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基础

合集下载

音乐美学硕士培养方案

音乐美学硕士培养方案

音乐美学硕士培养方案音乐美学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音乐美学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音乐理论和美学基础知识,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音乐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创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毕业生具备以下主要能力:1. 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和美学基础,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

2. 具备较高的音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独立的音乐研究和创作。

3. 能够运用音乐美学理论和方法指导音乐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4. 具备跨学科的研究能力,能够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入合作,推动音乐与其他艺术领域的交叉融合。

二、课程设置1. 音乐美学基础课程包括音乐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人文思考和社会意义的理解能力。

2. 音乐理论专业课程包括调式和赋格、和声学、作曲技法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结构和构成要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音乐史专业课程包括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学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历史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4. 音乐研究方法课程包括文献综述、调查研究、统计学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5. 实践课程包括音乐教学实践、学术交流和创作实践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三、研究生训练1. 研究生课程:学生需要修读相应的研究生课程,并达到相应的学分要求。

2. 学术论文: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对某一特定的音乐美学主题进行深入研究,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

3. 学术导师指导:学生将由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导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进行研究工作。

4. 学术交流活动: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并有机会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四、学位授予学生需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论文要求,并通过学术考核,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方可获得音乐美学硕士学位。

艺术学必读书目

艺术学必读书目

艺术学必读书目:.黑格尔:《美学》(共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

.王士达等著:《各门类艺术的特征》,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谭霈生著:《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欧纳斯特?林格伦(英国):《论电影艺术》,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M?兰福德(英国):《世界摄影史话》,中国摄影出版社1986年版。

.卓菲亚?丽莎(波兰):《论音乐的特殊性》,上海文艺出版社。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论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论》,同上书。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同上书,第四卷。

.列宁:《哲学笔记》(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三联书店1973年版。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西方文艺理论重要论著.《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音乐美学基础考试笔记(安师大09小教)

音乐美学基础考试笔记(安师大09小教)

绪论音乐美学概论1、远古时代关于音乐的种种传说暂且不论,仅有著述可考的,在我国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到3世纪的古希腊时期。

2、第一次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尔特,他写过一本题目叫做《论音乐美学的思想》的书。

3、音乐美学的概念: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

4、音乐美学的方法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第一章音乐的感性材料1、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体现这种艺术的特征的基础,也是构成艺术美的基本要素。

2、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这一中介因素就是表现,它的具体方式包括模仿、象征、暗示等。

3、音乐的感性材料—声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声音,而是一种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

第二章音乐的形式1、音乐的基本要素:音色,音高,音强,音质。

2、曲体组织:把音响按照一定的规律有序的组织起来,成为短至段落、长至篇章的艺术结构,这种符合一定逻辑的结构,在音乐学科中被称为“曲体”,它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和形态。

3、联结信息:即和其他事物的联系中的音乐意义。

(1)指向性内容:是指音乐形式以外的内容或蕴含内容所对应的音乐以外的内容。

(2)作曲家的用意:即作曲家的观念、想法赋予音乐的意义,可以看做是特殊的指向性内容。

(3)文化意义:文化传统赋予音乐的意义,是音乐自然携带的意义,但是这种意义并不都是蕴含性内容所表现的,而主要是音乐和音乐之外的其他文化事物联结产生的。

第三章音乐的内容第四章音乐的创作1、音乐创作:从美学意义上讲,音乐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的具体方式是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音响的形式。

2、音乐创作的写景手法:模仿;同构联想法;经验联想法;音乐定式法。

音乐美学基础最新版本ppt课件

音乐美学基础最新版本ppt课件
音乐美学基础涉及音乐艺术的多个方面。首先,音乐感性材料具有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通过模仿、象征和暗示来表现。其次,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独特,以时间为表象,空间为幻象,运动为假象。在表现情感上,音乐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是类型与个性的统一。音乐创作过程是将情感转换为具有特定形式的音乐信息,具有目的性、约定性和可变性。此外,音乐还承载着审美、教育、认识和实用等性,包括现代与后现代音乐中美的样式与非美的样式,以及回唤音乐美的必要性。美的音乐必须满足感性、有序性和丰富性三个基本条件。

