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多种动物共患原虫病、弓形虫

合集下载

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一、毛滴虫病毛滴虫病是由寄生在公牛和母牛生殖器官内的牛胎毛滴虫引起的生殖道疾病,通过配种而传染,可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不孕,给生产带来一定危害。

牛胎毛滴虫主要寄生在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内,公牛的包皮、阴茎黏膜及输精管内。

母牛怀孕后,在胎儿体内、胎盘和胎液中都有大量的虫体。

人工授精器械消毒不严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症状】公牛常为带虫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严重时公牛包皮有肿胀,流出脓性分泌物,阴茎黏膜上出现虫性结节,不愿交配。

母牛阴道红肿,黏膜上有红色结节,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屡配不孕,从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

怀孕母牛可发生早期流产或死胎,泌乳量下降。

【治疗】(1)0.2 %~ 0.3 %碘溶液( 碘2 ~ 3 克、碘化钾 4 ~ 6克、蒸馏水 1 000 毫升 ) ,冲洗子宫或公牛包皮腔,也可用 0 .1%利凡诺或0 . 1 %黄色素冲洗。

隔日 1 次。

(2) 灭滴灵每千克体重 60毫克,每日 1 次口服,连服 3 次。

或按每千克体重 10 毫克配成 5 %的溶液静脉注射,每日 1 次,连用 3 次。

【预防】①对引进牛要进行毛滴虫病检查。

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有效的防制措施,但要严格消毒授精器械。

③定期进行毛滴虫检查。

【检查方法】(1) 用生理盐水冲洗牛阴道或包皮囊内,收集冲洗液,离心沉淀,沉淀物用显微镜检查。

(2) 将阴道或包皮内分泌物、流产胎儿液或胎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到活动的虫体。

(3)毛滴虫体为梨形、圆形或纺锤形等多种形状,有 4 根鞭毛,其中 3 根在虫体前部,另1 根与体侧波动膜相连,叫后鞭毛,身体中央有一纵轴,纵轴末端伸出体外二、新陈代谢疾病幼畜白肌病新陈代谢是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机能。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下,和在内分泌腺的调节下进行的。

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代谢都存在相互制约的转换过程。

兽医学习寄生虫口决

兽医学习寄生虫口决

1,粪便检查方法:线条(绦)球、比重小、飘在水里滚着跑;吸棘头、比重大、此类要用沉淀法;网尾幼虫用贝尔,日本血吸要孵化。

2,吸虫病:人畜共患吸虫:日本血吸虫病,华枝睾吸虫病猪吸虫:姜片吸虫病牛羊吸虫:片形吸虫病,阔盘吸虫病,歧腔吸虫病,东毕吸虫病禽吸虫:前殖吸虫病,后睾吸虫病3,人畜共患病--日本血吸虫病:南方江水滚滚流(牛),雌雄异体抱雌沟。

钉尾钻皮肝肿大,门静肠静吡喹疗。

牛:牛易感钉:钉螺尾:尾蚴感染阶段皮:皮肤感染4,人畜共患病--华枝睾吸虫病:人猪犬猫华枝睾,肝胆相照醉鱼飘。

肝胆相照:寄生部位醉鱼:第二中间宿主5,猪的吸虫病--姜片吸虫病:姜片猪肉炖小肠,扁螺菱角凑菜肴。

猪:易感动物小肠:寄生部位扁螺菱角:中间宿主为扁卷螺,猪吃了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

6,牛羊吸虫:片形吸虫病,歧腔吸虫病,阔盘吸虫病,东毕吸虫病:片形歧腔肝胆照,阔太姨(胰)太东日游。

片形吸虫,歧腔吸虫:寄生于胆管与胆囊内阔盘吸虫:寄生于胰脏胰管内东毕吸虫:同日本血吸虫7,禽吸虫:前殖吸虫病,后睾吸虫病前殖鸡生殖,后睾鸭肝里。

前殖吸虫:寄生于法氏囊、输卵管、泄殖腔、直肠后睾吸虫:禽的肝脏胆管胆囊。

主要侵害鸭。

8,绦虫病:人畜共患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棘球蚴病牛羊绦虫病--脑多头蚴病,牛羊绦虫马绦虫病--马绦虫鸡绦虫病--鸡绦虫鸭绦虫病--矛形剑带绦虫犬猫绦虫病--犬复孔绦虫病9,猪囊尾蚴病,棘球蚴病,脑多头蚴病:猪囊蚴米猪肉,狮子哑铃秀。

