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重点(自理全面) 人卫3版(供预防专业使用)

合集下载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老师重点知识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老师重点知识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老师重点知识傅华老师是健康教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教育家,其所著的《健康教育学》第三版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材,涵盖了健康教育学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傅华老师重点知识的重点内容,以及拓展:1. 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和意义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学科。

其目的是通过教育手段,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和促进自己的健康全面发展。

2. 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专家的目标、教育策略、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估等。

其中,健康教育专家的目标主要包括健康素养、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等。

3. 健康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素养、健康行为、健康生活、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等。

其中,健康素养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等;健康行为主要包括行为改变、行为训练、行为管理等;健康生活主要包括健康心理、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评估主要包括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等。

4. 健康教育学的实践应用健康教育学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学校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企业健康教育等。

其中,学校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课程、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等;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健康促进计划等;企业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企业健康教育计划、企业健康促进计划等。

5. 健康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健康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健康素养教育、健康行为教育、健康生活教育、健康评估教育等。

以上是傅华老师重点知识的重点内容,以及拓展。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健康教育学的相关知识。

健康教育学课程重点

健康教育学课程重点

健康教育学课程重点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原因: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繁多的社会信息刺激,使人的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

缺乏社会支持是导致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活方式相关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疾病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推动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障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

《阿拉木图宣言》将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分为:(4方面,8要素):8要素包括: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安全卫生水和卫生设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预防接种,控制地方病,合理治疗,提供基本药物。

其中,健康教育被列为8要素之首,并且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

自我保健:指人们为维护和增进健康,为预防,发现和治疗疾病,自己采取的卫生行为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决策。

健康教育的教育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它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他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

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卫生服务。

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健康。

1992年维多利亚心脏保健宣言健康管理的分类(根据服务来源不同):自我健康管理和社会健康管理。

自我健康管理:指以被管理者个人或团队自我健康管理为主,健康相关人员和机构健康管理服务为辅而进行的健康管理。

社会健康管理:社会健康管理机构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主,被管理者积极配合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为辅而进行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模式:2方面,各方面有3个部分。

管理者模式:1)个人或群体健康信息管理2)个人或群体健康与慢性病危险性评价3)个人或群体健康计划及改善指导被管理者模式:1)了解自己的健康信息2)明确自己的任务3)采取行动健康信息采集与管理的内容:生物遗传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医疗服务水平,个人医学问题。

《健康教育学》人卫第3版教案

《健康教育学》人卫第3版教案

健康教育学教案授课学期:授课地点:授课对象:授课教师:第一讲教案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教学对象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教学时间年月日第节教学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

熟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学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健康促进5大行动领域与3大策略的关系。

了解:“健康选择”和“使健康选择成为既方便又实惠选择”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意义,以及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和展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概念。

理解如下几种关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

难点: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以及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教材《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板书提纲第一讲绪论1、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4、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由数据和案例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总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性质,考核方案等。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一、健康教育学的定义二、健康教育学研究范围第二节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一、行为与健康二、健康教育学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的作用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一、健康教育的概念二、健康促进的概念第四节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一、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兴起二、卫生宣教与爱国卫生运动时期三、健康教育学科的建立与网络初步形成时期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时期五、展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作用✧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以讨论方式理解“健康教育目的是让人们做出有益于健康的选择”,而“健康促进是使健康选择成为每个人既方便又实惠的选择”。

健康教育学重点

健康教育学重点

健康教育学重点
健康教育学是指通过教育和促进活动,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和维持个人和社区健康的学科。

它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学科,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

健康教育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个人和社区的健康水平,以预防疾病和促进身心健康为出发点。

以下是健康教育学的重点内容:
1. 健康意识和知识的传播:健康教育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个体对健康的认知和了解。

通过传播健康相关的知识,例如健康饮食、锻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个人了解和认识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

2. 健康行为的培养:健康教育学致力于培养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个体形成积极参与健康行为的意识,例如定期体检、遵循医嘱、保持适度的运动等。

