往前冲。

独立旅官兵见状,遂群起狂呼,发起冲锋,连破林部7处阵地。

陆荣廷与张作霖均为草莽出身,人称“北张南陆”。

一次,二人会于北京太和殿,忽有一鸟掠殿飞过,陆拔枪便射,飞鸟应声落地。

张当时没带手枪,而此时天上亦无飞鸟,比试不成,遂扯开衣服说:“看谁带花疤痕最多!”比试结果,张有50余处,陆有80余处。

张自愧弗如,连呼陆为大哥。

刘湘的“海军”是买的一艘普通小轮船,然后焊上一些铁板做装甲,再装上两门陆军用的小钢炮。

因为吨位小,马力也不足,所以只要打过一炮,船身就要倒退一大截,想开下一炮,还得重新起锚调整位置。

张必果为此写诗道:“好个巴渝大兵船,由渝开万才七天。

一切设备都齐整,外有纤藤两大圈。

若非拉滩打倒退,几乎盖过柏木船。

布告沿江船夫子,浪沉兵船要赔钱。


张宗昌早年曾率一混成旅入湘作战,结果被包围,无计可施。

部下褚玉璞急中生智,将用来运输补给的百余头小毛驴驱赶前行,向外突围,张宗昌率大队随后。

突围后,毛驴无一生还。

曹锟性情急躁。

他任北洋军第三镇统制时,有人密告某军械官营私舞弊。

曹大怒,立刻将其绑了,打军棍数十。

后来一查,此事系子虚乌有,于是又将其升为管带,并安慰说:“我轻信人言,打你屁股,很是抱歉!现在你屁股消肿否?谚语常说”;越打越发”;,瞧,这不就升了你的官了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趣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来华行医的日本医生矢原谦吉,以诊病为媒,结识了不少当时中国的显要人物,他与一些人甚至成为至交,如《大公报》记者张季鸾、文学名家张恨水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矢原谦吉移居德国,后又移居美国,闲暇之余,写下《谦庐随笔》。

今天的读者可以将其看作“民国之趣事,正史之补充”。

段祺瑞生气
段祺瑞
段祺瑞两眼炯炯有神,鼻梁有些歪斜。

在我看来,他的言谈举止,似
乎要胜过“吴玉帅”那样的人,人们当面都称他为“执政”。

而他这个人的气场,则有一种似有似无的感觉。

我听张季鸾这样说过:自从退隐之后,段祺瑞对外界的气度,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只是对他的儿子,既十分关爱,又非常严厉。

有一天,段祺瑞和儿子下棋,儿子输了。

段祺瑞生气地说:“下棋不过是小儿科的东西,而你在这上面都不能取胜,简直像猪狗一样笨。


第二天,两人又下棋,这次儿子取胜了。

段祺瑞又生气地说:“像你这样没有大胸怀、真才学的人,也只能在这种消遣的东西上胜过旁人了。


张恨水笑解“凯旋餐”
张恨水
那一年,日本驻军在华北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演习。

二十九军也进行了一次野外演习,作为对日本的回应。

后来,张恨水邀请我出去游玩,对我说:“有没有空到海淀去尝一道新菜?我告诉你什么是&lsquo:凯旋餐&rsquo:。


张恨水说:“演习的这段时间,海淀的官吏都聚集在一起。

北京一家大饭店就派出十多个厨师和招待,在凉棚下面卖他们特制的&lsquo:凯旋餐&rsquo:。

一些官吏认为吃&lsquo:凯旋餐&rsquo:大吉大利,就都去那里吃。

这种餐的配制很特别,把韭黄、韭菜、肉丝,还有少量的花生米放在一起炒,然后放在荷包蛋上,味道也不错。


张恨水看四下没人,就笑着对我说:“你知道饭店主人制作这道菜的用心吗?假如贵国的特工知道了里面的含义,这家饭店的主人恐怕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根据张恨水所说,所谓的“凯旋餐”,意思就是二十九军必胜,日本必败。

韭黄和韭菜是“二韭”,和“二九”谐音,用来象征二十九军。

花生米又叫长生果,“长生”和“常胜”发音相似。

荷包蛋象征着太阳旗。

把蛋放在“二韭”和花生米下面,表示日本一定会被常胜的二十九军打败。

冯玉祥羞辱军人
冯玉祥
冯玉祥对待西北军中的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厚待文人,而对军人很严格,但是又重用军人,把文人搁置起来。

冯玉祥对韩复榘、宋哲元、孙连仲、吉鸿昌那些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还不如对一个下人。

他们的地位越高,冯玉祥对他们的羞辱就越厉害。

那些被羞辱之后还脸不变色、不发牢骚的人,立马就会有升官的希望。

据说,冯玉祥曾
经洋洋自得,认为只有自己得到了当年李鸿章用人的诀窍。

在李鸿章手下的人,不被他骂作“贼娘儿”的人,就没有升官的希望。

“现世报”和“眼前报”
报人管翼贤讲了一则笑话:纨绔子弟一直受到社会的嘲讽,被认为没有丝毫用处,于是集体商量办一份日报,专门夸耀纨绔子弟。

办报的钱都筹好了,社址也已经选好了,只是报纸的名字还没有确定。

纨绔子弟中的一个人对众人说:“报纸成功最要紧的条件就是新闻要迅速,我们这份报纸的名字,一定要体现&lsquo:新闻迅速的程度&rsquo:。

”众人都说是。

随即有一个人说:“我们的报纸何不以&lsquo:现世报
&rsquo:为名字,以体现新闻报道的速度?”另一个人突然大叫道:“我已经找到更合适的报纸名字了,不如就取名为&lsquo:眼前报
&rsquo:!”
管翼贤的话刚说完,在座的人就全都笑喷了。

孙传芳不说日语
孙传芳
这个人身材瘦高,眼神中流露出杀气,而脸上还有几分清秀。

他手腕上戴着一串佛珠,笑容温和,说话的时候,不是说“有缘”就是说“善哉”,这就是当初的五省联帅孙传芳。

我听说孙传芳曾经到东京读了几年书,很奇怪他在说话的时候一点日文也不用。

我悄悄跟松本说:“孙大帅的日语不是说得很流利吗?”
当时,孙传芳突然笑着用已经不太熟练的日语说:“自从日本人都把我当成朝鲜人那样对待之后,我就渐渐把日语忘了。


我听了之后感觉非常惭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