棘球蚴肝肺泡,多头转圈跑。

三病终末都小肠,1人跑,后面跟着2条狗。

猪囊尾蚴:终末宿主人小肠棘球蚴:终末宿主犬、野生犬科动物和猫小肠脑多头蚴:终末宿主犬科动物小肠10,牛羊绦虫病--牛羊绦虫马绦虫病--马绦虫鸡绦虫病--鸡绦虫鸭绦虫病--矛形剑带绦虫犬猫绦虫病--犬复孔绦虫病马牛羊绦地螨跑,鸡绦棘沟结核灶,鸭绦中间剑水蚤,犬复瓜子各种蚤。

12,多种动物共患线虫病--类圆线虫病多种动物共患--毛尾线虫病猪寄生虫病--食道口线虫病猪寄生虫病--猪肾虫病类圆丘疹十二刀,毛鞭盲肠腰鼓抽。

狗的常见寄生虫病

狗的常见寄生虫病

狗的常见寄生虫病01、蛔虫病蛔虫(Roundworm)是白色、米白色、圆条状、两头尖的虫。

蛔虫病是由犬蛔虫和狮蛔虫引起的疾病。

犬蛔虫主要致1-2个月的幼犬,狮蛔虫则寄生于6月龄以上的狗。

这两种蛔虫都是通过病狗的粪便排出虫卵,在温、湿度适当的情况下,经3-5天发育成侵袭性虫卵。

犬吞食了被这种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在肠内孵出幼虫。

前者,幼虫进入肠壁随血流入肺,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至喉头被咽下,最后在小肠内发育成成虫;狮蛔虫幼虫只是钻至肠壁内发育,再回到小肠内成熟。

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很强。

⑴.症状:病狗出现消瘦、粘膜苍白、食欲减退、呕吐,发育迟缓。

蛔虫大量寄生可引起肠梗阻或阻塞胆道。

由于蛔虫毒素的作用还可引起癫痫样神经症状;⑵.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再取粪便作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即可确定;⑶.治疗:用盐酸左旋米唑,每公斤体重10毫克口服,效果很好02、勾虫钩虫病(Hookworm)是犬重要的线虫病之一,我国西北及南方多见。

钩虫寄生于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和空肠),虫体长1-2厘米。

由于虫体前端弯曲,且口缘有三个锐利的钩状齿,可深深地“钉”在粘膜上吸血;虫体的分泌物能使血不凝,引起不断出血,病狗由于不断多量失血,造成严重贫血。

钩虫卵在外界温度(28-32℃)湿度合适的情况下发育,一周后达到侵袭期,生活于水及潮湿的泥土中。

幼虫主要经皮肤(也可经口)侵入宿主体内,随血行到心、肺,经呼吸道、喉头再转到消化道寄生。

妊娠犬,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幼虫在宿主体内3周就发育成成虫⑴.症状:病狗拉稀带血和粘液,贫血、消瘦食欲不振,有时出现浮肿,出现生长发育障碍,有时见皮痒。

⑵.治疗:同蛔虫病。

03、恶丝虫病恶丝虫较常见,是寄生于右心室中的丝虫,也称心丝虫,长25厘米,呈白线状。

雌成虫与雄虫在心室内交配后产生胚胎性微丝蚴。

蚴随血流至皮下,当蚊虫或蚤叮咬吸血时进入昆虫体内发育,最后到达唾液腺和口器中。

当蚊、蚤再叮咬其它犬时,微丝蚴逸出,钻入皮下、肌间、脂肪组织内发育长大,再经静脉移行进入右心室,待8-9个月成熟。

兽医寄生虫学

兽医寄生虫学

兽医寄生虫学一.各种动物寄生虫病(各种寄生虫病只要大概的了解其病原、流行特征、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治)(一)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6):1.弓形虫病:终末宿主是猫,磺胺类药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滋养体、包囊及卵囊有很强的感染力.常有显著全身症状,如高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头痛、呕吐、谵妄,并发生脑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肠炎等。