3. 社会环境与健康:健康教育学认识到个体的健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结果,还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重点关注社会环境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通过倡导健康政策、鼓励环境改变等方式,提高社区的健康水平。

4. 家庭与健康:家庭是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环境。

健康教育学强调家庭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帮助家庭成员提高健康素养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和行为。

5. 健康教育资源和策略:健康教育学关注如何提供有效的健康
教育资源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这包括教育材料的开发、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和评估等。

通过健康教育学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学 第三版

健康教育学 第三版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简介《健康教育学第三版》是一本关于健康教育学的教材,旨在向读者介绍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

本书由专家学者团队编写,结合了最新的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和学习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

内容概述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健康教育的专题以及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第一章: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本章介绍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包括对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定义,以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还介绍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读者提供了对健康教育的整体认识。

第二章: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健康教育的影响。

同时,还介绍了健康教育的理论模型和框架,为读者建立起对健康教育理论的基本认识。

第三章: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本章从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两个方面,对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为读者全面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

第四章: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本章主要介绍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包括健康教育的整体策略、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健康教育的媒体应用等。

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讲解,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

第五章: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本章详细介绍了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的策划、实施、监控和评估等方面内容。

通过对实施与评价的讲解,帮助读者了解健康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评价方法。

第六章: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本章重点介绍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包括健康教育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健康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组织与管理的讲解,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七章:健康教育的专题本章主要介绍了健康教育的专题,包括青少年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教育、女性健康教育等。

健康教育学重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重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边缘学科。

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索有效、可行、经济的干预策略及措施,以及对干预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的方式方法,从而服务于疾病预防和治疗康复,增进人类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5个活动领域: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加强社会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协调。

影响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因素(4类):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人的行为的5个基本要素(行为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

人类行为的6个特点:生物性和社会性、目的性、可塑性、差异性、人类行为有多种适应形式、人的行为发展与“人生三阶段”(Tips:行为发展具有连续性和不平衡性,三阶段:人生准备阶段、人生保护阶段、晚年生活质量阶段)。

行为的影响因素: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自身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几种重要的心理因素:①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②认知,③态度,④情感,⑤意志。

健康相关行为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行为: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危害健康的行为: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

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理论掌握: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行为改变阶段模式(课本P59-67)创新扩散理论(课本P81-84)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交互作用、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情绪、环境、强化。

健康教育学考试重点

健康教育学考试重点

健康教育学第一章绪论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2、影响健康的因素:①行为和生活方式②环境因素③生物学因素④卫生服务因素3、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4、健康素质: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

5、健康促进:(1)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渥太华宪章》(2)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

————Lawrence W Green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支持6、健康促进的5点策略(行动领域)①制定有利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③加强社区行动④发展个人技能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7、健康促进的内涵(选择)①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不仅是卫生部门,而是政府各部门的核心义务和职责。

②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

③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包括社会行为、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等。

④健康促进是运用多学科、多部门、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这些方法包括传播、教育、立法、财政、组织改变、社区开发,以及当地群众自发地维护自己健康的活动。

⑤健康促进强调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的全过程。

⑥健康促进是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学基础上,强调健康-环境-发展三者的整合.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①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卫生领域所有工作的基石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9、健康促进应力求通过3个主要策略促进健康的发展①社会动员②倡导与游说③协调10、纵观世界各国,健康教育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1)生物医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2)行为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3)新公共卫生或后医学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新公共卫生—-健康促进思考题1、导致许多国家医疗费用成倍增长,而无法抑制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哪一种?(B)A 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改变B 忽视了公共卫生问题C 医疗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D 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E 环境的污染2、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E)A 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B 促进各级领导健康理念的改变C 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D 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E 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3、在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关系中,以下哪一项论述是正确的?(B)A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概念是一致的B 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健康教育C 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的组成部分D 卫生宣传的内涵比健康教育更为广泛4、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B)A 环境保护B 社会动员C 健康教育D 疾病控制E 学校卫生5、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E)A 一二级预防B 二三级预防C 二级预防D 三级预防E 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6、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中,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ABCE)A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组成部分B 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C 健康促进强化了健康教育的效果D 健康教育比健康促进的内涵更为广泛E 健康促进比健康教育的内涵更为广泛7、下列哪些是健康促进的策略(全选)A 强化健康的公共政策B 创造支持的环境C 强化社区行动D 发展个人技能E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第四章健康相关行为1、健康行为: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与群体健康的一组行为.2、危险行为: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健康教育学 第三版

