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e

合集下载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绝版】 第五章、第六章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绝版】 第五章、第六章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五章语言要素教学我们把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看成语言四要素。

为了使讨论的内容带有系统性,就需要首先对语言要素本身作一点介绍。

语言要素属于语言知识,对于系统地学过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读者来说,这些都不是新知识。

不过我们的介绍将完全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突出跟第二语言教学直接有关的内容,并力求简明。

本书所说的“汉语”,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

所以下面要讨论的汉语诸要素,都是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要素。

这一点以后不再专门说明。

第一节语音和语音教学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都是一种系统。

不同语言之间和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之间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语音系统不同,所以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都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

最能代表汉语语音系统特点的是音节和音素,我们在这一节里重点介绍汉语的音节和音素并讨论语音教学的有关问题。

1 、音节汉语的音节是最小的语音表达单位。

我们用汉语说话,总是一个音节连着一个音节地说,至少要说一个音节,音节当中没有任何停顿。

例如, xuã(科学)是两个音节,说话的时候,在k ý和xuã之间可以有长短不等的停顿,但是在ký当中不能有任何停顿,在xuã当中也不能有任何停顿。

汉语的一个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和一个声调三部分组成。

声母就是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全部由辅音充任;韵母就是声母后面的部分,由元音或元音加鼻辅音充任。

有些音节只有韵母,没有声母,我们把这样的音节看成零声母音节。

汉语共有21 个声母、35 个韵母,这些声母和韵母根据一定的规则互相结合,共构成395 个不同的声韵组合。

这些声韵组合跟有关的声调结合,共构成1200 多个音节。

这也就是汉语的全部音节。

声调是指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

汉语有4 个基本声调,分别叫做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我们在教学中通常把它们叫做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Microsoft Word 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Microsoft Word 文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一、学科的名称一个学科的名称应该是该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特点的反映。

目前在国内,教授外国人学汉语的学科一般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名称和看法。

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对外汉语教育(学)5、对外汉语二、学科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由“对外”、“汉语”、“教学”三个关键词组成的。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再次,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最后,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也充分说明了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应该属于应用语言学。

三、学科的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

研究如何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包括研究“教什么”、“怎样教”、“用什么技术手段教”、“如何学”等内容,如“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研究”、“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现代技术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之应用研究”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2、具有完备的学科理论体系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文化理论、教育理论等;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结构及其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类型和课程设计,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教学环节的理论,有关课程的特点和规律,不同语言要素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特点和规律等。

3、具有准确的学科定位: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已成为对外汉语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

(赵金铭,2001)4、具有成熟的研究队伍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赵金铭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在业内基本形成共识: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包括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篇4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篇4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
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涉及目的语教学与母语或媒介语的关系。 教师能不用就不用; 学生应严格体现“沉浸法”。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涉及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问题。 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先简
后繁、先一般后特殊、循序渐进; 循环往复、加强重现。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 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涉及语言要素的教学。 各要素教学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 从交际原则出发,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
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全面要求,协调发展,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 初级阶段:突出听说(听力理解),汉字认 写要跟上。 中级阶段:听说读写并重。 高级阶段:侧重读写,听说训练要紧抓不放。
3、科学性
(1)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 (2)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3)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要注意准确性,避免
造成对学习者的误导。 (4)教材内容要反映出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 平,及时更换陈旧内容。
4、趣味性
(1)教材的趣味性与教材的实用性、交际性
紧密相关。 (2)教材内容要反映现实,是学习者所关注 的话题。 (3)教材内容要逐步加大文化内涵,多方面 介绍目的语文化。 (4)多样化是形成趣味性的重要因素。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 理论与应用(上)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
80年代初,吕必松提出了总体设计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四大环节: 总体设计 教材编写 课堂教学 语言测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三、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1)从文化的性质看,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而 语言是人类潜在的能力通过后天社会环境的触发 而获得的一套系统知识和技能。 (2)从语言的性质看,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也 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在社会运用中也具有刚性 和柔性,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或 变异。 (3)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内容是通过语言来显示和操 作的。语言和其他文化内容还存在着互动关系。