2.利什曼原虫病:又称黑热病,虫体寄生于网状内皮细胞内,由吸血昆虫-白蛉传播,是流行于人、犬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引起的病症可分为内脏型和皮肤型,临床表现为皮肤型利什曼原虫病的病变常局限在唇和眼睑部的浅层溃疡;内脏型利什曼原虫病由于眼圈周围脱毛形成特殊的“眼镜”,然后体毛大量脱落,并形成湿疹。

可用锑制剂治疗.3。

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感染人和牛、羊、猪、犬、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动物,寄生于门静脉和肠系膜静泳内。

日本分体吸虫病的基本病变是由虫卵沉着在组织中所引起的虫卵结节。

4.猪囊尾蚴病:病原体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猪与野猪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犬、骆驼、猫及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

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

该囊尾蚴寄生于人、猪横纹肌及心脏、脑、眼等器官。

5.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的细粒棘球绦虫中绦期—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人兽共患病。

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内。

致病作用为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及过敏反应等.6.旋毛虫病:由旋毛形线虫寄生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为肌旋毛虫。

检测时即当发现肌纤维间有细小白点时,撕去肌膜,剪下麦粒大小的肉样24块,放于两玻片间压薄,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

(二)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10):1。

伊氏锥虫病:虫体寄生在动物的血浆和组织液中亦称苏拉病。

由虻及吸血蝇类(螫蝇和血蝇)在吸血时进行传播。

弓形虫

弓形虫

2、寄生:
⑴ 急性期: 阶段:速殖子(假包囊)。 部位:有核细胞内(脑、眼、淋巴结、肝、心…) 繁殖:内二芽殖、二分裂、裂体增殖 。 (内二芽殖:无性增殖方式的一种,首先胞 核前沿长出 2 个花蕾样突起物,逐渐伸展 形成 2 个子核,胞质一分为二,虫体分裂 成 2 个滋养体)。
2、寄生:
⑵ 慢性期:
(Diagnosis of laboratory)
1、 病原学检查:(检出率低)
⑴ 涂片染色:急性患者的体液:腹、胸、羊水、
脑脊液、血液离心浓缩后涂片。


组织活检:骨髓、淋巴结穿剌。
动物接种或细胞培养(材料同 “ ⑴ ” ), 阴性肓传2-3次。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扩增。

2、 免疫学检查:
脑炎者有508例,大多在2-8月死亡)。 ⑵ 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先天性弓形虫病(婴儿肠管外露)
先天性弓形虫病(无脑婴儿)
先天性弓形虫病(婴儿肠管外露)
先天性弓形虫病(胎盘与头连在一起)
视网膜脉络膜炎
眼底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灶,约1-3个视乳头面积大 小,边界清楚,病灶内组织消失。
四、实验诊断
一、形 态 (Morphosis)
1、滋养体: 呈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 平均大小 1.5um×5.0um 。包括速殖子和 缓殖子(虫体较小,核稍偏后)。 2、包囊: 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物,有坚韧囊壁,内有 数个至数千个缓殖子。 3、假包囊: 在组织细胞内,内含数个至十几个速殖子。 4、卵囊: 圆形或椭圆形,透明囊壁,内含2个孢子囊, 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新月形子孢子。卵囊是 有性生殖的产物,而包囊是无性生殖的产物。
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猪弓形体病

猪弓形体病

猪弓形体病猪弓形体病,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弓形体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

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细胞内的弓形体虫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弓形体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

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

表现为高热、喘气、皮肤发红等,易被误诊为猪瘟、链球菌病、感冒,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

对于弓形体病,只有磺胺类药物有特效,其他抗生素无效。

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

猪弓形体病猪弓形体病 - 病症与病因症状猪食欲减退,体温40.2℃~42.3℃之间,多在40℃~41.5℃,稽留不退。

部分猪呼吸困难,驱赶时有5%出现咳嗽。

部分猪身体下部及耳部有瘀血斑,触诊可感少数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诊断取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