西安音乐学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西安音乐学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西安音乐学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艺术学理论各专业【业务一】艺术综合基础理论参考书目(说明:除报考中西艺术史的考生不得选“中西艺术史”之外,其他方向考生可从以下三个科目中任选两个科目参加考试)1.艺术学基础理论(1)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第 3 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 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中西艺术史(1)杨先艺:《中国艺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魏建新:《简明西方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艺术批评王美艳:《艺术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业务二】参考书目中西艺术史1.杨先艺:《中国艺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魏建新:《简明西方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美]温尼·海德·米奈著、李建群等译:《艺术史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艺术哲学(美学)1.杨辛、甘霖等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艺术民俗学1.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张士闪、耿波:《艺术民俗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3.陶思炎等著《民俗艺术学》,南京出版社(2013)艺术社会学1.(英)亚历山大著,章浩、沈杨译:《艺术社会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2.(匈)阿诺德·豪泽尔著,居延安译编:《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3.宋建林著《现代艺术社会学导论》,知识出版社(2003)艺术教育学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9)2.莫雷:《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4.邓晓芒:《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艺术创意与策划(艺术管理)1.谢梅、王理编著:《文化创意与策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田川流编著:《艺术管理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3.厉无畏主编:《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2006)4.胡惠林著:《文化产业学》(第 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艺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管理)1.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1.于海广、王巨山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艺术传播及翻译1.温秀颖:《翻译批评 --从理论到实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2.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大卫-马丁等著,缑斌主译:《艺术中的人文精神》(第 8 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音乐文学1.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史》,漓江出版社(2002)2.陆正兰:《歌词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音乐学各专业【业务一】音乐学综合理论参考书目(说明:音乐学各专业方向,除报考方向业务二科目外,其他四门科目选三门科目参加考试)1.沈璇、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2.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4.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俞人豪著:《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业务二】参考书目西方音乐史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余志刚译:《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西方音乐作品研究1.(德)H.艾格布雷特著,刘经树译:《西方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7)3.沈璇、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中国音乐思想史、中国音乐美学史1.罗艺峰:《中国音乐思想史五讲》,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修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4.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中国传统音乐研究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3.程天健:《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修订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西安鼓乐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2.程天健:《西安鼓乐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中国古代音乐史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2.童忠良:《中国传统乐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3.曾金寿:《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习指要》,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201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陈聆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 20 世纪》,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汪毓和:《音乐史学研究与音乐史学批评》,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参考资料》,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0)中国当代音乐研究1.梁茂春、明言:《20 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2.居其宏:《共和国音乐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3.梁茂春、项筱刚等:《中国音乐论辩》(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艺术卷),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中国琴学1、查阜西:《查阜西琴学文萃》,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2、顾梅羹:《琴学备要》,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3、李明忠著:《中国琴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2000)4、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中华书局(2010)敦煌乐舞研究1.史苇湘:《敦煌历史与莫高窟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2.高德祥:《敦煌古代乐舞》,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3.(日)林谦三:《东亚乐器考》,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4.孙景琛:《中国乐舞史料大典》,上海世纪出版社(2015)音乐考古1.王子初:《中国音乐考古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2.方建军:《音乐考古与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3.李纯一:《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文物出版社(1996)4.王清雷:《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音乐文化遗产与博物馆1.《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考古学十八讲》,张宏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3.《博物馆陈列艺术》,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编,文物出版社(1997)4.《文化遗产学概论》,张昕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音乐编辑学1.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基础》(初级),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5)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实物》(初级),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5)音乐文献学1.郭小林,胡扬吉:《音乐文献学与音乐文献检索》,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2.潘树广等:《文献学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张大可:《中国文献学》,商务印书馆(2013)4.王小盾:《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作曲1.(奥)阿诺德·勋伯格著,吴佩华译:《作曲基本原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申克:《自由作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3.欣德米特著,罗忠镕、姜丹译:《作曲技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4.郑英烈:《序列音乐写作》,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和声1.斯波索宾等:《和声学教程》(增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2.桑桐:《和声理论及应用》,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复调1.陈铭志:《复调音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2.陈铭志:《赋格曲写作》,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3.段平泰:《复调音乐》(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4.斯克列勃科夫:《复调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5.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曲式与作品分析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2.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3.魏纳·莱奥:《器乐曲式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4.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5.姚恒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配器1.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全二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2.瓦希连科:《管弦乐配器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3.施咏康:《管弦乐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电子音乐作曲1.杨士颖:《计算机音乐制作与数字音频》,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2.胡泽:《数字音频工作站》,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视唱练耳1.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2.郑敏:《现代音乐视唱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3.王光耀、权思:《多声部听写与立体节奏训练326例》,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4.中国音乐学院:《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第八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徐敬行:《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音乐教育学1.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罗伊斯·乔克西著许洪译:《二十一世纪音乐教学》,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03)※※※※※※※※※※※※※※※※※※※※※※※※※※※※※※※※※※※※※※※※※※※※※※※※※※※※※※※※舞蹈综合理论1.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刘青弋:《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肖苏华:《中外舞剧作品分析与鉴赏》,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舞蹈美学基础1.袁禾:《中国舞蹈美学》,人民出版社(2011)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音乐表演专业】各方向业务一:中外音乐史参考书目1.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沈璇、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目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2.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3.(匈)魏纳·莱奥著,张瑞译:《器乐曲式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音乐美学基础

