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教案(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教案(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22个字,会写36个词语。

语言积累◎能积累并抄写优美的词句,背诵相关段落。

◎能正确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过故人庄》四首古诗词。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阅读理解◎能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景色,体会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由此想到的人、事或人生思考等。

◎感受文中丰富的想象,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书面表达◎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了解分号的用法。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1 草原【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的图片;“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出了花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通过花的歌声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美好向往。

重点是理解花的歌声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和美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花之歌中花的自我认知和表达,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

2.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听花之歌的音乐,感受花的歌声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向往。

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研究生字词,理解字义1.【出示课件4】教师呈现生字词“毯、XXX”,请同学们自主研究,理解字义并识记字形。

2.教师通过例句和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掌握主旨要点。

四、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1.【出示课件5】教师呈现草原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草原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通过分析语言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研究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1.复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2.思考并写下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和想象,可以画图或写作。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以及作者用了哪些形象的词语来描绘草原的美景。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选择一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草原的美景。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草原上的人们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写作拓展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和思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祖国历史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第一单元全套2. 板书课文结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课文结构,突出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节课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2)选择一篇课文,概括文章主旨,不少于100字。

(3)以“我爱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1)略(2)例:《草原》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朗读不够流利,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书籍,了解更多的历史和自然知识,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语。

(3)分组朗读,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

3. 例题讲解:(1)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2)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句子仿写。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内容:(1)草原(2)丁香结(3)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语文园地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

(2)用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全套第一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3篇精读课文和《花之歌》1篇略读课文组成。

《草原》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丁香结》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作者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古诗词三首》分别描写了建德江、望湖楼、黄沙岭的不同时段的自然景观;《花之歌》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

习作《变形记》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语文园地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2.单元重点:(1)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要想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是关键,只有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草虫世界的奇妙、古诗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让学生讨论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作者不但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且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学生应该由此受到启发,把这些方法自觉运用到习作中去。

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要将自己的变形与生命感悟融为一体,无“感”则无“悟”,无“悟”则想象毫无价值,想象的价值,在于化“感”为“悟”,化情为理。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学生对大自然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学习文章时,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实录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学习排比这一修辞手法,交流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

3.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分号。

4.了解路牌的拼音特点,能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5.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重点难点【1.掌握阅读的方法,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掌握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3.想象《过故人庄》一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1.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学写排比句。

1.学会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能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到更多,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手法,赏析相关例句。

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放松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情操。

我们不仅要乐读,还要善读。

怎样做到善读呢那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2.以课文《草原》和《丁香结》为例,教导方法。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明确: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首先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

比如阅读宗璞的《丁香结》,读懂这篇课文后,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貌、气味和姿态,就可以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栀子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有什么气味等。

(2)阅读的时候,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明确: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的是多方面的,可以结合文章的体裁、抒发的情感、运用的写法来联想,也可以进行移情分析,来拓展联想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阅读老舍的《草原》,我们可以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写草原的作品;读懂了课文中主客聚会的欢乐场景,可以想想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怎样;理解了写景时融入感受的方法,可以想到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草原、丁香结、古诗词、花之歌、习作、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草原、丁香结、古诗词、花之歌、习作、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解析】本单元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四篇课文分别是《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

其中《古诗词三首》编排了《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文和诗词通过描绘绮丽的风光和奇妙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丰富的情感表达。

《草原》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丁香结》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主要写了作者看到丁香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并由此开始了人生的体悟。

作者由花想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发出了生命需要“结”,否则人生就平淡无味的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古诗词三首》编排了三首古诗词,《宿建德江》通过描写夜宿江边沙洲,旷野里孤月相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忧愁,对故乡的思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通过描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和作者对自然变化的赞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作者围绕“夜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抒发了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花之歌》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独特的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清新的笔调描绘花的独特之美,同时借物喻人,表达了对光明的向往。

“习作”部分要求我们发挥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会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理解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的例子。

课件出示: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二、初探“丁香”,整体感知1.先从题目入手,关注“丁香结”。

提示: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不易读懂。

(1)学生初读课文时,一方面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次;(2)提取含有“丁香结”的相关句子,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关注“丁香结”出现的位置——多集中在文中后三段,由此引出对文章结构内容的关注。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提出问题:作者在写“丁香结”之前,用较多的篇幅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课文的第1~3自然段写的是丁香花,第4~6自然段写的是丁香结。

前3个自然段“赏花”,后3个自然段“悟花”。

三、研读课文(第1~3自然段),感悟丁香花的特点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图?①城里街旁的丁香花②城外校园的丁香花③斗室外三棵白丁香④雨中丁香2.描写角度有哪几个?①颜色②形貌③气味④姿态(视觉、嗅觉)3.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①繁密耀目②幽雅的甜香③娇俏灵动④鲜润妩媚可结合课本练习“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进行讲解。

第2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时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
创新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