以肺、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触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发现典型的呈月牙形、弓形的弓形虫滋养体。

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度,呈稽留热(常发热7~10天,精神沉郁,)(l)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

(2)耳尖、阴户、包皮尖端、腹底的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

乳猪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

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

(3)体温41℃~42℃以上,呈稽留热型。

(4)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伏卧难起,迫起后步态不稳,个别关节肿大。

(6)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预防科目(兽医寄生虫学)模拟试卷15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预防科目(兽医寄生虫学)模拟试卷15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预防科目(兽医寄生虫学)模拟试卷15(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人吃生鱼片和醉虾最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是( )(分数:2.00)A.华支睾吸虫√B.前后盘吸虫C.肝片吸虫D.胰阔盘吸虫E.布氏姜片吸虫解析:解析:华支睾吸虫的发育过程需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和虾,人、犬、猫和猪等由于吞食含有囊蚴的生鱼虾或未煮熟的鱼肉或虾而感染。

因此,人吃生鱼片和醉虾最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是华支睾吸虫。

2.用压片法检查旋毛虫肌肉包囊型幼虫时,应将肉样剪成麦粒大小的( )(分数:2.00)A.4块B.8块C.12块D.16块E.24块√解析:解析: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于人、猪、犬、猫等多种动物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压片镜检法是检验肌肉旋毛虫的主要方法,一般从可疑肌肉上剪取麦粒大小的肉24粒,均匀地排列在玻片上,用旋毛虫压片器压片或载玻片压薄,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包囊型幼虫即可确诊。

因此,用压片法检查旋毛虫肌肉包囊型幼虫时,应将肉样剪成麦粒大小24块。

3.防控猪旋毛虫病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分数:2.00)A.防止犬进入猪场B.消灭猪场的蚊蝇C.猪粪的无害化处理D.控制猪的饲养密度E.消灭猪场周围的鼠类√解析:解析: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于人、猪、犬、猫等多种动物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猪、犬、鼠、猫是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因为猪、鼠都是杂食动物,一般认为感染旋毛虫的猪多好吞食死鼠,而鼠常因相互蚕食而被感染。

因此,防控猪旋毛虫病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消灭猪场周围的鼠类。

4.伊氏锥虫病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 )(分数:2.00)A.粪便中检出虫体B.血液中检出虫体√C.血清中检出抗体D.皮屑中检出虫体E.淋巴结穿刺物中检出虫体解析:解析: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牛、水牛、骆驼的血液、淋巴液以及造血器官中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