知识文化:国情、历史、地理、思
想、文学艺术等。 交际文化:与语言运用和理解有密 切联系的文化。
2、文化的性质
第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二,文化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第三,文化具有传承性。 第四,文化具有民族性。 第五,文化的刚性与柔性。 第六,文化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二)文化教学
1、文化教学的定义 以文化知识为内容进行的教学。可以是专门 开设的文化课教学,其中的教学内容是成 体系、完整的;也可以是服务于语言教学 而进行的,专门针对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 文化知识点进行讲解,不追求文化知识的 系统性。
1、口语教学的过程
第一,展示和理解教学目标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其次,刺激学生对过去学习的记忆。 再次,呈现需学习的话语材料。 第二,练习和运用的过程。 第三,反馈和评估的过程。 第四,保持和迁移的过程。 所谓保持是指如何保留和维持对所学知识及其应用 的记忆。 所谓迁移是使所学的口头表达内容和方式向类似的 (真实的)话语环境转换。 保持和迁移的关系体现为:迁移的水平越高,保持 的程度就会越好。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吕必松指出教学内容应该包 括: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言语交际能力。在这 些教学内容中都包含着文化内容,如果缺乏必要 的文化知识,必然影响语言能力的获得,必然导 致言语交际活动不顺利,甚至失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吕必松)目录初印说明《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编者按绪论第一章语言第—节什么是语言第二节语言与文化第二章语言学习第一节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第二节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形成过程第三节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第四节中介语和汉语中介语研究第三章语言教学第—节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第三节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第四节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第一节总体设计第二节教材编写第三节课堂教学第四节语言测试第五章语言要素教学第一节语音和语音教学第二节词汇和词汇教学第三节语法和语法教学第四节汉字和汉字教学第六章言语技能训练第一节听力训练第二节口头表达训练第三节阅读训练第四节笔头表达训练初印说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是作者1991年在北京语言学院讲课的讲稿,曾以打印稿发给学生作为教材。

打印稿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匆匆革就的,文字粗糙,结构不够严密,内容详略不均,观点和表述也有前后不尽一致的情况,后来打算修改成书,并获批准列入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科研规划项目,书名定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在修改的过程中,(汉语学习)杂志刘明章主编表示愿先在该杂志连载,《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编辑部得知后,建议不要舍近求远,便决定从1992年第2期开始仍以“讲义”的形式在《世界汉语教学,上连续发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读者广泛征求意见,以便在正式出版前再作一次系统修改。

1111996半第2期为止已发完前六章。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最近要求把在杂志上发表过的章节汇集成册,先在内部印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读参考书之一,因为时间紧迫,只能把原稿粗略地通读一遍,对文字上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稍作加工,结构和内容未作任何变动。

拄原计划还有“言语交际技能训练”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两章,将争取尽快完稿,并在今年最后两期载完。

借这次内部印行的机会,再一次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对书稿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正式出版前一并修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部分讲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部分讲义)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部分讲义)主讲:张永斌2015年9月课程说明(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课程编码:2210042214开课学院:人文学院适用专业/开课学期: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第5学期学分/周学时:2学分/2学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的一门学科专业发展方向选修课程,也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证书考试的主考课程。

它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讲授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过有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熟悉教学法规,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为将来开展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在完成《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综合运用这些课程的知识来讲解和演示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将理解融会贯通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操练之中。

主要后续课程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法》、《普通话》等。

(二)课程目标1.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以便将来指导教学实践。

2.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全面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为将来开展研究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

3.除了教授和讨论有关的具体内容以外,本课程将贯穿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对一部分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章(专题)主要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论4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论7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4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 4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课型论10第六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7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本课程应加强理论的讲授,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将来才能进一步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百部经典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百部经典

