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地理全国卷三【word版有详解】

2016地理全国卷三【word版有详解】
2016地理全国卷三【word版有详解】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文综地理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 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答案】1.D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纺纱厂是劳动力导向性产业,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即工资)所占比重大;结合材料中“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可知,该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说明主要原因是在越南或者巴基斯坦建厂,劳动力价格较低。故选D。

2.美国棉花生产高度机械化,投入高,成本高,排除A;“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说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排除B;从材料可知,我国在国外建纺纱厂的市场主要是我国,排除D。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更优,故选C。

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最近的实事为切入点,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知识点。“纺纱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事实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以及材料中“中国、越南和巴基斯坦、美国的纺织行业工人工资由低到高依次为越南和巴基斯坦、中国、美国”这一有用信息的准确获取是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第1题较为容易;而第2题考生可能容易在“美国农业发达,高度的专业化、机械化”的知识基础上误选A选项,题干中“主要”两字很关键,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内部交易成本较低,因此“投资环境”才是该企业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的主要原因。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4.A 5.C 6.D

【解析】

试题分析:

今后,上海市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故选D。

考点:城市化的进程。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上海市产业转移和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第4题中B选项明显是无关选项,可直接排除;“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逆城市化即城市人口向周边迁移的原因,然而,这不是“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理清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异同,理解城市化、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的关系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教材重要概念的理解,注重教材重要概念间关系的梳理。第5题是第4题的拓展和延伸,上海市向外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周边中小城市承接来自上海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因此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大量流入。第6题,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后,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结合材料中“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信息可作出判断。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图1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7.B 8.C 9.D

【解析】

试题分析:

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

考点:河流、水循环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理解上述关系,第7、8小题可迎刃而解。第9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

图2

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答案】10.B 11.B

考点:青藏地区和冰川

【名师点睛】在地球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该组试题的设置即基于这一背景。考生无需掌握关于地质历史上冰期的相关知识,能够从材料中准确的获取有效信息并掌握“青藏高原处于不断隆升状态”这一地理常识即可解决该组试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各山地的形成均是板块碰撞导致地壳抬升的结果,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时间越早。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注意把握课本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从宏观上把握高中地理的内容,在解题时教材知识能够信手拈来,问题才可迎刃而解。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图6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分)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标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4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4分)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2分)水网稠密,水运便利;(2分)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2分)对雨林环境破坏大。(2分)

(3)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2分)旅游开发与营运成本低,经济效益好;(2分)

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2分)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2分)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2分)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不得超过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可抓住文字材料中“两岸植被繁茂”,图片材料中的纬度、等高线等信息,从流域内的气候、地形、外力作用等方面回答。

考点:河流水文特征、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文字材料构建真实情景,信息呈现方式较为新颖,同时也切合了中学地理应贴近生活、“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课程标准理念。以地球上某一区域为切入点,分别考查了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等高中地理主要知识点。考生抓住“两岸植被繁茂”、“岸边的沼泽”、图中的纬度、等高线等信息,可推断出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自然环境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平原丘陵地形、河流沉积作用强等;社会经济特征——人口少、经济落后等。区域环境特征影响甚至是决定了区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该地区是否应该拓展旅游观光业,考生可从该区域发展旅游观光业的条件和发展旅游观光业可能给该地带来的影响等方面作出辩证分析。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图7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3分)

与谁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3分)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3分)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分)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2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2分)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2分)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4分)

【解析】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名师点睛】生态文明建设是近年来的重要话题,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也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知识模块,该组试题以此为基础,设置了“与煤炭、水能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四个问题,重点考查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是教材中“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人教必修三)”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考生应注意材料中“地理位置”、“沙漠”、“隔壁”等有用信息的提取。其中第(2)问考查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若误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作出回答,则不仅浪费宝贵的考场时间,而且可能造成评卷时的误判,从而导致失分。因此,沉着认真的审题,回答时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的组织语言,也是综合题得高分的关键。考生应在平时测试中有意识的注意到上述问题。

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图10),又称枫桥香榧。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图10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

【答案】

原因:附近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区域交通便利;(4分)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3分)品牌影响不大,难以吸引省外游客。(3分)

考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名师点睛】香榧是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古老珍稀物种,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坚果,有“坚果之王”的美誉,在宋代就是朝廷贡品,历朝历代都是珍稀物产。2015年11月7日9时,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文化活动中心,2015诸暨市香榧文化节启幕。基于这一背景,出题人在简单介绍诸暨香榧文化的基础上,采用图片形式展示了诸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信息,设置了“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是高中地理选修“旅游地理”模块的重要知识点,考生可从旅游资源的价值、独特性和非凡性、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以及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客源市场、基础设施和地区接待能力等方面作出分析。

43.[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图11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图11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4分)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3分)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子啊好发生频率也较低.(3分)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北部水旱灾害发生年份明显多于南部地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分别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河南省南北方水旱灾害的空间差异。

考点:水旱灾害的成因。

【名师点睛】该题以河南这一区域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属于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防治”模块的常见问题,难度相对较小。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等方面分析,结合图中信息不难做出回答。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因此河南省地处我国南方和北方两大地区的过渡地带,省内南部和北部自然环境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气候差异是造成河南省男北部水旱灾害差异的主要原因。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直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育苗等。(4分)

(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两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考点: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和保护措施。