人动物共患寄生虫病

人动物共患寄生虫病

流行情况
动物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 全球分布,我国绝大多数省区均已报道。 目前已经先后从奶牛、猪、骆驼、小鼠、北京鸭、 鹌鹑、鸡、鸽子、鸵鸟,以及鹿、狐狸、蜥蜴分 离到隐孢子虫虫株。 禽类中以贝氏隐孢子虫流行最为广泛;鹌鹑既感 染火鸡隐孢子虫又感染贝氏隐孢子虫。
诊断方法
病原学检查 1.直接镜检: 取肺、肝、淋巴结作涂片,姬姆萨染色; 取患畜的体液、脑脊液涂片染色检查; 取淋巴结研碎后加生理盐水过滤,经离心沉淀后,取沉渣作涂片染 色镜检。 2.动物接种:取肺、肝、淋巴结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加入双抗后, 室温放置1小时。取上清液接种小鼠腹腔0.5~1.0ml/只;取小鼠肝、 脾、脑作组织切片检查,或病鼠腹腔液中发现虫体。 3、鸡胚或细胞接种:无菌处理的组织液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和其 它细胞培养物。 4、卵囊检查:猫粪检查。
2、羊:孕羊流产;病羊出现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及全 身症状。 3、牛:与猪类似。 4、犬:呼吸系统症状、运动失调和下痢。 5、猫: 1)肠内寄生不显症状; 2)作为中间宿主时,主要表现肺炎。 6、人: 1)先天性(母婴传播):流产、早产死胎;脑发育受 阻、视力障碍;全身症状。 2)获得性:多见淋巴结肿大、脑炎型。
艾滋病患者感染率约为30%~40%,HIV/AIDS人群抗弓 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8%和95.0%。弓形虫脑炎是 艾滋病病人的主要死因之一。有人报告脑弓形虫病85例, 其中70例合并AIDS,并发率为82.35%。 河南省肿瘤患者、普通患者和健康人群弓形虫感染率分 别为63.5%、24.1%和9.5%。江西省肿瘤患者感染率为 15.9%,健康人感染率为6.6%。肿瘤患者养猫户弓形虫 感染率(45.78%)高于未养猫户(26.31%);说明养 猫是肿瘤患者感染弓形虫的机会条件。肿瘤患者体内抗 弓形虫抗体阳性率高达63%。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弓 形虫均有可能发展为弓形虫病,是最常见的机会性寄生 虫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季节:吸血昆虫出现的季节。
抵抗力: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
致病作用:
锥虫毒素:
1)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机能障碍如体温 升高和运动障碍;
2)侵害造血器官—网状内皮系统和骨髓,使红 细胞溶解和再生障碍,导致红细胞减少,出现贫 血。
3)随着红细胞溶解,不断游离出来的血红蛋白 大部分积滞在肝脏中,转变为胆红素进入血流, 引起粘膜和皮下组织黄染。
预防:
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 方针。1、长期外出或由疫区调入的家畜, 需隔离观察20天,确定健康后,方可使役 和混群。2、疫区每年两次定期检疫。
3、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搞好畜舍及周围环 境卫生,消灭虻、蝇等吸血昆虫。定时在 家畜体表喷撒灭害灵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 剂,以减少虻、蝇叮咬。
4、对虻蝇活动季节时疫区的家畜可采用预 防注射。
随着病情发展,病马高度沉郁,嗜眠,行走时后 躯无力,步样强拘,左右摇晃,食欲更加减少或 废绝。
症状:
心脏机能陷于衰竭,心动过速,出现缩期杂音。 末期,出现各种神经症状。
血液变化:病马红细胞数随病情加重而急剧减少, 最低可达200万左右,病畜经过治疗后红细胞数可 作为判定病情、确定预后的一个依据。血红蛋白 相应减少30%左右。
繁殖方式:纵分裂。 先是动基体分裂,长出新鞭毛,然后是核分裂, 最后是胞浆分裂,形成两个新个体。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马属动物对伊氏锥虫易感性最强; 牛、水牛、骆驼较弱。试验动物中以小白鼠和 犬易感性较强。 传染来源:带虫动物,保虫动物。
传播途径:虻类和吸血蝇类机械性地传播 。
流行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2.在其它动物(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中间宿主经口摄入含有包囊和滋养体的肉类或是被卵 囊所污染的食物、饲草、饮水或土壤等而被感染或胎 盘感染。当虫体进入中间宿主体内后,通过淋巴血液 循环,侵入有核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滋养体和假 囊。 在虫体的发育过程中即开始对机体发生致病作用,如 果虫株的毒力强,动物又无免疫力,可引起动物疾病 的急性发作;如果虫株毒力弱,动物又很快地产生了 免疫力,则致病作用就发生缓慢,有可能成为无症状 感染,这时存留于动物机体的虫体在动物的一些脏器 (特别是脑)内形成包囊型虫体。
流行病学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动物的感染很普遍,但多数为 隐性感染。其流行取决于下列因素: 1.传染来源 主要为病畜和带虫动物,已证明病畜 的唾液、痰、粪、尿、乳汁、腹腔液、眼分泌物、肉 、内脏、淋巴结以及急性病例的血液中都可能含有速 殖子,如果外界条件有利其存在,就可能成为传染来 源。 卵囊抵抗力很强,干燥对卵囊损害很大。 弓形虫对消毒剂抵抗力很强;昆虫如蝇类、蟑螂等可 机械携带本虫而起传播作用。