音乐美学基础

填空题:一。

、音乐美学历史:我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西方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二、我们学习和研究过程要坚持哪些原则: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统一。

三、音乐艺术特征基础是什么?构成音乐艺术材料体现?音乐艺术材料体现是什么?通过声音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体现这种艺术的特征的基础,也是构成艺术美的基本要素。

音乐的感性材料—声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声音,而是一种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

四、音乐声音作为一种艺术和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怎样的体现?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这一中介因素就是表现,它的具体方式包括模仿、象征、暗示等。

象征暗示组织过程中的特征音乐材料包括(音乐高低、音乐强弱---成正比例关系、音乐音乐、音乐音质-----色彩长短音乐想象的源泉,1外在体验,2内在体验,3艺术体验音乐表演者必须具备素质:良好音乐感觉;适于音乐表演的良好生理条件与高度灵敏的身体协调能力;良好的音乐记忆力。

音乐创作受什么影响(审美经验)美学是谁提出来的?(鲍姆嘉通)音乐实质上的分配节奏节拍强弱噪音是色彩性的影响。

美的品味:(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结合)音乐的功能:艺术功能、使用功能、教育功能名词解释: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是以研究音乐美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音乐审美:音乐表演: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功能:是潜藏在事物内部中的功能因素,这可以说是事物的功能产生的客观条件。

灵感:是创造性想象活动进行到某一阶段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它是想象的一部分,是一种与自我意识相对的无意识的心理行为,灵感具有突发性、创造性和现实性。

音乐美学基础课件

音乐美学基础课件

三、非对应性 1、模仿性——对现实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某种声 音的模仿(音色、高度、力度、速度) 2、象征性和暗示性 (1)象征: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 和它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 (2)暗示:即不去指明它,而是靠人自己去理解。 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 象。
第五节 音乐社会功能的特殊性
一、审美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认识功能 四、实用功能: 1、在集体生活劳动过程中发挥作用 2、在医疗中发挥作用 3、在商业宣传中发挥作用——广告音乐
第六节 音乐艺术现象的复杂性
一、音乐艺术样式的丰富性 1、20世纪音乐观念的多元化 (1)音乐概念的泛化 西方专业音乐发展的宏观线索是:传统有序— —现代有序——后现代无序与多元化。 在专业创作观念中,存在三种音乐:即审美的 音乐、“表现”的音乐和游戏的音乐。游戏的 音乐包括现代主义的大部分形式主义和后现代 主义的一部分“多元风格”或“复风格”,即 多风格的 感性材料的特殊性 存在方式的特殊性 表现情感的特殊性 创作过程的特殊性 社会功能的特殊性 艺术现象的复杂性
第一节 音乐感性材料的特殊性
感性材料:艺术作品的感性材料是一种艺术 媒介。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才是感性材 料。 一、非自然性——创造性 二、非语义性——表情性
2、西方现代与后现代音乐中美的样式与非美的样 式 现代主义音乐的两面性:既违背传统的美,又 追求新的秩序;新有序可能被接受为新的美, 也可能永远被感受为不美的东西。 后现代主义音乐有两种:一种是明确反形式、 反美的;另一种是多元并存的“什么都行”。 后一种也可能被感觉为美或不美。
二、回唤音乐的美 1、音乐的美是人的本质需要 2、音乐艺术发展的生态观 (1)音乐作品个性特点的合理张扬。 (2)音乐各种功能功用的并存并举。 美的音乐,必须具有满足感性、有序性、丰 富性三个基本条件。