文学院本科学生百部经典阅读书目(2013年修订版)一、汉语言文学:1.《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2.《汉语音韵学》王力著中华书局1981年3.《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2004年4.《汉语词汇》孙常叙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5.《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6.《训诂学概论》齐佩瑢著中华书局2004年7.《说文解字》【汉】许慎著中华书局1979年8.《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2009年第3版9.《孟子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2010年第3版10.《庄子浅注(修订重排本)》曹础基著中华书局2007年第3版11.《史记》【汉】司马迁著,【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版12.《诗经直解》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1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14. 《汉语方言学教程》,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5. 《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6. 《汉字学》,王凤阳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17. 《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苏培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8. 《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符淮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9.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0.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21.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2. 《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3. 《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24.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5. 《汉语修辞学》(修订本),王希杰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6. 《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瑞士]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7.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八

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八

第⼆节教材编写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要提⾼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有理想的教材。

对理想教材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易教易学。

但是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

正因为如此,怎样编写第⼆语⾔教材就成了第⼆语⾔教学研究中⼀个⼗分重要的问题。

第⼆语⾔教学要⾯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以及不同的教学⽬的和教学时限,因此要编写不同类型的教材。

每—种类型的教材都有⾃⼰的特点,各种类型的教材也有⼀些共同的特点。

我们这—节⾸先讨论第⼆语⾔教材的类型,在此基础上讨论各类语⾔课教材共同的编写原则以及练习的类型和教材编写的前期准备⼯作等。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单位都要⾃⼰编写教材,在多数情况下.是对教材的选择问题,这⾥谈到的有关内容也可以作为选择教材时的参考。

1.第⼆语⾔教材的类型任何⼀种第⼆语⾔教材都必须针对⼀定的教学类型、课程类型和教学对象。

就是针对同⼀种教学类型、同⼀种课程类型和同⼀种教学对象的教材,也可以⽤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法编写。

由于第⼆语⾔教学的教学类型、课程类型、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原则和教学⽅法不同,就需要编写不同类型的教材。

1.1从教学类型的⾓度分类。

我们前⾯讨论了第⼆语⾔教学的教学类型,每⼀种教学类型都要求有专门的教材。

也就是说,有多少种教学类型,就要求多少种教材。

此外.还应当有⾃学教材。

1.2从课程类型的⾓度分类。

同⼀种教学类型往往要开设不同的课程或课型,每⼀门课程或课型都应当有专门的教材。

前⾯谈到,语⾔课可以分为综合课、专项技能课和专门⽬标课等不同的课型。

专项技能课⼜可以分为听⼒、说话(⼝语)、阅读、写作等课型,这⼏种课型还可以变化为听说、听读、读写、视听、视听说,热门话题等课型;专门⽬标课有结合有关的专业内容和专门的语体或⽂体的课型,如⼝语(作为⼝语体的⼝语)、⽂学阅读、报刊阅读,新闻听读,科技汉语等,这些不同的课型都要求有专门的教材。

1.3从教学对象的⾓度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e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我们把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图形上,这四大环节属于主体结构。

我们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就是研究这四大环节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定义任何一项第二语言教学都是一种系统工程。

这种系统工程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由众多的教学人员分工合作。

它既要受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支配,又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要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就必须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和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方案。

上面所说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对象、执教者、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设施和设备,经费条件等。

教学措施包括班级的划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的确定,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教师配备的计划.教学设备的使用,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规定,等等,这些措施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有多种选择。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有限,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因此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要考虑的中心问题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在全面分析各种内外因素的基础上,从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要尽可能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

要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能够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能够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能够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以上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和选择最佳教学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设计的过程。

第二语言教学中有多种设计,例如有课程设计,教材设计。

考试试卷设计等。

为了跟其他设计相区别,我们就把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和选择最佳教学方案的工作叫做总体设计。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把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定义如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2.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上面的定义中已经包含了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

为了进一步说明总体设计的必要性,需要对几个有关的问题再作些专门的说明。

2.1选择最佳教学方案,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选择最佳教学方案,为什么要通过总体设计来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呢?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语言学习是——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