症状:
牛: 牛多呈慢性经过或带虫现象,少数呈 急性经过。黄牛的抵抗力较水牛强。
热型一般为不定型的间歇热,体温最高达 40~41.6℃,持续1~2天后即下降,间歇 2~6天再度上升。
病牛渐渐消瘦,使役能力下降,腹下、四 肢、胸前、生殖器等发生水肿,尤以腕关 节和跗关节以下多见。耳、尾常发生干性 坏死。
动物寄生虫病学
是由孢子虫纲,弓形虫科,弓形虫属的龚地弓形 虫寄生于动物的有核细胞内而引起的疾病。对人 致病性严重,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 特征为多呈隐性感染,主要引起神经、呼吸及消 化系统症状。
病原形态构造
寄生于各种动物体内的弓形虫,全为一个种。 弓形虫在全部生活史中可出现5种不同的形态。 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5种虫型。 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中间宿主体内;也见于终末宿主 体内。 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则只出现在终末宿主体内。
弓形虫
弓形虫
2.包囊又称组织囊,见于慢性病例的脑、眼、骨骼 肌、心肌和视网膜等多种组织,呈圆形或椭圆形, 外面有一层较厚的囊壁,囊内有数个至数千个缓殖 子,故包囊直径大小差别很大,小的仅50μm,大的 可达100μm。 缓殖子的形态与速殖子相似,包囊是虫体在宿主体 内的休眠阶段,可在感染动物体内长期存在。
5.卵囊 出现于猫肠道中,随粪便 排到外界。呈卵圆形,有双 层囊壁,表面光滑,大小为 11~14×9~11μm。孢子 化卵囊内含有两个卵圆
形的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 含有4个长形弯曲的子孢子。
卵囊
生活史 弓形虫的生活史可分为肠内阶段和肠外阶段。肠内阶 段只出现于终末宿主体内,肠外阶段可出现于终末宿主 和中间宿主体内。 1.在终末宿主体内的发育:当猫等终末宿主吞食了包 囊(在动物的组织内)、卵囊、孢子囊、速殖子之后, 除一部分虫体进入肠外阶段发育之外,另一些进入肠上 皮细胞内,开始进行球虫相的发育和繁殖(包含无性生 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伊氏锥虫病
伊氏锥虫病(又名苏拉病)是由锥虫科锥虫属的 伊氏锥虫寄生于马、骡、牛、水牛、骆驼和犬 等动物体内引起的。由吸血昆虫机械地传播。 临床特征为高热,贫血,粘膜出血,黄疸和神 经症状等。马、骡、驴等发病后常取急性经过, 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100%。牛和骆驼感 染后大多数为慢性过程,有的呈带虫现象。
病理变化:
皮下水肿和胶样浸润为本病的显著病理变化之 一,其部位多在胸前、腹下及四肢下部,生殖 器官等部位皮下水肿,并有黄色胶样浸润。
诊断:
流行断:早期是补体结合反应,近年来 多采用间接血凝反应。
动物接种试验 :可用疑似动物的血液0.2~0.5ml, 接种于实验动物小白鼠、天竺鼠、家兔等的腹腔或 皮下。白鼠和天竺鼠每隔1~2天采血检查1次,家 兔每隔3~5天检查1次。如连续检查1个月以上, (小白鼠半个月)仍不出现虫体,可判为阴性。
弓形虫包囊
弓形虫眼病
3.裂殖体 在终宿主猫的肠上皮细胞内发育增殖, 呈长椭圆形,内有4~20个裂殖子,成熟的裂殖子, 前尖后钝,较滋养体小。
4.配子体 在猫肠细胞内进行的有性繁殖期虫体。 游离裂殖子侵入另一肠上皮细胞发育为配子母细胞, 进而发育为配子体,有雄配子体和雌配子体。雄配子 体较小,发育形成12~32个雄配子,雌配子体较大 ,成熟后称雌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形 成卵囊。
治疗:
注意事项:
(1)治疗要早。 (2)用药量要足。 (3)观察时间要长。
治疗:
药物:
(1)拜耳205(纳加诺,萘磺苯酰脲、苏拉灭); (2)安锥赛(抗锥灵、喹嘧胺);
(3)贝尼尔(血虫净、三氮脒);
(4)氯化氮胺菲啶盐酸盐(沙莫林、锥灭定)。
除使用特效药物外,还应根据病情,进行强心、补 液,健胃缓泻等对症治疗,尤其是应加强护理,改 善饲养条件,促进早日康复。治疗后应注意观察疗 效,有复发可能时,应再次治疗。
2.感染途径 (1)经口感染:是本病最主要的感染途径。(2)经胎盘感
染。(3)经皮肤、粘膜感染。
3.发病季节 一般说来,弓形虫病流行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秋冬季 和早春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动物机体抵抗力因寒冷、运 输、妊娠而降低及此季节时外界条件适合卵囊生存有关 。 据调查,猫在7~12月份排出的卵囊较多,温暖潮湿地 区感染率也高。
终宿主为猫及野猫,
其它的动物均是弓形虫的中
间宿主。
1.滋养体又称速殖子,呈弓形、香蕉形或半月形,一
端较尖,一端钝圆。大小为4~7×2~4μm。
•滋养体主要出现于急性病例,在腹水及血 流中,单个或成对排列,这时虫体的形态 多为新月形。
有时在宿主细胞的胞浆里 ,可见许多滋养体簇集在 一个囊内,称之为假囊。
症状 以猪为例 (4)粪干,以后拉稀。仔猪常见腹泻,尿少,呈黄 褐色。 (5)有的病猪出现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 (6)怀孕母猪流产或新生仔猪出现先天性弓形虫病 而死亡。