“音乐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

“音乐美学基础”教学大纲.doc

《音乐美学基础》教学大纲(样稿)课程代码:(黑体、小四)学时:36课程名称:音乐美学基础学分:2适应专业:音乐学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音乐美学是从哲学高度对音乐,特别是音乐本体、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音乐审美等方面进行思考和阐释的理论学科,是音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课的开设,目的在于加强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的属性、特征、功能和价值等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训练学生的哲学思辨的能力、理论阐释的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美学研究能力和对音乐现象进行美学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年限与学时一学期,总学时36,周学时2,学分2。

三、教学形式与措施1. 教学形式集体课堂授课。

2. 作业安排作业形式:写作,讨论。

数量要求:写作:完成一篇论文,不少于3000字;讨论:2 — 4课时。

质量要求:有自己的见解,有哲学思维,有逻辑的论证,有一定深度。

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探讨音乐的本体、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音乐的语言、音乐的审美、音乐与文化之关系等问题,侧重从解释学角度对音乐美学作系统的建构和描述,并突出音乐美学的意义阐释功能。

2. 课时分配本课计讲授16周,讨论2周,每周2学时,写作论文2周,计20周。

具体分配如下:第1-2周第一章音乐美学的学科性质第3-4周第二章音乐美学的文化基础第5-6周第三章音乐美学的价值论1、文化价值论的错位2、价值认定的原则第7-8周第四章音乐美学的方法论1、从思辨、分析到阐释2、阐释的意义、类型与方式第9周专题讨论(一)第10-13周第五章音乐形态1、作品的存在方式2、音乐的形式规律3、内容及其表现方式第14-17周第六章音乐的审美1、音乐的风格2、音乐的美3、韵味与意境第18周专题讨论(二)五、教学考试与检查1.考试要求对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有较全面的掌握,并能运用到对具体音乐形态和音乐现象的分析研究之中。

考试形式:写一篇小论文,字数在2000左右。

技能要求:对基本原理的深入领会和对音乐现象的理论阐释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美学基础”课外作业作业一1、音乐感性材料的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对我们理解音乐有何帮助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其中非对应性特征又分为模仿、象征、暗示。

音乐的模仿主要指用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象征就是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它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所谓暗示就是不去指明它,而是靠人自己去理解。

这些特征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去理解音乐,它就是人们理解音乐的一中介因素,通过它,人们可以依靠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活动去理解音乐。

当我们在说一种艺术美或者一部艺术作品美的时候,首先总是针对构成这种艺术或这部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而言的。

比如:我们说音乐美,首先总是指音乐的声音美。

我们说绘画美,首先也是指绘画中的颜色和线条的美。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它给于人的印象总是从构成它的物质材料开始,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性质也都是从其物质材料的性质为依据。

我们说音乐是听觉艺术,是由于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声音是依靠人的听觉去接受的。

我们说绘画是视觉艺术,也是由于构成绘画的物质材料颜色是依靠人的视觉去接受的。

所以,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体现这种艺术的特征的丛础:也是构成艺术美的墓本要素。

这种构成艺术的物质材料与一般的物质材料(如:作为实用性物品的物质材料)不同,它并不是作为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物质故础,而是一种作为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精神基础。

.它和人们的心理活动,诸如知觉、感觉、情感等发生直接的作用。

有一些物质材料,如织布用的棉纱、加工食品用的粮食、作为姗破用的炸药等等,它们都是直接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它们.明显的特征是实用性,与人的生物行为发生直接的或问接的关系。

2、音乐音响与自然音响和语言音响存在怎样的关系?音乐音响与自然音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音响和音乐音响发生关系的接触点,表现在作为表达概念时的从属因素方面,即语言的表情音调以及诸如喜笑、痛哭等。