健康教育学 第三版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引言健康教育学是研究人类健康与健康行为的学科,该学科旨在提高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健康认知水平,并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持。

健康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健康知识、健康观念以及影响健康行为的各种因素。

第三版的《健康教育学》对健康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扩展,为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本重要的参考资料。

健康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行为变化理论行为变化理论是指以理解和改变人类行为为目标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在健康教育学中,行为变化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解释和引导健康行为的发展与变化。

常用的行为变化理论包括卫生信念模型、社会认知理论和阶段理论等。

•卫生信念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的健康行为取决于其对健康问题的认知、对行为结果的评估、对行为障碍的感知以及对个体行为效能的信心。

•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学习和行为变化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模仿和自我调节来实现的。

•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变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包括预 contemplation、contemplation、preparation、action和maintenance等阶段。

健康促进理论健康促进理论强调以积极的方式促进人们的健康和幸福。

在健康教育学中,健康促进理论提供了一系列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建立健康行为的自信心,并创造支持健康行为的环境。

•社会认同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健康行为受到社交环境的影响,因此应鼓励个体参与积极的社交互动,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生态学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的健康行为受到多个层面的因素影响,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等。

因此,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的实践方法在健康教育学中,实践方法是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通过有效的实践方法,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实现对个体和社会群体的健康认知提升和健康行为改善的目标。

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是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学重点第一章绪论大纲:●健康和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目的和任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健康教育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第一节健康和影响健康的因素一、健康的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了三维健康概念:“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对三维健康概念作出解释:“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是要具备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好状态”。

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健康的三个维度:1、躯体维度 (physical dimension)躯体维度是指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状态。

它包括:对疾病的易感性、体能、体重、协调性、耐力、视力、听力及病后的康复能力。

通常这个维度是最重要的,长期以来人们将躯体维度的状态作为衡量健康的唯一指标。

2、心灵维度(spiritual dimension)心灵一词的内涵包括:信心、信任信仰、信念。

从健康意义上讲,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必要的信心和自信就能把健康的信念转变成促进健康的行为,他就会保持健康心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增进健康。

3、社会维度(social dimension)个体自出生至死亡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其生存的社会,实际上社会维度的具体体现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就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

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健康服务因素第二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大纲: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国际健康促进运动的发展一、健康教育WHO健康教育处前处长慕沃勒菲(A.Moarefi)博士认为:“健康教育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人都尽力做好本身或为集体应做的努力;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首席专家田本淳给健康教育下的定义是: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1、定义: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教育的四个特点A. 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健康教育的理论是由多门学科发展而来的。

健康教育除了具有自然科学特征外,也具有社会科学的特点。

B. 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目标:健康教育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确立的,改变人们不健康C. 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健康教育要达到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健康信息传播、教育和干预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

D. 注重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健康教育项目应从科学的设计开始。

通过深入到人群和社区中去调查,发现人们存在的健康问题后进行诊断、分析,而建立的健康教育项目的主要内容、方向和目标。

对健康教育项目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也是健康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3.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联系:我国目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仍可称为卫生宣教➢区别:a、比之过去的卫生宣教,健康教育明确了自己特定的工作目标,促使人们改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b、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

c、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学科和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 健康教育的作用A.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或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把健康知识转变成健康行为,除了要有相关的知识外,也需要技术和技巧。