【名师点睛】近年来,“鱼”成为高考地理特别青睐的对象。长江刀鱼味道鲜美,价格昂贵,其数量近年来不断减少,因此其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这一实事,出题人设置了“长江刀鱼衰竭的原因和保护措施”这一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环境问题成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的能力。刀鱼数量减少一方面应“归罪”于人类的过度捕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刀鱼生存环境的破坏。地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一般应根据其形成原因来回答,例如,针对过度捕捞,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是禁止过度捕捞;针对河流污染,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是治理河流污染等等。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2016年全国卷3(地理)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全国Ⅲ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D】 A.离原料产地较近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C】A.原料价格B.劳动力价格C.投资环境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B】 A.原料使用量B.劳动力使用量C.运输量D.设备费用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卷1地理部分

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地理卷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2016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一卷高清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

2016高考地理全国卷1 加详细解析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2016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3地理部分word高清版

绝密★启封前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3地理部分word高清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答案】1.D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纺纱厂是劳动力导向性产业,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即工资)所占比重大;结合材料中“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可知,该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说明主要原因是在越南或者巴基斯坦建厂,劳动力价格较低。故选D。 2.美国棉花生产高度机械化,投入高,成本高,排除A;“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说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排除B;从材料可知,我国在国外建纺纱厂的市场主要是我国,排除D。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更优,故选C。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一卷)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 一、本卷11个小题,每题4分,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4分)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2.(4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4分)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4.(4分)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5.(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6.(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4分)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8.(4分)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9.(4分)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二卷)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 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4分)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4分)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如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4分)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4.(4分)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5.(4分)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 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4分)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7.(4分)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8.(4分)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如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4分)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10.(4分)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11.(4分)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2016年全国卷2地理答案及解析

2016高考(新课标II)地理答案及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陈禄春 第Ⅰ卷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 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解析】本题组考查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和意义 1.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以获得“中国地理标志”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为中心,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 2.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答案】1.B 2.C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2016年全国卷(3)地理解析

2016年高考全国卷(3)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陈禄春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 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解析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区位的差异。由“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可知,越南、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工资成本为美国的1/12;而纺纱厂又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占成本的比重大。 答案D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解析由“.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可知,美国为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先排除B;由“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可知,市场主要在我国,可排除D;由“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而美国又是世界主要棉生产国,原料丰富。可选A或C.但影响和决定投资环境的因素有很多:①社会政治因素。国家安定,国泰民安的国家和地区,因为投资风险小,自然会吸引投资者。②市场因素。市场是否健全、价格体系是否合理、市场结构与规模如何、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习惯怎么样,都会直接影响投资效益。③资源因素。如矿产蕴藏量和开发水平、利用状况等。④交通运输通信信息因素。这是投资的循环和神经系统,如交通不便、通讯闭塞,就不能吸引投资者。⑤资金因素。包括资金的来源、途径等等。⑥劳动力因素。主要是指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能否适应投资者的需要。⑦经营管理水平、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状况等。另外,与巴基斯坦比较美国的棉花价格可能更高些;美国为了促进就业,给予纺织工业许多优惠;美国基础设施好、市场制度完善等;综合“考虑的主要因素”,投资环境也包含了资源环境,选项C更“主要些。” 答案C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解析“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可知我国已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力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答案B 本组题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工业区位的选择和变化。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2016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封前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答案】1.D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纺纱厂是劳动力导向性产业,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即工资)所占比重大;结合材料

2016年高考全国三卷地理试题附答案.pdf

2016年全国三卷高考文综地理试题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 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 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 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 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

2016地理全国卷三【word版有详解】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文综地理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 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答案】1.D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纺纱厂是劳动力导向性产业,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即工资)所占比重大;结合材料中“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可知,该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说明主要原因是在越南或者巴基斯坦建厂,劳动力价格较低。故选D。 2.美国棉花生产高度机械化,投入高,成本高,排除A;“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说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排除B;从材料可知,我国在国外建纺纱厂的市场主要是我国,排除D。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更优,故选C。 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最近的实事为切入点,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知识点。“纺纱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事实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以及材料中“中国、越南和巴基斯坦、美国的纺织行业工人工资由低到高依次为越南和巴基斯坦、中国、美国”这一有用信息的准确获取是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第1题较为容易;而第2题考生可能容易在“美国农业发达,高度的专业化、机械化”的知识基础上误选A选项,题干中“主要”两字很关键,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内部交易成本较低,因此“投资环境”才是该企业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的主要原因。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附标准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则可知,这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国家政策倾斜使得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

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这可知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正确答案】B

2016年高考全国卷3三_地理高清重绘版(含答案)详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地理部分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难、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企业纷纷到越难,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 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难、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 原因是越难、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难、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 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劳动生产率高 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型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间建设过程中,改山地被玻化的森林植被得以修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小题。

2016年高考全国2卷地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6年(新课标II )地理题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 —2 题。 1. 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 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 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 字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 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 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B 劳动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 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5. 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 、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 、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 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B 、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7.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8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2016高考地理全国卷2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综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题。1-2成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1.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B. 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D. 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2.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B. 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 C. 1.B 2.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资源为关键,某县在“获得“中国地理标志”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增加产业涟,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2. 结合材料和问题,对比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一个(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高。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了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考点:本组题考查“庄园经济“的发展条件和优势。现代农业的发展变化。【名师点睛】本组题以“庄园经济”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农业向工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的条件及优势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解决第一小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农业资源”及“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建设的现代茶庄园,说明庄园的建设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业链,发展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形成现代茶园。第2小题从材料的“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等关键词语中都可以分析出产品种类增多,产业经营多元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提高。无论第一小题还是第二小题,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最简单有效地解题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题。3-5 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 1 1 图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3.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 B. A. 技术水平原材料成本 D. C. 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904.20世纪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