音乐音响和自然音响在审美上有一定的联系。

音响是指除人声与音乐之外的一切声音,它包括自然音响:风声、雨声、水流声、海涛声、鸟鸣虫叫声等;动作音响:人的喘息声、脚步声、打斗声、开门关门声等;机械音响:汽车声、火车声、电话声、钟表声等;特殊音响:枪炮声、爆炸声、追逐声以及各种经过变形处理的非自然音响等等。

音响在影片中的作用首先是再现和还原现实生活的声音状态,增加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比如《邻居》开头,画面还未出现,就传来广播报时的声音:“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12点正。

”接着,破旧的楼道里顿时热闹起来,水流声、切菜声、炒菜声和着人们的交谈声和脚步声,紧张而拥挤的筒子楼里的逼真展现在人们面前。

影片利用音响来营造一种氛围,故事就在这种特殊的氛围中展开。

其次,音响作为一种艺术元素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它即可以和画面一起成为营造戏剧情境、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又可以通过某种艺术处理而传达出某种特殊的意味。

比如瑞典影片《魔术师》的开头,表现夏日傍晚时的场景,一辆马车在森林中行进,此时车夫的吆喝声、车厢下弹簧的吱吱声、马蹄敲打地面的得得声,还有飞鸟的怪叫声、青蛙的呱呱声、树林的沙沙声、风的呼啸声等等,各种奇异的声音混合在一起,给落日下的森林、沼泽、道路增添了风雨欲来的浓烈气氛。

这不仅渲染出一种阴郁恐怖的情调,也给观众带来了很多联想和期待。

再如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音响效果,来实现影片对现代战争的思考和人类本性的剖析。

影片一开始,快速旋转的风扇幻化成军用飞机的螺旋桨,震耳欲聋的声音与橘红色的火海叠化在一起,把人带到了一个梦魇般环境之中。

影片出色的音响效果极具表现力地展示出了战争的一切疯狂、诱惑力、荒诞性、虚伪、残酷和恐怖,使得影片成了一部充满激情、风格独特的战争史诗。

导演科波拉说:“我最终的理想,就是带领观众去体会一场他们未曾经历过的战争经验,然后令他们与那些曾经身临其境的人产生同样的内心反映。

”(此外,音响自身的加剧或停止也能制造戏剧性效果,比如日本影片《砂器》中,当钢琴协奏曲“宿命交响曲”的乐音一落,场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但演奏者和贺英良却因过于激动和体力不支,勉强地站起来面对台下,此时画面上只有人们鼓掌的动作而没有掌声,直到他逐步恢复了平静,他才被这种热烈的声音所感动。

《邦尼和克莱德》的结尾,在激烈的枪战开始之前,邦尼与克莱德相互对视,画面一片寂静,这种片刻的“无声”会让接踵而至的强音更具有冲击力,由于无声的瞬间和有声的高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必然会产生令人震惊的效果。

1、音乐基本要素与音乐复合要素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

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

音乐基本要素指的是音乐声音存在的独立的单一性的要素,是未经组合的要素,音乐复合要素指的是经过特定的组织手段组合的要素。

音乐基本要素中的音色、节奏、音程等就犹如机械的零件,它们各自都不可能代替音乐形式的整体,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通过旋律、和声、复调等一系列组织手段,把各类基本要素综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一个独特的、其他事物所不具有的形式整体。

2、音乐基本形式与音乐组织形式各有哪些?音乐基本形式:音高、音强、时间、音色音乐组织形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配器1、音乐性的内容和非音乐性的内容各有哪些?音乐性内容:音乐中的基本情绪、音乐中的风格体系、音乐中精神特征。

情绪:音乐情绪一般有激越、明朗、抒缓。

不同风格和节奏的音乐有不同的调节情绪作用,激发音乐情绪培养音乐能力。

音乐也是有情绪的,人的情绪在不断的变化,音乐的情绪却是良久的,有多久,久到当你的情绪改变时音乐情绪依然如旧。

风格:风格的变化和情绪的升华密不可分: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巴洛克音乐、乡村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重金属音乐、朋克音乐、电子音乐、灵乐。