B.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今有45%~47%的疾病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21世纪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要达到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目的,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只有通过健康教育,这是发达国家在同慢性病长期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C. 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预防与行为相关的传染病当今某些流行严重的传染病虽然是微生物引起的,但也与人类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

例如:艾滋病、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典型肺炎、痢疾等传染病就直接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关。

因此,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广泛传播预防知识,干预高危行为,是预防行为相关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D. 通过健康教育能有效维护大学生心身健康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维护大学生的心身健康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展健康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心身健康的最有效途径。

通过对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健康教育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

E. 健康教育能满足全社会人群对保健知识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希望能够在精神和心理方面获得帮助和指导。

健康教育就是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人民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战略上,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战略一种手段。

5. 健康教育学A. 定义: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的一门学科。

健康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群体及社区。

研究内容为信息获得、整合和传播。

健康教育是由医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社会市场学等学科理论相互融合,并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立学科特点的一门交叉学科。

B. 健康教育学的内涵有五个特征:(1) 以交叉学科为基础,具有专门的研究领域。

(2) 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服务,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人们日常保健相联系的桥梁。

(3) 以预防为主,以促进健康为宗旨。

(4) 通过广泛的教育,影响或改变人们的行为,是社区服务不可缺少的项目。

(5) 健康教育与普及教育不同,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

二、健康促进1. 定义: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方式向有利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促进的定义是:“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2. 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1) 健康促进不仅局限于某一部分人群或某一疾病的危险因素,而是涉及整个人群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2) 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更强调一级预防。

(3) 健康促进强调通过健康教育激励个人自觉参与的意愿。

健康促进不仅包括健康教育的行为干预内容,还包括支持行为改变的政策、经济、法规等策略,健康促进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事业。

3. 健康促进的内涵(1)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不仅仅是卫生部门,而是政府各部门的核心义务和职责,并由社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共同承担。

(2)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

(3)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包括社会行为、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等。

(4)健康促进运用多学科、多部门、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5)健康促进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和各种群体有组织的积极参与。

(6)健康促进是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基础上,强调健康-环境-发展三者的整合。

4. 健康促进的五个行动领域:•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具体解释:A.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多样而互补: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改变●政策: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无比重要,非卫生部门制定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包括政策、财政、法规、税收以及组织保障等,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做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B. 创造支持性环境●创造安全、舒适、满意、愉快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环境包括:家庭、工作和休闲地、当地社区,以及人们获得健康资源的途径●营造健康的支持环境的要素:政治行动(发展和完善相关的法律)、经济行动(鼓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C. 加强社区行动●社区群众的参与是社区行动的核心●充分发动整个社区的整体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社区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进一步挖掘社区资源,帮助社区民众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D. 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帮助人们提高健康选择的技能●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和环境,不断地从生活中学习健康知识,有准备地应付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通过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相关的知识促使个人行为改变,政府制定政策保证社会环境改变有利于健康●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最大健康潜能●为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E.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卫生是服务(医疗服务、预防服务、健康教育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满意度与反应性●健康促进的卫生服务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共同分担●健康促进是人类当前防制疾病的总体战略●健康促进包含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中最活跃、最具建设性的成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健康促进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目的和任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和任务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卫生领域所有工作的基石—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与过去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急性传染性疾病——相比,慢性疾病目前尚不易治愈、病程长。

原因:病因复杂且目前尚不清楚;往往与遗传因素、环境中的各种有毒有害因素和自身行为有密切关系。

因此,必须注重预防保健;有效的预防可以避免或推迟疾病的发生2. 是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A. 疾病的诊断治疗费用是昂贵的;* “高、精、尖”的诊断治疗设备价格昂贵* 寻找、合成新的药物代价昂贵B. 疾病给自身和家庭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C. 疾病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明显的。

——纷繁复杂的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因素可分为四类:●人类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医疗保健因素——其中,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所占比重达40% -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