先天性感染可引起流产,死产或产后婴儿
出现弓形虫病症状。脑积水,小脑畸形,脑钙化灶
,精神障碍,眼球畸形,脉络膜网膜炎和肝脾肿大
虫体毒素和免疫损伤作用
猪弓形虫病引起肺水肿和肾脏瘀血 肿大
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与很多疾病相似,在临床上
容易误诊。 为了确诊需采用病原检查和血清学诊断。 1.病原学诊断:
(1)脏器涂片检查。(2)集虫法检查。(3)动物接 种:(小白鼠)。
2.血清学诊断:
(1)染色试验。(2)间接血凝试验。(3)间接荧光 抗体试验。
但反复数次发热后,病马表现精神明显沉郁, 食欲减退、逐渐消瘦,被毛枯焦,肠音沉衰,粪 便干燥。
症状:
体温变化是本病发病过程的重要标志 。
症状:
体表水肿为本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最早出现于发 病后6~7天,起初发生于腹下和包皮,然后波及 胸下,以后唇部、眼睑、下颌及四肢相继出现。
病马眼的症状也较明显,初期羞明流泪,结膜潮 红,以后苍白黄染。结膜、第三眼睑上常出现粟 粒大至绿豆大的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斑,这种出 血斑往往时隐时现,并不经常存在。
防治 主要是采用磺胺类药物, 二磷酸氯喹啉和磷酸伯氨喹啉效果也很好。 搞好预防,畜舍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灭鼠。 防止饲料及饮水被猫、鼠粪便污染。 流产胎儿及其它排泄物,包括流产的场地均需进行严 格消毒处理。 对死于本病的和可疑的动物尸体严格处理,禁止用生 肉喂猫、狗或其它动物,注意猫粪的消毒处理;人特 别是孕妇应避免和猫接触,以防感染。
致病作用:
锥虫毒素: 4)心肌受到侵害,引起心机能障碍; 5)毛细血管壁被侵害,通透性增高,导致水肿。 6)当肝功能遭到破坏时,肝糖不能进行贮存, 所以致病的后期出现低血糖和酸中毒。
症状:
马:马感染本病后,潜伏期约5~11天。病马体 温突然升高到40℃以上,稽留数天,然后经短时 间的间歇,再度发热。在发热期间病马呼吸急促, 脉膊增数,尿量减少,尿色深黄而粘稠。在间歇 期间,各种症状缓解。
合并黄疽等。
后天性感染最常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较硬,有
橡皮样感,伴有长时间的低热,疲倦,肌肉不适,
如弓形虫侵入其它器官则出现相应症状,如心肌炎
、肺炎、脑炎等。
病理变化 急性病例多见于幼龄动物,出现全身性病变,淋巴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