具体音乐风格:R&B\HOUSE \Britpop\Trip-Hop\Gangsta Rap\Synth Pop\ORCHESTRA (管弦乐团)\CHAMBER POP (室内乐) BOSSA NOVA (巴西音乐)\ CLASSICAL POP (流行)\ACAPPELLA (清唱)\WORLD MUSIC (传统音乐)\DREAM-POP (流行)\NEW AGE(新世纪)\Electrophonic Music (电子音乐)\ Techno (高科技舞曲)\Ambient (情境音乐)\Trance (迷幻舞曲)\Psychedelic Trance (印度)\Big-Beat (大节拍)\Chill Out (冷却音乐)\Hard Rock (硬摇滚)\Psychedelic(迷幻音乐)\Alternative Metal(另类金属)精神:音乐,是一种模糊的物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火。

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疯狂的追求力量的人,他们都会爱上音乐并且离不开它,音乐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

有了音乐,便有了我们,便有了疯狂的追逐激情的人。

真实的音乐及其精神原始地存在于一场真实的演奏和聆听里;就像建筑艺术里的精神最终存在于建筑中,而不是在它的设计图纸里。

有关音乐精神的谈论,可能使我们以更宽广的心境去接近欧洲古典音乐,从一些新的角度来谈论音乐,了解音乐存在的更多可能性,把音乐从有限知识和理智理解力中解放出来。

让更多抱有不同愿望的人们以不同方式走进音乐王国,领略人类一份美妙的精神。

非音乐性内容:音乐中绘画性内容、音乐中文学性内容、音乐中体现出的感情内容。

3、音乐性的内容和非音乐性的内容之间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对我们理解音乐有何帮助。

音乐性的内容是一种直觉、非想象的自律性的内容,即可听的内容,它是音乐中客观的内容因素。

而非音乐性的内容是非直觉的、想象的,即可视、可思的内容,它需要依靠主观的想象去实现,因此,也是音乐中带主观色彩的内容因素。

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音乐,感受到作曲家的感情,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体系、精神特征等,能让听众发挥想象力去想象乐曲所要描绘的画面,还有表达的文学性内容,去感受音乐中体现出的感情。

1、音乐表演的性质与作用各有哪些?音乐表演是音乐的再创作活动。

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

它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等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对乐曲做出不同的解释和表现,从而给听众以不同的影响和感受。

性质:音乐是一种必须通过表演才能被我们欣赏的艺术样式,是在一度创作基础上赋予音乐作品以活的生命的二度创作。

作用:音乐表演通过作曲家的实践使它转变成感官的可以体察到的物质性的、实在的表现。

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音乐表演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听众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要引导听众健康、积极地欣赏音乐。

2、想象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想象力是音乐创作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艺术家才华的体现。

作曲家要在现实与音乐之间建立联系只能依靠想象作为中介。

想象以人们记忆中的表象为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和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在音乐中,直接由这些耳的意识的作用过程而激发的思想和画面的因素愈多,作品的表现力则愈富有诗意和创造性,同样,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和程度也正是取决于音乐家在接收这些印象时的敏锐程度和想象力水平,这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这些表象对音乐创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看到了由这些表象“凝练后形成的”音响形态将与“思想和画面”发生联系。

1、音乐功能有那三个层次?音乐功能的三个层次即非倾向性功能、审美功能和倾向性功能2、为什么说审美功能在音乐的三个功能中最为重要?美在音乐诸多范畴中最具有普遍的性格,儒家美学强调音乐审美活动是一种“修身,齐国,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社会行为。

音乐的审美作用从德育上是显而易见的,先秦儒家诸子认为重视“乐教”可以使整个社会“移风易俗”可以“善民心”,具有“教化”作用,他们深知音乐审美作用的重要性和其不可代替的德育功能。

无论音乐具有哪些功能,人们都是出于审美目的去倾听音乐的,审美是人与音乐的本质关系,是音乐的独有价值之所在1、音乐欣赏性质是什么?有何特点?性质: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并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特点:音乐欣赏不仅是一项审美实践活动,还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它既是音乐实践的最终目的,又是推动时代音乐发展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