第二语言学习尤其是如此,我们对这种心理过程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第二语言教学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多种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由不同的人员分工合作;它既要遵循语言和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必然要反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的各种矛盾,例如:教和学,学习和交际,理解和表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中的语言要素和文化知识,语言诸要素和文化诸要素。

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诸要素(听,说、读、写),教学的一致性、连贯性、多种刺激的需要和教师分工,教学需要和客观条件,等等。

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形成了第二语言教学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

第二语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矛盾,不同语言的教学,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条件下的教学,又都有一些特殊性的矛盾。

无论是普遍性的矛盾还是特殊性的矛盾,都可以用不同的教学原则、不同的教学途径和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处理,但是用不同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能不同。

即使同样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用来教某一种语言效果可能很好,用来教另一种语言效果就可能很差;就是教同—种语言,在某种情况下效果可能很好,在另一种情况下效果就可能很差。

由此可见,语言教学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既是在发展中的,又是有针对性的。

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特定的条件,在综合分析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好的方法,设计出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应当能够把教和学统一起来。

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把教学需要和客观条件统—起来。

这样的工作只能通过总体设计来完成。

第四章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我们把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图形上,这四大环节属于主体结构。

我们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就是研究这四大环节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定义任何一项第二语言教学都是一种系统工程。

这种系统工程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由众多的教学人员分工合作。

它既要受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支配,又要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要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就必须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和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方案。

上面所说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对象、执教者、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设施和设备,经费条件等。

教学措施包括班级的划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的确定,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教师配备的计划.教学设备的使用,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规定,等等,这些措施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有多种选择。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时间有限,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因此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要考虑的中心问题是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在全面分析各种内外因素的基础上,从各种可能的教学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要尽可能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

要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能够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能够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能够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以上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和选择最佳教学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设计的过程。

第二语言教学中有多种设计,例如有课程设计,教材设计。

考试试卷设计等。

为了跟其他设计相区别,我们就把分析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和选择最佳教学方案的工作叫做总体设计。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把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定义如下: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

2.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上面的定义中已经包含了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

为了进一步说明总体设计的必要性,需要对几个有关的问题再作些专门的说明。

2.1选择最佳教学方案,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选择最佳教学方案,为什么要通过总体设计来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呢?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对语言规律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语言学习是——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

第二语言学习尤其是如此,我们对这种心理过程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第二语言教学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多种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由不同的人员分工合作;它既要遵循语言和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必然要反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的各种矛盾,例如:教和学,学习和交际,理解和表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中的语言要素和文化知识,语言诸要素和文化诸要素。

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诸要素(听,说、读、写),教学的一致性、连贯性、多种刺激的需要和教师分工,教学需要和客观条件,等等。

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形成了第二语言教学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

第二语言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矛盾,不同语言的教学,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条件下的教学,又都有一些特殊性的矛盾。

无论是普遍性的矛盾还是特殊性的矛盾,都可以用不同的教学原则、不同的教学途径和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处理,但是用不同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能不同。

即使同样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用来教某一种语言效果可能很好,用来教另一种语言效果就可能很差;就是教同—种语言,在某种情况下效果可能很好,在另一种情况下效果就可能很差。

由此可见,语言教学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既是在发展中的,又是有针对性的。

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特定的条件,在综合分析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好的方法,设计出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

这种教学方案应当能够把教和学统一起来。

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把教学需要和客观条件统—起来。

这样的工作只能通过总体设计来完成。

2.2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不应当互相脱节,而必须成为一个能够体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互相衔接的、统—的整体。

怎样才能使四大环节成为一个统—的整体呢?前面提到,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教学实践活动,必须有固定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必须有适用的教材;编写或选择教材也必须针对—定的教学对象,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并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成绩测试的内容也要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成绩测试的原则和方法也必须受教学原则的指导,跟教学原则相一致。

由此可见,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等不同的教学环节都要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只有保持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这几者之间的统一和一致,才能使四大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